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参数最优地理探测器的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渔业资源分布驱动力研究
1
作者 姚紫荆 杨晓明 +1 位作者 吴峰 田思泉 《海洋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3-162,共10页
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是我国在南太平洋的最主要渔获物种,其资源分布受多种因子驱动,且一些因子间对资源分布影响存在交互效应。为了探寻长鳍金枪鱼渔业资源分布的关键驱动力、驱动因子的区域差异和驱动因子交互效应,采用中国2... 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是我国在南太平洋的最主要渔获物种,其资源分布受多种因子驱动,且一些因子间对资源分布影响存在交互效应。为了探寻长鳍金枪鱼渔业资源分布的关键驱动力、驱动因子的区域差异和驱动因子交互效应,采用中国2015—2019年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渔船渔捞日志数据和相关海洋环境数据,使用地理探测器分别探测南太平洋全域、西部海域A区(范围为0°~40°S、150°~180°E)和东部海域B区(范围为0°~40°S、180°~130°W)的主要驱动单因子和交互因子。结果显示:从全海域角度,纬度因子是渔业资源分布最大驱动因子,其解释力为0.5343;环境驱动因子中150 m东西向流速和200 m东西向流速为主要驱动因子,解释力分别为0.3305和0.3222。驱动力交互效应显示:全域内,某些月份的纬度因子与150 m东西向流速因子交互作用呈显著的非线性增强;A区内,年份因子和水温因子具有较强烈的交互效应;B区内,月份因子和盐度因子存在较强烈的交互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地理探测器是一种分析资源分布驱动力的有效手段,可为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渔业资源养护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鳍金枪鱼 南太平洋 地理探测器 环境驱动因子 交互效应 分区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提升回归树的西白令海狭鳕资源分布环境影响因子分析
2
作者 赵宇哲 邹晓荣 何勇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2-480,共9页
为提高西白令海狭鳕(Gadus chalcogrammus)渔场预报准确率和渔业生产效益,以2013-2019年中国西白令海狭鳕渔业生产数据为基础,采用提升回归树模型,以Chl-a浓度和海水pH值等环境因子为解释变量,从实际渔场数据和背景渔区中选择假定非渔... 为提高西白令海狭鳕(Gadus chalcogrammus)渔场预报准确率和渔业生产效益,以2013-2019年中国西白令海狭鳕渔业生产数据为基础,采用提升回归树模型,以Chl-a浓度和海水pH值等环境因子为解释变量,从实际渔场数据和背景渔区中选择假定非渔场数据为响应变量,构建西白令海狭鳕渔场预报模型,并利用2020年实际作业数据对预报模型验证。结果表明,预报模型的AUC值为0.96,kappa系数为0.79,准确率为89%;Chl-a浓度、pH和海表温度三者相对重要性之和超过75%;在Chl-a浓度为0.2~0.4 mg/m^(3)、pH为7.96~8.02、SST为6℃~12℃的海域,狭鳕渔场形成的概率较高;其中,模型预测概率大于0.6的海域包含了2020年实际作业数据中85.8%的作业网次和87.8%的CPUE。研究表明,模型预报与实际作业的渔场位置及CPUE分布高度吻合,基于提升回归树的模型适用于西白令海狭鳕渔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鳕 渔场预报 提升回归树 西白令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剩余产量模型的东海剑尖枪乌贼资源评估
3
作者 吴嘉敏 李楠 方舟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6-173,共8页
为探究基于贝叶斯剩余产量模型(just another bayesian biomass assessment,JABBA)方法在剑尖枪乌贼(Uroteuthis edulis)等短生命周期物种资源评估中的应用效果。利用2009-2021年来自中国内地、中国台湾地区及日本的渔获量数据和单位捕... 为探究基于贝叶斯剩余产量模型(just another bayesian biomass assessment,JABBA)方法在剑尖枪乌贼(Uroteuthis edulis)等短生命周期物种资源评估中的应用效果。利用2009-2021年来自中国内地、中国台湾地区及日本的渔获量数据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数据,使用基于贝叶斯剩余产量模型JABBA中3种剩余产量模型对东海剑尖枪乌贼的资源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使用Schaefer模型时,模型拟合效果最好;2021年东海剑尖枪乌贼资源量为135.0×10^(4) t,最大可持续产量(MSY)为57.34×10^(4) t;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评估结果存在回顾性误差,F/F MSY的值可能被低估,资源量可能被高估,资源状态可能向“不健康”状态发展;预测性分析表明,当总允许可捕量(TAC)设置为小于等于52.26×10^(4) t(即2021年渔获量)时,剑尖枪乌贼资源量仍旧能维持一定的上升速度,但仍低于B MSY。研究表明,通过改进模型的参数设定、引入环境因子、延长数据时间序列和提高数据多样性等手段,可进一步提升评估的精度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尖枪乌贼 资源评估 剩余产量模型 贝叶斯剩余产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鸢乌贼渔业资源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温利红 张衡 +1 位作者 方舟 陈新军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7-537,共11页
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属头足纲柔鱼科鸢乌贼属,是世界重要的大洋性经济头足类之一,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的热带和亚热带海域[1-2]。鸢乌贼在印度洋西北部海域和中国南海的资源量较为丰富[3-4],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 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属头足纲柔鱼科鸢乌贼属,是世界重要的大洋性经济头足类之一,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的热带和亚热带海域[1-2]。鸢乌贼在印度洋西北部海域和中国南海的资源量较为丰富[3-4],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估算,其总资源量约为800~1120万t[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渔业生物学 海洋环境 栖息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集鱼灯在海洋渔业中的发展趋势及热点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英 孔祥洪 +2 位作者 黄小双 陈新军 刘必林 《海洋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17,共15页
随着海洋渔业的快速发展,集鱼灯作为一种生态友好、低碳且高效的关键设备,在提升捕捞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集鱼灯技术在过去二十年的发展趋势、主要贡献者及研究热点进行了系统研究。根据中文核心期刊数据库... 随着海洋渔业的快速发展,集鱼灯作为一种生态友好、低碳且高效的关键设备,在提升捕捞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集鱼灯技术在过去二十年的发展趋势、主要贡献者及研究热点进行了系统研究。根据中文核心期刊数据库及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考察了该领域的发文量、主要研究机构、学科领域、核心作者和主要研究方向等关键指标,全面展示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及研究重点的变化趋势,揭示了集鱼灯技术的演变路径。研究结果显示:1)该领域年发文量总体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但在2018年后国内外发文量呈现相反的趋势。2)中国和日本是集鱼灯研究的主要贡献国,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沿海高校及科研院所。3)国内研究大致分为两个阶段,2004年至2013年偏重光诱捕捞的出海测试,而2012年至2022年则逐渐聚焦于集鱼灯合理配置、照度模型及照度分布等方面的研究。国际上,研究大致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2003—2009年)聚焦于基础理论研究和早期技术探索;第二阶段(2010—2016年)转向节能减耗和光源技术革新,以响应环保需求的提升;第三阶段(2020年以后)关注集鱼灯性能优化及其生态影响,贴合全球可持续渔业发展的趋势。研究表明,集鱼灯技术已从传统光源逐步转向更加可持续、节能的技术,未来研究方向将集中在光因子对集群行为的深入研究、三维光场可视化技术的应用以及集鱼灯实际应用效能提升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鱼灯 海洋渔业 发展趋势 文献计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渔获量平均营养级的东印度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鲁泉 苏雪 +1 位作者 方舟 陈新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8-127,共10页
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的1950−2018年东印度洋渔业生产统计数据,结合Fishbase提供的相关鱼种的营养级,探讨了69年间东印度洋渔获量平均营养级(MTL)以及营养级平衡指数的长期变化趋... 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的1950−2018年东印度洋渔业生产统计数据,结合Fishbase提供的相关鱼种的营养级,探讨了69年间东印度洋渔获量平均营养级(MTL)以及营养级平衡指数的长期变化趋势,以此来判定其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研究认为,1950−2018年东印度洋渔获量呈现稳步增长趋势,其中云鲥(Tenualosa ilisha)、鲱鱼(Clupea pallasi)、印度鲭(Rastrelliger kanagurta)为重要渔获种类,其累计年产量占总产量的比重均在10%以上。MTL变动大致可分3个阶段:1950−1974年渔获MTL总体处在高位,其值范围为3.39~3.71,平均值为3.60±0.07,期间年渔获量呈现稳定的增长趋势,平均年增长率为6.4%;1975−1999年渔获MTL呈现波动,其值范围为3.21~3.51,平均值为3.35±0.08,期间年渔获量呈现稳定的小幅度增长趋势,平均年增长率为4.8%;2000−2018年渔获MTL年间波动较小,其值为3.31~3.43,平均值为3.38±0.03,期间年渔获量呈现缓慢稳定的增长趋势,平均年增长率为1.6%。3个阶段的平均营养级平衡指数分别为0.59±0.22、0.94±0.14、1.25±0.04,其值呈现稳定的增长趋势且年间变化幅度越来越小,说明其群落结构越来越趋稳定。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增加,而MTL下降程度较小,营养级平衡指数呈现上升趋势,说明渔获量的增加能够弥补MTL的下降;且仅统计营养级大于3.25的种类时,1950−1974年、1975−1999年、2000−2018年3个阶段的MTL平均值分别为4.16±0.04、4.18±0.04、4.19±0.03,呈现小幅稳定增长的趋势,表明高营养级种群渔业资源未受到破坏。研究认为,东印度洋海洋生态系统稳定,高营养级种群渔业资源处于未充分开发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印度洋 渔获量 平均营养级 营养级平衡指数 可持续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的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鲁泉 王超 +3 位作者 方舟 张柏豪 李楠 陈新军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73-883,共11页
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为保证人类对渔业资源最大限度地持续利用,必须全面评价渔业资源的发展潜力。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国际和国内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研究进行了系统地整理与分析,并结合关键词... 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为保证人类对渔业资源最大限度地持续利用,必须全面评价渔业资源的发展潜力。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国际和国内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研究进行了系统地整理与分析,并结合关键词网络知识图谱、突变检测等探究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研究热点及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发文量整体上随年份的增加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其中美国、中国和加拿大在该领域研究较多;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与策略、气候变化对渔业资源的影响、基于生态系统管理的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和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管理制度等方面。本文针对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评价方法的改进与统一及管理制度的监管与完善等未来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 渔业资源 可持续利用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ODE-GAM模型的太平洋中部大眼金枪鱼CPUE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8
作者 周淑婷 邹晓荣 李东旭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1,共7页
【目的】研究太平洋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的时空分布及不同环境因子对大眼金枪鱼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影响的规律,为大眼金枪鱼延绳钓的科学生产及渔业管理等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018―2021年太平洋延绳钓作业数据,结合... 【目的】研究太平洋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的时空分布及不同环境因子对大眼金枪鱼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影响的规律,为大眼金枪鱼延绳钓的科学生产及渔业管理等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018―2021年太平洋延绳钓作业数据,结合表层、100、200、300 m海水温度,海水表层盐度和海表层叶绿素a质量浓度等同期海洋环境数据,使用广义可加性神经遗忘决策集成模型(NODE-GAM)分析太平洋大眼金枪鱼CPUE时空分布及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规律。【结果与结论】太平洋大眼金枪鱼渔获数量和CPUE值在年际分布和月度分布上的差异均很大。整体来看,太平洋中部大眼金枪鱼盛渔期为9―12月,低潮期为1―8月;2018―2021年间,渔场范围有逐年向东向南扩散的趋势,其中高产渔场区主要集中在赤道两侧、10°N―10°S之间的广阔海域。环境因子对大眼金枪鱼CPUE的相对重要性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200 m海水温度、100 m海水温度、300 m海水温度、海水表面温度叶绿素a质量浓度和海水表层盐度。NODE-GAM模型的均方误差为0.085,较广义可加性模型、随机森林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分别降低了63.0%、43.3%和2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眼金枪鱼 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 时空分布 环境因子 太平洋 NODE-G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日本鲭时空分布及其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分析
9
作者 季振伟 邢勤旺 余为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30,共9页
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是西北太平洋重要经济鱼类,其资源分布易受海洋环境及气候变化影响,近年来资源量呈下降趋势。基于2014—2021年6—11月西北太平洋日本鲭的捕捞数据,系统分析了该物种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关键海洋环境因子的响... 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是西北太平洋重要经济鱼类,其资源分布易受海洋环境及气候变化影响,近年来资源量呈下降趋势。基于2014—2021年6—11月西北太平洋日本鲭的捕捞数据,系统分析了该物种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关键海洋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为其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发现,日本鲭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的高值区呈显著季节性迁徙规律:夏季从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动,秋季则回迁至西南海域。在空间格局上,年际分布主要集中在145°E—160°E、35°N—45°N海域内,月际分布主要集中在145°E—155°E、37°N—44°N海域内;时间序列分析表明,年际CPUE呈下降趋势,但9—11月维持较高水平。采用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量化评估了海表面温度(SST)、100~200 m水层温度(T100、T150、T200)、0~200 m水层溶解氧(DO、DO100、DO150、DO200)、表层盐度(SSS)及叶绿素a浓度(Chl a)等环境因子对CPUE的协同影响。结果表明,温度相关因子对CPUE的非线性效应贡献率占主导地位,其中SST的贡献率最高(累积偏差解释率为6.69%,p<0.001),而SSS与Chl a的偏差解释率相对较低。研究表明,西北太平洋日本鲭的时空分布具有显著季节性迁移和年际波动特征,呈由西向东、由南向北扩展趋势;海洋变暖可能对该资源造成新的生态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鲭 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 广义加性模型 海洋环境因子 西北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长时间序列的中东大西洋渔获物平均营养级及资源状况变化分析
10
作者 张忠 韩冠荣 +2 位作者 李楠 方舟 陈新军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1-165,共15页
为了解中东大西洋渔业产区渔获物的资源状况,根据世界粮农组织(FAO)提供的该海域1950—2019年的渔获量数据,结合渔获种类的平均营养级(mean trophic level,MTL)信息,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70年间渔获物平均营养级和营养级平衡指数(fishing ... 为了解中东大西洋渔业产区渔获物的资源状况,根据世界粮农组织(FAO)提供的该海域1950—2019年的渔获量数据,结合渔获种类的平均营养级(mean trophic level,MTL)信息,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70年间渔获物平均营养级和营养级平衡指数(fishing in balance,FiB)的变动规律,以掌握该海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情况。结果显示,MTL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1950—1956年,MTL指数在3.20左右,无明显变化;1957—1963年,MTL指数迅速上升至3.44;1964—1996年,MTL在波动中趋于下降,历史最高值(3.54)出现在1985年;1997—2019年,MTL稳定在较高水平,其中2018年为该阶段最低点3.35。FiB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1950—1956年,FiB指数呈小幅波动增加;1957—1974年,FiB指数显著上升;1975—1996年,FiB指数呈平稳波动状态;1997—2019年,FiB指数整体呈小幅增长趋势。结果表明,中东大西洋海洋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但潜在的渔业资源量越来越少,开发潜力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东大西洋 渔业资源 平均营养级 FiB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太平洋茎柔鱼与智利竹䇲鱼的资源与环境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冯志萍 余为 陈新军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05-914,共10页
东太平洋海域受多变环境的影响,既有主要开发鱼种总产量的年际变动,又有种间关系的同步性,尤以洪堡洋流系统最为明显。洪堡洋流系统是东太平洋具有较高生产力的海流系统之一,主要经济种类有秘鲁鳀(Engraulis ringens)、南美拟沙丁鱼(Sar... 东太平洋海域受多变环境的影响,既有主要开发鱼种总产量的年际变动,又有种间关系的同步性,尤以洪堡洋流系统最为明显。洪堡洋流系统是东太平洋具有较高生产力的海流系统之一,主要经济种类有秘鲁鳀(Engraulis ringens)、南美拟沙丁鱼(Sardinops sagax)、智利竹鱼(Trachurus murphyi)和茎柔鱼(Dosidicus gigas)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柔鱼 智利竹䇲鱼 生活史 渔场变动 种间关系 东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太平洋黄鳍金枪鱼CPUE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东旭 邹晓荣 周淑婷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76,共9页
中太平洋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是中国金枪鱼延绳钓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为提高捕捞效率,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利用2018—2022年中太平洋黄鳍金枪鱼延绳钓生产数据,结合不同水层的温度、叶绿素a浓度和海表盐度等环境因子,通... 中太平洋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是中国金枪鱼延绳钓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为提高捕捞效率,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利用2018—2022年中太平洋黄鳍金枪鱼延绳钓生产数据,结合不同水层的温度、叶绿素a浓度和海表盐度等环境因子,通过构建广义加性模型(GAM)和神级广义相加模型(nodeGAM),分析了太平洋中部黄鳍金枪鱼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unit of effort,CPUE)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太平洋黄鳍金枪鱼的盛渔期在5—7月,CPUE主要分布在赤道以南,在5°S附近最盛。与GAM模型(偏差解释率为29.4%,均方误差为0.149)相比,nodeGAM模型的拟合优度显著提高,偏差解释率达49.4%(提升68.02%),均方误差降至0.103(降低30.87%)。2种模型均表明,表层温度≥27℃、100 m水层温度15~20℃、表层盐度34.2‰~35.2‰、叶绿素a质量浓度0.1~0.25 mg·m^(-3)为黄鳍金枪鱼适宜的环境因子范围。与GAM模型相比,nodeGAM模型的拟合效果和解释能力更优,从模型输出的效应曲线来看,nodeGAM模型能更好地反映CPUE与环境因子间的非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鳍金枪鱼 CPUE 环境因子 GAM模型 nodeGAM模型 中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太平洋自由群鲣资源丰度序列的振荡模态分析
13
作者 王月 杨晓明 朱江峰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6-274,共9页
为掌握中西太平洋自由群鲣(Katsuwonus pelamis)资源的波动周期特征及其与海洋环境振荡的响应关系,利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对1990—2019年中西太平洋自由群鲣的标准化后CPUE时间序列进行振荡周期分解;并用时滞分析方法,获得各波动周... 为掌握中西太平洋自由群鲣(Katsuwonus pelamis)资源的波动周期特征及其与海洋环境振荡的响应关系,利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对1990—2019年中西太平洋自由群鲣的标准化后CPUE时间序列进行振荡周期分解;并用时滞分析方法,获得各波动周期和环境周期相应关系强度和相位差。结果表明:1)自由群鲣资源种群波动可以认为是0.3 a、0.6 a、1.5 a、3.5 a和5.5 a等多个周期的振荡叠加综合效应表现。其中0.3 a和0.6 a为资源的季节性波动特征,相对影响较小;而1.5 a和3.5 a的年际波动对中西太平洋自由群鲣资源变动影响较大(累积方差解释率为46.96%)。2)自由群鲣资源的振荡是环境振荡和鲣生物周期综合作用的反映,其1.5 a的振荡和鲣的初次性成熟年龄有关;3.5 a的振荡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有关。3)3.5 a的振荡与尼诺指数相关系数为0.61,相位差8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群鲣 振荡模态 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时滞分析 中西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印度洋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灯光罩网渔业CPUE标准化研究
14
作者 叶思齐 陆化杰 +2 位作者 张弼强 赵懋林 倪振宇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58-1267,共10页
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是渔业资源评估的前提和基础,为了更好地评估西北印度洋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资源丰度,掌握鸢乌贼资源分布与时空因子及海洋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利用广义线性模型(GLM)和用广义加性模型(GAM),... 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是渔业资源评估的前提和基础,为了更好地评估西北印度洋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资源丰度,掌握鸢乌贼资源分布与时空因子及海洋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利用广义线性模型(GLM)和用广义加性模型(GAM),结合时空因子及海洋环境因子对2015~2021年西北印度洋鸢乌贼灯光罩网渔业CPUE进行标准化研究,并评价各因子对CPUE的影响。GLM模型结果显示,6个变量对CPUE影响显著,依次为年份(Year)、月份(Month)、经度(lon)、纬度(lat)、海表面温度(SST)、叶绿素a浓度(chl a);依次加入六个显著变量构建GAM模型,并通过对不同GAM模型的AIC值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包含6个变量的GAM模型AIC值最小且模型最优,对CPUE偏差的解释率为37.80%。研究表明,西北印度洋鸢乌贼高CPUE主要出现在9月至翌年3月期间,13°N~20°N、58°E~66°E、SST为26.0~29.0°C、chl a为0.07~0.73 mg/m^(3)的海域内。整体而言,基于GLM模型和GAM模型对西北印度洋鸢乌贼灯光罩网渔业CPUE标准化研究,能够较好地反映鸢乌贼资源的丰度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西北印度洋 灯光罩网渔业 CPUE标准化 广义线性模型 广义加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 I基因的西北太平洋日本鳀群体遗传结构研究
15
作者 宋成辉 徐蓓韵 +2 位作者 刘洋 刘必林 王丛丛 《海洋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9,共10页
为了解西北太平洋海域日本鳀(Engraulis japonicus)的群体遗传结构,更好地对其进行资源开发和管理,利用线粒体CO I基因对西北太平洋海域8个日本鳀群体共203尾样本进行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变异研究。结果显示,8个群体总的单倍型多样性指... 为了解西北太平洋海域日本鳀(Engraulis japonicus)的群体遗传结构,更好地对其进行资源开发和管理,利用线粒体CO I基因对西北太平洋海域8个日本鳀群体共203尾样本进行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变异研究。结果显示,8个群体总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为0.9508±0.0083,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为0.00670±0.00027,总体呈现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水平和较低的核苷酸多样性水平。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表明,99.26%的遗传变异发生在群体内部;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_(st))均小于0.05,表明群体间不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基因流N_(m)数值较大(10.19910~无穷大),表明群体间基因交流频繁。核酸错配分布图呈现明显单峰,推测西北太平洋日本鳀在历史上可能经历过快速的群体扩张事件,群体扩张时间大约发生在0.260 Ma前。西北太平洋海域的洋流活动可能是导致日本鳀群体间遗传分化小的重要因素。因此,建议在日本鳀渔业资源管理上,可将西北太平洋地区的日本鳀群体作为一个管理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鳀 CO I基因 遗传结构 遗传多样性 西北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DNA技术在长江口水生生物监测中的应用潜力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学昉 孟维钊 +6 位作者 王丛丛 张云飞 田思泉 高春霞 韩东燕 陈锦辉 吴建辉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47-554,共8页
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eDNA)技术是一种正在蓬勃发展的生物采样监测技术,可以根据需要同时监测特定对象或多种水生生物,因其便利快捷,对检测对象和生态环境友好等优点而在水生生物资源监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长江口水域作为我... 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eDNA)技术是一种正在蓬勃发展的生物采样监测技术,可以根据需要同时监测特定对象或多种水生生物,因其便利快捷,对检测对象和生态环境友好等优点而在水生生物资源监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长江口水域作为我国最大的河口,是诸多水生生物季节性洄游、觅食和栖息的重要场所,因此对该水域水生生物资源的动态变化进行准确监测是开展相应生态保护的必要基础。本文归纳分析了环境DNA技术的监测原理,以及在濒危珍稀物种、入侵物种、生物多样性、资源量和遗传多样性监测方面的应用现状及限制条件,并结合长江口水域监测工作的具体需求,展望了在该水域应用环境DNA技术进行水生生物资源监测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方向,并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环境DNA技术 水生生物资源 监测技术 应用展望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垂直水温的中国东海日本鲭生境适宜性分析
17
作者 倪泳一 温健 +2 位作者 李宜锴 余为 吴峰 《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4-273,共10页
日本鲭为海洋中上层重要的经济鱼种,探索气候变化对其生境的影响,能为日本鲭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依据太平洋年代际涛动指数及1977—2015年2.5、25.0、50.0m水层温度数据,计算东海日本鲭生境适宜性指数,对比分析太平洋年代际涛动不同... 日本鲭为海洋中上层重要的经济鱼种,探索气候变化对其生境的影响,能为日本鲭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依据太平洋年代际涛动指数及1977—2015年2.5、25.0、50.0m水层温度数据,计算东海日本鲭生境适宜性指数,对比分析太平洋年代际涛动不同时期内东海日本鲭的生境时空变动。结果表明,太平洋年代际涛动指数与各水层温度距平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太平洋年代际涛动冷期内,日本鲭渔场各水层温度距平值较高,适宜的温度范围较广,2.5m和50.0m水层适宜的温度面积比例明显高于太平洋年代际涛动暖期,2.5m水层不适宜的温度面积比例明显低于太平洋年代际涛动暖期,各水层温度适宜性指数重心向西北方向偏移。相较于太平洋年代际涛动暖期,太平洋年代际涛动冷期内生境适宜性较高,适宜生境面积比例较高,不适宜生境面积比例较低,渔场的经度重心偏西,纬度重心偏北。研究表明,太平洋年代际涛动冷暖位相转换显著地影响东海日本鲭的生境分布变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鲭 太平洋年代际涛动 不同水层温度 生境分布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气候条件下南海西沙海域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渔业生物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陆化杰 宁欣 +3 位作者 刘维 张羽翔 陈子越 陈新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29-1038,共10页
为探讨不同气候条件对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渔业生物学影响,根据2015年8月(厄尔尼诺年)、2016年8月(拉尼娜发生期)和2017年8月(正常时期)我国灯光罩网船在南海采集的1970尾鸢乌贼样本,对其胴长、体重、性腺成熟度、胃饱... 为探讨不同气候条件对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渔业生物学影响,根据2015年8月(厄尔尼诺年)、2016年8月(拉尼娜发生期)和2017年8月(正常时期)我国灯光罩网船在南海采集的1970尾鸢乌贼样本,对其胴长、体重、性腺成熟度、胃饱满度、初次性成熟胴长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间鸢乌贼雌雄比例不同,2017年最高,2015年次之,2016年最低;优势胴长组不同,2015年最大,2017年次之,2016年最小;优势体重组也不同,2015年最大,2017年次之,2016年最小。协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年间胴长与体重的关系均不存在性别间显著性差异,2015、2016和2017年分别最适用线性、幂和指数函数表示;不同年间样本性成熟组成存在差异,雌雄样本性成熟样本分别占对应总数的30.96%和25.40%、46.41%和11.15%、7.35%和28.46%;胃饱满度组成也不同。不同年间初次性成熟胴长不同,2015、2016和2017年雄性初次性成熟胴长分别为184.12、144.41、132.70 mm;雌性分别为192.66、143.68、188.52 mm。结果表明,不同气候变化引起的海洋环境的变化对鸢乌贼渔业生物学产生影响:温度升高导致鸢乌贼个体减小,性成熟胴长减小,雌雄间的个体差异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渔业生物学特性 性成熟 厄尔尼诺 拉尼娜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与中尺度涡的相对时空分布关系
19
作者 张聿琛 吴静怡 +2 位作者 金鹏超 陈新军 余为 《海洋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220,共9页
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渔场位于西北太平洋的黑潮-亲潮过渡带,海域内涡旋活动剧烈。然而,中尺度涡如何影响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仍不清楚。为此,依据建立的2009—2018年西北太平洋海域涡旋逐日追踪数据集及渔业统计资料,利用归一... 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渔场位于西北太平洋的黑潮-亲潮过渡带,海域内涡旋活动剧烈。然而,中尺度涡如何影响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仍不清楚。为此,依据建立的2009—2018年西北太平洋海域涡旋逐日追踪数据集及渔业统计资料,利用归一化方法初步分析了柔鱼渔场与距涡心距离之间的关系,并利用广义加性模型探索了捕捞位置、距涡心距离及涡旋发展阶段对柔鱼CPUE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反气旋涡内柔鱼总捕捞努力量、产量和平均CPUE均较高,单位面积内产量也较高,表明在反气旋涡内部具有较高的柔鱼资源丰度,同时CPUE随距气旋涡涡心距离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反气旋涡内则呈下降趋势;2)气旋涡和反气旋涡内柔鱼CPUE与经度的关系不同,气旋涡CPUE在150°E至158°E之间较高,而反气旋涡周围的CPUE则是随着经度升高而升高,原因可能与不同海况渔场形成机制不同有关;3)柔鱼CPUE与气旋涡发展阶段负相关,与反气旋涡发展阶段正相关,CPUE在反气旋涡发展末期明显上升,可能与反气旋涡减弱消散过程中的短暂上升流或混合作用有关。研究结果可为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的资源评估与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鱼 中尺度涡 西北太平洋 广义加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XGBoost模型的大西洋大眼金枪鱼渔场预报
20
作者 周淑婷 邹晓荣 邹邦郁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1-488,共8页
为精确预测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渔场位置并有效降低入渔成本,利用2018-2021年中国金枪鱼延绳钓渔船在大西洋的作业数据及同期海洋环境数据,在最优分布式决策梯度提升树(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模型的基础上,逐步结... 为精确预测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渔场位置并有效降低入渔成本,利用2018-2021年中国金枪鱼延绳钓渔船在大西洋的作业数据及同期海洋环境数据,在最优分布式决策梯度提升树(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模型的基础上,逐步结合卷积神经网络模型(convolutional neutral network,CNN)和模拟退火算法(simulate anneal,SA),构建XGBoost、CNN-XGBoost和CNN-SA-XGBoost模型对大西洋大眼金枪鱼渔场进行预测并对比模型预测性能。结果表明:CNN-SA-XGBoost模型的准确率(ACC)为82%,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1,相较于XGBoost和CNN-XGBoost模型,ACC分别提高了15%和6%,AUC分别提升了0.10和0.02;在CNN对环境因子重要性分析的结果中,叶绿素a浓度(Chl-a)、海水表层温度(T_(0))、海水表层盐度(S_(0))和300 m水深盐度(S_(300))的相对重要性指数之和约为51%,为影响大眼金枪鱼渔获量和渔场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研究表明,CNN-SA-XGBoost模型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平衡性和适应性,可用于大西洋大眼金枪鱼渔场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眼金枪鱼 CNN-SA-XGBoost模型 渔场预报 大西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