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禾本科‖豆科作物间作对农业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
1
作者 高梦钒 王鑫鑫 +2 位作者 陈任强 许华森 刘宏权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5,共15页
间作是传统农业中提高农业生态生物多样性、增强农田生产力的一种有效的种植模式,能够改变农业生态系统的时空条件,发挥作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种间互作,充分利用光能和土壤养分。豆科作物作为一种绿色氮源,禾本科‖豆科间作模式将豆... 间作是传统农业中提高农业生态生物多样性、增强农田生产力的一种有效的种植模式,能够改变农业生态系统的时空条件,发挥作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种间互作,充分利用光能和土壤养分。豆科作物作为一种绿色氮源,禾本科‖豆科间作模式将豆科作物纳入间作系统后,利用豆科作物生物固氮的特性减少了氮肥施用量,利用种间互作提高了非豆科作物对土壤氮素利用效率,从而提高农业生态服务系统功能,为实现可持续集约化农业提供了一种可能。因此,本文首先从禾本科‖豆科间作增加农田物种多样性、减少病虫害和提高生产稳定性方面,对禾本科‖豆科间作对农业生态服务系统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其次,从地上部对光能的利用和地下部根系生长特征以及种间竞争作用对土壤养分的高效利用方面分析了对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具体机制;最后,对禾本科‖豆科间作提出了存在的具体问题和未来研究展望。具体问题包括机械化生产、农药使用和作物模型的建立开发,以此更好地实现禾本科‖豆科间作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同时也展望了在水资源短缺的背景下,探究高效的水肥调控机制以及双碳背景下禾本科‖豆科间作利用不同的农作方式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目标,充分利用禾本科‖豆科间作实现农业可持续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生产力 水分利用 氮素利用 土壤微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植滴灌水肥一体化对西南夏玉米产量及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宋利 刘广周 +7 位作者 张华 卢庭启 卿春燕 杨云山 郭晓霞 胡单 李少昆 侯鹏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92-1004,共13页
土壤微生物参与碳氮循环,对于维持土壤生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密植滴灌水肥一体化对西南地区夏玉米产量与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设置传统水肥(F)和密植滴灌水肥一体化(H)2个处理。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通过测定16S rRNA基因,研... 土壤微生物参与碳氮循环,对于维持土壤生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密植滴灌水肥一体化对西南地区夏玉米产量与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设置传统水肥(F)和密植滴灌水肥一体化(H)2个处理。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通过测定16S rRNA基因,研究密植滴灌水肥一体化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2年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F相比,H处理的产量与生物量分别显著提高30.92%与56.03%。对2022年土壤中细菌微生物进行分析发现,H处理显著提高了不同时期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且处理间细菌群落结构存在差异。对细菌群落组成分析可知,H处理提高了部分门(髌骨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和属(黄单胞杆菌属、鞘氨醇单细胞菌属、Jatrophihabitans和黄杆菌属)分类水平的细菌群落相对丰度。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吐丝期F处理中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与产量相关,H处理中鞘氨醇单细胞菌属的相对丰度与生物量相关;成熟期H处理的3门(粘菌门、酸杆菌门、芽单胞菌门)和2属(Ellin6067、芽单胞菌属)细菌群落的相对丰度与生物量及产量相关,而F处理的细菌群落的相对丰度与生物量及产量无关。利用PICRUSt2对细菌群落进行功能预测可知,H处理提高了多种细菌的代谢能力,如氨基酸代谢、外来化合物的生物降解与代谢、糖类生物合成与代谢等。综上,与传统水肥管理相比,密植滴灌水肥一体化不仅提高了土壤细菌的群落多样性和代谢能力,还提高了3门(髌骨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和4属(黄单胞杆菌属、鞘氨醇单细胞菌属、Jatrophihabitans和黄杆菌属)的群落相对丰度,并通过降低有害菌门(芽单胞菌门)和提高有益菌属(鞘氨醇单细胞菌属)的群落相对丰度来影响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植 滴灌水肥一体化 夏玉米 产量 细菌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保定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及棚外杂草寄主鉴定
3
作者 王云端 高兴 +6 位作者 张胜杰 宫彬彬 吴晓蕾 吕桂云 李敬蕊 陈利达 高洪波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9-135,共7页
针对河北保定地区设施番茄及棚外杂草病毒病发病情况,分别采集设施番茄、葎草和藜伴有扭曲畸形、斑驳、细长狭窄、凸起和纵卷等症状的叶片病样,使用常见的番茄病毒病特异性引物对番茄、葎草和藜cDNA进行RT-PCR扩增鉴定。结果显示:特异... 针对河北保定地区设施番茄及棚外杂草病毒病发病情况,分别采集设施番茄、葎草和藜伴有扭曲畸形、斑驳、细长狭窄、凸起和纵卷等症状的叶片病样,使用常见的番茄病毒病特异性引物对番茄、葎草和藜cDNA进行RT-PCR扩增鉴定。结果显示:特异性引物TYLCV-F/R在番茄、葎草和藜上均扩增得到约648 bp的单一条带,其他引物和阴性对照均未扩增出条带,说明河北保定地区设施番茄及棚外杂草病毒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设施番茄周边杂草(葎草和藜)疑似为TYLCV的宿主,成为病毒病侵染源之一。研究结果可为设施番茄病毒病的早期检测及综合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葎草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寄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菜ACA基因家族鉴定及其表达分析
4
作者 张琴琴 侯广广 +7 位作者 李畅 代博文 王晓芳 解紫薇 樊蜜 吴晓蕾 高洪波 李敬蕊 《华北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73,共11页
ACA作为Ca^(2+)-ATPase的亚家族成员之一,在维持植物细胞内Ca^(2+)浓度平衡以及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响应非生物胁迫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了解生菜ACA基因家族功能,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生菜ACA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与分析。结... ACA作为Ca^(2+)-ATPase的亚家族成员之一,在维持植物细胞内Ca^(2+)浓度平衡以及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响应非生物胁迫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了解生菜ACA基因家族功能,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生菜ACA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在生菜中共鉴定到17个ACA基因,命名为LsACA1~LsACA17;LsACA基因不均匀地分布在8条染色体上;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表明,LsACA蛋白全部定位于细胞质膜;LsACA基因家族成员之间的内含子数量差异较大(0~32个),LsACA蛋白共鉴定到15个保守结构域,氨基酸数量为21~50个;二级结构占比情况为:α-螺旋>无规则卷曲>延伸链>β-折叠;根据系统发育分析将LsACA蛋白分为5个亚家族GroupⅠ~GroupⅤ;根据共线性分析发现,6对基因存在片段复制,其共线性基因对的Ka/Ks均小于1,说明在进化中以纯化选择为主。通过qRT-PCR方法分析了LsACA基因家族成员在不同钙离子浓度处理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低钙处理的钙敏感型品种宝石绿中有12个LsACA基因表达量极显著下调,而钙不敏感型品种耶罗有9个LsACA基因表达量极显著上调,1个LsACA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研究鉴定了生菜ACA基因家族成员,并进行了生物学分析,揭示了LsACA基因家族成员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菜 基因家族 LsACA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绿豆干物质积累、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5
作者 符占海 刘宏权 +3 位作者 王鑫鑫 陈任强 柴春岭 高惠嫣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31-139,共9页
为探究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在绿豆生产中的效益,为化肥减施、作物增产和肥料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在保定市河北农业大学农科教学实习基地开展田间试验,以绿豆品种冀绿26为试验材料,设置对照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有机肥20%替代化... 为探究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在绿豆生产中的效益,为化肥减施、作物增产和肥料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在保定市河北农业大学农科教学实习基地开展田间试验,以绿豆品种冀绿26为试验材料,设置对照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有机肥20%替代化肥(T1)、有机肥40%替代化肥(T2)、有机肥60%替代化肥(T3)、有机肥80%替代化肥(T4)、有机肥100%替代化肥(T5)共7个处理,研究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绿豆干物质积累、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可以促进绿豆的生长发育,提高绿豆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和氮素利用,其中T2处理效果最佳,即有机肥40%替代化肥(T2)处理下绿豆的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和氮素吸收量分别显著提高了9.4%、8.3%和13.9%,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和氮素利用率分别显著提高了8.4%、28.0%和39.8%。本试验结果表明,有机肥40%替代化肥是促进绿豆生长、增加绿豆产量和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最佳施肥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化肥减施 干物质 产量 氮素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样化轮作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氮分布特征的影响
6
作者 张斯佳 张建恒 +4 位作者 赵帅 杨杰 赵霡 由福英 王贵彦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为阐明多样化作物和小麦-玉米轮作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有机碳和全氮分布特征,本研究基于2018-2022年田间定位试验,以冬小麦-夏玉米两熟(WM-WM)为对照,设置了春甘薯→冬小麦-夏玉米(SW-WM)、春大豆→冬小麦-夏玉米(SS-WM)和春花生→... 为阐明多样化作物和小麦-玉米轮作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有机碳和全氮分布特征,本研究基于2018-2022年田间定位试验,以冬小麦-夏玉米两熟(WM-WM)为对照,设置了春甘薯→冬小麦-夏玉米(SW-WM)、春大豆→冬小麦-夏玉米(SS-WM)和春花生→冬小麦-夏玉米(SP-WM)3种轮作模式,2022年小麦成熟期采集各轮作模式下0~40 cm土层土壤,分析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及团聚体各粒级对有机碳和全氮累积的贡献。结果表明:3种轮作模式均提高了土壤0~10 cm和20~30 cm大团聚体(R_(>0.25))含量和团聚体稳定性,其中>2 mm和0.5~2 mm为优势粒级;SW-WM提高了深层土壤(20~40 cm)全氮含量和>0.5 mm(0~10 cm)和20~30 cm土层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P≤0.05),SP-WM显著提高了>2 mm粒级有机碳含量(0~10 cm,20~30 cm)和10~20 cm土层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SS-WM提高了深层土壤(20~40 cm)全氮含量和20~30 cm土层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P≤0.05);各轮作模式均以大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对碳氮积累的贡献为主。华北平原花生、甘薯和大豆多样化作物与小麦-玉米轮作提高了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增加了团聚体稳定性和大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积累量,对改善土壤碳氮环境具有重要作用,花生与小麦-玉米轮作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积累的轮作效应大于甘薯和大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样化作物轮作 土壤团聚体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全氮 碳氮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类菇渣添加量对草莓扦插育苗效果的研究
7
作者 刘慧兰 裴庆余 +4 位作者 李邵 李恺 宫彬彬 陈利达 高洪波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5,61,共10页
为明确菇渣废弃物在草莓基质扦插育苗生产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以纤维素含量较高且较稳定的白玉菇渣为试材,根据理化性质设置不同添加比例,通过扦插苗生长指标的测定,初步筛选适宜添加比例,并用理化性质接近的灵芝菇渣进行验证,确定草莓... 为明确菇渣废弃物在草莓基质扦插育苗生产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以纤维素含量较高且较稳定的白玉菇渣为试材,根据理化性质设置不同添加比例,通过扦插苗生长指标的测定,初步筛选适宜添加比例,并用理化性质接近的灵芝菇渣进行验证,确定草莓扦插育苗适宜的基质理化性质和菇渣基质配方。结果表明:15%~30%菇渣添加量的基质配方理化性质较为适宜草莓育苗,随着菇渣添加量的减少草莓生物量呈上升趋势,其中添加比例为15%的T7处理草莓秧苗株高、壮苗指数、茎粗和根系活力等指标均达到最大,优于其他添加比例以及草炭添加量为60%的对照基质,较对照分别提高21.23%,95.26%,16.87%和175.00%。在灵芝菇渣的验证试验中得到了与白玉菇渣同样的结果,相同比例的配方在所有处理中表现最好,株高、壮苗指数、茎粗和根系活力等指标较对照分别提高42.80%,310.89%,18.59%和266.67%。表明理化性质近似的菇渣可以相互替代,采用相同的配比均可得到适宜扦插育苗基质配方,其中菇渣∶草炭∶珍珠岩∶粗蛭石=1.5∶4∶2∶2.5可作为白玉菇渣、灵芝菇渣等理化性质接近的菇渣在草莓扦插育苗基质配方中使用,为促进菇渣废弃物作为基质重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菇渣添加量 理化性质 草莓扦插育苗基质 壮苗指数 根系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光谱影像的冬小麦地土壤含盐量反演研究
8
作者 崔晓彤 靳亚红 +3 位作者 兰凤 吴鑫淼 张立杰 郄志红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5,126,共10页
为评估冬小麦覆盖地不同生育期及深度的盐分反演模型适用性,基于无人机多光谱遥感数据提取32种光谱指数,并同步采集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0~20、20~40和40~60 cm深度的土壤含盐量。采用递归特征消除-极端梯度提升算法(RFE-XGBoost)筛... 为评估冬小麦覆盖地不同生育期及深度的盐分反演模型适用性,基于无人机多光谱遥感数据提取32种光谱指数,并同步采集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0~20、20~40和40~60 cm深度的土壤含盐量。采用递归特征消除-极端梯度提升算法(RFE-XGBoost)筛选关键光谱变量,结合随机森林(RF)构建盐分反演模型。结果表明,拔节期为最佳反演生育期,0~20 cm为最佳反演深度。RF模型预测性能最优,其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0.748、0.029%和0.024%。本研究为冬小麦多生育期及多深度土壤含盐量估算提供了科学依据,对精准农业管理和土壤盐渍化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光谱遥感 冬小麦 土壤含盐量 变量筛选 反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料不同配施方式对赤豆光合特性、根系形态和产量的影响
9
作者 李一 陈苗 +3 位作者 陈任强 王鑫鑫 王晓玲 刘宏权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9-95,共7页
为探究肥料不同配施方式对赤豆叶片光合特性、根系形态和产量的影响,制定科学高效的赤豆增产方案,于2022年6—10月在河北省巨鹿县的河北农业大学综合试验站开展田间试验,选取保红947为供试品种,设置常规施肥(CK)、微生物菌剂配施[常规... 为探究肥料不同配施方式对赤豆叶片光合特性、根系形态和产量的影响,制定科学高效的赤豆增产方案,于2022年6—10月在河北省巨鹿县的河北农业大学综合试验站开展田间试验,选取保红947为供试品种,设置常规施肥(CK)、微生物菌剂配施[常规施肥下增施112.5 kg/hm^(2)(J1)、262.5 kg/hm^(2)(J2)、412.5 kg/hm^(2)(J3)]、有机肥配施[减施复合肥下增施4000 kg/hm^(2)(F1)、8000 kg/hm^(2)(F2)、12000 kg/hm^(2)(F3)]共7个处理。测定赤豆全生育期的叶面积指数、叶绿素相对含量和根系形态指标,结荚期叶片的光合参数,以及收获后赤豆籽粒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结果表明,不同配施方式对赤豆开花期、结荚期叶面积指数、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影响最为显著。赤豆光合指标对肥料配施方式的响应随各肥料施加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J2、F2处理时较高。肥料配施大大增加了赤豆的根系形态指标。不同肥料能够通过合理配施达到相似的结果,其中J2、J3和F2处理赤豆的产量达到最大,综合考虑赤豆生长状况和产量,适宜的配施方案为J2和F2处理,与常规施肥相比分别增产15.03%、14.85%。综上,研究表明增施微生物菌剂262.5 kg/hm^(2)和减施复合肥下增施有机肥8000 kg/hm^(2)是促进赤豆生长、提高产量的合理配施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豆 微生物菌剂 有机肥 光合特性 根系形态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新品种冀农薯8862的选育
10
作者 谢登雷 杨喆 +3 位作者 刘艳萌 张建恒 陈慧宇 崔江慧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9-121,共3页
冀农薯8862是以品系V7-88为母本,以斯凡特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择、鉴定育成的中早熟马铃薯新品种。植株直立,株高约70 cm,生育期80 d(天)左右。薯块圆形,浅黄皮浅黄肉,薯皮光滑,芽眼浅;干物质含量18.1%,淀粉含量13.4%,还原糖含量0.2... 冀农薯8862是以品系V7-88为母本,以斯凡特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择、鉴定育成的中早熟马铃薯新品种。植株直立,株高约70 cm,生育期80 d(天)左右。薯块圆形,浅黄皮浅黄肉,薯皮光滑,芽眼浅;干物质含量18.1%,淀粉含量13.4%,还原糖含量0.29%;单株结薯6~8个,平均单薯质量195.3 g,商品薯率85%以上,每667 m^(2)产量2 800 kg左右。中抗PVX、PVY,适宜河北省张家口、承德一季作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冀农薯8862 有性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新品种冀农薯5139的选育
11
作者 李伟 陈啸天 +5 位作者 蔡心汝 姜红玉 张环宇 孙靖 张建恒 崔江慧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1-184,共4页
冀农薯5139是以V7-55为母本、斯凡特为父本杂交选育的马铃薯新品种。该品种属中晚熟品种,在河北省春季覆膜栽培全生育期102 d左右,株高约85 cm,植株半直立,茎秆绿色局部有紫色,叶浅绿色。花序小,花冠白色,近五边形。块茎长卵圆形,黄皮黄... 冀农薯5139是以V7-55为母本、斯凡特为父本杂交选育的马铃薯新品种。该品种属中晚熟品种,在河北省春季覆膜栽培全生育期102 d左右,株高约85 cm,植株半直立,茎秆绿色局部有紫色,叶浅绿色。花序小,花冠白色,近五边形。块茎长卵圆形,黄皮黄肉,芽眼浅、薯皮光滑度中,单株结薯5~7块,结薯集中,平均单薯质量220.5 g,商品薯率88%以上,平均667 m^(2)产量3000~3500 kg。该品种中抗晚疫病,中抗病毒病,耐贮藏。块茎干物质含量(w,后同)19.4%、淀粉含量14.8%、蛋白质含量1.84%、维生素C含量28.24 mg·100 g^(-1)、还原糖含量0.073%。该品种适宜在河北张家口、承德等生态相似地区春季种植。2023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新品种 冀农薯513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采样点光谱信息窗口尺度优化的土壤含水率无人机多光谱遥感反演 被引量:8
12
作者 靳亚红 吴鑫淼 +3 位作者 甄文超 崔晓彤 陈丽 郄志红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6-327,共12页
针对空间异质性导致的土壤含水率反演误差较大的问题,分别以玉米灌浆期和小麦苗期的土壤含水率反演为例,利用无人机多光谱遥感技术获取喷灌和畦灌灌溉方式下的正射影像。将34组光谱特征变量按照滑动窗口法提取不同空间尺度的光谱信息平... 针对空间异质性导致的土壤含水率反演误差较大的问题,分别以玉米灌浆期和小麦苗期的土壤含水率反演为例,利用无人机多光谱遥感技术获取喷灌和畦灌灌溉方式下的正射影像。将34组光谱特征变量按照滑动窗口法提取不同空间尺度的光谱信息平均值,通过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 XGBoost)、支持向量机回归(Support vector machine regression, SVR)以及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PLSR)3种机器学习模型确定采样点光谱信息最优窗口尺度;然后,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特征变量筛选法(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feature variable screening method, R)结合XGBoost和SVR模型对提取的34组光谱特征变量进行筛选,选取与土壤含水率敏感的特征变量;最后,估算土壤含水率。结果表明:喷灌方式下所选择的采样点最优光谱信息窗口尺度比畦灌小,其最优窗口尺度范围分别为11×11~21×21和15×15~29×29;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特征变量筛选方法结合机器学习模型可有效提高土壤含水率反演精度;5种机器学习模型(R_XGBoost、R_SVR、XGBoost、SVR、PLSR)中R_XGBoost模型估算土壤含水率精度最优,在喷灌和畦灌方式下玉米灌浆期R_XGBoost模型的测试集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0、0.83,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分别为1.27%和0.98%,小麦苗期R2分别为0.76、0.79,RMSE分别为1.68%和0.85%;土壤含水率反演模型在畦灌条件下的精度优于喷灌条件下。该研究可为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分析的信息挖掘和土壤水分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率 窗口尺度 无人机多光谱遥感 机器学习 特征变量 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推迟对棉花根系生长发育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超 张鹏 +7 位作者 杨喆 孙红春 祝令晓 张科 张永江 白志英 刘连涛 李存东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1-193,共13页
【目的】研究推迟播期对棉花根系生长发育特征和产量的影响,为黄河流域棉区棉花适期播种提供依据。【方法】2022―2023年在河北农业大学威县试验站开展田间试验,设置常规播期(4月15日)和推迟播期(5月1日)2个处理,分析推迟播期对棉花品... 【目的】研究推迟播期对棉花根系生长发育特征和产量的影响,为黄河流域棉区棉花适期播种提供依据。【方法】2022―2023年在河北农业大学威县试验站开展田间试验,设置常规播期(4月15日)和推迟播期(5月1日)2个处理,分析推迟播期对棉花品种冀农大23号的根系分布、根系生长速率、根冠比、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等的影响。【结果】与常规播期相比,推迟播期条件下,棉花根系长度和生物量的最大增长速率分别增加2.92~5.35 cm·d^(-1)和0.40~0.76 mg·d^(-1);深层土壤中棉花根系占比提高,其中30~60 cm土层根系长度占比和根系生物量占比分别增加2.99~3.55百分点和3.94~4.42百分点;生育后期棉株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根冠比无明显差异;根系载荷能力显著降低6.43%~17.69%;2022年籽棉产量无显著差异,2023年单位面积铃数和籽棉产量分别显著增加9.72%和7.66%。相关分析表明,0~60 cm土层根长密度、0~60 cm土层根系生物量密度、根系生物量最大增长速率和30~60 cm土层根系长度占比均与籽棉产量极显著正相关。【结论】黄河流域棉区推迟播期(5月1日)可通过提高棉花根系生长速率、深层土壤中根系长度和根系生物量的占比,增强根系吸收功能以保障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促进棉花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推迟播种 根系 根长 生物量 根冠比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十年雄安新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被引量:6
14
作者 胡唐松 吴鑫淼 +2 位作者 王晓梦 李小兵 郄志红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4年第1期66-75,共10页
为深入了解和解析雄安新区景观格局的时空特征及其生态发展趋势,利用2013-2022年间4期典型的遥感影像数据,结合Google Earth影像,通过支持向量机分类和目视解译法获得雄安新区的土地利用分类图,综合运用GIS技术和InVEST模型分析等方法,... 为深入了解和解析雄安新区景观格局的时空特征及其生态发展趋势,利用2013-2022年间4期典型的遥感影像数据,结合Google Earth影像,通过支持向量机分类和目视解译法获得雄安新区的土地利用分类图,综合运用GIS技术和InVEST模型分析等方法,对近10年雄安新区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及其生态质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2013-2022年期间,建设用地、开阔水体、林地持续增长,其中林地在2017年以后呈快速增长趋势,占雄安新区总面积比例由10.75%增长到31.79%,耕地由于转出较多面积缩减迅速,主要转出为林地、开阔水体和建设用地,白洋淀湿地面积增加。(2)开阔水体、水生植被、耕地的景观破碎化程度在逐年增大,林地的空间连通性持续向好。雄安新区景观形状指数增加,其中,2022年景观丰富度最大,景观中优势斑块类型连通性增强,大比例斑块增加。(3)10年间,研究区碳储量增加60.59×10^(6)MgC,优良类生境区域面积和差等生境质量面积呈上升趋势,中等生境质量面积减小33.66%。需重点关注耕地、农村建设用地与城区的交汇处、交通道路与生态源地交汇处等的生态节点的建设及其生态功能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土地利用 InVEST模型 雄安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液浓度动态调控和液位高度对水培叶用莴苣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兰新 杨坤 +7 位作者 李敬蕊 李邵 霍潇 田婧 裴庆余 宫彬彬 杨晨宇 高洪波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2-98,共7页
以半结球叶用莴苣品种富兰德里为试材,在深液流水培(DFT)模式下研究了营养液浓度动态调控和液位高度对叶用莴苣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营养液浓度调控幅度的提高,叶用莴苣生长指标和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VC等品质指标均呈先... 以半结球叶用莴苣品种富兰德里为试材,在深液流水培(DFT)模式下研究了营养液浓度动态调控和液位高度对叶用莴苣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营养液浓度调控幅度的提高,叶用莴苣生长指标和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VC等品质指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以每8 d提高0.36 mS · cm^(-1)处理的效果最好,叶片长、叶片宽、叶绿素a含量、总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地上部和地下部鲜质量及干质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VC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中地上部鲜质量较其他处理提高了22.3%~57.9%;不同营养液液位高度对叶用莴苣生长和品质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12~16 cm液位高度处理的植株生长和品质总体上优于其他处理,4 cm液位高度处理的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用莴苣 深液流水培 营养液浓度 液位高度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PEG模拟干旱胁迫对大白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嘉悦 闫发 +3 位作者 封越 谢顺淘 樊蜜 李敬蕊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46,共9页
为探明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大白菜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大白菜为试验材料,研究5%~25%PEG对种子萌发、5%~20%PEG对芽苗生长、生理及抗旱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25%PEG处理的大白菜种子发芽率显著低于对照;20%和25%PEG... 为探明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大白菜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大白菜为试验材料,研究5%~25%PEG对种子萌发、5%~20%PEG对芽苗生长、生理及抗旱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25%PEG处理的大白菜种子发芽率显著低于对照;20%和25%PEG处理的大白菜种子发芽势显著低于对照,发芽启动时间和发芽持续时间显著增加;种子发芽指数随PEG胁迫浓度的增加呈逐渐下降的趋势,25%PEG处理的大白菜种子发芽指数显著低于其它处理;大白菜芽苗胚轴和胚根长度随PEG浓度的增加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芽苗鲜重和干重随PEG浓度的增加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20%PEG处理的大白菜芽苗鲜重和干重最低。5%~20%PEG处理的大白菜芽苗超氧阴离子(O2-)含量、脯氨酸(Pro)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上升趋势;Δ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基因(Delta-1-pyrroline-5-carboxylate Synthase,P5CS1)的相对表达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5%PEG处理达到最高;IAA酰胺合成酶基因(Gretchen Hagen3,GH3)的相对表达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20%PEG胁迫处理的最低;逆境诱导基因,碱性亮氨酸拉链转录因子(Basic leucine zipper,bZIP62)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基因(Mitogen-activated Protein,Kinase,MAPKKK18)的相对表达量呈上升趋势,均在20%PEG处理下达到最高。结果表明:大白菜在低浓度PEG胁迫处理下可正常萌发,高浓度PEG胁迫处理抑制萌发。大白菜芽苗可通过调节自身生长、保护酶系统、干旱胁迫相关基因表达响应不同程度干旱胁迫。研究结果为大白菜抗旱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种子 干旱胁迫 生理 抗旱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保定地区黄瓜花叶病毒与马铃薯Y病毒复合侵染叶用莴苣分子鉴定
17
作者 陈利达 李畅 +4 位作者 李敬蕊 吕桂云 吴晓蕾 宫彬彬 高洪波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74,共6页
利用RT-PCR方法对采集自河北保定地区的疑似叶用莴苣病毒病样品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表明,特异性引物CMV和PVY分别扩增得到大小为260、420 bp的单一条带;通过核苷酸序列Blast比对及系统进化树分析,河北保定地... 利用RT-PCR方法对采集自河北保定地区的疑似叶用莴苣病毒病样品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表明,特异性引物CMV和PVY分别扩增得到大小为260、420 bp的单一条带;通过核苷酸序列Blast比对及系统进化树分析,河北保定地区叶用莴苣病毒分离物分别与印度番茄CMV分离物(MN514839.1)、印度马铃薯PVY分离物(JX945850.1)聚在同一分支上,同源性分别为95%、92%。本研究首次检测到河北保定地区叶用莴苣病毒病是由CMV与PVY复合侵染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用莴苣 黄瓜花叶病毒 马铃薯Y病毒 复合侵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季有限灌水对海河平原冬小麦根系生长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18
作者 王丽 刘雪静 +3 位作者 张学成 任建宏 王彦东 甄文超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9-132,共14页
旨为明确海河平原春季限水灌溉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及籽粒产量的影响,对减少灌溉用水、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以石麦22为供试材料,设置传统春季2次灌溉(W2)、春季1次灌溉(W1)和春季不灌溉(W0)3个灌水次数处理,其中W1基于春季3,4... 旨为明确海河平原春季限水灌溉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及籽粒产量的影响,对减少灌溉用水、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以石麦22为供试材料,设置传统春季2次灌溉(W2)、春季1次灌溉(W1)和春季不灌溉(W0)3个灌水次数处理,其中W1基于春季3,4,5,6叶龄(3L、4L、5L、6L)设置4个单次灌溉时间处理。结果表明,与W2相比,W0和W1产量分别降低54.6%,24.4%,W1在4L灌溉产量最高,产量构成降低效应不显著。限水灌溉降低了冬小麦总根质量密度和根长密度,在开花期W1总根质量密度显著降低17.2%,W0总根质量密度、根长密度分别显著降低47.5%,35.1%。并且W1条件下,4L的根总根质量密度和根长密度最大。根系的垂直分布显示,减少灌溉次数增加了根系在40 cm以下土层的分布,但W1随着灌溉时间的推迟,深层土壤的根系分布减少,根系活力增加。其中,在开花期,4L在120~160 cm土层、160~200 cm土层、200~240 cm土层比6L分别显著高出28.8%,14.2%,36.5%。限水灌溉条件下根系特征和产量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表明,拔节-开花期总根质量密度和根长密度对产量有正效应,3L和4L处理开花期总根长密度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总体来讲,4L处理在拔节-开花期的根系总量较高,并且增加了40~240 cm深层根系分布和根系活力,穗数和穗粒数较高,有利于缓解限水灌溉导致的冬小麦产量的降低,可作为海河平原冬小麦限水灌溉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限水灌溉 根质量密度 根长密度 根系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态型大白菜品种对供磷水平的响应
19
作者 张益兴 侯赛赛 +3 位作者 谢冰雪 王鹏企 张建恒 王鑫鑫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6-204,共9页
磷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但作物对磷的响应因品种而存在差异。为探究不同大白菜品种对磷的响应,以选育适低磷较优品种,试验设置了大白菜品种和磷水平的双因素试验:10个大白菜品种,分别在磷水平20和200 mg/kg下种植,测定大白菜... 磷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但作物对磷的响应因品种而存在差异。为探究不同大白菜品种对磷的响应,以选育适低磷较优品种,试验设置了大白菜品种和磷水平的双因素试验:10个大白菜品种,分别在磷水平20和200 mg/kg下种植,测定大白菜地上部、根部性状以及根部土壤pH、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以探究供磷水平对不同品种大白菜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大白菜植株地上和地下部性状受土壤磷水平和品种影响较大。整体上,低磷处理使大白菜的地上部干重和根部磷浓度降低,降幅分别为12.00%~25.17%和19.12%~31.56%;(2)高、低磷处理大白菜地上和地下部性状之间都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高磷处理下,大白菜有47组地上和地下部性状显著相关,低磷处理下,大白菜有33组地上和地下部性状显著相关;(3)低磷处理显著增强部分品种大白菜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增幅为7.46%~36.72%;(4)低磷条件下,叠抱卵圆型E大白菜保持优于其他品种的地上部磷浓度和根部磷浓度,使其地上部磷含量和地上部干重增加,分别增加14.85%和26.03%,同时低磷处理降低了叠抱卵圆型E大白菜土壤pH、增强了酸性磷酸酶活性、增加了土壤中磷素的有效性;合抱平顶型I品种大白菜能根据磷水平的改变来调节根部性状的发育;叠抱卵圆型E、合抱平顶型I品种大白菜是较适宜在低磷条件下种植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磷吸收 品种 生长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瓜PIN基因家族的鉴定及高温胁迫表达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敬蕊 王育博 +4 位作者 解紫薇 李畅 吴晓蕾 宫彬彬 高洪波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2-204,共13页
生长素输出载体蛋白PIN(PIN-formed)是调控植物生长素极性运输的重要载体,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PIN蛋白在甜瓜基因组中的成员、性质、染色体分布、系统进化、启动子,以及家族成员在高温胁迫中的表达特性尚不明确。本研... 生长素输出载体蛋白PIN(PIN-formed)是调控植物生长素极性运输的重要载体,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PIN蛋白在甜瓜基因组中的成员、性质、染色体分布、系统进化、启动子,以及家族成员在高温胁迫中的表达特性尚不明确。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甜瓜(Cucumis melo)全基因组数据库中筛选鉴定到18个CmPIN成员,编码氨基酸数量在51-642之间,分子量介于5.19-70.30 kD之间,不稳定指数在24.33-48.87之间;主要定位于细胞质膜上,除CmPIN6和CmPIN8无跨膜结构外,其他16个PIN蛋白均具有2-11个跨膜结构域;分布在9条染色体上,均含有1-9个Motif,CmPIN家族成员基因含有1-10个外显子,二级结构主要为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结构。构建了CmPIN家族成员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水稻(Oryza sativa)、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玉米(Zea mays)的PIN蛋白进化树,将18个CmPINs聚类为7个亚族,其中亚族Ⅵ中数量最多。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显示,甜瓜CmPIN启动子中存在大量的顺式作用基本元件,还含有与激素、光信号和干旱诱导等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对不同温度处理的甜瓜胚根进行荧光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Yucasin+IAA处理的CmPIN13和CmPIN18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Yucasin处理;NPA+IAA处理的CmPIN2、CmPIN13和CmPIN18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NPA处理,推测CmPIN基因家族参与了甜瓜发芽过程高温胁迫的响应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PIN基因家族 基因特征 生物信息学 高温胁迫 转录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