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量对夏季超长鸡舍内气流组织和温度分布的影响
1
作者 王友君 程新宇 陈志鹏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80,共9页
为研究风量对禽舍热舒适性的影响,试验采用CFD技术分析了四种工况下鸡舍内气流组织和温度分布,四种工况分别是运行18台风机、16台风机、14台风机和12台风机。结果显示:4种方案均显示距离风机约80 m范围内,舍内风速基本相等;而80 m外,舍... 为研究风量对禽舍热舒适性的影响,试验采用CFD技术分析了四种工况下鸡舍内气流组织和温度分布,四种工况分别是运行18台风机、16台风机、14台风机和12台风机。结果显示:4种方案均显示距离风机约80 m范围内,舍内风速基本相等;而80 m外,舍内风速随着与风机距离的增加而线性减小;随着风量的减小,气流组织趋于均匀,即长度、垂直和宽度方向上风速的标准偏差均变小。随风量的减小,温度分布在长度方向上变得更不均匀,在宽度和垂直方向上无明显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风量的改变可以改善夏季超长鸡舍内风速和温度分布的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量 超长鸡舍 夏季通风 气流组织 温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解冻对南极磷虾品质及其后续冷藏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钱韻芳 郁佳怡 +5 位作者 汪敏晨 张璩 王楚妍 朱国平 施文正 杨胜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3-69,共7页
为研究超声波辅助解冻对南极磷虾品质及其后续冷藏特性的影响,采用网袋和塑料袋两种方式包装冷冻南极磷虾虾块,分别进行静水解冻和超声辅助解冻,并通过感官评分、微生物生长情况、硬度、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 为研究超声波辅助解冻对南极磷虾品质及其后续冷藏特性的影响,采用网袋和塑料袋两种方式包装冷冻南极磷虾虾块,分别进行静水解冻和超声辅助解冻,并通过感官评分、微生物生长情况、硬度、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和胰蛋白酶活力以及低场核磁共振氢质子信号强度等指标,分析南极磷虾解冻后的冷藏特性。结果表明,网袋包装和塑料袋包装的静水解冻时间分别为105 min和145 min,而超声波辅助解冻分别耗时65 min和75 min,解冻效率较高。各组样品解冻后在4℃冷藏条件下贮藏24 h后感官评分下降至不可接受值;解冻前、后及冷藏28 h内菌落总数均低于2.5(lg(CFU/g)),PPO活力、胰蛋白酶活力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TVB-N含量持续上升;冷藏期间网袋包装南极磷虾品质劣变较塑料袋包装缓慢。综上,网袋包装的超声波辅助解冻不仅可以加快解冻速率,还兼具清洗作用,有利于提高磷虾的耐贮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 超声波辅助解冻 冷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不同等级道路运输振动对哈密瓜软化和果胶降解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周然 吴琼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832-1838,共7页
为了研究长距离运输过程中不同等级道路的振动对哈密瓜贮藏品质的影响,试验模拟半挂车在三级公路、二级公路、一级公路以及高速公路的运输振动环境,比较经不同道路振动处理与未经振动处理哈密瓜在23℃(室温)贮藏期间(28 d),硬度、水溶... 为了研究长距离运输过程中不同等级道路的振动对哈密瓜贮藏品质的影响,试验模拟半挂车在三级公路、二级公路、一级公路以及高速公路的运输振动环境,比较经不同道路振动处理与未经振动处理哈密瓜在23℃(室温)贮藏期间(28 d),硬度、水溶性果胶、共价型果胶、离子结合型果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酯酶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贮藏28 d时,不同等级道路振动后的哈密瓜的硬度、共价型果胶以及离子结合型果胶含量均低于对照组,而水溶性果胶含量、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酯酶的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三级公路及二级公路较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对哈密瓜细胞壁影响更为显著,说明振动会加快哈密瓜贮藏期间果胶的降解,加速哈密瓜的生理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输振动 哈密瓜 硬度 果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海陆空冷链运输现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霍昳琳 杨大章 +1 位作者 谢晶 杨智康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328-334,共7页
为解决食品冷链运输中存在的碳排放高、食品损耗高的问题,研究人员不断开发冷链新技术、优化冷链运输系统、优化运输路径。该文简述了减少食品冷链运输过程中能源消耗的方法,介绍了当前食品海陆空冷链运输的发展现状,叙述了吸附式制冷... 为解决食品冷链运输中存在的碳排放高、食品损耗高的问题,研究人员不断开发冷链新技术、优化冷链运输系统、优化运输路径。该文简述了减少食品冷链运输过程中能源消耗的方法,介绍了当前食品海陆空冷链运输的发展现状,叙述了吸附式制冷、光伏技术、蓄冷技术等制冷技术的研究发展,总结了真空绝热板、空气幕等应用于冷链运输设备围护结构的新技术、新材料,概述了精确测量并控制冷藏室温度、优化制冷系统及冷链运输设备的技术和方法,旨在为今后食品冷链运输技术和设备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运输 温度监测 制冷系统 多式联运 可再生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ε-聚赖氨酸和L-抗坏血酸处理对鲜切菠菜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0
5
作者 郁杰 谢晶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277-283,共7页
为探究ε-聚赖氨酸和L-抗坏血酸处理对鲜切菠菜保鲜效果的影响,根据货架期结果,在不同质量浓度梯度和组合的ε-聚赖氨酸和L-抗坏血酸处理组中(共16组)筛选得到3组保鲜液,分别为B组(0.05 g/Lε-聚赖氨酸溶液)、E组(10 g/L L-抗坏血酸溶液... 为探究ε-聚赖氨酸和L-抗坏血酸处理对鲜切菠菜保鲜效果的影响,根据货架期结果,在不同质量浓度梯度和组合的ε-聚赖氨酸和L-抗坏血酸处理组中(共16组)筛选得到3组保鲜液,分别为B组(0.05 g/Lε-聚赖氨酸溶液)、E组(10 g/L L-抗坏血酸溶液)、K组(0.05 g/Lε-聚赖氨酸+10 g/L L-抗坏血酸溶液)。而后通过抑菌圈实验结合理化指标、抗氧化酶活性,研究不同保鲜液对鲜切菠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抑菌效果为K组>B组>E组;调控活性氧代谢效果为K组>E组>B组。0.05 g/Lε-聚赖氨酸和10 g/L L-抗坏血酸溶液联合应用于鲜切菠菜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可延长货架期至12 d,0.05 g/Lε-聚赖氨酸通过抑菌从而延长鲜切菠菜货架期至11 d;10 g/LL-抗坏血酸溶液主要通过改善鲜切菠菜活性氧代谢从而延长鲜切菠菜的货架期至1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菠菜 Ε-聚赖氨酸 L-抗坏血酸 抑菌效果 活性氧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UV-A光循环照射结合ε-聚赖氨酸处理对4℃下鲜切菠菜保鲜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郁杰 张雨宸 谢晶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154-160,共7页
为探究UV-A光照结合ε-聚赖氨酸处理对鲜切菠菜的影响,通过测定感官指标、失水情况、微生物指标、抗氧化酶指标和营养指标,确定在UV-A光照条件下ε-聚赖氨酸处理鲜切菠菜的最佳保鲜浓度。结果表明,0.588 kJ/m^2的UV-A以间隔8 h的频率光... 为探究UV-A光照结合ε-聚赖氨酸处理对鲜切菠菜的影响,通过测定感官指标、失水情况、微生物指标、抗氧化酶指标和营养指标,确定在UV-A光照条件下ε-聚赖氨酸处理鲜切菠菜的最佳保鲜浓度。结果表明,0.588 kJ/m^2的UV-A以间隔8 h的频率光照结合0.05 g/Lε-聚赖氨酸溶液复合处理鲜切菠菜保鲜效果最好,货架期可达12 d,其次为UV-A光结合0.02 g/Lε-聚赖氨酸溶液处理方式,货架期可达10 d,而UV-A光结合0.08 g/Lε-聚赖氨酸溶液处理方式则没有明显的保鲜效果。综上,适当的UV-A光照结合ε-聚赖氨酸处理鲜切菠菜,既可以延缓腐败菌的增长又可以维持菠菜本身良好的抗氧化性能,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应注意适宜剂量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菠菜 UV-A光照 Ε-聚赖氨酸 复合保鲜 抗氧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涂膜材料在芒果贮藏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7
作者 卫赛超 谢晶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4-71,共8页
目的综述4种常用涂膜材料在芒果保鲜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通过对比壳聚糖(Chitosan,CTS)、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等4种涂膜材料在芒果贮藏... 目的综述4种常用涂膜材料在芒果保鲜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通过对比壳聚糖(Chitosan,CTS)、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等4种涂膜材料在芒果贮藏保鲜中的应用,阐述单一材料涂膜和复合涂膜对芒果保鲜的效果,并概括该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结果目前芒果涂膜保鲜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安全无毒的涂膜材料并结合其他保鲜手段对芒果进行贮藏实验,研究思路和方法已较为成熟,但涂膜保鲜材料无统一标准,其保鲜机理也有待深入研究。结论芒果涂膜保鲜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开发绿色安全可食性的新型复合涂膜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魔芋葡甘聚糖 海藻酸钠 羧甲基纤维素 芒果 贮藏保鲜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UV-A光循环辐照对4℃下鲜切菠菜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郁杰 张雨宸 谢晶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139-146,共8页
为探究长波紫外线UV-A光照对鲜切菠菜保鲜效果的影响,从6组初筛试验中选出最佳单日照射总量,其中在420 s(1.764 kJ/m ^2)的照射条件下,可将鲜切菠菜货架期延长至10 d,因此分别设置间隔24 h(A组)、8 h(B组)、4 h(C组)3组试验处理鲜切菠菜... 为探究长波紫外线UV-A光照对鲜切菠菜保鲜效果的影响,从6组初筛试验中选出最佳单日照射总量,其中在420 s(1.764 kJ/m ^2)的照射条件下,可将鲜切菠菜货架期延长至10 d,因此分别设置间隔24 h(A组)、8 h(B组)、4 h(C组)3组试验处理鲜切菠菜,随后测定总菌、水分变化、抗氧化酶等理化指标,研究不同照射频率对鲜切菠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 d内,A组保鲜效果最好,保鲜效果依次为A组>B组>C组。在6 d后,B组贮藏第12天时各营养指标含量、抗氧化酶活性最高,这表明B组更利于菠菜的长时间贮存,其次为C组。UV-A光照能够显著提升鲜切菠菜的抗氧化能力从而延缓衰老,可根据不同的保鲜目的,选择不同的照射方式,为商超物流、贮运等过程中鲜切菠菜保鲜工艺的改良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菠菜 单日辐照总量 抗逆程度 抗氧化酶活性 长时间贮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调包装对空心菜净菜冷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杨冲 谢晶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65-170,共6页
以空心菜为对象,研究采后经质量浓度1. 8 mg/L臭氧水清洗过的空心菜净菜通过不同的气调包装方式,在10℃条件下的冷藏保鲜效果。研究表明:空气包装、低氧(5%O_2、10%~15%CO_2、80%~85%N_2)气调包装,均不利于采后空心菜净菜保鲜,而适宜... 以空心菜为对象,研究采后经质量浓度1. 8 mg/L臭氧水清洗过的空心菜净菜通过不同的气调包装方式,在10℃条件下的冷藏保鲜效果。研究表明:空气包装、低氧(5%O_2、10%~15%CO_2、80%~85%N_2)气调包装,均不利于采后空心菜净菜保鲜,而适宜的高氧(10%O_2、5%~10%CO_2、80%~85%N_2)气调包装,特别是(10%O_^(2+)10%CO_^(2+)80%N_2)的气调包装工艺最适合空心菜净菜的采后贮藏,可以有效地保持空心菜感官品质,维持叶绿素、维生素C的含量,延缓水分迁移,抑制丙二醛积累,延缓组织氧化衰老,抑制细菌生长繁殖,延缓腐败,较对照组空气包装相比,货架期延长了2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菜 气调包装 贮藏 保鲜 货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测序结合传统方法分析4℃下鲜切菠菜的菌群变化 被引量:6
10
作者 郁杰 谢晶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83-189,共7页
采用Illumina Miseq^(TM)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传统检测方法,对4℃下贮藏的鲜切菠菜在贮藏过程中存在的腐败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科的分类标准下,在贮存初期,假单胞菌科和肠杆菌科为优势菌科,丰度分别占比48. 99%、48. 62%,从菌群变化... 采用Illumina Miseq^(TM)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传统检测方法,对4℃下贮藏的鲜切菠菜在贮藏过程中存在的腐败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科的分类标准下,在贮存初期,假单胞菌科和肠杆菌科为优势菌科,丰度分别占比48. 99%、48. 62%,从菌群变化的角度来看,随着贮藏时间的推移,假单胞菌科的丰度从初始丰度的48. 99%到贮藏末期的70. 27%;而肠杆菌科则从初始丰度的48. 62%不断递减至21. 75%。此时,假单胞菌科为贮藏末期的优势菌科;在属的分类标准下,假单胞菌属、泛菌属为贮存初期的优势菌属,丰度分别占比47. 84%、30. 7%,欧文氏菌属、布丘氏菌为次优势菌,丰度为8. 09%和4. 64%;贮存中期,假单胞菌属为优势菌属,其丰度上升至58. 25%,而泛菌属丰度下降至13. 94%,欧文氏菌属丰度基本保持不变达8. 69%、布丘氏菌属丰度小幅上升至9. 73%;在贮存末期,假单胞菌属占绝对优势,丰度占比68. 97%,而泛菌属丰度仅占5. 4%,欧文氏菌属占比10. 7%,布丘氏菌属占比4%,假单胞菌属成为优势腐败菌属。高通量检测技术和传统检测方法相比,在鉴定样品DNA组成成分时可精确定量,提高了精度,节约了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菠菜 高通量测序技术 传统检测方法 菌群演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