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的SS-YOLOv8轻量化鲜食玉米果穗优劣检测模型 被引量:1
1
作者 赵仲文 张永立 +5 位作者 韩镇宇 刘轩 朱广飞 师建芳 李健 李洋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83-192,共10页
鲜食玉米果穗加工过程需要对优劣(合格与不合格)果穗进行分选,当前检测主要依赖人工完成。为促使检测任务走向自动化,该研究以提高鲜食玉米果穗优劣检测精度、实现轻量化为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SS-YOLOv8轻量化鲜食玉米果穗优劣检... 鲜食玉米果穗加工过程需要对优劣(合格与不合格)果穗进行分选,当前检测主要依赖人工完成。为促使检测任务走向自动化,该研究以提高鲜食玉米果穗优劣检测精度、实现轻量化为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SS-YOLOv8轻量化鲜食玉米果穗优劣检测模型。首先,基于鲜食玉米果穗由大量籽粒独立且紧密排列构成这一特征,采用特征重用轻量型网络ShuffleNetV2、用于保留细粒度信息的轻量化卷积层(space-to-depth-Conv,SPDConv)以及减少计算量的最大池化卷积层(Conv_Maxpool)相结合的策略对特征提取网络进行改进,保证模型对果穗局部及细粒度信息的关注度,同时实现模型轻量化。其次,针对鲜食玉米劣质果穗中缺粒及掉粒表型特征所占整个果穗比例较小,导致主干特征提取网络捕获失败出现误检的现象,在主干特征提取网络模块中引入简单、无参注意力模块(a simple,parameter-free attention module,SimAM),提升模型对掉粒及缺粒果穗的特征提取能力。最后,引入Wise-IoU(WIoU)作为边界框回归损失函数,弥补Complete-IoU(CIoU)损失函数中预测框长宽无法同时变化导致尺寸差异较大的畸形果穗影响训练收敛速度及模型性能下降的不足,进一步保证SS-YOLOv8模型的检测性能。结果表明,改进的SS-YOLOv8模型平均精度均值(mean average precision,mAP)为98.7%,相比于YOLOv8n模型提升1.4个百分点,参数量及模型大小分别为1.99 M和4.2 MB,减少为原模型的66.1%和66.7%。SS-YOLOv8模型兼顾精度与轻量化,为鲜食玉米果穗优劣分选任务提供可行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果穗检测 轻量型网络 注意力机制 损失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检测鲜食玉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2
作者 杨光辉 张永立 +5 位作者 王美蟠 刘燕德 姜小刚 孙静 周新群 韩太林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32-1939,共8页
我国是世界上鲜食玉米生产和消费大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是衡量鲜食玉米品质的关键指标,目前迫切需要有效的快速无损检测方法以应对市场的检测需求。为实现鲜食玉米SSC的快速无损检测,本研究建立基于近红外光谱特征结合化学计量学... 我国是世界上鲜食玉米生产和消费大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是衡量鲜食玉米品质的关键指标,目前迫切需要有效的快速无损检测方法以应对市场的检测需求。为实现鲜食玉米SSC的快速无损检测,本研究建立基于近红外光谱特征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的鲜食玉米SSC预测模型。以甜玉米为研究对象,利用实验室自主搭建的近红外检测装置,探索基于鲜食玉米物料的多点采集方法;获取果穗中部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经马氏距离法剔除异常光谱后,选取103个样品进行建模。数据集按照4:1的比例划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应用Savitzky-Golay平滑(SGS)、标准正态变换(SNV)、多元散射校正(MSC)、一阶导数(FD)以及去趋势(DT)等五种算法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建立SSC全波段预测模型。采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连续投影算法(SPA)以及随机蛙跳算法(RF)进行特征波段选择,建立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算法(PLSR)和支持向量机回归算法(SVR)的SSC特征波段模型。结果表明:SNV、MSC以及FD取得了较好的预处理效果,与全波段建模相比,特征波段模型预测精度显著提升。SNV预处理结合CARS特征提取所建立的“SNV-CARS-PLSR”模型表现最优,训练集决定系数(R_(C)^(2))、训练集均方根误差(RMSE_(C))、测试集决定系数(R_(P)^(2))、测试集均方根误差(RMSE_(P))、剩余预测偏差(RPD)分别为0.869、0.219、0.858、0.191、2.715。相较于SNV预处理的全波段模型,“SNV-CARS-PLSR”模型在测试集的R_(P)^(2)提高了12.3%。对比不同特征波段模型建模方法,基于SVR建立的“SNV-CARS-SVR”模型稍优于基于PLSR建立的“SNV-CARS-PLSR”模型,“SNV-CARS-SVR”模型的R_(C)^(2)为0.881,RMSE_(C)为0.207,R_(P)^(2)为0.869,RMSE_(P)为0.185,RPD为2.843。该研究可为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实现鲜食玉米果穗SSC的快速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近红外光谱 可溶性固形物 化学计量学 特征波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m-DAP/赖氨酸合成途径关键酶DapE生物学功能及其抑制剂研究进展
3
作者 胡雪芳 杨长彬 +2 位作者 林淼 方国康 黄迎春 《农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3-463,共11页
dapE编码的琥珀酰二氨基庚二酸脱琥珀酰基酶(N-succinyl-L,L-diaminopimelic acid desuccinylase,DapE)是一种具有金属依赖性的水解酶,是细菌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mesodiaminopimelic,m-DAP)/赖氨酸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催化N-琥珀酰-L,L... dapE编码的琥珀酰二氨基庚二酸脱琥珀酰基酶(N-succinyl-L,L-diaminopimelic acid desuccinylase,DapE)是一种具有金属依赖性的水解酶,是细菌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mesodiaminopimelic,m-DAP)/赖氨酸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催化N-琥珀酰-L,L-二氨基庚二酸水解形成L,L-二氨基庚二酸和琥珀酸,对于细菌进一步合成肽聚糖和赖氨酸至关重要。敲除dapE阻断赖氨酸合成途径可能阻止大多数细菌细胞壁/蛋白合成所需的m-DAP/赖氨酸,影响细菌的正常生长和繁殖。由于哺乳动物没有赖氨酸合成途径,靶向DapE抑制剂可能对细菌具有选择性毒性,对人类及其他哺乳动物则影响甚微。本文对DapE在细菌m-DAP/赖氨酸生物合成途径中的重要性、三维结构、活性位点、催化机理和靶向抑制剂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靶向DapE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和防治植物细菌性病害农药活性分子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酰二氨基庚二酸脱琥珀酰基酶(DapE) 细菌m-DAP/赖氨酸合成途径 晶体结构 杀菌剂靶点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传统发酵食品到大健康食品:功能微生物的新机遇
4
作者 班世栋 张建星 +6 位作者 宗春阳 王晓丹 张志民 窦少华 梁亮 陈乙元 陈飞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13,共6页
传统发酵食品作为人类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8 000年。全球发酵食品市场规模在2023年达到986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增长至1 300亿美元,其中乳制品和蔬菜类产品占据主导地位。在这些发酵食品中发现一些对人体健... 传统发酵食品作为人类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8 000年。全球发酵食品市场规模在2023年达到986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增长至1 300亿美元,其中乳制品和蔬菜类产品占据主导地位。在这些发酵食品中发现一些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功能微生物,在传统发酵食品中发挥着核心作用,通过发酵代谢赋予食品独特的风味、质地和营养价值。代谢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多酚、生物活性肽等活性物质,在改善肠道健康、增强免疫力、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营养吸收、调节代谢等方面具有显著功效。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发病率上升,功能性食品需求显著增加,推动了相关产品的开发与市场扩展。未来,功能微生物研究将结合宏基因组学、合成生物学和多组学技术,进一步优化菌种和工艺,为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大健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食品 益生菌 人类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粉碎协同梯度添加麦谷蛋白改善麦麸品质特性
5
作者 王宝仪 胡雪芳 +3 位作者 裴海生 翟晓娜 梁亮 李媛媛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83-292,共10页
为高效利用麦麸,改善其品质特性,采用超微粉碎协同梯度麦谷蛋白添加对麦麸进行物理改性,解析麦麸超微粉粒径分布、颜色、水合特性、填充特性、流动特性等理化功能特性变化,借助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其结... 为高效利用麦麸,改善其品质特性,采用超微粉碎协同梯度麦谷蛋白添加对麦麸进行物理改性,解析麦麸超微粉粒径分布、颜色、水合特性、填充特性、流动特性等理化功能特性变化,借助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其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麦麸超微粉碎过程中添加麦谷蛋白显著提高了麦麸超微粉的白度,有效降低了麦麸的粒径且增强其均一性(P<0.05),改善了麦麸的团聚行为;超微粉碎协同梯度麦谷蛋白添加显著提高了麦麸的持油力、溶解度和膨胀力(P<0.05);随着麦谷蛋白添加量的增加,麦麸超微粉的堆积及振实密度增大,休止角及滑角减小,提升了麦麸的填充性及流动性;超微粉碎协同适度麦谷蛋白添加(2%~4%)导致麦麸细胞壁基质破碎,促进麦麸超微粉中无定形纤维素和部分结晶纤维素的解构,促使麦麸超微粉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分子内糖苷键断裂,增强了共粉体系氢键作用,进而提升了麦麸超微粉的品质特性及全麦面团的拉伸特性。因此,超微粉碎协同适度麦谷蛋白可以作为麦麸改性的重要技术手段,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麸 品质特性 超微粉碎 麦谷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产地干燥储藏一体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松林 白岩松 +2 位作者 朱广飞 谢奇珍 师建芳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16,共4页
归纳总结了我国粮食产地干燥与储藏设施装备的特点,结合实际生产需求和应用情况,提出粮食干燥储藏一体化技术方案,以解决粮食干燥与储藏相分离的问题,为研发推广效率高、经济性好、节能环保的新型粮食干燥储藏装备提供参考。
关键词 粮食 干燥 储藏 一体化 绿色低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食玉米果穗含水率近红外光谱无损检测影响因素 被引量:7
7
作者 张永立 杨光辉 +6 位作者 王美蟠 韩镇宇 朱广飞 师建芳 刘轩 韩太林 周新群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62-270,共9页
为了获取鲜食玉米果穗高质量近红外光谱,该研究基于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开展试验参数对鲜食玉米果穗光谱特征影响及建模验证探究。根据果穗棒状特征,搭建多维度综合试验装置,采集光源类型、光强大小、探测距离和光源角度共4类不同参数... 为了获取鲜食玉米果穗高质量近红外光谱,该研究基于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开展试验参数对鲜食玉米果穗光谱特征影响及建模验证探究。根据果穗棒状特征,搭建多维度综合试验装置,采集光源类型、光强大小、探测距离和光源角度共4类不同参数下的900~1700 nm光谱数据,进行卤素灯杯与光纤光源、卤素灯杯功率20与40 W、探测距离10~50 mm和30°、45°及60°卤素灯杯夹角的对比试验,分析光谱差异及曲线分布规律,采用标准差和光谱面积极差指标进行光谱质量评价。进一步开展建模验证试验,针对30°和45°卤素灯杯夹角下的光谱,经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MSC)、标准正态变量校正(standard normal variate,SNV)、一阶导数(first derivative,FD)和趋势校正(detrending,DT)预处理后,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 SVM)方法建立了含水率预测模型,并对建模性能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卤素灯杯、功率20 W、探测距离40 mm对应所选果穗的光谱响应充分、干扰少,与果穗特征相匹配,曲线采用标准差和光谱面积极差分别为0.83和187.2,综合光谱曲线质量评价和建模性能对比,卤素灯杯夹角45°优于30°。通过SNV预处理后的SVM预测模型具有更好的性能,校正集和预测集决定系数分别为0.943、0.880,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708、0.932,剩余预测偏差为2.956。该研究结果可为基于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的鲜食玉米果穗内在品质无损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蔬 鲜食玉米 近红外光谱 漫反射检测 含水率 建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粮堆通风干燥过程中热湿传递模拟及试验 被引量:3
8
作者 吴帅强 任广跃 +6 位作者 张永立 朱广飞 白岩松 师建芳 谢奇珍 邵广 段续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4-275,共12页
为了准确预测玉米粮堆通风干燥过程中的热湿分布变化,明确适宜的通风条件。该研究基于干储一体仓,运用局域热非平衡理论,考虑玉米呼吸热,建立玉米粮堆通风干燥热湿传递模型,探究不同因素对通风干燥过程的影响,并进行通风干燥试验,分析... 为了准确预测玉米粮堆通风干燥过程中的热湿分布变化,明确适宜的通风条件。该研究基于干储一体仓,运用局域热非平衡理论,考虑玉米呼吸热,建立玉米粮堆通风干燥热湿传递模型,探究不同因素对通风干燥过程的影响,并进行通风干燥试验,分析玉米含水率、温度以及粮堆空气的温湿度分布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建立的热湿传递模型可有效模拟仓内玉米粮堆通风干燥的过程,玉米监测点的温度、含水率模拟值与试验值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4%~12.1%、0.3%~14.5%,平均值分别为4.8%、6.5%;通风前期玉米粮情存在一定的不均匀性,内层玉米的升温速率与干燥速率快于外层。随着通风过程的持续,上述不均匀性逐渐降低。综合考虑不同条件下玉米温度和含水率的变化,适宜的通风条件为空气相对湿度低于75%、通风风速为0.09~0.23 m/s,风温随大气条件而定。玉米通风干燥中试试验的单位能耗为890.2 kJ/kg,节能效果显著。研究结果可为玉米通风干燥技术和操作工艺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热湿传递 模拟 含水率 通风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粉碎对花椒籽粉品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蒋丽娜 张秀清 +5 位作者 裴海生 李媛媛 梁亮 胡雪芳 张志民 翟晓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7-74,共8页
为探究超微粉碎技术对花椒籽品质特性的影响,本文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制备花椒籽粉,利用粒度仪、分光测色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和持水/油力、膨胀力和振实密度等指标,考察了超微粉碎技术及粉体粒径大小对花椒籽粉的基本成分、理化特性... 为探究超微粉碎技术对花椒籽品质特性的影响,本文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制备花椒籽粉,利用粒度仪、分光测色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和持水/油力、膨胀力和振实密度等指标,考察了超微粉碎技术及粉体粒径大小对花椒籽粉的基本成分、理化特性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微粉碎技术有助于提高花椒籽粉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与普通粉碎相比,超微粉碎处理20 min得到的花椒籽粉粒径可减小至7.69μm(D90)、比表面积更大、粉体均一性更强;随着粉体粒径的减小,花椒籽粉的L~*、a~*、b~*值逐步增加;同时,粒径的减小使得花椒籽粉的持水/油力明显增加至1.65 g/g和1.16 g/g,膨胀力增加至2.35 mL/g,休止角和滑角增加、振实密度降低;扫描电镜结果显示,随着粉碎时间的延长,粉体纤维束粉碎得更彻底。综上,利用超微粉碎技术可提高花椒籽粉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改善花椒籽粉的水合性质和吸水膨胀性,获得粒径更小、粉体均匀度更高的原料,但一定程度上会使花椒籽粉的致密性和流动性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粉碎 花椒籽 粒径 膳食纤维 品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碎强度对菜籽粕理化性质及其蛋白质溶出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翟晓娜 胡龙彪 +6 位作者 李媛媛 周新群 王萍 梁亮 胡雪芳 张志民 裴海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9-74,共6页
为探究粉碎强度对菜籽粕理化特性及其蛋白质溶出效果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低温超微粉碎技术制备了不同粉碎强度的菜籽粕粉(SGR-5、SGR-10、SGR-15、SGR-20、SGR-30、SGR-40、SGR-60),并以常规粉碎为对照(GR)。结果表明,与常规粉碎相比,超... 为探究粉碎强度对菜籽粕理化特性及其蛋白质溶出效果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低温超微粉碎技术制备了不同粉碎强度的菜籽粕粉(SGR-5、SGR-10、SGR-15、SGR-20、SGR-30、SGR-40、SGR-60),并以常规粉碎为对照(GR)。结果表明,与常规粉碎相比,超微粉碎可明显破坏菜籽粕粉的形貌结构,降低其粒径分布、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及持水性、持油性,提高蛋白质溶出率,但对总膳食纤维含量影响较小;随着粉碎强度的增大,菜籽粕粉的粒径分布(D50)最小可达约16μm,过度粉碎(时间>40 min)则会引起菜籽粕粉团聚;超微粉碎处理30 min为碱溶法提取菜籽粕蛋白的最佳粉碎强度。此外,菜籽粕蛋白溶出效果还主要依赖于其提取p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粉碎 菜籽粕 粒径 理化性质 蛋白质溶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籽饼超微粉酶解制备抗氧化活性肽 被引量:2
11
作者 翟晓娜 胡龙彪 +6 位作者 李媛媛 梁亮 胡雪芳 张志民 班世栋 王萍 裴海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4-291,共8页
为探究菜籽饼超微粉直接酶解制备抗氧化肽技术,该研究以菜籽饼超微粉为原料,利用碱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对其进行酶解,通过测定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抗... 为探究菜籽饼超微粉直接酶解制备抗氧化肽技术,该研究以菜籽饼超微粉为原料,利用碱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对其进行酶解,通过测定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表征酶解产物体抗氧化活性,使用膜分离、Sephadex G-15凝胶层析对酶解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鉴定抗氧化活性组分的氨基酸序列。结果表明,风味蛋白酶酶解产物的肽含量较高,并以分子量小于1 kDa肽段为主,碱性蛋白酶解产物以5~10 kDa肽段为主,但同等浓度下(1 mg/mL)的碱性蛋白酶酶解产物抗氧化活性较高;膜分离后,同种酶解产物中低分子量(<1 kDa)组分具有更好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活性;通过凝胶层析分离纯化得到的高抗氧化活性组分J3经氨基酸序列鉴定,结合PeptideRanker生物活性预测筛选得到5个肽段,肽段的N-端均为苯丙氨酸且肽段中疏水性氨基酸的含量占比达50%以上。该结果可为深入开发菜籽饼蛋白资源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饼 风味蛋白酶 碱性蛋白酶 膜分离 氨基酸序列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液与钙盐组合渗透脱水处理对冻融蓝莓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帮迪 魏杏彩 +4 位作者 郭淑珍 江利华 孙静 李健 周新群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82-291,共10页
为探究钙盐作为冷冻保护剂与高浓度糖液浸渍组合在常温下进行渗透脱水处理对冷冻蓝莓融化后质地品质的影响。对比以丙酸钙、乳酸钙、氯化钙为代表的3种钙盐冷冻保护剂及质量浓度为0.5、1.5、3.0、5.0 g/mL丙酸钙处理对冻融蓝莓品质的影... 为探究钙盐作为冷冻保护剂与高浓度糖液浸渍组合在常温下进行渗透脱水处理对冷冻蓝莓融化后质地品质的影响。对比以丙酸钙、乳酸钙、氯化钙为代表的3种钙盐冷冻保护剂及质量浓度为0.5、1.5、3.0、5.0 g/mL丙酸钙处理对冻融蓝莓品质的影响。通过观测蓝莓冻融后外观,测定硬度值、弹性、咀嚼性、胶着性、内聚性和回复性品质指标及可溶性果胶、共价结合型果胶和离子结合型果胶的含量。结果表明:添加钙盐结合糖液渗透脱水处理组均可减少蓝莓冻融后皱缩和质地瘫软现象,丙酸钙结合糖液渗透脱水处理组的汁液流失率比对照组降低约25.42%,显著低于(P<0.05)其他处理组,丙酸钙处理组为较优的钙盐添加种类。对丙酸钙添加浓度进行优化筛选,发现当丙酸钙添加浓度为1.5g/mL时可显著降低(P <0.05)蓝莓果实的汁液流失和细胞膜透性,冻融后硬度为1.54 N、弹性0.75 mm,可溶性果胶、共价结合型果胶和离子结合型果胶含量分别达到1.03、0.83和0.68 mg/g,减少蓝莓果实的质地瘫软现象并保持最佳冻融品质。丙酸钙浓度为1.5 g/mL结合渗透脱水技术使冻融蓝莓具有更好的品质,有利于食用和加工。研究结果不仅为解决蓝莓加工行业出现的由于长期冷冻所造成果实质地瘫软问题提供数据基础,还为研发提升果蔬原料冷冻贮藏品质的助冻剂及改性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冻融 品质控制 渗透脱水 钙盐结合糖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淀粉芽孢杆菌GSBa-1对佛手香橼多酚合成和苯丙烷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敏 卢清琛 +4 位作者 周新群 王立华 孙静 高海娜 刘帮迪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7-175,共9页
为探讨解淀粉芽孢杆菌GSBa-1(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GSBa-1)对在常温贮藏环境条件下佛手贮藏品质、多酚合成和苯丙烷代谢的影响,采用浓度为1×10^(8)CFU/mL的解淀粉芽孢杆菌GSBa-1浸泡处理佛手香橼,在常温贮藏环境观察测定果... 为探讨解淀粉芽孢杆菌GSBa-1(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GSBa-1)对在常温贮藏环境条件下佛手贮藏品质、多酚合成和苯丙烷代谢的影响,采用浓度为1×10^(8)CFU/mL的解淀粉芽孢杆菌GSBa-1浸泡处理佛手香橼,在常温贮藏环境观察测定果实的总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乙烯释放量、呼吸强度、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H2O2含量、多酚含量和苯丙烷代谢途径相关酶活力指标。结果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GSBa-1处理可降低佛手的乙烯释放量和呼吸强度,抑制佛手果皮的转色和软化,有效诱导果实中苯丙烷代谢途径中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肉桂酸-4-羟化酶活性的提高,并快速促进没食子酸和咖啡酸为代表的酚酸类多酚合成,诱导橙皮苷、圣草次苷、地奥司明等黄酮、黄烷醇类多酚的后续积累,增加果实总酚和总黄酮的含量,提高果实中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H_(2)O_(2)含量,增强了果实的抗性。结论:解淀粉芽孢杆菌GSBa-1处理能够通过激活佛手中苯丙烷代谢途径,刺激多酚合成累积,从而延缓佛手的后熟衰老,提升贮藏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GSBa-1 佛手香橼 多酚 苯丙烷代谢 贮藏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物源助冻剂结合渗透脱水处理对蓝莓冻融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魏杏彩 刘帮迪 +5 位作者 张敏 江利华 周新群 孙静 赵山山 郝光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71-279,共9页
为探究植物乳杆菌PC11(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C11)发酵代谢物、葡聚糖和冬小麦蛋白组合糖液浸渍处理对蓝莓冻融品质的影响。该研究以冷冻和糖液浸渍(65 g/mL)冷冻为对照组,以PC11发酵菌代谢物(10 g/mL)、葡聚糖(1 g/mL)和冬小麦蛋白... 为探究植物乳杆菌PC11(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C11)发酵代谢物、葡聚糖和冬小麦蛋白组合糖液浸渍处理对蓝莓冻融品质的影响。该研究以冷冻和糖液浸渍(65 g/mL)冷冻为对照组,以PC11发酵菌代谢物(10 g/mL)、葡聚糖(1 g/mL)和冬小麦蛋白(0.1 g/mL)结合糖液浸渍预处理后冷冻为试验组,比较分析蓝莓的抗氧化能力、活性物质含量、质构特性、冷冻特性、汁液流失率、色差和细胞膜透性等指标。结果表明:单一糖液浸渍处理不如添加助冻剂结合糖液浸渍的效果理想,其中添加PC11发酵菌代谢物(10 g/mL)的处理组可以有效维持蓝莓冻融后的各项指标,此处理组胶着性、硬度、咀嚼性和弹性分别为0.89 N、1.22 N、0.56 N和0.65 mm,总花色苷和原花青素含量与其他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含量分别为2.59和0.54 mg/g,总花色苷的保留率比糖液浸渍组提高了1.78倍。该研究提出的冷冻预处理办法为针对蓝莓原料不同加工方式的冷冻贮藏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冻融 渗透脱水 生物源抗冷冻剂 发酵菌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粉碎辅助制备菜籽饼活性肽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15
作者 翟晓娜 胡龙彪 +6 位作者 李媛媛 周新群 王萍 梁亮 胡雪芳 张志民 裴海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9-197,共9页
本文引入超微粉碎前处理技术,以菜籽饼超微粉为原料直接酶解制备活性肽,利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其制备工艺,酶解液经膜分离和Sephadex G-15凝胶分离后获得活性肽,并对其抗氧化活性和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菜籽饼活性肽的... 本文引入超微粉碎前处理技术,以菜籽饼超微粉为原料直接酶解制备活性肽,利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其制备工艺,酶解液经膜分离和Sephadex G-15凝胶分离后获得活性肽,并对其抗氧化活性和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菜籽饼活性肽的最佳制备条件为:超微粉碎处理30 min、料液比1:20、加酶量6300 U/g、酶解pH2.94、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2.25 h,此条件下活性肽得率为83.28%;菜籽饼酶解液中分子量低于1000 Da的F-2组分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1 mg/mL下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为71.62%,从中鉴定出PF、SF、TF、IAIPF和PLDLL五条预测活性最高的肽段。本研究结果可为以菜籽饼为原料直接开发活性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饼 超微粉碎 风味蛋白酶 活性肽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低损装卸运输技术装备研究进展
16
作者 涂伟 郭淑珍 +6 位作者 魏杏彩 程勤阳 孙洁 陈飞 姚风芹 刘帮迪 陈全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4-130,共7页
运输装卸出入库是马铃薯从田间到贮藏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极易出现机械损伤,这是导致我国马铃薯采后损失较高的主要原因。我国马铃薯生产的规模化程度差异较大,装卸运输及出入库的技术和装备多样化特点很突出。为此,对我国马铃薯贮藏配套... 运输装卸出入库是马铃薯从田间到贮藏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极易出现机械损伤,这是导致我国马铃薯采后损失较高的主要原因。我国马铃薯生产的规模化程度差异较大,装卸运输及出入库的技术和装备多样化特点很突出。为此,对我国马铃薯贮藏配套装卸输送装备进行了系统梳理,评价了设备技术特点,并结合经营规模大小、贮藏工艺、经营主体类型等应用场景的不同对技术设备进行了适宜性评价,以期为马铃薯采后技术装备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装卸设备 贮藏 降低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粉碎协同麦谷蛋白改善麦麸理化和功能特性的研究
17
作者 郭远 李媛媛 +2 位作者 裴海生 翟晓娜 江利华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16,共6页
基于食品组分相互作用研究超微粉碎协同麦谷蛋白对麦麸理化和功能特性的影响,揭示超微粉碎时间(5、10、15、20、25、30 min)及不同超微粉碎工艺(超微粉、混匀粉、复合粉)处理下,麦麸颜色、粒径、膳食纤维含量及功能特性的变化规律。结... 基于食品组分相互作用研究超微粉碎协同麦谷蛋白对麦麸理化和功能特性的影响,揭示超微粉碎时间(5、10、15、20、25、30 min)及不同超微粉碎工艺(超微粉、混匀粉、复合粉)处理下,麦麸颜色、粒径、膳食纤维含量及功能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在粉碎时间超过20 min时,超微粉碎协同麦谷蛋白处理的复合粉显著提高了麦麸超微粉的L^(*)值,降低了a^(*)值、b^(*)值和麦麸粒径;在粉碎时间为30 min时,超微粉碎协同麦谷蛋白处理显著降低了麦麸超微粉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增加了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显著提高了麦麸超微粉的膨胀率(P<0.05);通过扫描电镜对其微观结构观察发现,超微粉碎协同麦谷蛋白处理的复合粉颗粒尺寸更小,颗粒间的孔隙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麸 超微粉碎 麦谷蛋白 膳食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TH103喷雾干燥制剂的制备工艺优化
18
作者 王真 翟晓娜 +2 位作者 李媛媛 裴海生 赵山山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11期44-48,55,共6页
以抗性淀粉及乳清分离蛋白为主要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植物乳杆菌TH103微胶囊,以包载率为指标,探究壁材配比、进风温度、进气量及抗热保护剂种类对益生菌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植物乳杆菌微胶囊的最佳工艺为进风温度120℃... 以抗性淀粉及乳清分离蛋白为主要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植物乳杆菌TH103微胶囊,以包载率为指标,探究壁材配比、进风温度、进气量及抗热保护剂种类对益生菌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植物乳杆菌微胶囊的最佳工艺为进风温度120℃,进气量30%,壁材配比10%,复合壁材(RS3∶WPI为1∶5),海藻糖添加量6%。在此条件下,所得到的微胶囊活菌数为(8.48±2.83)×109 CFU/g,包埋率为(61.52±2.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喷雾干燥 抗性淀粉 微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水技术在果蔬采后保鲜和商品化处理中的研究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帮迪 谢浩鹏 +4 位作者 张敏 卢清琛 周新群 姜微波 孙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229-245,共17页
电解水技术是果蔬采后保鲜和商品化处理的热点技术,该研究对电解水抑制微生物、去除农药残留和提质延时保鲜3个方向开展技术总结和机理研究综述,并从电解水技术在采后果蔬的处理方式和专利申请方面对其应用性开展应用分析。总结发现,1)... 电解水技术是果蔬采后保鲜和商品化处理的热点技术,该研究对电解水抑制微生物、去除农药残留和提质延时保鲜3个方向开展技术总结和机理研究综述,并从电解水技术在采后果蔬的处理方式和专利申请方面对其应用性开展应用分析。总结发现,1)不同类型的电解水在果蔬采后保鲜领域研究不完善,酸性电解水较碱性电解水研究更丰富;2)酸性电解水是有效去除食源性致病细菌的农产品加工工程技术,但酸性电解水对果蔬腐烂真菌的抑制研究还不充分;3)电解水可以有效去除果蔬表面农药残留,在机磷农药上阐明了具体机理,对于有机氯、菊酯农药的降解研究不足;4)电解水处理可以有效提升果蔬的抗性、缓解果蔬低温贮藏冷害并抑制鲜切果蔬褐变;5)目前电解水应用方式较为单一,不适宜所有果蔬保鲜处理流程,技术专利申请较少。通过本文梳理归纳以期为电解水技术的工程技术应用拓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质 微生物 采后果蔬 去除农药残留 提质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源性高F值寡肽的制备及护肝功效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蒋丽娜 张秀清 +3 位作者 裴海生 李媛媛 梁亮 翟晓娜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63-171,共9页
高F值寡肽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动植物中,是一种来源丰富、天然环保、无副作用的优质肽源,具有抗疲劳、抗氧化、醒酒、辅助治疗肝病及苯丙酮尿症等多种生物活性。高F值寡肽因其支链氨基酸含量较高,能够逆转肝病患者体内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 高F值寡肽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动植物中,是一种来源丰富、天然环保、无副作用的优质肽源,具有抗疲劳、抗氧化、醒酒、辅助治疗肝病及苯丙酮尿症等多种生物活性。高F值寡肽因其支链氨基酸含量较高,能够逆转肝病患者体内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比例失衡现象,在辅助治疗慢性肝病及其多种并发症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对食源性高F值寡肽的蛋白原料、制备与分离纯化方法、护肝功效及相关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植物蛋白、动物蛋白中的水产品蛋白和乳源性蛋白几种原料蛋白,酶解法和微生物发酵法两种高F值寡肽的制备方法,膜分离法、活性炭吸附法和色谱分离法几种分离纯化方法,以及高F值寡肽的护肝功效和发挥护肝功效的三种途径,旨在为提高食源性高F值寡肽开发及其在食品医药领域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F值寡肽 支链氨基酸 制备方法 分离纯化 慢性肝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