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地区樱桃番茄上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鉴定与分析
1
作者 严婉荣 吉训聪 +3 位作者 王宝 谭诗梦 魏莹 赵志祥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3期72-75,81,共5页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严重威胁海南省樱桃番茄的生产。为了明确该病在海南省不同种植区的感染率和危害程度,采集了6个市(县)的65个樱桃番茄样本,通过小RNA深度测序,共获得15条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相关的序列,明确了每个市(县)TYLCV...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严重威胁海南省樱桃番茄的生产。为了明确该病在海南省不同种植区的感染率和危害程度,采集了6个市(县)的65个樱桃番茄样本,通过小RNA深度测序,共获得15条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相关的序列,明确了每个市(县)TYLCV及其分离物在所有病毒中的比例,统计了不同分离物在不同地区出现的频次。结果表明,昌江县TYLCV及其分离物占总病毒数量的49.44%。有4个分离物在6个地区均检测到。通过PCR验证,所有地区均检测到TYLCV,陵水的检出率高达到100.00%。对3个分离物进行了测序比对分析,发现海南省分离物多且复杂,从地理关系上很难确定其来源及所属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番茄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小RNA深度测序 PCR验证 检出率 海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枯萎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
作者 赵志祥 严婉荣 +3 位作者 王宝 何舒 曾向萍 肖彤斌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21,共11页
辣椒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引起的严重制约辣椒生产的土传病害之一,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抗病材料,而化学药剂则不能完全根治,且易造成环境污染、农药残留及病菌抗药性等问题。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植物提取物等生... 辣椒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引起的严重制约辣椒生产的土传病害之一,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抗病材料,而化学药剂则不能完全根治,且易造成环境污染、农药残留及病菌抗药性等问题。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植物提取物等生物农药进行防治,既能控制病害的发生,又不会破坏生态环境、危害人畜健康,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综述了近20 a来国内外用于辣椒枯萎病生物防治的微生物种类、植物来源及其生防机制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生防产品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辣椒枯萎病生物防治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枯萎病 尖孢镰刀菌 抗病材料 生物防治 生防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淮山炭疽病病原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何舒 罗激光 +3 位作者 王会芳 肖敏 符美英 曾向萍 《中国热带农业》 2020年第6期94-102,共9页
在海南省临高县发现一种淮山叶部炭疽病病害,明确其病害种类及开展生物学特性研究。通过病原分离、纯化、显微镜镜检、致病性测定,对代表性病原菌株LGDY03结合形态学用MEGA6.0软件ML方法构建基于ITS、ACT、CHS-1、BT2和GAPDH多基因序列... 在海南省临高县发现一种淮山叶部炭疽病病害,明确其病害种类及开展生物学特性研究。通过病原分离、纯化、显微镜镜检、致病性测定,对代表性病原菌株LGDY03结合形态学用MEGA6.0软件ML方法构建基于ITS、ACT、CHS-1、BT2和GAPDH多基因序列构建的同源性系统发育树。明确该菌株为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latae,气生菌丝绒毛状,菌落初为白色,后变为灰色再到深灰色,有橘红色孢子团的产生。分生孢子无色,整体长椭圆形,单胞,大小为(12.5~22.5)μm×(3.5~6)μm。其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最适培养基为PDA,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值为7,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甘氨酸,光照对菌丝生长无显著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山 炭疽病 多基因分子系统学 病原鉴定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芽孢杆菌Ya-1的定殖特性及其对辣椒根际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4
作者 赵志祥 李道敏 +3 位作者 谭诗梦 严婉荣 王宝 肖彤斌 《南方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346-3357,共12页
【目的】研究芽孢杆菌Ya-1(简称Ya-1)在辣椒根际、根和叶中的定殖特性及其对辣椒根际细菌多样性的影响,为微生态调控防治辣椒枯萎病及芽孢杆菌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自然土+蛭石(Ns)和灭菌土+蛭石(Ss)2组基质盆栽辣椒为试... 【目的】研究芽孢杆菌Ya-1(简称Ya-1)在辣椒根际、根和叶中的定殖特性及其对辣椒根际细菌多样性的影响,为微生态调控防治辣椒枯萎病及芽孢杆菌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自然土+蛭石(Ns)和灭菌土+蛭石(Ss)2组基质盆栽辣椒为试验材料,采用利福平标记法,分别对2组基质设接种无菌水(A)、接种抗200μg/mL利福平的Ya-1突变株(Ya-1-200)发酵液(B)、接种辣椒枯萎病菌SMPLJLD-1孢子悬浮液(C)和接种Ya-1-200发酵液+辣椒枯萎病菌SMPLJLD-1孢子悬浮液(D)4个处理,接种后0、1、2、3、7、10和20 d,测定Ya-1在根际、根和叶片的定殖量的,并结合绝对定量PCR验证Ya-1的定殖规律。同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接种0、10、20 d根际细菌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稀释分离法检测Ya-1在辣椒植株及根际中的定殖情况结果显示,接种3 d后,B、D处理下根际和叶中Ya-1的定殖量逐渐下降,20 d后趋于稳定,定殖量均大于1×10^(4) CFU/g。绝对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B、D处理后,辣椒根际、根和叶中Ya-1单位样本拷贝数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接种3 d后达到峰值,并在20 d后稳定在1.0×10^(5) copies/g以上。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显示,Ns组接种10 d与接种20 d相比,B处理ACE指数和Chao1指数显著降低(P<0.05,下同),而C和D处理2个指数显著升高。辣椒根际细菌群落中相对丰度大于4%的优势菌门包括放线菌门、酸杆菌门、拟杆菌门、绿弯菌门、芽单胞菌门和变形菌门。接种10 d时,C处理辣椒根际细菌群落中芽单胞菌门相对丰度最低(4.07%),B处理该菌门的相对丰度最高(6.77%)。与A处理相比,B处理在接种10和20 d时贪铜菌属、Aquicella、Trinickia、Crenobacter、产碱杆菌属、戴氏菌属、假单胞菌属、Pseudogulbenkiania、芽孢杆菌属、罗河杆菌属和Vogesella均明显富集;接种10 d后,与A处理相比,B处理鞘氨醇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明显升高,Gp6、假甲基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明显降低。【结论】Ya-1可在辣椒根际、根和叶中有效定殖,接种该菌后能改变辣椒根际细菌Alpha多样性指数,提高辣椒根际中具有抗病促生和改善辣椒品质等相关功能细菌的相对丰度。推测Ya-1具有开发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利福平标记 绝对定量PCR 定殖 根际细菌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地区油茶藻斑病田间发生规律调查分析
5
作者 赵志祥 严婉荣 +3 位作者 谭诗梦 王宝 李道敏 肖彤斌 《南方农业》 2024年第17期61-65,共5页
近年,藻斑病在海南油茶树上普遍发生。为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减少藻斑病对海南油茶产业造成的损失,采用野外定点调查法对不同气候、不同品种、不同生长环境和不同空间部位的油茶藻斑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在海南,油茶藻... 近年,藻斑病在海南油茶树上普遍发生。为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减少藻斑病对海南油茶产业造成的损失,采用野外定点调查法对不同气候、不同品种、不同生长环境和不同空间部位的油茶藻斑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在海南,油茶藻斑病于3月开始发病,6月高温高湿季节进入第一次发病高峰,随后有所减缓,8—10月台风暴雨频繁,出现第二个发病高峰;所有品种均能感病,但以海油3号最易感病,其次为琼东8号和海大油茶2号,琼东9号发病率最低,年发病率一般不超过8.0%;不同种植环境下,发病率差异显著,胡椒套种发病最重,其次为平地种植,山坡向阳地种植发病最轻;同一植株下部叶片较上部叶片发病严重,且嫁接苗老叶比新叶严重。本研究探明了海南油茶藻斑病病原物类型及发病规律,为后续防治技术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藻斑病 发病率 发病规律 海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子处理剂对海南玉米苗期草地贪夜蛾防治效果
6
作者 冯玉洁 谢圣华 +4 位作者 梁延坡 陈焕水 符洲 吴灿 吉训聪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年第5期151-153,共3页
为验证不同种子处理剂对海南玉米出苗的安全性、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及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试验选用48%溴氰虫酰胺FSC、50%氯虫苯甲酰胺FSC、40%溴酰·噻虫嗪FSC对玉米种子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在玉米苗期后10天,经过48%溴... 为验证不同种子处理剂对海南玉米出苗的安全性、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及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试验选用48%溴氰虫酰胺FSC、50%氯虫苯甲酰胺FSC、40%溴酰·噻虫嗪FSC对玉米种子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在玉米苗期后10天,经过48%溴氰虫酰胺FSC包衣处理的玉米出苗率最高,为82.0%~83.3%。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出苗率差异不显著,但株高显著不同,这表明这种处理对玉米的生长有一定影响。48%溴氰虫酰胺FSC和50%氯虫苯甲酰胺FSC处理对草地贪夜蛾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苗后10天防效均达到85%以上,有效控制时间为苗后 15~20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处理剂 草地贪夜蛾 玉米苗期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豇豆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研究现状分析与建议 被引量:17
7
作者 田海 冯玉洁 +4 位作者 段云 张艳玲 郇志博 张群 王明月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6,共6页
通过梳理我国豇豆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概况,对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涉及豇豆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进行了归纳分析。同时,分析了目前我国豇豆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豇豆农药... 通过梳理我国豇豆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概况,对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涉及豇豆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进行了归纳分析。同时,分析了目前我国豇豆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豇豆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研究与制定的合理化建议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残留限量标准 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建议与对策 豇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存在的不足 合理化 归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啶酰菌胺和咯菌腈在番茄与土壤中的残留 被引量:12
8
作者 冯玉洁 潘飞 +3 位作者 谢圣华 梁延坡 冯青 田海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96-600,共5页
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建立一种同时检测番茄和土壤中啶酰菌胺和咯菌腈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吸附净化,以乙腈和水为流动相等度洗脱,采用可变波长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啶酰菌胺和... 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建立一种同时检测番茄和土壤中啶酰菌胺和咯菌腈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吸附净化,以乙腈和水为流动相等度洗脱,采用可变波长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啶酰菌胺和咯菌腈在0.05~1μ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为0.999,方法的检出限均为0.01 mg/kg,定量限为0.1 mg/kg;在0.1~1 mg/kg范围内,添加回收率在82.8%~102.8%和86.5%~115.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4.1%~8.7%和4.9%~9.1%之间。该方法简单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番茄和土壤中啶酰菌胺和咯菌腈的残留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土壤 啶酰菌胺 咯菌腈 超高效液相色谱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剑麻病害调查及其主要病原种类鉴定 被引量:9
9
作者 王会芳 芮凯 +3 位作者 曾向萍 肖敏 符美英 陈绵才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988-1994,共7页
【目的】明确我国剑麻种植区病害的发生种类和情况,为剑麻病害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5年4月—2017年7月,采用随机踏查、种植区随访和定点调查等方法对我国剑麻主要病害种类及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收集样本,采用组织分离培养... 【目的】明确我国剑麻种植区病害的发生种类和情况,为剑麻病害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5年4月—2017年7月,采用随机踏查、种植区随访和定点调查等方法对我国剑麻主要病害种类及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收集样本,采用组织分离培养法分离病原菌,并通过病原菌形态学确定病害种类。【结果】调查发现炭疽病、茎腐病、紫色尖端卷叶病、条纹病、斑马纹病、黑斑病、褐斑病、叶斑病、溃疡病和根结线虫病等10种病害,其中茎腐病和叶斑病在广西剑麻种植区发生较严重;剑麻斑马纹病和紫色卷叶病发病率较低;炭疽病和黑斑病发生范围广,发病程度略重;溃疡病仅在海南剑麻种植区发现,发病程度中等。通过形态特征观察,鉴定出5种剑麻病害的病原菌,分别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引起的剑麻茎腐病(Sisal stem rot disease)、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引起的剑麻炭疽病(Sisal anthracnose disease)、蒂腐色二孢(Diplodia natalensis)引起的剑麻黑斑病(Sisal black leaf spot disease)、新暗色柱节孢(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引起的剑麻溃疡病(Sisal canker disease)和交链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引起的剑麻叶斑病(Sisal leaf spot disease)。【结论】目前生产上对剑麻品质和产量影响最大的病害是茎腐病、炭疽病和叶斑病;溃疡病是剑麻新病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麻 真菌性病害 病原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香果茎基腐病病原鉴定及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圆 赵志祥 +2 位作者 严婉荣 王海洪 吉训聪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0-94,共5页
茎基腐病是百香果毁灭性病害之一,结合症状观察、病原菌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和分子鉴定等方法,对海南省澄迈县百香果茎基腐病病原菌进行种类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250 g/L丙环唑乳油等6种药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毒力,初... 茎基腐病是百香果毁灭性病害之一,结合症状观察、病原菌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和分子鉴定等方法,对海南省澄迈县百香果茎基腐病病原菌进行种类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250 g/L丙环唑乳油等6种药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毒力,初步筛选防控药剂。结果表明,分离鉴定海南省澄迈县百香果茎基腐病原菌为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供试6种药剂中,250 g/L苯醚甲环唑乳油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明显,EC_(50)为0.3372 mg/L,其次是450 g/L咪鲜胺水乳剂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EC_(50)分别为0.4749 mg/L和0.7172 mg/L。分生孢子萌发试验中,450 g/L咪鲜胺水乳剂浓度为9 mg/L时相对抑制率最高,为74.78%,其4.5 mg/L的相对抑制率次之,为61.44%;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400 mg/L和250 g/L苯醚甲环唑乳油250 mg/L相对抑制率较大,分别为58.89%和33.67%;30%噁霉灵水剂效果最差,37.5~600 mg/L相对抑制率为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香果 茎基腐病 镰刀菌 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 毒力测定 EC_(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芒果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田海 冯玉洁 +3 位作者 马晨 段云 郇志博 张群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1-108,共8页
介绍了目前我国芒果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的概况,对新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涉及芒果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进行了归纳分析。同时,总结分析了我国芒果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 介绍了目前我国芒果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的概况,对新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涉及芒果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进行了归纳分析。同时,总结分析了我国芒果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我国芒果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研究与制定合理化建议与对策,对于制定和修订我国芒果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提高芒果质量安全水平、促进芒果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农药 最大残留限量 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香蕉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进展与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田海 冯玉洁 王明月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3-108,共6页
介绍了目前我国香蕉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的概况,对新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19)中涉及香蕉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进行了归纳分析。同时,总结分析了标准制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与国际标准的差距... 介绍了目前我国香蕉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的概况,对新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19)中涉及香蕉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进行了归纳分析。同时,总结分析了标准制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与国际标准的差距,提出了我国香蕉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研究与制定合理化建议与对策,对于制定和修订我国香蕉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提高香蕉质量安全水平、促进香蕉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农药 最大残留限量 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裂长管茧蜂对不同抗性寄主的寄生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海燕 吉训聪 +3 位作者 陈海燕 韦德卫 林珠凤 刘吉敏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1期98-103,共6页
【目的】明确前裂长管茧蜂对不同抗性水平桔小实蝇的选择趋性及抗性寄主品系对寄生蜂的生长发育特性。【方法】采用“Y”型嗅觉仪测试法和选择试验两种方法,测定前裂长管茧蜂对桔小实蝇3种农药不同抗性品系的行为反应和寄生情况;同时通... 【目的】明确前裂长管茧蜂对不同抗性水平桔小实蝇的选择趋性及抗性寄主品系对寄生蜂的生长发育特性。【方法】采用“Y”型嗅觉仪测试法和选择试验两种方法,测定前裂长管茧蜂对桔小实蝇3种农药不同抗性品系的行为反应和寄生情况;同时通过生物学观察试验,研究裂长管茧蜂在桔小实蝇3种农药不同抗性品系上的幼虫发育历期。【结果】前裂长管茧蜂对桔小实蝇敌百虫、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抗性品系均无显著的趋向性选择;前裂长管茧蜂对不同抗性品系桔小实蝇的寄生量也无显著差异;前裂长管茧蜂在不同抗性寄主品系上的幼虫发育历期表现出雌雄差异性,即雌虫在不同抗寄主品系上的幼虫发育历期均无显著差异,而雄虫在高抗寄主品系上的幼虫发育历期显著短于中抗寄主品系和常规寄主品系。【结论】桔小实蝇不同农药抗性品系不影响前裂长管茧蜂的选择寄生,但显著影响雄蜂的幼虫发育历期,试验结果为田间科学释放利用前裂长管茧蜂防控桔小实蝇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裂长管茧蜂 抗性品系 选择行为 寄生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皮冬瓜白粉病发生与气候关系及防治技术 被引量:4
14
作者 肖敏 严婉荣 +3 位作者 曾向萍 何舒 王会芳 赵志祥 《中国热带农业》 2019年第5期40-41,20,共3页
对黑皮冬瓜白粉病的发生与气候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其相关性。同时结合其发病规律,提出了不同生长时期的防治方法。
关键词 黑皮冬瓜 白粉病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减施对苦瓜主要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肖敏 何舒 +3 位作者 严婉荣 王会芳 曾向萍 赵志祥 《中国热带农业》 2020年第1期69-71,共3页
针对近年苦瓜因盲目用肥、滥用化学肥料等造成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单一和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研究有机肥替代部分化学肥料对苦瓜产量及商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替代部分化学肥料可以不同程度改善苦瓜的... 针对近年苦瓜因盲目用肥、滥用化学肥料等造成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单一和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研究有机肥替代部分化学肥料对苦瓜产量及商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替代部分化学肥料可以不同程度改善苦瓜的一些主要性状及产量,其中化肥减量30%处理较习惯施肥处理产量增加3.38%,符合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化学肥料减施增效的目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减施 苦瓜 施肥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淮山根结线虫病发生传播规律及防控措施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会芳 符美英 +3 位作者 何舒 赵志祥 陈绵才 芮凯 《中国热带农业》 2019年第2期46-50,62,共6页
淮山作为海南省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受到土壤根结线虫的危害日趋严重,明确淮山根结线虫发生分布规律及传播途径对防治线虫病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海南海口、澄迈、临高根结线虫土层垂直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淮山根结线虫二龄幼... 淮山作为海南省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受到土壤根结线虫的危害日趋严重,明确淮山根结线虫发生分布规律及传播途径对防治线虫病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海南海口、澄迈、临高根结线虫土层垂直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淮山根结线虫二龄幼虫主要分布于30~40cm土层深度,其次为20~30cm土层;带病土壤、田间病残体和带病种薯都具有传播根结线虫的能力。不同措施对淮山根结线虫的防控研究表明,75%噻唑膦EC 250mL/亩、0.3%苦参碱水剂浸种12h和5%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450g/亩3个处理无论对淮山根结线虫二龄幼虫还是对根结的控制均表现了良好的防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山 根结线虫 传播规律 防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种杀菌剂防治槟榔炭疽病的田间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圆 芮凯 +2 位作者 田威 谢圣华 罗激光 《中国热带农业》 2019年第5期37-39,共3页
选用7种药剂对槟榔炭疽病进行田间防效评价。结果表明,430 g/L戊唑醇SC的防效最好,为80.32%;其次为50%咪鲜胺锰盐WP、250 g/L吡唑醚菌酯EC和10%苯醚甲环唑WG,防效分别为79.22%、77.00%和73.46%;250 g/L嘧菌酯SC和70%甲基硫菌灵WP的防效... 选用7种药剂对槟榔炭疽病进行田间防效评价。结果表明,430 g/L戊唑醇SC的防效最好,为80.32%;其次为50%咪鲜胺锰盐WP、250 g/L吡唑醚菌酯EC和10%苯醚甲环唑WG,防效分别为79.22%、77.00%和73.46%;250 g/L嘧菌酯SC和70%甲基硫菌灵WP的防效一般,分别为70.85%和68.87%;80%代森锰锌WP最差,为66.62%。经比较分析,生产上建议使用430 g/L戊唑醇SC、250 g/L吡唑醚菌酯EC和50%咪鲜胺锰盐WP等药剂轮换使用防治槟榔炭疽菌,以避免产生抗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炭疽病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药剂防治西瓜炭疽病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凌斌 赵志祥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18期109-110,共2页
进行了8种杀菌剂对西瓜炭疽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次用药后,36%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675 mL/hm2处理的效果最好,防效为84.19%;40%苯醚甲环唑·肟菌酯悬浮剂450 mL/hm2处理和325 g/L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悬浮剂... 进行了8种杀菌剂对西瓜炭疽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次用药后,36%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675 mL/hm2处理的效果最好,防效为84.19%;40%苯醚甲环唑·肟菌酯悬浮剂450 mL/hm2处理和325 g/L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悬浮剂750 mL/hm2处理的防效次之,分别为82.23%和82.13%;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 g/hm2处理的防效最差,为71.59%。建议生产上上述复配药剂轮流交替使用,以达到高效防治西瓜炭疽病和减少病菌抗药性产生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炭疽病 杀菌剂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植物免疫诱抗剂对槟榔黄化病的田间防效及最佳配比筛选 被引量:4
19
作者 徐明月 马瑞 +3 位作者 田威 曾涛 谢圣华 芮凯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21年第7期39-43,共5页
本试验以5%氨基寡糖素水剂和0.5%几丁聚糖水剂为对照,进行新型植物免疫诱抗剂对槟榔黄化病的田间防效试验,并筛选出防控效果最好的组分配比。结果表明,组分配比为0.001%羟烯腺嘌呤+8%岩藻多糖+20%黄腐酸钾的新型植物免疫诱抗剂对槟榔黄... 本试验以5%氨基寡糖素水剂和0.5%几丁聚糖水剂为对照,进行新型植物免疫诱抗剂对槟榔黄化病的田间防效试验,并筛选出防控效果最好的组分配比。结果表明,组分配比为0.001%羟烯腺嘌呤+8%岩藻多糖+20%黄腐酸钾的新型植物免疫诱抗剂对槟榔黄化病的防效最佳,药后60d的防效为75.19%,且对槟榔安全无药害,可在生产上作为防控黄化病的备选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诱抗剂 槟榔黄化病 田间药效 组分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具有产IAA能力的解淀粉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功能评价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迪 芮凯 +4 位作者 曾涛 田威 马瑞 谢圣华 罗诗彤 《中国热带农业》 2021年第3期50-58,共9页
从槟榔根际土壤和槟榔叶柄中分离细菌,测量它们对槟榔盆栽苗的促生能力。结果表明:筛选到的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DC-7有着明显的促生效果,槟榔盆栽苗的株高、根长、茎粗和鲜重等指标均高于对照,且叶绿素含量、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 从槟榔根际土壤和槟榔叶柄中分离细菌,测量它们对槟榔盆栽苗的促生能力。结果表明:筛选到的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DC-7有着明显的促生效果,槟榔盆栽苗的株高、根长、茎粗和鲜重等指标均高于对照,且叶绿素含量、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合成酶(GOGAT)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DC-7菌株的LB发酵液上清中吲哚乙酸(IAA)含量为35.78±1.41ng·mL^(-1),说明菌株DC-7的促生长作用可能来源于它的产IAA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解淀粉芽孢杆菌 吲哚乙酸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