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明野生和养殖黄鳝肌肉中代谢产物的种类及差异,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并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进行比对,筛选出黄鳝...为探明野生和养殖黄鳝肌肉中代谢产物的种类及差异,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并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进行比对,筛选出黄鳝肌肉中的关键差异代谢物。代谢组学结果表明,共筛选出16个上调代谢物和17个下调代谢物。与养殖黄鳝相比,野生黄鳝肌肉中溶血磷脂酰胆碱、甘油磷酰胆碱、谷氨酰羟脯氨酸和甘氨酸等含量显著增加,磷脂酰乙醇胺、鸟氨酸和α-氨基丁酸等含量显著降低。KEGG通路分析表明,共发现23条显著差异代谢通路,其中癌症的胆碱代谢、甘油磷脂代谢、D-氨基酸代谢、癌症的中枢碳代谢、蛋白质消化吸收和ABC转运蛋白这6条差异代谢通路的富集数量和程度较高。综上,野生和养殖黄鳝主要在脂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等方面存在差异。该研究为深入理解野生和养殖黄鳝的生理特性、营养品质差异及养殖环境对黄鳝的影响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黄鳝养殖产业的优化发展提供了研究方向。展开更多
文摘为探明野生和养殖黄鳝肌肉中代谢产物的种类及差异,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并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进行比对,筛选出黄鳝肌肉中的关键差异代谢物。代谢组学结果表明,共筛选出16个上调代谢物和17个下调代谢物。与养殖黄鳝相比,野生黄鳝肌肉中溶血磷脂酰胆碱、甘油磷酰胆碱、谷氨酰羟脯氨酸和甘氨酸等含量显著增加,磷脂酰乙醇胺、鸟氨酸和α-氨基丁酸等含量显著降低。KEGG通路分析表明,共发现23条显著差异代谢通路,其中癌症的胆碱代谢、甘油磷脂代谢、D-氨基酸代谢、癌症的中枢碳代谢、蛋白质消化吸收和ABC转运蛋白这6条差异代谢通路的富集数量和程度较高。综上,野生和养殖黄鳝主要在脂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等方面存在差异。该研究为深入理解野生和养殖黄鳝的生理特性、营养品质差异及养殖环境对黄鳝的影响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黄鳝养殖产业的优化发展提供了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