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产品智慧供应链:内涵、关键技术与未来方向 被引量:1
1
作者 韩佳伟 杨信廷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5年第3期1-16,共16页
[目的/意义]农产品供应链智能化转型是破解传统环节信息断层、高物流成本与质量追溯难题的关键路径,对提升效率、保障质量安全及农业现代化意义重大。本文系统解析其内涵,梳理各环节技术进展并提出发展方向。[进展]详细梳理了农产品智... [目的/意义]农产品供应链智能化转型是破解传统环节信息断层、高物流成本与质量追溯难题的关键路径,对提升效率、保障质量安全及农业现代化意义重大。本文系统解析其内涵,梳理各环节技术进展并提出发展方向。[进展]详细梳理了农产品智慧供应链在生产、加工、仓储、运输、配送、销售等各环节的关键技术研究进展。生产环节集成物联网、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与区块链技术,实现精准决策与病虫害防控;加工环节依托智能分拣、新型清洗减菌技术提升品质;仓储通过物联网监测与AI优化库存管理提高效率;运输聚焦冷链技术创新与智能调度系统优化配送时效;销售端运用大数据与AI技术驱动精准营销与库存管理,全链可溯源确保数据透明。[结论/展望]未来需加速无人化运作与信息共享平台建设,通过技术赋能提升供应链韧性,并推进精细化管理以增强国际竞争力;产业模式上应深化低碳转型,推广清洁能源、绿色包装及智能物流,对接“双碳”目标。当前技术应用仍面临数据治理、标准化不足等挑战,需政策引导建立技术规范、加大研发投入,并强化跨领域协同创新,推动智能化升级,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粮食安全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智慧供应链 物联网 人工智能 区块链 双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产品品质在线感知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贾志鑫 杨霖 +1 位作者 史策 杨信廷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32,共16页
在线感知技术包括一系列传感器模式、成像技术和智能数据处理算法等,已成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适销性的关键工具。本文对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总结,重点关注在线感知系统在农产品品质中的应用,并系统分析了在线感知技术,... 在线感知技术包括一系列传感器模式、成像技术和智能数据处理算法等,已成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适销性的关键工具。本文对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总结,重点关注在线感知系统在农产品品质中的应用,并系统分析了在线感知技术,包括机器视觉、高光谱成像、近红外光谱、荧光传感、3D深度传感、算法及数据分析等。讨论传感器硬件演变、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开发,以及用于实时质量控制的多模态数据集成。介绍了不同类别的具体应用示例,如水果和蔬菜分拣、谷物质量监测以及肉类和乳制品的评估。指出了未来趋势及新兴技术在革新农业质量感知技术方面的潜力。综上所述,在线感知技术在提升质量评估准确性与效率的同时,有助于减少浪费、保障安全合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感知技术 农产品质量 传感器融合 农业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发展历程与展望 被引量:2
3
作者 孙传恒 朱文颖 +2 位作者 邢斌 罗娜 杨信廷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14,共14页
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技术手段,能够有效提升供应链主体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关系,为实施精准化质量安全召回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因而成为近年来学术研究的重点。该文系统梳理了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 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技术手段,能够有效提升供应链主体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关系,为实施精准化质量安全召回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因而成为近年来学术研究的重点。该文系统梳理了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理论内涵和分类框架,通过历史演进视角将其发展进程划分为初步构建制度框架、全面推广平台建设和体系完善与数字智能化转型3个阶段。重点剖析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在追溯技术体系中的创新应用,从追溯信息感知、信息处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3个方面客观评述各类技术的优势与局限性。通过系统梳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的建设现状,指出当前标准化进程中存在的区域差异性与技术适配性等问题。最后提出未来发展建议,探讨了量子区块链、元宇宙、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领域的应用潜力,并强调构建跨链协同、虚实融合的智能化可追溯体系,为推进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向智能化与协同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追溯体系 质量安全 标识技术 物联网 区块链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热物理技术及天然抗菌剂在冷鲜畜禽肉制品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高敬瑶 吕辛梦 +8 位作者 周志 熊光权 汪兰 吴文锦 石柳 刘斌 黄云 钟雪芬 钱磊明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05-414,共10页
2023年我国畜禽肉产量达2456万吨,具有很大的消费市场,但其易腐败,保质期短,严重影响其经济价值。目前,非热物理技术及天然抗菌剂是冷鲜畜禽肉制品保鲜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非热物理技术(气调包装、辐照、高压电场和冰温)和天然抗菌剂... 2023年我国畜禽肉产量达2456万吨,具有很大的消费市场,但其易腐败,保质期短,严重影响其经济价值。目前,非热物理技术及天然抗菌剂是冷鲜畜禽肉制品保鲜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非热物理技术(气调包装、辐照、高压电场和冰温)和天然抗菌剂(植物源、动物源和微生物源)的抑菌机理,及在冷鲜畜禽肉制品中的应用情况,重点阐述了综合保鲜技术对冷鲜畜禽肉制品的保鲜应用效果,并对智能保鲜在冷鲜畜禽肉制品的应用做出展望,以期为非热物理技术及天然抗菌剂在冷鲜畜禽肉制品中的保鲜提供可行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鲜畜禽肉制品 非热物理技术 天然抗菌剂 联合技术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油的加工技术及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姜涛 杨彪 +5 位作者 邹烨 马晶晶 李鹏鹏 杨静 徐为民 王道营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2-208,共7页
我国是肉鸡生产大国,肉鸡屠宰加工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油脂原料,如何对此进行高值化的利用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有关鸡油的化学组成、提制方法、精炼、增香和开发应用等方面内容,目的是为鸡油的加工利用提供参考,对鸡油... 我国是肉鸡生产大国,肉鸡屠宰加工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油脂原料,如何对此进行高值化的利用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有关鸡油的化学组成、提制方法、精炼、增香和开发应用等方面内容,目的是为鸡油的加工利用提供参考,对鸡油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油 提取 精炼 增香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低碳冷链物流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杨斌 韩佳伟 +2 位作者 杨霖 任青山 杨信廷 《智慧农业(中英文)》 CSCD 2023年第1期44-51,共8页
近年来,中国冷链物流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冷链基础设施建设与市场需求量呈不断增长态势,同时也伴随着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为满足未来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绿色低碳转型成为中国冷链行业高质量健康发展的新特征与新方向,但前提基础是... 近年来,中国冷链物流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冷链基础设施建设与市场需求量呈不断增长态势,同时也伴随着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为满足未来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绿色低碳转型成为中国冷链行业高质量健康发展的新特征与新方向,但前提基础是精确认知低碳冷链物流发展状况。鉴于此,本文首先从能源转型、技术创新、经济效益、国家政策四个层面构建中国低碳冷链物流发展评价体系,并针对不同指标进行权重以及障碍度分析,探究不同指标对低碳冷链物流发展的影响度;其次,采用熵权-优劣解距离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评价模型对中国2017至2021年低碳冷链物流发展情况进行评分,确定中国低碳冷链物流发展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指标中,绿色包装材料使用增长率、低碳技术论文发表数、科研人员占比、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量增长率、氢氯氟烃制冷剂缩减率权重占比分别达到0.1243、0.1074、0.1066、0.0982、0.0716,对中国低碳冷链物流发展影响较大;2017至2021年间,中国低碳冷链物流发展水平评分从0.1498到0.2359,同比增长约57.5%;中国低碳冷链物流发展虽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依旧处于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 冷链物流 熵权-TOPSIS模型 障碍度 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魔芋葡甘聚糖添加量对黑荞麦面条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周松超 隋勇 +5 位作者 熊添 蔡芳 范凯 梅新 施建斌 蒋修军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1-98,共8页
为提高黑荞麦面条的品质,本文系统研究了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添加对黑荞麦混合面粉溶剂保持力(solvent retention capacity,SRC)、混合特性和面条的质构、蒸煮、消化特性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KGM添加黑荞麦混... 为提高黑荞麦面条的品质,本文系统研究了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添加对黑荞麦混合面粉溶剂保持力(solvent retention capacity,SRC)、混合特性和面条的质构、蒸煮、消化特性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KGM添加黑荞麦混合粉的SRC呈上升的趋势,面团的吸水率、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也呈上升的趋势,但弱化度C1-C2值和淀粉回生特性C5-C4值呈下降的趋势,在3%时分别下降了0.18 N·m和1.14 N·m。黑荞麦面条的蒸煮时间、断条率和蒸煮损失率随KGM添加呈下降的趋势,而拉伸强度和剪切力总体呈上升的趋势,在添加量2.5%时最大,分别为31.11 g和426.07 g。此外,添加KGM后黑荞麦面条的巯基含量总体无明显差异,二硫键含量显著提高(P<0.05)。在消化特性的研究中发现,KGM添加后黑荞麦面条的淀粉水解率、RS含量和eGI值无明显差异,与常规工艺制备的黑荞麦面条相近。综合各指标,黑荞麦面团的品质在KGM添加量3%时最佳,因为在此添加量下混合面粉的SRC和混合特性最佳;而面条的品质在KGM添加量为2.5%时提升最大,在此添加量下面条的蒸煮和质构等特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荞麦粉 魔芋葡甘聚糖 混合特性 蒸煮特性 质构特性 消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绿原酸复合保鲜剂对冷藏鮰鱼片食用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亚俐 王雪莉 +7 位作者 石柳 吴文锦 陈胜 陈朗 郭晓嘉 熊光权 汪兰 孙智达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50,共9页
采用无菌水(CK组)、3.0 mg/mL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GA)溶液(CGA组)、1.0 mg/mL壳聚糖(chitosan,CTS)溶液(CTS组)、1.0 mg/mL CTS和3.0 mg/mL CGA混合溶液(C+组)浸泡鮰鱼片后低温贮藏,通过对比不同贮藏时间鮰鱼片蒸煮损失率及熟制... 采用无菌水(CK组)、3.0 mg/mL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GA)溶液(CGA组)、1.0 mg/mL壳聚糖(chitosan,CTS)溶液(CTS组)、1.0 mg/mL CTS和3.0 mg/mL CGA混合溶液(C+组)浸泡鮰鱼片后低温贮藏,通过对比不同贮藏时间鮰鱼片蒸煮损失率及熟制后鱼肉剪切力、微观结构、水分分布、挥发性成分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CTS-CGA复合保鲜剂对冷藏鮰鱼片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鮰鱼片蒸煮损失率上升,熟制后剪切力下降、肌肉纤维由有序变为无序,鱼肉中水分流动性和相对含量逐渐下降。贮藏6 d后,CK组不良风味物质相对含量显著高于C+组;其中,CK组己醛和三甲胺相对含量分别为40.11%和8.87%;C+组己醛相对含量仅为5.33%,未检出三甲胺,CTS-CGA复合保鲜剂可有效抑制不良风味的产生。综上,CTS-CGA复合保鲜剂可有效延缓鮰鱼片质地劣变,延缓鮰鱼片食用品质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鮰鱼 壳聚糖 绿原酸 食用品质 冷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复合包装材料对草莓的保鲜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淑涵 戴芳 +5 位作者 曾祥国 施建斌 梅新 胡新振 陈小强 陈学玲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5-122,共8页
目的为了延缓草莓贮藏期间品质的下降,研究2种石墨烯包装材料对草莓的保鲜效果。方法分别用石墨烯5C、石墨烯1B、PE和PVC材料包装草莓,分析其在贮藏0、3、6、9、12 d时的色泽、硬度、腐烂率、失重率、可溶性糖含量、总酸质量分数等指标... 目的为了延缓草莓贮藏期间品质的下降,研究2种石墨烯包装材料对草莓的保鲜效果。方法分别用石墨烯5C、石墨烯1B、PE和PVC材料包装草莓,分析其在贮藏0、3、6、9、12 d时的色泽、硬度、腐烂率、失重率、可溶性糖含量、总酸质量分数等指标变化,探讨2种石墨烯材料对草莓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规律。结果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与PE和PVC包装相比,石墨烯5C和石墨烯1B包装的草莓腐烂率较低。贮藏12 d时,石墨烯1B包装的草莓表面出现少量菌丝,其他3种包装的草莓在贮藏9 d时出现大量菌丝;石墨烯5C、石墨烯1B、PE和PVC包装的草莓失重率较0 d分别减少0.38%、0.29%、1.10%和1.14%;石墨烯1B组的丙二醛含量最低,为1.31μmol/g。贮藏期间,4组草莓的色泽和总酸质量分数的差异不明显。结论石墨烯1B包装材料在抑菌、保持色泽、减少失重等方面的效果更好,有利于延长草莓的贮藏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保鲜 包装材料 石墨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甲基环丙烯结合魔芋葡甘聚糖/κ-卡拉胶涂膜处理对梨货架期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怡 王佳艺 +6 位作者 黄雯 张映曈 凌军 李鹏霞 程顺昌 杨青松 周宏胜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49-256,共8页
为探究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结合魔芋葡甘聚糖/κ-卡拉胶(konjac glucomannan/κ-carrageenan,KGM/KC)涂膜处理对梨的保鲜效果,以‘苏翠1号’梨为实验材料,研究清水(对照组)、1-MCP、KGM/KC涂膜、1-MCP+KGM/KC涂膜... 为探究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结合魔芋葡甘聚糖/κ-卡拉胶(konjac glucomannan/κ-carrageenan,KGM/KC)涂膜处理对梨的保鲜效果,以‘苏翠1号’梨为实验材料,研究清水(对照组)、1-MCP、KGM/KC涂膜、1-MCP+KGM/KC涂膜4种处理对梨货架期品质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和KGM/KC涂膜处理均可以延缓梨货架期品质下降;与单独处理相比,1-MCP+KGM/KC涂膜处理可更有效地降低梨果实采后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速率,提高梨果实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等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超氧阴离子生成速率,减少过氧化氢和丙二醛积累,延缓梨果实硬度、抗坏血酸、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含量下降。综上,KGM/KC涂膜可以保持梨的货架期品质,1-MCP+KGM/KC涂膜处理可以更有效地延缓梨品质下降、延长梨的货架期,为其在梨采后保鲜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甲基环丙烯 魔芋葡甘聚糖 Κ-卡拉胶 涂膜 货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的便携式猪肉新鲜度实时荧光检测系统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史策 侯梦园 +3 位作者 杨信廷 吉增涛 许倩 郭东起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2-521,共10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便携式实时荧光检测系统,旨在实现生鲜猪肉新鲜度的实时检测。该系统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N-GQDs)荧光纳米材料的研究和便携式荧光检测装置的创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便携式实时荧光检测系统,旨在实现生鲜猪肉新鲜度的实时检测。该系统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N-GQDs)荧光纳米材料的研究和便携式荧光检测装置的创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技术对N-GQDs形貌、结构和表面官能团进行分析,证实N-GQDs被成功合成;探讨了N-GQDs的光学特性,证明了N-GQDs对胺类物质具有优异的灵敏度和选择性;通过响应机理分析,表明N-GQDs与NH_(3)之间产生了静态猝灭效应。便携式荧光传感器检测装置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主要包含5个模块,分别是光源激发模块、荧光检测模块、温湿度检测模块、无线通讯模块和阈值报警模块;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将检测数据实时传输至手机APP和上位机,实现了数据的可视化和存储。将N-GQDs荧光纳米材料与便携式荧光检测装置结合开发了便携式实时荧光猪肉新鲜度检测系统,并在生鲜猪肉中进行了系统性能实验验证。实现冷藏(4℃)和室温(25℃)条件下猪肉TVB-N含量精准检测并表现出优异的线性关系(R_(25℃)^(2)=0.97,R_(4℃)^(2)=0.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肉新鲜度 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 荧光检测装置 实时检测 便携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熟制方式对克氏原螯虾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传峰 邱文兴 +5 位作者 刘煊 王世哲 乔宇 涂子仪 曹锋 刘双全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53-263,共11页
为探究不同熟制方式对克氏原螯虾风味的影响,采用蒸、水煮、油炸、空气炸、微波加热、烤制对克氏原螯虾进行熟制,并通过对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rthogonal P... 为探究不同熟制方式对克氏原螯虾风味的影响,采用蒸、水煮、油炸、空气炸、微波加热、烤制对克氏原螯虾进行熟制,并通过对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主成分法(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分析挥发性风味物质,通过感官评分、电子舌、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指标评价克氏原螯虾滋味变化。结果表明,6种熟制后的克氏原螯虾中共检测出35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包括醇类5种、醛类16种、酮类7种、酯类4种、杂环类1种、含硫化合物1种、烃类1种且不同加工方式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微波加热、蒸制与油炸能产生更丰富的气味,其中油炸处理后虾肉中检测出了最多的香味物质如2-甲基丁酸甲酯、(E)-2-庚烯醛,能使油炸后克氏原螯虾产生特殊的脂肪香味,感官品质最高;水煮能促进虾肉生成更多鲜味氨基酸、鲜味核苷酸和更少的苦味氨基酸,使味精当量(Equivalent Umami Concentration,EUC)最大为23.6 g MSG/100 g;烤制所得游离氨基酸总量最大,但其鲜味氨基酸含量最低,感官品质也相对较低。因此,油炸与水煮熟制克氏原螯虾风味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熟制方式 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滋味化合物 多元统计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运输过程中低氧胁迫对西伯利亚杂交鲟幼鱼的影响
13
作者 李宏燕 白婵 +4 位作者 廖涛 王炬光 鉏晓艳 熊光权 王雅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8-136,共9页
缺氧现象普遍存在集约化养殖和活鱼运输中,已成为水产养殖业日益关注的问题。该研究探讨了低氧胁迫对西伯利亚杂交鲟(♀Acipenser baerii×♂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在不同运输时间下水质、生化参数、组织结构等的影响。将杂交... 缺氧现象普遍存在集约化养殖和活鱼运输中,已成为水产养殖业日益关注的问题。该研究探讨了低氧胁迫对西伯利亚杂交鲟(♀Acipenser baerii×♂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在不同运输时间下水质、生化参数、组织结构等的影响。将杂交鲟幼鱼置于溶氧质量浓度为2.5±0.5 mg/L、7.5±0.4 mg/L的环境下进行模拟运输。结果显示,运输12 h后,低氧组中幼鱼存活率为54%,血清皮质醇(COR)浓度、肝脏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显著高于运输前(P<0.05);血清葡萄糖(GLU)含量在6 h后达到最大值;肝脏丙二醛(MDA)浓度、微量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常氧组(P<0.05);低氧组肝脏抗氧化能力(T-AOC)、溶菌酶(LZM)活性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运输12 h后,肌肉糖原含量显著低于常氧组(P<0.05),乳酸含量在3 h时达到最高;低氧组幼鱼肝脏在运输12 h后出现更严重的组织损伤。研究表明运输过程中低氧胁迫会影响幼鱼的存活率、水质等参数,导致鱼体产生氧化应激反应,加剧肝脏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鲟幼鱼 低氧 模拟运输 氧化应激 能量代谢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和黄原胶对橡子淀粉热特性及凝胶特性的影响
14
作者 赵胜男 梅新 +5 位作者 黄师荣 隋勇 张羽之 蔡芳 施建斌 熊添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4-102,共9页
为提高橡子淀粉凝胶的稳定性,研究海藻酸钠和黄原胶在不同添加量下对橡子淀粉糊化、热特性、流变、质构、化学键交联及水分迁移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2种胶体后,橡子淀粉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终值黏度和糊化温度均显著提高,崩解... 为提高橡子淀粉凝胶的稳定性,研究海藻酸钠和黄原胶在不同添加量下对橡子淀粉糊化、热特性、流变、质构、化学键交联及水分迁移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2种胶体后,橡子淀粉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终值黏度和糊化温度均显著提高,崩解值和糊化焓显著降低,且相同添加量下,海藻酸钠的影响更显著(P<0.05)。2种亲水胶体的添加均显著提高了橡子淀粉凝胶的流变特性(耐剪切稳定性、稠度、黏弹性)和质构特性(凝胶强度、硬度、回复性),其中橡子淀粉与黄原胶质量比为12.0∶0.5时制作的凝胶较原淀粉凝胶强度提高了126.56%。此外,加入海藻酸钠和黄原胶提高了凝胶的短程有序度和水分束缚力,亲水胶体与淀粉分子之间主要靠氢键交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子淀粉 海藻酸钠 黄原胶 糊化 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发酵对米乳品质、风味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15
作者 高小妹 隋勇 +6 位作者 祝振洲 李书艺 周雷 施建斌 熊添 蔡芳 梅新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7-135,共9页
为了探究乳酸菌发酵对米乳品质、风味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本研究以黑米、红米和糙米为原料,以乳粉和蔗糖为辅料,添加直投式乳酸菌发酵剂制成发酵型米乳。并以相同条件下不添加发酵剂制成的非发酵型米乳为对照,比较分析6种米乳的稳定性... 为了探究乳酸菌发酵对米乳品质、风味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本研究以黑米、红米和糙米为原料,以乳粉和蔗糖为辅料,添加直投式乳酸菌发酵剂制成发酵型米乳。并以相同条件下不添加发酵剂制成的非发酵型米乳为对照,比较分析6种米乳的稳定性、蛋白质含量、还原糖含量、总酚含量、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以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差异。结果显示,乳酸菌发酵显著(P<0.05)提高了米乳的酸度、蛋白质含量、总酚含量、抗氧化活性,降低了米乳的pH、可溶性固形物和还原糖含量,对离心沉淀率无显著影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电子鼻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乳酸菌发酵后米乳中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显著提高,正己醇、苯甲醛等米乳的主要香气成分含量分别增加了0.23%~2.42%、0.11%~0.72%。乳酸菌发酵后的米乳具有特有的发酵风味。研究结果可为深入认识乳酸菌发酵对米乳品质、风味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及发酵谷物饮料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乳 乳酸菌发酵 营养 风味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药用菌中天然活性成分调控尿酸代谢机制研究进展
16
作者 文静 殷朝敏 +4 位作者 范秀芝 史德芳 姚芬 于巍 高虹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28-336,共9页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由于人体中尿酸含量过高而导致的代谢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病率逐渐增加,且患者呈年轻化趋势,对人体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危害。近年研究发现,食药用菌中一些天然活性成分在改善高尿...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由于人体中尿酸含量过高而导致的代谢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病率逐渐增加,且患者呈年轻化趋势,对人体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危害。近年研究发现,食药用菌中一些天然活性成分在改善高尿酸血症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因此,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以尿酸代谢过程、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病机制为基础,对食药用菌中主要活性成分调控尿酸代谢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食药用菌中活性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痛风 尿酸代谢 食药用菌 肠道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加工方式对克氏原螯虾品质的影响
17
作者 鲍晓龙 王杰 +5 位作者 汪兰 石柳 吴文锦 柳静 于巍 汪超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104,共9页
【目的】提高预制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热加工品质。【方法】采用过热蒸汽、水煮和油炸等三种加热方式处理克氏原螯虾,测定虾尾肉结构、水分子分布和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过热蒸汽、水煮和油炸等三种方式的加热时间分别... 【目的】提高预制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热加工品质。【方法】采用过热蒸汽、水煮和油炸等三种加热方式处理克氏原螯虾,测定虾尾肉结构、水分子分布和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过热蒸汽、水煮和油炸等三种方式的加热时间分别为4 min、5 min、60 s。过热蒸汽组蒸煮损失率最低为16.03%,显著低于水煮、油炸的20.95%、26.79%(P<0.05);降温处理后持水性进一步提升,离心损失率由26.48%降低至23.26%;虾体内水分子分布均匀性均优于其他方式,蛋白质二级结构中β-折叠和β-转角占比最高,分别为31.26%、44.51%;虾尾肉肌纤维结构紧密、排列整齐;降温后虾肉结构完整性保持最佳。水煮处理的持水性显著低于过热蒸汽,微观结构出现轻微开裂;油炸处理显著降低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残留活性(11.75 U/mg),且色泽鲜艳,但对肌纤维微观结构破坏严重。【结论】过热蒸汽处理克氏原螯虾,在质地改善、烹饪损失以及持水性等方面表现更优,可应用在克氏原螯虾工业化生产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热加工 过热蒸汽 多酚氧化酶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α-淀粉酶协同挤压下水质量分数对黑米速溶粉特性的影响
18
作者 张羽之 隋勇 +5 位作者 施建斌 赵胜男 熊添 蔡芳 梅新 车金鑫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2-80,共9页
探究不同水质量分数对黑米速溶粉基本成分、冲调特性、抗氧化活性、糊化特性、流变学特性、挥发性风味物质、晶体结构及短程有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黑米粉水质量分数增加,其水溶性指数、峰值黏度、崩解值和回生值先增后减,结块率、... 探究不同水质量分数对黑米速溶粉基本成分、冲调特性、抗氧化活性、糊化特性、流变学特性、挥发性风味物质、晶体结构及短程有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黑米粉水质量分数增加,其水溶性指数、峰值黏度、崩解值和回生值先增后减,结块率、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挥发性风味成分含量先减后增,ABTS自由基清除率逐渐增加,醛类、吡嗪类和呋喃类挥发性风味组分增多,相对结晶度逐渐降低。在水质量分数达12.5%时,黑米速溶粉的水溶性指数达最大值45.45%,结块率、可溶性蛋白含量最低;在水质量分数15%时,黑米速溶粉的ABTS自由基清除率达最大值203.55 mg VCE/g D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米粉 酶解 挤压膨化 冲调分散性 抗氧化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静电场处理对斑点叉尾鮰优势腐败菌致腐能力的影响
19
作者 李梦姣 高天麒 +5 位作者 孙依珍 石柳 吴文锦 汪兰 熊光权 孙卫青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472-2480,共9页
为探究抗辐射不动杆菌(AR)和腐败希瓦氏菌(SP)对斑点叉尾鮰(channel catfish)的协同致腐能力,以及高压静电场(HVEF)处理在现实环境中对AR与SP相互作用的影响,本研究以HVEF处理/未处理的AR与SP混合接种无菌鮰鱼片为对象,测定不同贮藏时... 为探究抗辐射不动杆菌(AR)和腐败希瓦氏菌(SP)对斑点叉尾鮰(channel catfish)的协同致腐能力,以及高压静电场(HVEF)处理在现实环境中对AR与SP相互作用的影响,本研究以HVEF处理/未处理的AR与SP混合接种无菌鮰鱼片为对象,测定不同贮藏时间下鱼肉pH值、菌落总数(TVC)、挥发性盐基氮(TVB-N)、硫代巴比妥酸值(TBA)与K值的变化。结果表明,从贮藏2 d开始,未经HVEF处理的AR与SP共培养的各组指标(TVC、TVB-N、TBA)显著高于AR组,表明菌株共培养组加快了鱼肉蛋白质和脂质的氧化降解;贮藏8 d时,经HVEF处理后AR与SP共培养的TVB-N、K值显著低于AR+SP,抑制了脂质降解并提升新鲜度。由此推测,HVEF处理可以抑制AR、SP的协同效应,减弱菌株间的协同致腐能力,从而提升新鲜度。本研究可为研究鮰鱼中的优势腐败菌的相互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高压静电场 抗辐射不动杆菌 腐败希瓦氏菌 致腐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藏斑点叉尾鮰中腐败菌的分离鉴定及体外产生物胺能力
20
作者 李亚俐 田尹琼 +7 位作者 石柳 吴文锦 陈胜 陈朗 郭晓嘉 熊光权 汪兰 孙智达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0-87,共8页
【目的】研究冷藏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的主要腐败菌及其产生物胺的能力,为冷鲜鱼片保鲜、防腐及安全食用提供参考。【方法】从冷藏斑点叉尾鮰中分离并鉴定7株腐败菌,测定7株腐败菌的胞外蛋白酶活性、生物胺的产量评估腐败... 【目的】研究冷藏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的主要腐败菌及其产生物胺的能力,为冷鲜鱼片保鲜、防腐及安全食用提供参考。【方法】从冷藏斑点叉尾鮰中分离并鉴定7株腐败菌,测定7株腐败菌的胞外蛋白酶活性、生物胺的产量评估腐败菌的产生物胺能力。【结果与结论】从冷藏鱼片中分离出7株腐败菌NA-1、VRBA-1、STAA-1、NA-2、IA-2、CFC-1、IA-1,分别鉴定为哈夫尼亚菌(Hafniasp.)、沙雷氏菌(Serratiasp.)、热杀索丝菌(Brochothrix thermosphacta)、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波罗的海希瓦氏菌(Shewanella baltica)、莓实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ragi)、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7种腐败菌中,NA-2的蛋白水解酶活性最高,为74.89 U/mL,其次是IA-1、STAA-1和VRBA-1,分别为(65.30±1.86)、(62.03±2.15)、(60.88±1.70)U/mL。在添加前体氨基酸的LB培养基中,菌株NA-1、VRBA-1和IA-1产生物胺能力最强,腐胺产量分别为(957.38±18.15)、(1005.273±30.95)、(659.673±14.50)mg/L,尸胺产量分别为(37.033±2.36)、(14.243±1.35)、(23.863±0.66)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腐败菌 分离鉴定 生物胺 腐胺 尸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