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玉米秸秆利用及关键共性技术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陈理 赖有春 +5 位作者 陈帅宇 马明旭 周宇光 韩毅 冯欢欢 郑永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4-236,共13页
为促进玉米秸秆全价值利用,该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利用知识图谱可视化软件,绘制玉米秸秆利用领域的知识图谱,以便全面了解玉米秸秆利用... 为促进玉米秸秆全价值利用,该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利用知识图谱可视化软件,绘制玉米秸秆利用领域的知识图谱,以便全面了解玉米秸秆利用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总结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分析玉米秸秆利用关键共性技术。玉米秸秆利用研究大致可分为1990—2007年及2008—2022年两个阶段。在后一阶段,各研究团队逐渐构成以肥料化、饲料化为主,燃料化为辅的玉米秸秆利用研究体系。经文献梳理发现,玉米秸秆利用研究大致经历了3次阶段性热点迁移,每次变化时长约为10a;中国玉米秸秆利用研究已取得较多成果,主要集中在秸秆还田和生物质能源生产方面;通过对知识图谱综合分析发现,玉米秸秆利用的热点方向包括生物质能源生产、土地改良和保护、畜牧业发展和饲料生产。最后,知识工程和归纳法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利用技术仍存在收运不及时、还田质量低、秸秆制饲料技术不成熟、能源化技术成本高和附加值低等瓶颈。故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这一国家重大需求驱动下,该文主要关注并分析了未来研究应重点聚焦的13项玉米秸秆全价值利用关键共性技术。该研究可为促进中国玉米秸秆全价值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利用 文献计量学 Web of Science 中国知网 关键共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智能实时餐厨垃圾收运路径优化
2
作者 陈理 赖有春 +4 位作者 王帅北 刘海帆 马明旭 柳珊 周宇光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9-129,共11页
针对城市餐厨垃圾收运普遍面临的亏载超载、车辆尾气排放高、路径规划主观性强、综合成本高及商家满意度低等问题,根据城市餐厨垃圾的分布和收运特点,建立了基于交通流带时间窗的动态路径优化问题模型,并利用改进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根... 针对城市餐厨垃圾收运普遍面临的亏载超载、车辆尾气排放高、路径规划主观性强、综合成本高及商家满意度低等问题,根据城市餐厨垃圾的分布和收运特点,建立了基于交通流带时间窗的动态路径优化问题模型,并利用改进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根据实地调研数据,设计了静动态递进的6种优化策略,并设置单位平均收运成本(U-C)、单位平均碳排放量(U-T)及单位平均油耗(U-Y)用于衡量不同优化方案的经济性、环保性和能耗水平。实验结果表明,最小收运成本+时间窗(TW)被确认为最佳静态优化策略。与不带时间窗的情景相比在多使用1辆车的情况下U-C、U-T、U-Y分别降低8.16%、12.12%、10.48%。最小收运成本+TW+时间离散为最佳动态优化策略,该情景下较最佳静态优化策略总成本降低15.23%,油耗与碳排放均降低24.97%,U-C、U-T、U-Y分别下降25.85%、39.39%和36.36%。此外,验证了模拟智能垃圾桶获取实时餐厨垃圾量,在本模型中有进一步的优化效果。最后,对实际运行及6种优化情景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验证了应用本模型,餐厨垃圾收运系统的调度效率均有提高,能够有效缓解因垃圾量随机波动带来的收运成本高与环境负效应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收运 动态车辆路径问题 时间离散策略 遗传算法 智能垃圾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附着材料对旋转式微藻生物膜系统处理餐厨垃圾沼液的影响
3
作者 柳珊 郭春春 +3 位作者 林舒芃 王斌 董仁杰 郭亭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44-253,共10页
微藻生物膜系统在废水处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微藻生物膜的形成主要依赖于附着材料的附着性能,选择合适的附着材料可以改善微藻生物膜系统的废水处理效果。该研究以模拟餐厨垃圾沼液为对象,首先对6种常见附着材料的附着性、耐用性和... 微藻生物膜系统在废水处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微藻生物膜的形成主要依赖于附着材料的附着性能,选择合适的附着材料可以改善微藻生物膜系统的废水处理效果。该研究以模拟餐厨垃圾沼液为对象,首先对6种常见附着材料的附着性、耐用性和经济性进行评估。经过评估发现,纯棉帆布、涤纶和涂层尼龙纺在耐久性和附着性方面表现较好,纯棉帆布可以达到最高5.19 g/(m^(2)·d)的生物量附着,且三者的经济性较好。随后,将这3种附着材料应用于旋转式微藻生物膜反应器,发现纯棉帆布可以实现最高的生物量附着,其微藻平均生产力为1.60 g/(m^(2)·d),其次是涤纶、涂层尼龙纺。并且纯棉帆布相对于涂层尼龙纺成本低且更容易挂膜,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微藻的色素含量与生物量呈正相关,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纯棉帆布处理组中载体附着式微藻叶绿素含量最高,为40.24~43.46 mg/g。利用旋转生物膜系统处理餐厨垃圾沼液试验中,涂层尼龙纺和纯棉帆布处理组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相对较好,其中纯棉帆布处理组中总氮、氨氮、硝态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的去除效率分别达到50.6%、99.5%、28.5%、98.7%和97.0%。经过对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分析发现,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3个处理组中悬浮微藻和载体附着式微藻的EPS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荧光强度与EPS的含量趋势一致,主要有机物为芳香族蛋白和溶解性微生物副产物。因此,纯棉帆布作为附着材料能够实现较好的生物量附着和污染物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式微藻生物膜 附着材料 生物量 污染物去除 胞外聚合物 餐厨垃圾沼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CA的沼气工程3种沼液处理工艺综合效益分析
4
作者 陈理 Muhammad Yousuf +3 位作者 陈帅宇 马明旭 赖有春 柳珊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69-877,共9页
为评价沼气工程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文章采用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对沼气工程3种沼液处理模式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比较了沼气工程不同阶段的环境影响。以山东MH公司二期沼气工程为例,该沼气工程的全生命周期包含原料与发酵阶段、固液分... 为评价沼气工程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文章采用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对沼气工程3种沼液处理模式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比较了沼气工程不同阶段的环境影响。以山东MH公司二期沼气工程为例,该沼气工程的全生命周期包含原料与发酵阶段、固液分离阶段、沼气利用阶段、沼液储存与利用阶段和沼液、沼渣运输阶段,其中沼液利用阶段设置为固液分离后直接还田、增加氨吹脱工艺后还田和增加膜浓缩工艺后还田3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该沼气工程3种沼液处理模式的环境综合影响潜值分别为-0.044 6,-0.038 2,-0.023 0,沼液固液分离后直接还田具有最佳的环境效益;该沼气工程年均收入为9 280.40万元,财务净现值为45 849.75万元,项目净收益为28 774.90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为43.26%,各项指标均表明MH公司二期沼气工程具有良好的经济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气工程 生命周期评价 环境影响 氨吹脱 膜浓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热解衍生生物炭稳定性及其改良土壤效果评估
5
作者 任思豪 付永坤 +3 位作者 郭春春 李欢 周宇光 魏泉源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55-264,共10页
为推动玉米秸秆能源化利用并增强土壤肥力,该研究以玉米秸秆为原料,运用热重分析仪和热重-红外联用仪,系统研究原料热解过程中质量损失特性及其挥发分动态释放规律;采用热转化技术制备生物炭,探究不同热解终温(300、400、500、600和700... 为推动玉米秸秆能源化利用并增强土壤肥力,该研究以玉米秸秆为原料,运用热重分析仪和热重-红外联用仪,系统研究原料热解过程中质量损失特性及其挥发分动态释放规律;采用热转化技术制备生物炭,探究不同热解终温(300、400、500、600和700℃)条件下生物炭的碳含量及其稳定性;并通过实验室规模生物炭土壤改良试验,评估不同热解温度生物炭对土壤改良效果影响。热解试验结果表明,CO_(2)释放是热解过程中原料质量损失的主因,提高升温速率会导致热解过程受阻。与玉米秸秆原料相比,生物炭样品碳含量显著提高了35.32%~59.69%(P<0.05),且当热解终温超500℃时,生物炭的芳香结构更为发达,稳定性也得到提升。生物炭土壤改良试验结果表明,与未添加生物炭土壤的对照组相比,300、500和700℃制备的生物炭分别在提升土壤总氮、总磷和总钾含量方面提升效果最佳,分别提升了39.21%、39.52%和60.32%;700℃制备的生物炭对土壤总碳和无机碳提升效果最佳,分别为47.04%和30.02%;600℃制备的生物炭对土壤有机碳提升效果最佳,为58.38%。因此,在生物炭改良土壤的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土壤的原始理化性质,并综合考虑生物炭的碳固存潜力及其对土壤养分的提升效果,选择适宜热解温度条件下制备的生物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生物炭 稳定性 农田土壤 碳固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户用炉具使用生物质炭化燃料的排放特征及其减排效果评估
6
作者 周宇光 武如聪 +3 位作者 于耀鸿 赵楠 李陈 董仁杰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67-1173,共7页
文章对比研究了核桃壳和竹子两种生物质原料及其炭化燃料、颗粒燃料在户用炉具中使用时的排放特征和炊事热效率;探究了炭化燃料排放颗粒物的粒径分布;运用SEM观察了竹炭燃料燃烧排放PM_(2.5)和PM_(0.4)的微观形貌。测试结果表明:同颗粒... 文章对比研究了核桃壳和竹子两种生物质原料及其炭化燃料、颗粒燃料在户用炉具中使用时的排放特征和炊事热效率;探究了炭化燃料排放颗粒物的粒径分布;运用SEM观察了竹炭燃料燃烧排放PM_(2.5)和PM_(0.4)的微观形貌。测试结果表明:同颗粒燃料相比,两种炭化燃料基于单位有效能量的排放因子(PM_(2.5)和NO_(X))分别降低了75.5%~78.7%和56.3%~67.5%;相比原始生物质燃料,两种炭化燃料基于单位有效能量的排放因子(PM_(2.5)和NO_(X))分别降低了94.2%~95.1%和62.5%~71.6%;相比颗粒和原始生物质燃料,核桃壳炭化燃料的CO排放因子降低了29.3%~43.1%,但竹炭燃料的排放因子未降低。此外,炭化燃料炊事热效率高于颗粒和原始生物质燃料炊事热效率。颗粒物粒径分布显示,炭化燃料燃烧所排放的颗粒物以细颗粒物为主,其粒径分布峰值在0.4μm以下,占PM_(10)总质量的50%左右,而粒径小于2.5μm的颗粒物则占PM_(10)总质量的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化燃料 户用炉具 细颗粒物 排放因子 污染物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半监督模型的空间异质性农田特征提取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陈理 韩毅 +3 位作者 杨广 赖有春 郑永军 周宇光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3-185,共13页
提取农田信息对智慧农业、环境保护等有重要意义。监督学习模型对不同地貌、区域、种植类型等空间异质性农田的特征提取效果不佳。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半监督学习模型,该模型使用基于加权损失函数的在线难例样本挖掘策略,在Vaihinge... 提取农田信息对智慧农业、环境保护等有重要意义。监督学习模型对不同地貌、区域、种植类型等空间异质性农田的特征提取效果不佳。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半监督学习模型,该模型使用基于加权损失函数的在线难例样本挖掘策略,在Vaihingen数据集中总体精度高达87.1%,相较于其他半监督学习模型的提取效果最好。在吉林一号农田影像数据集进行空间异质性农田特征提取中的对比试验和精度评估,结果表明:分别使用拟提取地区和训练集地区的无标注影像训练该模型,均可提高对空间异质性农田特征提取精度,若无标注影像与拟提取地区影像中农田特征相似度高,总体精度可提升2.1~6.1个百分点,总体精度最高可达84.0%。该模型使用更少量的标注信息获得媲美监督学习模型的提取效果;而使用相同量的标注信息,可以通过增加无标注影像以取得比监督学习模型更好的提取效果。本文构建河北献县地区的农田数据集,模型使用吉林一号农田影像数据集(部分1)作为有标注训练集,吉林一号农田影像数据集(部分2)和献县地区高分二号影像数据集作为无标注影像训练后的总体精度高达88.7%。验证了改进后的半监督学习模型可准确有效提取空间异质性农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特征提取 语义分割 半监督学习 空间异质性农田 遥感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奶牛温室气体排放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鞠鑫鑫 郭建斌 +2 位作者 杨守军 孙辉 董仁杰 《中国沼气》 2022年第3期9-17,共9页
为厘清我国奶牛养殖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现状,指导奶牛养殖温室气体减排路径规划,分析了一头成年奶牛全产业链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结果显示:以敞口厌氧塘粪污处理为基线,沼气工程可实现粪污管理过程温室气体减排90%以上,结合沼液密闭贮存... 为厘清我国奶牛养殖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现状,指导奶牛养殖温室气体减排路径规划,分析了一头成年奶牛全产业链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结果显示:以敞口厌氧塘粪污处理为基线,沼气工程可实现粪污管理过程温室气体减排90%以上,结合沼液密闭贮存,减排可达98%,其中甲烷减排贡献占98.3%;奶牛粪便处理后利用过程,通过能源替代、化肥替代和土壤固碳可创造减排固碳效益,年最大减排固碳能力达3.611 tCO_(2)e·头^(-1);从奶牛养殖全链条考虑,不同奶牛粪便管理利用情境下,沼气工程处理粪污且结合三沼利用模式下,温室气体减排效益最显著,奶牛年净排放量仅为3.742 tCO_(2)e·头^(-1)a^(-1),与敞口厌氧塘粪污处理利用模式相比减排65%,与堆肥结合粪肥还田模式相比减排30%。优先选用沼气工程作为奶牛粪便管理方案,同时加强沼气和沼液沼渣的回收利用,是实现奶牛养殖业温室气体尤其是甲烷减排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温室气体 甲烷 粪便管理 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沼气工程的稻田甲烷排放减半策略
9
作者 晏珍梅 孙辉 +2 位作者 郭建斌 鞠鑫鑫 董仁杰 《中国沼气》 2022年第3期3-8,共6页
我国水稻种植每年产生近两亿t二氧化碳当量的稻田甲烷排放。针对稻秸直接还田、稻秸离田进入沼气工程厌氧消化去除产甲烷潜力后沼渣还田(简称“稻秸沼渣还田”)以及稻秸沼渣还田耦合稻田水分管理等3种情景,核算了稻田甲烷减排潜力。结... 我国水稻种植每年产生近两亿t二氧化碳当量的稻田甲烷排放。针对稻秸直接还田、稻秸离田进入沼气工程厌氧消化去除产甲烷潜力后沼渣还田(简称“稻秸沼渣还田”)以及稻秸沼渣还田耦合稻田水分管理等3种情景,核算了稻田甲烷减排潜力。结果表明,与稻秸直接还田相比,稻秸沼渣还田不减少稻秸还田对稻田有机质和养分的贡献,但可减少我国南方一年多熟稻田甲烷排放40%以上,可减少北方一年一熟稻田甲烷排放15%以上。稻秸沼渣还田与稻田水分管理耦合,有望在未来实现全国范围内稻田甲烷减半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甲烷 沼气工程 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