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lpxL和lpxM缺失减毒活疫苗的安全性和保护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蒋路遥 祝谢民 +7 位作者 吴佳炎 杨帆 潘昊 黄恩赐 高清清 郇长超 王小波 高崧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70,共9页
为研究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lpxL和lpxM缺失减毒活疫苗对SPF鸡的安全性和免疫保护效果,试验通过对大肠杆菌双基因缺失减毒活疫苗株体外遗传稳定性、疫苗培养工艺、免疫方式优化和免疫攻毒保护效果... 为研究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lpxL和lpxM缺失减毒活疫苗对SPF鸡的安全性和免疫保护效果,试验通过对大肠杆菌双基因缺失减毒活疫苗株体外遗传稳定性、疫苗培养工艺、免疫方式优化和免疫攻毒保护效果评价,探讨其作为禽大肠杆菌病活疫苗候选株的可能性。结果显示:双基因缺失减毒活疫苗株E516ΔlpxLΔlpxM、E058ΔlpxLΔlpxM和E522ΔlpxLΔlpxM在体外传代50代遗传稳定,未发生回复突变,毒力较野生株下降显著(10000倍以上),优化的培养参数为液体初始培养12 h,以终浓度OD_(600 nm)为0.15转至LB肉汤再培养5 h,此时活菌比最高,优化的免疫方式和剂量为以1×10^(9)CFU/只(0.2 mL)进行颈部皮下接种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研究表明,lpxL和lpxM缺失的APEC双基因缺失减毒活疫苗株具有禽大肠杆菌病活疫苗候选株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 基因缺失 活疫苗 lpxL lpx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2021年华东地区6株禽源H3亚型流感病毒的遗传进化分析
2
作者 赵婉宸 李扬 +5 位作者 才天宇 葛志闯 高如一 王晓泉 顾敏 刘秀梵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8-217,共10页
H3亚型流感病毒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可感染人、猪、马、犬、禽等众多宿主并能发生跨种间传播,危害不容忽视。本研究于2019—2021年在华东地区活禽市场采集表观健康的家禽喉头与泄殖腔棉拭,通过血清学试验鉴定、筛选出6株代表性水禽源H3亚... H3亚型流感病毒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可感染人、猪、马、犬、禽等众多宿主并能发生跨种间传播,危害不容忽视。本研究于2019—2021年在华东地区活禽市场采集表观健康的家禽喉头与泄殖腔棉拭,通过血清学试验鉴定、筛选出6株代表性水禽源H3亚型流感病毒,并经RT-PCR试验确定5株为H3N2亚型、1株为H3N1亚型。进一步对6株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同源性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HA蛋白裂解位点处均为PEKQTR/GLF,不存在连续碱性氨基酸,符合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受体结合位点处均为禽源特征性的226Q和228S,提示其跨种传播至哺乳动物的潜能较低;内部基因片段来源多样化,与H3N8、H4N6、H5N8、H6N1、H7N7、H0N3等众多亚型禽流感病毒的亲缘关系密切;除JS1018/19和JS1094/19的NS基因属于北美谱系以外,其余均属于欧亚谱系的禽源分支,与犬、马、猪、人等哺乳动物源毒株的亲缘关系较远,提示虽然可能存在不同进化谱系间的基因重组但并未发生从禽到哺乳动物宿主的基因交换。该研究结果丰富了H3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流行病学数据,为进一步了解我国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分布特征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H3N1 H3N2 基因组分析 遗传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貂感染禽流感病毒现状及对公共卫生安全的潜在威胁
3
作者 任乐瑶 刘开拓 +1 位作者 王晓泉 刘秀梵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5-220,共6页
为评估水貂在禽流感病毒(AIV)跨越种属障碍感染人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和归纳总结的方法,对水貂感染AIV的现状以及当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探讨。研究表明:水貂感染AIV的事件愈发频繁且病毒亚型多样,中国为感染的高发地区;水貂... 为评估水貂在禽流感病毒(AIV)跨越种属障碍感染人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和归纳总结的方法,对水貂感染AIV的现状以及当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探讨。研究表明:水貂感染AIV的事件愈发频繁且病毒亚型多样,中国为感染的高发地区;水貂感染AIV的途径繁多,尤其以人为因素为主,包括饲喂未经消毒的动物副产品以及病毒从人到动物的反向传播;水貂源AIV具备多个重要的哺乳动物分子标记,比禽源AIV更具感染人和在人体中复制的潜力;应通过完善水貂养殖的生物安全措施,如加强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等方法防止水貂感染AIV。以上研究表明水貂有可能是作为人流感病毒和AIV的混合器,成为AIV跨越种间障碍感染人的中间宿主,因此应在AIV的监测和防控中对水貂更加重视,进而封堵防控中的漏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跨种传播 水貂 公共卫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外膜蛋白酶T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艳 刘娟华 +4 位作者 王航 薛菲 高清清 高崧 刘秀梵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44-51,共8页
外膜蛋白酶T(Outer membrane protease T,OmpT)是大肠杆菌外膜的一种蛋白水解酶,是Omptin家族中第一个被解析结构的外膜蛋白,由10条反向平行的β折叠构成中空的桶状结构。OmpT能够识别两个连续的碱性氨基酸,并水解鱼精蛋白和血纤维蛋白... 外膜蛋白酶T(Outer membrane protease T,OmpT)是大肠杆菌外膜的一种蛋白水解酶,是Omptin家族中第一个被解析结构的外膜蛋白,由10条反向平行的β折叠构成中空的桶状结构。OmpT能够识别两个连续的碱性氨基酸,并水解鱼精蛋白和血纤维蛋白溶酶原等。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OmpT蛋白酶功能的激活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OmpT对细菌的定植和黏附至关重要。文章围绕OmpT的结构、功能、毒力等方面综述该蛋白当前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膜蛋白 外膜蛋白酶T 结构 酶学特征 生物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型番鸭细小病毒JH10株的分子特征解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志仙 秘清灵 +6 位作者 凌珏怡 贾婧宇 鲍芳 王昱 王钜华 王建业 朱国强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6-71,共6页
为了解析番鸭细小病毒(MDPV)分离株JH10的分子特征,本研究对该毒株全基因组进行了扩增、测序、重组分析及遗传进化树的构建。结果显示:JH10株基因组由5071个核苷酸组成,P9启动子区和VP3基因内部约1.1 kb区域经历了重组,GPV鹅胚化弱毒株S... 为了解析番鸭细小病毒(MDPV)分离株JH10的分子特征,本研究对该毒株全基因组进行了扩增、测序、重组分析及遗传进化树的构建。结果显示:JH10株基因组由5071个核苷酸组成,P9启动子区和VP3基因内部约1.1 kb区域经历了重组,GPV鹅胚化弱毒株SYG61v参与了P9启动子区的重组,而GPV强毒株LH、B和SYG61v不同程度地参与了VP3基因内部的重组;以VP3基因重组片段构建遗传进化树,JH10株与8个经典型GPV株处于同一个进化分支中,而以毗邻的上下游非重组区片段分别构建的遗传进化树中,JH10株则与4个经典型MDPV株处于同一分支。本研究结果表明,JH10株为经典型MDPV和GPV之间的重组产物,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重组型MDPV的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鸭细小病毒 重组 末端倒置重复 P9启动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Toll样受体15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初步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梦妮 王航 +5 位作者 傅思瑶 杨梓纯 许炎辉 樊毛迪 高崧 刘秀梵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76-587,共12页
旨在制备鸡Toll样受体15(ChTLR15)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并初步应用。利用PCR技术扩增ChTLR15第162—386位氨基酸,克隆于载体pET-30a中进行诱导表达,获得高纯度的重组ChTLR15(162—386 aa)蛋白。然后采用皮下多点注射方式将ChTLR15免... 旨在制备鸡Toll样受体15(ChTLR15)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并初步应用。利用PCR技术扩增ChTLR15第162—386位氨基酸,克隆于载体pET-30a中进行诱导表达,获得高纯度的重组ChTLR15(162—386 aa)蛋白。然后采用皮下多点注射方式将ChTLR15免疫6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常规获得针对ChTLR15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运用原核表达系统对ChTLR15基因进行截短表达,对单克隆抗体针对的ChTLR15抗原表位进行鉴定。利用6C7株单克隆抗体以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对鸡HD11细胞进行定位,同时,利用免疫组化技术确定ChTLR15在鸡部分组织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ET-30a-ChTLR15(162—386 aa),经IPTG诱导表达后,获得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的约26 ku的重组蛋白ChTLR15(162—386 aa)。方阵试验表明,最适血清稀释度为1∶6400,最适抗原包被浓度为0.35μg·mL^(-1)。采用有限稀释法进行4轮筛选,最终获得4株针对ChTLR15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将其以2G4、6C7、6D10、7C4进行命名。2G4与6C7的亚类为IgG2a,6D10与7C4的亚类为IgG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4株单抗均能与ChTLR15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不与其他受检蛋白反应。运用原核表达系统对ChTLR15(162—386 aa)进行截短表达,对ChTLR15单克隆抗体的抗原表位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单抗2G4与7C4识别的抗原表位为^(230)QLGTVLEF^(237),6C7与6D10识别的抗原表位为^(245)EMDLLS^(250)。细胞定位结果显示,ChTLR15蛋白位于细胞表面。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健康对照鸡肝、脾、肺、肾均有微弱阳性染色,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感染鸡肝、脾、肺、肾阳性染色有所增强。本研究通过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成功获得4株抗ChTLR15蛋白的单克隆抗体,通过截短免疫原蛋白法对其识别的线性表位进行鉴定,可用于进一步研究ChTLR15的结构与功能,为后续信号通路、免疫机理、疫苗研发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TLR15 单克隆抗体 抗原表位 免疫组化 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