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汞矿周边稻田汞和甲基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 被引量:7
1
作者 裴鹏刚 穆德苗 +2 位作者 马文艳 孙涛 孙约兵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2-119,共8页
为评估万山汞矿周边稻田汞污染特征及环境风险,协同采集了土壤和稻米样品并对其总汞(Hg)和甲基汞(MeHg)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其潜在生态风险和人体健康风险,并对比研究不同浸提剂对土壤有效Hg的提取效率。结果表明,调查区稻田土壤总Hg和MeH... 为评估万山汞矿周边稻田汞污染特征及环境风险,协同采集了土壤和稻米样品并对其总汞(Hg)和甲基汞(MeHg)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其潜在生态风险和人体健康风险,并对比研究不同浸提剂对土壤有效Hg的提取效率。结果表明,调查区稻田土壤总Hg和MeHg含量范围分别为0.95~16.27 mg·kg^(-1)和2.06~3.99μg·kg^(-1),其中,总Hg含量超过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为中重度污染水平。土壤Hg以残渣态为主,占比为92.9%~94.6%,MeHg含量仅占总Hg的0.016%~0.285%。稻米总Hg含量达27.38~74.29μg·kg^(-1),超过国家规定的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20μg·kg^(-1)),但日人均摄入量指数(PDI)和目标危害系数(THQ)显示稻米Hg潜在健康风险较低;稻米MeHg含量为9.90~31.52μg·kg^(-1),部分采样点PDI超过美国环境保护局推荐的限量标准(0.1μg·kg^(-1)·d^(-1)),存在潜在暴露风险。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0.01 mol·L^(-1) Na_(2)S_(2)O_(3)和0.1 mol·L^(-1) HCl浸提态Hg与土壤和稻米总Hg、MeHg呈显著正相关(P<0.01),可较好表征稻田土壤Hg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汞 稻田 风险评价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双价基因棉SGK321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李静 蔡连贺 +4 位作者 刘瑞华 风春 李刚 杨殿林 赵建宁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71-881,共11页
为了更好地监测转基因作物秸秆还田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转双价(Bt+CpTI)基因棉秸秆不同还田量对土壤线虫密度、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的影响。以转双价(Bt+CpTI)基因棉SGK321和常规棉石远321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设置5... 为了更好地监测转基因作物秸秆还田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转双价(Bt+CpTI)基因棉秸秆不同还田量对土壤线虫密度、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的影响。以转双价(Bt+CpTI)基因棉SGK321和常规棉石远321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设置5个还田量:不还田(对照)、半量还田1.0 g·kg^(-1)(2250 kg·hm^(-2))、全量还田2.0 g·kg^(-1)(4500 kg·hm^(-2))、1.5倍还田量3.0 g·kg^(-1)(6750 kg·hm^(-2))、2倍还田量4.0 g·kg^(-1)(9000 kg·hm^(-2)),取棉花蕾期和花铃期土壤进行线虫分离鉴定,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秸秆不还田时,两个棉花品种土壤线虫密度无显著差异;秸秆还田后,SGK321土壤线虫密度仅在蕾期3.0 g·kg^(-1)还田处理时高于石远321,存在显著差异,其他处理无显著差异;转双价(Bt+CpTI)基因棉SGK321土壤中鉴定出线虫19科34属,其中食细菌性线虫(Bacterivores)13属,食真菌性线虫(Fungivores)3属,植食性线虫(Plant-parasites)11属,杂食/捕食性线虫(Omnivores-predators)7属。常规棉石远321土壤中鉴定出线虫19科37属,其中食细菌性线虫13属,食真菌性线虫3属,植食性线虫12属,杂食/捕食性线虫9属。秸秆还田增加了食细菌性线虫的丰度,秸秆还田量超过3.0 g·kg^(-1)就会抑制植食性线虫的生长,使其丰度减小;从生态指标来看,两种棉花不同还田处理下的多样性指数(H′)、线虫通路指数(NCR)均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转双价(Bt+CpTI)基因棉SGK321的种植没有改变土壤线虫的营养类群,并且土壤线虫密度也无显著差异,两种棉花不同还田处理下的多样性指数(H′)、线虫通路指数(NCR)也均无显著差异。秸秆还田量在一定范围内会使土壤线虫增多,增加丰富度。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相对于品种的影响,棉花生育期和秸秆还田量对线虫群落的影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双价(Bt+CpTI)基因棉 秸秆还田 土壤线虫 营养类群 生态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粪生物炭表征及其对水和土壤镉铅的修复效果 被引量:34
3
作者 闫翠侠 贾宏涛 +4 位作者 孙涛 迪娜·吐尔生江 罗文文 谢厦 孙约兵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225-233,共9页
采用缺氧控温法,在200、400、600和800℃条件下制备鸡粪生物炭(BC200、BC400、BC600和BC800),利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BET accelerated surface area and porosimetry system)、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透射电镜(tr... 采用缺氧控温法,在200、400、600和800℃条件下制备鸡粪生物炭(BC200、BC400、BC600和BC800),利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BET accelerated surface area and porosimetry system)、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等对其理化性质和结构特征进行表征,并研究了鸡粪不同温度处理下生物炭对水体和土壤中Cd、Pb污染修复效果。结果表明,鸡粪生物炭灰分含量、pH值、BET比表面积及孔径随热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表面出现大量无规则的孔隙结构,且以介孔为主,而生物炭产率则随温度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鸡粪生物炭对Cd2+、Pb2+的吸附分为快速吸附和慢吸附2个阶段,Elovich模型能更好地模拟Pb^2+、Cd^2+的动力学过程,平衡时最大吸附量分别达到52.02 mg/g (BC600)和242.59 mg/g (BC800)。添加鸡粪生物炭显著提高了土壤pH值(P<0.05),而TCLP提取态Pb、Cd含量降低,最大较对照分别降低16.5%和14.5%。与对照相比,鸡粪生物炭不同程度上降低了Pb、Cd弱酸提取态、可还原态以及可氧化态比例,其残渣态比例则分别增加了5.49%~15.14%和2.51%~6.30%。综上所述,鸡粪生物炭对重金属Pb、Cd具有较强的钝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重金属 吸附 鸡粪生物炭 CD PB 结构特性 形态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海地区商品鸡饲料中重金属含量特征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迪娜.吐尔生江 贾宏涛 +4 位作者 王农 闫翠侠 罗文文 纪艺凝 孙约兵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603-2612,共10页
为了从源头有效控制家禽养殖重金属污染,本文调查了黄淮海地区(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180个商品鸡饲料样品,分析了不同省市、不同养殖品种和不同生育期饲料中Mn、Cu、Zn、Cr、Ni、Cd、Pb和As 8种重金属含量特征。... 为了从源头有效控制家禽养殖重金属污染,本文调查了黄淮海地区(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180个商品鸡饲料样品,分析了不同省市、不同养殖品种和不同生育期饲料中Mn、Cu、Zn、Cr、Ni、Cd、Pb和As 8种重金属含量特征。结果表明:黄淮海地区鸡饲料中重金属含量变化幅度较大,饲料样品中Cr、Mn、Ni、Cu、Zn、As、Cd和Pb含量范围分别为0.05~9.91、52.59~726.68、0.02~6.84、12.74~458.70、34.09~594.78、0.01~3.98、0.01~1.96 mg·kg^(-1)和0.02~10.76 mg·kg^(-1),与我国《鸡饲养标准》(NY/T 33—2004)含量相比,饲料样品Mn、Cu、Zn超标率分别为99.1%、100%、69.0%,与《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01)含量相比,饲料样品中Pb、Cd含量超标率为39.7%、23.50%。不同省市鸡饲料中重金属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总体上来看,安徽省鸡饲料中重金属含量最高,天津市鸡饲料中含量最低。蛋鸡Mn、Cu、Zn含量最大检出量分别为680.86、458.70、580.27 mg·kg^(-1),肉鸡Mn、Cu、Zn含量最大检出量分别达到726.68、399.07、594.78 mg·kg^(-1),蛋鸡和肉鸡饲料中Mn、Cu、Zn平均含量均超过我国《鸡饲养标准》。总体来看,产蛋期蛋鸡饲料中重金属含量最高,中后期肉鸡饲料中重金属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饲料 肉鸡 蛋鸡 黄淮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力玉米田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永慧 杨殿林 +6 位作者 红雨 赵建宁 轩青霞 霍莉莉 谭炳昌 修伟明 王丽丽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90-599,共10页
为探讨不同地力玉米田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通过为期196 d的土壤有机碳矿化培养试验,对高、中、低3种不同地力玉米田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力玉米田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 为探讨不同地力玉米田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通过为期196 d的土壤有机碳矿化培养试验,对高、中、低3种不同地力玉米田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力玉米田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即随培养时间延长,呈现先高后低的变化趋势,最后趋于平稳;但随地力等级的降低,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逐渐减小。培养结束时,不同地力玉米田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低地力土壤有机碳稳定性最差,固存量最小。同一地力,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和累积矿化量较0~20 cm显著降低(P<0.05),表层土壤稳定性较差,不利于土壤有机碳固定。伴随土壤有机碳矿化过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均较初始含量显著降低(P<0.05);土壤有机碳潜在矿化势(Cp)与土壤有机碳、全氮、铵态氮、硝态氮、MBC和DOC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碳矿化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过程,且当地力等级变化时,各土层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力 土壤有机碳 有机碳矿化 活性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减量和有机替代对潮土微生物群落分子生态网络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吴宪 胡菏 +5 位作者 王蕊 赵建宁 杨殿林 王丽丽 李刚 修伟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45-556,共12页
采用细菌16S rRNA基因高变区和真菌ITS区的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分子生态网络方法,分别测定了5种施肥处理(常量化肥,NPK;化肥减量,NPKR;化肥减量配施秸秆,NPKRS;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NPKRO;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和秸秆,NPKROS... 采用细菌16S rRNA基因高变区和真菌ITS区的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分子生态网络方法,分别测定了5种施肥处理(常量化肥,NPK;化肥减量,NPKR;化肥减量配施秸秆,NPKRS;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NPKRO;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和秸秆,NPKROS)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组成,构建可视化分子生态网络,并针对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SOM)进行相关性网络分析,探究化肥减量和有机替代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子生态网络及有机质相关性网络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化肥减量和有机替代显著提高了土壤SOM含量。与NPK处理相比,在细菌分子生态网络中,化肥减量和有机替代处理均增加了网络节点数和边数,降低了平均路径长度;在真菌分子生态网络中,NPKR处理提高了网络节点数和边数;有机替代处理增加了平均路径长度,降低了平均聚类系数;化肥减量和有机替代处理下与土壤SOM含量显著正相关的细菌菌群占比增加,真菌菌群占比降低。综上所述,化肥减量和有机替代能提高细菌分子生态网络规模和物种间传递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效率。化肥减量能提高真菌分子生态网络规模和群落互作,有机替代使真菌群落结构更加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减量 有机替代 细菌 真菌 分子生态网络 潮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氮沉降对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氮转化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红梅 张海芳 +3 位作者 秦洁 王慧 张艳军 杨殿林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386-2394,共9页
草地土壤是温室气体重要的源和汇,认识草地生态系统氮转化过程有助于预测氮循环对未来氮沉降增加的响应与反馈机制。依托于2010年在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设置的长期模拟氮沉降增加的氮添加试验,共设置了8个氮添加水平(0、15、30、50、10... 草地土壤是温室气体重要的源和汇,认识草地生态系统氮转化过程有助于预测氮循环对未来氮沉降增加的响应与反馈机制。依托于2010年在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设置的长期模拟氮沉降增加的氮添加试验,共设置了8个氮添加水平(0、15、30、50、100、150、200、300 kg N·hm^-2·a^-1)。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氮转化功能基因丰度对不同氮添加水平的响应。2015年8月取样分析结果表明:固氮微生物(nifH)基因丰度随着氮添加水平的升高,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低于200 kg N·hm^-2·a^-1硝酸铵处理有利于固氮菌生长。低氮添加(N15、N30和N50)对氨氧化细菌(AOB-amoA)和氨氧化古菌(AOA-amoA)基因丰度无显著影响。高氮添加(N100、N150、N200 和N300)显著提高了AOB 基因丰度,降低了AOA 基因丰度。高氮添加(N150、N200 和N300)显著降低了nirK基因丰度。随着氮添加量的增加,高氮添加促进了AOB主导的氨氧化过程,而反硝化微生物丰度的减少提高了氨氧化产物硝酸盐的积累,继而提高了土壤硝酸盐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添加 固氮微生物 氨氧化细菌 氨氧化古菌 反硝化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沉降对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红梅 张海芳 +1 位作者 秦洁 杨殿林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3-70,共8页
以贝加尔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连续6年模拟8个氮沉降水平(0,15,30,50,100,150,200,300kg N·hm^(-2)·a^(-1))对贝加尔针茅草原0~10cm、10~20cm土层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沉降显著影响... 以贝加尔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连续6年模拟8个氮沉降水平(0,15,30,50,100,150,200,300kg N·hm^(-2)·a^(-1))对贝加尔针茅草原0~10cm、10~20cm土层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沉降显著影响真菌群落结构,0~10cm土层与10~20cm土层各氮沉降处理相对丰度在门、纲、属水平上均存在明显差异;且0~10cm土层与10~20cm土层土壤真菌群落对氮沉降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存在明显的土层梯度效应。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土壤pH、有机碳、硝态氮和速效磷含量是影响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变化重要因素。以上结果表明,氮沉降通过改变草原土壤的化学性质,影响了土壤真菌群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贝加尔针茅草原 土壤真菌 群落结构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配施秸秆对土壤原生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胡菏 李胜君 +5 位作者 王蕊 吴宪 李玉洁 赵建宁 李刚 修伟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23-1133,共11页
长期施用化肥所致的不利影响严重威胁到环境和人类的健康,已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将生态友好的作物秸秆归还农田是减少化肥投入和缓解环境问题的极具潜力的农业管理措施。原生生物是土壤中丰富且多样的真核生物,是土壤微生物组的重要... 长期施用化肥所致的不利影响严重威胁到环境和人类的健康,已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将生态友好的作物秸秆归还农田是减少化肥投入和缓解环境问题的极具潜力的农业管理措施。原生生物是土壤中丰富且多样的真核生物,是土壤微生物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氮肥配施秸秆对原生生物群落的影响,设置了2×4(2个秸秆还田组×4个氮梯度)全因子交互田间定位试验,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8种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原生生物群落多样性、组成和潜在功能的变化,并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探究驱动土壤原生生物群落变化的关键环境因子。结果表明:绿藻门(Chlorophyta)、锥足亚门(Conosa)、丝足虫门(Cercozoa)和纤毛虫门(Ciliophora)是所有处理中的优势类群。氮肥施用降低了土壤原生生物的多样性,而配施秸秆提升了土壤原生生物的多样性,并且在高施氮水平提升效果更为显著。绿藻门(Chlorophyta)的相对丰度随氮肥施用量增加呈下降趋势。丝足虫门(Cercozoa)和纤毛虫门(Ciliophora)的相对丰度在秸秆还田组中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升高。捕食类原生生物(phagotrophs)在所有处理中均为绝对优势类群。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配施秸秆提高了捕食类原生生物的相对丰度,但降低了光养类原生生物(phototrophs)的相对丰度。单施化肥情况下,寄生类原生生物(parasites)表现出对高施氮量的偏好。土壤有机质和pH是土壤原生生物群落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总之,本研究证明了氮肥施用耦合秸秆还田措施能够影响土壤原生生物群落,同时明确了对农业管理措施变化反应敏感的原生生物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施用 秸秆还田 原生生物 多样性 群落组成 功能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酸-天冬氨酸代谢对水稻镉吸收转运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昕 王惠君 +4 位作者 薛卫杰 王常荣 张长波 黄永春 刘仲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147-2154,共8页
为了探讨苹果酸-天冬氨酸代谢在水稻镉吸收转运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根系添加和叶面喷施两种手段,在镉胁迫环境中外源施加不同浓度的苹果酸,对水稻各器官镉分布特征以及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添加0.5~1.5 mm... 为了探讨苹果酸-天冬氨酸代谢在水稻镉吸收转运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根系添加和叶面喷施两种手段,在镉胁迫环境中外源施加不同浓度的苹果酸,对水稻各器官镉分布特征以及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添加0.5~1.5 mmol·L^(-1)的苹果酸能显著抑制镉在水稻幼苗根系及地上部的积累,与不添加苹果酸处理相比,根系和地上部细胞液组分中的镉含量分别下降23.8%~39.6%和29.5%~39.7%。同时,水稻根系及地上部谷胱甘肽、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显著增加,而植物螯合肽(PC2、PC3和PC4)的含量显著下降。水稻开花期叶面喷施5.0 mmol·L^(-1)的苹果酸3次后,灌浆期间发育籽粒中苹果酸脱氢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活性分别提高63.0%~96.8%和14.6%~22.6%,营养器官和稻米中的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显著增加,镉从茎基部向顶部营养器官以及稻米转运的效率大幅度下降,致使稻米镉含量下降37.5%~55.4%。研究表明,促进细胞内苹果酸向天冬氨酸以及谷氨酸的转化能有效抑制水稻植株对镉的吸收转运,显著降低顶部营养器官和稻米中镉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苹果酸 天冬氨酸 谷氨酸 转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OH改性鱼骨粉材料对Cd(Ⅱ)的吸附 被引量:3
11
作者 罗文文 徐应明 +1 位作者 王农 孙约兵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824-3831,共8页
以鱼骨粉(FBM)为原料,利用Na OH处理制备高性能改性鱼骨粉材料(FBMT),通过比表面积仪(BET)、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光电子能谱(SEM-EDS)、透射电镜(TEM)等手段对吸附前后材料形貌、孔结构、功能基团进行表... 以鱼骨粉(FBM)为原料,利用Na OH处理制备高性能改性鱼骨粉材料(FBMT),通过比表面积仪(BET)、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光电子能谱(SEM-EDS)、透射电镜(TEM)等手段对吸附前后材料形貌、孔结构、功能基团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与FBM相比,FBMT出现一定数目中孔和大孔,具备了高孔容和平均孔径,分别增加68.57%和24.69%.FBMT材料表面-OH、C=O和PO43-等官能团含量增加,显示出一定的缓冲性能.FBM和FBMT对Cd(Ⅱ)的吸附经历快速的分配和慢速的吸附两个阶段,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相关系数R2分别达到0.8635及0.9480.Langmuir模型较好地拟合FBM和FBMT对Cd(Ⅱ)的等温吸附过程,对Cd(Ⅱ)饱和吸附量由改性前的9.28mg/g增至改性后的22.47mg/g,对应的吸附强度KF值也随之增加.分离因子0<RL<1表明Cd(Ⅱ)的去除过程为有利吸附.功能材料与Cd(Ⅱ)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阳离子专性吸附、静电吸附、离子交换、表面络合及沉淀作用.以上研究为鱼骨粉修复Cd污染提供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骨粉 镉污染 改性 吸附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