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客土比例对土壤及油菜砷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旭东 文炯 +6 位作者 彭芝 张楠 苏世鸣 李宇翔 彭礼枚 李洪斌 曾希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4-570,共7页
为探究客土修复砷污染土壤的长期效果,在农业农村部岳阳农业环境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设计了客土与污染土壤不同混合比例的微区试验,研究了混合比例对土壤砷含量及油菜生长、吸收砷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客土降低了污染土壤的砷含量,且土壤... 为探究客土修复砷污染土壤的长期效果,在农业农村部岳阳农业环境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设计了客土与污染土壤不同混合比例的微区试验,研究了混合比例对土壤砷含量及油菜生长、吸收砷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客土降低了污染土壤的砷含量,且土壤有效砷含量的降幅与客土比例显著相关,油菜各部位对砷的吸收量随客土比例的提高而降低。客土比例为40%时,油菜茎叶和籽粒的生物量最高,分别比污染土中增加了7.8%和12.8%,且根、茎叶和籽粒的砷含量分别比污染土中降低了67.4%、68.4%和82.2%。随客土比例的提高,土壤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呈增加趋势,土壤pH和阳离子交换量则呈降低趋势。根据本研究结果,客土比例对土壤有效砷及pH、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和阳离子交换量等理化指标具有显著影响,合适比例的客土能促进油菜生长并大幅度降低油菜的含砷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土比例 有效砷 油菜 土壤理化性质 吸收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粪施用量对红壤旱地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2
作者 杨小东 曾希柏 +5 位作者 文炯 王亚男 白玲玉 许望龙 苏世鸣 吴翠霞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39-749,共11页
为研究猪粪的合理施用及其对红壤旱地地力提升的效应,利用在第四纪红壤旱地中连续3年分别施用0、7.5、15、30、45 t·hm^-2猪粪的小区定位试验,比较不同处理下菠菜和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土壤相关理化性质、碳氮磷循环相关酶活性的差... 为研究猪粪的合理施用及其对红壤旱地地力提升的效应,利用在第四纪红壤旱地中连续3年分别施用0、7.5、15、30、45 t·hm^-2猪粪的小区定位试验,比较不同处理下菠菜和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土壤相关理化性质、碳氮磷循环相关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菠菜和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土壤有机质、土壤全量和速效态氮磷钾含量均随猪粪施用量的增加呈线性增加。当猪粪施用量达45 t·hm^-2时菠菜、玉米平均地上部生物量分别达到11.48、20.84 t·hm^-2,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全磷含量分别达14.6、1.07、0.73 g·kg^-1,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达85.47、106.9、411.7 mg·kg^-1,但与猪粪施用量为15和30t·hm^-2时土壤养分含量的差异不显著,而土壤中与碳氮磷循环相关的6种酶活性则与猪粪施用量呈线性相关,且在施用量为30或45t·hm^-2时出现显著差异;6种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养分含量间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第四纪红壤旱地在本试验猪粪施用量范围内,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酶活性等指标均随施用量的增加而相应提高,作物地上部生物量亦呈线性增加,但同时须注意土壤速效态养分含量过高可能带来的氮磷流失加剧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粪 地上部生物量 微孔板荧光法 土壤理化性质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改良措施对第四纪红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赵婧 王亚男 +4 位作者 曾希柏 文炯 温云杰 吴翠霞 郑重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60-1176,共17页
红壤是我国重要的土壤类型之一,其耕地地力低下问题亟待解决。探究不同改良措施影响下红壤地力提升效果,对实现中低产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湖南第四纪红黏土发育的旱地红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休闲(F)、不施肥(CK)、单施无... 红壤是我国重要的土壤类型之一,其耕地地力低下问题亟待解决。探究不同改良措施影响下红壤地力提升效果,对实现中低产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湖南第四纪红黏土发育的旱地红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休闲(F)、不施肥(CK)、单施无机肥(NPK)、无机肥配秸秆还田(NPKS)、无机肥配施生石灰(NPKL)、无机肥配施骨粉有机肥(NPKA)和无机肥配施生物有机肥(NPKC)等改良措施下不同土层和改良年限土壤中pH及养分含量的变化,并利用微孔板荧光法比较了土壤中碳氮磷循环相关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改良措施显著影响土壤养分及酶活性。与CK相比,2020年NPKC处理0~20cm土层中有机质(SOM)、全氮(TN)、全磷(TP)和有效磷(AP)含量分别提高了73%、29%、61%和1847%,同时该处理也显著增加了参与碳循环α-1,4-葡糖苷酶(αG)、β-1,4-葡糖苷酶(βG)、β-1,4-木糖苷酶(βX)、纤维二糖水解酶(CBH)和参与氮循环β-1,4-N-乙酰基氨基葡萄糖酐酶(NAG)活性。相关分析表明,SOM与αG、βG、βX、CBH和NAG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1),pH与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呈显著负相关(P<0.01)。改良措施对0~20 cm土层酶活性的影响大于20~40 cm。2019年,NPKA处理0~20 cm土层中CBH酶活性较CK提高了352%,而在20~40cm土层中CBH酶活性仅较CK提高了2%。此外,不同改良措施土壤中ACP酶活性也呈现出随改良年限增加而增加的趋势。综上可知,无机肥配施有机物料显著提升红壤养分状况,改善土壤酶活性,可作为贫瘠红壤地力提升的有效改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改良措施 PH 养分含量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区双季机直播稻品种筛选与搭配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鸽 王伟政 +8 位作者 吴茁 李祖胜 许望龙 文炯 傅岳峰 陈慕文 曹威 黄敏 郑华斌 《中国稻米》 2019年第3期114-118,共5页
为筛选出适宜的早、晚稻连作机直播搭配品种,在洞庭湖区选用12个早稻品种、14个晚稻品种作试验材料,进行了双季机直播对比试验。结果表明,4月1日机直播早季各品种均能安全出苗,且能于7月15日前成熟,其中,中早39、陆两优996和株两优211... 为筛选出适宜的早、晚稻连作机直播搭配品种,在洞庭湖区选用12个早稻品种、14个晚稻品种作试验材料,进行了双季机直播对比试验。结果表明,4月1日机直播早季各品种均能安全出苗,且能于7月15日前成熟,其中,中早39、陆两优996和株两优211的产量较高,分别达8.25t/hm2、7.75t/hm2和7.30t/hm2;晚季于7月19日机直播,大部分品种能在9月15日前齐穗,10月31日前成熟,以柒两优007、中早39和陆两优996产量较高,分别达7.23t/hm2、7.00t/hm2和6.94t/hm2。综上,早季中早39、陆两优996、株两优211,搭配晚季柒两优007、中早39、陆两优996是洞庭湖区双季机直播的适宜组合,早、晚季最佳安全机直播期分别为4月1日前和7月20日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机直播 品种筛选 洞庭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拦截植物对小流域农田排水沟渠氮磷消纳效果差异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文炯 石敦杰 +2 位作者 荣湘民 田昌 杨勇 《作物研究》 2019年第4期309-314,326,共7页
构建生态沟渠消纳水体氮磷是防控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措施.为筛选出适应湘北洞庭湖区农区沟渠生长的高富集氮、磷植物,选取津市市毛里湖稻区沟渠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生态沟渠拦截试验.于2016~2017年连续监测,系统研究狐尾藻、珍珠梅、海寿... 构建生态沟渠消纳水体氮磷是防控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措施.为筛选出适应湘北洞庭湖区农区沟渠生长的高富集氮、磷植物,选取津市市毛里湖稻区沟渠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生态沟渠拦截试验.于2016~2017年连续监测,系统研究狐尾藻、珍珠梅、海寿花等水生植物及组合对小流域农田排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2年观测期(4~8月)内,拦截植物对农田排水总氮、铵态氮、硝态氮及总磷的去除率效应极显著(p<0.01),且去除率具有生长变化趋势.不同拦截植物及组合对总氮、铵态氮、硝态氮及总磷的去除率大小表现为狐尾藻+海寿花>海寿花>珍珠梅>狐尾藻>自然植被.其中,狐尾藻+海寿花组合平均总氮、铵态氮、硝态氮及总磷的去除率2016年分别为53.57%、77.35%、51.74%和61.06%,2017年分别为34.67%、66.53%、39.51%和46.05%.研究区生态沟渠对氮、磷污染物有较好的拦截效应,单种植物以海寿花的水体氮磷消纳效果较好,在此基础上混种狐尾藻,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沟渠 氮磷消纳 水生植物 生物拦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