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兽用抗菌复方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王茹 寇紫艳 +1 位作者 田校源 黄玲利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4,共9页
随着动物感染性疾病的复杂化和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兽医临床急需对混合感染和耐药菌有效的新型抗菌药物,但新药开发难度大、费用高、周期长。抗菌药联合使用既可以增加抗菌谱,又可以防止耐药性出现,在疾病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复方制剂... 随着动物感染性疾病的复杂化和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兽医临床急需对混合感染和耐药菌有效的新型抗菌药物,但新药开发难度大、费用高、周期长。抗菌药联合使用既可以增加抗菌谱,又可以防止耐药性出现,在疾病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复方制剂是抗菌药联合使用的简易形式,因此兽用复方制剂研制具有广阔发展空间。本文总结了兽用抗菌复方制剂研发、批准和使用情况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兽用抗菌复方制剂研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今后相关的科学研究和产品研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药 复方制剂 抗菌药 联合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兽药小分子与生物识别元件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吴双敏 李龙 +2 位作者 侯仁 陈玉霜 彭大鹏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55-764,共10页
因不合理或违规使用兽药,导致兽药原型或代谢物在动物源性食品和水体中残留,继而危害人类健康、破坏生态环境。因此,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受体、抗体、适配体等生物识别元件具有分子识别能力,根据其特性已发开了不... 因不合理或违规使用兽药,导致兽药原型或代谢物在动物源性食品和水体中残留,继而危害人类健康、破坏生态环境。因此,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受体、抗体、适配体等生物识别元件具有分子识别能力,根据其特性已发开了不同的检测方法,如免疫分析法、受体检测法及生物传感器法等方法,广泛用于生物医药的研究。由于分子识别元件是分析的主体,影响分析的选择性,因此不同识别元件与兽药相互作用的机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同源建模和分子对接广泛用于残留检测技术,主要用于药物与蛋白质之间、抗原与抗体之间、受体与配体之间等生物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笔者重点介绍了单链抗体(ScFv)、受体和适配体3种识别元件与兽药小分子之间的互作机制,主要分析生物识别元件与兽药结合部位形成的氢键、疏水性及关键氨基酸或碱基,在分子水平上探究药物与识别元件的机理和规律,从而找出影响识别元件与药物结合的关键因素,并对3种识别元件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全面了解识别机制和体外进化,制备出亲和力更广的ScFv、受体、适配体提供理论支撑,为后续药物残留检测技术和药物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识别元件 单链抗体(ScFv) 受体 适配体 同源建模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兽药环境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马文瑾 徐向月 +2 位作者 安博宇 程古月 黄玲利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28-1636,共9页
随着畜禽集约化养殖数量增加,兽药被广泛用于治疗疾病或作为促生长剂添加到动物饲料中,中国2010-2017年兽用抗菌药的销售量从31500 t增长到56800 t。兽药的不合理使用、畜禽养殖过程中废弃物处理不当以及药物经过动物机体代谢后以原形... 随着畜禽集约化养殖数量增加,兽药被广泛用于治疗疾病或作为促生长剂添加到动物饲料中,中国2010-2017年兽用抗菌药的销售量从31500 t增长到56800 t。兽药的不合理使用、畜禽养殖过程中废弃物处理不当以及药物经过动物机体代谢后以原形药或代谢物随粪尿排出体外是兽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兽药进入环境后发生迁移转化造成了严重危害,包括抗生素耐药菌或耐药基因的产生、兽药在动植物源性食品和饮用水中的暴露间接影响人类健康、对非靶标动物的生态毒性等。作者就兽药在环境中的暴露、转归及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进行了论述,并对药物的环境风险评估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针对降低兽药环境风险的措施提出了建议,以引起人们对兽药环境风险评估的关注和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药 生态环境 暴露评估 效应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链抗体在小分子化学物质残留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候仁 黄玲利 +3 位作者 陶燕飞 谢长清 刘振利 彭大鹏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49-257,共9页
兽药、农药及生物毒素等小分子化学物质在食品、饲料或水体中的过量残留对人、动物的健康及生态环境的平衡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因此建立一种针对上述小分子化学物质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十分必要。以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为基础的免疫分析... 兽药、农药及生物毒素等小分子化学物质在食品、饲料或水体中的过量残留对人、动物的健康及生态环境的平衡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因此建立一种针对上述小分子化学物质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十分必要。以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为基础的免疫分析技术是残留检测的常用手段,该技术的关键是制备可用来检测特异性抗原的抗体。随着对抗体结构的解析及重组DNA技术的发展,单链抗体为小分子化学物质的残留检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单链抗体具有分子质量小、免疫原性低、可塑性强、可批量生产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年来,以单链抗体为基础建立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小分子化学物质的残留检测成为最常用的分析工具,且单链抗体的筛选策略、表达策略、突变策略及与碱性磷酸酶形成的融合蛋白等进一步提高了抗体产量、灵敏度、广谱性,并使免疫分析方法简便化,从而推进单链抗体免疫分析方法在小分子化学物质残留检测的应用。作者综述了以单链抗体为基础的免疫分析方法在兽药、农药及生物毒素等小分子化学物质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小分子化学物质残留检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链抗体 小分子化学物质 残留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杆菌肽在兽医临床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育丹 霍美霞 +1 位作者 刘海燕 黄玲利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3-88,共6页
杆菌肽是一种多肽类抗菌药物,主要成分为杆菌肽A和杆菌肽B,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似,主要作用于革兰阳性菌,梭菌对其尤为敏感,该药物在动物体口服几乎不吸收,大部分随粪便排出,毒性低,无残留,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近年来,许多研究已经表明,亚... 杆菌肽是一种多肽类抗菌药物,主要成分为杆菌肽A和杆菌肽B,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似,主要作用于革兰阳性菌,梭菌对其尤为敏感,该药物在动物体口服几乎不吸收,大部分随粪便排出,毒性低,无残留,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近年来,许多研究已经表明,亚甲基水杨酸杆菌肽(BMD)可以用于治疗鸡、兔的坏死性肠炎和猪痢疾,美国和欧盟也推荐将该药物用于治疗猪痢疾,其有望从主要发挥促生长作用转为治疗作用。本文主要从杆菌肽的理化性质、作用机制和特点、安全性、残留检测方法和消除特征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杆菌肽,并总结了杆菌肽目前在兽医临床上被禁止用作饲料添加剂之后的研究和应用进展,为杆菌肽未来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菌肽 作用机制和特点 安全性 残留检测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等孢球虫检测及防控研究进展
6
作者 刘海燕 马文瑾 +4 位作者 徐向月 霍美霞 王磊 惠天翊 黄玲利 《中国兽药杂志》 2021年第12期67-74,共8页
猪等孢球虫(Isospora suis)是一类主要危害仔猪生长的专性寄生性原虫,仔猪感染该虫后表现为生长缓慢、腹泻、甚至死亡,对养猪业造成了极大危害。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对猪等孢球虫流行病学特征、形态特征、生活史、检测及防控等方面进行... 猪等孢球虫(Isospora suis)是一类主要危害仔猪生长的专性寄生性原虫,仔猪感染该虫后表现为生长缓慢、腹泻、甚至死亡,对养猪业造成了极大危害。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对猪等孢球虫流行病学特征、形态特征、生活史、检测及防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猪等孢球虫的病原检测及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等孢球虫 形态特征 流行病学 检测方法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兽用抗菌增效剂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黎欣 王志霞 +4 位作者 潘源虎 谢书宇 袁宗辉 黄玲利 瞿玮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16-1824,共9页
抗菌增效剂属于人工合成的二氨基嘧啶类药物,此类药物与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时会以特定的机制来增强抗菌药的药物活性。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甚至滥用导致细菌耐药的问题日益显现,通过加入抗菌增效剂而研制出的新制剂可以提高抗菌... 抗菌增效剂属于人工合成的二氨基嘧啶类药物,此类药物与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时会以特定的机制来增强抗菌药的药物活性。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甚至滥用导致细菌耐药的问题日益显现,通过加入抗菌增效剂而研制出的新制剂可以提高抗菌药在动物体内的利用率、降低药物用量、增强药物疗效、降低兽药残留及减少细菌耐药性。文章分析了近年来甲氧苄啶、二甲氧苄啶和艾地普林与各类抗生素的联合使用制备的制剂产品,发现其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普遍优于单独使用抗生素。同时,配合中药的使用对细菌耐药的问题有显著改善,为后期抗菌增效剂的研究打开新的局面。随着对兽药制剂的研究,其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剂型,通过运用新技术、新材料研制出的制剂,针对不同的给药部位和给药途径可以对病患进行更精准的治疗,减少药物达到靶部位的时间,增加患病部位的药量,此思路可为后续的研发方向提供支持和参考。文章将对抗菌药-抗菌增效剂联用制剂的研发情况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增效剂 制剂 兽药残留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模型在制定及优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王芳 刘亚娜 +5 位作者 吴香云 潘源虎 黄玲利 郝海红 谢书宇 王玉莲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0-114,共5页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造成了细菌耐药性暴发和药物残留增加,这不仅降低了畜牧业生产,而且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制定合理健全的药物剂量给药方案能够缓解抗菌药物使用所面临的巨大压力,而药动学和药效学(PK-PD)模型能够对作用时间、...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造成了细菌耐药性暴发和药物残留增加,这不仅降低了畜牧业生产,而且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制定合理健全的药物剂量给药方案能够缓解抗菌药物使用所面临的巨大压力,而药动学和药效学(PK-PD)模型能够对作用时间、药物浓度和治疗效果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拟合和定量分析,更加客观和科学地评价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过程和作用效果。它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药物的耐药性产生和新药物的研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基于前人的研究,对PK-PD模型在兽用抗菌药物给药方案制定及优化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为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药动学-药效学模型 合理用药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土壤中多西环素 被引量:5
9
作者 徐向月 马文瑾 +4 位作者 安博宇 王涵宇 程古月 刘振利 黄玲利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174-4180,共7页
为了了解多西环素(DOX)在土壤中的污染现状,降低检测成本,本研究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紫外(HPLC-UV)检测3种土壤中DOX的分析方法。土壤样品通过采用乙腈和Na2EDTA-Mcllvaine(1∶1,V/V,pH 4.88)的混合溶液作为提取试剂,HLB固相... 为了了解多西环素(DOX)在土壤中的污染现状,降低检测成本,本研究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紫外(HPLC-UV)检测3种土壤中DOX的分析方法。土壤样品通过采用乙腈和Na2EDTA-Mcllvaine(1∶1,V/V,pH 4.88)的混合溶液作为提取试剂,HLB固相萃取小柱进行富集净化,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分离,以0.01 mol/L草酸(A)、乙腈(B)和甲醇(C)为流动相系统,在355 nm波长下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时提取效果最佳。以3倍信噪比确定方法检测限,以10倍信噪比确定方法定量限。结果表明,DOX在10 min出峰,在0.1~10μg/mL范围内,DOX的峰面积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22747x+3.3256,相关系数是0.9999。本方法DOX的检测限为0.05 mg/kg,定量限为0.1 mg/kg。当土壤添加浓度为0.1μg/g时,DOX在壤土、砂壤土及砂土中的回收率分别为58.96%、75.84%和83.06%,变异系数为1.00%~9.54%;当土壤添加浓度为0.2μg/g时,DOX在壤土、砂壤土及砂土中的回收率分别为63.89%、70.48%和81.07%,变异系数为2.40%~8.83%;当土壤添加浓度为0.4μg/g时,DOX在壤土、砂壤土及砂土中的回收率分别为59.02%、76.16%和81.29%,变异系数为1.52%~5.89%。本检测方法高效、稳定、特异性好,可以用于不同类型土壤中DOX的检测与定量,有助于环境中DOX检测方法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多西环素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紫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代谢诱导毒性的体外预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亚奇 陆启荣 +4 位作者 刘爱梅 刘振利 王旭 潘源虎 袁宗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00-1006,共7页
药物代谢诱导的毒性反应是导致候选化合物在药物开发中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建立简便、快速、准确的毒性预测方法是毒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对由药物代谢物诱导的毒性体外预测方法进行综述,主要包括计算毒理学方法、肝样细胞模型、高... 药物代谢诱导的毒性反应是导致候选化合物在药物开发中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建立简便、快速、准确的毒性预测方法是毒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对由药物代谢物诱导的毒性体外预测方法进行综述,主要包括计算毒理学方法、肝样细胞模型、高通量芯片模型和三维细胞培养法等。计算毒理学基于计算机技术、生物信息学以及现有的实验数据对先导化合物和候选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代谢毒性进行预测,它能缩短研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提高新药开发成功率,但高度依赖于现有的实验数据。高通量芯片技术利用生物化学以及细胞培养技术对一系列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进行筛选和检测,此模型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还需继续进行深入研究。三维细胞模型可模拟体内细胞的生长微环境,很好地表现出细胞在体内的生理状态,尤其是对中空纤维三维生物反应器以及器官芯片系统技术的开发,使得体外预测药物代谢与毒性更加准确真实,但需要在细胞活力和稳定性、关键代谢以及信号通路等方面对平台进行比较。基于计算毒理学方法、肝样细胞模型、高通量芯片模型和三维细胞培养等模型的研究将为代谢物毒性体外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 代谢 毒性 体外 预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克珠利在鸡蛋中的残留消除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霍美霞 孙磊 +3 位作者 侯旖璇 刘海燕 王磊 黄玲利 《中国兽药杂志》 2021年第12期45-54,共10页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检测鸡蛋中地克珠利含量的方法,并研究地克珠利在鸡蛋中的残留消除规律。健康高产蛋鸡给予1 mg/L 0.5%地克珠利溶液,集中饮水给药,连续给药12 d,采用UPLC-MS/MS测定给药期间和停药后不同时...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检测鸡蛋中地克珠利含量的方法,并研究地克珠利在鸡蛋中的残留消除规律。健康高产蛋鸡给予1 mg/L 0.5%地克珠利溶液,集中饮水给药,连续给药12 d,采用UPLC-MS/MS测定给药期间和停药后不同时间鸡蛋中地克珠利的残留量,用WT1.4软件计算地克珠利的弃蛋期。结果表明,在给药期间,蛋清、蛋黄和全蛋中地克珠利残留浓度呈上升趋势,在第12天时浓度达到峰值,且在蛋黄中残留量高于蛋清。停药后,地克珠利在蛋清、蛋黄和全蛋中的消除半衰期分别为6.93、2.57、1.78 d,地克珠利在蛋清中消除最缓慢。本试验通过研究地克珠利在鸡蛋中的残留消除规律,首次确定地克珠利在鸡蛋中的最大残留限量为240μg/kg,弃蛋期从给药第5天至停药第8天,共16 d,为蛋鸡安全用药和保障食品安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克珠利溶液 鸡蛋 残留消除 UP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胺抗菌增效剂复方制剂研究进展
12
作者 宫凤颖 刘海燕 黄玲利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7-113,共7页
磺胺抗菌增效剂属于人工合成的二氨基苄啶类药物,通过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活性,干扰细菌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发挥协同抗菌作用。近年来,常通过在抗菌药物中添加抗菌增效剂制成复方制剂来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增强药效,提高药物在... 磺胺抗菌增效剂属于人工合成的二氨基苄啶类药物,通过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活性,干扰细菌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发挥协同抗菌作用。近年来,常通过在抗菌药物中添加抗菌增效剂制成复方制剂来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增强药效,提高药物在机体的利用率。本文综合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成果,对磺胺抗菌增效剂甲氧苄啶(TMP)、二甲氧苄啶(DVD)、艾地普林(ADP)、奥美普林(OMP)和各类抗生素联合使用制备的复方制剂进行综述,并对从中药中寻找抗菌增效剂进行展望,以期为后续抗菌增效剂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增效剂 细菌耐药性 抗菌增效 复方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环素类抗生素在环境中的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3
作者 徐向月 马文瑾 +2 位作者 安博宇 程古月 黄玲利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48-957,共10页
四环素类抗生素因成本低、价格低、抗菌谱广及抗菌活性好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养殖业,由于其在动物体内吸收较少,大部分以原形或代谢物的形式排出体外,随动物的粪便、尿液进入环境。多项研究表明,四环素类抗生素在环境中的暴露量大,吸附能... 四环素类抗生素因成本低、价格低、抗菌谱广及抗菌活性好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养殖业,由于其在动物体内吸收较少,大部分以原形或代谢物的形式排出体外,随动物的粪便、尿液进入环境。多项研究表明,四环素类抗生素在环境中的暴露量大,吸附能力强、迁移能力弱,微生物、光照及温度都会影响其在环境中的稳定性,其在环境中的暴露对植物生长、水生生物及微生物群落结构数量和抗性基因均会产生负面影响。作者综述了四环素类抗生素在环境中的暴露现状、吸附及降解行为特性、效应研究及其在环境中的风险评估现状,旨在引起人们对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的重视,为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及抗性基因的去除提供参考,并对今后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环境风险评估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环素类抗生素 环境 吸附 降解 生态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生物脱毒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朱晓慧 陆启荣 +1 位作者 胡嗣祎 王旭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8-113,共6页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在粮食和饲料中污染严重,主要是T-2毒素和脱氧雪腐镰刀烯醇(DON)等,其毒性作用强,对人和动物产生严重危害。因此,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脱毒方式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尤其是生物脱毒。很多微生物被证实能够降解霉菌毒素,包括...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在粮食和饲料中污染严重,主要是T-2毒素和脱氧雪腐镰刀烯醇(DON)等,其毒性作用强,对人和动物产生严重危害。因此,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脱毒方式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尤其是生物脱毒。很多微生物被证实能够降解霉菌毒素,包括细菌、真菌和酵母菌,可将毒素降解成低毒或无毒的产物。论文以生物脱毒为出发点,从细菌、真菌和酵母菌三个角度概述了单端孢霉烯族毒素中T-2毒素和DON的脱毒研究现状,以期为后续开发并挖掘更加安全高效的生物脱毒方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菌毒素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 T-2毒素 DON 生物脱毒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