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iteSpace的近20年智能制造技术领域研究热点及趋势可视化分析
1
作者 黄法伟 徐铭阳 董晓威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5期95-102,共8页
为分析智能制造技术领域当前研究热点方向及探讨未来发展趋势,通过CiteSpace可视化分析方法研究了近20年CNKI和WOS收录的1700余篇相关核心论文。结果表明,中文论文发文量激增的时间节点比英文论文早3年;英文论文作者、机构间的合作与联... 为分析智能制造技术领域当前研究热点方向及探讨未来发展趋势,通过CiteSpace可视化分析方法研究了近20年CNKI和WOS收录的1700余篇相关核心论文。结果表明,中文论文发文量激增的时间节点比英文论文早3年;英文论文作者、机构间的合作与联系更为紧密;近5年年均发文量为200篇且英文论文发文量高于中文20%。中文论文高频关键词前3位为人工智能、工业4.0、人才培养;英文论文为design、framework、industry 4。中文论文关键词聚类前3位为智能制造、数字孪生、人工智能;英文论文为overall wafer effectiveness、posture recognition、lean principles。可见智能制造技术依然是当下研究热点且研究趋于国际化;热点方向包括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数字孪生、姿态识别、精益原则和战略。根据关键词突现结果及其平均持续时间为3~4年的特点,预计未来1~2年内的研究热点将聚焦于数字孪生和战略方向上的融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制造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关键词突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面制品中铝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及方法改进 被引量:13
2
作者 徐冲 赵立琴 +2 位作者 李玉丹 孙鹏 刘远洋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0-127,共8页
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面制品中铝的含量,对测定过程中可能引入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和评定。根据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中规定,建立了不确定度评定的数学模型,分析不确定度的主要来... 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面制品中铝的含量,对测定过程中可能引入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和评定。根据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中规定,建立了不确定度评定的数学模型,分析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并将各分量进行合成。当铝含量为47.9 mg/kg时,扩展不确定度为3.0 mg/kg(k=2)。针对引起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贡献者,通过几种改变测量方法的途径,使其中的3个主要分量分别从0.0220、0.0084、0.0042下降为0.0102、0.0062、0.0017,效果显著,达到了降低影响结果准确性因素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度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 面制品 方法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迁移成分分析的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通用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雪 王子文 +4 位作者 张广月 马铁民 陈争光 衣淑娟 王长远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213-3221,共9页
在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中,由于光谱数据采集设备和环境条件的不同,已有模型在使用到不同设备或不同环境时会出现预测精度低的现象。为了增强定量分析模型的普适性和通用性,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迁移成分分析转移方法(TM... 在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中,由于光谱数据采集设备和环境条件的不同,已有模型在使用到不同设备或不同环境时会出现预测精度低的现象。为了增强定量分析模型的普适性和通用性,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迁移成分分析转移方法(TM-TCA)的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通用模型构建策略。改进的迁移成分分析方法采用二次校正策略,通过对从机光谱数据的两次校正,改善由于仪器偏移、漂移或不稳定性引起的光谱差异性,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消除仪器不同或外界条件影响产生的偏差,使校正后的从机光谱数据特征尽可能接近主机光谱,以此增强模型对从机光谱的预测能力。首先求出主机与从机光谱转换矩阵,通过转换矩阵进行待测样品的一次校正,缩小主机与从机样品间受外界条件因素产生的差异性。将经过转换矩阵转换后的主机-从机光谱数据矩阵作为迁移成分分析方法的输入。接下来,基于多指标综合迭代优化选择迁移学习中的核函数和特征值个数的基础上构建定量分析通用模型。为了验证迁移成分分析改进效果,与多种方法的转移效果进行比较。通过优化分析选择RBF核函数,特征值个数为52,实验表明,基于TM-TCA的光谱校正率达到97.1%,光谱平均差异(ARMS)与转移前相比下降了82.9%,比TM和TCA方法分别降低了46.5%和30.2%。为了验证模型构建策略的有效性,构建基于TM-TCA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的玉米水分定量分析通用模型,并对不同设备条件下的模型通用性进行分析。TM-TCA-PLSR模型的预测效果与TCA-PLSR模型的预测效果相比较,模型的预测决定系数达到了0.8729,提升了41%,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0.1543和0.1159,均降低了90%以上,并且TM-TCA-PLSR模型相对分析误差(RPD)值超过了2.5,模型具有实际应用的价值。表明了TM-TCA转移方法能有效减少主机和从机光谱之间的差异性,基于TM-TCA和PLSR的主机模型具有一定的通用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定量分析 模型转移 迁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地力及固碳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硕 李博哲 +1 位作者 王超 孙鹏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32-38,共7页
为探明农产品化肥减量后土壤养分的变化,促进玉米秸秆还田,提升土壤肥力,从2019年开始在黑龙江省大庆市所属4个牧场连续3年进行玉米秸秆还田试验,期间随机选取31处采样点分别进行3次抽样,分析土壤样品中pH、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 为探明农产品化肥减量后土壤养分的变化,促进玉米秸秆还田,提升土壤肥力,从2019年开始在黑龙江省大庆市所属4个牧场连续3年进行玉米秸秆还田试验,期间随机选取31处采样点分别进行3次抽样,分析土壤样品中pH、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有机碳和水溶性盐等指标,以此判断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地力和固碳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玉米秸秆还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由21.2 g·kg^(-1)增长至23.6 g·kg^(-1);秸秆还田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平均增长约144.0%,而未还田土壤中有效磷含量的平均增长约138%;碱解氮含量由166.50 mg·kg^(-1)增长至194.50 mg·kg^(-1),且2022年与2021年测定的碱解氮含量差异显著。可见秸秆还田后土壤固碳能力增加,肥力增强,而pH一直维持在7.92~8.23。因此,合理运用玉米秸秆还田可改善土壤耕作环境,减少土壤中盐分聚集,提高土壤对有机碳的固定效果,调节土壤的酸碱稳定性,对东北土壤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秸秆还田 地力指标 固碳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特征重要性和区间偏最小二乘法的近红外光谱波长筛选方法 被引量:7
5
作者 陈蕊 王雪 +4 位作者 王子文 曲浩 马铁民 陈争光 高睿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43-1050,共8页
为建立快速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特征波长筛选是提高定量分析预测精度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它能够筛选出有效波长信息,减少数据冗余、提高数据有效性。随机森林(RF)作为一种集成算法,可根据计算特征重要性进行特征筛选。RF将基于袋... 为建立快速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特征波长筛选是提高定量分析预测精度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它能够筛选出有效波长信息,减少数据冗余、提高数据有效性。随机森林(RF)作为一种集成算法,可根据计算特征重要性进行特征筛选。RF将基于袋外数据(OOB)的平均精度下降(MDA)方法计算均方误差平均值作为特征重要性结果,通过设置特征重要性阈值筛选特征变量构成特征波长子集,但该阈值范围的设定无理论依据,因此需要对特征重要性阈值范围进行探究。另一方面,由于RF的随机特性,特征波长子集中可能包含无效甚至是干扰变量,并不能保证所选变量的有效性。故而进一步提出RF-iPLS波长筛选方法。区间偏最小二乘法(iPLS)筛选出的特征波长多为连续特征波段的特性,对特征波长子集划分区间,弥补RF因自身随机性造成的无效变量问题;同时,RF筛选的离散特征波长解决了iPLS筛选的连续波段中含冗余信息的问题。为了说明RF-iPLS算法的合理性,特征子集经过蒙特卡洛(MC)方法500次样本特征采样后,构建RF-MC-iPLS算法。虽然RF-iPLS与RF-MC-iPLS算法结构接近,但运行时间缩短了11.12%,结果说明RF-iPLS算法在预测模型中的特征波长筛选是有效的,且具有较低的时间复杂度。为了进一步验证改进的RF-iPLS算法的有效性,应用一组公开谷物蛋白质近红外光谱数据,建立PLSR模型,并与全谱的PLSR模型以及基于不同波长筛选方法的PLSR模型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全谱的117个波长,RF-iPLS优选出12个特征波长,建模集的RMSEC从2.61降到0.64,预测精度提升了约75.5%,预测集的RMSEP从2.63降到0.69,预测精度提升了73.8%,极大地提高了预测精度且预测结果最优,说明RF-iPLS是一种有效的特征波长筛选方法,可以简化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的复杂度并实现高效降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长筛选 特征重要性计算 谷物蛋白质含量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辅助氨基改性NCR-MCM-48分子筛的制备及其对Cr(Ⅵ)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3
6
作者 崔艳红 孙鹏 +3 位作者 汪颖军 所艳华 张微 王彦宏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118-2128,共11页
以稻壳灰提纯出的硅胶为无机组装硅源,乙醇为辅助试剂,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了CR-MCM-48分子筛,并对其氨基改性接枝制备NCR-MCM-48介孔分子筛。实验探讨了硅钠比、晶化温度、晶化时间及乙醇含量对CR-MCM-48介孔结构和形貌的影响。通过X射... 以稻壳灰提纯出的硅胶为无机组装硅源,乙醇为辅助试剂,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了CR-MCM-48分子筛,并对其氨基改性接枝制备NCR-MCM-48介孔分子筛。实验探讨了硅钠比、晶化温度、晶化时间及乙醇含量对CR-MCM-48介孔结构和形貌的影响。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N_(2)吸附-脱附曲线和红外光谱(FT-IR)对合成材料进行了结构和形貌表征,并对NCR-MCM-48介孔材料吸附水溶液中Cr(Ⅵ)的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当物料摩尔比n(Si)∶n(CTAB)∶n(H_(2)O)∶n(NaOH)∶n(C_(2)H 5OH)=1.0∶0.65∶62∶0.625∶0.25,晶化温度为393 K,晶化时间为72 h,焙烧温度为823 K时,组装合成的CR-MCM-48介孔材料有序度最好。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NCR-MCM-48对Cr(Ⅵ)的吸附是自发、吸热反应。在吸附温度为308 K、pH=2.0、吸附时间为150 min的条件下,NCR-MCM-48吸附剂对Cr(Ⅵ)的最大吸附容量为88.9 mg•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筛 稻壳 MCM-48 氨基 吸附 Cr(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 PTA-MIL-101(Cr)的合成及其正庚烷异构催化性能 被引量:2
7
作者 刘荣江 马守涛 +5 位作者 姜震 张微 崔艳红 刘金艳 所艳华 汪颖军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8-75,共8页
使用磷钨酸(PTA)对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101(Cr)进行改性,制备了0.4%Pt PTA-MIL-101(Cr)催化剂,并首次应用于正庚烷异构化反应。通过对样品进行一系列表征,得出以下结论:所合成的样品为介孔-微孔复合材料,具有正八面体结构,孔道结构规... 使用磷钨酸(PTA)对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101(Cr)进行改性,制备了0.4%Pt PTA-MIL-101(Cr)催化剂,并首次应用于正庚烷异构化反应。通过对样品进行一系列表征,得出以下结论:所合成的样品为介孔-微孔复合材料,具有正八面体结构,孔道结构规整有序,比表面积高;掺杂PTA后,未破坏MIL-101(Cr)的骨架结构和热稳定性;PTA在催化剂中仍可保持其Keggin结构,可为催化反应提供良好的酸性环境;Pt在MIL-101(Cr)中的分散度较高。通过正庚烷异构化反应对催化剂性能进行评价,得出在PTA掺杂量(w)为30%、反应温度为260℃时,催化剂的酸性位点与金属位点的匹配度最适宜催化庚烷异构化反应,此时催化剂上正庚烷转化率与异庚烷选择性分别可达69.1%和9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101(Cr) 磷钨酸 正庚烷 异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