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乳植杆菌IMAUJBP3和罗伊氏乳杆菌IMAUJBR3复配对发酵羊肉香肠品质及多肽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夏玲燕 钱敏 +5 位作者 徐晔 程峰 王待巽 张开屏 田建军 靳烨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0-88,共9页
为探究植物乳植杆菌IMAUJBP3和罗伊氏乳杆菌IMAUJBR3复配对发酵香肠品质及多肽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将实验室前期制备的具有优良特性的乳酸菌接种到发酵羊肉香肠中,分析了香肠的品质指标、风味及多肽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复配乳酸菌... 为探究植物乳植杆菌IMAUJBP3和罗伊氏乳杆菌IMAUJBR3复配对发酵香肠品质及多肽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将实验室前期制备的具有优良特性的乳酸菌接种到发酵羊肉香肠中,分析了香肠的品质指标、风味及多肽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复配乳酸菌可以快速降低发酵香肠的pH值、水分活度和水分含量;同时丁酸乙酯、戊酸乙酯、芳樟醇、反式-2-壬醛等24种物质(相对气味活度值>1)对风味起主导作用;复配乳酸菌显著提升了发酵香肠多肽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P<0.05)。综上所述,植物乳植杆菌IMAUJBP3与罗伊氏乳杆菌IMAUJBR3复配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发酵羊肉香肠的品质、风味和多肽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复配作用 发酵羊肉香肠 风味 多肽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粮添加硒对羊肉抗氧化能力及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天乐 王晨蕾 +5 位作者 满都呼 赵聪颖 金良 苏琳 武海峰 靳烨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72-80,共9页
为探究日粮添加硒对宰后成熟期间羊肉抗氧化能力及肉品质的影响,选择体况良好、平均体质量为(41.20±3.34)kg的18月龄二狼山白绒羊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和酵母硒组(饲喂基础日粮+酵母硒(0.5 mg/kg)),进行为期90 d的饲... 为探究日粮添加硒对宰后成熟期间羊肉抗氧化能力及肉品质的影响,选择体况良好、平均体质量为(41.20±3.34)kg的18月龄二狼山白绒羊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和酵母硒组(饲喂基础日粮+酵母硒(0.5 mg/kg)),进行为期90 d的饲喂实验,屠宰后取背最长肌测定其硒含量,并分别在宰后成熟0、24、48、72、96 h进行肉品质、抗氧化能力相关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日粮添加酵母硒可使硒有效富集于羊肉中,且在宰后成熟过程中显著降低了羊肉的剪切力。饲喂酵母硒对宰后成熟过程中羊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丰富程度无明显影响,但会使各类风味物质的产生速度下降,其中1-辛烯-3-醇相对含量在宰后成熟96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1-庚醇相对含量在宰后成熟0~96 h显著低于对照组,2-乙基己醇、壬醛、辛醛相对含量在96 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酵母硒组羊肉在宰后成熟期间各时间点的抗氧化能力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羊肉的羰基含量在48~96 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巯基含量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反映脂肪氧化程度的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硒 宰后成熟 肉品质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氨酸对绵羊胴体品质、肉质特性及瘤胃细菌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康乐天 王威皓 +6 位作者 刘婷 张台武 赵欣 翟茂琴 李军 靳烨 段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0-319,共10页
瘤胃细菌在绵羊骨骼肌脂肪酸沉积中起着重要作用。为研究精氨酸对绵羊胴体品质、肉质特性和瘤胃细菌组成的影响,探究瘤胃细菌变化与脂肪酸沉积之间的关系,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气相色谱技术分析绵羊补饲精氨酸后瘤胃细菌组成和肌肉脂肪酸... 瘤胃细菌在绵羊骨骼肌脂肪酸沉积中起着重要作用。为研究精氨酸对绵羊胴体品质、肉质特性和瘤胃细菌组成的影响,探究瘤胃细菌变化与脂肪酸沉积之间的关系,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气相色谱技术分析绵羊补饲精氨酸后瘤胃细菌组成和肌肉脂肪酸谱的变化,建立两者间的关联性。选取16只健康且体质量相近的3月龄绵羊,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饲粮)和精氨酸组(基础饲粮+1%精氨酸),进行90 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精氨酸组绵羊的背膘厚显著降低(P<0.05),背最长肌的亮度(L^(*))值、黄度(b^(*))值及剪切力值均显著减小(P<0.05),红度(a^(*))值显著增加(P<0.05)。精氨酸组背最长肌十五烷酸、十七烷酸和十七碳烯酸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二十四碳烯酸、α-亚麻酸、二十二碳六烯酸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精氨酸组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值显著降低(P<0.05)。宏基因组分析显示,补充精氨酸显著提高了瘤胃中梭菌属、月形单胞菌属、瘤胃球菌属和密螺旋体属的丰度(P<0.05),降低了丁酸弧菌属、副拟杆菌属、解琥珀酸菌属、甲烷短杆菌属和Butyrivibrio proteoclasticus的丰度(P<0.05)。此外,精氨酸组瘤胃中丁酸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关联性分析显示,丁酸弧菌属与n-3多不饱和脂肪酸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饱和脂肪酸呈显著正相关(P<0.05);脂肪酸含量对肉的色泽和pH值有较大的影响。综上所述,精氨酸通过降低瘤胃氢化菌的数量,减少氢化的发生,促进肉中有益脂肪酸沉积,进而改善羊肉品质。研究结果为今后通过饲粮营养干预靶向调控瘤胃细菌提高羊肉品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质控制 精氨酸 脂肪酸谱 瘤胃生物氢化 绵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酸梭菌对绵羊生长性能、肉品质及骨骼肌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晓雨 窦露 +6 位作者 华晓青 刘畅 杨致昊 孙立娜 苏琳 赵丽华 靳烨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800-3811,共12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添加丁酸梭菌对绵羊生长性能、肉品质及骨骼肌发育的影响。选取健康且体重相近的3月龄杜泊×小尾寒羊杂一代母羊共18只,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CON组)和丁酸梭菌组(CB组),每组9只。CON组饲喂基础饲粮;CB组在CON组饲...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添加丁酸梭菌对绵羊生长性能、肉品质及骨骼肌发育的影响。选取健康且体重相近的3月龄杜泊×小尾寒羊杂一代母羊共18只,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CON组)和丁酸梭菌组(CB组),每组9只。CON组饲喂基础饲粮;CB组在CON组饲粮的基础上补充丁酸梭菌(活菌数为5.0×10^(8)CFU/g),补充量为5 g/(d·只)。预试期7 d,正试期90 d。测定各组绵羊的生长性能,将其屠宰后取股二头肌测其肉品质、肌纤维组织形态和骨骼肌发育相关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显示:1)CB组绵羊的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CON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CON组(P<0.05)。2)CB组羊肉的pH_(24)、亮度(L^(*))值、黄度(b^(*))值、蒸煮损失及剪切力均显著低于CON组(P<0.05),红度(a)^(*)值显著高于CON组(P<0.05)。3)与CON组相比,CB组股二头肌重量及肌纤维横截面积显著增大(P<0.05)。4)与CON组相比,CB组股二头肌支链氨基酸转氨酶(BCAT)及支链α-酮酸脱氢酶(BCKDH)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5)与CON组相比,CB组骨骼肌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4EBP1)和叉头框蛋白O3(FoxO3)的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下调(P<0.01),肌肉萎缩基因F-box(MAFbx)和肌肉特异性环指蛋白1(MuRF1)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此外,CB组绵羊骨骼肌中肌细胞生长素(MyoG)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及钙蛋白酶-1(CAPN-1)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钙蛋白酶抑制蛋白(CAST)的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下调(P<0.01)。综上所述,饲粮添加丁酸梭菌可提升绵羊的生长性能和肉品质,促进骨骼肌生长发育,其机制可能与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信号通路、MyoG/MSTN系统及CAPN-1/CAST系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梭菌 绵羊 生长性能 肉品质 骨骼肌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