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例北美型和欧洲型猪蓝耳病病毒混合感染的诊断
1
作者 贾晗铎 冉多良 +2 位作者 翟少伦 康桦华 张伟 《中国动物保健》 2025年第5期17-19,共3页
2024年3月份,广东省河源市某猪场大量猪出现喘气、呼吸障碍的情况,且病死率高达30%,为确定其发病原因,该猪场采用RT-PCR检测、序列同源性对比、遗传进化分析等方法进行综合诊断。结果表明,该猪场感染猪蓝耳病病毒,并发现其为北美型和欧... 2024年3月份,广东省河源市某猪场大量猪出现喘气、呼吸障碍的情况,且病死率高达30%,为确定其发病原因,该猪场采用RT-PCR检测、序列同源性对比、遗传进化分析等方法进行综合诊断。结果表明,该猪场感染猪蓝耳病病毒,并发现其为北美型和欧洲型猪蓝耳病病毒混合感染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蓝耳病病毒 欧洲型 北美型 混合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地区人工驯养灵长动物的病毒组特征及猴痘病毒筛查
2
作者 李娜 任照文 +4 位作者 张翩 袁子国 陈晓凡 廖明 王晓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1-400,共10页
目的明确广东地区灵长动物携带病毒群落的结构特征,并评估重要人兽共患病毒猴痘病毒(MPXV)通过人工驯养灵长动物传入我国的风险。方法在广东省14个地级市的20个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或动物园采集灵长动物样品,通过Illumina测序技术鉴定广东... 目的明确广东地区灵长动物携带病毒群落的结构特征,并评估重要人兽共患病毒猴痘病毒(MPXV)通过人工驯养灵长动物传入我国的风险。方法在广东省14个地级市的20个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或动物园采集灵长动物样品,通过Illumina测序技术鉴定广东地区人工驯养灵长动物携带病毒组的结构特征;并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对MPXV进行检测,以确认MPXV经广东省人工驯养灵长动物传入的风险。结果共收集灵长动物口咽拭子和粪便489份。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广东地区人工驯养灵长动物粪便中的病毒组结构复杂且具有地区差异,其中丰度最高的是Alphaflexiviridae和Virgaviridae的成员,其次为Parvoviridae和Genomoviridae成员。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广东省内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或动物园的灵长动物全部为MPXV阴性。结论广东省人工驯养灵长动物携带病毒引起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的风险极低,且MPXV通过广东省人工驯养灵长动物传入我国的风险几乎为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长动物 宏病毒组 猴痘病毒 人兽共患病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诱导的炎症反应及抗炎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乔常宏 陈晶 +8 位作者 罗琴 刘宝玲 何振文 刘丁语 陈翔宇 王晓虎 王刚 白挨泉 蔡汝健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528-3539,共12页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引起的母猪严重繁殖障碍与仔猪呼吸困难的一种全球性疾病。感染PRRS...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引起的母猪严重繁殖障碍与仔猪呼吸困难的一种全球性疾病。感染PRRSV所引起疾病的严重程度与病毒载量和体内产生的细胞因子有关。PRRSV通过自身编码的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激活炎症信号通路,导致大量细胞因子、趋化因子释放从而诱导炎症反应,但过度炎症反应特别是细胞因子风暴可能导致严重的组织损伤,导致病情加剧。因此通过抑制PRRSV引起的炎症应答可能是有效预防和控制PRRS的主要策略。目前常用的抗炎药物包括重组干扰素、非甾体抗炎药(NSAID)和类固醇等,传统的中药制剂也被证实对PRRS有一定治疗效果。然而PRRSV感染诱导炎症反应的具体条件、程度和机制以及抗炎药物作用尚未清楚。笔者拟对PRRSV诱导的炎症反应及其作用机制,以及相关抗炎药物的开发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PRRS的预防和控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 炎症反应 细胞因子 抗炎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型肝炎病毒跨物种传播和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4
作者 何振文 刘丁语 +7 位作者 刘宝玲 张翩 王晓虎 王刚 黄元 陈晶 杜宗亮 蔡汝健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05-2620,共16页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是一种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人兽共患病病原,被认为是引起人类急性肝炎的主要原因之一。HEV可被分为8种基因型,各基因型的分布与地域和工业化水平有关,其中HEV-3与HEV-4具有人兽共患的传播能力,...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是一种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人兽共患病病原,被认为是引起人类急性肝炎的主要原因之一。HEV可被分为8种基因型,各基因型的分布与地域和工业化水平有关,其中HEV-3与HEV-4具有人兽共患的传播能力,能造成人类和各种动物宿主的感染。除人类外,猪是HEV最常见的宿主,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HEV的宿主呈现多样性,包括牛、羊、鹿、兔和骆驼等多种动物,且各动物宿主之间存在跨物种传播的可能。HEV的跨物种传播是在人类和动物宿主频繁交流的过程中,通过适应性进化而形成的,受到宿主细胞受体和细胞因子的特异性差异限制。HEV基因重组有利于适应宿主的新毒株出现,也可能促进新的传播途径,从而促进HEV跨物种传播。通过对HEV传播途径的研究发现,基因型不同,传播途径也有所差异,而食用携带HEV的动物产品,特别是未煮熟的动物产品是造成人类感染HEV-3和HEV-4的主要原因。此外,水源的污染、职业暴露、输血与器官移植同样是HEV的重要传播途径。针对各种潜在的传播途径,可采取相关的防控手段对HEV进行预防,包括对动物食品进行充分的加热以灭活HEV、对水源进行消毒和净化、做好职业防护和疫苗注射等。为更好地了解和掌握HEV的流行规律,各地应加强对HEV的监测,并制定相关的防控策略。笔者从HEV病原学、跨物种感染和防控技术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促进人们对HEV跨物种传播的深入认识并为HEV的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HEV) 人兽共患病 跨物种传播 防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依赖性RNA聚合酶作为抗戊型肝炎病毒药物作用靶点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何振文 刘丁语 +7 位作者 刘宝玲 张翩 王晓虎 王刚 黄元 陈晶 刘文俊 蔡汝健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568-4577,共10页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是造成急性肝炎最常见的原因之一。HEV基因组由5′非编码区、3个开放阅读框(ORF1、ORF2、ORF3)和3′非编码区组成,仅在HEV-1中发现了ORF4,并与ORF1重叠。各种编码蛋白在HEV的复制和感染中发挥着不...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是造成急性肝炎最常见的原因之一。HEV基因组由5′非编码区、3个开放阅读框(ORF1、ORF2、ORF3)和3′非编码区组成,仅在HEV-1中发现了ORF4,并与ORF1重叠。各种编码蛋白在HEV的复制和感染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而HEV的复制是由ORF1编码的RNA依赖性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所介导的。HEV RdRp是由多个蛋白亚基组成的复合酶,具有7个保守基序,这些保守基序在RNA合成过程中发挥核苷酸识别、合成、延伸、修饰和稳定等作用,保证了RdRp的功能,在HEV的复制和转录中起到关键作用。因此,以RdRp作为抗HEV药物作用靶点的治疗方案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是目前药物开发的一种主流思路。目前,已发现利巴韦林、索非布韦、2′-C-甲基胞苷(2CMC)等核苷类RdRp抑制剂和锌、GPC-N114等非核苷类RdRp抑制剂对HEV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作为潜在的抗HEV药物进行深入研究。笔者对HEV编码蛋白和HEV RdRp的结构与功能进行阐述,总结目前发现的对HEV有抑制作用的RdRp抑制剂,以期为HEV的药物开发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HEV) RNA依赖性RNA聚合酶(RdRp) 药物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人工圈养虎肠道微生物组结构的研究
6
作者 王娅妮 李娜 +5 位作者 任照文 孙通宝 张翩 陈晶 陈谭子芃 王晓虎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年第3期39-47,共9页
为了探究广东省华南虎、孟加拉虎和东北虎肠道菌群结构的组成,本研究利用16S rDNA V1-V9区三代测序对广东省人工圈养的不同虎进行肠道菌群测序比较分析和物种注释,探究其微生物群的组成和丰度。结果显示:圈养健康虎肠道微生物组的优势... 为了探究广东省华南虎、孟加拉虎和东北虎肠道菌群结构的组成,本研究利用16S rDNA V1-V9区三代测序对广东省人工圈养的不同虎进行肠道菌群测序比较分析和物种注释,探究其微生物群的组成和丰度。结果显示:圈养健康虎肠道微生物组的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及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广东省人工圈养华南虎肠道微生物菌群较为健康,不同虎种间的肠道菌群结构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基于饮食、环境、状态等条件导致菌群结构还是具有一定的差别,东北虎和孟加拉虎的肠道菌群具有部分较高丰度的潜在致病菌属,表明本次研究调查的孟加拉虎和东北虎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需要密切关注。我们的研究揭示了广东省不同虎种肠道微生物的菌群组成结构,对于这一濒危物种的综合保护和合理圈养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虎 孟加拉虎 东北虎 16S rDNA 肠道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消毒技术对PRRSV消毒效果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乔常宏 罗琴 +7 位作者 刘宝玲 刘丁语 何振文 陈翔宇 白挨泉 王晓虎 王刚 蔡汝健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年第6期73-79,共7页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一种严重危害生猪健康的疾病,给全球养猪业带来了严重影响。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动物是控制传染病的三...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一种严重危害生猪健康的疾病,给全球养猪业带来了严重影响。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动物是控制传染病的三大要素,由于PRRSV具有遗传多样性,使用疫苗免疫和药物治疗等手段对PRRSV的防控效果并不乐观。因此,通过消毒技术消灭PRRSV和切断其传播途径的防控策略变得尤其重要。消毒技术主要分为物理和化学消毒技术两类,物理消毒是指利用高温、紫外线、电离辐射等对病原体进行灭活;化学消毒则是利用消毒剂杀灭病原微生物。该文从物理和化学消毒原理、效果及对PRRSV消毒进行了综述,以期为PRRSV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技术 PRRSV 消毒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猪感染圆环病毒3型的诊断与防控建议
8
作者 黄亦奇 向国庆 +3 位作者 宋帅 温肖会 吕殿红 罗胜军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年第6期109-112,共4页
广东省河源某规模化猪场母猪怀孕后期发生流产或产死胎,且新生仔猪出现全身抖动、后肢外翻等症状,个别仔猪有呼吸系统疾病、表现腹泻消瘦等。剖检病死猪并取肺脏、肠道、淋巴结、血液样品,经实验室PCR及qPCR检测,四份组织样品中均为PCV... 广东省河源某规模化猪场母猪怀孕后期发生流产或产死胎,且新生仔猪出现全身抖动、后肢外翻等症状,个别仔猪有呼吸系统疾病、表现腹泻消瘦等。剖检病死猪并取肺脏、肠道、淋巴结、血液样品,经实验室PCR及qPCR检测,四份组织样品中均为PCV3核酸阳性,确诊该猪群为PCV3感染,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进行防控,获得了良好的防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V3 PCR q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鸭疫里默氏杆菌流行病学监测及遗传进化关系 被引量:11
9
作者 吴彩艳 廖申权 +6 位作者 戚南山 廖晓萍 孙阮洋 方亮星 周宇峰 李林林 孙铭飞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0,共10页
【目的】明确广东地区鸭疫里默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的血清型、耐药状况及遗传进化关系。【方法】从规模化鸭场分离鉴定鸭疫里默氏杆菌,通过玻片凝集试验鉴定血清型;利用试管两倍稀释法测试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分析药物的... 【目的】明确广东地区鸭疫里默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的血清型、耐药状况及遗传进化关系。【方法】从规模化鸭场分离鉴定鸭疫里默氏杆菌,通过玻片凝集试验鉴定血清型;利用试管两倍稀释法测试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分析药物的敏感性;采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序列特征并构建核心基因组遗传进化树。【结果】共分离鉴定鸭疫里默氏杆菌168株,血清1、2、3、5、6、7、8、10型均有流行,血清1型的菌株高达54.17%(91/168),其次为2型,占27.97%(47/168)。48株代表性菌株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盐酸环丙沙星表现高度耐药,耐药率均超过80%;对土霉素、盐酸四环素、盐酸金霉素、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磺胺二甲嘧啶、磺胺对甲氧嘧啶的耐药率均在60%以上;对阿莫西林、头孢噻肟和大观霉素的耐药率低于30%。受试菌株对5~12种药物耐药,共有44种耐药谱型。成功获得46株菌株全基因组序列,共检出6种耐药基因,其中,耐药基因erm(F)和tet(X)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73.91%(34/46)和82.60%(38/46),同时携带2种以上耐药基因的菌株占95.65%(44/46)。18株(39.13%,18/46)菌株ST分型成功,分属11个ST型。所有测序菌株与数据库中来自中国的菌株在遗传进化关系上最接近,主要存在于优势克隆群系Clade 1和Clade 3中。【结论】本研究鸭疫里默氏杆菌分离株的优势血清型为1型,耐药性严重,所携带的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具有一定相关性,ST型呈多样性,与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数据库中来自我国菌株的遗传背景相近。研究结果可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疫苗免疫预防与药物治疗提供依据,有助于掌握鸭疫里默氏杆菌遗传进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疫里默氏杆菌 血清型 耐药性 遗传进化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组学视角下中药抗菌机制研究进展
10
作者 乔常宏 陈翔宇 +10 位作者 刘宝玲 罗琴 刘丁语 何振文 王晓虎 陈晶 张翩 黄元 白挨泉 王刚 蔡汝健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59,共8页
随着抗生素滥用引发的耐药性问题的日益严重,新型抗菌药物的开发利用迫在眉睫,传统中草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具有多靶点、副作用小、抗耐药性和广谱等优点,在抗菌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和显著效果。随着测序技术、高分辨率... 随着抗生素滥用引发的耐药性问题的日益严重,新型抗菌药物的开发利用迫在眉睫,传统中草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具有多靶点、副作用小、抗耐药性和广谱等优点,在抗菌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和显著效果。随着测序技术、高分辨率质谱等的发展,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与代谢组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抗菌机制的研究。转录组学技术可用于筛选和验证差异表达基因,以了解中药和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途径。蛋白质组学可帮助识别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并解析其与致病菌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代谢组学技术可用于检测代谢产物的变化,以识别在中药和细菌之间的相关代谢物的差异。然而,单一的组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多组学联合分析可更全面地了解细菌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中药对细菌感染的调控机制。笔者从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及多组学联用技术方面系统性总结了中药抗菌活性及中药影响群体感应、生物膜形成、物质代谢和氧化应激反应等抗菌机制的研究,旨在为中药抗菌机理的解析和抗菌药物筛选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组学研究 蛋白组学 转录组学 代谢组学 中药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组学视角分析中药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11
作者 罗琴 刘丁语 +10 位作者 刘宝玲 乔常宏 陈翔宇 何振文 王晓虎 陈晶 张翩 黄元 王刚 刘昊 蔡汝健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4-561,共8页
病毒是引起疾病的重要微生物之一,严重危害了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及生命安全。随着病毒的不断变异与重组,如流感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等,使得疫苗提供的保护有限。同时,有效抗病毒药物的缺乏使得病毒感染后治疗困难... 病毒是引起疾病的重要微生物之一,严重危害了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及生命安全。随着病毒的不断变异与重组,如流感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等,使得疫苗提供的保护有限。同时,有效抗病毒药物的缺乏使得病毒感染后治疗困难,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安全、有效的防控方法来预防病毒感染。中药因具有成分安全、不易产生耐药性且能多途径、多靶点作用于病毒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抗病毒研究中。传统中药为抗病毒药物提供了丰富的基础,但传统试验手段进行抗病毒药物研发耗时久且工作量大,组学技术的发展为抗病毒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视角,利用组学数据分析药物和疾病之间的关系已成为筛选、评价药物疗效和发现新的药物靶点的有力手段。因此,笔者总结分析了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及多组学联合分析在中药抗病毒中的研究进展,通过不同组学视角分析中药在抗病毒研究中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中药的抗病毒机制,还可为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抗病毒作用 转录组学 蛋白质组学 代谢组学 多组学联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源沙门菌的耐药现状、检测方法与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何振文 刘丁语 +5 位作者 刘宝玲 陈天宝 王刚 王晓虎 刘文俊 蔡汝健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123-5135,共13页
猪源沙门菌是一种人兽共患病原体,可引起仔猪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严重阻碍养殖业的发展。猪源沙门菌可通过食物链传播给人,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潜在威胁。人们在生产上常用抗菌药物对猪源沙门菌进行控制,但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导致沙门菌的... 猪源沙门菌是一种人兽共患病原体,可引起仔猪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严重阻碍养殖业的发展。猪源沙门菌可通过食物链传播给人,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潜在威胁。人们在生产上常用抗菌药物对猪源沙门菌进行控制,但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导致沙门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耐药谱不断扩大,增加了对该菌的防治难度。随着细菌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对沙门菌研究的深入,低成本、操作简单、特异性强的检测方法不断被开发应用,为沙门菌的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持。疫苗免疫是预防猪感染沙门菌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市面上的疫苗主要是减毒活疫苗,具有免疫原性好、保护力持久等优点,而灭活疫苗和基因工程苗也在开发研制中。除抗菌药物能对沙门菌有治疗和控制效果外,中药制剂和微生态药物对沙门菌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被认为是很好的替抗产品,具有良好的开发和应用前景。笔者对猪源沙门菌的耐药现状进行阐述,并对猪源沙门菌的检测方法和防治技术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为猪源沙门菌的预防与控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源沙门菌 耐药性 检测方法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球虫病流行病学、防治药物与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3
作者 廖申权 戚南山 +9 位作者 吕敏娜 吴彩艳 李娟 蔡海明 林栩慧 胡俊菁 于林增 张健騑 谢明权 孙铭飞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1期171-181,共11页
家禽养殖业是畜牧业的基础性产业,我国家禽年出栏量达146亿羽,约占全球养殖量的22%,而鸡球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养禽业健康发展的寄生性原虫病,每年给养鸡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该病由一种或多种艾美耳球虫寄生于鸡肠道粘膜上皮细胞引起... 家禽养殖业是畜牧业的基础性产业,我国家禽年出栏量达146亿羽,约占全球养殖量的22%,而鸡球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养禽业健康发展的寄生性原虫病,每年给养鸡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该病由一种或多种艾美耳球虫寄生于鸡肠道粘膜上皮细胞引起,可导致大量肠上皮细胞受损、出血甚至死亡。近70年来,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鸡球虫病防治药物和疫苗的研制,传统的抗球虫药物有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生素和化学合成类药物,传统的鸡球虫病疫苗有强毒活卵囊疫苗和弱毒活卵囊疫苗。近年来,新药与新型疫苗研发技术平台不断发展,为新型抗球虫药物(天然产物药物)和新型疫苗(亚单位疫苗、DNA疫苗和活载体疫苗等)的研制提供新的手段和思路。结合鸡球虫病流行病学、防治药物等方面的研究概况,重点阐述抗球虫药物与鸡球虫病疫苗研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鸡球虫病的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球虫病 流行病学 抗球虫药物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屠宰行业现状及非洲猪瘟后的发展对策 被引量:10
14
作者 康桦华 移兰丽 +5 位作者 王片片 陈兴勃 彭新宇 向蓉 梅盈洁 徐志宏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7期130-137,共8页
非洲猪瘟疫情影响了生猪屠宰调运监管政策,从“调猪”转变为“调肉”将引起生猪屠宰行业发生巨大变革,屠宰企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势在必行。综述了广东屠宰行业现状,从企业规模、经营管理、屠宰监管、技术需求、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分析... 非洲猪瘟疫情影响了生猪屠宰调运监管政策,从“调猪”转变为“调肉”将引起生猪屠宰行业发生巨大变革,屠宰企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势在必行。综述了广东屠宰行业现状,从企业规模、经营管理、屠宰监管、技术需求、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分析了广东省畜禽屠宰行业存在的问题,阐述后非洲猪瘟时代生猪屠宰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结合疫情发展与广东的消费特点,提出利用市场和政府的有效引导,加快广东生猪屠宰企业的标准化建设,加强屠宰行业管理规范,加大屠宰加工技术攻关,提升从业人员素质等措施,为广东省屠宰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屠宰 非洲猪瘟 标准化建设 冷链物流技术 转型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ORF5基因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蒋智勇 楚品品 +2 位作者 陈天宝 李春玲 蔡汝健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4期97-105,共9页
【目的】监测2021年广东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的分子流行动态,为PRRSV综合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在广东省内不同地区PRRSV检测为阳性的37个规模猪场采集... 【目的】监测2021年广东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的分子流行动态,为PRRSV综合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在广东省内不同地区PRRSV检测为阳性的37个规模猪场采集521份患病猪组织样本进行PRRSV检测。对样本进行ORF5基因测序,采用DNAStar分析ORF5核苷酸的同源性及其推导氨基酸的同源性,并用Mega7.0构建基于ORF5基因的系统遗传进化树。【结果】从37个猪场采集的样品PRRSV阳性率为24.4%,猪场阳性率为45.9%。通过测序分析获得17株来自不同猪场的PRRSV ORF5基因序列,遗传进化分析表明所有毒株均属于北美毒株(PRRSV 2),其中有5株属于Lineage 8(JXA1-like和CH-1a-like)谱系,9株属于Lineage 1(NADC30-like和NADC34-like)谱系,3株属于Lineage 3(QYYZ-like)谱系,没有监测到Lineage 5(VR2332-like)谱系的毒株。17株PRRSV毒株的ORF5基因之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1.3%~99.5%,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0.0%~98.3%。【结论】2021年广东省PRRSV流行株以Lineage 1(NADC30-like和NADC34-like)和Lineage 8(JXA1-like和CH-1a-like)谱系为主,占比分别为52.94%和29.41%,Lineage 3(QYYZ-like)谱系降为次要流行株,占比为17.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 ORF5基因 NADC30毒株 NADC34毒株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分离鉴定及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徐民生 柯海意 +4 位作者 施科达 杨冬霞 翟少伦 臧莹安 李春玲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212-3225,共14页
【目的】了解广东省部分规模化猪场引起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CP)的病原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的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并分析比较其相关性,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019-2021年从广东省不同地区规模化猪... 【目的】了解广东省部分规模化猪场引起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CP)的病原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的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并分析比较其相关性,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019-2021年从广东省不同地区规模化猪场采集的疑似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死猪病料通过病原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生化试验、PCR扩增等方法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和测序分析,随后对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并通过PCR检测其耐药基因,确定其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的携带率,分析比较两者的一致性。【结果】分离菌需在含有血清和NAD的培养板中生长;革兰氏染色结果显示分离菌为红色,可判定为革兰氏阴性细菌,通过生化试验、PCR结果及测序分析确定分离到20株APP,且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性。所有菌株均呈现多重耐药且约50%菌株呈8重及以上耐药;其中对四环素类、磺胺类、氯霉素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7.5%、65.0%、55.0%和48.8%;进一步分析发现,分离菌主要对四环素、磺胺异噁唑、氟苯尼考和林可霉素等抗菌药物耐药,而对头孢唑啉(先锋Ⅴ)和阿奇霉素敏感。23种主要耐药基因中共检测到bla、aph(2″)-Ⅰb、sul1、sul2、sul3、tetA、tetB、tetM、tetO、tetR和floR这11种耐药基因,携带率分别为85%、85%、50%、60%、75%、30%、100%、85%、100%、70%和80%;未检测到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和林可胺类相关耐药基因。【结论】从广东省猪群中分离到的APP表现出广泛耐药性,且为多重耐药,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基本一致,表明耐药基因的携带是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也可能存在其他未检测的耐药基因,或存在新的耐药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 分离鉴定 耐药表型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肉低温储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7
作者 刘梦竹 魏琦麟 +3 位作者 向蓉 康桦华 彭新宇 徐志宏 《保鲜与加工》 CAS 2022年第3期104-110,120,共8页
鸡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丰富,风味独特、生产成本低等优点,相对于猪、羊、牛肉,其性价比更高,符合消费者对营养丰富食物的追求。随着消费量的逐年上升,鸡肉在流通和销售等环节中的品质和货架期备受关注。低温储藏保鲜能... 鸡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丰富,风味独特、生产成本低等优点,相对于猪、羊、牛肉,其性价比更高,符合消费者对营养丰富食物的追求。随着消费量的逐年上升,鸡肉在流通和销售等环节中的品质和货架期备受关注。低温储藏保鲜能抑制或杀死微生物、降低酶活性和生化反应速率等,是一种有效便捷的保鲜技术,常用于鸡肉流通过程中。总结了目前评价鸡肉品质的感官、化学、物理和微生物指标情况,比较了冷藏、冰温、超冰温、冻藏四种低温储藏保鲜技术的效果及特点,并对鸡肉储藏保鲜技术未来发展趋势以及鸡肉品质评价等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流通储藏等环节中保持鸡肉品质、延长其货架期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肉 品质指标 冷藏保鲜 冰温储藏 超冰温储藏 冻藏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ISPR/Cas9技术构建STING基因敲除猪肺泡巨噬细胞系及其对Ⅰ型干扰素转录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秋艳 杨烨城 +5 位作者 张昆丽 孟繁明 李剑豪 朱向星 王塑天 唐冬生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91-898,共8页
【目的】阐明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在猪抗病原微生物感染中的作用机制,为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和猪伪狂犬病等病毒性疾病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CRISPR/Cas9技术,在STING基因第4、第8外显子中寻找高分靶点并设... 【目的】阐明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在猪抗病原微生物感染中的作用机制,为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和猪伪狂犬病等病毒性疾病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CRISPR/Cas9技术,在STING基因第4、第8外显子中寻找高分靶点并设计sgRNA序列,将退火的sgRNA与酶切的LentiCRISPRv2载体用T4 DNA连接酶连接以获得LentiCRISPRv2-STING-sgRNA慢病毒载体(STING-sgRNA);以不同的STING-sgRNA慢病毒载体组合及包装质粒psPAX2和包膜质粒pMD2.G共同转染293T细胞,得到含sgRNA的慢病毒再转染3D4/21细胞;经嘌呤霉素筛选和有限稀释法获得单克隆细胞株,通过PCR、测序及Western blotting鉴定STING基因的敲除效果;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STING基因敲除对I型干扰素表达的影响。【结果】以不同的STING-sgRNA慢病毒载体组合与HA-STING过表达载体共同转染293T细胞,均能在细胞内对STING真核表达载体产生编辑效果,且以STING-sgRNA(1+5)慢病毒载体组合的编辑效率最高。以编辑效率最高的STING-sgRNA(1+5)慢病毒载体组合及包装质粒psPAX2和包膜质粒pMD2.G共同转染293T细胞包装出慢病毒,再用慢病毒感染3D4/21细胞,结果获得1株STING基因大片段(4989 bp)缺失的3D4/21细胞株,Western blotting检测未发现STING蛋白,说明STING基因敲除3D4/21细胞(3D4/21-STING-/-)构建成功。与野生型3D4/21细胞相比,在转染副猪嗜血杆菌DNA刺激下,3D4/21-STING-/-细胞中的IFN-β基因转录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采用CRISPR/Cas9技术能成功大片段敲除3D4/21细胞中的STING基因,而导致STING基因功能丧失;STING基因敲除会导致细胞在病原微生物DNA刺激时Ⅰ型干扰素转录障碍,也提示STING基因可能是猪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STING基因 猪肺泡巨噬细胞 基因敲除 Ⅰ型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抗生物膜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宝玲 陈天宝 +3 位作者 柳旭辉 王刚 王晓虎 蔡汝健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4-88,共5页
致病菌黏附在生物或非生物表面形成的生物膜对医疗卫生是巨大挑战,生物膜的形成对细菌的生存能力以及对外界破坏因素的抵抗能力具有重要影响,是在临床上造成细菌耐药、持续性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抑制或消除生物膜的药物对病原微生... 致病菌黏附在生物或非生物表面形成的生物膜对医疗卫生是巨大挑战,生物膜的形成对细菌的生存能力以及对外界破坏因素的抵抗能力具有重要影响,是在临床上造成细菌耐药、持续性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抑制或消除生物膜的药物对病原微生物的控制至关重要,抗生物膜药物的相关研究众多,论文整理并讨论了细菌生物膜形成的相关影响因素以及目前一些抗生物膜药物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纳米银、天然提取物、噬菌体、抗菌肽等,以期为抗生物膜药物的相关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 抗生物膜药物 天然提取物 噬菌体 抗菌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广东省北美型PRRSV流行病学调查及其ORF5基因遗传进化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胜男 林金森 +8 位作者 邵洋洋 钟汝情 张杰 谢莹 焦思思 伍华坤 郭晓纯 邹育根 翟少伦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1-175,共5页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俗称猪蓝耳病,是危害猪群健康的重要疫病。持续开展猪蓝耳病的监测,有利于掌握其流行病学,进而为疫病防控奠定基础。2021年,对广东省159家送检单位的2858份样品进行北美型猪蓝耳病病毒的检测,总检出率为12.07%(345/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俗称猪蓝耳病,是危害猪群健康的重要疫病。持续开展猪蓝耳病的监测,有利于掌握其流行病学,进而为疫病防控奠定基础。2021年,对广东省159家送检单位的2858份样品进行北美型猪蓝耳病病毒的检测,总检出率为12.07%(345/2858)。从345份北美型猪蓝耳病病毒阳性的样品中,获得了64条ORF5全长基因。序列分析显示,与VR2332毒株(谱系5)相近的序列有27条,与NADC30毒株(谱系1)相近的序列有16条,与GM2株(谱系3)相近的有15条,与JXA1、HuN4、TJM毒株(谱系8)相近的序列有6条。以上结果表明,广东省北美型猪蓝耳病病毒存在明显的遗传多样性,且防控难度依然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北美型 ORF5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