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鳝主要病害及其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沛 黄伟伟 +4 位作者 袁泉 吕巍巍 杨航 张禹宁 周文宗 《上海农业学报》 2025年第5期146-151,共6页
黄鳝(Monopterus albus)作为重要的淡水经济物种,其规模化养殖过程中病害问题已显著制约产业发展。本文就黄鳝病害的类型、特征与防治策略进行综述。黄鳝病害主要包括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真菌性疾病、寄生虫病及非生物性疾病五大... 黄鳝(Monopterus albus)作为重要的淡水经济物种,其规模化养殖过程中病害问题已显著制约产业发展。本文就黄鳝病害的类型、特征与防治策略进行综述。黄鳝病害主要包括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真菌性疾病、寄生虫病及非生物性疾病五大类。其中,细菌性疾病呈明显的季节性流行特征(5—11月份高发),而寄生虫感染易引发细菌/真菌的继发性综合感染。在黄鳝病害防治策略方面,生态防控、中草药应用、疫苗研发及养殖模式优化等绿色防控技术已取得初步进展。未来亟需突破种苗抗病选育、病毒疫苗开发及精准诊断技术等关键技术瓶颈,以推动黄鳝绿色高效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病害 防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活化过硫酸盐对养殖水体微藻的去除效果初探
2
作者 黄伟伟 吴宇婷 +5 位作者 袁泉 吕巍巍 杨航 刘金根 张禹宁 周文宗 《上海农业学报》 2025年第5期76-82,共7页
工厂化循环养殖过程中养殖饲料过剩及动物排泄物等营养物可引起水体中的微藻过度繁殖。热活化过硫酸盐作为一种新型高级氧化技术,近年来在养殖水体污染控制中展现出潜力。本研究采用热活化过一硫酸盐(Peroxymonosulfate,PMS)评估了其对... 工厂化循环养殖过程中养殖饲料过剩及动物排泄物等营养物可引起水体中的微藻过度繁殖。热活化过硫酸盐作为一种新型高级氧化技术,近年来在养殖水体污染控制中展现出潜力。本研究采用热活化过一硫酸盐(Peroxymonosulfate,PMS)评估了其对养殖水体中藻类,特别是藻类分泌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热活化过硫酸盐可以有效去除养殖废水中的藻类有机物。其中,在热活化温度为70℃、PMS投加量为0.6 mmol/L时,对藻类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最好,UV_(254)和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的去除率分别达36.4%和15.5%,相比其他处理工艺最高可分别提高15.0%和5.0%。此外,适度的氧化时间延长可以有效提高过硫酸盐对藻源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特别是在高浓度过硫酸盐处理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硫酸盐 热活化 微藻 养殖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鳝养殖的研究和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3
作者 周文宗 张禹宁 +3 位作者 杨航 袁泉 黄伟伟 吕巍巍 《上海农业学报》 2025年第5期138-145,共8页
本研究从黄鳝性逆转与人工繁育、营养需求、投喂策略与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概述了国内外关于黄鳝养殖的研究现状,从品种推广、种源自给、产业链配套、经济效益和深加工等方面分析了黄鳝养殖的生产现状。总体来看,黄鳝养殖的3大关键技术,即... 本研究从黄鳝性逆转与人工繁育、营养需求、投喂策略与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概述了国内外关于黄鳝养殖的研究现状,从品种推广、种源自给、产业链配套、经济效益和深加工等方面分析了黄鳝养殖的生产现状。总体来看,黄鳝养殖的3大关键技术,即规模育苗、配合饲料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黄鳝养殖风险至今较高,人工养殖产量占市场份额较低,黄鳝产业化体系尚未形成。最后,从种质资源创制保存、新品种选育和繁育、病虫害防治、全过程饲料研制、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和稻田综合种养等5个方面研判了黄鳝养殖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养殖 研究现状 生产现状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藻土动态膜对黄鳝养殖水处理效果研究
4
作者 黄伟伟 吕巍巍 +3 位作者 袁泉 杨航 张禹宁 周文宗 《上海农业学报》 2025年第5期111-117,共7页
考察硅藻土投加量(15、25、35 g/L)、养殖水体温度(15、25、35℃)以及水体理化性质pH(3、7、9)对养殖黄鳝水体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硅藻土动态膜能够有效去除养殖水体中的总磷、亚硝酸盐及COD的含量,其中,运行1 h,对COD的去除率... 考察硅藻土投加量(15、25、35 g/L)、养殖水体温度(15、25、35℃)以及水体理化性质pH(3、7、9)对养殖黄鳝水体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硅藻土动态膜能够有效去除养殖水体中的总磷、亚硝酸盐及COD的含量,其中,运行1 h,对COD的去除率高达80%以上,对总磷的去除率达90%以上,对亚硝酸盐的去除率达60%以上,出水含量远低于《水产养殖尾水污染物排放标准》(SC/T 9101—2007)一级标准。硅藻土的投加量、养殖水体的温度及pH严重影响动态膜对黄鳝养殖水体的处理效果,在硅藻土投加量为25 g/L、水温为25℃、pH中性运行条件下,硅藻土动态膜对总磷、亚硝酸盐和COD的去除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土动态膜 黄鳝养殖水 污染物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诺沙星急性胁迫对黄鳝肝脏和肠道抗氧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柳家琪 张禹宁 +5 位作者 黄伟伟 袁泉 吕巍巍 杨航 周文宗 程波 《上海农业学报》 2025年第5期105-110,共6页
通过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灌胃20 mg/kg恩诺沙星(EG)和等体积PBS(CK),探究恩诺沙星急性胁迫(48 h)对黄鳝血清生化、肝脏和肠道抗氧化能力,以及肝脏免疫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结果表明:EG组黄鳝血清中AST和ALT活性显著升高(P<... 通过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灌胃20 mg/kg恩诺沙星(EG)和等体积PBS(CK),探究恩诺沙星急性胁迫(48 h)对黄鳝血清生化、肝脏和肠道抗氧化能力,以及肝脏免疫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结果表明:EG组黄鳝血清中AST和ALT活性显著升高(P<0.05),黄鳝肝脏出现损伤。EG组黄鳝肝脏和肠道组织产生氧化应激,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降低(P<0.05),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显著增加(P<0.05)。qPCR分析表明:EG组Caspase3、Bax、NF-kb、IL1β、IL6和IL8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Bcl-2和IL10显著降低(P<0.05),表明EG组黄鳝肝脏免疫功能下降,并介导细胞凋亡。综上,恩诺沙星急性胁迫可导致黄鳝出现肝损伤,并诱导肝脏和肠道组织产生氧化应激,影响肝脏免疫功能并介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诺沙星 黄鳝 急性胁迫 抗氧化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野生和养殖黄鳝肌肉的代谢差异
6
作者 杨航 袁泉 +4 位作者 吕巍巍 黄伟伟 张禹宁 胡炜 周文宗 《上海农业学报》 2025年第5期16-25,共10页
为探明野生和养殖黄鳝肌肉中代谢产物的种类及差异,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并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进行比对,筛选出黄鳝... 为探明野生和养殖黄鳝肌肉中代谢产物的种类及差异,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并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进行比对,筛选出黄鳝肌肉中的关键差异代谢物。代谢组学结果表明,共筛选出16个上调代谢物和17个下调代谢物。与养殖黄鳝相比,野生黄鳝肌肉中溶血磷脂酰胆碱、甘油磷酰胆碱、谷氨酰羟脯氨酸和甘氨酸等含量显著增加,磷脂酰乙醇胺、鸟氨酸和α-氨基丁酸等含量显著降低。KEGG通路分析表明,共发现23条显著差异代谢通路,其中癌症的胆碱代谢、甘油磷脂代谢、D-氨基酸代谢、癌症的中枢碳代谢、蛋白质消化吸收和ABC转运蛋白这6条差异代谢通路的富集数量和程度较高。综上,野生和养殖黄鳝主要在脂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等方面存在差异。该研究为深入理解野生和养殖黄鳝的生理特性、营养品质差异及养殖环境对黄鳝的影响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黄鳝养殖产业的优化发展提供了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黄鳝 养殖黄鳝 肌肉 非靶向代谢组学 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鳝irf9基因鉴定及功能研究
7
作者 陈曦 张小龙 +5 位作者 杨雨桐 王昱杰 袁泉 李名友 周文宗 张庆华 《上海农业学报》 2025年第5期26-34,共9页
干扰素调节因子9(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s,IRF9)可与STAT通路结合发挥抗病毒作用,但在合鳃鱼中有关IRF9抗细菌的功能和机制研究相对匮乏。为此,本试验以黄鳝为研究对象,采用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 干扰素调节因子9(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s,IRF9)可与STAT通路结合发挥抗病毒作用,但在合鳃鱼中有关IRF9抗细菌的功能和机制研究相对匮乏。为此,本试验以黄鳝为研究对象,采用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检测了黄鳝Ma IRF9的分子量和亚细胞定位,并对健康黄鳝以及嗜水气单胞菌攻毒的黄鳝进行了组织表达检测,明确了Ma IRF9可以参与机体抗细菌免疫的功能,并对Ma IRF9参与抗细菌免疫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究。结果表明:Mairf 9 CDS全长为1 290 bp,编码429个氨基酸,蛋白大小为48.46 kDa,理论等电点为7.23。多重序列对比显示,大刺鳅IRF9与黄鳝IRF9聚为一支,亲缘关系较近。RT-qPCR结果显示,IRF9在黄鳝组织内广泛表达。使用嗜水气单胞菌进行攻毒后,在检测的肝、脾、肾、脑、心、肌肉、性腺和后肠8个组织中,除肝之外,Mairf 9均在不同时间段内上调,证明其参与了黄鳝对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免疫过程。免疫荧光结果显示,Ma IRF9为细胞核蛋白,能与细胞核共定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显示,Ma IRF9通过激活NF-κB通路来抵抗嗜水气单胞菌的感染。本研究初步解析了黄鳝IRF9的蛋白序列信息及其抗菌机制,为未来的抗病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干扰素调节因子9(IRF9)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制剂调节循环水养殖黄鳝效果初探
8
作者 袁泉 杨航 +4 位作者 黄伟伟 吕巍巍 周丽 张禹宁 周文宗 《上海农业学报》 2025年第5期83-89,共7页
比较3种商用微生物制剂(融净美、科汉森益生菌和复合芽孢杆菌)在黄鳝(Monopterus albus)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调控效果,评估其对水质参数(溶解氧、氮磷等)、黄鳝生长性能(特定生长率、成活率)和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芽孢... 比较3种商用微生物制剂(融净美、科汉森益生菌和复合芽孢杆菌)在黄鳝(Monopterus albus)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调控效果,评估其对水质参数(溶解氧、氮磷等)、黄鳝生长性能(特定生长率、成活率)和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芽孢杆菌组的黄鳝平均成活率为50.01%,最大成活率为63.96%,优于其他处理组,各处理组间特定生长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期间,日平均水温为23.47~36.75℃,pH维持在6.5~9.0,循环水溶解氧浓度保持在7 mg/L以上;各处理组间总氮(TN)、硝态氮(NO_(3)^(-)-N)、亚硝态氮(NO_(2)^(-)-N)和总磷(TP)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养殖第75天时,3个微生物制剂处理组的氨态氮(NH_(4)^(+)-N)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养殖第60天时,3个微生物制剂处理组的化学需氧量(CODMn)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处理组间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照组MDA含量明显高于微生物制剂处理组。综上,复合芽孢杆菌可显著提高黄鳝成活率,微生物制剂在改善水质和增强黄鳝抗氧化能力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为黄鳝循环水养殖中微生物制剂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循环水养殖 微生物制剂 水质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蚕豆对黄鳝肌肉营养品质和质构特性的影响
9
作者 杨航 李友森 +5 位作者 袁泉 吕巍巍 黄伟伟 张禹宁 沈军 周文宗 《上海农业学报》 2025年第5期49-57,共9页
为考察蚕豆对黄鳝肌肉营养品质和质构特性的影响,选取平均体质量为(47.5±1.0) g的黄鳝240条,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条。在60 d饲养期中,对照组投喂常规基础饲料,试验组投喂添加50%蚕豆的饲料(蚕豆组),共2种等氮等脂... 为考察蚕豆对黄鳝肌肉营养品质和质构特性的影响,选取平均体质量为(47.5±1.0) g的黄鳝240条,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条。在60 d饲养期中,对照组投喂常规基础饲料,试验组投喂添加50%蚕豆的饲料(蚕豆组),共2种等氮等脂饲料。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蚕豆组黄鳝肌肉铜、组氨酸、脯氨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磷、钙、铁、硒、锌、甘氨酸、饱和脂肪酸、EPA、DHA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以及n-3/n-6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值显著降低(P<0.05)。在肌肉游离氨基酸方面,蚕豆组的肌肉天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以及总呈味氨基酸和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蚕豆组肌肉硬度和回复性显著提高(P<0.05),背部和腹部皮肤的亮度值和黄度值显著降低(P<0.05)。综上,蚕豆可以提高黄鳝肌肉游离呈味氨基酸含量,改善质构特性,但对肌肉营养成分和皮肤颜色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黄鳝 肌肉 营养品质 质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组分析月桂酸单甘油酯对黄鳝肝脏健康的影响
10
作者 刘海燕 杨航 +2 位作者 高宇轩 周文宗 蔡海莺 《上海农业学报》 2025年第5期58-69,共12页
为探讨饲料中添加月桂酸单甘油酯(Glycerol monolaurate,GML)对黄鳝肝脏健康及肝脏转录组学的影响,通过转录组学分析,选取150条初始体质量为(25.0±2.0) g的黄鳝,随机分为基础日粮组(CON)和基础日粮中添加1 g/kg GML组(GML1),养殖6... 为探讨饲料中添加月桂酸单甘油酯(Glycerol monolaurate,GML)对黄鳝肝脏健康及肝脏转录组学的影响,通过转录组学分析,选取150条初始体质量为(25.0±2.0) g的黄鳝,随机分为基础日粮组(CON)和基础日粮中添加1 g/kg GML组(GML1),养殖60 d后,每组随机采集6条黄鳝的肝脏组织样本进行转录组学检测。结果表明:两组间共筛选出307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基因108个,下调基因199个。经GO(Gene Ontology)分析,差异基因表达主要富集于细胞组成部分。经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分析,共发现20条通路显著富集,主要富集于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胆固醇代谢、脂肪消化吸收等通路。在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中,有多个关键基因如IL12、IL18R1、IL21R等呈现显著差异表达;在胆固醇代谢通路中,SORT1基因显著下调,ApoB-100基因显著上调,影响胆固醇合成;在脂肪消化吸收通路中,Lipase、DGAT、ApoB-48(ApoB-100初始序列的48%)显著上调,有助于维持脂肪代谢的平衡;在蛋白质消化吸收通路中,CELA和Pep上调可以增强蛋白质降解效率,Collagen下调可能对肝纤维化具有逆转作用。以上结果表明,GML可能通过免疫调节和消化吸收途径对黄鳝肝脏生理功能及机体代谢稳态产生积极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桂酸单甘油酯 黄鳝 肝脏 转录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骨胶原肽的制备、结构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罗欣宇 王晓 +1 位作者 周文宗 蔡成岗 《上海农业学报》 2025年第5期152-158,共7页
鱼骨是鱼类加工的主要副产物,利用率低,易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本文介绍了鱼骨的化学组分及鱼骨胶原肽在制备、结构分析及酶解产物的生物活性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提高鱼骨的加工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实现水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鱼骨 胶原肽 酶解法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