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田重金属沿植食性昆虫-天敌昆虫传递及对害虫生物防治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杰 黄赫曦 +3 位作者 朱正阳 王甦 李元喜 邸宁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1-795,共15页
农田重金属污染是全球农业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重金属经植物吸收富集,由植食性昆虫取食并积累而产生上行效应,影响天敌昆虫的生长发育、生殖能力以及行为,进而影响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本文系统总结了农田生态系统中重金属沿植... 农田重金属污染是全球农业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重金属经植物吸收富集,由植食性昆虫取食并积累而产生上行效应,影响天敌昆虫的生长发育、生殖能力以及行为,进而影响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本文系统总结了农田生态系统中重金属沿植食性昆虫传递对天敌昆虫的影响,分析了农田重金属污染对害虫生物防治的直接与间接影响效应,发现重金属胁迫一般会导致天敌昆虫生长发育延缓、生殖力降低、捕食量减少等,直接影响害虫生物防治效果;但也可能导致害虫毒物兴奋效应产生和抗性能力增强,间接增加害虫防治难度。根据研究现状,对重金属污染影响天敌昆虫和生物防治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 重金属 上行效应 非生物因子 害虫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复眼的结构和功能及其研究方法
2
作者 张茂森 陈俊杰 +5 位作者 罗巧枝 王瀚樟 陈万斌 李玉艳 申忠健 张礼生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7,87,共12页
复眼是昆虫的主要视觉器官,在导航、觅食和避敌等关键行为中起核心作用,其独特的微观结构和视觉转导机制对昆虫的生态适应性极为重要。本文重点聚焦复眼的微观结构、研究方法、视觉行为和信号转导机制。微观结构方面,本文描述了昆虫复... 复眼是昆虫的主要视觉器官,在导航、觅食和避敌等关键行为中起核心作用,其独特的微观结构和视觉转导机制对昆虫的生态适应性极为重要。本文重点聚焦复眼的微观结构、研究方法、视觉行为和信号转导机制。微观结构方面,本文描述了昆虫复眼的基本构造,涉及小眼的精细构造和视网膜细胞的功能分化,探讨了它们如何协同工作以实现高效的视觉信息处理。研究方法部分重点介绍了高分辨率显微成像和基因编辑等新技术在复眼研究中的应用。视觉行为部分强调了复眼在昆虫昼夜节律调控和空间导航中的关键作用。最后,本文详细阐述了视觉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重点分析了从光感受到信号转导的完整过程,包括视蛋白的光活化、G蛋白偶联信号放大、离子通道调控等关键步骤。特别强调了新发现的信号调控分子和反馈机制在视觉信号精确转导中的重要作用。昆虫复眼的研究促进多种技术的开发,包括农业害虫的诱捕策略、基因靶向技术以及害虫监测和生态管理方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眼结构 视觉行为 技术与方法 视觉转导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蠋蝽对草地贪夜蛾卵的捕食能力评价
3
作者 陈彬 陈万斌 +6 位作者 薛传振 李玉艳 申忠健 王孟卿 毛建军 董辉 张礼生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1,共8页
研究天敌昆虫蠋蝽对入侵性害虫草地贪夜蛾卵的控害潜力,明确蠋蝽对不同日龄卵的捕食偏好,可充分发挥蠋蝽的控害作用。在室内测定了蠋蝽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对草地贪夜蛾12~24h、24~36h、36~48h日龄卵的捕食能力。结果表明,蠋蝽对不同日... 研究天敌昆虫蠋蝽对入侵性害虫草地贪夜蛾卵的控害潜力,明确蠋蝽对不同日龄卵的捕食偏好,可充分发挥蠋蝽的控害作用。在室内测定了蠋蝽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对草地贪夜蛾12~24h、24~36h、36~48h日龄卵的捕食能力。结果表明,蠋蝽对不同日龄草地贪夜蛾卵的捕食量均随猎物密度增加逐渐升高后趋于稳定,均符合HollingⅡ功能反应模型。蠋蝽雄成虫的捕食效率最高,其次是5龄若虫,雌成虫最低。蠋蝽5龄若虫、雌成虫、雄成虫分别对24~36h、36~48h、12~24h草地贪夜蛾卵的日均捕食量最高,分别为53.2粒、26.7粒和52.6粒。综合来看,蠋蝽5龄若虫和雄成虫对草地贪夜蛾12~24 h、24~36 h日龄卵的控害效能更强。从生产实践以及提高田间释放效率的角度考虑,以释放蠋蝽5龄若虫为宜。本研究结果为充分利用蠋蝽防控草地贪夜蛾及指导田间释放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防治 功能反应 蠋蝽 草地贪夜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捕食蝽滞育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徐博文 李玉艳 +5 位作者 贺玮玮 薛传振 申忠健 毛建军 张礼生 吴惠惠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3-206,共14页
捕食蝽是一类重要的天敌昆虫,在农林害虫的生物防治中防效显著,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滞育是昆虫为躲避不利环境而延缓发育的一种生理适应机制,许多捕食蝽种类能以成虫或卵进行滞育,研究明确捕食蝽的滞育特征及滞育调控机理,不仅有助于解... 捕食蝽是一类重要的天敌昆虫,在农林害虫的生物防治中防效显著,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滞育是昆虫为躲避不利环境而延缓发育的一种生理适应机制,许多捕食蝽种类能以成虫或卵进行滞育,研究明确捕食蝽的滞育特征及滞育调控机理,不仅有助于解析昆虫发育的环境适应性机制,也可通过调控滞育进程延长天敌昆虫的贮存期、促进其周年扩繁和提升防控效果,对促进天敌昆虫的规模扩繁和保护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归纳了27种捕食蝽的滞育特征,分析了捕食蝽滞育期间的生物学、生态学及生理特征,概述了捕食蝽滞育的分子调控机制及滞育解除后生物学,讨论了滞育在捕食蝽扩繁和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前景,为深入开展捕食蝽滞育调控技术及机理研究,促进其规模化扩繁、贮存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蝽 滞育 贮存 扩繁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蠋蝽成虫对门源草原毛虫幼虫的捕食能力评价
5
作者 韩舜达 冶文婷 +5 位作者 李秋荣 徐博文 张茂森 申忠健 李玉艳 张礼生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117,共7页
草原毛虫Gynaephora spp.是严重危害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环境和畜牧业发展的重大害虫。为筛选能防治草原毛虫的天敌昆虫,本研究测定了蠋蝽Arma chinensis成虫对门源草原毛虫G.menyuanensis 6龄幼虫的捕食能力,以及持续捕食门源草原毛虫对... 草原毛虫Gynaephora spp.是严重危害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环境和畜牧业发展的重大害虫。为筛选能防治草原毛虫的天敌昆虫,本研究测定了蠋蝽Arma chinensis成虫对门源草原毛虫G.menyuanensis 6龄幼虫的捕食能力,以及持续捕食门源草原毛虫对蠋蝽生长和繁殖的影响,以明确蠋蝽对草原毛虫的控害潜能。结果表明,蠋蝽成虫对门源草原毛虫幼虫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每日可捕食6龄幼虫(3 cm)1~2头。蠋蝽成虫连续捕食门源草原毛虫幼虫28 d仍保持存活和繁殖,持续控害潜能较高。蠋蝽取食门源草原毛虫幼虫21 d内,其捕食量无显著变化,存活率在80%以上。本研究首次发现并证实了蠋蝽是能有效捕食门源草原毛虫幼虫的天敌,结果为指导利用蠋蝽防治门源草原毛虫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蠋蝽 门源草原毛虫 捕食能力 控害评价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生蜂DNA条形码研究进展与展望
6
作者 孙星星 蒋颖洁 +1 位作者 王凡 张礼生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3-491,共19页
寄生蜂即寄生性膜翅目昆虫,是控制鳞翅目、半翅目等农林害虫暴发成灾的重要生物因子,在生物防治开发应用方面具有巨大潜力。DNA条形码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分子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动植物生物学和生态学等领域,近年来在寄生蜂的分类鉴定和生... 寄生蜂即寄生性膜翅目昆虫,是控制鳞翅目、半翅目等农林害虫暴发成灾的重要生物因子,在生物防治开发应用方面具有巨大潜力。DNA条形码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分子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动植物生物学和生态学等领域,近年来在寄生蜂的分类鉴定和生态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回顾国内外有关文献,本文对当前在寄生蜂上已经使用的主要DNA条形码及其引物进行归纳总结,深入探讨了DNA条形码技术在寄生蜂的分类鉴定、新种/隐种识别、食物网关系分析以及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此外,本文还针对当前DNA条形码在寄生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DNA条形码的选择、系统发育模型的筛选以及高通量测序技术应用等关键问题方面提出了展望,旨在为寄生蜂资源挖掘、生物防治策略优化以及进化生物学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蜂 DNA条形码 物种鉴定 食物网 系统发育 新种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树重要害虫为害特点及其寄生蜂研究进展
7
作者 孙星星 王凡 +1 位作者 蒋颖洁 张礼生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1-250,共20页
桃树是我国重要的果树资源之一,其生长发育及果实产量受到众多害虫的影响。寄生蜂作为关键的生物防治因子,在有效控制如桃蚜、桃蛀螟、桃小食心虫等害虫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已发表的文献进行全面综述,重点讨论了桃树的重要害... 桃树是我国重要的果树资源之一,其生长发育及果实产量受到众多害虫的影响。寄生蜂作为关键的生物防治因子,在有效控制如桃蚜、桃蛀螟、桃小食心虫等害虫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已发表的文献进行全面综述,重点讨论了桃树的重要害虫及其为害特点、相关寄生蜂资源研究进展及寄生蜂在害虫综合控制中的应用,共梳理了21种对桃树具有显著经济影响的害虫(包括螨类),列出20科194种在桃树害虫生物防治中具有关键影响的寄生蜂。本文也总结了当前在桃树害虫寄生蜂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展望,旨在为桃树害虫管理策略的改进和桃园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更深入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树 寄生蜂 重要害虫 危害特点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1(DGAT1)基因促进滞育态七星瓢虫的脂质积累
8
作者 陈俊杰 韩舜达 +4 位作者 董文静 郭鹏辉 刘晓晓 刘照涵 张礼生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62,130,共11页
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是一种典型的优良捕食性天敌昆虫,广泛应用于害虫生物防治领域。该昆虫以滞育态成虫越冬,滞育态雌虫腹部脂质大量积累,存活时间显著延长。脂质积累是昆虫进入滞育状态的主要生理特征之一,积累的脂质... 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是一种典型的优良捕食性天敌昆虫,广泛应用于害虫生物防治领域。该昆虫以滞育态成虫越冬,滞育态雌虫腹部脂质大量积累,存活时间显著延长。脂质积累是昆虫进入滞育状态的主要生理特征之一,积累的脂质为昆虫种群在滞育期和滞育解除后的基本代谢活动提供营养和能量,以应对能量物质匮乏的不利环境,从而确保其在恶劣环境中的生存。本试验的前期研究发现,滞育态七星瓢虫腹部积累的脂质主要是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AG)。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iacylglycerol-O-acyltransferase,DGAT)是TAG合成最后一步的催化酶,也是唯一限速酶。然而,人们对昆虫中的DGAT知之甚少。本研究从七星瓢虫基因组中筛选到了一个注释为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1(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 1,DGAT1)的基因序列。以七星瓢虫为研究对象克隆了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1基因(CsDGAT1)的ORF阅读框序列,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RT-qPCR分析了该基因在滞育诱导雌虫和非滞育雌虫中的表达特征;利用RNAi技术干扰CsDGAT1基因,测量了干扰后雌虫体内TAG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七星瓢虫CsDGAT1蛋白与异色瓢虫的CsDGAT1蛋白亲缘关系较近,并且含有8个保守的活性组氨酸位点。在非滞育条件下,CsDGAT1基因在雌虫脂肪体和卵巢中表达量较高;在滞育诱导条件下,CsDGAT1在雌虫脂肪体和中肠中表达量较高。与非滞育条件下的雌虫相比,CsDGAT1基因在滞育诱导的雌虫的脂肪体和中肠中表达量显著增加。RNA干扰CsDGAT1基因后,雌虫体内TAG含量显著降低,脂肪积累减少。本研究发现CsDGAT1基因在滞育态七星瓢虫的脂质积累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深入探究七星瓢虫滞育的脂肪积累机制研究奠定基础。为开发诱导天敌昆虫滞育等技术提供理论支撑,对推进天敌昆虫在生物防治中的产业化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星瓢虫 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1 脂质积累 滞育 表达特征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条形码技术在桃蚜寄生蜂鉴定上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孙星星 陈永成 +7 位作者 王凡 蒋颖洁 王凯 胡积祥 高波 李红阳 顾慧玲 张礼生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2147-2151,共5页
桃蚜(Myzus persicae)是桃树上最重要的害虫之一,为明确其寄生性天敌的物种多样性,该研究对江苏沿海地区桃园内桃蚜僵蚜进行采集,待僵蚜中寄生蜂成虫羽化后采用形态学和DNA条形码的方法相结合进行鉴定。目前调查共发现该地区桃蚜寄生蜂... 桃蚜(Myzus persicae)是桃树上最重要的害虫之一,为明确其寄生性天敌的物种多样性,该研究对江苏沿海地区桃园内桃蚜僵蚜进行采集,待僵蚜中寄生蜂成虫羽化后采用形态学和DNA条形码的方法相结合进行鉴定。目前调查共发现该地区桃蚜寄生蜂有2科5种,分别为蚜小蜂科(Aphelinidae)的短矩蚜小蜂(Aphelinus abdominalis)和褐带蚜小蜂(Aphelinus maculatus);茧蜂科(Braconidae)的细长径蚜茧蜂(Lipolexis gracilis)、棉蚜茧蜂(Binodoxys communis)和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该研究提取了5种寄生蜂的COI基因,通过构建进化树的方法,发现分子鉴定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证明了DNA条形码技术在鉴定寄生蜂这类小型昆虫中的准确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寄生蜂 COI基因 鉴定 生物防治 桃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日龄毛锤角细蜂寄生黑腹果蝇蛹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10
作者 代晓彦 陈浩 +5 位作者 王瑞娟 苏龙 高欢欢 郑礼 翟一凡 刘艳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5-119,共5页
为了调查不同日龄毛锤角细蜂寄生黑腹果蝇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1~10日龄毛锤角细蜂成虫对黑腹果蝇蛹的寄生率及其后代的发育历期和雌性比进行统计,同时对寄生后黑腹果蝇蛹重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日龄毛锤角细蜂对黑腹果... 为了调查不同日龄毛锤角细蜂寄生黑腹果蝇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1~10日龄毛锤角细蜂成虫对黑腹果蝇蛹的寄生率及其后代的发育历期和雌性比进行统计,同时对寄生后黑腹果蝇蛹重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日龄毛锤角细蜂对黑腹果蝇蛹的寄生率有显著差异,7日龄寄生率最高,为(58.89±2.94)%,1日龄寄生率最低,仅为(30.00±1.94)%,但对毛锤角细蜂后代的发育历期和雌性比没有显著影响。黑腹果蝇蛹被毛锤角细蜂寄生后,重量显著降低。因此,1~10日龄毛锤角细蜂成虫均可大量寄生黑腹果蝇蛹,以7日龄为最佳寄生时期,这为毛锤角细蜂的大量扩繁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锤角细蜂 黑腹果蝇 寄生 日龄 生物学特性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RN4/EIN5调控拟南芥对盐胁迫和ABA的耐受性
11
作者 刘艳 王瑞娟 +4 位作者 苏龙 陈浩 翟一凡 郑礼 代晓彦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0-46,共7页
XRN4/EIN5是植物的5′-3′核酸外切酶,主要参与细胞质中RNA的降解,同时也是乙烯信号通路的核心基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乙烯信号转导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探究该基因在植物抗逆性方面的作用,以XRN4/EIN5 T-DNA插入突变体ein5-6为材料,设... XRN4/EIN5是植物的5′-3′核酸外切酶,主要参与细胞质中RNA的降解,同时也是乙烯信号通路的核心基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乙烯信号转导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探究该基因在植物抗逆性方面的作用,以XRN4/EIN5 T-DNA插入突变体ein5-6为材料,设计不同浓度NaCl(0、50、100、150、200 mmol/L)和ABA(0、0.10、0.25、0.50、1.00、1.50μmol/L)处理,基于拟南芥种子发芽率、子叶绿化率、叶片数、叶片面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当盐浓度低于50 mmol/L时,ein5-6的种子发芽率、子叶绿化率、叶片数和叶片面积比野生型Col-0高;当盐浓度达到100 mmol/L时,ein5-6的种子发芽率和子叶绿化率在发育前期比Col-0高,60 h和96 h之后比Col-0低,而二者的叶片数和叶片面积没有差异;当盐浓度达到150 mmol/L及以上时,ein5-6的种子发芽率、子叶绿化率、叶片数和叶片面积比Col-0低。另外,ein5-6对ABA与盐胁迫响应的趋势一致,ABA浓度较低时ein5-6的子叶绿化率高于Col-0,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和ABA浓度的增加,其子叶绿化率越来越低,最终明显低于Col-0。表明与野生型相比,ein5-6对盐胁迫和ABA处理更敏感,推测XRN4/EIN5参与了盐胁迫和ABA响应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RN4/EIN5 盐胁迫 ABA 拟南芥 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光谱对东亚小花蝽捕食西花蓟马的影响
12
作者 张宇 朱正阳 +4 位作者 寇晶 徐庆宣 王甦 邸宁 景岚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2-829,共8页
设施补光可能会影响天敌昆虫的应用效率,为探索提升天敌应用效果的补光光谱,促进补光与天敌释放技术的有机结合,本研究在相同光强和光周期的条件下,比较了红(R)、蓝(B)、红蓝组合(RB)和白(W,对照)光处理下东亚小花蝽对西花蓟马捕食能力... 设施补光可能会影响天敌昆虫的应用效率,为探索提升天敌应用效果的补光光谱,促进补光与天敌释放技术的有机结合,本研究在相同光强和光周期的条件下,比较了红(R)、蓝(B)、红蓝组合(RB)和白(W,对照)光处理下东亚小花蝽对西花蓟马捕食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相比于W光,B光显著降低东亚小花蝽雌成虫的存活率,R和RB光未影响其雌成虫的存活。R和RB光显著增加东亚小花蝽在高密度猎物下对西花蓟马的捕食量。不同光谱处理下东亚小花蝽雌成虫对西花蓟马雌成虫的捕食能力均符合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模型,且搜寻效应随猎物密度增加逐渐降低。RB光处理下,东亚小花蝽捕食西花蓟马的效果最好,理论日最大捕食量最高,为43.10头/d,单头猎物处理时间最短,为0.0232d;B光的理论日最大捕食量也较高,为42.90头/d,单头猎物处理时间为0.0233d;R光下东亚小花蝽捕食西花蓟马的瞬时攻击率最高为1.0837。东亚小花蝽对西花蓟马的搜寻效率最高的是RB光处理,其次是R或B光,最低的是W光。以上结果表明,相比于W光,R、B和RB光均增加东亚小花蝽对西花蓟马的捕食能力和搜寻效率,但B光会降低东亚小花蝽的存活率。因此,与设施补充R和RB光相结合,可潜在提升东亚小花蝽对西花蓟马的捕食效果。本文基于捕食功能差异评价了三种常用补光光谱对东亚小花蝽捕食西花蓟马的影响,为设施补光兼顾天敌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 东亚小花蝽 西花蓟马 捕食功能反应 搜寻效应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蓄植物系统田间应用关键参数对七星瓢虫种群定殖及控害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汪加佳 李姝 +3 位作者 杨亚洁 王甦 顾俊杰 岳艳丽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71-1278,共8页
储蓄植物系统(Banker plant system)是近年来新兴的用于提升天敌昆虫高效可持续防控害虫的保护型生物防治的技术,然而在田间应用中效果不稳定,这主要是由于储蓄植物系统的田间应用关键参数并不明确。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储蓄植物系统(Banker plant system)是近年来新兴的用于提升天敌昆虫高效可持续防控害虫的保护型生物防治的技术,然而在田间应用中效果不稳定,这主要是由于储蓄植物系统的田间应用关键参数并不明确。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作为我们熟知的优势天敌昆虫,田间应用时因为定殖率低,严重限制了其可持续控害效率。本试验对已构建的七星瓢虫储蓄植物系统进行田间试验验证,探究了不同替代猎物的初始密度等关键参数对天敌昆虫七星瓢虫的种群变化及对靶标害虫桃蚜Myzus persicae的控害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当储蓄植物系统接种替代猎物豌豆修尾蚜Megoura crassicauda不同初始密度时,对七星瓢虫个体数量及桃蚜密度均有显著差异,初始接种密度为300的Y300、N300处理组在21~28 d时桃蚜的虫口数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同时七星瓢虫定殖率在7~14 d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与对照相比,初始设置1 d笼罩去除在7~14 d内有效帮助七星瓢虫个体数量维持,而且有助于卵、幼虫种群的建立。在距离储蓄植物系统9 m处,七星瓢虫成虫定殖率高于其他处理组,由此证明七星瓢虫储蓄植物系统作用距离可达9 m处,有助于七星瓢虫种群维持发挥可持续控害作用。本研究为科学地田间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有助于完善优化储蓄植物系统可持续控害生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蓄植物系统 七星瓢虫 笼罩试验 田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InR基因影响七星瓢虫滞育时脂肪积累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萍 陈俊杰 +4 位作者 刘照涵 郭鹏辉 刘晓晓 李玉艳 张礼生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4-843,共10页
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作为一种捕食性天敌昆虫,在生物防治中被广泛应用。低温短光照可诱导七星瓢虫进入滞育。滞育态雌虫腹部有大量脂质积累,存活时间显著延长。掌握七星瓢虫滞育调控技术,可大幅度延长产品货架期,促进天... 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作为一种捕食性天敌昆虫,在生物防治中被广泛应用。低温短光照可诱导七星瓢虫进入滞育。滞育态雌虫腹部有大量脂质积累,存活时间显著延长。掌握七星瓢虫滞育调控技术,可大幅度延长产品货架期,促进天敌昆虫产品在生物防治的应用。胰岛素信号在昆虫生理变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在七星瓢虫滞育过程的功能尚不清楚。本研究鉴定并分析了七星瓢虫胰岛素受体基因(CsInR)序列及表达特征。RT-qPCR结果表明,与非滞育个体相比,滞育个体CsInR基因表达量在其头部显著下调。CsInR基因在滞育诱导前20 d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其他时期。RNA干扰CsInR基因后,七星瓢虫体内脂质含量和脂肪合成通路关键基因(CsFas1,CsFas2和CsFad△11基因)表达量均显著增加。本研究将为进一步探究胰岛素信号调控七星瓢虫滞育时脂肪积累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星瓢虫 CsInR 脂质积累 滞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充不同糖类对夜蛾黑卵蜂成蜂寿命及繁殖力的影响
15
作者 井晓宇 周磊 +4 位作者 李菲 张茂森 王胜男 李玉艳 张礼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3-153,共11页
糖类是昆虫生长发育和繁殖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为提高夜蛾黑卵蜂的扩繁效率及控害能力,本研究在室内分别测定了饲喂10%、15%、20%的葡萄糖和蔗糖对夜蛾黑卵蜂成蜂繁殖力、寿命及子代羽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斜纹夜蛾卵或草地贪夜蛾卵为... 糖类是昆虫生长发育和繁殖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为提高夜蛾黑卵蜂的扩繁效率及控害能力,本研究在室内分别测定了饲喂10%、15%、20%的葡萄糖和蔗糖对夜蛾黑卵蜂成蜂繁殖力、寿命及子代羽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斜纹夜蛾卵或草地贪夜蛾卵为寄主扩繁夜蛾黑卵蜂时,饲喂20%葡萄糖或蔗糖的夜蛾黑卵蜂雌蜂寿命最长,且葡萄糖对雌蜂寿命的延长效果显著高于蔗糖。饲喂10%葡萄糖或蔗糖的雌蜂产卵量最高;其中以斜纹夜蛾卵为寄主时,葡萄糖对雌蜂产卵量的增加作用显著高于蔗糖;但以草地贪夜蛾卵为寄主时,饲喂蔗糖的促产卵效果优于葡萄糖。寄主相同时,蔗糖对提高夜蛾黑卵蜂子代羽化率和雌性比的效果显著强于葡萄糖。本研究证明,补充20%葡萄糖能显著延长夜蛾黑卵蜂的寿命,补充蔗糖可有效提高其繁殖力,试验结果可为提高夜蛾黑卵蜂的大量扩繁能力和防控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蛾黑卵蜂 葡萄糖 蔗糖 寿命 繁殖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小花蝽卵黄原蛋白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16
作者 杜会玲 王瑞娟 +9 位作者 覃冬云 陈浩 郭琳 刘艳 苏龙 代晓彦 赵珊 郑礼 董小林 翟一凡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7-145,共9页
本研究对明小花蝽Orius nagaii的卵黄原蛋白(vitellogenin,Vg)进行结构分析、原核表达、抗体制备以及时空动态表达分析,旨在为昆虫卵黄原蛋白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用RACE方法克隆出OnVg基因全长,运用生物信息网站分析OnVg蛋白得出其具有... 本研究对明小花蝽Orius nagaii的卵黄原蛋白(vitellogenin,Vg)进行结构分析、原核表达、抗体制备以及时空动态表达分析,旨在为昆虫卵黄原蛋白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用RACE方法克隆出OnVg基因全长,运用生物信息网站分析OnVg蛋白得出其具有3个保守结构域:脂蛋白N端结构域、未知功能结构域以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结构域。构建OnVg的原核表达载体pET-32a-c(+)-OnVg,转至大肠杆菌进行诱导表达,通过免疫昆明小鼠制备了anti-OnVg抗体。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nti-OnVg抗体与OnVg蛋白能够特异性结合。qPCR检测Vg基因在明小花蝽若虫、成虫阶段和成虫不同组织中的时空动态表达,结果表明Vg基因在若虫阶段最低,成虫阶段表达量升高且3 d时表达水平达到最高;成虫腹部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肠道和卵巢。本研究结果可为探究明小花蝽的生殖调控机理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小花蝽 卵黄原蛋白 原核表达 抗体制备 时空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温室内金盏菊对东亚小花蝽定殖及防控草莓害虫的增效作用
17
作者 徐庆宣 王杰 +4 位作者 米莹莹 刘俊秀 邸宁 王甦 李姝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86-1292,共7页
田间应用功能植物的保护型生物防治技术,有助于实现天敌昆虫释放后对种群定殖与可持续控害的增效作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热点。为了探究北方冬季温室内功能植物协同捕食性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本研究以蜜源植物金盏菊Calendula of... 田间应用功能植物的保护型生物防治技术,有助于实现天敌昆虫释放后对种群定殖与可持续控害的增效作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热点。为了探究北方冬季温室内功能植物协同捕食性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本研究以蜜源植物金盏菊Calendula offinalis和捕食性天敌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为对象,以不含金盏菊为对照,系统研究了金盏菊对东亚小花蝽成虫寿命和定殖的影响,以及对草莓上重要害虫蚜虫和叶螨的防控效果。结果发现,温室种植金盏菊显著增加了东亚小花蝽雌成虫的存活率和寿命,东亚小花蝽雌成虫的寿命达到9.49 d,较对照(6.18 d)延长了53.6%。金盏菊存在显著增加了释放东亚小花蝽后的第2~4周的种群数量,显著降低了草莓植株上棉蚜和叶螨的密度,表明金盏菊通过支持东亚小花蝽存活与种群定殖,增效草莓害虫防控。本研究不仅支持了蜜源植物增效天敌和控制害虫的生态作用,还为北方冬季温室草莓的害虫生物防治方式多元化应用与推广提供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盏菊 生物防治 捕食性天敌 二斑叶螨 棉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本土赤眼蜂对番茄潜叶蛾卵的寄生能力比较 被引量:3
18
作者 代晓彦 王瑞娟 +7 位作者 刘艳 陈浩 苏龙 张峰 李红梅 赵金凤 郑礼 翟一凡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0-34,共5页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是一种世界性检疫害虫,由于其对化学农药已产生抗药性,需要采取生物防治方法进行可持续防控。本研究旨在明确三种本地赤眼蜂(螟黄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对番茄潜叶蛾卵的寄生潜能,为选育优良赤眼...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是一种世界性检疫害虫,由于其对化学农药已产生抗药性,需要采取生物防治方法进行可持续防控。本研究旨在明确三种本地赤眼蜂(螟黄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对番茄潜叶蛾卵的寄生潜能,为选育优良赤眼蜂种,挖掘对番茄潜叶蛾的控害潜能提供科学依据。室内测定三种赤眼蜂单头雌蜂24 h内对番茄潜叶蛾卵的寄生卵粒数、羽化率及雌性比的结果表明,螟黄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对番茄潜叶蛾卵均有一定的寄生能力,松毛虫赤眼蜂基本不寄生;螟黄赤眼蜂的寄生卵粒数为16.93粒,玉米螟赤眼蜂为10.80粒;寄生后代羽化率表现为螟黄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二者后代羽化率达70%以上,雌性比在65%以上。综上,螟黄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均可寄生番茄潜叶蛾卵,且前者更适合用于番茄潜叶蛾的生物防控,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螟黄赤眼蜂 玉米螟赤眼蜂 松毛虫赤眼蜂 寄生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蠋蝽昆虫源人工饲料的优化与评价
19
作者 宋柳筱 徐维红 +5 位作者 许静杨 从玉秋 贲海燕 李冰 吴惠惠 邹德玉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5年第4期769-779,共11页
蠋蝽Arma chinensis Fallou是农林业多种害虫的重要天敌昆虫,大规模低成本繁育蠋蝽对于害虫绿色可持续治理意义深远。为创制出蠋蝽优良人工饲料,在我们前期研究基础之上,本研究将柞蚕蛹内含物加入到基于蛋白质组改良的人工饲料中。连续... 蠋蝽Arma chinensis Fallou是农林业多种害虫的重要天敌昆虫,大规模低成本繁育蠋蝽对于害虫绿色可持续治理意义深远。为创制出蠋蝽优良人工饲料,在我们前期研究基础之上,本研究将柞蚕蛹内含物加入到基于蛋白质组改良的人工饲料中。连续3代饲喂结果表明,与取食柞蚕蛹的蠋蝽相比,取食人工饲料的蠋蝽个体依旧偏小,发育历期延长。但是,与取食基于蛋白质组改良人工饲料的蠋蝽相比,取食添加柞蚕蛹内含物人工饲料的蠋蝽个体变大,产卵量增加,成虫寿命延长。其中,取食添加50%柞蚕蛹内含物人工饲料的蠋蝽产卵量增加了231.05%,雌、雄成虫寿命分别延长到了83.6 d和103.7 d。综合考虑饲料成本和生物学参数,添加50%柞蚕蛹内含物人工饲料更适合饲喂蠋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蠋蝽 天敌昆虫 人工饲料优化 规模化繁育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药后不同时间玉米田中常用农药残留对玉米螟赤眼蜂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瑜 代晓彦 +5 位作者 王瑞娟 刘艳 陈浩 郑礼 董小林 翟一凡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52-865,共14页
【目的】为明确玉米田中常用杀菌剂和杀虫剂对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的安全性。【方法】室内用田间推荐剂量在玉米叶片上施用4种杀菌剂(甲基硫菌灵、戊唑醇、叶枯唑和吡唑醚菌酯)以及4种杀虫剂(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 【目的】为明确玉米田中常用杀菌剂和杀虫剂对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的安全性。【方法】室内用田间推荐剂量在玉米叶片上施用4种杀菌剂(甲基硫菌灵、戊唑醇、叶枯唑和吡唑醚菌酯)以及4种杀虫剂(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氰菊酯和吡虫啉),施药后1,3,5和7 d调查玉米螟赤眼蜂成虫接触玉米叶片24 h时的死亡率、寄生能力(寄生的麦蛾Sitotroga cerealella卵量)及子代羽化率。【结果】施药后不同时间,不同杀菌剂和杀虫剂对玉米螟赤眼蜂成虫的死亡率、寄生能力和羽化率产生显著影响。4种杀菌剂中,叶枯唑和吡唑醚菌酯对玉米螟赤眼蜂寄生能力持续影响时间长,在施药7 d后,玉米螟赤眼蜂成虫接触含叶枯唑和吡唑醚菌酯残留的玉米叶片24 h时其寄生的麦蛾卵量分别为20.25和20.80粒;戊唑醇对玉米螟赤眼蜂的影响最大,施药7 d后玉米螟赤眼蜂成虫接触含戊唑醇残留的玉米叶片24 h时子代羽化率为18.48%,施药3 d后接触时死亡率高达37.03%。4种杀虫剂中,阿维菌素和吡虫啉对玉米螟赤眼蜂寄生能力持续影响时间长并且毒性较大,在施药7 d后,玉米螟赤眼蜂成虫接触含阿维菌素和吡虫啉残留的玉米叶片24 h时的寄生的麦蛾卵量为3.43和9.19粒,施药后1-3 d时死亡率分别高达96.21%和74.00%;高效氯氰菊酯对玉米螟赤眼蜂子代羽化的持续伤害时间长,施药7 d后玉米螟赤眼蜂成虫接触含高效氯氰菊酯残留的玉米叶片24 h时的子代羽化率为27.92%。总体来说,4种杀虫剂对玉米螟赤眼蜂的影响较4种杀菌剂大。【结论】田间释放玉米螟赤眼蜂防治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前7 d不建议喷施戊唑醇、叶枯唑和吡唑醚菌酯3种杀菌剂以及阿维菌素和吡虫啉两种杀虫剂,前5 d不建议喷施甲基硫菌灵和高效氯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使用时应该根据该药的田间推荐浓度合理喷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螟赤眼蜂 杀菌剂 杀虫剂 死亡率 寄生能力 羽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