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呋喃唑酮代谢物在中华绒螯蟹体内消除规律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宣运
沈晓盛
史永富
蔡友琼
机构
中国水产 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 研究所
出处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32-739,共8页
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项目(No.2011T02)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重大专项(GJFP201600901)。
文摘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ESI/MS/MS)分析呋喃唑酮主要代谢物3-氨基-2-恶唑烷酮(AOZ)在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以下简称河蟹)体内的消除规律。以30 mg·kg^-1(P1组)和90 mg·kg^-1(P2组)的呋喃唑酮药饵投喂河蟹(扣蟹),连续投喂5 d,每天投喂2次。在最后1次投喂后的1 h、2 h、4 h、8 h、12 h、24 h、48 h、96 h、192 h、288 h、384 h、480 h、720 h、960 h、1200 h、1440 h、1920 h、2400 h、2880 h和3600 h对河蟹肌肉、肝胰腺和鳃进行取样分析。结果显示:停药后,2个试验组河蟹各组织中AOZ均呈波动下降趋势。在停药1 h后,2个试验组河蟹的肝胰腺、肌肉和鳃中AOZ均为最高值,其中P1组测定值分别为(347.0±25.2)、(172.0±7.2)、(196.0±17.7)μg·kg^-1,P2组测定值分别为(2475.0±128.3)、(952.0±75.2)、(786.0±40.9)μg·kg^-1。P1组各组织AOZ含量低于判定限(1.0μg·kg^-1)的时间分别为停药1440 h(肝胰腺)、960 h(肌肉)和1440 h(鳃),消除速率分别为0.361(肝胰腺)、0.238(肌肉)、0.136(鳃)μg·(kg·h)-1;而P2组各组织AOZ含量低于判定限(1.0μg·kg^-1)的时间分别为停药1920 h(肝胰腺)、1440 h(肌肉)和1920 h(鳃),消除速率分别为1.72(肝胰腺)、0.767(肌肉)、0.409(鳃)μg·(kg·h)-1。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呋喃唑酮后,其代谢物在河蟹体内消除慢,残留时间长。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呋喃唑酮
代谢
消除规律
Keywords
Eriocheir sinensis
furazolidone
metabolism
elimination rule
分类号
S948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题名 亚甲基蓝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宣运
杨光昕
史永富
黄冬梅
叶洪丽
蔡友琼
机构
中国水产 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 研究所
农业 农村部 水产品 质量 安全 风险 评估 实验室 (上海 )
上海 海洋大学
上海 海洋大学
出处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4-111,共8页
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项目(2015M05)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重大专项(GJFP201600901)。
文摘
为建立检测水产品中亚甲基蓝及其代谢物残留的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方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以亚甲基蓝代谢物天青C(azure C)为亚甲基蓝的半抗原,采用戊二醛法,将azure C上的氨基与蛋白上的羧基进行偶联,制备免疫原azure C-BSA和包被原azure C-OVA。利用紫外扫描(UV)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对免疫原和包被原进行鉴定。以azure C-BSA为免疫原,按0.2 mg·只^(-1)的剂量免疫BALB/c小鼠,对获得的多克隆抗体的效价、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人工抗原azure C-BSA和azure C-OVA偶联成功,偶联比约为31∶1和52∶1。经过ELISA测定,多克隆抗体效价均在16000以上,其中2号小鼠抗体效价最高,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43.9 ng·mL^(-1),该抗体与亚甲基蓝代谢物天青A、天青B和天青C存在交叉反应,交叉反应率分别为127.6%、84.7%和138.1%,与其他常见染料不存在交叉反应,说明该抗体特异性良好。实验成功合成亚甲基蓝人工抗原并获得免疫学特性良好的鼠源多抗血清,为后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开发免疫学快速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亚甲基蓝
半抗原
偶联物
多克隆抗体
Keywords
methylene blue
hapten
conjugation
polyclonal antibody
分类号
TS207.3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题名 烹饪方式对克氏原螯虾中恩诺沙星残留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宣运
孔聪
史永富
张璇
黄冬梅
蔡友琼
机构
中国水产 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 研究所
农业 农村部 水产品 质量 安全 风险 评估 实验室 (上海 )
上海 海洋大学农业 部鱼类营养与环境生态研究中心
上海 海洋大学水产 科学国家级实验 教学示范中心
出处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0年第3期45-51,共7页
基金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重大专项(GJFP201800901)。
文摘
为研究不同烹饪方式对小龙虾(Procambarus clarkii)中恩诺沙星残留的影响,实验采用浸泡给药方式,获得小龙虾实际阳性样品,并将其制备成2 g的虾丸。分别采用水煮、清蒸、油炸和微波4种方式对其进行烹饪加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ic,HPLC-MS/MS)测定加工前、后虾丸中恩诺沙星的含量。结果显示,4种烹饪方式条件下,小龙虾中恩诺沙星含量分别下降了32.0%~38.2%、8.6%~22.0%、40.6%~55.4%和22.1%~74.9%。研究认为,水煮、清蒸、油炸和微波4种烹饪方式均能够减少小龙虾肌肉中恩诺沙星的残留量,其中,采用微波加工方式烹饪处理后小龙虾中恩诺沙星残留下降最为显著。本研究可为开展小龙虾中恩诺沙星残留风险评估和科普宣传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恩诺沙星
烹饪
残留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Keywords
Procambarus clarkii
enrofloxacin
cooking
residue
HPLC-MS/MS
分类号
S98
[农业科学—捕捞与储运]
TS254.1
[轻工技术与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