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菜生产到消费全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定量风险评估 被引量:8
1
作者 瞿洋 何昭颖 +4 位作者 周昌艳 林婷 杜远芳 马智宏 索玉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95-301,共7页
目的:评估即食生菜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引起食物中毒的风险,为风险管理措施的选择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排查生菜在大棚和露地两种种植方式下各环境样本的污染率及污染水平,结合居民消费习惯和生菜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 目的:评估即食生菜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引起食物中毒的风险,为风险管理措施的选择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排查生菜在大棚和露地两种种植方式下各环境样本的污染率及污染水平,结合居民消费习惯和生菜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模型,描述生菜从农田到餐桌过程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变化,从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和风险特征描述4方面评估我国即食生菜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毒的风险。结果:大棚生菜的土壤中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检出率为0.04%,污染水平为-8.72~3.01(lg(CFU/g)),经过灌溉、采收、运输、销售、购买、贮藏及清洗等过程,生菜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食用前的污染平均值为-1.95(lg(CFU/g)),90%置信区间为-8.98~4.40(lg(CFU/g))。评估结果表明,我国因即食生菜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毒的概率为2.72×10^(-4),每年因此引发的食物中毒病例约为77万人。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初始污染水平对生菜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水平影响最大,其次为家庭贮藏温度及食用前清洗过程;控制生菜种植卫生环境、合理使用冰箱及清洗生菜可有效降低即食生菜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毒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生菜 种植 市场 消费 定量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关键变量筛选在农产品及食品品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冬 吴静珠 +1 位作者 韩平 王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93-1601,共9页
农产品及食品的品质与安全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不仅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着社会稳定甚至国家安全。由于农产品及食品的品质不合格引发的安全事件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农产品及食品的品质的监管长久以来都是分析... 农产品及食品的品质与安全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不仅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着社会稳定甚至国家安全。由于农产品及食品的品质不合格引发的安全事件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农产品及食品的品质的监管长久以来都是分析检测领域的重点和难点。我国人口众多,对农产品和食品的消费量非常大。面对如此大量农产品及食品品质的无损快速检测需求,光谱法以其快速、无损、高效、环境友好、可现场检测等诸多特点,为农产品及食品品质的无损快速分析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然而,传统的光谱法在检测过程中所使用的数据量十分庞大,不仅在建立校正模型过程中会消耗大量时间,而且难以完成大量农产品及食品的品质在线高通量无损快速检测。大量数据的计算成为限制光谱类分析仪器工作效率的主要瓶颈之一,并且大量数据的计算对仪器设备的硬件配置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从而间接地提高了光谱分析技术的应用成本。近年来,关键变量筛选技术脱颖而出,并成为光谱分析的一个新热点。通过筛选,采用少量关键变量建立校正模型即可得到和全谱数据建模准确度相差无几的分析结果,从而可以有效提高分析仪器的工作效率并间接地降低光谱分析技术的应用成本,进而为农产品及食品品质的高通量检测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科技保障。针对光谱关键变量筛选在粮食及粮食作物、蔬菜、水果、经济作物、肉类、食品品质与安全领域的无损检测应用进行综述,对光谱关键变量筛选技术的应用从筛选方法、应用范围、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分类总结归纳,并就光谱关键变量筛选技术在农产品及食品品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从变量筛选方法特点及趋势、所选变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所选变量的实际意义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分析 关键变量筛选 无损检测 农产品品质 食品品质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精油及其纳米制剂防控农产品中真菌毒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姜冬梅 王刘庆 +2 位作者 姜楠 翟文磊 王蒙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449-459,共11页
真菌毒素是真菌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是危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子。植物精油是真菌生长和真菌毒素累积的天然抑制剂,但易挥发、稳定性和水溶性差等弊端限制了其应用,近年来植物精油纳米制剂的开发和利用可解决植物精油上... 真菌毒素是真菌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是危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子。植物精油是真菌生长和真菌毒素累积的天然抑制剂,但易挥发、稳定性和水溶性差等弊端限制了其应用,近年来植物精油纳米制剂的开发和利用可解决植物精油上述弊端,提升其生物利用度。本文总结了植物精油可通过抑制真菌毒素产生和降解真菌毒素的方式降低农产品中真菌毒素的污染水平,探讨了植物精油抑制真菌生长产毒的机制,综述了植物精油及其纳米制剂防控农产品中真菌毒素污染的研究现状,并对存在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植物精油防控真菌毒素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精油 纳米制剂 真菌 真菌毒素 农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质谱的动物源农产品兽药残留检测研究综述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卉 刘庆菊 韩平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2期57-64,共8页
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LC-HRMS)具有高分辨率、高通量、高精确度等优势,在动物源农产品的兽药残留检测研究中显示出极大的潜力。本文综述了2014—2018年LC-HRMS检测动物源农产品中兽药残留的应用研究进展。其中,QuEChERS方法和有机溶剂... 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LC-HRMS)具有高分辨率、高通量、高精确度等优势,在动物源农产品的兽药残留检测研究中显示出极大的潜力。本文综述了2014—2018年LC-HRMS检测动物源农产品中兽药残留的应用研究进展。其中,QuEChERS方法和有机溶剂提取法是常用的兽药残留提取方法,提取液用PSA、C_(18)和氧化铝等吸附剂净化,绿色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液相系统和色谱柱的改良,使兽药化合物得到更好的分离,提高了质谱检测的灵敏度;HRMS分辨率和灵敏度的提高,增强了LC-HRMS定性定量分析动物源农产品中兽药残留的能力;数据处理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提高了LC-HRMS在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工作效率。尽管LC-HRMS在兽药残留检测中取得了进展,但仍存在不足和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LC)-高分辨质谱(HRMS) 动物源农产品 兽药残留 样品前处理 色谱分离 质谱检测 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蔬汁加工过程中典型三唑类农药残留的变化分析
5
作者 王佳新 李成 +1 位作者 刘美玉 田思诺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17期75-82,共8页
为探究果蔬榨汁过程中三唑类农药残留的变化规律,以苹果、梨、草莓和黄瓜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检测,研究果蔬榨汁过程对常用三唑... 为探究果蔬榨汁过程中三唑类农药残留的变化规律,以苹果、梨、草莓和黄瓜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检测,研究果蔬榨汁过程对常用三唑类农药(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环丙唑醇、腈菌唑、抑霉唑、丙硫菌唑、氯氟醚菌唑)残留变化的影响,并计算加工因子以评估膳食摄入风险。结果表明,果蔬汁加工过程中7种三唑类农药在果蔬榨汁过程中的加工因子均小于1,不会对农药产生富集,说明果蔬汁加工过程中的膳食风险逐渐减少。比较家庭处理方式对7种三唑类农药的去除效果,发现清洗和去皮都可有效去除三唑类农药残留,去皮效果最好,其次是小苏打水浸泡后清洗、盐水浸泡后清洗、清水浸泡后清洗、淀粉水浸泡后清洗。对市售15份果蔬汁样品进行检测,均未检出上述7种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蔬汁 三唑类 加工因子 膳食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同时测定土壤中草甘膦、草铵膦及其代谢物 被引量:22
6
作者 平华 赵芳 +4 位作者 李成 王北洪 孔红玲 李杨 马智宏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3-280,共8页
建立了快速同时测定土壤中草甘膦(GLY)、草铵膦(GLUF)及其代谢物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分析方法。分别对前处理和色谱-质谱条件进行优化,样品采用0.5 mol/L氨水作为溶剂振荡提取,离心,上清液过滤膜后,直接采用HPLC-MS/MS... 建立了快速同时测定土壤中草甘膦(GLY)、草铵膦(GLUF)及其代谢物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分析方法。分别对前处理和色谱-质谱条件进行优化,样品采用0.5 mol/L氨水作为溶剂振荡提取,离心,上清液过滤膜后,直接采用HPLC-MS/MS测定,电喷雾离子源(ESI-),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采用Dikma Polyamino HILIC色谱柱(150 mm×2.0 mm,5μm)进行分离,目标化合物峰形良好,响应值高。GLY及其代谢物氨甲基膦酸(AMPA)在5.0~5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GLUF及其代谢物N-乙酰基-草铵膦(NAG)、3-(甲基膦基)丙酸(MPP)在2.0~5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5种化合物的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8,可以满足定量分析的要求。GLY、GLUF及其代谢物的方法检出限(LOD)在2.0~4.0μg/kg之间,方法定量限(LOQ)在6.7~13.3μg/kg之间。在空白土壤样品中添加0.02、0.05、0.2 mg/kg 3个水平的5种化合物混合标准溶液考察回收率,结果表明,低有机质含量土壤中5种化合物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在74.2%~10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93%~6.8%之间;高有机质含量土壤中5种化合物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在90.8%~116%之间,RSD在0.40%~7.1%之间。采用建立的方法对实际土壤样品进行测定,AMPA、GLY、MPP、GLUF、NAG的检出率分别为45%、25%、10%、5%和5%,最大残留量分别为147、35.2、154、21.6和11.0μg/kg,说明土壤中GLY、GLUF及其代谢物残留需要引起一定的关注。该方法简化了前处理步骤,具有简单、快速、绿色环保、成本低、准确度和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等优点,适用于大批量不同有机质含量土壤样品的检测,为研究其在土壤中的残留状况和环境行为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草甘膦 草铵膦 代谢物 土壤 非衍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土壤中新烟碱类农药及其代谢物的残留量 被引量:15
7
作者 平华 赵天宇 +3 位作者 马智宏 孔红玲 李杨 李成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76-1283,共8页
考虑到采用现有方法提取烯啶虫胺回收率较低,并且缺乏同时检测土壤中新烟碱类农药及其代谢物的方法,开展了题示研究工作。采集离地表20 cm以内的土壤样品,风干、除杂、过筛后分取5 g,加入3.0 mL水,摇匀,静置10 min。加入10 mL含1.0%(体... 考虑到采用现有方法提取烯啶虫胺回收率较低,并且缺乏同时检测土壤中新烟碱类农药及其代谢物的方法,开展了题示研究工作。采集离地表20 cm以内的土壤样品,风干、除杂、过筛后分取5 g,加入3.0 mL水,摇匀,静置10 min。加入10 mL含1.0%(体积分数)乙酸的乙腈溶液,振荡30 min,加入5.0 g无水硫酸镁和1.0 g氯化钠,剧烈振荡1 min,于4℃离心5 min。取0.15 g无水硫酸镁、0.05 g N-丙基乙二胺(PSA)置于5 mL具塞离心管中,再加入2.0 mL上述样品提取液,涡旋振荡1 min,于4℃离心3 min。分取0.5 mL上清液,加入0.5 mL水,混匀后过0.2μm滤膜。收集滤液,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测,14种目标物(包括10种新烟碱类农药和4种代谢物)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上用不同体积比的含5 mmol·L^(-1)甲酸铵的甲醇溶液和含5 mmol·L^(-1)甲酸铵的0.1%(体积分数)甲酸溶液的混合溶液梯度洗脱分离,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ESI+)模式电离,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基质匹配法定量。结果显示:14种目标物的质量浓度分别在2.0~200.0μg·L^(-1)(噻虫胺)和0.5~200.0μg·L^(-1)(其他13种目标物)内和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36~2.49μg·kg^(-1)。按照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75.4%~112%,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小于9.0%。方法用于16份果园土壤样品的分析,检出了吡虫啉(13份样品)、噻虫嗪(8份样品)和噻虫胺(1份样品),检出量分别为0.007~0.31 mg·kg^(-1),0.005~0.28 mg·kg^(-1)和0.009 m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固相萃取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新烟碱类农药 代谢物 土壤 残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近红外光谱仪的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定量模型比较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冬 冯海智 +1 位作者 李龙 韩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51-1357,共7页
以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的无损速测为例,分别采用线性渐变分光(LVF)、数字光处理(DLP)近红外光谱仪对大、小番茄采集近红外光谱数据;分别基于两种近红外光谱仪数据计算大、小番茄平均光谱及差谱,并比较两种近红外光谱仪所采集大、... 以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的无损速测为例,分别采用线性渐变分光(LVF)、数字光处理(DLP)近红外光谱仪对大、小番茄采集近红外光谱数据;分别基于两种近红外光谱仪数据计算大、小番茄平均光谱及差谱,并比较两种近红外光谱仪所采集大、小番茄近红外光谱数据的特征;对两种近红外光谱仪的数据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并比较了大、小番茄前3主成分的得分分布;按SSC梯度对数据进行分级,采用偏最小二乘(PLS)回归结合全交互验证算法分别基于两种近红外光谱仪数据建立番茄SSC定量校正模型。结果表明:(1)大、小番茄LVF近红外光谱的平均光谱及其差谱的光谱特征分别与DLP近红外光谱的平均光谱及其差谱的光谱特征相似。(2)大、小番茄LVF近红外光谱数据PCA前3主成分得分散点分离趋势不明显,而DLP近红外光谱数据PCA前3主成分得分散点基本上不具有分离趋势。(3)基于LVF近红外光谱数据所建各模型的相对预测性能(RPD)皆不低于2.11,其中标准化预处理所建模型具有最佳性能,模型维数(Nf)、校正测定系数(RC2)、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交互验证测定系数(R^(2)CV)、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RPD、预测相关系数(RP)、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8、0.949 1、0.27、0.899 9、0.38、3.16、0.882 6、0.63;基于DLP近红外光谱数据所建各模型的RPD皆不低于1.60,其中标准化预处理所建模型具有最佳性能,Nf、RC2、RMSEC、R^(2)CV、RMSECV、RPD、RP、RMSEP分别为5、0.823 5、0.49、0.728 6、0.62、1.94、0.788 4、0.80。该研究可为番茄SSC的无损快速测定以及果蔬品质无损快速检测的仪器选择与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近红外光谱仪 定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鼻技术在肉与肉制品检测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展望 被引量:9
9
作者 刘洋 贾文珅 +3 位作者 马洁 梁刚 汪慧华 周巍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1年第4期29-41,共13页
电子鼻因具备操作简单、能够快速、无损检测的特点,满足人们对肉与肉制品安全指标高效和高精确度检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阐述了电子鼻技术的检测原理和其在硬件和软件系统方面的发展;从肉与肉制品的新鲜度检测、掺假检测、风味评价... 电子鼻因具备操作简单、能够快速、无损检测的特点,满足人们对肉与肉制品安全指标高效和高精确度检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阐述了电子鼻技术的检测原理和其在硬件和软件系统方面的发展;从肉与肉制品的新鲜度检测、掺假检测、风味评价、病原微生物污染检测四个方向,对近年来电子鼻技术在肉与肉制品检测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突出了电子鼻技术应用的可行性和先进性;指出电子鼻技术在肉与肉制品检测中面临的检测效果参差不齐,电子鼻仪器体积大、价格高昂,模型通用性和普及性不够等不足。最后,本文从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方面,对未来电子鼻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包括硬件系统方面提高电子鼻传感器阵列电极膜材料的性能,增强电子鼻耐用性和识别气味的灵敏度;软件系统方面不断探索引入新的模式识别算法,使电子鼻技术实现对气味更快、更准确的识别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鼻 肉与肉制品 高效检测 质量安全 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用途大豆的特征品质指标筛选及优势产区品种确定 被引量:8
10
作者 丁俭 沈舒晗 +6 位作者 李淑英 蔡蔚 李志海 严曲 黄天航 王凤忠 方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1-19,共9页
基于油料用、饲料用大豆的不同用途,分析我国4个大豆主产区40个主栽品种的品质指标差异,通过对每种用途大豆10个重要品质指标的检测,以及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组合赋权法模型构建,筛选出适合不同用途大豆的特征性品质指标和优... 基于油料用、饲料用大豆的不同用途,分析我国4个大豆主产区40个主栽品种的品质指标差异,通过对每种用途大豆10个重要品质指标的检测,以及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组合赋权法模型构建,筛选出适合不同用途大豆的特征性品质指标和优势产区及品种。结果表明:除色泽气味和碳水化合物含量2个指标外,不同产区、不同品种大豆的品质指标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1,P<0.001)。通过主成分分析中的因子分析提取粗脂肪含量、VE含量、杂质含量、损伤率、水分含量和磷脂含量6个指标作为油料用大豆的特征品质指标;确定饲料用大豆的特征品质指标为7S/11S球蛋白比例、蛋白质溶解比率、粗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杂质含量、损伤率和大豆异黄酮含量7个品质指标。以组合赋权法构建评价模型,分别筛选出适用于油料用、饲料用综合得分前10位的大豆品种和对应主产区,并通过聚类分析按照油料、饲料两种用途将具有类似品质特性的大豆分别归为5个和9个类群。本研究可为我国不同主产区大豆的品质评价、专用方向确定和品种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油料用大豆 饲料用大豆 品质特征 主成分分析 组合赋权法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环状RNA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杰 李安 +2 位作者 梁刚 靳欣欣 潘立刚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9,共9页
环状RNA(circRNAs)是一类由共价键连接形成环形结构的单链内源性RNA分子。作为非编码RNA家族中重要的成员之一,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现有研究已证实circRNAs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高通量测序技术以及生物信息学的发展,极大地加速了ci... 环状RNA(circRNAs)是一类由共价键连接形成环形结构的单链内源性RNA分子。作为非编码RNA家族中重要的成员之一,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现有研究已证实circRNAs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高通量测序技术以及生物信息学的发展,极大地加速了circRNAs研究进展。研究表明,circRNAs具有结构稳定、序列保守以及组织/发育特异性表达等特点。目前,研究揭示circRNAs的主要功能包括作为miRNA的海绵、参与植物应激反应、调控亲本基因表达等。本文在总结其分类和主要特征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植物circRNAs的生物学功能,为circRNAs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rcRNAs 分子特征 生物学功能 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的不同产地冬枣品质特性分析 被引量:22
12
作者 武琳霞 李玲 +3 位作者 张国光 姜冬梅 欧阳喜辉 王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34-338,共5页
通过测定采自5个主产区冬枣的18个品质指标,基于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Fisher判别分析对不同产地冬枣品质进行评价并筛选特征指标。继而根据不同地域冬枣的特征指标,探讨其对冬枣产地溯源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主... 通过测定采自5个主产区冬枣的18个品质指标,基于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Fisher判别分析对不同产地冬枣品质进行评价并筛选特征指标。继而根据不同地域冬枣的特征指标,探讨其对冬枣产地溯源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结果表明新疆和田和山东沾化是冬枣的优势产区;结合聚类分析将18项品质指标简化为可溶性固形物、钾、锰、单果质量、硬度、乙醇、色泽和含水量8项具有代表性的特征指标;Fisher判别分析显示8个特征指标可作为5个冬枣主产区产地溯源的品质指标,且对冬枣产地整体正确判别率为100.0%,交叉检验正确判别率为97.2%。本研究为不同产地冬枣品质评价和核心品质指标的确定提供了依据,在冬枣的产地溯源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枣 品质 溯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FISHER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谱及成像技术的种子品质无损速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3
作者 王冬 王坤 +1 位作者 吴静珠 韩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2-59,共8页
种子是农业生产过程的重要生产资料。种子质量评价、活力与老化检测、纯度与真伪鉴别、分类与溯源研究是种子品质检测中的常见问题。种子质量主要包含种子含水率、蛋白含量、脂肪酸含量、淀粉含量等,是种子品质分级的重要指标,并且关系... 种子是农业生产过程的重要生产资料。种子质量评价、活力与老化检测、纯度与真伪鉴别、分类与溯源研究是种子品质检测中的常见问题。种子质量主要包含种子含水率、蛋白含量、脂肪酸含量、淀粉含量等,是种子品质分级的重要指标,并且关系到种子存储过程的安全问题。种子活力是种子发芽和出苗率、幼苗生长的潜势、植株抗逆能力和生产潜力的总和;高活力种子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和生产潜力。种子老化是指种子活力的自然衰退,表现为种子变色、发芽率低、生长势差、作物减产。种子的纯度与真伪则会影响作物产量和农产品品质;而种子分类与溯源则是保证种子纯度与鉴别种子真伪的重要方法,进而为作物产量与产品品质提供保障。对于种子品质分析,传统方法通常需要对样品做不可逆的破坏性分析,且分析时间长、过程复杂,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对种子生产环节的需要。因此,开展种子品质无损快速检测技术研究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化学计量学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近红外光谱法以其快速、无损、高效等优势,在农产品、食品、农业投入品等的无损快速分析方面得以广泛的应用。进一步地,将光谱技术与成像技术相结合,高光谱成像技术近年来日益兴起,相比较于传统的光谱技术,高光谱成像技术在获得待测样品的光谱信息的同时,还可以获取样品的空间分布信息以及图像特征。基于近红外光谱及高光谱成像等无损快速检测技术,从种子质量评价、活力与老化检测、纯度与真伪鉴别、分类与溯源研究四方面对近年来关于种子品质无损快速检测文献进行综述。在分析不同检测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分别就上述种子品质检测方面的问题加以整理。进而对种子品质无损快速检测的技术特点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 近红外光谱 高光谱成像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酚复合材料的种类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姜楠 姚卫蓉 +1 位作者 高媛 王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300-308,共9页
多酚复合材料是多酚与某种配合物通过共价键或非共价键相互作用合成的新型复合体。与多酚结合的配合物种类多样,尤以多糖、蛋白质、磷脂等生物大分子以及金属元素居多。通过合成多酚复合材料可显著改善某些天然多酚水溶性差、稳定性差... 多酚复合材料是多酚与某种配合物通过共价键或非共价键相互作用合成的新型复合体。与多酚结合的配合物种类多样,尤以多糖、蛋白质、磷脂等生物大分子以及金属元素居多。通过合成多酚复合材料可显著改善某些天然多酚水溶性差、稳定性差、生物利用率低等问题,不仅可以增强多酚作为口服营养素或药物的靶向释放,还可以用作体外植物源抑菌剂,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多酚在食品、药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领域的应用范围。本文在总结近年来多酚复合材料最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综述了多酚复合材料的不同类型、结构表征和功能性质以及应用现状,最后针对多酚复合材料在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提出了合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酚物质 复合材料 功能特性 应用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损检测技术在真菌鉴定及毒素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武琳霞 翟文磊 +2 位作者 韦迪哲 付海龙 王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248-258,共11页
农产品真菌毒素污染影响人体健康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真菌侵染的早期识别和有效防控是延长储存期和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常规的真菌鉴定方法及真菌毒素检测方法存在耗时费力、费用高等缺点,难以满足自动化、现场快速的检测需求。近年... 农产品真菌毒素污染影响人体健康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真菌侵染的早期识别和有效防控是延长储存期和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常规的真菌鉴定方法及真菌毒素检测方法存在耗时费力、费用高等缺点,难以满足自动化、现场快速的检测需求。近年来,发展简单、快速、无损的产毒真菌鉴定及毒素检测方法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综述了成像技术、光谱学技术和电子鼻技术在产毒真菌鉴定及毒素检测中的应用进展,并对这些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真菌毒素 无损检测 成像技术 光谱学技术 电子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处理对交链孢菌生长及其毒素积累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姜楠 王刘庆 +2 位作者 李祖梁 王多 王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51-57,共7页
交链孢菌(Alternaria spp.)易侵染农作物,引起农产品病害,而且能够代谢产生交链孢毒素,包括细交链孢酮酸(tenuazonic acid,TeA)、交链孢酚(alternariol,AOH)、交链孢酚单甲醚(alternariol monomethyl ether,AME)等,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因... 交链孢菌(Alternaria spp.)易侵染农作物,引起农产品病害,而且能够代谢产生交链孢毒素,包括细交链孢酮酸(tenuazonic acid,TeA)、交链孢酚(alternariol,AOH)、交链孢酚单甲醚(alternariol monomethyl ether,AME)等,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因此,亟需高效、安全的方法用以防控交链孢菌及其毒素积累。本实验研究了臭氧处理对体外互隔交链孢(A. alternata)生长及其产毒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处理组的菌落直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臭氧处理可显著抑制互隔交链孢产生TeA、AOH、AME这3种交链孢毒素;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臭氧处理后互隔交链孢的微观形态,发现孢子和菌丝发生了凹陷、褶皱、断裂等异常现象;臭氧处理后的交链孢菌对番茄果实的致病力明显减弱,同时交链孢菌的产毒能力明显降低,20 mg/L臭氧处理条件下TeA、AOH、AME含量比对照组分别减少了36.1%、89.9%、93.2%。此外,臭氧对TeA、AOH、AME具有降解作用,降解率随着臭氧质量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显著提高,TeA经过20 mg/L臭氧处理30 min即可被完全降解,AOH及AME经20 mg/L臭氧处理120 min后降解率可达90%以上。综上,臭氧处理可以作为农产品及其制品中互隔交链孢及其毒素污染的防治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链孢毒素 交链孢菌 臭氧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石酸手性异构体太赫兹波谱鉴别研究
17
作者 王冬 吴静珠 +1 位作者 王纪华 韩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63-264,共2页
采集了L型酒石酸、D型酒石酸和外消旋酒石酸太赫兹波谱数据,进一步采用β-环糊精对酒石酸三种异构体选择性吸附处理后采集太赫兹波谱数据。结果表明,三种异构体太赫兹吸收系数谱在0.6~1.0 THz处存在较大差异,折射率谱在0.1~0.4 THz处存... 采集了L型酒石酸、D型酒石酸和外消旋酒石酸太赫兹波谱数据,进一步采用β-环糊精对酒石酸三种异构体选择性吸附处理后采集太赫兹波谱数据。结果表明,三种异构体太赫兹吸收系数谱在0.6~1.0 THz处存在较大差异,折射率谱在0.1~0.4 THz处存在较大差异;β-环糊精选择性吸附处理后,吸收系数谱中β-环糊精L型酒石酸在0.6~1.0 THz处存在较大差异,而折射率谱中β-环糊精L型酒石酸在0.4~0.9 THz处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 酒石酸 环糊精 手性异构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