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隐色孔雀石绿在水产品基质中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邢丽红 郑关超 +6 位作者 彭吉星 孙伟红 孙晓杰 郭萌萌 吴海燕 李兆新 翟毓秀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9年第4期22-29,共8页
孔雀石绿(malachite Green,MG)是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风险隐患,其进入水生动物体内后,会代谢为隐色孔雀石绿(leucomalachite green,LMG),MG及其代谢物LMG在水产品中的稳定性又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为探究基质品种和保存条件对LMG稳... 孔雀石绿(malachite Green,MG)是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风险隐患,其进入水生动物体内后,会代谢为隐色孔雀石绿(leucomalachite green,LMG),MG及其代谢物LMG在水产品中的稳定性又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为探究基质品种和保存条件对LMG稳定性的影响,本研究以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鲤(Cyprinus carpio)为研究对象,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LMG回收率,考察LMG回收率在不同基质品种(鲢和鲤)中随贮存时间(1~5个月)的变化,探究加标基质的LMG回收率在不同贮存温度(22~23℃室温、2~6℃冷藏、-12℃和-20℃冷冻)下随贮存时间的变化,同时考察了基质称样和加标时间间隔对LMG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基质品种是影响LMG测定结果的重要因素。在相同的冷冻贮存条件下,贮存1~5个月的鲤基质中,LMG的回收率基本稳定在90%~110%之间,而冷冻贮存3个月的鲢基质,LMG添加回收率仅为30.7%。2)空白基质贮存时间和基质加标后的贮存温度和时间是影响LMG测定结果的另外两个重要因素。新鲜的鲢和鲤基质对LMG测定结果影响较小,空白基质贮存时间越长和加标后基质样品的保存温度越高、保存时间越长,LMG的添加回收率越低。3)称样与加标间隔时间对LMG的回收率无显著影响。上述结果说明,在开展水产品中MG残留量检测的能力验证或实验室进行质量控制时,应尽可能选择新鲜的鲤基质样品,并尽快进行检测;如果样品不能及时检测,则需冷冻保存,并尽早安排检测。本研究可为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及以添加方式开展能力验证和数据比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雀石绿 隐色孔雀石绿 水产品 稳定性 基质 回收率 贮存 质量控制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磷虾及其产品中砷含量分析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2
2
作者 郭莹莹 王联珠 +2 位作者 朱文嘉 江艳华 姚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182-187,共6页
南极磷虾作为一种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其相关产品的食用安全性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由于南极磷虾油中总砷含量较高,使其在保健品和膳食补充剂等方面的应用受到限制。本研究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和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分别... 南极磷虾作为一种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其相关产品的食用安全性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由于南极磷虾油中总砷含量较高,使其在保健品和膳食补充剂等方面的应用受到限制。本研究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和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分别对南极磷虾及其产品中总砷、无机砷含量进行检测,同时基于检测数据和南极磷虾产品的膳食消费量,采用点评估方法对南极磷虾产品中砷膳食暴露量及食用安全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南极磷虾整虾和磷虾肉中总砷含量均低于0.50 mg/kg,南极磷虾粉、南极磷虾油及其胶囊产品中总砷含量相对较高,但是南极磷虾产品中无机砷含量一般低于0.050 mg/kg;点评估结果表明,摄食南极磷虾油等产品对无机砷膳食暴露量的贡献率极低,长期食用磷虾油不会增加总膳食无机砷的摄入量。因此,南极磷虾及其产品可以作为安全、优质的食品、饲料或保健品原料予以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 南极磷虾产品 总砷 无机砷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菱鲆鱼粉中AOZ残留基体标准物质的研制
3
作者 邢丽红 孙伟红 +2 位作者 姚琳 孙晓杰 李兆新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4年第6期10-19,共10页
本研究建立了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鱼粉中呋喃唑酮代谢物(AOZ)残留基体标准物质的制备方法。以大菱鲆为研制对象,通过药浴方式获得大菱鲆阳性基体标准物质原料样品。原料样品通过匀浆-冻干-制粉-过筛-混匀-封装-辐照灭菌等制备... 本研究建立了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鱼粉中呋喃唑酮代谢物(AOZ)残留基体标准物质的制备方法。以大菱鲆为研制对象,通过药浴方式获得大菱鲆阳性基体标准物质原料样品。原料样品通过匀浆-冻干-制粉-过筛-混匀-封装-辐照灭菌等制备工艺,获得鱼粉中AOZ残留基体标准物质候选物。经过均匀性、稳定性检验,8家实验室合作定值以及不确定度评估,确定了2种大菱鲆冻干鱼粉中AOZ的特性值分别为(7.0±0.6)μg/kg和(18.0±1.5)μg/kg(k=2)。获得的大菱鲆鱼粉基体标准物质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良好,符合标准物质技术要求,定值结果可靠。该基体标准物质可用于水产品中AOZ残留检测,包括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实验室间能力验证及不同方法比对等工作。本方法为水产品中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残留基体标准物质的制备提供了技术参考。[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24,14(6):10-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鱼粉 呋喃唑酮代谢物 AOZ 基体标准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贝类组织中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残留量 被引量:9
4
作者 邢丽红 孙伟红 +3 位作者 彭吉星 孙晓杰 郑关超 李兆新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7-296,共10页
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贝类产品中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残留量的分析方法.贝类组织中残留的硝基呋喃类蛋白结合态代谢物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用2-硝基苯甲醛衍生化,经乙酸乙酯液-液萃取、浓缩及基质分散固相萃取和超滤净化后,采用液相... 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贝类产品中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残留量的分析方法.贝类组织中残留的硝基呋喃类蛋白结合态代谢物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用2-硝基苯甲醛衍生化,经乙酸乙酯液-液萃取、浓缩及基质分散固相萃取和超滤净化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测定,以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扫描模式进行质谱分析,内标法定量.硝基呋喃类代谢物在0.5—20μ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9.4种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添加水平为1.00,2.50、10.0μg·kg^(-1)时,平均回收率在90.1%—99.5%之间,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15%.4种硝基呋喃类代谢物的检出限均为0.50μg·kg^(-1).本方法灵敏、高效、简单、重现性好,满足贝类产品中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残留量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贝类 硝基呋喃类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素的功能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邢丽红 李兆新 +8 位作者 孙晓杰 张梦婷 郑旭颖 王继耀 王淑文 周朝生 朱洁 丁环 刘云龙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3年第1期60-67,共8页
大蒜素(二烯丙基硫代亚磺酸酯)是从大蒜的鳞茎中提取的一类有机硫化合物。大蒜素具有广谱抗菌性,目前已应用于水产养殖业、农业及动物疾病防治等方面。随着对大蒜素更深入的研究,大蒜素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本研究主要从大蒜素的功能作... 大蒜素(二烯丙基硫代亚磺酸酯)是从大蒜的鳞茎中提取的一类有机硫化合物。大蒜素具有广谱抗菌性,目前已应用于水产养殖业、农业及动物疾病防治等方面。随着对大蒜素更深入的研究,大蒜素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本研究主要从大蒜素的功能作用、应用、提取技术及检测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尤其是比较分析了各种检测技术的特点及研究发展方向,以期为大蒜素的深入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提取技术 功能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养条件下鲤科鱼类基础生理解剖参数研究
6
作者 郑旭颖 李兆新 +4 位作者 邢丽红 孙晓杰 门先慧 郭广鑫 任贻超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4期282-288,共7页
鱼类基础生理解剖参数是进行鱼类生理学、病理学、毒理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等研究的重要基础数据,为了获得鲤科鱼类基础生理解剖参数,本研究选取鲫鱼(Carassius aurat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和鲤鱼(Cyprinus carpio)各60尾... 鱼类基础生理解剖参数是进行鱼类生理学、病理学、毒理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等研究的重要基础数据,为了获得鲤科鱼类基础生理解剖参数,本研究选取鲫鱼(Carassius aurat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和鲤鱼(Cyprinus carpio)各60尾,分别测量其体长和体质量,通过生理解剖测得肌肉、骨头、鱼鳞、皮肤、肝脏、肠胃、鳃丝、肾脏、脾脏、胆囊、心脏和血液的质量,并计算各组织占体质量的百分比。鲤科鱼的肌肉、骨头、鱼鳞和皮肤占比较大,内脏器官包括肝脏、肠胃、鳃丝、肾脏、脾脏、胆囊和心脏组织占比较小。对比分析鲤鱼雌、雄个体间的平均差异,以及鲤科鱼不同品种间生理解剖参数的差异,结果显示,雌性鲤鱼和雄性鲤鱼的肌肉占体质量的比例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他组织占体质量的比例差异不显著(P>0.05)。鲫鱼、草鱼和鲤鱼相比,骨头和脾脏组织占体质量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组织占体质量的比例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鲫鱼 草鱼 鲤鱼 生理解剖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