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畜禽产品中微生物风险评估和预警系统的构建与初步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格 赵建梅 +6 位作者 王琳 王君玮 刘娜 刘俊辉 曲志娜 王娟 张喜悦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1年第11期44-53,共10页
为更好地进行畜禽产品中微生物风险监管,构建一套覆盖畜禽产品全生产链的微生物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系统成为迫切需求。针对畜禽养殖、屠宰生产、储存和流通销售等环节,以肉蛋奶中常见微生物监测数据为基础,通过微生物风险评估模型和数... 为更好地进行畜禽产品中微生物风险监管,构建一套覆盖畜禽产品全生产链的微生物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系统成为迫切需求。针对畜禽养殖、屠宰生产、储存和流通销售等环节,以肉蛋奶中常见微生物监测数据为基础,通过微生物风险评估模型和数学运算以及预警阈值和预警方法,结合BP神经网络等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构建了一套涵盖基础数据库、风险评估模型和风险预警决策三大模块,面向企业、监管和技术机构三类用户的可视化风险评估预警系统,以期利用该系统对畜禽产品中致病微生物对产品安全性的影响和生产链中风险关键控制点进行分析,同时对畜禽产品中微生物风险状况进行实时预警,从而为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有效监管和风险防控能力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产品 微生物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 预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源沙门菌及其耐药性流行现状与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思宇 赵格 +5 位作者 刘俊辉 宋时萍 王娟 王琳 王君玮 曲志娜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5期64-71,共8页
鸡源沙门菌及其耐药性对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均具有严重威胁。通过对鸡肉供应链各环节沙门菌的流行和耐药现状以及相关风险评估研究进行综述发现:在肉鸡供应全链条中,屠宰和零售环节的沙门菌分离率显著高于养殖环节;沙门菌耐药性严重... 鸡源沙门菌及其耐药性对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均具有严重威胁。通过对鸡肉供应链各环节沙门菌的流行和耐药现状以及相关风险评估研究进行综述发现:在肉鸡供应全链条中,屠宰和零售环节的沙门菌分离率显著高于养殖环节;沙门菌耐药性严重,耐药谱广,多重耐药率最高达100%;不同区域和环节的沙门菌流行率、耐药性及耐药谱有差异;鸡源沙门菌的流行风险主要与初始污染水平和交叉污染有关,屠宰过程中杀菌方法、厨房烹饪过程中的温度等也会对其产生影响。目前针对国内肉鸡源沙门菌耐药性相关风险评估的研究较少。今后需要加大从农场到餐桌全链条鸡源沙门菌的监测和风险评估研究力度,基于“同一健康”理念加强对鸡源沙门菌流行及耐药风险干预措施的评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源沙门菌 耐药性 流行状况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近年来禽肉产品主要药物风险因素分析及控制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玉东 宋翠平 +7 位作者 戴廷灿 董国强 刘坤 李伟红 付红蕾 苗在京 王淑婷 赵思俊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2年第1期42-47,共6页
通过收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开展的禽肉产品监督抽检和风险监督数据,结合农业农村部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青岛)及相关风险监测和评估单位近年来开展禽肉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研究获得的风险监测数据,发现乌鸡、地方品种土... 通过收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开展的禽肉产品监督抽检和风险监督数据,结合农业农村部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青岛)及相关风险监测和评估单位近年来开展禽肉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研究获得的风险监测数据,发现乌鸡、地方品种土鸡、鲜(冻)鸡肉、鸭肉等禽肉产品中,恩诺沙星(或以恩诺沙星+环丙沙星计)、氧氟沙星、磺胺类药物、氟苯尼考(胺)、氯霉素、尼卡巴嗪及残留标志物、阿奇霉素、多西环素、土霉素、金刚烷胺、硝基呋喃类代谢物[呋喃唑酮代谢物3-氨基-2-噁唑烷基酮(AOZ)、呋喃西林代谢物氨基脲(SEM)和呋喃它酮代谢物5-吗啉甲基-3-氨基-2-噁唑烷基酮(AMOZ)]、五氯酚酸钠等药物存在较大残留安全风险,针对这些主要风险因素分析,提出了有关控制对策建议,包括:建立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公告等贯彻落实和强制性培训制度,加快制定我国地方品种畜禽养殖生产加工规范类标准和产品标准,建立协调合作机制、加强数据信息共享,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合格证制度,加快“两品一标”畜禽产品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肉产品 主要药物 风险因素分析 控制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盟、美国及国内畜禽屠宰环节沙门氏菌监控现状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月华 赵格 +2 位作者 赵建梅 刘俊辉 王君玮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1年第6期69-75,共7页
沙门氏菌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屠宰环节是肉品沙门氏菌污染的关键风险点之一,欧盟及美国等均对畜禽屠宰环节中的沙门氏菌污染采取了系统、科学的风险监控措施,业已取得显著成效。这些组织/国家对... 沙门氏菌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屠宰环节是肉品沙门氏菌污染的关键风险点之一,欧盟及美国等均对畜禽屠宰环节中的沙门氏菌污染采取了系统、科学的风险监控措施,业已取得显著成效。这些组织/国家对屠宰环节畜禽胴体的取样计划、限量标准、检测方法等做了详细规定,并提出了检测不合格所对应的纠偏措施,并将沙门氏菌基底监测和风险评估作为制定控制技术规范的基础。鉴于我国生鲜肉品致病微生物监测、风险评估以及限量标准和法规的缺乏,屠宰环节沙门氏菌污染率较高,建议进一步优化畜禽屠宰环节病原危害监控措施,持续开展微生物例行监测和风险评估,研究制定适合我国现阶段的畜禽屠宰环节沙门氏菌限量标准和监测控制技术规范。本文旨在通过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为更好地保障国内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 屠宰 沙门氏菌 监测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鸡屠宰及零售环节沙门氏菌污染的定性和定量检测方法比较
5
作者 张思宇 刘俊辉 +11 位作者 王娟 王琳 刘娜 张喜悦 宋时萍 赵建梅 黄秀梅 高玉斌 曲志娜 王君玮 赵格 黄保续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3期113-118,共6页
为确定检测鸡肉中沙门氏菌污染率和污染量的最优方法,采集棉拭子和胴体/产品洗液样品,分别采用棉拭子培养法、胴体/产品洗液培养法、胴体/产品洗液最大可能数法(MPN)以及胴体/产品洗液MPN法联合荧光PCR法(qPCR-MPN法)对沙门氏菌检出率... 为确定检测鸡肉中沙门氏菌污染率和污染量的最优方法,采集棉拭子和胴体/产品洗液样品,分别采用棉拭子培养法、胴体/产品洗液培养法、胴体/产品洗液最大可能数法(MPN)以及胴体/产品洗液MPN法联合荧光PCR法(qPCR-MPN法)对沙门氏菌检出率进行比较,并利用胴体/产品洗液MPN法和qPCR-MPN法对沙门氏菌污染量进行比较。定性检测结果显示:q PCR-MPN法对沙门氏菌的检出率最高(84%),其次是胴体/产品洗液MPN法(80%)、胴体/产品洗液培养法(60%)和棉拭子培养法(28%),不同方法间的检出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胴体/产品洗液培养法为标准,qPCR-MPN法和胴体/产品洗液MPN法的敏感性均为100%,一致性均>80%,但胴体/产品洗液MPN法的特异性较高。定量检测结果显示:qPCR-MPN法检测出的沙门氏菌污染量高于胴体/产品洗液MPN法。结果说明:在同时需要定性和定量数据时,可选择胴体/产品洗液MPN法;qPCR-MPN法与胴体/产品洗液MPN法一致性好,且检出的沙门氏菌污染量更高,在定量检测时可选择,但应注意假阳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肉鸡 定性检测 定量检测 方法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猪屠宰过程沙门菌污染状况及其耐药性传播风险 被引量:4
6
作者 刘云哲 赵格 +10 位作者 赵建梅 王琳 杨腾腾 高玉斌 黄秀梅 张青青 张喜悦 刘俊辉 耿国芹 王君玮 邹明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9-68,共10页
本试验旨在通过监测沙门菌在生猪屠宰各环节和猪肉产品中的污染分布和耐药状况,揭示沙门菌在猪肉生产过程中的传播及耐药情况。选取山东省5个代表性生猪屠宰场为风险观测点,采集肛拭子、屠宰环境拭子、水样品和胴体拭子共552份,参照食... 本试验旨在通过监测沙门菌在生猪屠宰各环节和猪肉产品中的污染分布和耐药状况,揭示沙门菌在猪肉生产过程中的传播及耐药情况。选取山东省5个代表性生猪屠宰场为风险观测点,采集肛拭子、屠宰环境拭子、水样品和胴体拭子共552份,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对其中沙门菌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参照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其药物敏感性;利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鉴定沙门菌的基因型。结果显示,共分离获得58株沙门菌,总阳性检出率为10.5%(58/552);中小型屠宰场(15.6%,33/212)较大型屠宰场(7.4%,25/340)沙门菌污染严重;屠宰环节预冷前样品检出率最高,为26.7%(8/30);不同类型样品中肛拭子样品的检出率最高,为15.1%(16/106)。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58株沙门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96.6%,56/58),多重耐药率为96.6%(56/58);中小型屠宰场分离株较大型屠宰场的整体耐药严重,胴体拭子(46.4%,26/56)和肛拭子(28.6%,16/56)分离株的多重耐药率高于环境拭子(25.0%,14/56)。MLST基因分型结果显示,58株沙门菌共对应6个ST型,其中ST40型分布最为广泛,在各个环节中均有检出;其次是ST19型。结果表明,生猪屠宰环节沙门菌污染较为严重,需加强屠宰过程的卫生管控;各规模屠宰场应关注耐药菌和耐药基因在产业链和食物链的传播,制定合理的防控措施,防范其可能导致的食品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猪屠宰 沙门菌 污染风险 耐药传播 分子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一代测序技术在食源性致病微生物风险识别和溯源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刘云哲 王琳 +3 位作者 张喜悦 邹明 王君玮 赵格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1年第10期37-44,共8页
下一代测序技术是一次性可对几十万到几亿的DNA分子进行序列测定的高通量技术,正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各个领域。为了解下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情况,本文综述了下一代测序技术的基本情况,与传统微生物检测方法相比的优势,以及在... 下一代测序技术是一次性可对几十万到几亿的DNA分子进行序列测定的高通量技术,正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各个领域。为了解下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情况,本文综述了下一代测序技术的基本情况,与传统微生物检测方法相比的优势,以及在食源性致病微生物风险识别和溯源方面的应用,以期为食源性致病微生物风险监测和食源性疾病防控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一代测序技术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 风险识别 溯源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鲜乳中16种致病微生物多重荧光定量PCR集成检测技术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肖沙 赵格 +6 位作者 赵建梅 向祝 宋时萍 刘娜 张喜悦 徐莹 王君玮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7期86-95,116,共11页
为满足生鲜乳中微生物快速通量检测的需求,建立多重荧光定量PCR集成方法,从而快速检测生鲜乳中潜在的16种致病微生物,通过设计致病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目标菌株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体系,验证方法的特异性、敏... 为满足生鲜乳中微生物快速通量检测的需求,建立多重荧光定量PCR集成方法,从而快速检测生鲜乳中潜在的16种致病微生物,通过设计致病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目标菌株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体系,验证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等,建立了稳定的4组多重集成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并利用人工污染的生鲜乳样品对所建立的方法和传统培养法进行了验证比较。结果显示:各对引物探针对目标菌株均能有效识别并扩增,每组体系中引物探针未发现交叉反应,对其余3组体系的12株非目标菌均未有特异性反应;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低于3%;该方法对布鲁氏菌的最低检出限为10^(2) CFU/mL,对阪崎肠杆菌、志贺菌、沙门菌等7种致病微生物的最低检出限为10^(3) CFU/mL,对蜡样芽胞杆菌、弯曲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等8种致病微生物的最低检出限为10^(4) CFU/mL;所建方法和传统培养法对人工污染不同致病菌的各25份样品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多重集成荧光定量PCR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及重复性好,可实现对生鲜乳样品中多种致病微生物的快速高效检测,为生鲜乳微生物性风险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微生物 多重荧光定量PCR 生鲜乳 集成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门菌分子分型技术研究进展
9
作者 刘意 张喜悦 +4 位作者 赵建梅 赵格 曲志娜 刘立恒 王君玮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8期83-89,共7页
与传统分型技术相比,分子分型技术以其高分辨率、高重复性、标准化等优点,已成为沙门菌致病性、遗传关联性、溯源和传播路径等研究领域的重要工具。目前,沙门菌分子分型技术主要包括三大类,其中基于限制性内切酶的分子分型方法以脉冲场... 与传统分型技术相比,分子分型技术以其高分辨率、高重复性、标准化等优点,已成为沙门菌致病性、遗传关联性、溯源和传播路径等研究领域的重要工具。目前,沙门菌分子分型技术主要包括三大类,其中基于限制性内切酶的分子分型方法以脉冲场凝胶电泳和扩增片段多态性为主,基于PCR扩增的分子分型方法以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PCR和多位点可变串联重复序列为主,基于测序的分子分型方法以多位点序列分型、规律的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和全基因组测序为主。这三大类分子分型技术均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结果准确等优点,有助于揭示不同沙门菌间的宿主传播关系、地域传播关系。但这些方法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应用局限性,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实验室条件及研究需求选择其中一种或联合使用多种分型技术,从而达到对沙门菌精准分型的目的。本文对限制性内切酶、PCR扩增以及测序这三大类沙门菌分子分型方法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以期为食品中沙门菌监测、风险评估以及溯源和预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分型技术 PFGE PCR 测序 ML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不同地区猪源致泻性大肠杆菌的多重PCR鉴定及2b-RAD序列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月华 赵建梅 +5 位作者 黄秀梅 王娟 曲志娜 赵格 刘俊辉 王君玮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0年第9期46-50,68,共6页
为了解我国不同地区屠宰生猪肉品中致泻性大肠杆菌污染情况及系统进化关系,降低由其带来的公共卫生危害,将近几年分离自华北、华东、华中及西南地区猪屠体表面的283株大肠杆菌进行了致泻性大肠杆菌多重PCR鉴定及2b-RAD测序分型。多重PC... 为了解我国不同地区屠宰生猪肉品中致泻性大肠杆菌污染情况及系统进化关系,降低由其带来的公共卫生危害,将近几年分离自华北、华东、华中及西南地区猪屠体表面的283株大肠杆菌进行了致泻性大肠杆菌多重PCR鉴定及2b-RAD测序分型。多重PCR鉴定结果显示,共检出36株致泻性大肠杆菌,检出率为12.7%,其中西南地区检出率(26.92%)高于华北(13.33%)、华东(10.57%)和华中(10.81%)地区;5种致泻类型中,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肠致泻性大肠杆菌(EPEC)、肠聚集性大肠杆菌(EAE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和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的占比分别为33.33%、30.56%、25.00%、5.56%和5.56%。将致泻性大肠杆菌进行2b-RAD测序,种群聚类分析显示,这36株致泻菌可分为8个亚群;系统发生树分析显示,亲缘关系较近菌株的致泻类型基本一致,分离时间也比较接近,而且来自同一地区菌株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可见,我国屠宰生猪肉品中污染的致泻性大肠杆菌以ETEC、EPEC和EAEC类型为主,其流行分布有一定的地域差异,且其亲缘关系呈一定的时空特异性。本研究为精准防控生猪屠宰环节致泻性大肠杆菌污染,保障肉品卫生安全提供了科学数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泻性大肠杆菌 生猪 多重PCR 2b-RAD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不同区域鸡源大肠杆菌的致病性与耐药性状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高玉斌 赵格 +5 位作者 邹明 李月华 赵建梅 刘坤 盖文艳 王君玮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1-84,89,共5页
为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发病鸡源大肠杆菌的致病类型、毒力因子差异和其耐药状况,探讨大肠杆菌对家禽生产和公共卫生的影响,对从山东、西藏等7个省(自治区)的发病鸡群分离获得的130株大肠杆菌菌株,用PCR方法进行了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肠毒素... 为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发病鸡源大肠杆菌的致病类型、毒力因子差异和其耐药状况,探讨大肠杆菌对家禽生产和公共卫生的影响,对从山东、西藏等7个省(自治区)的发病鸡群分离获得的130株大肠杆菌菌株,用PCR方法进行了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肠毒素型大肠杆菌等5种致病类型检测和ompT、stx2等7种毒力因子检测,并用15种药物测其耐药性。结果发现,仅5株发病鸡源大肠杆菌为致病性大肠杆菌(3.85%,5/130),且均为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130株大肠杆菌检测出iroN毒力因子检出率最高(69.23%,90/130),stx2最低(1.54%,2/130),其余均在50%~60%。分离菌株对四环素和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分别为91.54%(119/130)、90.77%(118/130),对美罗培南耐药率最低(12.31%,16/130);多重耐药严重,94.62%(123/130)的菌株对三类或三类以上的药物耐药。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地区养鸡场大肠杆菌的致病性和耐药情况,以进一步做好大肠杆菌病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源大肠杆菌 致病性 毒力因子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不同地区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株的PFGE分子分型 被引量:5
12
作者 高玉斌 赵格 +5 位作者 王君玮 邹明 颜世敢 盖文艳 王琳 王娟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0年第4期96-100,共5页
为了解我国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状况,利用PFGE分子分型方法,对2017年分离自山东、吉林、新疆、西藏等7个代表性区域的130株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了分子分型研究。结果显示:130株大肠杆菌共分为105个带型,其中33株菌株的图谱... 为了解我国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状况,利用PFGE分子分型方法,对2017年分离自山东、吉林、新疆、西藏等7个代表性区域的130株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了分子分型研究。结果显示:130株大肠杆菌共分为105个带型,其中33株菌株的图谱相似度在90%以上;不同来源菌株的PFGE带型差别较明显,即使是相同来源菌株,PFGE带型差异同样显著,显示了分离株菌株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为指导我国鸡群大肠杆菌病防控以及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引发疾病或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追踪溯源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性大肠杆菌 分子分型 PFGE 遗传多样性 流行病学 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区动物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子特性与表型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玉斌 赵格 +1 位作者 邹明 王君玮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8年第9期62-66,共5页
为进一步了解致病性大肠杆菌流行状况,减轻大肠杆菌对畜牧业和公共卫生的危害,对不同时间国内外报道的动物中分离的大肠杆菌,进行毒力、血清型、耐药性和基因型等方面的比较,对比分析大肠杆菌分子特性和表型差异,从而为临床医学和公共... 为进一步了解致病性大肠杆菌流行状况,减轻大肠杆菌对畜牧业和公共卫生的危害,对不同时间国内外报道的动物中分离的大肠杆菌,进行毒力、血清型、耐药性和基因型等方面的比较,对比分析大肠杆菌分子特性和表型差异,从而为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控制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性大肠杆菌 血清型 耐药性 毒力因子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鲜乳中致病微生物污染来源、危害与消减措施 被引量:7
14
作者 肖沙 赵格 +4 位作者 赵建梅 张喜悦 刘娜 徐莹 王君玮 《中国乳业》 2023年第5期65-70,76,共7页
生鲜乳中致病微生物污染严重影响乳及其制品的质量安全。本文分析了致病微生物的污染来源,并对生鲜乳中可能携带的对消费者健康有影响的37种病原微生物综合其致病性和耐药基因传播进行危害分析,明确了需优先管控的致病微生物风险排序,... 生鲜乳中致病微生物污染严重影响乳及其制品的质量安全。本文分析了致病微生物的污染来源,并对生鲜乳中可能携带的对消费者健康有影响的37种病原微生物综合其致病性和耐药基因传播进行危害分析,明确了需优先管控的致病微生物风险排序,为我国生鲜乳全产业链中致病微生物认知、防控、风险评估提供技术参考。同时结合我国生鲜乳不同生产模式,提出影响消费者健康的致病微生物消减措施:养殖环节要加强饲料、牛舍和牛体的微生物控制;挤奶环节加强挤奶工具、挤奶员工、和药浴时的微生物控制;贮运环节要加强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这些针对性防控策略建议,将促进相关方及时跟进生鲜乳质量安全控制,降低乳制品消费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鲜乳 致病微生物 污染来源 危害分析 消减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