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蔗霉变病原菌梨孢假壳及其毒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梁雪莲 廖洁 +5 位作者 蒋文艳 陈伟 王海军 莫磊兴 肖燕艳妮 王天顺 《广西糖业》 2023年第2期28-31,共4页
甘蔗在运输和贮存期间极易受病原菌侵染,发生变质并产生毒素,其中甘蔗受梨孢假壳感染及产生3-硝基丙酸(3-NPA)毒素是引起食用变质甘蔗中毒的主要原因。文章通过综述甘蔗霉变病原菌梨孢假壳的鉴定、产毒条件、环境影响因素及其3-NPA毒素... 甘蔗在运输和贮存期间极易受病原菌侵染,发生变质并产生毒素,其中甘蔗受梨孢假壳感染及产生3-硝基丙酸(3-NPA)毒素是引起食用变质甘蔗中毒的主要原因。文章通过综述甘蔗霉变病原菌梨孢假壳的鉴定、产毒条件、环境影响因素及其3-NPA毒素合成机理、检测方法等研究进展,发现目前尚缺乏对甘蔗霉变病原菌梨孢假壳的全面、系统认识,也未对其产毒能力、产毒机理及毒性快速监测方法等提出明确要求和出台相关规定,关于甘蔗采后霉变的防控技术也鲜见报道。因此,今后应在以下几方面开展相关研究:(1)系统开展甘蔗梨孢假壳产毒能力评价、菌株分类及快速鉴定方法等研究,对高毒菌株所属区域的甘蔗消费市场进行重点监控,为疑似感染高毒菌株的甘蔗预警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2)在侵染甘蔗条件下,深入研究环境因素对梨孢假壳毒素3-NPA产生和积累规律的影响;(3)探究毒素合成途径及分子调控机理,阐明梨孢假壳毒素3-NPA的代谢过程,解析生物合成3-NPA的系统理论知识;(4)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开展3-NPA检测研究,提高检测方法的准确性、灵敏度等;(5)通过生物防控方法高效防控甘蔗中梨孢假壳感染及其毒素3-NPA的合成,研制筛选出高效、安全、适用的甘蔗防霉变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霉变 梨孢假壳(节菱孢) 3-硝基丙酸(3-N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及其制品中3-硝基丙酸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彦力 宁德娇 +6 位作者 牙禹 谢丽萍 蒋翠文 梁静 李焘 闫飞燕 唐莉 《广西糖业》 2022年第4期3-7,共5页
3-硝基丙酸是由节菱孢霉菌等真菌产生的一种有毒代谢产物,常见于霉变甘蔗及其制品中,摄入会损害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严重的可致人死亡。因此,建立准确、高效的3-硝基丙酸检测方法对大众身体健康的防护和推进甘蔗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 3-硝基丙酸是由节菱孢霉菌等真菌产生的一种有毒代谢产物,常见于霉变甘蔗及其制品中,摄入会损害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严重的可致人死亡。因此,建立准确、高效的3-硝基丙酸检测方法对大众身体健康的防护和推进甘蔗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最新的甘蔗及其制品中3-硝基丙酸含量的检测方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为构筑更为精准、灵敏、高效的3-硝基丙酸的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硝基丙酸 检测方法 评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发现的镉超积累植物——钻叶紫菀(Aster subulatus Michx.)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伟 蒋文艳 +5 位作者 杨玉霞 廖洁 王海军 梁雪莲 莫磊兴 王天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5592-5599,共8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温室营养液砂培试验,发现并鉴定出钻叶紫菀(Aster subulatus Michx.)是一种新的镉(Cd)超积累植物。调查结果发现,钻叶紫菀对土壤中高含量的Cd有很强的忍耐、吸收和积累能力,其地上部茎、叶Cd含量分别为90.0—150.7mg/kg和... 通过野外调查和温室营养液砂培试验,发现并鉴定出钻叶紫菀(Aster subulatus Michx.)是一种新的镉(Cd)超积累植物。调查结果发现,钻叶紫菀对土壤中高含量的Cd有很强的忍耐、吸收和积累能力,其地上部茎、叶Cd含量分别为90.0—150.7mg/kg和119.8—172.6mg/kg,平均值分别为132.8mg/kg和139.2mg/kg。砂基营养液培养试验证明,钻叶紫菀对生长介质中的Cd有很强的忍耐能力,当生长介质中Cd浓度高达150mg/L时,植株仍生长正常,其株高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地上部Cd含量及其积累量均随生长介质中Cd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生长介质中Cd浓度为120mg/L时,地上部茎Cd含量和积累量达到最高值,分别为5672.50mg/kg、4.93mg/株。结果表明,钻叶紫菀是一种新的Cd超积累植物,为今后探明植物超积累Cd的机理和Cd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一种新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叶紫菀 超积累植物 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螯合剂对青葙吸收富集土壤中镉、铅、锌和铜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陈伟 廖洁 +5 位作者 杨玉霞 蒋文艳 王海军 李晓妤 莫磊兴 王天顺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447-2456,共10页
【目的】探究螯合剂[乙二胺二琥珀酸(EDDS)、氨三乙酸(NTA)和乙二醇二乙醚二胺四乙酸(EGTA)]对青葙镉(Cd)、铅(Pb)、锌(Zn)和铜(Cu)吸收累积的影响,为螯合剂和青葙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大棚内盆栽种植青葙试验... 【目的】探究螯合剂[乙二胺二琥珀酸(EDDS)、氨三乙酸(NTA)和乙二醇二乙醚二胺四乙酸(EGTA)]对青葙镉(Cd)、铅(Pb)、锌(Zn)和铜(Cu)吸收累积的影响,为螯合剂和青葙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大棚内盆栽种植青葙试验方法,以不添加螯合剂作对照(CK),研究螯合剂EDDS(1.0、2.0和3.0 mmol/kg)、NTA(1.0、2.0和3.0 mmol/kg)和EGTA(1.0、2.0和3.0 mmol/kg)作用下青葙对土壤Cd、Pb、Zn和Cu的吸收与转运。【结果】与CK相比,1.0和2.0 mmol/kg EDDS、1.0~3.0 mmol/kg NTA、1.0和2.0 mmol/kg EGTA能显著促进青葙生长(P<0.05,下同),其中1.0 mmol/kg EGTA促进效果最大,其干重较CK增加37.5%。1.0和2.0 mmol/kg EDDS、2.0和3.0 mmol/kg NTA、1.0和2.0 mmol/kg EGTA能显著促进青葙对Cd的吸收累积,且2.0 mmol/kg EGTA作用下,青葙中Cd的生物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提升最大,分别是CK的1.55和1.61倍;2.0和3.0 mmol/kg EDDS、1.0~3.0 mmol/kg NTA及1.0~3.0mmol/kg EGTA均能显著促进青葙对Pb的吸收累积,且Pb在青葙中的生物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较CK均有明显提升,以3.0 mmol/kg EGTA处理的青葙地上部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最大,分别是CK的1.63和1.47倍;1.0和2.0 mmol/kg EDDS、2.0 mmol/kg EGTA能显著促进青葙对Zn的吸收累积,以1.0 mmol/kg EDDS处理的富集系数最大,是CK的1.18倍,2.0 mmol/kg NTA处理的转移系数最大,是CK的1.22倍;1.0~3.0 mmol/kg EDDS、1.0~3.0 mmol/kg NTA和1.0~3.0 mmol/kg EGTA均能显著促进青葙对Cu的吸收累积,以2.0 mmol/kg EDDS处理的青葙地上部富集系数最大,是CK的2.07倍,3.0 mmol/kg EGTA处理的青葙地上部转移系数最大,是CK的2.52倍。【结论】在本研究螯合剂施用剂量范围内,除3.0 mmol/kg EGTA减少青葙吸收累积Cd和3.0 mmol/kg EDDS、3.0 mmol/kg NTA、1.0 mmol/kg EGTA及3.0 mmol/kg EGTA减少青葙吸收累积Zn外,3种螯合剂的其余剂量均可促进青葙对Cd、Pb、Zn和Cu的吸收富集。因此,适当剂量的螯合剂作为诱导活化剂,可强化青葙吸收累积重金属Cd、Pb、Zn和C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螯合剂 青葙 重金属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