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灌溉水量与腐殖酸用量对番茄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宋挚 郭新送 +7 位作者 范仲卿 乔佳乐 尹静 孙晓 刘同信 洪丕征 丁方军 杨永成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336-343,共8页
为了探究不同灌溉水量条件配施腐殖酸对设施番茄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的影响规律,以农户习惯施肥灌溉模式为对照,并设置3个灌溉水减量处理,每个灌溉水量条件下均设置3个腐殖酸用量。研究这些处理对设施番茄生长、光合特性、产量、品质... 为了探究不同灌溉水量条件配施腐殖酸对设施番茄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的影响规律,以农户习惯施肥灌溉模式为对照,并设置3个灌溉水减量处理,每个灌溉水量条件下均设置3个腐殖酸用量。研究这些处理对设施番茄生长、光合特性、产量、品质、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筛选最优处理。结果表明,在W2和W3处理水平下,HA2和HA3处理的苗期株高均较CK处理显著提高,W3HA3处理在开花前的株高也显著高于CK处理;W3HA3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均显著高于CK;W1HA3和W2HA3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CK,而CK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低于除W2HA1和W3HA1之外的其他处理,W1HA1、W1HA2、W1HA3和W2HA1处理的可滴定酸含量均显著高于CK;相较于CK,W3HA3处理的产量显著提高;W1、W2和W3处理耗水量显著降低,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显著提高。进一步通过主成分分析,W3HA3处理综合得分最高,即减量15%灌溉配合腐殖酸等碳量替代30%腐熟鸡粪可以促进番茄生长及光合作用,提高番茄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灌溉 腐殖酸 产量 品质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有机物料腐熟剂对秸秆还田小麦产量和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郭新送 刘同信 +3 位作者 洪丕征 高涵 靖吉越 丁方军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44-50,共7页
该研究设置秸秆未还田(CK)、秸秆还田(T1)和秸秆还田配施有机物料腐熟剂(T2)3个处理,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探讨了秸秆还田条件下施用有机物料腐熟剂对小麦产量、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显... 该研究设置秸秆未还田(CK)、秸秆还田(T1)和秸秆还田配施有机物料腐熟剂(T2)3个处理,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探讨了秸秆还田条件下施用有机物料腐熟剂对小麦产量、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各处理间小麦穗数、穗粒数差异不显著,但施用有机物料腐熟剂显著提高了小麦千粒重;与CK相比,T2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数量,降低了真菌数量;秸秆还田条件下,施用有机物料腐熟剂的土壤中性磷酸转化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提高;施用有机物料腐熟剂后,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全氮、有机质和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以上表明,秸秆还田条件下,施用有机物料腐熟剂加快了秸秆在土壤中的腐解速率,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促进土壤中矿质养分的解离,增加土壤有效态矿质养分含量,改善了小麦根际土壤环境,促进小麦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小麦 有机物料腐熟剂 土壤养分 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轮作小麦—玉米产量、土壤养分及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晶 孙松青 +6 位作者 李雪 高凤婕 吴钦泉 石国明 胡凯 耿立中 马学文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5-90,共6页
为探究轮作小麦—玉米栽培较好的秸秆还田方式,减少秸秆还田产生的不良影响,探寻秸秆还田与耕作、施肥方式的最佳搭配,进行不同还田方式对比研究。采用大田小区试验,以秸秆不还田为对照,设计秸秆粉碎直接还田配施有机肥后旋耕1次、秸秆... 为探究轮作小麦—玉米栽培较好的秸秆还田方式,减少秸秆还田产生的不良影响,探寻秸秆还田与耕作、施肥方式的最佳搭配,进行不同还田方式对比研究。采用大田小区试验,以秸秆不还田为对照,设计秸秆粉碎直接还田配施有机肥后旋耕1次、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旋耕1次、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旋耕2次、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添加菌剂后旋耕2次、秸秆粉碎直接还田翻耕1次后耙地这5种处理方式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中氮、磷、钾及有机质的含量(P<0.05),秸秆还田处理与对照相比,灌浆期土壤硝态氮含量最大提高了38.51%;拔节期和灌浆期土壤有效磷含量最大提高了86.35%和32.13%,土壤速效钾含量最大提高了35.51%和36.50%,土壤有机质含量最大提高了12.15%和10.97%。秸秆还田处理还能显著提高土壤蔗糖酶活性和物种多样性(Shannon指数),秸秆还田处理与对照相比,拔节期和灌浆期土壤酶活性最大提高了81.72%和137.98%;抽穗末期Shannon指数提高了1.67%~3.09%;秸秆还田处理与对照相比能显著提高小麦、玉米产量,分别提高了2.04%~10.16%、2.20%~6.43%,其中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旋耕2次处理还能提高周年纯收入,提高了289.87元/hm^(2)。综合考虑产量和经济效益,在实际生产中建议采用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旋耕2次处理最能增产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秸秆还田 产量 土壤养分 蔗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