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E-nose、GC-MS和GC-IMS分析不同制油工艺对海南山茶油品质及风味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兰韬 陈李品 +4 位作者 王涛 谢玫珍 张伟敏 云永欢 张良晓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63-77,共15页
为了明确制油工艺对海南山茶油综合品质及风味的影响,本研究比较了常温和高温下压榨法(NT-P、HTP)、亚临界丁烷萃取法(NT-SBE、HT-SBE)以及超临界CO_(2)萃取法(NT-SCE、HT-SCE)提取的海南山茶油的品质和风味特征,旨在探索最优加工工艺... 为了明确制油工艺对海南山茶油综合品质及风味的影响,本研究比较了常温和高温下压榨法(NT-P、HTP)、亚临界丁烷萃取法(NT-SBE、HT-SBE)以及超临界CO_(2)萃取法(NT-SCE、HT-SCE)提取的海南山茶油的品质和风味特征,旨在探索最优加工工艺。本研究聚焦于6种不同工艺对海南山茶油出油率、油脂品质指标以及挥发性物质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综合运用电子鼻、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以及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对挥发性化合物进行鉴定,并且借助多元统计分析手段,对不同工艺处理之间的差异性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评估。结果表明,不同工艺对山茶油的出油率和品质指标产生显著影响(P<0.05),其中HT-SCE出油率最高(32.22%)。NT-SBE、NT-SBE、HT-SCE及HT-P、HT-P油样分别表现出最低的酸价(0.66 mg/g)、碘值(77 g/100 g)、过氧化值(0.02 g/100 g)、水分含量(0.03 g/100 g)。NT-SCE油样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86.606%)。在6种油样中共检测出160种挥发性物质,醛类、酮类、醇类和部分萜烯类化合物对海南山茶油风味的形成贡献较大。高温处理的山茶油中含有较多的醛类,酮类和酯类。在6种油样中,HT-PO挥发性物质含量最高,其次是HT-SCEO。最后,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筛选出了29种对海南山茶油风味贡献较大的挥发性化合物,并发现不同工艺的油样在特征风味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通过比较品质指标和风味特征,该研究发现超临界CO_(2)工艺更适用于海南山茶油的加工,为海南山茶油的加工工艺选择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山茶油 制油工艺 品质指标 挥发性化合物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料产品产地溯源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窦心敬 贾明明 +5 位作者 汪雪芳 王督 王秀嫔 张文 张良晓 李培武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29-136,共8页
油料产品可为人们提供必需脂肪酸和丰富的脂溶性营养成分,是居民膳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油料产品产地造假现象时有发生,损害消费者权益,威胁消费者身体健康,亟需建立有效的油料产品产地溯源技术。本文综述了油料产品产地溯源技... 油料产品可为人们提供必需脂肪酸和丰富的脂溶性营养成分,是居民膳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油料产品产地造假现象时有发生,损害消费者权益,威胁消费者身体健康,亟需建立有效的油料产品产地溯源技术。本文综述了油料产品产地溯源技术包括矿物元素指纹谱与稳定同位素比率法、光谱法、代谢指纹谱法以及DNA分子标记法等,介绍了几种溯源技术的原理和应用现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对油料产品产地溯源技术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油料产品产地溯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料产品 产地溯源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水解-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花生色氨酸的含量
3
作者 祁建州 喻理 +3 位作者 方梦雪 张良晓 马飞 李培武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92-1297,共6页
通过对酶水解前处理和高效液相色谱参数条件的优化,建立了酶水解-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花生色氨酸含量的方法。花生样品经灰色链霉菌蛋白酶水解,然后将水解液用纯水稀释,采用梯度洗脱程序在C18(4.6 mm×150 mm,3μm)色谱柱分离,以... 通过对酶水解前处理和高效液相色谱参数条件的优化,建立了酶水解-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花生色氨酸含量的方法。花生样品经灰色链霉菌蛋白酶水解,然后将水解液用纯水稀释,采用梯度洗脱程序在C18(4.6 mm×150 mm,3μm)色谱柱分离,以0.2%乙酸水溶液-甲醇为流动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对色氨酸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色氨酸在0.5~25 mg/g浓度范围内回归方程为Y=826.2178X+109.5198,线性关系良好(R2为0.9998),方法检出限为0.14 mg/g,定量限为0.46 mg/g,加标回收率为94.8%~104.3%,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4%。该方法的水解条件温和、时间短、成本低,能够满足花生等油料产品中色氨酸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色氨酸 酶水解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油全产业链黄曲霉毒素管控应用技术研究进展
4
作者 于瑷玮 于强 +5 位作者 宋福荣 姜慧 毛劲 唐晓倩 张奇 李培武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6-34,共9页
黄曲霉毒素是花生油加工中的高风险污染物,其全产业链管控对保障食品安全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系统梳理了花生油全产业链黄曲霉毒素管控应用技术的研究进展,涵盖源头阻控、采购储运管控及加工端脱除等。源头阻控通过企业... 黄曲霉毒素是花生油加工中的高风险污染物,其全产业链管控对保障食品安全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系统梳理了花生油全产业链黄曲霉毒素管控应用技术的研究进展,涵盖源头阻控、采购储运管控及加工端脱除等。源头阻控通过企业自建基地或订单种植模式,应用阻控黄曲霉及其毒素污染和促进结瘤固氮起耦合作用Aspergillus flavus/Aflatoxins and Rhizobia coupling(简称ARC)菌剂等生物防治技术实现。采购储运管控通过产地调研、样品检测和仓储参数优化降低污染风险。加工端脱除采用振动筛分、色选剔除、紫外降解、物理吸附及碱炼脱除等多技术联用实现毒素深度脱除。当前花生油黄曲霉毒素管控技术面临源头阻控稳定性不足、在线检测技术短板及智能化应用缺失等挑战。未来需加强源头生物阻控技术、在线检测技术开发、人工智能技术在全产业链中应用,为花生油质量安全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油 全产业链 黄曲霉毒素管控 源头阻控 在线检测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产品中黄曲霉毒素绿色脱毒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王雪 王盾 +6 位作者 张奇 黄大明 李培武 张姝娟 朱梦洁 董菁 冯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8期7-11,共5页
黄曲霉毒素是毒性最强的一类真菌毒素,归属为1A类致癌物,黄曲霉及黄曲霉毒素污染是影响花生、玉米、谷物等农产品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内外对农产品中黄曲霉毒素的脱毒方法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进展。对黄曲霉毒素的绿色脱... 黄曲霉毒素是毒性最强的一类真菌毒素,归属为1A类致癌物,黄曲霉及黄曲霉毒素污染是影响花生、玉米、谷物等农产品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内外对农产品中黄曲霉毒素的脱毒方法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进展。对黄曲霉毒素的绿色脱毒法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物理去除法、生物脱毒方法、光降解法等,并对绿色脱毒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黄曲霉毒素绿色脱毒技术进一步应用于食用油中脱毒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 黄曲霉毒素 绿色脱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产品及产地环境中微量元素检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谭曌 吴文琴 +5 位作者 张炜奇 印南日 贾明明 陈小媚 张兆威 李培武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4-340,共7页
农产品及产地环境中微量元素高效、准确检测是农产品政府监管、保障消费安全、促进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评述了近几年农产品及产地环境中微量元素的检测技术,比较分析了光谱、质谱、色谱和电化学等方法的原理和特点,及其... 农产品及产地环境中微量元素高效、准确检测是农产品政府监管、保障消费安全、促进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评述了近几年农产品及产地环境中微量元素的检测技术,比较分析了光谱、质谱、色谱和电化学等方法的原理和特点,及其在微量元素检测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以期为农产品及产地环境中微量元素检测技术研究提供参考,为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产地环境 微量元素检测 质谱法 光谱法 色谱法 电化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油料油脂中生育酚含量 被引量:6
7
作者 张瑜 王雪妍 +5 位作者 汪雪芳 戚欣 马飞 喻理 张良晓 李培武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43-248,共6页
该研究建立了油料油脂中生育酚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法。样品加入异丙醇和0.1 g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对甲酚,经涡旋和超声提取,过0.22μm的有机滤膜,采用Poroshell 120 SB-C_(18)液相色谱柱分离,以90%(体积分数)甲醇-水为流动相、流... 该研究建立了油料油脂中生育酚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法。样品加入异丙醇和0.1 g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对甲酚,经涡旋和超声提取,过0.22μm的有机滤膜,采用Poroshell 120 SB-C_(18)液相色谱柱分离,以90%(体积分数)甲醇-水为流动相、流速0.75 mL/min,柱温30℃,紫外检测波长294 nm,外标法定量分析。方法学考察结果显示,该方法10 min内可以实现4种生育酚基线分离。α-生育酚、β-生育酚、γ-生育酚、δ-生育酚的检出限分别是0.16、0.21、0.20、0.22μg/g,定量限分别是0.53、0.68、0.66、0.72μg/g,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2,且回收率为87%~109%,精密度为1.88%~9.89%。该方法提取过程简单且提取效率高,检测时间短,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满足实际油料样品中生育酚含量的检测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酚 高效液相色谱 检测 植物油料 食用植物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抗体特性及其在农产品真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蔡冲 闫洪林 +3 位作者 唐晓倩 张奇 张文 李培武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51-459,共9页
纳米抗体是由骆驼科动物产生的一类天然缺失轻链的重链抗体可变区。相比较于传统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其具有体积小、热稳定性强、耐有机溶剂、折叠性可逆、易于表达、高亲和力、可特异性识别独特表位等天然优势。因此,纳米抗体在生... 纳米抗体是由骆驼科动物产生的一类天然缺失轻链的重链抗体可变区。相比较于传统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其具有体积小、热稳定性强、耐有机溶剂、折叠性可逆、易于表达、高亲和力、可特异性识别独特表位等天然优势。因此,纳米抗体在生物和农业等研究领域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纳米抗体的结构、生化特性以及在农产品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并对纳米抗体在农产品真菌毒素检测方向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抗体 农产品 真菌毒素 检测方法 免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固相萃取的粮油产品前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戚欣 汪雪芳 +4 位作者 喻理 马飞 王秀嫔 张良晓 李培武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18-728,共11页
粮油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提供了人体不可缺少的三大基本营养素。粮油质量安全是国家重视、消费者关心的热点问题,检测是保证粮油产品消费安全的重要抓手。固相萃取是从粮油样品中提取待测物的重要手段,萃取材料是决定提取分离效率的关... 粮油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提供了人体不可缺少的三大基本营养素。粮油质量安全是国家重视、消费者关心的热点问题,检测是保证粮油产品消费安全的重要抓手。固相萃取是从粮油样品中提取待测物的重要手段,萃取材料是决定提取分离效率的关键因素。本文主要综述了基于固相萃取的粮油产品前处理技术研究进展,讨论了不同材料的优势及不足,并对粮油产品检测中新型萃取材料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谷物 油料 样品前处理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学分析揭示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AR1002阻控黄曲霉生长的生理机制研究
10
作者 唐晓倩 张靖博 +3 位作者 高尚 姜俊 张奇 李培武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共8页
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极易侵染油料等农产品,其次级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严重危害人体健康,阻控黄曲霉污染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国际难题。为探明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AR1002抑制黄曲霉生长、阻控黄曲霉污染的生理及分子机制... 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极易侵染油料等农产品,其次级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严重危害人体健康,阻控黄曲霉污染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国际难题。为探明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AR1002抑制黄曲霉生长、阻控黄曲霉污染的生理及分子机制。该研究采用AR1002代谢产物对黄曲霉进行处理,并对黄曲霉生长及产孢表型进行鉴定,通过显微结构及转录组学分析,对AR1002的抑菌机制进行了初探。蜡样芽胞杆菌AR1002代谢物可抑制黄曲霉菌丝生长、干物质积累分别达24.73%,65.00%,减少孢子数量达98.80%;AR1002通过抑制glpA和AYR1等关键基因表达调控黄曲霉甘油磷酸代谢,通过抑制SEC61A、RAD23、ATP13A1、UBE2G2等关键基因的表达调控内质网中蛋白质加工;此外,AR1002代谢产物通过下调RAD51和RAD54B等DNA修复机制相关基因,抑制黄曲霉同源重组及非同源性末端连接过程,最终达到抑制黄曲霉生长及产孢的目的。上述结果表明,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AR1002有望应用于实际生产中以应对黄曲霉污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样芽孢杆菌 代谢物 黄曲霉毒素 转录组学 抑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黄曲霉毒素检测的生物传感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尚清玉 朱嘉铭 +3 位作者 李慧 李培武 张奇 张文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2-718,共7页
黄曲霉毒素主要是由黄曲霉、寄生曲霉等真菌产生的一类具有毒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农产品及饲料食品中,对动物和人类的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因此,针对农产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控制和定量极为重要。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快速检测技术,具有... 黄曲霉毒素主要是由黄曲霉、寄生曲霉等真菌产生的一类具有毒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农产品及饲料食品中,对动物和人类的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因此,针对农产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控制和定量极为重要。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快速检测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操作简单、便于微型化等特点,在黄曲霉毒素检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生物传感器原理、类别及该项技术应用于黄曲霉毒素检测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展望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黄曲霉毒素 检测 荧光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4省油菜薹中农药残留污染状况调查
12
作者 郭琪 岳晓凤 +6 位作者 戚欣 汪雪芳 程玲 张良晓 王秀嫔 喻理 李培武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57-1167,共11页
油菜薹是一种深受我国居民喜爱的蔬菜,但是其农药残留污染状况不明,本文旨在了解我国南方4省油菜薹中农药残留现状,为油菜薹产业的良性发展和维护消费者食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2022年1-3月从湖北、江西、四川和云南4省采集86份油菜薹样... 油菜薹是一种深受我国居民喜爱的蔬菜,但是其农药残留污染状况不明,本文旨在了解我国南方4省油菜薹中农药残留现状,为油菜薹产业的良性发展和维护消费者食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2022年1-3月从湖北、江西、四川和云南4省采集86份油菜薹样品,对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4类38种农药的残留量进行检测。依据国家标准GB 2763-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和欧盟农药残留法规对检测结果进行判定。结果表明,50%的油菜薹样品被检出农药残留,检出农药有腐霉利、多菌灵、多效唑、精喹禾灵和草除灵。我国南方4省油菜薹样品中农药残留检出率较高,但残留量较低,油菜薹食品安全风险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残留 油菜薹 气相色谱-质谱法 液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黄曲霉毒素产毒菌种群区系和地理分布 被引量:6
13
作者 白艺珍 岳晓凤 +1 位作者 张奇 李培武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577-2583,共7页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食油兼用作物,黄曲霉及其毒素分布广、危害大,可贯穿田间、储藏、加工、流通多环节,是威胁花生质量安全的主要风险因子之一。土壤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是花生感染产毒的主要源头,系统研究花生田间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食油兼用作物,黄曲霉及其毒素分布广、危害大,可贯穿田间、储藏、加工、流通多环节,是威胁花生质量安全的主要风险因子之一。土壤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是花生感染产毒的主要源头,系统研究花生田间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的分布,对开展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预警和绿色防控意义重大。本文重点研究论述了花生田间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分布的影响因素和种群生物地理分布特征等,提出了当前土壤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分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菌 寄生曲霉菌 土壤 分布 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襄阳市主要花生种植区土壤中黄曲霉菌分布及产毒力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姝娟 王雪 +5 位作者 褚乾梅 张奇 张倩 董菁 王盾 冯鹏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01-909,共9页
为掌握襄阳市主要花生种植区土壤中黄曲霉菌的分布和产毒特征,从襄阳市主要花生种植区采集土壤样品36份,进行黄曲霉菌分离、鉴定和产毒力研究。结果表明,襄阳市不同花生种植区土壤中黄曲霉菌落数平均为5997.6 cfu/g,且分布存在显著差异... 为掌握襄阳市主要花生种植区土壤中黄曲霉菌的分布和产毒特征,从襄阳市主要花生种植区采集土壤样品36份,进行黄曲霉菌分离、鉴定和产毒力研究。结果表明,襄阳市不同花生种植区土壤中黄曲霉菌落数平均为5997.6 cfu/g,且分布存在显著差异,菌落数由高到低依次为襄州、枣阳、宜城、谷城;鉴定获得黄曲霉菌株中产毒菌株占63.6%,产毒量范围ND~304.9μg/L,不产毒菌株占36.4%;产毒菌株可分为7种产毒类型组合,其中同时产AFB_(1)、AFB_(2)和AFG_(1)三种类型的黄曲霉菌占比最多,为54.0%。在适宜培养条件下,产毒力分析结果为襄州地区每克土壤中黄曲霉菌产AFT的理论值最高,可达2080.0×10^(3)μg/L,且其中分离出的菌株平均产毒量最高,为218.7μg/L。可以看出襄阳市花生代表性产区土壤中黄曲霉菌分布数量显著高于我国南、北方花生主产区的平均水平,但其菌株的平均产毒能力却远低于全国其它地区。本研究初步得出了襄阳市花生主产区黄曲霉菌的分布特征和产毒特征,可为襄阳市花生黄曲霉毒素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黄曲霉菌 土壤 分布 产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南花生产区黄曲霉菌分布、产毒力及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 被引量:16
15
作者 张杏 岳晓凤 +6 位作者 丁小霞 李培武 余秋玉 谢华里 张奇 张兆威 张文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73-780,共8页
为探明中国西南花生产区黄曲霉菌分布、产毒力及产后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情况,从云南广南、西藏察隅、四川蓬安采集177份花生、土壤样品,共分离鉴定出黄曲霉菌206株,分析其分布及产毒特征,并调查71份产后花生样品黄曲霉毒素污染情况。结... 为探明中国西南花生产区黄曲霉菌分布、产毒力及产后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情况,从云南广南、西藏察隅、四川蓬安采集177份花生、土壤样品,共分离鉴定出黄曲霉菌206株,分析其分布及产毒特征,并调查71份产后花生样品黄曲霉毒素污染情况。结果表明,四川蓬安花生产地黄曲霉菌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其检出率和菌落数分别为50.0%、212.0 CFU/g,西藏察隅黄曲霉菌分布最少(18.1%,52.8 CFU/g)。菌株产毒力研究结果表明,88.6%的菌株能产生黄曲霉毒素,产毒类型以B族毒素为主,尤其是AFB1,其含量在0~8500μg/L,平均产毒能力排序为:云南广南(4393.4μg/L)>西藏察隅(1991.0μg/L)>四川蓬安(1259.3μg/L);不产毒菌株占11.4%,均来自西藏察隅。对产后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研究发现,西南地区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较轻,阳性样品检出率为7.0%,AFB1含量在0~7.2μg/kg;四川蓬安花生样品AFB1检出率为4.2%,含量0~7.2μg/kg,云南广南AFB1检出率为16.7%,含量0~2.1μg/kg,西藏察隅样品未检出AFB1。西南产区黄曲霉菌检出率越高、菌落数越多,产后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产区 花生 黄曲霉菌 分布 产毒力 黄曲霉毒素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曲霉对花生和玉米的侵染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荆丹 岳晓凤 +3 位作者 白艺珍 丁小霞 张奇 李培武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42-450,共9页
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极易侵染花生、玉米等多种农作物,并且在侵染后产生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有毒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黄曲霉的侵染和黄曲霉毒素污染不仅发生在作物生长环节,而且在收获、干燥、储运等过程也会发生... 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极易侵染花生、玉米等多种农作物,并且在侵染后产生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有毒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黄曲霉的侵染和黄曲霉毒素污染不仅发生在作物生长环节,而且在收获、干燥、储运等过程也会发生,严重威胁农产品消费安全和人畜生命健康。因此,解析黄曲霉对粮油作物的侵染过程及侵染机制对黄曲霉抗性品种选育、黄曲霉毒素污染预警与源头防控策略研发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黄曲霉侵染循环、定殖位点、侵染过程、影响因素、侵染机制等方面对花生、玉米中黄曲霉侵染过程及分子机制进行综述,为农产品黄曲霉及黄曲霉毒素污染防控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 黄曲霉毒素 花生 玉米 侵染过程 侵染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典型花生种植区土壤中黄曲霉菌分布及产毒力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朱婷婷 陈琳 +5 位作者 岳晓凤 白艺珍 丁小霞 李培武 张奇 张文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5-260,共6页
为掌握湖北省花生种植区土壤中黄曲霉菌的分布和产毒特征,从罗田、红安、钟祥、襄阳四个典型花生种植区采集土壤样品40份,并进行黄曲霉菌分离、鉴定和产毒力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不同花生种植区共分离鉴定到黄曲霉菌51株,土壤中黄... 为掌握湖北省花生种植区土壤中黄曲霉菌的分布和产毒特征,从罗田、红安、钟祥、襄阳四个典型花生种植区采集土壤样品40份,并进行黄曲霉菌分离、鉴定和产毒力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不同花生种植区共分离鉴定到黄曲霉菌51株,土壤中黄曲霉菌落数为127.5cfu/g。不同种植区土壤中黄曲霉菌分布存在显著差异,钟祥土壤中黄曲霉菌落数最高,罗田最低;鉴定获得黄曲霉菌株中产毒菌株占96%,产毒量范围0~227.81μg/L,不产毒菌株占4%;产毒菌株分为只产AFB_1、产AFB_1+AFB_2、产AFB_1+AFB_2+AFG_1和产AFB_1+AFB_2+AFG_1+AFG_2毒素4种类型,其中以产AFB_1+AFB_2的菌株占比最高,为65%;不同种植区黄曲霉菌株产毒力研究发现,钟祥每克土壤中黄曲霉菌产AFB_1的量最高,达11 679.70μg/L。本研究可为湖北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预警和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土壤 黄曲霉菌 湖北省 分布 产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阱质谱测定脂质鉴别深海鱼油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鑫 刘霞 +1 位作者 李培武 王秀嫔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199-203,共5页
建立基于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脂质识别技术,用于鉴别合成乙酯型和天然甘油酯型深海鱼油。使用反相液相色谱,C18色谱柱,异丙醇和乙腈梯度洗脱分离脂质。使用离子阱质谱数据依赖型二级扫描获得脂质多级碎裂指纹信息。通过总离子流、... 建立基于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脂质识别技术,用于鉴别合成乙酯型和天然甘油酯型深海鱼油。使用反相液相色谱,C18色谱柱,异丙醇和乙腈梯度洗脱分离脂质。使用离子阱质谱数据依赖型二级扫描获得脂质多级碎裂指纹信息。通过总离子流、一级质谱、二级质谱离子树识别脂质指纹信息。识别获知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e hexaenoie acid,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在乙酯型深海鱼油中存在方式为CH_3CH_2ODHA和CH_3CH_2O-EPA,而在天然甘油酯型深海鱼油的存在方式为甘油三酯指纹信息。此方法能准确区分乙酯型深海鱼油和甘油酯型深海鱼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鱼油 快速鉴别 离子阱质谱 脂质 二十二碳六烯酸 二十碳五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