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极磷虾油生物活性及高值化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马心宇 王西西 +3 位作者 苗钧魁 刘小芳 解万翠 冷凯良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9,共6页
总结南极磷虾油生物活性研究和市场开发利用现状,进一步探究未来发展方向,为南极磷虾油在养殖功能饲料、保健食品、生物医药制品等领域的深度开发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南极磷虾油 生物活性 作用机理 高值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极磷虾产业发展现状及标准体系构建
2
作者 郭莹莹 王新良 +8 位作者 朱建成 朱文嘉 李娜 刘小芳 于凡 江艳华 姚琳 王联珠 赵宪勇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5年第2期1-14,共14页
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产业是极地远洋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通过产业调研、标准检索、文献梳理和对比分析等方法,概述了中国南极磷虾产业发展现状及标准化工作进展,分别在南极磷虾资源探测、生态捕捞、产品加工与流通、设... 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产业是极地远洋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通过产业调研、标准检索、文献梳理和对比分析等方法,概述了中国南极磷虾产业发展现状及标准化工作进展,分别在南极磷虾资源探测、生态捕捞、产品加工与流通、设施与装备制造等方面,构建了南极磷虾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框架,编制了南极磷虾产业标准体系明细表,并提出加强捕捞加工装备技术创新研究、渔场资源生态基础研究和高值化加工关键技术研究等建议,通过优先构建以加工基础通用标准、产品品质评价方法、加工操作规程和冷链贮运规范为主体的南极磷虾加工与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以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标准有效衔接,为中国南极磷虾产业标准化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 产业现状 标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副溶血弧菌活性物质AsN的发酵优化、性质及应用
3
作者 薛骁敏 王伟 +2 位作者 孙晶晶 江承程 郝建华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8-220,共13页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水产养殖中危害严重的病原体,而抗生素滥用导致的耐药性和生态风险问题日益突出。本研究通过优化海洋源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N1的发酵工艺,提高了其抗菌物质(Antibacterial substanc...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水产养殖中危害严重的病原体,而抗生素滥用导致的耐药性和生态风险问题日益突出。本研究通过优化海洋源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N1的发酵工艺,提高了其抗菌物质(Antibacterial substances from N1,AsN)的产量,并利用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感染模型评估了AsN对副溶血弧菌的防控效果,旨在为水产养殖中副溶血弧菌的绿色防控提供新策略。通过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设计、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发酵条件(温度、pH、接种量、时间)及培养基成分(氮源、碳源、氯化钠);采用阴离子交换层析(DEAE)和凝胶过滤层析(Sephadex G-100)纯化AsN,得到分子质量约为63 kDa的抗菌蛋白;分析AsN的温度/pH稳定性、耐盐性及金属离子影响;建立菲律宾蛤仔感染模型,验证AsN对副溶血弧菌的抑制效果及存活率提升作用。结果显示,优化后AsN产量提升16.58%(抑菌圈直径17.16 mm),最佳培养条件为37℃、pH 8.0、6%(φ)接种量、30 h,最佳培养基含大豆分离蛋白10 g·L^(-1)、酵母提取物11 g·L^(-1)、氯化钠(NaCl)12 g·L^(-1);纯化获得63 kDa抗菌蛋白,4℃和pH 7.0条件下表现出最大抑菌活性,在较宽的温度(4~100℃)和pH(2.0~9.0)范围内保留抑菌活性。其耐盐能力强,在饱和NaCl溶液中24 h仍可高效抑菌。三价铁离子(Fe^(3+))增强抑菌效果,而钡离子(Ba^(2+))、锰离子(Mn^(2+))、钙离子(Ca^(2+))等抑制抗菌蛋白活性。AsN显著提高了菲律宾蛤仔感染存活率(达80%,接近抗生素效果,p<0.05)。研究表明,AsN具有广谱稳定性与强耐盐性,能有效替代抗生素防控副溶血弧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萎缩芽孢杆菌 抗菌物质AsN 副溶血弧菌 发酵优化 菲律宾蛤仔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实验优化南极磷虾蛋白肽的纳滤脱盐工艺 被引量:4
4
作者 李福后 黄岳磊 +4 位作者 刘小芳 冷凯良 王灵昭 于源 苗钧魁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8-235,共8页
为建立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蛋白肽纳滤脱盐工艺,以脱盐率和蛋白损失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影响南极磷虾蛋白肽纳滤脱盐效果的主要因素(蛋白肽浓度、压力、循环次数)进行优化。结果显示,采用纳滤技术对南极磷... 为建立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蛋白肽纳滤脱盐工艺,以脱盐率和蛋白损失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影响南极磷虾蛋白肽纳滤脱盐效果的主要因素(蛋白肽浓度、压力、循环次数)进行优化。结果显示,采用纳滤技术对南极磷虾蛋白肽进行脱盐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蛋白肽浓度为3%、纳滤压力为1.2MPa、循环次数3次,在该条件下,南极磷虾蛋白肽的脱盐率达到(86.35±2.11)%、蛋白损失率为(9.10±0.35)%。采用优化工艺获得的南极磷虾蛋白肽的盐分含量为(1.14±0.12)%,蛋白质含量为(92.73±2.29)%,相对分子质量主要分布于3000 Da以下,氨基酸组成合理且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标准。研究将为高品质南极磷虾蛋白肽产品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 蛋白肽 正交实验 纳滤 脱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西洋鳕鱼骨胶原蛋白肽的抗氧化活性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李爽 刘小芳 +3 位作者 冷凯良 李福后 丁奇 王伟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50-56,共7页
该研究以大西洋鳕鱼骨胶原蛋白肽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系统评价大西洋鳕鱼骨胶原蛋白肽的抗氧化活性,并考察温度、酸碱度、模拟胃肠道消化等因素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西洋鳕鱼骨胶原蛋白肽具有良好的... 该研究以大西洋鳕鱼骨胶原蛋白肽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系统评价大西洋鳕鱼骨胶原蛋白肽的抗氧化活性,并考察温度、酸碱度、模拟胃肠道消化等因素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西洋鳕鱼骨胶原蛋白肽具有良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显著的还原能力,其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的IC_(50)值分别为33.48、9.68、6.86、17.78 mg/mL,其还原力呈浓度依赖效应。大西洋鳕鱼骨胶原蛋白肽的抗氧化活性在温度25~100℃条件下较为稳定;在pH 6.0~8.0条件下可保持较高抗氧化活性,但在强酸或强碱条件下抗氧化活性显著下降(P<0.05);经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后仍能保持原有抗氧化活性的80.26%以上。综合分析,大西洋鳕鱼骨胶原蛋白肽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其相关产品的加工贮藏应避免强酸、强碱条件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鳕鱼骨资源高值利用以及多肽类抗氧化产品开发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西洋鳕鱼骨 胶原蛋白肽 抗氧化活性 稳定性 模拟胃肠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my20结构域删除突变体的表达和酶学性能
6
作者 孙腾腾 王伟 +2 位作者 孙晶晶 江承程 郝建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54-160,共7页
本实验以海洋来源的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cyclodextrin glycosyltransferase,CGTase)my20为研究对象,构建了D、E以及DE结构域截短突变体,通过pET-24a载体和宿主菌E.coli BL21(DE3)进行异源表达,并利用镍亲和层析柱纯化得到纯酶。以my2... 本实验以海洋来源的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cyclodextrin glycosyltransferase,CGTase)my20为研究对象,构建了D、E以及DE结构域截短突变体,通过pET-24a载体和宿主菌E.coli BL21(DE3)进行异源表达,并利用镍亲和层析柱纯化得到纯酶。以my20环化比活力为100%计,my20ΔD、my20ΔE、my20ΔDE相对环化活力分别约为197%、22%、17%,表明E结构域是CGTase催化环化反应的重要结构域,D结构域的存在可能降低了底物分子进入催化结构域的能力。my20为耐热酶,3种截短突变酶相较之下耐热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说明D、E结构域在CGTase耐热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my20在缺失了DE结构域后,催化产物中α-环糊精占比相较其他截短酶提升约8%,表明缺失DE结构域影响其产物的特异性。本实验结果可为CGTase通过结构域改造在工业生产方面发挥作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 结构域 环化活力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菌株Aeromonas sp.YS-54来源几丁质酶的制备与性质研究
7
作者 陈苏南 冷凯良 +2 位作者 闫鸣艳 李银平 于源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82-190,共9页
为实现甲壳类原料的高效降解与N-乙酰氨基寡糖的绿色制备,本研究以青岛近海土壤中筛选的菌株YS-54为材料,使用60%硫酸铵沉淀、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层析制备几丁质酶;对几丁质酶的最适温度、最适pH、底物偏好性等性质进行表征;使用质... 为实现甲壳类原料的高效降解与N-乙酰氨基寡糖的绿色制备,本研究以青岛近海土壤中筛选的菌株YS-54为材料,使用60%硫酸铵沉淀、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层析制备几丁质酶;对几丁质酶的最适温度、最适pH、底物偏好性等性质进行表征;使用质谱技术确认了酶解产物的聚合度。结果表明,菌株YS-54为Aeromonas属,该菌株来源几丁质酶比活力为23.44 U/mg,分子量为63与75 kDa。几丁质酶在40℃和pH为5.0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Ba^(2+)、Co^(2+)、Mg^(2+)与TritonX-100显著促进了几丁质酶活力(P<0.05),而Fe^(3+)、Cu^(2+)、SDS对酶活力起抑制作用。几丁质酶对α-几丁质的比活力为7.99 U/mg,为水解胶体几丁质比活力的34.09%。几丁质酶对胶体几丁质与α-几丁质的酶解产物聚合度分别为1~4与1~3。Aeromonas sp.YS-54来源几丁质酶在较宽的温度与pH范围内保持稳定,同时对α-几丁质具有良好的水解能力,可为甲壳类废弃物的高效综合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质酶 酶学性质 底物偏好性 N-乙酰氨基寡糖 海洋菌株Aeromonas 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南极磷虾蛋白肽脱色工艺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小芳 黄岳磊 +4 位作者 冷凯良 李福后 丁奇 苗钧魁 于源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218-225,共8页
为优化南极磷虾蛋白肽脱色工艺,提高南极磷虾蛋白肽产品品质,采用活性炭吸附法脱除南极磷虾蛋白肽溶液中的色素,以脱色率和蛋白保留率为评价指标,分别考察活性炭用量、pH、脱色温度、脱色时间对脱色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择... 为优化南极磷虾蛋白肽脱色工艺,提高南极磷虾蛋白肽产品品质,采用活性炭吸附法脱除南极磷虾蛋白肽溶液中的色素,以脱色率和蛋白保留率为评价指标,分别考察活性炭用量、pH、脱色温度、脱色时间对脱色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择脱色温度50℃,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南极磷虾蛋白肽脱色工艺。结果表明,采用粉末活性炭吸附脱除南极磷虾蛋白肽色素的最佳条件为:活性炭用量4.0%、pH1.5、脱色时间1.0 h;在此条件下,脱色率达到82.19%±0.20%,蛋白保留率为90.93%±2.28%。采用优化工艺对南极磷虾蛋白肽进行脱色处理,样品氨基酸组成中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占比以及样品的分子量分布不会发生明显变化。研究将为优质南极磷虾蛋白肽产品开发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 蛋白肽 脱色 活性炭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元/边界元耦合方法在海洋生物目标强度特性研究的应用
9
作者 于小涛 王新良 +1 位作者 张吉昌 赵宪勇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74-482,共9页
目标强度特性是海洋生物声学识别与资源量评估的重要依据,其中,基于近似几何体和声阻抗特性的理论模型法是研究海洋生物目标强度的重要手段。由于对几何形态近似处理以及数值求解方法的限制,传统理论模型对声波频率、入射方位以及目标... 目标强度特性是海洋生物声学识别与资源量评估的重要依据,其中,基于近似几何体和声阻抗特性的理论模型法是研究海洋生物目标强度的重要手段。由于对几何形态近似处理以及数值求解方法的限制,传统理论模型对声波频率、入射方位以及目标声阻抗、形态尺寸等均有各自不同的适用范围,单一模型难以满足不同种类或同一种类但不同尺寸海洋生物的目标强度求解。该文尝试将逐渐见诸应用的有限元/边界元耦合方法用于海洋生物目标强度特性研究,分别以球形生物、纺锤形鱼类尾明角灯鱼(Ceratoscopelus warmingii)和细长形浮游动物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为例进行仿真计算,并与相适应的经典理论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球形生物,有限元/边界元耦合方法与解析模型的目标强度频响曲线完全吻合;对于纺锤形鱼类,有限元/边界元耦合方法可有效弥补基于模态级数解的形变圆柱体模型在中低频和两端入射时的准确性问题;对于细长形浮游动物,有限元/边界元耦合方法与畸变波玻恩近似模型高度吻合。综上,有限元/边界元耦合方法对多种海洋生物目标强度求解均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未来有待进一步结合实验测定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 声散射模型 有限元/边界元 目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体长南极磷虾的脂质组成差异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雅婷 刘小芳 +3 位作者 姜维 王新良 应一平 冷凯良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0-96,共7页
旨在为南极磷虾渔业捕捞以及陆基精准加工利用提供科学指导,研究了不同体长南极磷虾的脂质组成差异。以脂质含量、甘油酯含量、磷脂含量、胆固醇含量、游离脂肪酸含量、磷脂组成和脂肪酸组成为评价指标,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技术比较不同体... 旨在为南极磷虾渔业捕捞以及陆基精准加工利用提供科学指导,研究了不同体长南极磷虾的脂质组成差异。以脂质含量、甘油酯含量、磷脂含量、胆固醇含量、游离脂肪酸含量、磷脂组成和脂肪酸组成为评价指标,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技术比较不同体长(<30 mm、30~40 mm、40~50 mm、>50 mm)南极磷虾脂质组成的差异。结果显示:不同体长南极磷虾脂质含量占干基的(17.57±2.43)%~(24.35±0.31)%;甘油酯和磷脂是主要的脂质组分,分别占脂质的(41.40±1.22)%~(43.54±2.02)%和(39.70±0.70)%~(41.89±2.69)%;磷脂主要由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和溶血磷脂酰胆碱(LPC)组成,分别占总磷脂的(80.04±0.73)%~(85.94±0.58)%、(13.13±0.59)%~(19.17±0.75)%、(0.79±0.05)%~(1.16±0.03)%;脂质中主要脂肪酸为C14∶0、C16∶0、C18∶1、C20∶5(EPA)、C22∶6(DHA),分别占总脂肪酸含量的(12.00±0.37)%~(12.85±0.15)%、(24.64±0.15)%~(27.11±0.16)%、(13.21±0.35)%~(15.09±0.14)%、(18.41±0.18)%~(18.86±0.56)%、(10.17±0.18)%~(12.84±0.16)%;不同体长南极磷虾的脂质含量、磷脂中PC和PE比例、脂肪酸中C16∶0、C18∶1和DHA比例等总体差异显著(p<0.05)。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根据体长可将南极磷虾样品明显区分为<30 mm、30~40 mm、>40 mm 3大类。研究结果表明南极磷虾的脂质组成与其体长关系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 体长 脂质组成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藻对南大洋大西洋扇区南极磷虾越冬期间碳源的贡献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晓丽 张吉昌 +4 位作者 王新良 韩正兵 彭全材 王延清 杨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01-1112,共12页
南极磷虾是南大洋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种群聚集在南大洋的大西洋扇区。海冰在南极磷虾生活史中起着重要作用,海冰及其冰下环境为磷虾越冬提供了避难场所,但海冰是否为磷虾越冬提供了重要的饵料存在一定的争议,对此问题的解决需要量化源... 南极磷虾是南大洋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种群聚集在南大洋的大西洋扇区。海冰在南极磷虾生活史中起着重要作用,海冰及其冰下环境为磷虾越冬提供了避难场所,但海冰是否为磷虾越冬提供了重要的饵料存在一定的争议,对此问题的解决需要量化源于海冰的冰藻对南极磷虾越冬期间饵料及碳源的贡献。基于2020年冬季(3~8月)于南大洋大西洋扇区48.1亚区(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周边区域)和48.3亚区(南乔治亚岛周边海域)采集的磷虾样品,通过两种高支链类异戊二烯化合物(IPSO_(25)和HBIⅢ)分别作为源于海冰的冰藻和源于水体浮游植物的生物标志物,对两个区域冬季磷虾对冰藻和浮游植物的依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处于较高纬度、海冰密集度较高的48.1亚区的南极磷虾体内含有更高的IPSO_(25),而处于开阔水域48.3亚区的磷虾体内有更高比例的HBIⅢ,另外48.3亚区磷虾的δ^(13)C和δ^(15)N稳定同位素显著高于48.1亚区的磷虾。48.1亚区南极磷虾越冬期间对浮游植物和冰藻的依赖与体长相关,其中体长相对较短的早期成体呈现更高的依赖性,同时该区域磷虾对冰藻的摄食提高了其营养级地位。48.3区南极磷虾越冬期间两种类异戊二烯含量与δ^(15)N稳定同位素数值呈负相关关系,表明该区域南极磷虾在初级生产匮乏时会摄食动物性饵料。若未来南大洋大西洋扇区海冰持续减少,这将对整个磷虾种群、磷虾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 冰藻 浮游植物 越冬 南大洋 高支链类异戊二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磷虾ACE抑制肽的酶解制备工艺优化及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爽 刘小芳 +4 位作者 李福后 王伟霞 冷凯良 李雅婷 郭向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43-250,共8页
优化建立南极磷虾蛋白源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I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肽的酶解制备工艺,并考察其稳定性。以脱脂南极磷虾粉为底物,以酶解产物的ACE抑制率为评价指标,从六种蛋白酶中筛选出制备南极磷虾ACE抑制肽的最佳蛋... 优化建立南极磷虾蛋白源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I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肽的酶解制备工艺,并考察其稳定性。以脱脂南极磷虾粉为底物,以酶解产物的ACE抑制率为评价指标,从六种蛋白酶中筛选出制备南极磷虾ACE抑制肽的最佳蛋白酶为碱性蛋白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确定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酶解时间3.4 h、料液比1:7(g/mL)、加酶量1.6%;在此条件下,酶解产物的ACE抑制率为74.37%±0.87%。该ACE抑制肽在温度20~100℃环境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中性及弱碱性条件下较稳定,但在pH<7.0和pH>8.0条件下ACE抑制活性显著下降(P<0.05);经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后仍能保持原有活性的86.96%。研究将为南极磷虾蛋白类健康食品和食源性多肽类降压药物的开发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 ACE抑制肽 酶解 工艺优化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