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因工程辅助萝卜硫苷在十字花科作物中的高效生物合成
1
作者 刘晓悦 王盼娣 +1 位作者 吴刚 刘芳 《合成生物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6-156,共21页
植物次级代谢物萝卜硫苷(glucoraphanin,GRA)是一种由蛋氨酸衍生的硫代葡萄糖苷(glucosinolate,GSL),性质相对稳定,其本身及水解后活性产物萝卜硫素(sulforaphane,SFN)在抵抗癌症、神经保护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食品营养和科学研究中... 植物次级代谢物萝卜硫苷(glucoraphanin,GRA)是一种由蛋氨酸衍生的硫代葡萄糖苷(glucosinolate,GSL),性质相对稳定,其本身及水解后活性产物萝卜硫素(sulforaphane,SFN)在抵抗癌症、神经保护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食品营养和科学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将综述GRA的理化性质、来源、生物学功能、合成途径以及当前生产现状,并进一步探讨未来GRA高效生物合成的潜力策略。GRA合成路径复杂,包括侧链延伸、核心结构形成以及侧链修饰三个阶段,可经植物内源黑芥子酶(myrosinase,MYR)或肠道微生物转化为具有生物活性的SFN等物质。西蓝花等十字花科作物中GRA含量较高,是当前GRA的主要来源作物,但其存在种植周期较长、产量不稳、提取率低等问题,开发经济且可再生的GRA新资源将极大地推进GRA开发应用。随着GRA生物合成及调控路径的明晰,基因工程辅助GRA的高效生物合成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也提示突破主流的单基因调控策略,聚合多基因多维度协同提高GRA合成的潜力。本文聚焦基因工程辅助十字花科作物高效生产GRA这一目标,系统地梳理了GRA合成各阶段的潜在候选基因并从富集部位角度指出了具高应用价值的底盘作物,以期为将来通过基因工程和分子育种技术调控植物中GRA的生物合成、实现GRA大规模可持续生产,提供一定的思路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硫苷(GRA) 萝卜硫素(SFN) 抗癌 基因工程 十字花科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料作物种子中神经酸含量提升研究进展
2
作者 刘晓悦 王盼娣 +2 位作者 熊小娟 吴刚 刘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74,共11页
神经酸(NA)是一种超长链单不饱和脂肪酸,为大脑神经纤维髓鞘的核心成分,具有修复受损大脑神经纤维、促进神经细胞再生等功能。因此,NA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关注。目前NA主要依赖于从天然物种中提取,难以满足市场需要,限制其进一步发展... 神经酸(NA)是一种超长链单不饱和脂肪酸,为大脑神经纤维髓鞘的核心成分,具有修复受损大脑神经纤维、促进神经细胞再生等功能。因此,NA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关注。目前NA主要依赖于从天然物种中提取,难以满足市场需要,限制其进一步发展和应用。近年来,随着基因工程以及合成生物学的发展,通过多基因策略,在现有物种中构建NA代谢路径,可经济且可持续地获得NA,以满足营养、制药和化学工业等领域的需求。本文综述了NA的生物功能、生物来源、合成途径,并比较了基因工程生产NA各底盘的优劣,进一步探讨了十字花科油料作物底盘生产富含NA种子油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将来通过转基因技术和分子育种调控NA的生产,获得可再生的NA资源提供一定的思路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酸 基因工程 底盘 转基因 分子育种 十字花科油料作物 种子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料作物油脂合成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3
作者 范世航 刘念 华玮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61-375,共15页
植物油脂不仅是人类可食用油的主要来源,也是人类生产生活中重要的可再生原料。本文概述了植物油脂的生物合成途径,从母体效应、QTL、GWAS等多个方面总结了油料作物油脂合成的遗传学研究进展,同时探讨了已知的油脂合成调控相关基因的功... 植物油脂不仅是人类可食用油的主要来源,也是人类生产生活中重要的可再生原料。本文概述了植物油脂的生物合成途径,从母体效应、QTL、GWAS等多个方面总结了油料作物油脂合成的遗传学研究进展,同时探讨了已知的油脂合成调控相关基因的功能。本文综述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为深入了解油料作物油脂合成调控网络提供了参考,也为油料作物的分子改良和遗传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脂 油脂合成调控基因 油料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非生物胁迫抗性研究进展
4
作者 苏如奇 黎冬华 +2 位作者 吴自明 王林海 游均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0-272,共13页
芝麻是一种重要的特色油料作物,非生物胁迫严重影响了芝麻产量和品质。培育优良抗逆芝麻品种是实现芝麻高产稳产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围绕干旱、渍涝、高盐、极端温度等主要非生物胁迫,对芝麻抗逆性评价方法、芝麻响应非生物胁迫的生理... 芝麻是一种重要的特色油料作物,非生物胁迫严重影响了芝麻产量和品质。培育优良抗逆芝麻品种是实现芝麻高产稳产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围绕干旱、渍涝、高盐、极端温度等主要非生物胁迫,对芝麻抗逆性评价方法、芝麻响应非生物胁迫的生理生化和分子机制以及芝麻抗逆相关基因进行综述,系统地分析了芝麻非生物胁迫抗性研究现状,以期为芝麻抗逆基础研究和抗逆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非生物胁迫抗性 评价方法 分子机制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安全法》实施背景下对合成生物学的监管 被引量:7
5
作者 王盼娣 熊小娟 +2 位作者 付萍 吴刚 刘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31-245,共15页
2020年10月1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简称《生物安全法》)并自2021年4月15日起施行。《生物安全法》是我国第一部生物安全领域的带有基础性、全局性的框架法,只规定基本的原则和要求。生物技术的研究与... 2020年10月1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简称《生物安全法》)并自2021年4月15日起施行。《生物安全法》是我国第一部生物安全领域的带有基础性、全局性的框架法,只规定基本的原则和要求。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安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防范生物恐怖及生物武器威胁是《生物安全法》所涉及的8个方面生物安全风险中的3个主要内容,而合成生物学又与这3个方面紧密相关。合成生物学作为近几年全球的研究热点和颠覆性的前沿生物技术,可以应用于人工合成病毒或细菌,存在制造生物恐怖和生物武器的风险及威胁,其监管也备受关注。本文首先阐述了《生物安全法》的实施对生物技术安全发展的意义,然后介绍了合成生物学的定义和发展现状,并分析了合成生物学面临的生态安全、生物防御和生物伦理三大风险,综述了合成生物学在各国的监管现状,指出《生物安全法》的出台为我国合成生物学的管理制定了框架,最后,提出在法律层面和技术层面如何更好地加强合成生物学风险的预防及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安全法 合成生物学 生物技术 风险 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含油量的遗传基础与QTL定位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月 王志慧 +4 位作者 淮东欣 刘念 姜慧芳 廖伯寿 雷永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9-542,共14页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含油量是花生重要的品质性状和育种目标。花生含油量每提高1个百分点,相当于增产2个百分点,油脂加工利润可提高7个百分点。培育高油高产花生品种是增加食用油供给和保障食用油供给安全的重要途径。本文概述了...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含油量是花生重要的品质性状和育种目标。花生含油量每提高1个百分点,相当于增产2个百分点,油脂加工利润可提高7个百分点。培育高油高产花生品种是增加食用油供给和保障食用油供给安全的重要途径。本文概述了花生含油量表型鉴定的4种常用方法;阐述了花生含油量的遗传特性是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即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的影响,也存在基因型和环境互作;总结了已报道的含油量QTL124个,表型变异解释率超过10%的主效位点有36个,分布在A03、A05和A08上的8个主效QTL可重复检测到;构建了一张花生含油量的一致性遗传图谱,A08染色体上33.59~50.24 Mb为热点区间;介绍了油脂合成及调控相关基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花生含油量遗传改良和高油品种培育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含油量 遗传特性 QTL定位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芥菜型油菜种子中神经酸、芥酸和油酸含量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范一铭 吴金锋 +5 位作者 李洪戈 李浩 陈碧云 闫贵欣 蔡光勤 伍晓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1-794,共14页
神经酸等有益脂肪酸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芥菜型油菜作为神经酸潜力来源,是具有高品质的功能型油料作物。为探究芥菜型油菜神经酸等重要脂肪酸的遗传规律,本文以芥菜型油菜高神经酸种质JH1和低神经酸种质JL4为亲本,创制遗传分析世代... 神经酸等有益脂肪酸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芥菜型油菜作为神经酸潜力来源,是具有高品质的功能型油料作物。为探究芥菜型油菜神经酸等重要脂肪酸的遗传规律,本文以芥菜型油菜高神经酸种质JH1和低神经酸种质JL4为亲本,创制遗传分析世代(P_(1)、P_(2)、F_(1)/RF_(1)、B_(1)/RB_(1)、B_(2)/RB_(2)、F_(2)/RF_(2)),测定各世代种子的脂肪酸含量,对神经酸、芥酸和油酸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和遗传分析。结果发现,油酸与芥酸、神经酸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神经酸与芥酸极显著正相关(P<0.01)。两个亲本的神经酸含量分别为(2.998±0.274)%和(0.000±0.000)%,芥酸含量分别为(47.644±2.343)%和(0.000±0.000)%,油酸含量分别为(8.853±1.963)%和(48.649±3.395)%,亲本之间存在显著差异。F1和RF1的三种脂肪酸含量介于两个亲本之间,分离世代的表型分布广泛。遗传分析表明:三种脂肪酸含量的加性效应较强,其最佳遗传模型均为MX2-ADI-ADI(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B2/RB2和F2/RF2中三种脂肪酸的遗传都以主基因为主,遗传率较高,环境影响小。B1和RB1的神经酸和芥酸以主基因或多基因遗传为主,环境影响小,油酸受环境影响较大。本文结果为高神经酸芥菜型油菜品质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型油菜 神经酸 芥酸 油酸 主基因+多基因 遗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黄曲霉毒素检测的生物传感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尚清玉 朱嘉铭 +3 位作者 李慧 李培武 张奇 张文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2-718,共7页
黄曲霉毒素主要是由黄曲霉、寄生曲霉等真菌产生的一类具有毒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农产品及饲料食品中,对动物和人类的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因此,针对农产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控制和定量极为重要。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快速检测技术,具有... 黄曲霉毒素主要是由黄曲霉、寄生曲霉等真菌产生的一类具有毒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农产品及饲料食品中,对动物和人类的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因此,针对农产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控制和定量极为重要。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快速检测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操作简单、便于微型化等特点,在黄曲霉毒素检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生物传感器原理、类别及该项技术应用于黄曲霉毒素检测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展望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黄曲霉毒素 检测 荧光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MS检测油料中多环芳烃基质固相提取方法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钟诚 戚欣 +2 位作者 李松鹤 印南日 王秀嫔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8-1177,共10页
油料作物由于含油量高、基质复杂,导致其弱极性多环芳烃类化合物提取率低,成为准确检测高油样品中多环芳烃的瓶颈。本文对比了16种多环芳烃的GC-MS/MS检测条件SIM(Single Ion Monitoring)模式和SRM(Selective Reaction Monitoring)模式... 油料作物由于含油量高、基质复杂,导致其弱极性多环芳烃类化合物提取率低,成为准确检测高油样品中多环芳烃的瓶颈。本文对比了16种多环芳烃的GC-MS/MS检测条件SIM(Single Ion Monitoring)模式和SRM(Selective Reaction Monitoring)模式质谱信号响应,SRM模式干扰峰更少,检出限更低;对比了QuEChERS和超声辅助提取方法对大豆、油菜籽、花生三种油料中16种多环芳烃的提取效果,超声辅助提取的基质效应很高,部分多环芳烃基质减弱80%以上,且油菜籽的提取稳定性差,部分相对标准偏差达到32%~45%。并比较了乙腈和丙酮作为QuCEhERS方法提取溶剂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QuCEhERS方法中乙腈作为提取溶剂,在极性最弱的多环芳烃回收率低,如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等,回收率甚至小于10%。而丙酮作为QuCEhERS方法提取溶剂,而在极性弱的多环芳烃中,回收率提高了3~5倍,适合提取高油样品中多环芳烃。三种油料基质匹配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16种多环芳烃均能获得较好的回收率(58%~100%),相对标准偏差为0.4%~10.6%,方法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料 多环芳烃 QuCEhERS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覆膜穴播对旱地胡麻水分利用特征及产量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军 叶春雷 +3 位作者 王炜 孙夏玲 汪磊 李胜克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209,共8页
为评价不同覆膜穴播栽培模式对胡麻生长及水分利用的适应性,在甘肃省中部半干旱区开展露地穴播(CK)、全膜覆土穴播(T1)、多垄沟全膜穴播(T2)、残膜穴播(T3)4种穴播模式对胡麻水分利用特征及产量的调控效应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胡麻生... 为评价不同覆膜穴播栽培模式对胡麻生长及水分利用的适应性,在甘肃省中部半干旱区开展露地穴播(CK)、全膜覆土穴播(T1)、多垄沟全膜穴播(T2)、残膜穴播(T3)4种穴播模式对胡麻水分利用特征及产量的调控效应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胡麻生育期内0~60 cm耕层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与种植方式、生育进程及降水情况密切相关,不同覆膜穴播下土壤水分的垂直分布表现出相似的趋势;3种覆膜穴播处理较露地穴播均能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且以多垄沟全膜穴播最佳;3种覆膜穴播下胡麻的根系生长进程快于露地穴播,主要反映在胡麻根系的主根长、主根直径以及主根干重各指标上。随生育期的推进,胡麻根系的主根长、主根直径以及主根干重表现出T2>T1>T3>CK,且T1、T2、T3处理与CK间存在显著差异;胡麻产量、根系生长指标与环境、土壤水热间联系紧密,存在显著、极显著正相关;3种覆膜穴播模式较对照能显著增加株高、有效分茎数、有效分枝数、单株果数和单株产量,其中T1、T2和T3处理小区产量分别较CK增产38.8%、43.7%和24.8%;胡麻收获后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加,3种覆膜穴播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变化规律极为相似,存在两个交汇节点,即土壤水分向20和60 cm土层汇集;与CK相比,3种覆膜穴播不同土层土壤含水率均有所增加,分别在20、40、60、80、100 cm土层提高20.29%~23.61%、11.92%~26.08%、1.67%~4.76%、6.07%~14.16%、9.69%~17.78%。胡麻收获后覆膜穴播的200 cm土层储水总量较CK均显著降低,T1、T2和T3处理分别较CK降低11.17%、12.53%和4.26%,且存在显著差异,3种覆膜穴播的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CK,T1、T2和T3处理分别较CK提高41.63%、48.95%和29.71%,且差异显著。因此,甘肃省中部半干旱区多垄沟全膜穴播、全膜覆土穴播和残膜穴播均可作为胡麻适宜的覆膜栽培模式,可因地制宜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麻 覆膜穴播 水分利用特征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油菜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银水 廖武放 +7 位作者 陈燕丽 黄友访 张容 夏宏秋 滕色伟 曾祥高 张宗急 秦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4-540,共7页
广西是我国长江以南三熟制油菜新兴产区,油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发展潜力大,分析产业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建议,可为广西油菜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本文从广西油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区域分布、栽培品种和技术等... 广西是我国长江以南三熟制油菜新兴产区,油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发展潜力大,分析产业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建议,可为广西油菜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本文从广西油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区域分布、栽培品种和技术等方面出发,综述了广西油菜产业现状,分析了广西油菜产业存在的单产水平低、优良品种缺乏、栽培技术有待提高,产业扶持和多功能利用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广西短生育期油菜品种筛选和推广应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油菜产业向多元化发展的建议,提升广西油菜产业化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产业 现状 问题与建议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抗青枯病应用核心种质构建
12
作者 郭建斌 罗怀勇 +9 位作者 刘念 黄莉 陈伟刚 周小静 陈玉宁 康彦平 晏立英 廖伯寿 姜慧芳 雷永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33-1140,共8页
为提高抗青枯病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本研究基于19个表型性状,在对149份抗青枯病种质多样性评价的基础上,构建了花生抗青枯病应用核心种质。通过聚类分析,将149份材料分为5个亚群,利用“多次聚类优先取样法+25%的取样比例+欧氏距离+最短... 为提高抗青枯病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本研究基于19个表型性状,在对149份抗青枯病种质多样性评价的基础上,构建了花生抗青枯病应用核心种质。通过聚类分析,将149份材料分为5个亚群,利用“多次聚类优先取样法+25%的取样比例+欧氏距离+最短距离法”构建了包含37份花生的核心种质,其均值差异百分率、方差差异百分率、极差符合率和变异系数变化率分别为0%、52.63%、100%和125.77%。基于主成分分布图,核心种质在基础种质中分布均匀,显著降低了遗传冗余。这些结果表明,本研究构建的含37份材料的花生抗青枯病应用核心种质代表了基础种质的表型变异特征,其中包含大果、高油以及兼抗其它病害的优异种质,也包含综合性状优良、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推广品种中花6号和远杂9102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青枯病抗性 种质资源 核心种质 表型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海拔生态区花生含油量和蔗糖含量的差异及蔗糖含量关联分析
13
作者 郭建斌 原小燕 +8 位作者 符明联 陈伟刚 罗怀勇 刘念 黄莉 周小静 姜慧芳 廖伯寿 雷永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3005-3012,共8页
含油量、蔗糖含量分别是油用型、食用型花生最为关键的品质性状。高海拔冷凉地区是扩大花生种植面积,提升花生产能的重要途径。为探究不同海拔生态区对花生含油量和蔗糖含量的影响,本研究在低海拔地区的武汉和高海拔地区的昆明2个环境下... 含油量、蔗糖含量分别是油用型、食用型花生最为关键的品质性状。高海拔冷凉地区是扩大花生种植面积,提升花生产能的重要途径。为探究不同海拔生态区对花生含油量和蔗糖含量的影响,本研究在低海拔地区的武汉和高海拔地区的昆明2个环境下,连续2年分别种植404份花生资源材料,并对含油量和蔗糖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高海拔地区种植的花生含油量降低、蔗糖含量升高,且蔗糖含量升高幅度(205.26%)远大于含油量降低幅度(2.37%)。通过比较分析,在低海拔武汉种植条件下,所有材料的含糖量均低于5%(高糖标准),仅有3份材料在高、低海拔条件下表现为高油或接近高油(含油量≥55%),可作为高海拔地区油用型品种培育的优良亲本。不同类型和不同籽粒大小材料的含油量和蔗糖含量受不同海拔生态区的影响不同,大粒材料的含油量、蔗糖含量受海拔生态区的影响大于小粒材料。此外,对292份材料的蔗糖含量进行了关联分析,共检测到4个与蔗糖含量极显著关联的SSR标记,解释5.85%~7.68%的表型变异,分别位于A09、B01、B05和B09染色体上。与前期含油量关联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与含油量显著关联的标记pPGPseq8D9也位于A09染色体上,但位置不同,分别位于A09染色体的10.45Mb和119.60 Mb处。海拔影响含油量、蔗糖含量等主要品质指标,因此生产上要重视高海拔生态区对花生含油量和蔗糖含量的影响。高海拔地区是发展食用型花生的优势区域,种植的花生蔗糖含量大幅度提高,但高海拔地区发展油用型花生应重点选择稳定高油的品种以减少高海拔生态区对含油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海拔 含油量 蔗糖含量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GmWRI1b促进大豆油脂合成的功能研究
14
作者 杨红丽 向旭敏 +5 位作者 曹东 陈李淼 肖春梅 李丽 郭葳 陈海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12-919,共8页
为深入了解大豆转录因子GmWRI1b在提高产量和含油量方面的机制和功能,利用创制的GmWRI1b过表达及RNAi干扰转基因大豆材料,进一步分析该基因对大豆种子油脂含量及油脂成分组成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GmWRI1b过表达株系种子含油量提高了4.6... 为深入了解大豆转录因子GmWRI1b在提高产量和含油量方面的机制和功能,利用创制的GmWRI1b过表达及RNAi干扰转基因大豆材料,进一步分析该基因对大豆种子油脂含量及油脂成分组成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GmWRI1b过表达株系种子含油量提高了4.66%~9.80%,而干涉株系种子含油量则下降7.98%。气相色谱检测脂肪酸的成分,发现GmWRI1b的表达主要促进棕榈酸(C16:0)及亚油酸(C18:2)的积累。荧光定量结果显示GmWRI1b基因过表达植株的GmPKP1、GmCAC、GmACP、GmLPD等糖酵解途径和脂肪酸合成途径相关基因上调表达。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及凝胶阻滞EMSA实验,明确了转录因子GmWRI1b可直接结合GmCAC2的启动子上调其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GmWRI1b 种子含油量 脂肪酸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宜武夷山茶园套播的十字花科绿肥品种(系)筛选
15
作者 李银水 杨灵 +6 位作者 张辉 刘彩玲 顾炽明 胡文诗 代晶 杨璐 秦璐 《福建农业科技》 2025年第4期70-77,共8页
为筛选出适宜武夷山茶园套播的绿肥新品种,2022-2023年选取19份十字花科绿肥品种(系)在武夷山茶园套播,考察品种(系)的生育期、生物量、氮磷钾养分累积量等指标。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557、中油肥1号、金黄花、21Q065、中绿油2号、中双1... 为筛选出适宜武夷山茶园套播的绿肥新品种,2022-2023年选取19份十字花科绿肥品种(系)在武夷山茶园套播,考察品种(系)的生育期、生物量、氮磷钾养分累积量等指标。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557、中油肥1号、金黄花、21Q065、中绿油2号、中双11号和阳光2009,芥菜型油菜沅芥001和紫芥J082的鲜草和干草产量高,氮磷钾养分累积能力强;白菜型油菜中绿油1号和肥田萝卜RS007的植株矮小、花期长,鲜草和干草产量中等,氮磷钾养分累积能力相对较强。以上11个绿肥品种(系)的区域适应性较好、综合肥用性状表现优,适宜武夷山不同树龄茶园套播,服务优质高效生态茶园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字花科绿肥 茶园 套播 武夷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兼抗黄曲霉侵染和产毒高油酸花生新种质的创制与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晋高锐 吴小丽 +15 位作者 邓丽 陈玉宁 喻博伦 郭建斌 丁膺宾 刘念 罗怀勇 陈伟刚 黄莉 周小静 淮东欣 谭家壮 姜慧芳 任丽 雷永 廖伯寿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7-695,共9页
高油酸花生可延长产品货架期和更有利于人体健康,推进高油酸化是国内外花生育种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然而,花生是易受黄曲霉菌侵染和产毒污染的农产品,在推进高油酸化的进程中非常有必要提高花生对黄曲霉的抗性以保障食品安全性。本... 高油酸花生可延长产品货架期和更有利于人体健康,推进高油酸化是国内外花生育种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然而,花生是易受黄曲霉菌侵染和产毒污染的农产品,在推进高油酸化的进程中非常有必要提高花生对黄曲霉的抗性以保障食品安全性。本研究以高油酸花生种质开农H03-3与高产品种中花16为亲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ecombined inbreed line,RIL)为材料,对油酸含量以及黄曲霉抗性在内的多性状进行了综合鉴定评价。研究发现,亲本开农H03-3具有对黄曲霉菌侵染和产毒的双重抗性,从该RIL群体分离的53份高油酸家系中鉴定出4份抗黄曲霉侵染、3份抗黄曲霉产毒材料,其中2份高油酸家系(QT0790和QT0918)同时兼备籽仁抗黄曲霉菌侵染和抗产毒的特性。进一步比较发现,QT0790和QT0918不仅黄曲霉抗性优于2个亲本,并且侵染抗性优于国际公认的抗侵染种质J11、产毒抗性优于抗产毒对照中花6号,表明花生黄曲霉侵染和产毒抗性均存在微效基因的互补机制。经在5个不同生态区种植和测试,QT0790和QT0918油酸含量均在80%以上,而且农艺性状总体较好。所发现的花生黄曲霉抗性遗传特性和创制的兼抗黄曲霉侵染与产毒的高油酸新种质,为深化相关遗传机制研究和抗黄曲霉高油酸品种培育提供了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品种 高油酸 黄曲霉侵染抗性 黄曲霉产毒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手机识别的薄层色谱法快速检测油菜籽中的叶绿素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梦帅 李泽一 +8 位作者 肖华明 吕昕 梅德圣 王丹 姚旋 郭亮 胡琼 陈洪 魏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7-225,共9页
为高效鉴定油菜籽品质,建立一种操作简单、成本低、耗时短的油菜籽中叶绿素含量的快速检测方法。采用乙醇(95%)提取样品中的叶绿素,以石油醚(60~90℃)-丙酮-甲苯(体积比2∶1.5∶2)为展开剂,紫外线分析仪(365 nm)激发叶绿素荧光显色,用... 为高效鉴定油菜籽品质,建立一种操作简单、成本低、耗时短的油菜籽中叶绿素含量的快速检测方法。采用乙醇(95%)提取样品中的叶绿素,以石油醚(60~90℃)-丙酮-甲苯(体积比2∶1.5∶2)为展开剂,紫外线分析仪(365 nm)激发叶绿素荧光显色,用智能手机采集荧光斑点图像,Image J软件进行荧光斑点自动识别,得到斑点面积,实现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快速定性定量分析。该方法定量检测叶绿素a和b的线性范围为0.04~1.00 mg/m L,叶绿素a的决定系数R^(2)为0.9965,日内精密度为5.9%,日间精密度为8.6%。叶绿素b的决定系数R^(2)为0.9925,日内精密度为6.1%,日间精密度为5.6%。油菜籽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0.00%~91.67%和92.00%~113.00%。结果表明该方法线性关系较好,准确度良好,能快速测定油菜籽中叶绿素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 薄层色谱法 Image J 智能手机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向日葵芽期和苗期耐盐性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玉骁 谭美莲 +4 位作者 汪磊 朱梓榕 严兴初 汪魏 王玲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5,共11页
为建立简单高效的向日葵芽期和苗期耐盐鉴定方法,明确不同基因型向日葵的耐盐性差异,筛选耐盐品种,本研究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对20个向日葵品种进行芽期和苗期的盐胁迫处理,在不同处理和时间节点下观察各品种指标变化,并基于各项指... 为建立简单高效的向日葵芽期和苗期耐盐鉴定方法,明确不同基因型向日葵的耐盐性差异,筛选耐盐品种,本研究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对20个向日葵品种进行芽期和苗期的盐胁迫处理,在不同处理和时间节点下观察各品种指标变化,并基于各项指标进行相关性、主成分、隶属函数值、聚类等分析和耐盐性综合评价,比较各品种的耐盐性差异。结果表明:浓度≤160 mmol/L的NaCl处理下,某些品种的种子萌发和幼苗株高与对照相比,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且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加和时间增长而越明显;NaCl处理下,幼苗叶片的K+/Na+明显高于根部,相对SPAD值则随着浓度的升高先上升后下降;相同处理浓度下,耐盐品种各指标相对值均高于盐敏感品种,说明耐盐品种比盐敏感品种受NaCl的影响小,具有一定的耐盐能力。本研究得出向日葵芽期和苗期NaCl耐盐性鉴定的适宜处理浓度均为250 mmol/L;芽期通过调查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相对胚根长和相对胚芽长等指标的综合隶属函数值比较耐盐性,苗期通过调查NaCl处理第14 d的幼苗相对存活率、相对叶面积、相对株高、相对SPAD值、地上部分相对鲜重和地下部分相对鲜重等指标的综合隶属函数值来判断耐盐性;利用上述方法鉴定出67号和HZ001两个耐盐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 耐盐性鉴定 芽期 苗期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花期耐寒性的快速鉴定及耐寒新种质筛选 被引量:1
19
作者 温运飞 李一林 +5 位作者 郝梦宇 张茹佳 梅德圣 胡琼 成洪涛 王会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4,共8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水稻收获期的后延,油菜播种期不断推迟,使种子在低温下难以萌发出苗的几率增加。长江流域的油菜主产区经常出现“倒春寒”天气,严重危害油菜的花期授粉,降低结实率,导致油菜严重减产。选育低温条件下快速萌发且花期耐低... 近年来随着我国水稻收获期的后延,油菜播种期不断推迟,使种子在低温下难以萌发出苗的几率增加。长江流域的油菜主产区经常出现“倒春寒”天气,严重危害油菜的花期授粉,降低结实率,导致油菜严重减产。选育低温条件下快速萌发且花期耐低温的油菜新品种,成为油菜生产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研究在前期筛选出49份早熟育种骨干资源基础上,从中鉴定出耐8℃低温发芽的油菜种质。进一步通过油菜快速育种技术设施快速获得这些骨干资源的开花植株,进行花期低温处理,建立了一套油菜花期低温耐寒性快速鉴定方法,并采用此方法筛选出2份耐花期低温且耐低温发芽的早熟油菜新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耐低温 耐寒 冬闲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NP遗传图谱定位甘蓝型油菜分枝角度QTL 被引量:10
20
作者 汪文祥 储文 +5 位作者 梅德圣 成洪涛 朱琳琳 付丽 胡琼 刘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7-45,共9页
分枝角度是油菜株型的重要性状,与油菜的耐密植性密切相关。本研究利用油菜分枝角差异显著的育种亲本材料1098B (分枝角小)和R^2 (分枝角大)杂交获得F1,通过小孢子培养获得含163份株系的DH群体。以油菜60K SNP芯片进行DH群体基因分型,... 分枝角度是油菜株型的重要性状,与油菜的耐密植性密切相关。本研究利用油菜分枝角差异显著的育种亲本材料1098B (分枝角小)和R^2 (分枝角大)杂交获得F1,通过小孢子培养获得含163份株系的DH群体。以油菜60K SNP芯片进行DH群体基因分型,构建高密度遗传图谱,并利用QTL Cartographer 2.5对2个环境下油菜顶端分枝角和基部分枝角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构建的高密度遗传图谱覆盖甘蓝型油菜19条染色体,包含9521个多态性SNP标记, 1442个簇(bin),覆盖基因组长度为2544.07 cM,相邻簇(bin)之间平均距离为1.76 cM。在此图谱基础上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在2个环境下检测到17个分枝角度QTL,分别位于A01、A02、A03、A06、A09、C02、C03、C04、C06和C08染色体上,单个QTL解释的表型变异为6.39%~21.78%。用比较基因组方法与拟南芥分枝角度同源基因区间比对,鉴定出其中6个QTL的12个候选基因。其中位于A03连锁群QTL在2年的试验中被重复检测到,根据物理位置和基因组信息推测VAMP714为分枝角度的候选基因。这些QTL和候选基因将为油菜分枝角度的遗传改良提供有用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分枝角度 60K SNP 芯片 QTL 位点 候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