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经济赋能农村产业现代化的内在逻辑、现实挑战及优化路径 被引量:8
1
作者 刘学侠 徐文哲 温啸宇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4,共11页
在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今时代,各行各业都迎来了新的变革机遇。农村产业体系作为我国经济的基础产业体系,也应把握数字时代新机遇,为发展注入新动力。数字经济赋能农村产业现代化具有全链路深度覆盖的特征。从作用机理看,数字经济依托... 在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今时代,各行各业都迎来了新的变革机遇。农村产业体系作为我国经济的基础产业体系,也应把握数字时代新机遇,为发展注入新动力。数字经济赋能农村产业现代化具有全链路深度覆盖的特征。从作用机理看,数字经济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AI)、生物技术等新兴数字技术,对技术研发、品种繁育、种植养殖到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等农业产业链全过程赋能,促进农业生产的优质化、品牌化、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绿色化,进而助力乡村产业现代化进程。这不仅能够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能够促进农业产业间的融合发展,增强农业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从发展模式看,我国当前的农业经营主体占比最大的仍然是小农户,如何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是农村产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得益于数字经济广覆盖、高效率、非竞争性等特性,通过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信息服务,可以帮助小农户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入;通过数字技术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强化和补充,即“延链”“强链”“补链”,可以帮助小农户将生产活动从种养环节向农产品加工流通等二三产业延伸,提高农户综合收益;通过改善供产销之间的衔接效率,实现订单形势变化与生产组织方式的高度匹配,可以帮助小农户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通过土地流转的数字化管理,可以帮助小农户提升规模化经营水平,进而提升发展质量;通过数据分析预测作物病虫害发生,可以帮助小农户进行科学农业生产决策,指导精准灌溉施肥,减少资源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村产业现代化 农业产业链 土地流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内涵、发展定位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慧 董定超 +2 位作者 杜中军 李光辉 秦瑞 《四川农业科技》 2025年第3期148-151,共4页
农业文化遗产不仅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持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还肩负了文化传承的责任和使命,这是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在当代社会的独特呈现。分析海南省农业文化遗产发现,该地区孕育了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在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实现... 农业文化遗产不仅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持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还肩负了文化传承的责任和使命,这是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在当代社会的独特呈现。分析海南省农业文化遗产发现,该地区孕育了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在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实现产业化转型等方面潜力巨大,但仍然存在农业文化遗产价值挖掘不足、发展定位不明确、相关产品品牌效益低等问题。为此,围绕海南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内涵和发展定位展开研究,并提出加强政府支持和引导,夯实农业文化遗产产业转化基础,推动品牌建设等建议,以期更好地展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并为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价值内涵 发展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改厕技术模式与管理机制对我国干旱寒冷地区农村改厕的启示 被引量:4
3
作者 王佳锐 魏孝承 +7 位作者 陈昢圳 高文永 谭璐 彭皓 张春雪 赵文洁 王强 郑向群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27-939,共13页
当前我国厕所革命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0%,但干旱寒冷地区农村改厕在节水防冻技术、技术模式适配性、粪污资源化利用、管护与运维机制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制约着我国农村卫生厕所的整体提升。本文通过文献和数据调... 当前我国厕所革命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0%,但干旱寒冷地区农村改厕在节水防冻技术、技术模式适配性、粪污资源化利用、管护与运维机制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制约着我国农村卫生厕所的整体提升。本文通过文献和数据调研,分析国外改厕工作的典型技术模式及其优缺点、适用性、运维机制等内容,总结提炼国外改厕技术模式的经验与启示,结合我国国情,建议从改厕技术模式选择、黑灰水协同治理、指导体系和系统运行机制等方面,全面提升改善我国干旱寒冷地区农村改厕工作成效,旨在为我国干旱寒冷地区农村改厕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进一步推进我国农村厕所革命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厕所革命 干旱寒冷地区 技术模式 土地渗滤系统 生态旱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路径探索 被引量:17
4
作者 温啸宇 林思成 彭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7-89,共13页
乡村振兴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性、基础性工作。新时代以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仍存在乡土社会失序与文化失调、基层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重视不够、队伍建设不足、... 乡村振兴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性、基础性工作。新时代以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仍存在乡土社会失序与文化失调、基层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重视不够、队伍建设不足、体制机制不畅等突出问题。推进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在狠抓基层党建中激发干部热情,在村规民约制定中凝聚共识认同,在村庄发展建设中构建群众愿景,在文明评比表彰中强化群众激励,在执行公正奖惩中树立规矩意识,在化解矛盾冲突中实现移风易俗,在文明志愿活动中充实群众生活,在因地制宜推广中延展基层创造,在明确主体责任中打造协同体系。在实际政策制定和推广中强化精神文明工作队伍,夯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阵地,打造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并推广诸如红白理事会等行之有效的基本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精神文明 移风易俗 新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训能增加农民收入吗——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翟世贤 彭超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8-121,共14页
基于2009-2018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倾向得分匹配检验和处理效应模型等方法,处理农户参与培训的选择偏差问题,分析培训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培训有助于农户增收,增收效应主要来源于农业... 基于2009-2018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倾向得分匹配检验和处理效应模型等方法,处理农户参与培训的选择偏差问题,分析培训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培训有助于农户增收,增收效应主要来源于农业收入增长;培训的增收效应具有持续性和正向累积效应,但影响程度随时间推移有递减趋势;培训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不大。基于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要加大涉农培训力度,坚持需求为导向、农民为中心,分级分类安排符合群体特征、适应农民需要的培训,加大“高素质农民培训”和“农技推广现场培训”力度,挖掘非农培训增收潜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训 农民收入 选择偏差 倾向得分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干部培训问题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刘慧 叶华强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9年第12期11-12,共2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推动乡村振兴要建立在人才要素的基础上,需要培养一批长期工作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优秀的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推动乡村振兴要建立在人才要素的基础上,需要培养一批长期工作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优秀的农村基层干部。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干部培训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并为更好地解决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问题给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基层干部 培训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及其对中国农业强国建设的启示
7
作者 李文阔 刘闯 张鹏程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2-96,共15页
农业强国建设离不开强有力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中国和日本在农业资源禀赋和政策取向方面具备较高的相似性,通过对日本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的发展历程、政策目标、法律政令、实施体系、政策工具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对其财政支付、农作物... 农业强国建设离不开强有力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中国和日本在农业资源禀赋和政策取向方面具备较高的相似性,通过对日本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的发展历程、政策目标、法律政令、实施体系、政策工具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对其财政支付、农作物种植情况的分析,发现日本在支持保护制度体系化发展、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经营主体利益保障、法律政令可操作性等方面取得积极效果,推动了日本农业强国建设,实现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这对我国优化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建设农业强国有如下政策启示:继续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制度体系;统筹规划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工具;加大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法律法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强国 粮食安全 农业支持保护 农业现代化 财政支农 农业保险 农村金融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电子商务:业态选择与收入绩效 被引量:29
8
作者 薛岩 马彪 彭超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99-408,共10页
基于69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73个家庭农场以及344家龙头企业的微观调查数据,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电商业态的采纳情况和限制因素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通过双因素多元方差模型实证检验农产品电商对不同类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增收效果... 基于69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73个家庭农场以及344家龙头企业的微观调查数据,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电商业态的采纳情况和限制因素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通过双因素多元方差模型实证检验农产品电商对不同类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增收效果。结果表明:虽然阻碍各类主体采纳电商业态的因素不尽相同,但是“不懂电商使用和网络经营技巧”“市场使用费、市场推广费较高”“相关物流服务不完善”“没有网络或网速太慢”是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产品电商的共性因素;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而言,农产品电商对其年均净收入、年均利润的正向影响并不显著;对家庭农场而言,农产品电商对其年均净收入、年均利润的提高则具有明显的正向效应。未来,应该着力提升农村电商的配套服务水平,提升各类主体电子商务经营技能等,进一步发挥电商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电商 业态选择 收入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质性派生品种法律问题研究
9
作者 杨东霞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1-239,共9页
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修改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明确实质性派生品种可以申请植物新品种权,并可以获得授权,但其以商业为目的利用时,应当征得原始品种的植物新品种权所有人的同意。这一制度核心是建立原始品种权所有人与派... 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修改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明确实质性派生品种可以申请植物新品种权,并可以获得授权,但其以商业为目的利用时,应当征得原始品种的植物新品种权所有人的同意。这一制度核心是建立原始品种权所有人与派生品种所有权人的利益分享机制,体现对原始育种者智力成果的尊重,加强对原始育种者权利保护,从而激励原始创新。本文通过对该项制度历史沿革、理论基础进行梳理分析,结合域外在实施该制度中对原始育种者权利保护范围、证明方法、认定主体以及举证责任规则的考察,就我国落实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从认定主体、建立品种名录制度、健全鉴定方法、明确举证责任分配以及建立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等5个方面提出完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质性派生品种 级联原则 品种目录制度 分子鉴定 鉴定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农就业、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种植结构调整 被引量:40
10
作者 张琛 彭超 毛学峰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2-71,共10页
农业种植结构关系着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内容。基于2004—2015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九省农户面板数据,在纠正了以往研究关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面板数据衔接使用偏误的基础上,探究非农就业对农户农业种植结... 农业种植结构关系着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内容。基于2004—2015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九省农户面板数据,在纠正了以往研究关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面板数据衔接使用偏误的基础上,探究非农就业对农户农业种植结构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非农就业程度越高,农户越倾向于进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作用机制分析表明,非农就业影响农户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主要受到农业机械化的调节作用。非农就业程度越高的农户越倾向于种植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的农作物(如粮食作物),最终表现为农业种植结构多样化指数降低。建议应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多措并举设计针对种粮农户的扶持政策,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区域平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农就业 农业机械化 农业种植结构 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机械化对农户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54
11
作者 彭超 张琛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3-102,共10页
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评估农业机械化对农户“加总”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作用效果。研究结论表明:农业机械化水平越高越有助于提升农户“加总”粮食生产技术效率;边际效应分析结果表... 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评估农业机械化对农户“加总”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作用效果。研究结论表明:农业机械化水平越高越有助于提升农户“加总”粮食生产技术效率;边际效应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农业机械作业支出的边际效应呈现递减趋势;持有农业机械的农户生产技术效率高于没有持有农业机械的农户生产技术效率。未来的农业技术路径和制度路径应当是“改地适机”。农田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应当更多地适应农业机械的发展,促进农业环节的规模化,促进土地集中连片生产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农民收入 农业机械化 技术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创新实践和改革思考 被引量:20
12
作者 赵军洁 徐田华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3-100,共8页
农业经营体系的改革和完善是我国农村近四十年改革的一条重要主线。近年来,围绕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产生了崇州农业共营制、宿州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以及鹊山模式等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和借鉴价值。但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不能... 农业经营体系的改革和完善是我国农村近四十年改革的一条重要主线。近年来,围绕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产生了崇州农业共营制、宿州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以及鹊山模式等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和借鉴价值。但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不能抛弃、遗忘小农户,搞"一刀切",要注重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共同发展,支持多种经营主体融合发展提升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优化财政政策支持的方向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创新实践 改革思考 制度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保险排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基于倾向值匹配的异质性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郭军 纪安 彭超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0-89,179,共11页
我国存在较严重的农业保险排斥,对农民收入产生了一定影响。采用2015-2016年北方6省12县种植业保险的调研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纠正可能存在的样本选择性偏误,系统考察了农业保险排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农业保险排斥对... 我国存在较严重的农业保险排斥,对农民收入产生了一定影响。采用2015-2016年北方6省12县种植业保险的调研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纠正可能存在的样本选择性偏误,系统考察了农业保险排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农业保险排斥对农民收入有显著负向影响,受排斥农户与未受排斥农户的农业收入差异为6%左右。考虑异质性后的结果进一步表明,未受排斥的年轻农户和规模扩大型农户农业收入增长明显。此外,相较于高受灾农户,未受排斥的低受灾农户因为受灾和补偿概率较低,农业保费成为农业额外成本从而降低了收入。提出应持续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增品",降低农村农业保险排斥,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在防风险、稳收入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保险 农业保险排斥 Oaxaca-Blinder分解法 倾向得分匹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农业品牌建设问题与路径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唐琼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3期265-267,共3页
剖析了县域农业品牌建设的必要性背景,分析了县域农业品牌建设目前存在管理体制和政策障碍、品牌意识淡薄、生产经营发展业态与品牌建设标准之间不平衡、不充分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品牌定位、品牌培育、品牌推广、品牌管理等品牌建设路... 剖析了县域农业品牌建设的必要性背景,分析了县域农业品牌建设目前存在管理体制和政策障碍、品牌意识淡薄、生产经营发展业态与品牌建设标准之间不平衡、不充分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品牌定位、品牌培育、品牌推广、品牌管理等品牌建设路径,阐述了品牌建设应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持续强化现代科技人才支撑、积极培育农产品品牌市场主体、扎实开展农产品品牌认证和管理、大力推进农产品营销宣传等重点任务,最后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政府引导,加强组织保障,发挥政府作用等政策建议,为县域农业品牌建设提供思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 农业品牌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农劳动生产率趋同: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琛 马彪 彭超 《农村金融研究》 2022年第1期28-34,共7页
中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在"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移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农村农民的共同富裕在当前阶段显得尤为重要。论文从工农劳动生产率趋同的视角出发,按照"为什... 中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在"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移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农村农民的共同富裕在当前阶段显得尤为重要。论文从工农劳动生产率趋同的视角出发,按照"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的分析思路,阐释了工农劳动生产率趋同与共同富裕的内在联系以及如何通过工农劳动生产率趋同实现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研究结论表明,实现工农劳动生产率趋同将有助于提升劳动力在农业的"粘性"、实现整个社会劳动力要素的优化配置,最终实现城乡劳动收入的趋同。未来,应该千方百计扩大农民收入、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劳动生产率 农村农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创业培植构建农村防止返贫帮扶机制
16
作者 赵迪 罗慧娟 《现代化农业》 2021年第9期45-48,共4页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渡期,今后减贫防贫工作重点将转移到构建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入推进,创业活动已经成为激发脱贫地区内生动力、激活城乡生产要素优化配置...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渡期,今后减贫防贫工作重点将转移到构建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入推进,创业活动已经成为激发脱贫地区内生动力、激活城乡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重要引擎,能够有效促进脱贫地区从“输血式”发展向“造血式”发展转变。文章研究将对目前防止返贫机制构建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当前减贫治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为今后依托创业培植构建防止返贫帮扶长效机制提供路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业培植 防止返贫监测 相对贫困 返贫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战略优势与路径优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何忠乐 戴焰军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9-46,共8页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题中应有之义,是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百年成功经验的内在赓续,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的当代表达,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然而,在实践中,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尚存在组织力量不够强,乡村...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题中应有之义,是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百年成功经验的内在赓续,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的当代表达,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然而,在实践中,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尚存在组织力量不够强,乡村振兴中人才支撑作用与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工作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要素整合还需精准深入等制约因素。为此,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亟须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筑牢一线堡垒;壮大乡村人才队伍,汇聚一线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一线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基层组织 乡村全面振兴 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与收入代际流动研究:机制、方法与评述 被引量:2
18
作者 霍雨佳 李朝柱 《比较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48,共15页
收入代际流动是体现社会公平程度的重要指标,而教育作为社会代际传递的重要机制,通过教育促进流动性的提高是当前社会的重要议题。为防止进一步的贫困代际传递、社会阶层固化,社会、经济、政治各领域专家基于不同视角对教育与收入代际... 收入代际流动是体现社会公平程度的重要指标,而教育作为社会代际传递的重要机制,通过教育促进流动性的提高是当前社会的重要议题。为防止进一步的贫困代际传递、社会阶层固化,社会、经济、政治各领域专家基于不同视角对教育与收入代际流动的关系展开了丰富的探讨和检验。通过对国内外教育与收入代际流动关系研究的归纳和梳理,从收入代际流动的概念、意义及相关结果入手,进一步分析了教育影响代际收入的途径,包括对人力资本、就业选择、收入水平的影响,而后概述了有关教育与收入代际流动关系的研究方法演进、数据及可能的误差来源,并基于此得出相关文献的总结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收入代际流动 阶层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推进农作物制种基地建设研究——基于四省五地实践的调研思考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守银 杨东霞 +1 位作者 程华 刘帅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7-156,共10页
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5个典型国家级农作物制种大县开展深入的实地调研,与有关主体进行一系列专题座谈,总结归纳了农作物制种基地近年来的做法与成效,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主要面临的问题挑战,指出未来建设过程中需防范的一些误区与待深... 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5个典型国家级农作物制种大县开展深入的实地调研,与有关主体进行一系列专题座谈,总结归纳了农作物制种基地近年来的做法与成效,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主要面临的问题挑战,指出未来建设过程中需防范的一些误区与待深化的诸多认识。最后,提出了关于制种基地科学定位、深入“两藏”工程、培养生产服务主体、丰富制种人才类型、构建长效利益机制、优化基地扶持政策、强化属地监管责任等7个方面、20条务实有效的基地高质量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种基地 农作物 基地建设 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传承与弘扬海洋渔文化赋能渔村产业振兴之路
20
作者 王顺平 《中国水产》 CAS 2024年第11期60-61,共2页
海洋渔文化不仅是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构性要素,承载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向海图强的文化传统与历史底蕴,赓续至今,仍能在新时代沿海渔村的产业振兴、文化繁荣、生态环保等领域发挥正向推动效能。本... 海洋渔文化不仅是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构性要素,承载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向海图强的文化传统与历史底蕴,赓续至今,仍能在新时代沿海渔村的产业振兴、文化繁荣、生态环保等领域发挥正向推动效能。本文阐述了海洋渔文化的基本含义,从六个方面分析了海洋渔文化的时代价值,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传承与弘扬海洋渔文化的措施建议,以期能够充分发挥海洋渔文化的赋能功效,助力沿海渔村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结构性要素 振兴之路 渔文化 传承与弘扬 生态环保 产业振兴 渔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