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型高产大豆品种长农39群体冠层光合生理特性及农艺性状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朱岚清 饶德民 +6 位作者 邢伟明 程彤 赵婧 赵娜 亓立强 张伟 孟凡钢 《大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4-84,共11页
为探究高产大豆品种长农39在产量形成重要时期群体冠层光合生理特性及农艺性状情况,以高产大豆品种长农39为材料,以常规大豆品种吉育441和长农35为对照,监测不同大豆品种整个生育期内冠层生理数据,分析高产品种长农39的冠层光合生理特... 为探究高产大豆品种长农39在产量形成重要时期群体冠层光合生理特性及农艺性状情况,以高产大豆品种长农39为材料,以常规大豆品种吉育441和长农35为对照,监测不同大豆品种整个生育期内冠层生理数据,分析高产品种长农39的冠层光合生理特性、农艺性状以及产量构成。结果表明:高产品种长农39在整个生育期内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群体净光合速率等总体呈现单峰增长趋势,且均高于常规品种吉育441和长农35;在生育后期,高产品种长农39叶片持绿期长,冠层各项生理参数下降速率缓慢,但仍显著高于常规品种吉育441和长农35。综上高产大豆品种长农39在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均能保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从而能维持较高的群体光合能力,有利于大豆籽粒光合产物的持续积累,最终获得较高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大豆品种长农39 叶绿素含量 叶面积指数 净光合速率 群体光合 农艺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谷氨酸对低氮水平下大豆苗期氮代谢及生长的调控效应
2
作者 周澜 梁昌志 +9 位作者 贾茹 陈曲 李昊 孙钰博 马嘉良 徐茜 吴宇哲 于高波 张玉先 王孟雪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7-63,共7页
为探究外源谷氨酸(L-Glu)对低氮水平下大豆幼苗生长发育及生理的影响,探明其对低氮水平大豆苗期氮代谢及生长发育的调控效应,以低氮敏感型大豆品种黑农62为试验材料,采用沙培种植的方式,设置常规施氮(NN,CK)、低氮(LN)、零氮(0N)3个氮水... 为探究外源谷氨酸(L-Glu)对低氮水平下大豆幼苗生长发育及生理的影响,探明其对低氮水平大豆苗期氮代谢及生长发育的调控效应,以低氮敏感型大豆品种黑农62为试验材料,采用沙培种植的方式,设置常规施氮(NN,CK)、低氮(LN)、零氮(0N)3个氮水平,于大豆V1期进行10 mmol/L谷氨酸叶面喷施处理并以清水喷施作为对照(Water),于处理后6 d,针对谷氨酸对缺氮水平下大豆生长及生理的影响进行研究,对大豆形态、干物质积累、光合参数、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各种形态氮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缺氮水平(LN、0N)较CK处理抑制了大豆幼苗的生长发育和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外源谷氨酸处理使缺氮水平下大豆叶面积、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分别提高12.13%~40.15%、17.14%~45.00%、2.63%~30.43%,从而有效促进大豆叶片的光合作用,为植株生长提供物质基础。此外,外源谷氨酸处理还显著提高缺氮水平下大豆NR、GS、GOGAT、GDH活性,增幅分别为28.71%~43.54%、22.86%~62.88%、15.13%~61.01%、6.52%~116.08%,显著提高硝态氮含量,进而增强植株对无机氮的吸收和同化,从而促进了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的合成,提高了大豆干物质积累量,有效缓解了缺氮条件对大豆的不利影响,其中以0N水平谷氨酸处理效果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谷氨酸 大豆 低氮 氮代谢 生长发育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色氨酸对低氮水平下大豆苗期生长及生理的调控效应
3
作者 梁昌志 王华美 +6 位作者 褚沛宇 贝世俊 刘汉林 王晨 于高波 张玉先 王孟雪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2,共9页
为探究外源色氨酸(Trp)对低氮水平下大豆幼苗的影响,以低氮敏感型大豆品种黑农62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培养,在低氮水平下,于V1期进行Trp叶面喷施处理,Trp设置6个浓度:0、100、200、300、400、500mg/L,处理6d后,进行大豆光合特性、氮同化... 为探究外源色氨酸(Trp)对低氮水平下大豆幼苗的影响,以低氮敏感型大豆品种黑农62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培养,在低氮水平下,于V1期进行Trp叶面喷施处理,Trp设置6个浓度:0、100、200、300、400、500mg/L,处理6d后,进行大豆光合特性、氮同化和抗氧化系统的测定分析,针对不同浓度Trp对低氮水平下大豆生长及生理的影响开展研究,并筛选出提高大豆低氮耐受性的Trp最适浓度。结果表明,外源200~300mg/LTrp处理通过提高低氮水平下大豆NR、GS、GOGAT和GDH活性,增强植株对无机氮的吸收和同化,从而促进可溶性蛋白和氨基酸的合成,增加植株体内氮素含量;同时,外源Trp处理显著增加了低氮下大豆的P_(n)、G_(s)、T_(r)、C_(i)和叶绿素含量,增强了大豆光合效率,促进了光合产物的合成,提高了大豆干物质积累量。此外,外源Trp还诱导了叶肉细胞内抗氧化酶活性的进一步升高,降低脂质过氧化程度,增强植株清除活性氧能力,缓解低氮对大豆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其中200mg/L浓度Trp处理的缓解能力最强。综上所述,外源200~300mg/LTrp处理通过调节低氮水平下大豆的氮同化能力、光合特性和抗氧化系统来提高大豆幼苗耐低氮能力,并且在200mg/L浓度Trp处理下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低氮 色氨酸 生长 氮代谢 生理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α-酮戊二酸对低氮下大豆氮同化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4
作者 宫逸 高杰 +5 位作者 王华美 梁昌志 李婉婷 温博文 于高波 张玉先 《大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95,共12页
为了探索能够增强大豆植株自身的氮同化作用的外源试剂,实现在减少氮肥施用量的同时不影响大豆生长及产量形成,从而保持土壤的可持续利用,以α-酮戊二酸为外源试剂,采用砂培的方式模拟低氮条件种植大豆,待其生长至V3期进行叶面喷施处理... 为了探索能够增强大豆植株自身的氮同化作用的外源试剂,实现在减少氮肥施用量的同时不影响大豆生长及产量形成,从而保持土壤的可持续利用,以α-酮戊二酸为外源试剂,采用砂培的方式模拟低氮条件种植大豆,待其生长至V3期进行叶面喷施处理,探究低氮条件下施用α-酮戊二酸对大豆生长发育、氮素同化能力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α-酮戊二酸处理有效地诱导了低氮下大豆植株的氮同化基因的表达,同时在低氮条件下进行α-酮戊二酸处理也可显著提高GS和GOGAT酶活性,增加植株体内氮同化产物,如铵态氮、硝态氮含量以及酰脲的含量。在低氮条件下,α-酮戊二酸处理显著增加了低氮水平下大豆植株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相比于未经过α-酮戊二酸处理的大豆植株分别提高了12.38%、9.52%和14.72%。因此,外源施用α-酮戊二酸可以促进低氮条件下大豆植株的氮代谢过程,提高低氮下大豆的产量相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低氮 Α-酮戊二酸 氮同化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大豆合理播期确定动态知识模型构建
5
作者 关丛鑫 张伟 +2 位作者 亓立强 石文强 李金阳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为提高春大豆播种期确定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利用农田信息采集系统获取土壤墒情及环境信息,并根据大豆播种进程与适宜环境、土壤墒情同步原理,采用隶属函数方法,将播种农艺要求与播种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函数化,建立春大豆合理播期确定知识模... 为提高春大豆播种期确定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利用农田信息采集系统获取土壤墒情及环境信息,并根据大豆播种进程与适宜环境、土壤墒情同步原理,采用隶属函数方法,将播种农艺要求与播种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函数化,建立春大豆合理播期确定知识模型;并利用2个不同生态点的气象与土壤温湿度等参数,结合模型决策日期与2年中各地实际播期及出苗情况,对春大豆合理播期确定模型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2021年北15、2022年北14两块试验地播期确定模型输出结果与农田实际播期分别为4月23日、4月24日与5月7日、5月10日,月度误差分别为3.33%和9.68%,模型结果准确率分别为96.67%和90.32%。模型设计结果与当前高产春大豆实际农作制度体现较好的一致性和适用性,可以为农业生产者应用信息化手段确定春大豆播种期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大豆 播期 知识模型 农田信息 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光谱图像多数据融合的大豆地上生物量估测研究
6
作者 张庆 李金阳 +2 位作者 石文强 亓立强 张伟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1-156,163,共7页
为提高大豆地上生物量(AGB)估测精度,提出基于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多数据融合估测AGB方法。使用多光谱无人机获取大豆始花期、始粒期冠层光谱图像,利用9种植被指数分别构建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和Lasso回归的叶面积指数(LAI)估测模型,... 为提高大豆地上生物量(AGB)估测精度,提出基于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多数据融合估测AGB方法。使用多光谱无人机获取大豆始花期、始粒期冠层光谱图像,利用9种植被指数分别构建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和Lasso回归的叶面积指数(LAI)估测模型,并通过数字表面模型(DSM)估测大豆株高。将株高、LAI和9种植被指数作为模型参数,构建大豆AGB估测模型,分别对比PLSR与Lasso在始花期与始粒期的模型精度,确定最优AGB估测模型。结果表明:株高估测模型始花期R^(2)=0.81,始粒期R^(2)=0.87,株高拟合效果良好;LAI估测模型PLSR方法优于Lasso方法,始花期R^(2)=0.81,始粒期R^(2)=0.82;利用PLSR和Lasso回归两种方法构建AGB估测模型,通过对比分析PLSR的估测精度高于Lasso回归,始花期R^(2)=0.65,始粒期R^(2)=0.66;通过相关性分析,株高、LAI和植被指数与AGB呈现显著水平,在不同时期利用PLSR方法估测AGB的效果均优于Lasso方法,始花期和始粒期的R^(2)、RMSE分别为0.80、0.17和0.82、1.26;利用不同时期估测模型验证不同大豆品种AGB精度均为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地上生物量 多光谱 植被指数 株高 叶面积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水平下大豆冠层SPAD值反演研究
7
作者 张晓宁 张平 +3 位作者 石文强 李金阳 亓立强 张伟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14,21,共7页
为实现不同施肥水平下大豆冠层叶绿素相对含量(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SPAD)监测,利用无人机获取大豆始粒期(R5)多光谱遥感图像,提取图像波段反射率,筛选6种植被指数,分析6种植被指数与SPAD值之间的相关性系数,将6种植被... 为实现不同施肥水平下大豆冠层叶绿素相对含量(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SPAD)监测,利用无人机获取大豆始粒期(R5)多光谱遥感图像,提取图像波段反射率,筛选6种植被指数,分析6种植被指数与SPAD值之间的相关性系数,将6种植被指数作为模型输入量,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BP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优化BP神经网络(GA-BP)3种方法构建大豆冠层SPAD值反演模型,并对比不同模型反演精度,确定最佳模型。研究结果表明:GA-BP神经网络以6种植被指数估算SPAD值的效果要优于PLSR、BP神经网络方法,其X6施肥水平下利用GA-BP神经网络估算SPAD值精度达到最高,R2和RMSE分别为0.93和0.48。该方法能快速获取不同施肥水平下大豆冠层SPAD值,可为土肥专家合理施肥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多光谱 叶绿素相对含量 植被指数 大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5s的大豆冠层叶片识别方法研究
8
作者 李思进 李金阳 张伟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0-105,140,共7页
为开发自走式大豆表型信息采集平台,实现自动化叶片识别与表型参数获取,解决人工干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5s的大豆冠层叶片识别方法。在骨干网络特征提取层中引入通道空间融合注意力机制(CBAM),提高对小叶片的识别效果。将网络... 为开发自走式大豆表型信息采集平台,实现自动化叶片识别与表型参数获取,解决人工干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5s的大豆冠层叶片识别方法。在骨干网络特征提取层中引入通道空间融合注意力机制(CBAM),提高对小叶片的识别效果。将网络中的空间金字塔池化结构(SPPF)替换为空洞空间卷积池化金字塔结构(ASPP),加强局部信息检测,引入SIoU损失函数,提高复杂背景下叶片的定位能力。利用检测框的坐标信息对单个叶片进行分割进而获取叶长、叶宽、叶面积。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原模型,改进后模型的平均精度均值mAP、精确率、召回率分别提高5.4%、3.3%、4.6%;叶长、叶宽、叶面积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98 cm、0.56 cm、6.20 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冠层 深度学习 改进YOLOv5s 叶片识别 目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表型识别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分析
9
作者 张驰 付晓明 +1 位作者 李傲康 万秀全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4期33-38,共6页
大豆表型识别已成为推动大豆遗传育种研究领域进步的关键技术,随着农业信息化、现代化进程加速,大豆表型识别对高通量、高精度的现代表型识别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回顾了传统大豆表型分析方法,对大豆植株形态和传统作物表型识别... 大豆表型识别已成为推动大豆遗传育种研究领域进步的关键技术,随着农业信息化、现代化进程加速,大豆表型识别对高通量、高精度的现代表型识别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回顾了传统大豆表型分析方法,对大豆植株形态和传统作物表型识别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探究了当前大豆表型识别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大豆表型特征的智能化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表型 特征识别 机器视觉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密度与施肥量互作对不同品种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伟然 强斌斌 +2 位作者 刘绍锋 张玉先 曹亮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8-47,共10页
为探究种植密度与施肥量互作对大豆产量的影响,于2022年在黑龙江省鹤山农场开展大豆高产田间试验。以高蛋白品种黑河43(A1)和高油品种克山1号(A2)为试验品种,采用田间裂区设计,设置3种不同种植密度(B1,38万株/hm^(2);B2,43万株/hm^(2);B... 为探究种植密度与施肥量互作对大豆产量的影响,于2022年在黑龙江省鹤山农场开展大豆高产田间试验。以高蛋白品种黑河43(A1)和高油品种克山1号(A2)为试验品种,采用田间裂区设计,设置3种不同种植密度(B1,38万株/hm^(2);B2,43万株/hm^(2);B3,48万株/hm^(2))与施肥量C1(当地常规施肥量)、C2(较常规施肥量下调20%)、C3(较常规施肥量上调20%),共18个处理,研究种植密度与施肥量互作对大豆叶面积指数、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量、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与施肥量互作对大豆产量存在显著的影响(P<0.05)。随种植密度的提高,黑河43的B2处理产量显著高于B1、B3处理12.31%~13.82%、5.52%~7.05%、10.26%~16.54%,克山1号的B1处理产量显著高于B2、B3处理2.71%~18.30%、7.61%~17.6%、2.89%~18.35%。在相同种植密度处理下,2个供试品种产量随施肥量的增长呈现出C3>C1>C2变化趋势,与其他处理相比产量分别增长5.05%~5.30%、4.19%~14.62%、7.56%~9.69%和2.79%~8.18%、2.74%~7.53%、2.60%~13.14%。黑河43的最佳处理为B2C3处理,其产量为4 327.80 kg/hm^(2);克山1号品种的最佳处理为B1C3处理,其产量为4 214.83 kg/hm^(2)。相关性分析表明,2个供试品种产量与LAI、P_(n)、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F_(v)/F_(o)、F_(v)/F_(m)呈正相关。因此,最佳施肥量和种植密度的交互模式能改善大豆光合特性,在增加干物质积累量的基础上,促进光合产物向大豆籽粒分配运输,有利于产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施肥量 种植密度 LAI 光合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鼓粒期大豆籽粒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贝世俊 褚霈宇 +5 位作者 梁昌志 吴天一 贾景瑞 裴福月 张玉先 曹亮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5-193,共9页
为探究外源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鼓粒期大豆籽粒发育的影响,本试验以干旱敏感型大豆品种绥农26和耐旱品种抗线9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土壤称重控水法设置干旱胁迫,于R5期进行褪黑素叶面喷施处理,褪黑素浓度为100μmol·L^(-1),处理后5... 为探究外源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鼓粒期大豆籽粒发育的影响,本试验以干旱敏感型大豆品种绥农26和耐旱品种抗线9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土壤称重控水法设置干旱胁迫,于R5期进行褪黑素叶面喷施处理,褪黑素浓度为100μmol·L^(-1),处理后5,10,15 d进行取样,针对外源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大豆籽粒发育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喷施外源褪黑素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干旱胁迫下大豆糖类物质含量,碳代谢关键酶活性,有利于碳代谢水平的提高;同时,外源褪黑素处理显著增加了干旱胁迫下大豆的氮代谢关键酶(NR、GS、GOGAT和GDH)的活性,促进植株氮素积累量提高,有利于氮素同化和转运。综上所述,外源褪黑素处理通过调节干旱胁迫下大豆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糖类物质含量、氮素积累量促进鼓粒期大豆籽粒发育,最终提升干旱胁迫下大豆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干旱 褪黑素 籽粒 碳氮代谢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遥感的大豆倒伏识别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宇通 张伟 +2 位作者 石文强 李金阳 亓立强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9-214,257,共7页
为快速识别大豆倒伏情况,准确提取大豆倒伏面积,提出基于无人机遥感技术的方法对大豆倒伏情况进行判断。采用无人机获取大豆鼓粒期冠层可见光(RGB)图像及数字表面模型(DSM)图像,提取可见光波段信息并构建过绿植被指数(EXG)图像,将3类特... 为快速识别大豆倒伏情况,准确提取大豆倒伏面积,提出基于无人机遥感技术的方法对大豆倒伏情况进行判断。采用无人机获取大豆鼓粒期冠层可见光(RGB)图像及数字表面模型(DSM)图像,提取可见光波段信息并构建过绿植被指数(EXG)图像,将3类特征图像进行图像特征融合,得到DSM+RGB融合图像,DSM+EXG+RGB融合图像。利用最大似然法对4种特征融合图像进行监督分类提取大豆倒伏面积,利用混淆矩阵方法验证各图像分类精度。结果表明,RGB图像、DSM图像、DSM+RGB特征融合图像、DSM+EXG+RGB特征融合图像提取倒伏大豆面积的整体精度分别为78.36%、65.38%、82.84%、68.41%。Kappa系数分别为0.75、0.53、0.81、0.58,DSM+RGB特征融合图像提取大豆倒伏面积精度最高。图像特征融合方法可用于评估大豆倒伏情况,为快速提取大豆倒伏面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倒伏 无人机 特征融合 DSM 最大似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5的田间大豆花朵生长状态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岳耀华 张伟 亓立强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8-193,共6页
为判断大豆开花时期落花情况,对田间大豆花朵在花蕾、半开、全开、凋落四类生长状态下进行精准检测。基于YOLOv5检测模型,对主干Bottleneck CSP结构进行修改,减少模块数量来保留更多浅层特征,增强特征表达能力,在骨干网络中引入CA注意机... 为判断大豆开花时期落花情况,对田间大豆花朵在花蕾、半开、全开、凋落四类生长状态下进行精准检测。基于YOLOv5检测模型,对主干Bottleneck CSP结构进行修改,减少模块数量来保留更多浅层特征,增强特征表达能力,在骨干网络中引入CA注意机制,以获得位置信息,协助模型更加准确地识别,并修改锚箱尺寸提高小目标花蕾精准识别,在自建的田间大豆花朵不同生长状态数据集上进行改进YOLOv5算法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大豆开花时期花朵不同生长状态识别模型准确率达到93.4%,召回率达到91.4%,对比原模型准确率、召回率分别提高0.8%和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花朵 生长状态 YOLOv5 田间复杂环境 注意力机制 目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旱胁迫对不同大豆品种(系)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14
作者 李思琪 杜艳丽 +3 位作者 胡爱博 刘研 宋国庆 杜吉到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6-43,共8页
为明确盐、干旱及盐旱复合胁迫对不同大豆(Glycine max L.)品种(系)生长和光合特性等的影响,本研究以7个大豆品种(系)为材料,设置对照(CK,正常供水,75%田间最大持水量)、盐胁迫(S,土壤含盐量0.44%)、干旱胁迫(D,35%田间最大持水量)和盐... 为明确盐、干旱及盐旱复合胁迫对不同大豆(Glycine max L.)品种(系)生长和光合特性等的影响,本研究以7个大豆品种(系)为材料,设置对照(CK,正常供水,75%田间最大持水量)、盐胁迫(S,土壤含盐量0.44%)、干旱胁迫(D,35%田间最大持水量)和盐旱复合胁迫(S+D,35%田间最大持水量,土壤含盐量0.44%)4个处理,采用盆栽方式,研究不同处理对大豆苗期生长、光合特性、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根系构型等31个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盐和盐旱复合胁迫均显著降低大豆幼苗的数字生物量、叶面积、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暗反应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的潜在活性(Fv/Fo)、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且在盐旱复合胁迫处理下降幅更大,干旱胁迫显著增加大豆幼苗的叶片角度和叶片投影面积;三种胁迫处理均明显降低大豆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根分叉数、交叉数和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及蒸腾速率,且多数指标下降达显著水平,干旱胁迫处理的降幅小于盐和盐旱复合胁迫处理。综上可知,盐旱复合胁迫对大豆幼苗生长的影响最明显,盐胁迫次之,干旱胁迫最轻。由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得出,21C49为耐盐品系,蒙豆46为耐旱、耐盐旱复合胁迫品种,黑科68为盐敏感、旱敏感品种,龙垦330为盐旱复合胁迫敏感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盐胁迫 干旱胁迫 盐旱复合胁迫 幼苗生长 光合特性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传感器同步采集的喷雾机喷嘴性能检测仪设计与试验
15
作者 胡军 封超 +2 位作者 刘昶希 李宇飞 石航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5-313,共9页
检测喷嘴性能是植保作业过程中的重要参数,直接关系到农药的喷洒效果,进而严重影响植保作业质量和效率。本研究设计一款基于多传感器同步采集的喷雾机喷嘴性能检测仪,以实现田间作业前对喷嘴性能失效程度的精确评估,保障植保作业高效、... 检测喷嘴性能是植保作业过程中的重要参数,直接关系到农药的喷洒效果,进而严重影响植保作业质量和效率。本研究设计一款基于多传感器同步采集的喷雾机喷嘴性能检测仪,以实现田间作业前对喷嘴性能失效程度的精确评估,保障植保作业高效、精准执行。采用STM32微控制器为核心处理单元,集成多个高精度流量与压力传感器,实时同步采集喷嘴尖端数据并通过蓝牙传输到LabVIEW平台,实现高效、可视化的数据分析、预警与存储,达到实时检测喷嘴性能状态要求。试验结果表明,对失效喷嘴压力检测时压力测量最大误差为2.174%,流量测量最大误差为1.936%;对多个喷嘴性能同步检测验证时,压力测量最大相对误差为1.515%,平均误差为0.887%,流量测量最大相对误差为2.061%,平均误差为1.151%;对多个喷嘴性能田间试验时,压力最大相对误差为1.990%,平均误差为1.629%,流量最大相对误差为2.713%,平均误差为2.014%,符合喷嘴性能检测要求。该装置为喷雾机喷嘴性能检测提供了可靠、高效的智能检测手段,满足植保标准化作业前检测的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机 喷嘴性能检测 流量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 LABVIEW STM3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鲜酯对不同氮水平下绿豆花后氮代谢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16
作者 周澜 贾茹 +5 位作者 梁昌志 陈曲 宋守坤 金喜军 张玉先 王孟雪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44-1554,共11页
为探明促进绿豆生长发育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胺鲜酯(DA-6)最佳浓度和DA-6对绿豆植株的生理调控效应,本研究于2023年进行盆栽试验,以绿豆品种绿丰2号为试验材料,设置N0(0 kg·hm^(-2))、N1(37.5 kg·hm^(-2))、N2(45 kg·hm^(-2... 为探明促进绿豆生长发育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胺鲜酯(DA-6)最佳浓度和DA-6对绿豆植株的生理调控效应,本研究于2023年进行盆栽试验,以绿豆品种绿丰2号为试验材料,设置N0(0 kg·hm^(-2))、N1(37.5 kg·hm^(-2))、N2(45 kg·hm^(-2))3个氮水平,在始花期分别喷施30、60 mg·L^(-1)的DA-6,并以清水喷施为对照,分析DA-6对3个氮水平下绿豆花后光合特性和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的增加和DA-6喷施均对绿豆光合能力和氮代谢有一定的促进效果。与清水喷施相比,DA-6处理提高了绿豆叶片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同时,60 mg·L^(-1)DA-6处理使绿豆叶片硝态氮、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较对照显著增加9.64%57.05%、20.70%105.61%、5.76%66.68%,并促进铵同化。在同一氮水平下,60 mg·L^(-1)DA-6处理使绿豆叶片的总叶绿素含量较对照显著增加,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有所提升,光合作用增强并促进光合产物的形成,进而优化产量构成因素,增加绿豆的单株粒数、单株粒重。施氮量增加和DA-6喷施均对产量构成因素具有促进效果,二者互作显著提高了绿豆单株粒数,以37.5 kg·hm^(-2)氮水平下喷施60 mg·L^(-1)DA-6处理效果最好。本研究结果为DA-6在绿豆生产上的应用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鲜酯 绿豆 光合特性 氮代谢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智能清选装置现状及展望
17
作者 徐英凯 付晓明 万秀全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4期39-44,共6页
随着人工智能和图像识别技术的迅速发展,基于机械视觉的智能清选装置在农业自动化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该文以机器视觉技术为基础阐述了智能清选装置的基本原理与特征,分析了智能清选装置在农业和工业领域的应用现状,探讨... 随着人工智能和图像识别技术的迅速发展,基于机械视觉的智能清选装置在农业自动化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该文以机器视觉技术为基础阐述了智能清选装置的基本原理与特征,分析了智能清选装置在农业和工业领域的应用现状,探讨了智能清选装置未来的发展趋势,总结了智能清选装置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提出了该领域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视觉 图像识别 人工智能 清选装置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程度盐胁迫下大豆萌发期耐盐性鉴定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兆宁 李江辉 +5 位作者 赵怡宇 范亚茹 杜艳丽 韩德志 张玉先 杜吉到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5-343,共9页
为了明确不同程度盐胁迫下大豆萌发期耐盐性鉴定的评价指标,以62份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在萌发期进行75 mmol·L^(-1)NaCl中度盐胁迫(S)和150 mmol·L^(-1)NaCl重度盐胁迫(SS)处理,调查并分析胚根长、干鲜重、发芽率等16项指标,... 为了明确不同程度盐胁迫下大豆萌发期耐盐性鉴定的评价指标,以62份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在萌发期进行75 mmol·L^(-1)NaCl中度盐胁迫(S)和150 mmol·L^(-1)NaCl重度盐胁迫(SS)处理,调查并分析胚根长、干鲜重、发芽率等16项指标,以确定大豆萌发期耐盐性鉴定的适宜筛选浓度,筛选耐盐性大豆品种。结果表明:萌发期各指标耐盐系数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根长等13个指标与子叶干重、平均发芽时间和平均发芽速度等存在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16项指标的耐盐系数可简化得到4个主成分,在S与SS处理中的累计贡献率分别为88.243%和80.366%。62份材料在两种程度的盐胁迫下均被分为5类,S条件下筛选出龙垦310、黑科68、龙垦330、龙垦306、龙垦333、黑科69和龙垦3002共7个耐盐品种,SS条件下筛选出1个耐盐品种为黑科57。通过建立大豆萌发期耐盐性评价的回归方程,确定了在S条件下的一级评价指标6项,二级评价指标3项;SS条件下的一级评价指标5项,二级评价指标1项。S处理能有效区分出不同大豆品种的耐盐性,也更为接近生产中可能遇到的盐害程度,可作为大豆萌发期耐盐性鉴定的适宜筛选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萌发期 NACL胁迫 主成分分析 耐盐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LZ-1.5型大豆联合收获机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0
19
作者 倪有亮 金诚谦 +2 位作者 王廷恩 周磊 刘政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1-11,共11页
为实现国内大豆大田生产低损收获同时兼顾大豆育种小区收获,该研究设计了4LZ-1.5型大豆联合收获机,针对大豆成熟期易炸荚的特性,分析了大豆拨禾作业过程,建立了拨禾轮结构和运动参数求解模型,并对拨禾轮半径、拨禾速度比、拨禾轮转速等... 为实现国内大豆大田生产低损收获同时兼顾大豆育种小区收获,该研究设计了4LZ-1.5型大豆联合收获机,针对大豆成熟期易炸荚的特性,分析了大豆拨禾作业过程,建立了拨禾轮结构和运动参数求解模型,并对拨禾轮半径、拨禾速度比、拨禾轮转速等参数进行优化;针对大豆结荚低、收割易铲土的特性,分析了大豆籽粒尺寸参数统计规律,并对割台除土机构进行优化;针对大豆成熟期易脱粒、易破碎特性,对脱粒分离装置、清选装置和气力卸粮装置进行优化;针对育种小区收获要求,建立了清种装置曲柄摇杆机构数字化设计模型,确定了清种装置结构参数。分别进行大田生产和育种小区收获试验,结果表明,大豆大田生产收获的损失率<3.5%,破碎率<1.5%,含杂率<1.0%;大豆育种小区收获的损失率<3.0%,破碎率<1.5%,含杂率<1.0%,混种率<0.2%,清种时间200~270 s,满足大豆大田生产和育种小区收获作业要求。与现有大豆收获机械相比,4LZ-1.5型大豆联合收获机收获损失率降低1.5~5.0个百分点、破碎率降低3.5~6.5个百分点、含杂率降低2.0~7.0个百分点,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大豆收获机结构改进和作业参数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收获 大豆 小区育种 优化 清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靶施药机器人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石航 胡军 +3 位作者 李宇飞 刘昶希 张辉 张建业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3年第2期54-61,共8页
农业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是如今智慧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对靶施药机器人是农业机器人领域的重要分支。本研究总结了国内外对靶施药机器人的研究现状与进展,介绍了对靶施药机器人的工作原理与主要技术点。分析了对靶施药机器人关键技术的... 农业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是如今智慧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对靶施药机器人是农业机器人领域的重要分支。本研究总结了国内外对靶施药机器人的研究现状与进展,介绍了对靶施药机器人的工作原理与主要技术点。分析了对靶施药机器人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包括病虫害检测技术、对靶施药技术以及自主行走和控制技术,并阐明了这些关键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和挑战。指出了目前国内外对靶施药机器人大多可以做到节省农药、提高农药利用率的效果,但其研发状态更多处于实验室阶段,尚不能完全胜任实际生产任务。本研究可为对靶施药机器人研发的推进和智能化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靶施药 植保机器人 精准施药 图像识别 视觉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