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市售辣椒重金属特征分布与健康风险评估
1
作者 时鹏涛 张莉娟 +4 位作者 吴静娜 蓝唯 邓有展 罗景文 杨秀娟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6-485,共10页
为研究广西市售辣椒的重金属含量特征及膳食风险,以广西市售辣椒为研究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辣椒中Pb、Cd、As和Cr含量并进行污染评价及健康风险评估,以期为广西辣椒安全生产和科学监管提供参考依据和支撑。结... 为研究广西市售辣椒的重金属含量特征及膳食风险,以广西市售辣椒为研究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辣椒中Pb、Cd、As和Cr含量并进行污染评价及健康风险评估,以期为广西辣椒安全生产和科学监管提供参考依据和支撑。结果显示,辣椒中Pb、Cd、As和Cr含量差异较大,平均含量分别为0.018 0、0.031 0、0.002 2和0.020 7 mg/kg。辣椒中仅出现Cd超标情况,整体超标率为13.6%;其中指天椒和线椒Cd超标率分别为36.5%和9.4%,其余品种辣椒不超标;表明Cd是广西市售辣椒主要污染因子。辣椒中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排序为:Cd>Pb>Cr>As,均小于0.7,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为0.463,表明广西市售辣椒总体上处于安全级。但指天椒中Cd单因子污染指数达1.126,综合污染指数为0.797,处于警戒级;说明指天椒已受到Cd的轻度污染;其余辣椒品种尚处于安全级。单一重金属的健康风险指数(THQ)和4种重金属的复合健康风险指数(TTHQ)排序均为:Cd>Pb>Cr>As,均小于1,表明食用广西市售辣椒对居民没有明显的非致癌风险。辣椒中Cd的THQ值最高,非致癌风险贡献最大。儿童的THQ值和TTHQ值均略大于成年人,儿童的风险略高于成人。总体而言,食用广西市售辣椒的膳食健康风险较低,处于安全级;但需加强对辣椒中Cd的风险监测,尤其是指天椒和线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重金属 污染指数 污染评价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茄果类蔬菜矿质元素特征分布与膳食风险评估
2
作者 时鹏涛 张莉娟 +4 位作者 李今朝 韦璐阳 张宇 罗景文 杨秀娟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4-121,共8页
为了探究广西市售茄果类蔬菜矿质元素含量特征和食用安全性,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了150份茄果类蔬菜样品中7种矿质元素(Fe、Mn、Zn、Cu、Mo、Co、Ni)和5种常见危害重金属(Pb、Cd、As、Hg、Cr)含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及... 为了探究广西市售茄果类蔬菜矿质元素含量特征和食用安全性,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了150份茄果类蔬菜样品中7种矿质元素(Fe、Mn、Zn、Cu、Mo、Co、Ni)和5种常见危害重金属(Pb、Cd、As、Hg、Cr)含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及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茄果类蔬菜中7种矿质元素平均含量排序为Fe>Mn>Zn>Cu>Ni>Mo>Co,变异系数介于44.7%(Fe)~247.8%(Ni),不同样品之间矿质元素含量差异较大;辣椒中6种矿质元素(Fe、Zn、Ni、Mn、Cu、Co)含量均最高。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Fe、Mn、Zn、Cu、Co和Ni是广西市售茄果类蔬菜的特征无机元素,提取了2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9.983%。茄果类蔬菜矿质元素综合得分排序为辣椒>番茄>茄子,表明辣椒中的有益矿质元素含量相对较高。茄果类蔬菜中5种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国家标准限量值,但存在Cd超标情况,辣椒、番茄和茄子超标率分别为10.4%、10.3%和8.0%。5种重金属对不同人群的目标危害系数(Target Hazard Quotient,THQ)和综合目标危害系数(Total Target Hazard Quotient,TTHQ)均远小于1。总体而言,儿童或成人食用广西市售茄果类蔬菜的膳食健康风险较低,处于安全级;但Cd是今后茄果类蔬菜需要重点监控的重金属污染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果类蔬菜 矿质元素 重金属 主成分分析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霉唑、咪鲜胺及其代谢物在荔枝贮藏保鲜中的残留动态及安全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吴静娜 韦璐阳 +3 位作者 邓有展 时鹏涛 李今朝 杨秀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4-241,共8页
为评估抑霉唑和咪鲜胺在荔枝全果、果皮和果肉的残留情况及膳食风险,本研究建立了同时测定抑霉唑、咪鲜胺及其代谢物含量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该方法检测抑霉唑、咪鲜胺、咪唑乙醇和2,4,6-三氯苯酚的方法检出限(LOD)分别为2.0、3.0、... 为评估抑霉唑和咪鲜胺在荔枝全果、果皮和果肉的残留情况及膳食风险,本研究建立了同时测定抑霉唑、咪鲜胺及其代谢物含量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该方法检测抑霉唑、咪鲜胺、咪唑乙醇和2,4,6-三氯苯酚的方法检出限(LOD)分别为2.0、3.0、6.0、0.3μg/kg;定量限(LOQ)分别为6.0、10.0、20.0、1.0μg/kg;在荔枝全果、果皮和果肉中的添加回收率为78.9%~107%、RSD为2.6%~5.8%。保鲜实验结果表明,抑霉唑、咪鲜胺浸果浓度越高残留量越高,残留物随贮藏时间延长由果皮逐渐迁移到果肉中。全果和果皮中抑霉唑、咪鲜胺的残留量随贮藏时间延长不断降低,果肉则于浸泡后第7 d达到最大值再逐渐消解。代谢咪唑乙醇和2,4,6-三氯苯酚随着贮藏时间增加不断升高。用质量浓度为500 mg/L的抑霉唑、咪鲜胺溶液分别浸泡保鲜,安全间隔期14 d内荔枝咪鲜胺的慢性、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霉唑 咪鲜胺 咪唑乙醇 2 4 6-三氯苯酚 残留动态 膳食风险 荔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荔枝农药残留现状及膳食风险评估 被引量:39
4
作者 王运儒 邓有展 +7 位作者 陈永森 李乾坤 吴静娜 杨秀娟 韦璐阳 吴凤 陆仲烟 秦玉燕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04-1810,共7页
【目的】调查了解广西荔枝主产区荔枝中的农药残留情况,并进行农药残留风险评估,为荔枝生产上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及荔枝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在广西荔枝主产区抽取的49份样品进行105种农药残留检测与分析,并对检... 【目的】调查了解广西荔枝主产区荔枝中的农药残留情况,并进行农药残留风险评估,为荔枝生产上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及荔枝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在广西荔枝主产区抽取的49份样品进行105种农药残留检测与分析,并对检出的农药品种进行农药残留慢性膳食摄入风险(%ADI)评估、急性膳食摄入风险(%ARfD)评估及农药残留风险排序。【结果】49份荔枝样品中共有46份样品检出农药残留(占93.9%),检出率超过20.0%的有除虫脲、噻螨酮、氯氰菊酯、多菌灵、丙环唑和氯氟氰菊酯6种农药,检出率分别为73.5%、71.4%、69.4%、28.6%、22.4%和20.4%;检出的22种农药%ADI均远低于100.00%,在0~0.75%范围内,平均为0.16%;%ARfD均低于100.00%,在0~12.66%范围内,平均2.09%。根据残留风险得分,检出残留的22种农药可划分为高风险(5种)、中风险(9种)和低风险(8种)3类。【结论】广西荔枝的农药残留慢性膳食摄入风险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均很低,但氯氰菊酯、仲丁威、克百威、灭多威和甲维盐5种农药残留风险高,在荔枝生产和监管中应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农药残留 膳食摄入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稻及其再生稻镉累积特性及安全风险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时鹏涛 蒋越华 +6 位作者 林鹰 李鸿 吴凤 王运儒 张莉娟 蓝唯 秦玉燕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8-474,共7页
【目的】研究超级稻湘两优900及其再生稻镉累积特性,探明再生稻镉安全风险。【方法】以超级稻湘两优900为研究对象,在温室大棚中进行镉(Cd)添加试验,设置0(CK)、0.2、0.4、0.8、1.2和1.5 mg·kg^(-1)等6个镉质量浓度处理,研究头季... 【目的】研究超级稻湘两优900及其再生稻镉累积特性,探明再生稻镉安全风险。【方法】以超级稻湘两优900为研究对象,在温室大棚中进行镉(Cd)添加试验,设置0(CK)、0.2、0.4、0.8、1.2和1.5 mg·kg^(-1)等6个镉质量浓度处理,研究头季和再生稻根、茎、叶、稻米中Cd含量和累积规律,并进行安全风险评价。【结果】头季和再生稻各器官Cd含量随镉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各器官Cd含量依次为:根>叶>茎>稻米;相同处理下,再生稻各器官Cd含量均低于头季。头季根系Cd含量为0.231 7~0.958 1 mg·kg^(-1),再生稻为0.212 8~0.780 2 mg·kg^(-1),较头季低5.1%~20.5%,平均降幅15.2%;头季稻茎Cd含量为0.021 2~0.084 6mg·kg^(-1),再生稻为0.018 9~0.062 1mg·kg^(-1),较头季稻Cd含量降低10.8%~42.6%,平均降幅29.7%;头季稻叶片Cd含量为0.027 3~0.115 7 mg·kg^(-1),再生稻叶片Cd含量为0.024 5~0.068 9 mg·kg^(-1),较头季降低10.3%~65.6%,平均降幅45.5%;头季稻米Cd含量为0.017 2~0.051 6 mg·kg^(-1),再生稻米Cd含量为0.015 0~0.031 2 mg·kg^(-1),较头季稻米Cd含量降低12.8%~53.1%,平均降低幅度33.2%,除CK外,相同Cd浓度下,头季与再生稻稻米镉含量差异显著(P<0.05)。Cd在水稻各器官中富集能力大小依次为:根>叶>茎>稻米。再生稻各器官风险系数均小于1。【结论】再生稻各器官中Cd含量均低于头季稻,头季留桩保留的具有生物活性的根、茎没有对再生稻产生镉迁移风险,以超级稻湘两优900进行再生稻生产时,再生稻镉安全风险低于头季,是一种较常规双季种植更为安全的水稻生产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超级稻 镉累积量 风险评估 镉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菜用甘薯营养品质分析与综合评价
6
作者 姚金洁 张曦予 +7 位作者 谢晋 陆覃昱 甘志勇 黄婵婵 陈壮美 陈羽烨 孙程远 吕丽兰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7-174,共8页
为明确菜用甘薯的营养品质分级标准,构建菜用甘薯营养品质综合评价体系,以广西3个主要菜用甘薯品种(福薯18号、台农71号及桂菜薯1号)为研究对象,测定总糖、维生素C、蛋白质、膳食纤维、胡萝卜素及钾6个主要营养品质指标的含量,并进行相... 为明确菜用甘薯的营养品质分级标准,构建菜用甘薯营养品质综合评价体系,以广西3个主要菜用甘薯品种(福薯18号、台农71号及桂菜薯1号)为研究对象,测定总糖、维生素C、蛋白质、膳食纤维、胡萝卜素及钾6个主要营养品质指标的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及正态分布检验,结合频次分布、层次分析等方法对菜用甘薯营养品质进行分级及综合评价,构建一种以指标评分的营养品质评价体系。结果表明,3种菜用甘薯的营养品质指标含量差异明显,变异系数为12.21%~62.51%;菜用甘薯的6个营养品质指标之间均呈正相关,经柯尔莫可洛夫-斯米洛夫正态分布检验p值均≥0.05,符合正态分布,并根据频次分布划分等级区间,将菜用甘薯的各营养品质指标分为低、中、高3个等级(20%、60%、20%);根据层次分析及全距等分法构建了指标评分的营养品质评价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方法确定了总糖、维生素C、蛋白质、膳食纤维、胡萝卜素及钾含量的权重系数分别为28.29%、16.42%、9.00%、9.00%、9.00%、28.29%,确定了各营养品质指标低、中、高3个等级的得分,最后使用全距等分法,根据各指标得分总和将菜用甘薯的综合营养品质分为高级(>90分)、中级(60~90分)、低级(<60分)3个等级;菜用甘薯营养品质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桂菜薯1号的综合营养品质最优,台农71号次之,福薯18号相对较差。基于菜用甘薯的营养品质指标构建的综合评价体系,可对不同菜用甘薯的营养品质进行科学分级及评价,为菜用甘薯营养品质评价及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用甘薯 营养品质 品质分级 层次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西番莲产区东亚西番莲病毒的发生情况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
7
作者 张莉娟 时鹏涛 +2 位作者 丁孝宇 宋奇琦 莫干辉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6-756,共11页
【目的】调查广西西番莲产区东亚西番莲病毒(East Asian passiflora virus,EAPV)发生情况,分析病毒种群遗传结构特征,为明确该病毒在田间的流行规律及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广西13个市的西番莲主产区采集187份疑似被EAP... 【目的】调查广西西番莲产区东亚西番莲病毒(East Asian passiflora virus,EAPV)发生情况,分析病毒种群遗传结构特征,为明确该病毒在田间的流行规律及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广西13个市的西番莲主产区采集187份疑似被EAPV感染的西番莲样品,利用RT-PCR和核苷酸序列比对分析对样品进行鉴定。选取具有地域代表性的EAPV阳性样本,基于完整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序列,分析其序列相似性、遗传多样性、遗传变异、种群结构等特征。【结果】经RT-PCR验证,共有132份西番莲样品为EAPV阳性,检出率为70.6%。从EAPV阳性样品中测序获得23株EAPV CP基因序列,上传至GenBank获得登录号。23株EAPV分离株的CP基因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80.9%~100.0%和83.4%~100.0%。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表明,23株EAPV分离株分别属于AO株系(8个分离株)和IB株系(15个分离株)。IB株系CP蛋白编码区第87~95位核苷酸比AO株系多9个核苷酸。遗传差异分析结果显示,EAPV两个株系间遗传分化显著。基因交流结果显示,2个株系间基因交流频率低,株系间易发生遗传漂变。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AO株系和IB株系的基因进化主要受负选择压力,2个株系处于扩张趋势。【结论】EAPV在广西西番莲主产区发生普遍。本研究获得的23个EAPV分离株包含AO株系和IB株系。遗传漂变和负选择压力是影响EAPV遗传变异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番莲 EAPV 遗传多样性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采后浸泡方式对豇豆农药残留的去除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黄婵婵 陈羽烨 +6 位作者 李冬桂 陆覃昱 姚金洁 陈壮美 谢晋 丁孝宇 吕丽兰 《南方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698-3706,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采后浸泡方式对豇豆中农药残留去除效果的影响,为豇豆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及膳食风险评估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田间喷施毒死蜱、水胺硫磷、氧乐果和丁硫克百威的豇豆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喷药后第1、3、5和14 d进行采摘,... 【目的】研究不同采后浸泡方式对豇豆中农药残留去除效果的影响,为豇豆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及膳食风险评估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田间喷施毒死蜱、水胺硫磷、氧乐果和丁硫克百威的豇豆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喷药后第1、3、5和14 d进行采摘,然后采用常温清水、冰水和1%冰碱水均分别浸泡5、10和15 min的方式进行处理,以未经浸泡处理为对照,对豇豆中毒死蜱、氧乐果、丁硫克百威和水胺硫磷残留量进行检测,分析不同采后浸泡方式对豇豆中农药残留的去除效果。【结果】通过清水、冰水和1%冰碱水浸泡豇豆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毒死蜱、氧乐果、丁硫克百威和水胺硫磷的残留量;其中,喷施丁硫克百威和水胺硫磷后第5 d采摘于1%冰碱水浸泡15 min的洗脱效果最佳,去除率分别为69.37%和49.67%;喷施毒死蜱后第5 d采摘于1%冰碱水浸泡10 min的洗脱效果最佳,去除率为44.94%;喷施氧乐果后第1 d采摘于1%冰碱水浸泡5 min的洗脱效果最佳,去除率为53.83%。喷药后第5 d,经3种浸泡方式处理的豇豆仅丁硫克百威的最大农药残留量符合国家限量值标准(≤0.01 mg/kg)。【结论】毒死蜱、氧乐果和水胺硫磷在喷药5 d内,通过常温清水、冰水和1%冰碱水浸泡方式均无法达到国家限量标准,我国实行高毒农药在豇豆中的禁限用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 浸泡方式 农药残留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硒对芒果硒含量及果实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6
9
作者 秦玉燕 陈永森 +6 位作者 吴凤 黄国弟 王运儒 时鹏涛 蓝唯 蒋越华 唐莹莹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13-219,共7页
探讨叶面喷施和土施外源硒对芒果叶片和果实硒含量、果实矿质元素含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富硒芒果的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以"桂热82号"芒果为试材,叶面喷施以亚硒酸钠为硒源,设置0.0、25.0、50.0、100.0、15... 探讨叶面喷施和土施外源硒对芒果叶片和果实硒含量、果实矿质元素含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富硒芒果的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以"桂热82号"芒果为试材,叶面喷施以亚硒酸钠为硒源,设置0.0、25.0、50.0、100.0、150.0和200.0 mg/L 6个浓度水平,于生理落果结束后,每15 d喷施一次,连喷2次。土施设置亚硒酸钠处理和硒酸钠处理,施肥量为10 g/株,于花期沟施。结果表明,芒果叶片和果实中的硒含量随着叶面喷硒浓度的增加而递增。叶面喷施50 mg/L亚硒酸钠可显著提高果实Vc含量,200 mg/L亚硒酸钠可显著提高果实K、可滴定酸含量,100~200 mg/L亚硒酸钠可显著降低果实Zn、Ca含量。土施相同量的亚硒酸钠和硒酸钠均可显著提高芒果叶片和果实硒含量。土施硒酸钠叶片和果实硒含量显著高于亚硒酸钠。土施10 g/株亚硒酸钠显著降低果实Ca、Mg含量,土施10 g/株硒酸钠显著提高果实K、Vc含量,降低果实Ca含量。叶面喷硒和土壤施硒均可显著提高芒果叶片和果实硒含量,其中叶面喷硒提高幅度远大于土壤施硒提高幅度。土施硒酸钠比亚硒酸钠更容易被芒果吸收。富硒芒果生产上推荐叶面喷施25.0~50.0 mg/L亚硒酸钠,或者土施10 g/株硒酸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矿质元素 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荧光光谱(AFS)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GFAAS)法测定富硒粮食中硒含量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鸿 蒋越华 +1 位作者 秦玉燕 甘志勇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9-93,共5页
富硒粮食是产量较大的富硒农产品,受到消费者的喜好。通过原子荧光光谱(AFS)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GFAAS)法分别测定粮食中硒含量。比较这两种常用的硒测定方法,分析影响结果准确度的主要因素、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条件,为富硒粮食生产... 富硒粮食是产量较大的富硒农产品,受到消费者的喜好。通过原子荧光光谱(AFS)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GFAAS)法分别测定粮食中硒含量。比较这两种常用的硒测定方法,分析影响结果准确度的主要因素、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条件,为富硒粮食生产监管选择适合分析方法提供参考依据。AFS法的方法检出限为0.2μg/L,其灵敏度相对较高;GFAAS法的方法检出限为0.6μg/L,其灵敏度相对较低,但操作较为简捷快速。分别采用这两种方法对国家标准物质GBW10045大米中硒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准确,这两种方法均适用于富硒粮食的硒含量测定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荧光光谱法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富硒粮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砷交互作用对白菜砷和硒吸收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秦玉燕 王运儒 +4 位作者 时鹏涛 蓝唯 李鸿 吴凤 张莉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640-2648,共9页
本文为研究硒和砷的交互作用对白菜砷和硒吸收转运的影响,采用土壤盆栽试验,研究无添加砷、轻度砷污染(100 mg·kg^(-1))和中度砷污染(200 mg·kg^(-1))条件下,施硒(0、2.5、5.0、7.5 mg·kg^(-1))对白菜不同部位砷、硒含... 本文为研究硒和砷的交互作用对白菜砷和硒吸收转运的影响,采用土壤盆栽试验,研究无添加砷、轻度砷污染(100 mg·kg^(-1))和中度砷污染(200 mg·kg^(-1))条件下,施硒(0、2.5、5.0、7.5 mg·kg^(-1))对白菜不同部位砷、硒含量及地上部位砷、硒形态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添加砷条件下,2.5 mg·kg^(-1)和7.5 mg·kg^(-1)硒处理显著降低地下部位砷含量;轻度砷污染条件下,7.5 mg·kg^(-1)硒处理显著降低地下部位砷含量,5.0 mg·kg^(-1)和7.5 mg·kg^(-1)硒处理促进砷向地上部位转运,显著提高地上部位砷含量;中度砷污染条件下,5.0 mg·kg^(-1)和7.5 mg·kg^(-1)硒处理抑制砷向地上部位转运,显著提高地下部位砷含量.硒处理浓度为2.5 mg·kg^(-1)时,100 mg·kg^(-1)和200 mg·kg^(-1)砷处理抑制硒向地上部位转运,显著降低地上部位硒含量;硒处理浓度为5.0 mg·kg^(-1)时,100 mg·kg^(-1)砷处理促进硒向地上部位转运,显著降低地下部位硒含量;硒处理浓度为7.5 mg·kg^(-1)时,200 mg·kg^(-1)砷处理促进根系对硒的吸收,地上、地下部位硒含量显著提高.外源砷的添加促进As(Ⅴ)还原为As(Ⅲ);外源硒对白菜地上部分砷形态组成没有显著影响.外源硒的添加促进了Se(Ⅳ)向Se(Ⅵ)及有机硒转化.外源砷或硒处理均能提高根际土壤p H.中度砷污染条件下,7.5 mg·kg^(-1)硒处理显著降低根际土壤有效态砷含量.硒对白菜吸收转运砷的影响在不同砷污染条件下存在差异,轻度砷污染条件下,较高浓度硒处理提高白菜可食用部位砷污染风险,建议土壤施硒以低浓度为宜(<2.5 m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 转运 形态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螨酯和螺虫乙酯在覆膜金橘中的降解残留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运儒 邓有展 +5 位作者 李乾坤 吴静娜 杨秀娟 吴凤 陆仲烟 秦玉燕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7-134,共8页
为评价螺螨酯和螺虫乙酯在覆膜金橘中使用的安全性,研究了螺螨酯、螺虫乙酯及其代谢产物在覆膜金橘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和残留动态规律,建立了金橘中螺螨酯、螺虫乙酯及其代谢产物的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检测方法。结果表... 为评价螺螨酯和螺虫乙酯在覆膜金橘中使用的安全性,研究了螺螨酯、螺虫乙酯及其代谢产物在覆膜金橘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和残留动态规律,建立了金橘中螺螨酯、螺虫乙酯及其代谢产物的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在0.002~2.5 mg/kg添加水平范围内,螺螨酯、螺虫乙酯及其4种代谢产物在金橘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6.9%~101.2%,相对标准偏差为2.3%~6.8%,方法检出限为0.1~5.0μg/kg,定量限为0.5~1.0μg/kg。螺螨酯和螺虫乙酯母体在覆膜金橘中的消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4.1 d和23.1 d。最终残留实验结果表明,按照推荐的施药剂量使用,施药2次后15 d收获,螺螨酯和螺虫乙酯在覆膜金橘中的残留量均低于最大残留限量值(均为0.5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螨酯 螺虫乙酯 覆膜金橘 消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胁迫对湘两优900及其再生稻稻米镉和矿质元素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时鹏涛 罗义灿 +6 位作者 秦玉燕 李鸿 梁宏合 林鹰 蓝唯 杜国冬 王硕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7-133,共7页
为探究不同浓度镉(Cd)胁迫对湘两优900及其再生稻稻米镉和矿质元素积累的影响,本研究设置6个Cd浓度处理(0.0、0.4、0.8、1.2、1.6、2.0 mg/kg),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稻米中Cd和9种矿质元素(K、Mg、Zn、Mn、Fe、Ca、Cu... 为探究不同浓度镉(Cd)胁迫对湘两优900及其再生稻稻米镉和矿质元素积累的影响,本研究设置6个Cd浓度处理(0.0、0.4、0.8、1.2、1.6、2.0 mg/kg),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稻米中Cd和9种矿质元素(K、Mg、Zn、Mn、Fe、Ca、Cu、Ni、Mo)的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差异性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稻米Cd含量随Cd胁迫浓度的增加而递增,头季稻稻米Cd含量为0.090~2.010 mg/kg,再生稻稻米Cd含量为0.029~1.011 mg/kg,较头季稻低47.4%~71.0%,平均降幅56.4%;除对照组CK(0.0 mg/kg)外,相同Cd浓度处理下再生稻稻米Cd含量均显著低于头季稻(P<0.05)。镉胁迫下,两季稻米9种矿质元素的含量均表现为K>Mg>Zn>Mn>Fe>Ca>Cu>Ni、Mo;两季稻米中K、Mg、Ca、Ni含量较CK均有所增加,Zn、Fe、Mo含量较CK均有所降低,而Cu、Mn含量较CK有增有降。相关性分析表明,两季稻米Cd含量与Cu、Ni、Mo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可见,使用湘两优900生产再生稻可显著降低再生稻稻米Cd含量。镉胁迫影响稻米对矿质元素的积累,但不改变稻米中元素含量排序;Cd促进稻米对K、Mg、Ca、Ni元素的吸收,抑制其对Zn、Fe、Mo元素的吸收;镉胁迫下稻米中Cu、Ni、Mo含量与Cd含量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两优900 镉胁迫 再生稻 稻米 矿质元素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PPs类有机磷农药宽谱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9
14
作者 吕丽兰 张娅 +7 位作者 陆覃昱 邹承武 甘志勇 李冬桂 吴静娜 王艺霖 李鑫生 何丽珊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659-2666,共8页
【目的】制备识别二乙氧基硫代磷酸酯类有机磷农药(DPPs)的单克隆抗体,建立其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ic-ELISA),为实现农产品有机磷农药残留快检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化合物4-(二乙氧基硫代磷酰氧基)-肉桂酸为半抗原,制备完全... 【目的】制备识别二乙氧基硫代磷酸酯类有机磷农药(DPPs)的单克隆抗体,建立其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ic-ELISA),为实现农产品有机磷农药残留快检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化合物4-(二乙氧基硫代磷酰氧基)-肉桂酸为半抗原,制备完全抗原。筛选免疫小鼠,制备稳定分泌可识别DPPs抗体的单克隆细胞株,筛选出抗原和抗体最佳工作浓度组合,建立该单抗的ic-ELISA标准曲线,并分析该单抗与6种DPPs的交叉反应率,评估ic-ELISA的广谱性。利用所得抗体与喹硫磷交叉反应最强的特性对采购的柑橘和鲜橙样品进行喹硫磷添加回收试验。【结果】成功合成识别DPPs的人工抗原,包括包被抗原DPPs-OVA和免疫抗原DPPs-BSA。通过有限稀释法筛选获得灵敏度高、广谱性最强的单克隆细胞株5G_(8)。以0.5μg/mL包被抗原DPPs-OVA、1.0μg/mL抗体5G_(8)2D_(5)为最佳工作浓度组合,将细胞株筛选过程中抗体识别率较高的有机磷农药——对硫磷选定为抑制标准物,建立对硫磷ic-ELISA及其标准曲线,其半抑制浓度(IC_(50))为41.78 ng/mL,检测范围(IC_(20)~IC_(80))为3.21~239.59 ng/mL;所建立的ic-ELISA与5种DPPs(蝇毒磷、喹硫磷、甲拌磷、甲基对硫磷和倍硫磷)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反应,其中以喹硫磷的交叉反应率最高,达19.79%。比较ic-ELISA和气相色谱法(GC)对柑橘和鲜橙样品中喹硫磷的添加回收结果发现,ic-ELISA的添加回收率为75.80%~116.12%,GC的添加回收率介于92.5%~115.00%,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结论】建立的ic-ELISA经GC交叉验证准确性较高,可用于快速检测农产品中的喹硫磷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乙氧基硫代磷酸酯类有机磷农药(DPPs) 单克隆抗体 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ic-ELISA) 气相色谱法(GC) 农药残留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货架期西番莲果实香气成分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罗义灿 王运儒 +3 位作者 陈永森 李今朝 杜国冬 邓有展 《保鲜与加工》 CAS 2022年第12期68-77,共10页
以西番莲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对紫香一号、台农一号西番莲果实在4℃下恒温货架期1、14 d香气物质种类进行分析与鉴定,采用面积归一化法分析各香气物质相对含量,测定不同货架期西番莲果实香气物... 以西番莲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对紫香一号、台农一号西番莲果实在4℃下恒温货架期1、14 d香气物质种类进行分析与鉴定,采用面积归一化法分析各香气物质相对含量,测定不同货架期西番莲果实香气物质成分变化,为西番莲贮藏保鲜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货架期西番莲果实的香气物质种类、相对含量及香味存在差异,紫香一号西番莲货架1 d时,香气物质种类有25种,相对含量67.50%,乙酸乙酯是主要香气物质,呈现淡淡草香味,货架14 d时,香气物质种类有43种,相对含量92.14%,丁酸己酯、己酸己酯是主要香气物质,呈现苹果、蔬菜、草和肥皂的复杂香味;台农一号西番莲货架1 d时,香气物质种类有37种,相对含量89.32%,丁酸乙酯、丁酸己酯是主要香气物质,呈现菠萝、苹果、肥皂香味,货架14 d时,香气物质种类有43种,相对含量95.16%,己酸乙酯、丁酸乙酯是主要香气物质,呈现菠萝、香蕉味。西番莲果实在货架14 d时香气物质种类和相对含量及香味更为丰富。该研究可为西番莲果实的加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番莲果实 品种 货架期 香气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异性对硫磷单克隆抗体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建立 被引量:2
16
作者 吕丽兰 张娅 +7 位作者 邹承武 甘志勇 吴静娜 李乾坤 吕玉莲 易国强 温绍聪 何丽珊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93-1200,共8页
【目的】制备特异性识别对硫磷(PA)的单克隆抗体,建立其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ic-ELISA),为实现对硫磷的农残快检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化合物4-(二乙氧基硫代磷酸酯基)苯甲酸为半抗原,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白蛋白(... 【目的】制备特异性识别对硫磷(PA)的单克隆抗体,建立其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ic-ELISA),为实现对硫磷的农残快检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化合物4-(二乙氧基硫代磷酸酯基)苯甲酸为半抗原,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白蛋白(OVA)偶联制备人工抗原,免疫7周龄Balb/c雌性小鼠,取抗血清效价最高、特异性最优小鼠的脾脏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细胞融合,采用间接酶联免疫方法(i-ELISA)及ic-ELISA分别评价融合细胞株的阳性和特异性,通过有限稀释法筛选稳定分泌对硫磷抗体的单克隆细胞株。再通过棋盘格试验筛选出抗原抗体最佳工作浓度组合建立对硫磷ic-ELISA标准曲线,并基于对硫磷单克隆抗体与各结构类似物的交叉反应率,评估ic-ELISA的特异性。采购西红柿样品进行对硫磷的添加回收试验,运用气相色谱法(GC)验证ic-ELISA的准确性。【结果】成功合成对硫磷人工抗原PA-BSA和PA-OVA,经5次免疫后融合小鼠的血清效价为8×103;通过有限稀释法筛选获得灵敏度高、特异性最强的对硫磷单克隆细胞株4F11A10。以2μg/mL包被抗原PA-OVA、0.25μg/mL细胞株4F11A10分泌抗体为最佳抗原抗体工作浓度组合,建立对硫磷ic-ELISA及其标准曲线,其半抑制浓度(IC50)为50 ng/mL,检测范围(IC20~IC80)为2.34~300 ng/mL;所建立的对硫磷ic-ELISA与5种有机磷农药(丙溴磷、杀扑磷、倍硫磷、水胺硫磷和甲拌磷)均无交叉反应。对比ic-ELISA和GC测定西红柿样品中对硫磷的添加回收试验结果,发现ic-ELISA的添加回收率为84.86%~100.27%,GC的添加回收率为97.60%~106.40%,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结论】建立的ic-ELISA可用于快速检测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中的对硫磷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硫磷 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ic-ELISA) 单克隆抗体 气相色谱法(G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喷硒对茶树叶片硒及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17
作者 秦玉燕 王运儒 +5 位作者 时鹏涛 甘志勇 杜国冬 蓝唯 李乾坤 吴凤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22-627,共6页
【目的】探究叶面喷硒对茶树叶片硒及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为硒肥的合理利用及富硒茶的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亚硒酸钠(Na2SeO3)(四价硒)和硒酸钠(Na2SeO4)(六价硒)为硒源,在田间对桂绿1号茶树进行叶面喷施试验,其中,亚硒酸钠... 【目的】探究叶面喷硒对茶树叶片硒及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为硒肥的合理利用及富硒茶的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亚硒酸钠(Na2SeO3)(四价硒)和硒酸钠(Na2SeO4)(六价硒)为硒源,在田间对桂绿1号茶树进行叶面喷施试验,其中,亚硒酸钠设0、5.0、25.0、50.0、100.0和150.0 mg/L 6个处理,硒酸钠设25.0 mg/L处理。分别于施肥后第6、12、18、24、30和36 d采集茶树嫩叶,分析其总硒、有机硒及Zn、K、Fe、Ca和Mg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喷施5.0~150.0 mg/L亚硒酸钠和25.0 mg/L硒酸钠均可提高茶树叶片的总硒和有机硒含量,尤其以喷施25.0~150.0 mg/L亚硒酸钠和25.0 mg/L硒酸钠效果显著(P<0.05,下同);随喷施亚硒酸钠浓度的增加,茶树叶片的总硒和有机硒含量迅速升高;随采样时间的延长,总硒和有机硒含量在施肥后第6~18 d迅速降低,第24 d后趋于稳定;25.0 mg/L六价硒(硒酸钠)处理茶树叶片的总硒含量在施肥后18 d内与25.0 mg/L四价硒(亚硒酸钠)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但在施肥24 d后显著高于25.0 mg/L四价硒(亚硒酸钠)处理。各处理茶树叶片有机硒含量占总硒含量的比例保持在93.3%~96.6%,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亚硒酸钠喷施浓度为50.0 mg/L时可显著提高茶树叶片的Fe含量,浓度大于100.0 mg/L时会显著降低叶片的Zn和K含量,浓度为150.0 mg/L时显著降低叶片的Fe含量。5.0~150.0 mg/L亚硒酸钠处理和25.0 mg/L硒酸钠处理对茶树叶片的Ca和Mg含量影响不显著。【结论】叶面喷硒可明显提高茶树叶片的总硒和有机硒含量;茶树叶片吸收无机硒后大部分可转化为有机硒形态。富硒茶生产推荐使用25.0~50.0 mg/L亚硒酸钠或25.0mg/L硒酸钠,推荐采摘时间分别在施肥后12~36 d和施肥后6~36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有机硒 叶面喷施 矿质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