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西橡胶树HbbHLH48基因克隆与亚细胞定位分析
1
作者 范晓康 樊松乐 +5 位作者 刘明洋 郭冰冰 杨洪 代龙军 张宇 王立丰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4-543,共10页
植物bHLH转录因子是乙烯和茉莉酸激素信号转导的关键环节之一,在橡胶树胶乳产量形成和排胶过程中起到重要调控作用。本研究从橡胶树热研73397叶片中克隆了1个bHLH转录因子基因,命名为HbbHLH48(GenBank号:PQ303617),编码区全长1128bp,编... 植物bHLH转录因子是乙烯和茉莉酸激素信号转导的关键环节之一,在橡胶树胶乳产量形成和排胶过程中起到重要调控作用。本研究从橡胶树热研73397叶片中克隆了1个bHLH转录因子基因,命名为HbbHLH48(GenBank号:PQ303617),编码区全长1128bp,编码375个氨基酸。其编码蛋白与拟南芥AtbHLH48相似度最高属于XVII亚组。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HbbHLH48含有bHLH_SF superfamily结构域,不含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表达分析发现HbbHLH48在花、叶片和胶乳中的表达量高于根和茎中的表达量。在割胶树中,机械伤害处理使其表达下调。茉莉酸甲酯、水杨酸和乙烯利处理后,HbbHLH48先显著上调表达而后下调表达,赤霉素处理的表达模式与其相反。亚细胞定位分析显示HbbHLH48定位在细胞核中。综上,HbbHLH48是植物bHLH转录因子家族的一员,其在橡胶树中可能参与赤霉素过程中进而调控开花过程和胶乳合成过程,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HbbHLH48 克隆 表达分析 亚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利调控橡胶树胶乳产量和品质的阈值分析
2
作者 刘明洋 杨洪 +4 位作者 樊松乐 郭冰冰 代龙军 WITTAYA Prommee 王立丰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8-545,共8页
分析乙烯利(ETH)、乙烯利抑制剂1-甲基环丙烯(1-MCP)和半胱氨酸(CYS)对橡胶树胶乳产量和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并计算剂量阈值。采用优化的正交试验设计分析三因素(ETH,1-MCP,CYS),四水平(3种试剂各4个含量),共14个处理,用于涂施橡胶割面... 分析乙烯利(ETH)、乙烯利抑制剂1-甲基环丙烯(1-MCP)和半胱氨酸(CYS)对橡胶树胶乳产量和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并计算剂量阈值。采用优化的正交试验设计分析三因素(ETH,1-MCP,CYS),四水平(3种试剂各4个含量),共14个处理,用于涂施橡胶割面橡胶树割面,分别测定橡胶树胶乳产量、干胶含量(干含)、分子量、塑性初值、塑性保持率和门尼黏度等关键指标,并分析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4个处理橡胶树后产量、干含等均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数均分子量与重均分子量、门尼黏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和0.83,与多分散性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1。塑性初值与门尼黏度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3。多分散性与门尼黏度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9。分别建立以干含等指标为核心的回归方程,计算出的乙烯利的最高体积分数是0.15%,1-MCP的最高体积分数是1.08%,CYS的质量浓度是0.41 g/L。优化的正交试验方法可有效地计算排胶调节剂的阈值,为后续试验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乙烯利 1-甲基环丙烯 阈值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西橡胶树胶乳底部成分中影响胶乳凝固的脂质成分分析
3
作者 代龙军 杨洪 +2 位作者 郭冰冰 刘明洋 王立丰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709-2718,共10页
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胶乳底部成分生物膜(包括黄色体和Frey-Wyssling复合体)的生物化学组成(膜脂与膜蛋白)变化可能影响排胶过程中的胶乳凝固和乳管切口的堵塞速度,进而阻止排胶并降低产量。本研究旨在发现底部成分中影响胶... 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胶乳底部成分生物膜(包括黄色体和Frey-Wyssling复合体)的生物化学组成(膜脂与膜蛋白)变化可能影响排胶过程中的胶乳凝固和乳管切口的堵塞速度,进而阻止排胶并降低产量。本研究旨在发现底部成分中影响胶乳稳定性/凝固速度的脂质种类。选取胶乳快速凝固和正常速度凝固2种橡胶树,采用液质联用技术(正、负离子2种检测模式),对2种胶乳底部成分的脂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获得差异脂质信息。正常排胶树胶乳底部成分中,磷脂酰乙醇胺是丰度最高的甘油磷脂亚类(负离子模式下约占总脂的22%,正离子模式下约占总脂的5.9%),高于磷脂酰胆碱(正离子模式下约12%,负离子模式下约4%);磷脂酸有较高丰度(正离子模式下约4%,负离子模式下约12%),与磷脂酰胆碱相当;心磷脂在底部成分中丰度较高(约6%,负离子模式),可能存在于Frey-Wyssling复合体中。胶乳易凝橡胶树底部成分心磷脂显著下降(降至约3.4%,负离子模式)。底部成分的磷脂占比在31%~56%之间,中性脂占35%~54%,糖脂仅占1%~2%。底部成分存在丰度和数量较高的非双层磷脂,即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酸和心磷脂,显示胶乳底部成分的高度动态性质。易凝胶乳心磷脂的大幅下调可能影响底部成分的稳定性,进而影响胶乳凝固、乳管堵塞和排胶。本研究关于底部成分高丰度非双层磷脂的发现,为胶乳凝固、乳管堵塞机制的研究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胶乳底部成分 Frey-Wyssling复合体 脂质 心磷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龄PR107和热研7-33-97橡胶树“6天1刀”割制的刺激技术及适应性研究初报 被引量:6
4
作者 仇键 校现周 +4 位作者 高宏华 杨文凤 魏芳 吴明 罗世巧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74-481,共8页
本研究以中龄PR107和热研7-33-97橡胶树为研究对象,设割胶前1、2、3、4、5 d涂施乙烯利的5个刺激时间处理,比较不同处理的胶乳产量;以d4(4天1刀)割制为对照,中龄PR107和热研7-33-97分别设6个刺激强度的d6(6天1刀)割制处理,包括4个乙烯... 本研究以中龄PR107和热研7-33-97橡胶树为研究对象,设割胶前1、2、3、4、5 d涂施乙烯利的5个刺激时间处理,比较不同处理的胶乳产量;以d4(4天1刀)割制为对照,中龄PR107和热研7-33-97分别设6个刺激强度的d6(6天1刀)割制处理,包括4个乙烯利浓度以及最高浓度下的3个涂药周期,比较分析不同处理的产量、胶乳生理及死皮病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周期最后1刀的第2天或周期第1刀的前2~3d进行涂施乙烯,刺激效果良好,可获得较好的胶乳产量。中龄PR107进行d6割胶的产胶潜力很难通过适度刺激挖掘出来,采用4%乙烯利,2~3刀周期涂药的刺激策略可获得相对较好的产量效应及生理效应。热研7-33-97对d6割制适应性较好,采用2~3刀周期涂施2.0%~2.5%乙烯利的低刺激强度技术措施,可获得了良好的产量,且胶乳生理参数反应良好。此外,d6割制的高产期单株刀次产占全年产量的3.0%~4.8%之间,确保高产期的割胶刀数是保证d6割制产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品系PR107 热研7-33-97 “6天1刀”割制 刺激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喷施钼酸铵对橡胶树树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范睿深 罗世巧 +5 位作者 校现周 高宏华 魏芳 杨文凤 陈敏敏 仇键 《中国热带农业》 2022年第1期44-50,共7页
以橡胶树树叶为试验材料,用0(CK)、0.01、0.02、0.04、0.08g/L浓度的钼酸铵连续喷施叶面3d,探究橡胶树乳胶中过氧化氢(H2O2)含量、树叶中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0.01g/L钼酸铵处理时,乳胶中H_(2)O_(2)含量、... 以橡胶树树叶为试验材料,用0(CK)、0.01、0.02、0.04、0.08g/L浓度的钼酸铵连续喷施叶面3d,探究橡胶树乳胶中过氧化氢(H2O2)含量、树叶中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0.01g/L钼酸铵处理时,乳胶中H_(2)O_(2)含量、树叶中H_(2)O_(2)和MDA含量均处于最低值,且低于CK,抗氧化酶活性则均处于最高值,且显著高于CK;随着钼酸铵浓度的升高,树叶中H_(2)O_(2)和MDA含量出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乳胶中H_(2)O_(2)差异不显著,叶片中抗氧化酶SOD、POD活性逐渐降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降低在升高;相关性分析表明,钼酸铵处理橡胶树叶面,树叶中H2O2含量、胶乳中H_(2)O_(2)含量及树叶中MDA含量三者之间呈一定正相关,3种抗氧化酶活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它们与树叶中M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乳胶中H2O2含量呈一定负相关,而与树叶中H_(2)O_(2)含量无明显相关性。表明低浓度(0.01g/L)钼酸铵处理可以提高橡胶树树叶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酸铵 橡胶树树叶 H_(2)O_(2) MDA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天然橡胶采收生产形势分析与建议 被引量:9
6
作者 仇键 杨文凤 +4 位作者 魏芳 高宏华 范睿深 校现周 罗世巧 《中国热带农业》 2021年第5期7-12,共6页
在天然橡胶生产形势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分析了国内天然橡胶采收现状、问题和技术研究进展,提出我国下一步采收生产和技术研究的意见。建议加快全生产期的高效采胶技术的集成与应用,减少割胶用工、增加割胶效益,保障产业的健康发展;加快... 在天然橡胶生产形势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分析了国内天然橡胶采收现状、问题和技术研究进展,提出我国下一步采收生产和技术研究的意见。建议加快全生产期的高效采胶技术的集成与应用,减少割胶用工、增加割胶效益,保障产业的健康发展;加快胶园更新改造、品种换代升级和配套采胶技术研究和应用,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的自动化采收研究和应用,引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采胶技术 低频采胶 气刺短线采胶 自动化采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