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灌溉方式和灌水量对土壤水盐及燕麦生长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文举 张雪儿 +1 位作者 李建承 俞海英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5,共10页
[目的]探究不同灌溉方式和灌水量对土壤水盐变化规律及燕麦生长特征的影响,为提高盐碱地作物的生产效能和土壤水分管理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盆栽试验,设置3种灌溉方式:常规灌溉、固定单侧灌溉(fixed unilateral root zone irrigatio... [目的]探究不同灌溉方式和灌水量对土壤水盐变化规律及燕麦生长特征的影响,为提高盐碱地作物的生产效能和土壤水分管理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盆栽试验,设置3种灌溉方式:常规灌溉、固定单侧灌溉(fixed unilateral root zone irrigation,FURI)、交替灌溉(alternative partial root zone irrigation,APRI),3组灌水量:W_1(60%θ_f~70%θ_f,θ_f为田间持水率),W_2(70%θ_f~80%θ_f)和W_3(80%θ_f~90%θ_f),以常规灌溉作为对照,共9组交互处理。[结果](1)不同灌溉方式下,土壤各层含水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灌水量增加洗盐效果越显著,常规灌溉的深层含水率总体高于其他两种灌溉方式。(2)燕麦株高、叶绿素相对含量(relative chlorophyll content of leaves,SPAD)、品质随灌水量的增加而上升,与常规灌溉相比,W_2灌溉水平下,分根交替灌溉处理的粗脂肪,粗蛋白,β-葡聚糖含量分别增加7.02%,3.76%,6.06%,但降低了燕麦叶片的SPAD值,影响其光合能力。(3)随着燕麦生育期的推进,土壤盐分均呈现不同程度的累积,分根交替灌溉的积盐率最低,同时对燕麦根系生长、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影响显著,其中根系总长、根系总表面积、根系总体积较相同灌水量(W_2)的常规灌溉分别增加6.75%,6.92%,12.5%,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7.32%。[结论]采用分根交替灌溉方式下的中等灌水量(W_2)有利于提高燕麦的生产效能,对盐分累积的控制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根交替灌溉 土壤水盐 燕麦 水分利用效率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肥耦合对炭基质栽培番茄产量品质的影响及驱动因子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文举 吴克倩 +2 位作者 俞海英 王之君 马宏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9-207,共9页
为明晰水肥耦合对炭基质栽培番茄产量品质的提升效应,将生物炭混掺到由酒糟、秸秆等农业废弃物拌制成的基质模块中,设置2个灌溉量(I_(1):100%ET_(c),I_(2):80%ET_(c),ET_(c)为作物蒸发蒸腾量),2个施肥量(N-P_(2)O_(5)-K_(2)O)(F_(1):240... 为明晰水肥耦合对炭基质栽培番茄产量品质的提升效应,将生物炭混掺到由酒糟、秸秆等农业废弃物拌制成的基质模块中,设置2个灌溉量(I_(1):100%ET_(c),I_(2):80%ET_(c),ET_(c)为作物蒸发蒸腾量),2个施肥量(N-P_(2)O_(5)-K_(2)O)(F_(1):240-180-200 kg/hm^(2),F2:180-135-150 kg/hm^(2))及基质中4个生物炭添加量(B0:0,B1:1%,B3:3%,B5:5%),共16组处理,研究水肥耦合对炭基质栽培番茄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叶绿素相对含量(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SPAD)、植株养分(全氮、全钾、有机碳)吸收量、化学计量特征(氮钾比、碳氮比)、产量及品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硝酸盐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糖酸比)的影响,揭示炭基质栽培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关键驱动因子,构建以番茄产量、品质及其关键驱动因子为目标的熵权-TOPSIS多目标综合评价模型,提出水肥与炭基质耦合的最优方案。结果表明:炭基质对番茄LAI、SPAD值、养分吸收量、产量及品质影响显著(P<0.05);在相同灌溉和施肥条件下,炭基质增加了番茄整株钾吸收量、整株碳同化量、产量及维生素C含量,降低了硝酸盐含量;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番茄整株碳同化量是产量的关键驱动因子,其增加有助于提高番茄产量,氮钾比是品质的关键驱动因子,其降低有助于改善番茄品质;采用熵权-TOPSIS多目标综合评价模型,筛选出I_(1)F_(2)B_(3)处理是水肥与炭基质耦合的最优方案。研究可为农业废弃物高效利用及高品质果蔬的水肥炭有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基质 水肥耦合 番茄 结构方程模型 驱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量优选与机器学习的农田CO_(2)排放通量反演模型研究
3
作者 赵文举 丁磊 +3 位作者 俞海英 马宏 曾凯 杨鹏涛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98-410,共13页
为准确获取农田CO_(2)排放通量和精准监测温室气体排放,采集CO_(2)实测数据,基于光谱影像数据,提取各采样点光谱反射率,在此基础上引入红边波段改进光谱指数,利用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皮尔逊相... 为准确获取农田CO_(2)排放通量和精准监测温室气体排放,采集CO_(2)实测数据,基于光谱影像数据,提取各采样点光谱反射率,在此基础上引入红边波段改进光谱指数,利用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皮尔逊相关系数法(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PCC)以及灰色关联度分析法(Grey relational analysis,GRA)优选出的特征变量作为模型输入组,基于轻量级梯度提升机(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LightGBM)、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机器学习算法,构建36个番茄农田不同生育期CO_(2)排放通量反演模型。结果表明:PCC-GRA变量优选方法构建的模型精度优于VIP和PCC法构建的模型,LightGBM的反演效果整体优于BPNN和RF模型,反演结果能真实反映番茄农田不同生育期CO_(2)排放通量。对比各生育期不同模型反演精度,LightGBM在生长期、开花坐果期、成熟期的反演效果优于其他模型,验证集决定系数R_(p)^(2)分别为0.741、0.818、0.779,均方根误差RMSE_(p)分别为0.035、0.040、0.229 mg/(m^(2)·h),平均绝对误差MAE_(p)分别为0.028、0.034、0.022 mg/(m^(2)·h),其中开花坐果期反演精度表现最优。在果实膨大期,RF反演效果优于其他模型,R_(p)^(2)为0.767,RMSEp为0.031 mg/(m^(2)·h),MAEp为0.360 mg/(m^(2)·h),且基于最佳反演模型PCC-GRA-LightGBM得到的全生育期CO_(2)排放通量动态变化曲线可较为真实地反映研究区CO_(2)排放通量变化特征。研究结果可为农田CO_(2)排放通量的精细化监测与估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CO_(2)排放通量 光谱指数 变量优选 LightGBM 反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影像和宽度学习的小麦分蘖期土壤盐分反演
4
作者 赵文举 杨发奇 +1 位作者 马宏 杨鹏涛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66-75,共10页
为提高土壤含盐量的反演精度,该研究基于2023和2024年的无人机多光谱影像数据和野外实测土壤表层(0~15cm)含盐量,提取采样点光谱反射率与图像纹理特征,在此基础上引入红边波段计算光谱指数,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法(pearson correlation co... 为提高土壤含盐量的反演精度,该研究基于2023和2024年的无人机多光谱影像数据和野外实测土壤表层(0~15cm)含盐量,提取采样点光谱反射率与图像纹理特征,在此基础上引入红边波段计算光谱指数,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法(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PCC)、灰色关联度分析法(greyrelational analysis,GRA)及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优选特征变量,以光谱指数、纹理特征和光谱指数-纹理特征的组合为模型输入组,构建54个基于宽度学习(broad learning system,BLS)、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和随机森林(randomforest,RF)的反演模型,绘制基于最优模型的土壤盐分空间分布图,以小麦地为例,评价并确定土壤含盐量最佳反演模型。结果表明:从不同特征变量组合方式来看,基于光谱指数-纹理特征作为输入组的PCC-BLS模型反演效果优于其他模型,2023年最优模型的验证集决定系数R_(p)^(2)为0.851,均方根误差RMSE_(p)为0.032%,平均绝对误差MAE_(p)为0.027%;2024年最优模型的R_(p)^(2)为0.811,RMSE_(p)为0.058%,MAE_(p)为0.033%。从不同建模方法来看,基于BLS的模型反演精度整体优于BPNN模型和RF模型,反演结果能客观反映土壤含盐量。从耦合模型反演结果来看,BLS与3种筛选方法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且PCC-VIP-BLS耦合模型的鲁棒性整体最好,R_(p)^(2)/R_(c)^(2)在0.867及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土壤盐碱化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含盐量 无人机 宽度学习 特征变量筛选 纹理特征 反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的黑河流域水体识别方法与时空演变
5
作者 赵文举 谢振东 +3 位作者 徐文 俞海英 战国隆 王之君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2-162,共11页
针对黑河流域大尺度环境下水体提取难度大、演变规律尚不明晰等问题,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处理黑河流域1986—2024年Landsat影像,采集7.8×10^(4)个水体/非水体样本并构建逐年样本数据集,通过将多波段水体指数... 针对黑河流域大尺度环境下水体提取难度大、演变规律尚不明晰等问题,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处理黑河流域1986—2024年Landsat影像,采集7.8×10^(4)个水体/非水体样本并构建逐年样本数据集,通过将多波段水体指数(Multi band water index,MBWI)、增强型水体指数(Enhanced water index,EWI)、改进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odified 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MNDWI)与光谱波段进行单独与统一组合,构建并筛选出最佳融合水体指数的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水体提取方法,提取了研究区39个时相的逐年地表水体影像,采用曼-肯德尔(Mann-Kendall,M-K)法揭示了黑河流域逐年地表水体面积变化特征,基于主成分与敏感性分析探究了影响地表水体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融合3种水体指数(MBWI、EWI、MNDWI)的随机森林水体提取方法对黑河流域Landsat影像的水体提取效果最佳,平均总体精度(Overall accuracy,OA)为96.16%,平均Kappa系数为0.9128;经M-K法检验,黑河流域1986—2024年地表水体面积呈波动减少态势;年降水量、人口、年蒸散量为黑河流域地表水体演变的最主要驱动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全流域地表水体的快速准确提取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识别 Landsat卫星 水体指数 时空演变 黑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殖酸对盐碱地基质栽培番茄生长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赵文举 杨喜爱 +2 位作者 俞海英 李建承 马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05-113,共9页
为提高盐碱地生产效能及农业废弃物利用率,将腐殖酸混掺到由酒糟、秸秆等农业废弃物拌制成的基质模块中,研究不同基质对盐碱地土壤盐分及“金棚8号B型”供试番茄生长特性的影响。选取轻度S1(Ec=1.15 mS/cm、pH值为8.63)、中度S2(Ec=3.67... 为提高盐碱地生产效能及农业废弃物利用率,将腐殖酸混掺到由酒糟、秸秆等农业废弃物拌制成的基质模块中,研究不同基质对盐碱地土壤盐分及“金棚8号B型”供试番茄生长特性的影响。选取轻度S1(Ec=1.15 mS/cm、pH值为8.63)、中度S2(Ec=3.67 mS/cm、pH值为9.13)、重度S3(Ec=6.39 mS/cm、pH值为9.69) 3种盐碱土,设置6组腐殖酸添加量T0(0)、T1(2‰)、T2(4‰)、T3(6‰)、T4(8‰)、T5(10‰),以基质中不添加腐殖酸的处理为对照组,构建TOPSIS多目标综合评价模型对番茄株高、茎粗、叶绿素相对含量(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SPAD)、根系特征、产量及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确定不同类型盐碱土最优基质配施模式。结果表明:从番茄苗期、花期、果实膨大期到成熟期,不同类型盐碱土土壤盐分均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盐分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同一深度,随着基质中腐殖酸添加量的增加土壤盐分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基质中均添加10‰腐殖酸处理的轻度、中度、重度盐碱土各土层平均盐分分别降低60.57%、13.14%、8.31%,对轻度盐碱地改良效果更好;基质中添加腐殖酸处理对番茄株高、茎粗、SPAD值、根系发育、产量与品质具有显著优势(P<0.05);基于TOPSIS多目标综合评价模型,得出在轻度、中度、重度盐碱土中分别添加4‰、6‰、8‰腐殖酸,番茄的综合指标贴近度最大,其综合评价最优。研究结果可为农业废弃物高效利用及盐碱地高品质果蔬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腐殖酸 基质栽培 番茄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地水肥耦合对基质栽培番茄生长与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赵文举 曹伟 +2 位作者 吴克倩 李建承 马宏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9-626,共8页
为探究盐碱地水肥耦合对基质栽培番茄生长的影响,设置3组灌溉水平W1(268 mm),W2(201 mm),W3(161 mm)和3组施肥水平(N-P_(2)O_(2)-K_(2)O,kg/hm^(2))F1(260-200-220 kg/hm^(2)),F2(208-160-176 kg/hm^(2)),F3(156-120-132 kg/hm^(2)),共... 为探究盐碱地水肥耦合对基质栽培番茄生长的影响,设置3组灌溉水平W1(268 mm),W2(201 mm),W3(161 mm)和3组施肥水平(N-P_(2)O_(2)-K_(2)O,kg/hm^(2))F1(260-200-220 kg/hm^(2)),F2(208-160-176 kg/hm^(2)),F3(156-120-132 kg/hm^(2)),共9组耦合处理,以无基质水肥组合作为对照组CK,基于温室大棚试验研究水肥耦合对盐碱地土壤盐分、基质栽培番茄株高茎粗、根系特征、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并构建遗传算法多目标优化模型确定盐碱地基质栽培番茄的最优水肥调控策略.结果表明:与CK相比,基质处理株高、茎粗、根系特征、水肥利用效率、产量与品质具有显著优势;基质处理土壤表层盐分含量较低,土壤剖面0~30 cm表现为积盐过程,30~60 cm表现为脱盐过程;通过AHP-CRITIC主客观组合赋权的VIKOR法对番茄产量、风味品质进行评价,处理W3F1的利益比率最小,产量与品质最佳;基于遗传算法多目标优化模型求解Pareto最优解,确定盐碱地基质栽培番茄的最佳水肥耦合策略为W3F2,研究可为盐碱地高品质果蔬的水肥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耦合 基质栽培 盐碱地 主客观组合赋权 多目标寻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光谱影像的苜蓿地不同生育期土壤含盐量反演模型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赵文举 李钊钊 +2 位作者 马芳芳 段威成 马宏 《农业机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18-429,共12页
为探究苜蓿地不同生育期不同深度的土壤含盐量快速反演模型,采集苜蓿地分枝期、现蕾期、初花期深度0~15 cm、15~30 cm、30~50 cm土壤含盐量,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数据,提取采样点光谱反射率,在此基础上引入红边波段代替红波段与近红外... 为探究苜蓿地不同生育期不同深度的土壤含盐量快速反演模型,采集苜蓿地分枝期、现蕾期、初花期深度0~15 cm、15~30 cm、30~50 cm土壤含盐量,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数据,提取采样点光谱反射率,在此基础上引入红边波段代替红波段与近红外波段计算光谱指数,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法(Pearson correlation corfficient,PCCs)、灰色关联度(Gray relational analysis,GRA)分析法进行指数筛选,构建54个基于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算法、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的机器学习模型,确定苜蓿地不同生育期不同深度土层的土壤含盐量最佳反演模型。结果表明:XGBoost模型反演效果整体优于BPNN模型和RF模型,反演结果能真实反映不同生育期苜蓿地的土壤含盐量。从不同生育期反演来看,分枝期和初花期XGBoost模型反演效果优于其他模型,验证集决定系数(R^(2)_(p))分别为0.835、0.709,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042%、0.047%,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0.046%、0.037%;现蕾期RF模型反演效果优于其他模型,R^(2)_(p)为0.717,RMSE为0.034%,MAE为0.042%。从不同深度反演来看,0~15 cm土层XGBoost模型反演效果优于其他模型,R^(2)_(p)为0.835,RMSE为0.053%,MAE为0.043%;15~30 cm和30~50 cm土层XGBoost和RF模型均优于BPNN模型,R^(2)_(p)分别为0.717、0.739,RMSE分别为0.034%、0.038%,MAE分别为0.042%、0.031%。分枝期为最佳反演生育期,0~15 cm深度为最佳含盐量反演深度,且PCCs变量筛选方法与XGBoost机器学习算法的耦合模型精度最佳,建模集和验证集的R^(2)分别为0.856、0.835,R^(2)_(p)/R^(2)_(c)为0.975,具有良好的鲁棒性。研究结果可为土壤含盐量的快速精确反演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光谱 苜蓿地 土壤含盐量 XGBoost 变量筛选 反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ntinel-2超分辨率影像的干旱区水体提取方法 被引量:5
9
作者 赵文举 李聪聪 +1 位作者 马宏 曾凯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16-328,共13页
针对干旱区复杂环境下水体光谱特性空间差异大、水体提取方法适用性差的问题,本研究基于Sentinel-2卫星多光谱数据,通过超分辨率算法重建10 m空间分辨率多光谱影像,将短波红外(Short-wave infrared,SWIR)重建波段、近红外(Near-infrared... 针对干旱区复杂环境下水体光谱特性空间差异大、水体提取方法适用性差的问题,本研究基于Sentinel-2卫星多光谱数据,通过超分辨率算法重建10 m空间分辨率多光谱影像,将短波红外(Short-wave infrared,SWIR)重建波段、近红外(Near-infrared,NIR)重建波段作为水体识别特征波段,在此基础上采用超像素分割算法识别水体像元,基于24种光谱指数、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NN)、K-means共构建60种水体提取方法,采用总体精度(Overall accuracy,OA)、准确率(Precision)、F1值、马修斯相关系数(Matthew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MCC)等水体提取精度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以黑河流域为典型研究区,确定干旱区最佳水体提取方法。结果表明,基于Sentinel-2绿色波段(中心波长为560 nm)与超分辨率重建短波红外波段(中心波长为1610 nm)构建的改进的归一化水体指数方法,显著增强水体提取时对干旱区细小水体、阴影、云层像元识别能力,水体提取总体精度为99.81%,准确率为92.04%,F1值为88.02%,G-mean、马修斯相关系数均大于0.88,水体提取精度优于其他方法。研究结果可快速精准地提取干旱区水体,为干旱区水体应用领域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水体提取 Sentinel-2卫星 超分辨率重建 超像素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