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桃树上壳囊孢属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1
作者 何治政 宋金艳 +1 位作者 尚巧霞 周莹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明确从桃树上分离到的壳囊孢属(Cytospora)真菌的生物学特性,探索该属真菌在实验室培养适宜条件,并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壳囊孢菌接种至不同培养基上,置于不同温度、pH值、光照、碳氮源条件下,观察记录培养性... 【目的】明确从桃树上分离到的壳囊孢属(Cytospora)真菌的生物学特性,探索该属真菌在实验室培养适宜条件,并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壳囊孢菌接种至不同培养基上,置于不同温度、pH值、光照、碳氮源条件下,观察记录培养性状。【结果】从桃上分离到的壳囊孢菌在10~35℃均能生长;pH值对壳囊孢菌生长速度的影响较小,在pH值为5~9时,6种壳囊孢菌生长较快,无显著差异;除C.erumpens的最适氮源为牛肉膏外,其他5个种均为酵母膏;6个种的最适碳源均为可溶性淀粉,除C.ailanthicola外均差异显著。在PDA上,C.leucosperma生长速度最快,C.gansuensis最慢。【结论】壳囊孢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pH值5~9,最佳碳源是可溶性淀粉,最佳氮源为酵母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囊孢 桃树腐烂病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树主要害虫的发生与防控技术进展
2
作者 张帆 肖达 +2 位作者 徐庆宣 李姝 郭晓军 《落叶果树》 2024年第6期1-7,共7页
综述了近5年国内外桃树害虫的发生与危害情况,桃树害虫种类繁多,主要包括蚜虫、梨小食心虫、桃蛀螟、橘小实蝇、潜叶蛾、卷叶蛾、桑白岭、红颈天牛等国内主要害虫种类基本保持稳定,其危害程度因不同产区和年份而异在全球范围内,桃实蝇... 综述了近5年国内外桃树害虫的发生与危害情况,桃树害虫种类繁多,主要包括蚜虫、梨小食心虫、桃蛀螟、橘小实蝇、潜叶蛾、卷叶蛾、桑白岭、红颈天牛等国内主要害虫种类基本保持稳定,其危害程度因不同产区和年份而异在全球范围内,桃实蝇的危害范围呈扩展趋势;蚜虫、叶蝉和叶螨等小型害虫由于发生频率高、危害严重、受到广泛关注;一些新出现的桃树害虫,如地中海实蝇、玉米象、玫瑰象甲等正在对桃树生产构成新的成胁介绍了防控技术的最新研发进展,讨论了未来研究方向并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树 害虫 发生 防控技术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和美国微生物农药登记情况比较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永华 王欣芳 +4 位作者 张玮 刘梅 王晨芳 王训成 燕继晔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86-1397,共12页
微生物农药具有高效、低风险、选择性强、绿色环保等特点,成为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本文通过比较中美两国获得登记的微生物农药活性成分显示,我国获得登记的细菌、真菌和病毒类微生物农药活性成分总数为45个,占美国获得登记活性成分数量... 微生物农药具有高效、低风险、选择性强、绿色环保等特点,成为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本文通过比较中美两国获得登记的微生物农药活性成分显示,我国获得登记的细菌、真菌和病毒类微生物农药活性成分总数为45个,占美国获得登记活性成分数量的35.43%,其中细菌类占30.00%,真菌类占26.67%,病毒类数量一致;我国登记活性成分共涉及39个种和亚种,占美国的55.71%,细菌类占59.26%,真菌类占34.38%,病毒类占109.09%;两国中只在一国获得登记的差异种和亚种中,我国有19个,占美国的38.00%,细菌占42.11%,真菌占8.70%,病毒为112.50%。以期为我国微生物农药领域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农药 活性成分 登记现状 挑战与机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潜叶蛾在北京地区的发生动态调查及性诱剂田间控害效果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林澳丽 黄建雷 +3 位作者 姚佳祺 闫祖青 渠成 王然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3-150,共8页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是对番茄生产构成巨大威胁的世界性入侵害虫,为明确该虫在北京地区番茄基地的种群动态,筛选番茄潜叶蛾高效性诱剂配方,利用性诱监测法对北京平谷区、昌平区和怀柔区等3个区的番茄潜叶蛾种群动态进行监测,并在...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是对番茄生产构成巨大威胁的世界性入侵害虫,为明确该虫在北京地区番茄基地的种群动态,筛选番茄潜叶蛾高效性诱剂配方,利用性诱监测法对北京平谷区、昌平区和怀柔区等3个区的番茄潜叶蛾种群动态进行监测,并在田间评价了两种性信息素组分不同配比及单一主成分不同剂量对番茄潜叶蛾的诱集效果。种群动态监测结果显示:3个区的监测点均有番茄潜叶蛾发生,且种群动态基本一致,从番茄定植至5月上中旬成虫发生量均较少,进入5月下旬至番茄拉秧,成虫发生量显著增加并处于高位状态。性诱剂配方筛选结果显示:两种性信息素组分不同配比试验中,(3E,8Z,11Z)-十四碳三烯-1-乙酸酯(TDTA)∶(3E,8Z)-十四碳二烯-l-乙酸酯(TDDA)=85∶15、90∶10、95∶5、100∶0这4种配比均对番茄潜叶蛾雄成虫有很好的诱集效果,单月每诱捕器平均诱虫量均在400头以上;单一主成分不同剂量试验中,TDTA为1.8 mg·诱芯^(-1)的诱虫量最大,略高于TDTA为0.2 mg·诱芯^(-1)和0.6 mg·诱芯^(-1)的诱虫量,除第3周3号棚1.8 mg·诱芯^(-1)诱虫量显著高于0.6 mg·诱芯-1外,其余三者间无显著性差异。该研究结果为北京地区番茄潜叶蛾监测预警及性诱剂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性诱剂 种群动态 监测诱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潜叶蛾对乙基多杀菌素的抗性监测及抗性风险评估 被引量:2
5
作者 渠成 黄建雷 +4 位作者 车午男 谢振良 方勇 邓群英 王然 《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34-1642,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对乙基多杀菌素的田间抗性水平及潜在抗性风险,以期为合理使用乙基多杀菌素防治番茄潜叶蛾及延缓番茄潜叶蛾对其抗性的产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了我国北方5省(直辖市、...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对乙基多杀菌素的田间抗性水平及潜在抗性风险,以期为合理使用乙基多杀菌素防治番茄潜叶蛾及延缓番茄潜叶蛾对其抗性的产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了我国北方5省(直辖市、自治区)18个地区番茄潜叶蛾田间种群对乙基多杀菌素的抗性水平,利用浸叶法对番茄潜叶蛾室内敏感品系用乙基多杀菌素进行连续10代抗性筛选来评估抗性风险,并通过Tabashnik域性状分析法计算抗性现实遗传力(realized heritability,h^(2))和基于选择数据预测不同选择压下的抗性发展速率。【结果】本研究测定的18个番茄潜叶蛾田间种群中,来自北京密云、北京怀柔和内蒙古包头的3个种群对乙基多杀菌素产生低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6.7,6.0和7.1倍;其余15个种群对乙基多杀菌素均仍处于敏感水平。经过连续10代抗性筛选,番茄潜叶蛾对乙基多杀菌素的抗性倍数为8.9倍,抗性现实遗传力h^(2)为0.1973,预测不同选择压下(死亡率为50%,60%,70%,80%和90%),抗性上升至10倍所需要的代数分别为11.56,9.50,7.92,6.60和5.23代,抗性上升至100倍所需要的代数分别为23.12,18.99,15.83,13.19和10.47代。【结论】番茄潜叶蛾对乙基多杀菌素存在一定的抗性风险,田间应加强用药管理,注意与其他类型杀虫剂轮用,以延长该药剂的使用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乙基多杀菌素 抗性监测 风险评估 现实遗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虫氟苯双酰胺对番茄潜叶蛾的室内毒力与田间防效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渠成 冯耀方 +5 位作者 林澳丽 黄建雷 闫景雪 许艳君 穆常青 王然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4-118,共5页
为明确溴虫氟苯双酰胺对番茄潜叶蛾的防治效果,采用浸叶法、田间喷雾试验和田间灌根试验分别评价了溴虫氟苯双酰胺对番茄潜叶蛾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溴虫氟苯双酰胺对番茄潜叶蛾的毒力高于氯虫苯甲酰胺,其LC... 为明确溴虫氟苯双酰胺对番茄潜叶蛾的防治效果,采用浸叶法、田间喷雾试验和田间灌根试验分别评价了溴虫氟苯双酰胺对番茄潜叶蛾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溴虫氟苯双酰胺对番茄潜叶蛾的毒力高于氯虫苯甲酰胺,其LC_(50)为0.707 mg·L^(-1);田间喷雾试验和田间灌根试验结果均表明:100 g·L^(-1)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对番茄潜叶蛾具有很好的防控效果,喷雾试验施药后7 d防效在79%以上,灌根试验施药后7 d防效在60%以上,显著高于200 g·L^(-1)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 g·L^(-1)茚虫威悬浮剂和10%多杀霉素悬浮剂的防效,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溴虫氟苯双酰胺 室内毒力 田间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芫荽精油对桃蚜的杀虫活性及其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泽华 杨帆 +4 位作者 高恬恬 张道丰 于秋月 高梦瑶 王山宁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6-373,共8页
【目的】探究芫荽Coriandrum sativum精油对桃蚜Myzus persicae的生物活性和对吡虫啉的增效作用,以及桃蚜对芫荽精油胁迫的响应机制。【方法】分别测定芫荽籽精油和芫荽叶精油对桃蚜成蚜的24 h熏蒸活性(精油浓度为200,100,50,25,12.5和6... 【目的】探究芫荽Coriandrum sativum精油对桃蚜Myzus persicae的生物活性和对吡虫啉的增效作用,以及桃蚜对芫荽精油胁迫的响应机制。【方法】分别测定芫荽籽精油和芫荽叶精油对桃蚜成蚜的24 h熏蒸活性(精油浓度为200,100,50,25,12.5和6.25μL/mL)和触杀活性(精油浓度为12.5,6.25,3.125,1.563和0.781μL/mL)半致死浓度(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LC_(50))值;配制浓度为4.0,2.0,1.0,0.5和0.25 mg/L的吡虫啉,分别添加体积分数为0.05%的芫荽叶精油和芫荽籽精油,采用浸叶法处理桃蚜成蚜,48 h时检测芫荽叶精油和芫荽籽精油对吡虫啉的增效作用;检测LC_(50)浓度芫荽叶精油和芫荽籽精油触杀处理桃蚜成蚜48 h时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解毒酶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r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及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的活性。【结果】芫荽籽精油和芫荽叶精油对桃蚜成蚜的24 h触杀LC_(50)值分别为1.63和3.72μL/mL,24 h熏蒸LC_(50)值分别为14.69和34.15μL/mL。增效试验结果表明,添加体积分数0.05%芫荽籽精油和芫荽叶精油后,吡虫啉对桃蚜成蚜的LC_(50)值分别为0.99和1.51 mg/L,增效比分别为4.78和3.13。与空白对照组相比,LC_(50)浓度芫荽籽精油和芫荽叶精油触杀处理桃蚜成蚜48 h时,保护酶SOD和CAT活性均显著增强,但POD活性没有明显变化;解毒酶CarE和GST及AChE活性均显著增强,其中,芫荽籽精油处理组桃蚜成蚜SOD,GST和AChE活性分别是芫荽叶精油处理组的1.58,1.20和1.34倍。【结论】芫荽籽精油和芫荽叶精油对桃蚜均具有触杀和熏蒸活性,且均对吡虫啉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芫荽籽精油效果更强;桃蚜可通过升高体内保护酶SOD,CAT活性和解毒酶CarE,GST及AChE活性来应对芫荽精油杀虫成分的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蚜 芫荽精油 杀虫活性 增效 保护酶 解毒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芽胞杆菌JZB30-1的鉴定及其对番茄灰霉病的生防作用
8
作者 赵娟 左文杰 +2 位作者 张殿朋 秦文韬 卢彩鸽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5-175,202,共12页
为获得对番茄灰霉病具有良好防效的生防芽胞杆菌,采用对峙培养、双层平板以及生防相关特性检测等方法筛选高活性拮抗菌株,根据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及多基因测序进行菌株种类鉴定,通过离体果实和盆栽试验明确供试菌株的防病促生效果。... 为获得对番茄灰霉病具有良好防效的生防芽胞杆菌,采用对峙培养、双层平板以及生防相关特性检测等方法筛选高活性拮抗菌株,根据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及多基因测序进行菌株种类鉴定,通过离体果实和盆栽试验明确供试菌株的防病促生效果。结果表明,芽胞杆菌JZB30-1对番茄灰霉病菌等10余种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具有广谱抑菌活性;该菌株具有合成蛋白酶、纤维素酶、脂肽类物质,分泌铁载体、生长激素及溶磷等特性,经鉴定其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JZB30-1无菌发酵滤液50倍液喷施处理,对番茄果实灰霉病防效为95.0%,发酵液10倍稀释液灌根,番茄株高、鲜重分别较对照增加25.7%和28.4%。相关结果为利用解淀粉芽胞杆菌JZB30-1进行番茄灰霉病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灰霉病 解淀粉芽胞杆菌 抑菌活性 功能基因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园蚜虫对吡虫啉和双丙环虫酯的敏感度监测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新新 吴萌萌 +4 位作者 薛丽 王甦 郭晓军 肖达 徐庆宣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36-1845,共10页
【目的】评估桃蚜Myzus persicae和桃粉蚜Hyalopterus amygdali种群对两种常用杀虫剂吡虫啉和双丙环虫酯的敏感性。【方法】2022年和2023年在我国不同桃产区桃园采集桃蚜和桃粉蚜种群,利用玻璃管药膜法测定了两种蚜虫的毒力水平。【结果... 【目的】评估桃蚜Myzus persicae和桃粉蚜Hyalopterus amygdali种群对两种常用杀虫剂吡虫啉和双丙环虫酯的敏感性。【方法】2022年和2023年在我国不同桃产区桃园采集桃蚜和桃粉蚜种群,利用玻璃管药膜法测定了两种蚜虫的毒力水平。【结果】2022年监测结果表明,浙江省嘉兴市的桃蚜种群对吡虫啉最敏感,LC50为0.222 mg·L^(-1),相比之下,河北省秦皇岛市、陕西省西安市和甘肃省兰州市的桃蚜种群表现出较低敏感性。2023年,浙江省杭州市的桃蚜种群对吡虫啉最敏感,LC50为1.574 mg·L^(-1)。对比两年的监测数据发现,山东省青岛市桃蚜对吡虫啉的敏感度变化不大,陕西省咸阳市桃蚜种群显示出对吡虫啉的敏感度降低的趋势。对于双丙环虫酯,2022年河北省秦皇岛市的桃蚜种群对双丙环虫酯最敏感,LC50为0.011 mg·L^(-1)。2023年,浙江省杭州市的桃蚜种群对双丙环虫酯最敏感,LC50为0.159 mg·L^(-1)。对比分析发现,甘肃省兰州市的桃蚜种群对双丙环虫酯的敏感度呈增加趋势。桃粉蚜的监测结果表明:云南省昆明市的桃粉蚜种群对吡虫啉和双丙环虫酯均表现出最高的敏感度,然而,河北省秦皇岛市和安徽省宿州市的桃粉蚜种群对吡虫啉的敏感度显著降低。【结论】不同地区和年份的桃蚜和桃粉蚜种群对吡虫啉表现出显著的敏感度差异。两种蚜虫对双丙环虫酯的敏感度差异不显著,均处于敏感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园 桃蚜 桃粉蚜 吡虫啉 双丙环虫酯 敏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混栽樱桃园果蝇物种组成及种群消长动态
10
作者 杨帆 王泽华 +3 位作者 孙昂 王晶 樊荣 王山宁 《中国果树》 2024年第1期108-114,共7页
果蝇是危害樱桃的重要害虫,为明确北京市混栽樱桃园果蝇物种组成和种群发生消长动态,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通州樱桃育种基地诱集的果蝇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子和形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种类鉴定,比较园内不同果树(樱桃、梨、苹果、桃、李)和果... 果蝇是危害樱桃的重要害虫,为明确北京市混栽樱桃园果蝇物种组成和种群发生消长动态,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通州樱桃育种基地诱集的果蝇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子和形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种类鉴定,比较园内不同果树(樱桃、梨、苹果、桃、李)和果园杂草上果蝇的种类组成及种群消长动态,组建果蝇-寄主食物网,并通过主成分分析阐明果蝇种群发生与寄主植物的相关性。混栽樱桃园内共诱集到10种果蝇,其中巴氏果蝇(Drosophila busckii)、花果蝇属果蝇(Scaptodrosophila sp.)、叔白颜果蝇(Drosophila triauraria)、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为优势物种,分别占果蝇总数的27.7%、15.1%、14.7%、10.6%。果蝇物种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组成不同,巴氏果蝇种群数量在杂草上随生长季节持续下降,其他优势果蝇物种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种群波动情况相似。杂草上果蝇种类多样,种群丰富度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果园杂草是斑翅果蝇的主要虫源,是樱桃果实成熟期果蝇的主要孳生地。混栽樱桃园果蝇种类丰富,需重点关注叔白颜果蝇、黑腹/拟果蝇和斑翅果蝇的发生,同时,在果树生长前期清除园内杂草,减少果蝇在樱桃和杂草等寄主间相互转移,降低其混合发生频率,以减轻樱桃成熟期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蝇 混栽樱桃园 寄主范围 种类组成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