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F-1影像的沿淮地区冬季耕地撂荒遥感调查应用 被引量:25
1
作者 马尚杰 裴志远 +7 位作者 王飞 焦为杰 贾少荣 王丹琼 韩雪 贾丽娟 刘敏 娄径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27-233,共7页
耕地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对国家和农民来说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耕地撂荒现象时有发生,撂荒耕地必然导致土地资源浪费,影响到中国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也不利于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沿淮地区... 耕地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对国家和农民来说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耕地撂荒现象时有发生,撂荒耕地必然导致土地资源浪费,影响到中国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也不利于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沿淮地区是安徽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但近年来冬季撂荒情况日益严重。该文拟选取安徽省霍邱县,利用2015、2016、2017三年冬小麦生长期内的GF-1卫星16 m多光谱影像,提取霍邱县冬季作物种植的空间分布和面积,通过多年数据对比,来分析霍邱县近年冬季耕地撂荒情况。结果显示:2015、2016、2017三个年度冬小麦种植面积分别为937.72,821.79,608.91km^2。参照2015年度冬小麦种植情况,2016年度冬季撂荒面积115.93 km^2、占比12.36%,2017年度冬季撂荒面积328.81 km^2、占比35.06%。结合实地调研分析,霍邱县近年来冬季撂荒面积不断增大的的主要原因有农田排灌等水利设施不足、稻茬麦效益低、外出务工等。而2017年度撂荒面积明显增加的直接原因是冬小麦播种期间,出现连续阴雨异常天气,低洼地区田间积水严重,致使冬小麦无法播种,被动撂荒。该文的研究可以为沿淮地区冬季撂荒遥感调查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作物 提取 耕地撂荒 GF-1 沿淮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轮作休耕遥感核查基础信息的填报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春梅 刘跃辰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24期226-230,共5页
基础信息填报是开展耕地轮作休耕遥感核查的首要环节,核查范围逐年扩大,基础信息填报工作涉及省份逐年增多。针对基层单位经验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研究并设计适用性强、可复制、可推广的基础信息填报技术方案,从而保证基础信息能... 基础信息填报是开展耕地轮作休耕遥感核查的首要环节,核查范围逐年扩大,基础信息填报工作涉及省份逐年增多。针对基层单位经验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研究并设计适用性强、可复制、可推广的基础信息填报技术方案,从而保证基础信息能够顺利填报,满足后续遥感核查的基础数据需求。选取部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成果数据(以下简称土地确权数据)作为试验数据,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农业生产部门和土地确权数据管理部门的工作特点与现状,分别从首先开展轮作休耕任务分配落实信息采集工作和首先开展土地确权数据整理工作2种不同角度进行试验研究,研究设计了2套相应的基础信息填报方案。研究认为,以不同工作起点为前提设计的2种基础信息填报方案能够实现任务信息和“四至数据”的结合与对应填报,满足下一步遥感核查工作对基础信息数据的需求。目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总体工作尚未结束,在此阶段,2种基础信息填报方案均需不同部门的相互配合和反复对接,基础信息获取过程较为复杂。与农业生产部门首先开展工作的方案相比,以数据管理部门首先开展数据整理工作为基础信息填报工作起点的方法,能够减少2部门反复对接的过程,减少多环节造成的人为因素误差影响的可能性并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受工作人员不足、数据信息量大、数据处理能力及效率普遍偏低等因素影响,2种方案的选用要与基层单位实际工作情况密切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轮作休耕 四至数据 土地确权 方案设计 遥感核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系统框架设计与构建建议 被引量:31
3
作者 吴文斌 史云 +6 位作者 周清波 杨鹏 刘海启 王飞 刘佳 王利民 张保辉 《智慧农业》 2019年第2期64-72,共9页
数据正在成为基础性战略资源。构建以天空地大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农业管理系统,对于建设数字中国、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抢占全球农业制高点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围绕农业农村部提出的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系统建设任务,从农业信息技术... 数据正在成为基础性战略资源。构建以天空地大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农业管理系统,对于建设数字中国、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抢占全球农业制高点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围绕农业农村部提出的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系统建设任务,从农业信息技术学科出发,首先给出了天空地数字农业的科学内涵,阐述了其与传统数字农业的异同点,理清了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系统在资源调查、生产调度、灾害监测、市场预警、决策服务的五大核心功能;其次,重点阐述了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系统的关键任务,即一个观测体系(天空地一体化的数字农业观测体系)、四个数字化(农业资源权属、生产过程、灾害监测和市场预警)、一个管理平台(农业生产、加工、经营、管理、服务等全产业链的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平台);然后,明确提出了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系统在标准规范研制、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系统集成与平台开发三方面的科技创新重点任务;最后,针对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系统建设的复杂性和系统性,从规划设计、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多方参与、应用领域拓展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空地一体化 数字农业 管理系统 监测 预警 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冬油菜提取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4
作者 杨泽宇 张洪艳 +3 位作者 明金 冷伟 刘海启 游炯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0-113,共4页
近年来,深度学习在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农作物种植信息提取领域应用广泛。本文充分利用油菜在盛花期的光谱特征,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单时相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油菜分布提取方法。以2016年湖北省沙洋县作为研究区域,获取油菜盛花... 近年来,深度学习在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农作物种植信息提取领域应用广泛。本文充分利用油菜在盛花期的光谱特征,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单时相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油菜分布提取方法。以2016年湖北省沙洋县作为研究区域,获取油菜盛花时期高分一号(GF-1)影像,并以沙洋县为基础影像,通过手工标记制作油菜训练样本。设计两种深度学习框架模型,一种以卷积神经网络(CNN)为框架,构建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CNN)模型,第二种以循环神经网络(RNN)为框架,组合门控循环单元(GRU)模型,训练标准样本模型,完成油菜分类提取。最后,与传统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方法进行了结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基于深度学习CNN和RNN模型提取的冬油菜空间分布精度和面积精度皆优于其他两种方法,为进一步实现冬油菜提取自动化提供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提取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CNN) 循环神经网络(RNN) 高分一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主要国家精准农业发展概况及对中国的发展建议 被引量:53
5
作者 陈媛媛 游炯 +4 位作者 幸泽峰 胡华浪 梅国涛 石智峰 刘海启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15-324,共10页
中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和消费大国,同时也面临着投入产出比率相对较低、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尤其在国际形势变化、自然灾害频发的背景下,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亟需转型升级。在人工智能、物联网、云平台等新兴技术的带动下,精准农业孕育... 中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和消费大国,同时也面临着投入产出比率相对较低、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尤其在国际形势变化、自然灾害频发的背景下,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亟需转型升级。在人工智能、物联网、云平台等新兴技术的带动下,精准农业孕育而生,成为了全球农业实现绿色、高产的有效途径。该文瞄准世界精准农业发展较好的发达国家和地区,通过文献梳理和总结,凝练出政府引导、信息化建设、科技支撑、新型农民培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精准农业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着眼于中国大田种植,分析中国发展精准农业的基础,从农田配套设施及信息化建设、农业信息获取、自动变量作业系统及装备等方面充分认识中国发展精准农业的薄弱环节。该文旨在厘清中国精准农业的发展方向,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中国精准农业今后的发展建议,如强化政府组织领导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聚焦核心技术研发、培养新型农业人才、分区域试点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农业 信息技术 战略与政策 发达国家和地区 中国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信息的植被变化对岱海湖面积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凯 孙丽 +3 位作者 张志成 张鹏 刘金善 张存霞 《北方农业学报》 2022年第5期112-118,共7页
【目的】通过探索植被覆盖变化对岱海湖面积的影响,明确人类生产活动方式及范围与湿地变化的相互关系,为科学制定湖泊保护规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区域为岱海湖主要支流形成的流域,在获取1990—2020年7期该区域遥感资料的基础上... 【目的】通过探索植被覆盖变化对岱海湖面积的影响,明确人类生产活动方式及范围与湿地变化的相互关系,为科学制定湖泊保护规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区域为岱海湖主要支流形成的流域,在获取1990—2020年7期该区域遥感资料的基础上,采用重心迁移分析、土地类型转移矩阵、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流域内植被变化对岱海湖面积的影响。【结果】1990—2020年岱海湖面积呈下降趋势,1990年为110.8330 km^(2),2020年为48.1225 km^(2),减小62.7105 km^(2),2005年以前湖面重心快速向东北方向转移,2005年以后逐步向北偏西方向迁移;岱海湖面积变化与旱地、草本覆盖、水浇地、林地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0、-0.90、-0.93、-0.86;与草原和稀疏植被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2和0.80;岱海湖周边1 km内旱地、草本覆盖、水浇地、草原的面积与岱海湖面积变化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95、-0.94、-0.96、0.92。【结论】岱海湖周边1 km内的农田开垦对原始草原植被的破坏是岱海湖面积缩减的主要生产活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岱海湖面积 植被覆盖 遥感信息 年际变化 转移矩阵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年美国冬小麦长势遥感监测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孙丽 王蔚丹 +1 位作者 陈媛媛 董沫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期241-244,共4页
美国是全球重要的小麦出口大国,其生产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全球小麦贸易形势。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基于作物长势遥感监测中应用最广泛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采用同期对比法对2019年美国冬小麦进行长势监测分析。结果表明,2019年美国冬小... 美国是全球重要的小麦出口大国,其生产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全球小麦贸易形势。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基于作物长势遥感监测中应用最广泛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采用同期对比法对2019年美国冬小麦进行长势监测分析。结果表明,2019年美国冬小麦长势基本呈现持平略好趋势,且总体好于2018年同期;良好的气象条件是主产州冬小麦长势总体表现偏好的主要原因。产量有望稳中略增,进一步增加国际小麦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势监测 遥感 MODIS数据 美国 冬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监测河北省地下水超采区冬小麦休耕效果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贾丽娟 焦为杰 +4 位作者 王先明 王丹琼 韩雪 贾少荣 孙娟英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3期196-200,共5页
2015年前,河北省地下水超采严重,成为全国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为遏制地下水位下降的趋势,2016—2020年,河北省响应国家轮作休耕政策,在黑龙港区域压减冬小麦种植面积。本文采用遥感影像全覆盖的方法,监测黑龙港及周边区域2015年和2020... 2015年前,河北省地下水超采严重,成为全国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为遏制地下水位下降的趋势,2016—2020年,河北省响应国家轮作休耕政策,在黑龙港区域压减冬小麦种植面积。本文采用遥感影像全覆盖的方法,监测黑龙港及周边区域2015年和2020年的冬小麦种植面积,评价休耕前后的冬小麦种植面积变化情况及对地下水位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2020年监测区域冬小麦种植面积较2015年减少了6.94%,按冬小麦灌水量3 000 m^(3)/hm^(2)测算,2020年冬小麦种植面积减少约节约灌溉用水量3.38亿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监测 地下水超采 冬小麦 休耕政策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2020年全球玉米进出口贸易格局分析及展望 被引量:3
9
作者 赵金媛 胡琦 +5 位作者 唐书玥 方彤 陈琦 何亚娟 胡华浪 潘学标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95-203,共9页
玉米在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贸易中的地位突出。本文利用2010—2020年主要的玉米贸易国家的生产和进出口数据,系统分析了当前全球玉米贸易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玉米产业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2010—2020年全球玉米种植面积... 玉米在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贸易中的地位突出。本文利用2010—2020年主要的玉米贸易国家的生产和进出口数据,系统分析了当前全球玉米贸易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玉米产业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2010—2020年全球玉米种植面积、总产量和单产均呈现增长趋势,但各国玉米单产年际间波动较大,存在明显的地区间差异;中国玉米单产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东北地区是我国玉米第一主产区。(2)2010—2020年美国、巴西和阿根廷年均玉米出口量位居世界前三,合计超过全球出口量的60%;日本、墨西哥、韩国和中国年均玉米进口量位居世界前四,合计超过全球进口量的30%。2010—2020年,中国玉米进口来源地主要有乌克兰、美国、老挝、缅甸、泰国等;中国玉米主要出口到朝鲜、越南、加拿大和俄罗斯等国家,出口量呈下降趋势,目标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3)2022年,预计世界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会出现双增的局面,受价格和政策的影响,中国玉米种植面积将稳中略降,但国内玉米供需保持稳定;从进出口水平上来看,全球粮价上涨,我国粮食进口成本明显增加,玉米进口量将下降,但仍处高位,玉米替代品的谷物进口将增加。总体而言,玉米供需、国家政策、国际局势均会影响全球玉米贸易,为保障中国玉米贸易安全,需提高玉米单产水平,扩大玉米贸易规模,稳定玉米价格,优化玉米进出口贸易战略,提升中国玉米市场在国际玉米市场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进出口 供需 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我国冬小麦长势动态监测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丽 钱永兰 +5 位作者 吴尚荣 邓辉 沈永林 陶双华 王蔚丹 孙娟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21期230-233,273,共5页
小麦是我国第三大粮食作物,而冬小麦占比为95%以上,在粮食构成中占重要地位。提出了一种结合光学和微波遥感的中国冬小麦长势动态监测模式,具体为利用微波遥感和MK算法,分析了2020年我国冬小麦主产区土壤墒情的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布。在... 小麦是我国第三大粮食作物,而冬小麦占比为95%以上,在粮食构成中占重要地位。提出了一种结合光学和微波遥感的中国冬小麦长势动态监测模式,具体为利用微波遥感和MK算法,分析了2020年我国冬小麦主产区土壤墒情的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结合光学植被指数,采用年际比较模型,对2020年我国冬小麦长势进行了动态监测。结果表明,2020年我国冬小麦长势基本呈现持平向好趋势,且总体好于2019年同期。良好的水热条件是主产区冬小麦长势总体表现较好的主要原因。冬小麦产量有望继续保持稳定,保障我国粮食供给充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势监测 遥感 MODIS数据 冬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生长季气候变化及其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蔚丹 孙丽 +3 位作者 裴志远 陈媛媛 孙娟英 董沫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1-286,共6页
为了明确气候变化对辽宁省春玉米产量的影响,基于1968—2017年气象站点数据,结合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运用M-K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辽宁省春玉... 为了明确气候变化对辽宁省春玉米产量的影响,基于1968—2017年气象站点数据,结合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运用M-K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辽宁省春玉米生长季各气候要素、干湿变化特征及其与春玉米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降水量除丹东呈增加趋势外,其它地区呈现减少趋势;大部分地区温度呈现升高趋势,风速呈显著减弱趋势,相对湿度变化趋势不显著;日照时数除辽阳、本溪呈不显著增加外,其他地区呈减少趋势。降水、最高温和平均温是影响辽宁省春玉米产量的重要因子,尤其是朝阳、葫芦岛、锦州、阜新和大连地区,春玉米对这些要素更敏感,与降水量正相关,与最高温、平均温负相关,未来降水量减少、温度升高将不利于这些地区春玉米生长。随着位置东移降水量逐渐以负效应为主,温度逐渐表现为正效应。除阜新、抚顺、本溪等部分地区呈现干旱化外,其他地区表现为不显著的湿润化趋势。朝阳、葫芦岛、阜新等地区春玉米产量对6月、7月的干湿变化较敏感,易受旱减产;干旱化将使阜新春玉米生产形势变得严峻,朝阳、锦州、大连地区湿润化对春玉米生长有利;沈阳、鞍山、辽阳和营口地区5—9月的干湿状况均对春玉米产量有影响,抚顺、本溪、铁岭等地区则易受6—8月的干湿状况影响,这些地区当前较适宜春玉米生长;丹东地区易受涝减产,且湿润化趋势将会对该地区玉米生产造成不利影响。辽宁省不同气候要素及干湿变化对不同地区春玉米产量的影响效应有正有负,程度也各不相同,各地应因地制宜采取合理措施促进玉米丰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SPEI 产量 春玉米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EI的东北地区农作物生长季干旱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蔚丹 孙丽 +2 位作者 董沫 李凤霞 刘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3期64-68,共5页
利用1968—2017年东北地区89个站点的月值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了潜在蒸散,进而计算出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分析多尺度SPEI与作物因旱受灾面积的相关关系,结果... 利用1968—2017年东北地区89个站点的月值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了潜在蒸散,进而计算出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分析多尺度SPEI与作物因旱受灾面积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8月份的4个月尺度SPEI与受旱面积的关系最为密切,故以此代表东北地区农作物生长季干旱。对东北地区生长季SPEI进行突变和趋势分析,发现以1983年为突变点由干转湿,且总体上呈现出湿润化的趋势。月时间尺度的SPEI表明,除9月份出现干旱化趋势且不显著外,其他月份均呈现变湿趋势,其中4和10月份湿润化显著。空间上,大部分区域表现为SPEI增加的趋势,其中SPEI显著增加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北中西部地区,SPEI减小的站点主要分布在南部区域,但均未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生长季不同月份干旱的高发区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I 生长季 干旱特征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农地空间数据的“两区”划定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游炯 裴志远 王飞 《智慧农业》 2019年第3期56-66,共11页
发展智慧农业的基础和前提是数字化,尤其是对农地资源利用、农地权属、农业生产等农业全要素的数字化。目前,国内农业数字化水平较低,农地资源空间信息应用较少,需要加快开展农地空间数据在农业生产信息采集分析和农业政策决策执行等方... 发展智慧农业的基础和前提是数字化,尤其是对农地资源利用、农地权属、农业生产等农业全要素的数字化。目前,国内农业数字化水平较低,农地资源空间信息应用较少,需要加快开展农地空间数据在农业生产信息采集分析和农业政策决策执行等方面的应用,推动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本研究围绕"十三五"以来新增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以下统称"两区")划定农业基础性工作,归纳了"两区"划定的相关概念,总结了划定的业务流程;结合农业生产智能化管理的业务需求和数字化成图的拓扑关系需求,为"两区"划定设计了"区-片块-地块"三级空间结构;提出了基于多源农地空间数据的"两区"划定图件测制关键技术,在分析"两区"行业功用的基础上,以"区-片块-地块"空间结构为制图导向,融合现有多源农地空间数据在空间分布和语义属性上的关联性,从特定空间尺度实现了"两区"空间分布图制作;提出了基于多源农地空间数据的"两区"划定数据建库关键技术,分析了"两区"划定数据建库的业务需求,从空间信息结构视角实现对"两区"划定地理空间实体的抽象化;总结并讨论了多源农地空间数据在"两区"划定过程中的整合应用及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多源农地空间数据能够在"两区"划定的关键技术环节起到数据支撑作用,同时也需针对具体的应用环境判断其信息可用性,降低多源农地空间数据的偏差及局部缺失对"两区"划定这类系统性工程所造成的影响,实现对基础数据、专题数据、管理数据和统计数据的有效集成,为"两区"划定及智慧农业领域同类基础性工作的有效推行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区”划定 多源 农地 空间数据 制图 实体关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三省地区生长季旱涝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蔚丹 孙丽 +4 位作者 裴志远 马尚杰 陈媛媛 孙娟英 董沫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1年第2期126-137,共12页
评估生长季旱涝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有助于农民采取措施增产保收。本研究基于1988—2017年气象站点数据和灾情、产量等统计数据,以中国东北三省为研究区,通过对比多时间尺度指标——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与旱涝... 评估生长季旱涝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有助于农民采取措施增产保收。本研究基于1988—2017年气象站点数据和灾情、产量等统计数据,以中国东北三省为研究区,通过对比多时间尺度指标——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与旱涝受灾率的关系,选择优势指数表征东北春玉米生长季干湿状况,基于HP滤波构建相对气象产量,利用距离相关分析方法选取合理时间尺度和关键月份的指数,分析这些指数与春玉米相对气象产量的关系以及不同生育阶段水分条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SPI、SPEI均能表征东北地区农作物受旱和受涝状况,整体上SPEI在表征东北地区旱涝时更具优越性,尤其在辽宁省,因旱受灾率与SPI和SPEI相关系数差距明显,因涝受灾率与SPEI相关系数最大值为0.54,与SPI相关性不显著。(2)辽宁省SPEI_(3)-8与相对气象产量的距离相关系数最大,吉林省和黑龙江省SPEI_(6)-8与相对气象产量的距离相关系数最大;各省对应的SPEI与相对气象产量呈向下的抛物线趋势,其中辽宁省春玉米产量受干旱和雨涝的共同影响,吉林、黑龙江两省主要受干旱灾害的影响。(3)辽宁省春玉米在拔节—抽穗期主要受干旱影响,生长季后期受洪涝灾害影响较前期加重;当SPEI为1.0左右时,吉林省春玉米在出苗—拔节、拔节—抽穗期可达到最高产,抽穗—乳熟期受干旱影响严重;黑龙江关键生育期主要受旱灾影响,在出苗—拔节、拔节—抽穗期正常偏湿年份可达到最高产量,但中度及以上雨涝仍会导致玉米减产,抽穗—乳熟期在轻度湿润时可高产,重度湿润时会因涝减产。本研究对东北三省地区预估旱涝灾害对春玉米产量影响和及时采取灾害防御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洪涝 标准化降水指数SPI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 产量 春玉米 东北三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包地确权数据在轮作休耕工作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春梅 焦为杰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24期293-295,共3页
我国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自2013年试点工作开始至今已接近尾声,通过建立确权颁证成果数据库,准确记录农村土地数据情况。从地块的空间坐标位置到地块四至边界以及地块面积,再到承包方的属性信息等都准确地记录在数据库中。如何将如此... 我国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自2013年试点工作开始至今已接近尾声,通过建立确权颁证成果数据库,准确记录农村土地数据情况。从地块的空间坐标位置到地块四至边界以及地块面积,再到承包方的属性信息等都准确地记录在数据库中。如何将如此庞大又相对精准的数据成果应用于未来的实践中,将数据用对、用活,将是确权数据登记颁证工作完成后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2017年全国开展的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工作,要求优先选择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成的地区,利用确权数据提取轮作休耕地块四至数据。本文在确权数据满足轮作休耕任务要求的前提下进行方法初步设计,准确提取轮作休耕地块四至数据,达到针对四至数据进行遥感核查工作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 承包经营权 轮作休耕 遥感核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ofen1-WFV与Sentinel2-MSI数据在定量计算中的对比与评价
16
作者 陈媛媛 游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0期1-3,共3页
高分1号(Gaofen1)卫星于2013年发射成功,选取2种植被指数,研究国产Gaofen1-WFV数据计算的植被指数与欧空局哨兵2号(Sentinel2-MSI)数据计算的植被指数间的一致性与差异性,并建立2种数据源植被指数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是归一化植被... 高分1号(Gaofen1)卫星于2013年发射成功,选取2种植被指数,研究国产Gaofen1-WFV数据计算的植被指数与欧空局哨兵2号(Sentinel2-MSI)数据计算的植被指数间的一致性与差异性,并建立2种数据源植被指数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是归一化植被指数还是土壤调节植被指数,不同数据源计算结果的相关系数均为0.9,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研究结果可以推动国产卫星数据在精准农业、农业灾害等定量评价中的进一步应用,也为Gaofen1-WFV和Sentinel2-MSI数据的交互使用提供依据,以弥补单一高空间分辨率数据源难以大范围、短周期重复覆盖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ofen1-WFV Sentinel2-MSI 植被指数 一致性 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