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在动物疫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胡清霞 李颖 +4 位作者 张琰杰 吕妮 李鹏 杨增岐 王兴龙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2-86,共5页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技术是一种基于T4噬菌体复制机理为主要反应机理的核酸恒温扩增技术,广泛应用于动物疫病诊断、动物食品安全和遗传分析等领域。反应可在25~42℃温度条件下20 min完成快速扩增,具有条件温和、灵敏度高、特异性好、...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技术是一种基于T4噬菌体复制机理为主要反应机理的核酸恒温扩增技术,广泛应用于动物疫病诊断、动物食品安全和遗传分析等领域。反应可在25~42℃温度条件下20 min完成快速扩增,具有条件温和、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无需昂贵试验仪器和简便快捷等优点,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已被应用于常见动物疫病的诊断。为让更多技术人员了解RPA技术诊断的优势,论文对RPA技术原理、引物探针设计、检测方法及在动物疫病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恒温扩增技术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 动物疫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F-1α在病原体感染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正洋 宋银娟 储岳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57-2367,共11页
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是细胞应对缺氧反应的中枢调节因子,稳定的HIF-1α具有多种功能,参与血管生成、代谢调节、细胞自噬及细胞凋亡等多种生物学过程。HIF-1α的稳定性受到多种信号的调节,包括氧气水平、病原体感染以及代谢中间体... 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是细胞应对缺氧反应的中枢调节因子,稳定的HIF-1α具有多种功能,参与血管生成、代谢调节、细胞自噬及细胞凋亡等多种生物学过程。HIF-1α的稳定性受到多种信号的调节,包括氧气水平、病原体感染以及代谢中间体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HIF-1α在感染性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就HIF-1α稳定性的调节机制及其在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和相关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讨论和总结,旨在为进一步解析HIF-1α在防御多种病原体感染中的作用和其作为靶向治疗的潜在靶点等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F-1Α 稳定性 病原体 感染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TS基因序列的羊源食道口线虫PCR检测方法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天缘 要慧中 +2 位作者 周璐露 康煜坤 林青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2-56,共5页
为了能对羊源食道口线虫病进行特异性诊断,基于食道口线虫ITS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食道口线虫的特异性PCR检测方法,对其特异性、敏感性以及在临床羊粪便样本中食道口线虫虫卵的检测效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在对食道口线虫、仰口... 为了能对羊源食道口线虫病进行特异性诊断,基于食道口线虫ITS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食道口线虫的特异性PCR检测方法,对其特异性、敏感性以及在临床羊粪便样本中食道口线虫虫卵的检测效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在对食道口线虫、仰口线虫、毛尾线虫、捻转血矛线虫等9种线虫的阳性DNA模板进行扩增时,只有在食道口线虫DNA阳性模板中扩增出650 bp的目的条带,而在其他线虫的DNA模板中无条带出现;将食道口线虫原始质粒模板进行10倍梯度稀释后进行敏感性检测,该PCR最低检出浓度为90 copies/μL;利用所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对临床200份羊粪便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检出食道口线虫的阳性率为32%,高于显微镜镜检的阳性检测结果(阳性率为31%),但二者无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该研究所建立的食道口线虫PCR检测方法能够特异性地检测食道口线虫及其虫卵的阳性DNA样本,且敏感性良好,该方法为食道口线虫的种类鉴别以及食道口线虫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道口线虫 内转录间隔区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细胞转录组学技术及其在寄生虫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4
作者 周蜓蜓 李立 +5 位作者 吴燕涛 逯文颖 付宝权 殷宏 贾万忠 闫鸿斌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290-4301,共12页
单细胞转录组代表了某一时刻单个细胞内所有mRNA总表达量,其表达量反映该细胞的总体特征。通过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ingle cell RNA sequencing,scRNA-seq)技术对单个细胞的全部RNA进行逆转录、扩增和测序,测序结果中包含的大量信息有可... 单细胞转录组代表了某一时刻单个细胞内所有mRNA总表达量,其表达量反映该细胞的总体特征。通过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ingle cell RNA sequencing,scRNA-seq)技术对单个细胞的全部RNA进行逆转录、扩增和测序,测序结果中包含的大量信息有可能重塑对发育生物学、基因调控以及健康和疾病中细胞异质性的理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测序技术也在不断进步,scRNA-seq全方位、高通量以及高分辨率的特点可构建更细致、全面和精准的单细胞图谱。本文综述了常用scRNA-seq方法及其数据分析主要流程和单细胞转录组学技术在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领域研究中的应用,以期为该领域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测序 转录组 数据分析 寄生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诱导铁死亡对其复制水平的影响
5
作者 张梓璇 张颖 +4 位作者 李志军 杨婧玲 蒋子豪 黄华敏 齐雪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716-5724,共9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感染对牛肾细胞(Madin-Darby Bovine Kidney cells,MDBK)铁死亡的调控作用及其对病毒复制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激光共聚焦、Western blot、qPCR和电镜技术等技术检测BVDV感染MDBK细胞铁死亡发生与病... 本研究旨在探究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感染对牛肾细胞(Madin-Darby Bovine Kidney cells,MDBK)铁死亡的调控作用及其对病毒复制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激光共聚焦、Western blot、qPCR和电镜技术等技术检测BVDV感染MDBK细胞铁死亡发生与病毒复制水平,另外,使用铁死亡抑制剂Fer-1研究铁死亡对病毒复制和细胞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BVDV(MOI=5)感染细胞较正常对照组细胞死亡率显著增加(P<0.05),感染细胞内Fe^(2+)和脂质过氧化水平较正常细胞显著升高(P<0.05),透射电镜检测可见线粒体表面积变小、嵴减少以及膜密度增加等铁死亡发生特征;将铁死亡抑制剂Fer-1预处理MDBK细胞后,可显著抑制BVDV感染病毒复制水平(P<0.05);此外,BVDV感染诱导铁死亡对MDBK细胞中IL-1β、IL-18以及IFN-β等炎性因子呈正调控效应。以上结果提示,BVDV感染可引起宿主细胞铁死亡,且铁死亡发生可显著促进病毒复制水平以及宿主细胞炎性因子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 铁死亡 病毒复制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鹮源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性及毒力基因与种系分型检测分析
6
作者 吴滨滨 冯航 +4 位作者 刘英 张域琪 丁敬茹 王娟 杨增岐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7-63,共7页
为了解陕西圈养朱鹮源大肠埃希氏菌耐药性、系统进化分群、毒力基因及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对采集自陕西省周至县32份朱鹮源肛拭子进行肠道细菌分离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9种抗菌药物对分离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PCR检测毒力基因、... 为了解陕西圈养朱鹮源大肠埃希氏菌耐药性、系统进化分群、毒力基因及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对采集自陕西省周至县32份朱鹮源肛拭子进行肠道细菌分离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9种抗菌药物对分离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PCR检测毒力基因、耐药基因携带情况,采用三重PCR鉴定分离菌株的系统进化分群,并进行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在32份朱鹮源肛拭子中分离到大肠埃希氏菌15株,分离率为46.87%;分离菌株对氨苄西林100%耐药,对多西环素、恩诺沙星、头孢噻夫耐药率较高,对美罗培南、替加环素、黏菌素表现较高敏感,耐2种以上抗菌药物的菌株达100%;从分离菌株中检测到blaTEM、blaSHV、blaCTX-M等耐药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100%、93.3%、33.3%,phop、tetx3占比较高(66.67%、53.33%),未检测到cfr、tetx4耐药基因;分离菌株携带10种不同的毒力基因,未检测到hlyA、saf、cnf1、iutB、stx1、stx2、papC、FasA等8种毒力基因,其中etrA、aer、hlyE、ompA的检出率最高,均达到93.33%,其他依次为iutA(80%)、fimC(73.33%)、rfc(60%)、ompT(53.33%)、hlyF(46.67%)、Tsh(20%),且检测到9株分离菌株携带的rfc毒力基因。该批朱鹮源大肠埃希氏菌以B2型为主(占53.33%),其次为D型(占33.34%),A型仅占比13.33%,未检测到B1型;小鼠致病性试验表明,小鼠表现较轻的临床症状。结果表明,该批朱鹮源大肠埃希氏菌耐药现象较为严重,毒力基因与耐药基因在该批朱鹮中较流行,与其他动物相比,其种系分型较特殊。研究结果可为朱鹮源大肠杆菌病的防控、治疗及圈养朱鹮的放飞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鹮 大肠埃希氏菌 耐药性 毒力基因 种系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