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57基因型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反向遗传系统的建立与验证
1
作者 史玉婷 韩心雨 +5 位作者 钟沐卉 林耀忠 柳腾飞 李焰 尹会方 贾伟新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25-1833,共9页
旨在构建当前流行毒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的反向遗传操作平台。毒株A/Chicken/Guangdong/M/2021(H9N2)(简称为M)分离自广东某养鸡场病料。鉴定并分析其全基因组序列,通过RT-PCR以及无缝克隆技术完成质粒构... 旨在构建当前流行毒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的反向遗传操作平台。毒株A/Chicken/Guangdong/M/2021(H9N2)(简称为M)分离自广东某养鸡场病料。鉴定并分析其全基因组序列,通过RT-PCR以及无缝克隆技术完成质粒构建,共转染293T细胞成功拯救毒株命名为rM。测定病毒的稳定性和生长曲线;进行动物试验,从传播效率、致病性角度验证克隆毒株与原毒的一致性。结果显示:M毒株为G57基因型,为近年的流行毒株。M毒株与rM毒株在酸稳定性、热稳定性、致病性以及传播性等方面保持一致的生物学特性。综上,成功建立了G57基因型H9N2亚型AIV的反向遗传系统,且从体内和体外试验两个方面全面验证M与rM的生物学特性保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遗传 H9N2 禽流感病毒 G57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副猪格拉瑟菌GAPDH和OmP26的重组猪霍乱沙门氏菌构建及免疫学评价
2
作者 陈丽璇 符颖 +3 位作者 陈政权 李莉莉 张伟孝 张建民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9-325,共7页
【目的】构建能同时表达副猪格拉瑟菌Glaesserella parasuis关键抗原GAPDH和OmP26的重组猪霍乱沙门氏菌Salmonella choleraesuis,并评估其作为二联疫苗候选株的潜力,以期为预防G.parasuis和S.choleraesuis感染提供一种新型高效的解决方... 【目的】构建能同时表达副猪格拉瑟菌Glaesserella parasuis关键抗原GAPDH和OmP26的重组猪霍乱沙门氏菌Salmonella choleraesuis,并评估其作为二联疫苗候选株的潜力,以期为预防G.parasuis和S.choleraesuis感染提供一种新型高效的解决方法。【方法】选取多种血清型的G.parasuis中广泛存在的抗原GAPDH和OmP26作为外源抗原,以S.choleraesuis C500Δasd缺失株为载体,构建同时表达GAPDH和OmP26的G.parasuis-S.choleraesuis重组菌株,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和免疫效果展开研究。【结果】PCR与测序结果共同表明,本研究成功构建重组菌株C501(pYA-GAPDH-OmP26),该菌株能稳定携带GAPDH和OmP26基因片段(大小分别为1020和798 bp),在连续传代100次中均能稳定扩增目标片段;且生长曲线、生化特性与对照菌C501(pYA3493)一致。重组菌株C501(pYA-GAPDH-OmP26)对S.choleraesuis C78-1和G.parasuis 5型强毒株SH0165的保护率分别为62.5%和50.0%,而C501(pYA3493)对S.choleraesuis C78-1的保护率为50.0%,对G.parasuis 5型强毒株SH0165则无保护作用。【结论】重组沙门氏菌C501(pYA-GAPDH-OmP26)能稳定携带异源基因,具有与亲本菌株相近的生物学特性及良好的表达特性,能够诱导机体对G.parasuis和S.choleraesuis产生联合免疫反应,为G.parasuis-S.choleraesuis二联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猪格拉瑟菌 猪霍乱沙门氏菌 C500Δasd缺失株 GAPDH OmP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亚群禽白血病病毒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
3
作者 潘洪艳 李锦群 +2 位作者 李琪 袁伊琳 曹伟胜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5年第2期23-29,共7页
为精准检测F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F),该研究针对ALV⁃F流行毒株env基因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F1/F2,建立了ALV⁃F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条件优化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最适退火温度为64.5℃,最适引物浓度为0.4μM。利用最适... 为精准检测F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F),该研究针对ALV⁃F流行毒株env基因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F1/F2,建立了ALV⁃F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条件优化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最适退火温度为64.5℃,最适引物浓度为0.4μM。利用最适反应条件建立的标准曲线方程为y=-3.303x+42.525,R2=0.997,扩增效率E=100.8%,重组质粒标准品拷贝数与Ct值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仅能特异性检测ALV⁃F,对ALV⁃A、ALV⁃B、ALV⁃J、ALV⁃K、禽流感病毒(AIV)、马立克病毒(MDV)、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V)和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CIAV)无交叉反应;敏感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最低检测限度为4.67×10^(2)拷贝/μL,敏感性是普通PCR的1000倍;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批间和批内稳定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利用该方法、ALV p27 ELISA和普通PCR方法分别对23份七彩山鸡胚所制备的原代细胞(PEF)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和普通PCR方法阳性检出率均为95.65%(22/23),而ALV p27 ELISA阳性检出率仅为39.13%(9/23),该方法与普通PCR总符合率为100%,与ALV p27 ELISA总符合率为43.48%;进一步利用该方法、病毒分离法(结合ALV p27 ELISA)和普通PCR方法分别对20份七彩山鸡抗凝血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和普通PCR方法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00%(20/20)和75.00%(15/20),两者总符合率为75.00%,而病毒分离法阳性检出率为0.00%(0/20)。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能够有效检测临床样品,可以为ALV⁃F的精准检测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白血病 ALV⁃F 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某种鸡场鸡白痢沙门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毒力基因检测
4
作者 周迪 魏科 +1 位作者 段千禧 曹伟胜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033-5042,共10页
【目的】了解某种鸡场鸡白痢沙门菌感染情况,并对其耐药性及毒力基因情况进行分析,旨在为鸡白痢防控提供依据。【方法】试验采集疑似患鸡白痢的病鸡肝脏病料进行沙门菌的分离培养,利用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对分离株进行菌种鉴别。使用... 【目的】了解某种鸡场鸡白痢沙门菌感染情况,并对其耐药性及毒力基因情况进行分析,旨在为鸡白痢防控提供依据。【方法】试验采集疑似患鸡白痢的病鸡肝脏病料进行沙门菌的分离培养,利用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对分离株进行菌种鉴别。使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术获得其分子分型,利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分离株的最小抑菌浓度;运用二代基因测序技术分析分离株的耐药性与毒力基因特征。【结果】本研究共分离获得5株鸡白痢沙门菌分离株,分别命名为SPNH05-1~SPNH05-5。MLST分型结果显示,5株分离株均为ST92型。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均为多重耐药,共存在2种耐药谱:氨苄西林+萘啶酸+磺胺异噁唑和氨苄西林+萘啶酸+磺胺异噁唑+多黏菌素B。对分离株SPNH05-1、SPNH05-2进行二代基因测序,结果显示,2株分离株存在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多肽类等28种耐药基因,存在151种毒力基因,主要与沙门菌黏附、三型分泌系统、应激、毒素等有关。【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该种鸡场存在多重耐药鸡白痢沙门菌感染,分离株携带多种耐药和毒力基因,试验结果为该种鸡场鸡白痢净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白痢沙门菌 分离鉴定 耐药性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科《禽病学》课程思政教育与多场景教学模式的融合 被引量:6
5
作者 贾伟新 易琳 +5 位作者 罗开健 曹伟胜 瞿孝云 亓文宝 任涛 廖明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8-120,共3页
我国养禽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禽病工作者的保驾护航,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禽病专门人才是高等农林教育对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之一。华南农业大学《禽病学》课程在思政教育和多场景教学方面大胆改革与实践,将"课程思政"... 我国养禽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禽病工作者的保驾护航,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禽病专门人才是高等农林教育对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之一。华南农业大学《禽病学》课程在思政教育和多场景教学方面大胆改革与实践,将"课程思政"融入到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将课堂授课场景、实验教学场景和体验式教学场景结合起来,逐步建立了一套成熟的教学体系,在培养"又红又专"的禽病人才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病学 课程思政 场景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年我国H5亚型禽流感的流行情况和流行特点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关蕴 刘智婷 +7 位作者 王霞 何婉婷 李伟强 黎金荣 陈祖贤 赵冰兵 曹文雁 焦培荣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2-77,共6页
近年来,H5亚型禽流感疫情持续出现,严重威胁着我国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H5亚型禽流感病毒复杂多样且易发生变异,故需要实时监测来掌握该病的流行动态。本文统计了2017年6月~2019年2月官方公布的我国发生的H5亚型禽流感的流行情况,总结... 近年来,H5亚型禽流感疫情持续出现,严重威胁着我国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H5亚型禽流感病毒复杂多样且易发生变异,故需要实时监测来掌握该病的流行动态。本文统计了2017年6月~2019年2月官方公布的我国发生的H5亚型禽流感的流行情况,总结了该病流行特点,提出该病当前的防控措施,旨在为禽流感的科学防控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5亚型禽流感 流行情况 流行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亚群禽白血病病毒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7
7
作者 严立福 陈建 +7 位作者 郑晓翠 李昱 余蕴 康杨帆 李海霞 张雪婷 程颂 曹伟胜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88-393,共6页
为建立检测F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F)的SYBR Green I荧光定量PCR方法,本研究以ALV-F分离株FGD1803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其env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MD18-T-F作为标准品。利用该重组质粒建立了SYBR Green I荧光定量PCR方法(qPCR)的标准曲线... 为建立检测F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F)的SYBR Green I荧光定量PCR方法,本研究以ALV-F分离株FGD1803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其env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MD18-T-F作为标准品。利用该重组质粒建立了SYBR Green I荧光定量PCR方法(qPCR)的标准曲线,并经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检测ALV-F的qPCR方法。建立的标准曲线结果显示,重组质粒标准品的拷贝数与Ct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为0.993,扩增效率为1.03。该方法各反应条件的优化结果为10μmol/L上下游引物各0.5μL,退火温度为55℃。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仅能特异性检测ALV-F,而对ALV-A、ALV-B、ALV-J、ALV-K、ALV-E、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马立克氏病病毒、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鸡支气管炎病毒等禽源病毒无交叉反应;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质粒标准品的最低检测限为1.16×10^(2)拷贝/μL,敏感性是常规PCR方法的100倍;以3个不同浓度重组质粒标准品为模板进行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均小于5%;利用该方法与病毒培养方法分别检测30份七彩山鸡血浆样品(21份ALV阳性,9份阴性)的细胞培养物,结果显示该qPCR方法的阳性检出率为33.3%(10/30),常规PCR方法的阳性检出率为20.0%(6/30),病毒分离方法的阳性检出率为13.3%(4/30),该qPCR方法与病毒分离方法的符合率为80.0%。本研究在国内首次建立了用于ALV-F检测的qPCR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可以用于临床样品的检测。为该病毒的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白血病 F亚群禽白血病病毒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p54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阻断ELISA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8
作者 徐玲玉 曹琛福 +4 位作者 李中圣 陈俊宏 柳腾飞 王新凯 贾伟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13-821,共9页
旨在建立检测非洲猪瘟病毒(ASFV)血清抗体的阻断ELISA方法。采用原核表达的ASFV p54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并制备了针对p54蛋白的单克隆抗体,采用方阵滴定法确定了阻断ELISA方法的最佳反应条件,并对建立的方法进行了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 旨在建立检测非洲猪瘟病毒(ASFV)血清抗体的阻断ELISA方法。采用原核表达的ASFV p54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并制备了针对p54蛋白的单克隆抗体,采用方阵滴定法确定了阻断ELISA方法的最佳反应条件,并对建立的方法进行了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和符合性评价。结果显示,抗原最佳包被浓度为2.0μg·mL^(-1),抗原包被温度及时间为4℃过夜,被检血清稀释度为1∶40,酶标单抗稀释度为1∶1000,被检血清作用时间为1 h,酶标单抗作用时间为30 min,底物作用时间为10 min。经阴、阳性样品检测和特异性、敏感性试验,当临界值阻断率≥55.2%时,判定为阳性,当阻断率<43.4%时,判定为阴性,介于两者之间判定为可疑。该方法与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口蹄疫病毒、猪流感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阳性血清不发生交叉反应,特异性好。批内重复试验及批间重复试验的变异系数(CV)均在10%以内。将该方法进行初步应用,并与商品化ELISA试剂盒进行符合性试验,两者的检测符合率为98%。综上表明,建立的阻断ELISA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可用于ASFV临床样品的抗体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ASFV 阻断ELISA p54蛋白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蛋孵化死胚及孵化厅环境样本中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余蕴 向勇 +4 位作者 李庆钵 刘鹏 黎丽珍 廖明 曹伟胜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48-555,共8页
本研究旨在了解种鸡场中种蛋孵化死胚和周围环境中感染或污染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的比率及分离株的耐药性。从广东省的5个规模化种鸡场采集孵化厅死胚及其周围环境样本进行PA的分离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分析其抗... 本研究旨在了解种鸡场中种蛋孵化死胚和周围环境中感染或污染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的比率及分离株的耐药性。从广东省的5个规模化种鸡场采集孵化厅死胚及其周围环境样本进行PA的分离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分析其抗菌药物敏感性,并通过常规PCR检测对应的耐药基因。结果显示,在采集的679份样本中,分离到共77株(77/679,11.3%)PA,其中2株来源于环境样本(2/24,8.3%),75株来源于死胚(75/655,11.5%)。药敏试验检测显示,耐药率最高的是复方新诺明(100%)和四环素(100%),其次为氯霉素(75.4%),另外第三代头孢噻肟也有检测出耐药株,耐药率达11.7%;多重耐药率高达62.3%;耐药基因qacE△1-sul1(29.9%)和ant(3″)-I(29.9%)的检出率最高,其次为DHA(28.3%),而oprD_(2)基因阳性率为11.7%,提示其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的耐药性转移风险水平较高。综上,所调查的5个种鸡场的种蛋孵化死胚及其周围环境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PA感染或污染,且分离鉴定的菌株表现出较强的耐药性。因此建议该5个种禽场在养殖过程中要加强饲养管理,及时清洁和消毒种蛋、孵化机及其周边环境;另一方面应定期进行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尽量减少耐药及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鸡场 死胚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彩山鸡F亚群禽白血病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4
10
作者 严立福 黎丽珍 +3 位作者 郑晓翠 陈建 冯开荣 曹伟胜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45,共5页
为了解广东某七彩山鸡种禽场禽白血病流行情况,通过接种DF-1细胞、ELISA抗原检测、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囊膜基因克隆测序等方法分离并鉴定出两株ALV-F,分别命名为FGD1801和FGD1802。为进一步了解分离株遗传进化特点,利用PCR方法扩增出... 为了解广东某七彩山鸡种禽场禽白血病流行情况,通过接种DF-1细胞、ELISA抗原检测、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囊膜基因克隆测序等方法分离并鉴定出两株ALV-F,分别命名为FGD1801和FGD1802。为进一步了解分离株遗传进化特点,利用PCR方法扩增出env基因并测序,同时与各亚群参考毒株的gp85核苷酸序列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这两个分离株env基因gp85片段长度都为1080 bp,预计编码360个氨基酸,FGD1801和FGD1802分离株gp85基因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为92.8%,与A、B、E、J和K亚群共26株ALV参考毒株相似性在47.0%~64.5%之间,而与F亚群参考株的相似性在92.0%~92.5%,显著高于其他亚群,且位于同一进化分支上。研究表明,从七彩山鸡分离的FGD1801和FGD1802属于ALV-F,是我国华南地区新发现的ALV亚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彩山鸡 F亚群禽白血病病毒 GP85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源弯曲菌的分离鉴定和耐药性检测 被引量:3
11
作者 廖昕萌 陈凯风 +2 位作者 周华亮 林琦杰 张建民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1-55,共5页
为了解弯曲菌在肉鸡养殖场中的流行和耐药情况,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从广东省某肉鸡养殖场随机采集泄殖腔拭子140份,进行弯曲菌的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和耐药基因的检测。结果共分离到75株弯曲菌,分离率为53.6%,其中结肠弯曲菌的分离率... 为了解弯曲菌在肉鸡养殖场中的流行和耐药情况,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从广东省某肉鸡养殖场随机采集泄殖腔拭子140份,进行弯曲菌的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和耐药基因的检测。结果共分离到75株弯曲菌,分离率为53.6%,其中结肠弯曲菌的分离率为30%,空肠弯曲菌的分离率为23.6%,结肠弯曲菌为优势弯曲菌。药敏试验显示,分离菌株对萘啶酸的耐药性最高(88.0%)。庆大霉素和红霉素作为治疗弯曲菌感染的一线药物其耐药率分别为68.0%和73.3%。75株弯曲菌对12种抗生素产生了47种耐药模式,多重耐药率达到了92.0%。耐药基因检测发现,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O)检出率高达62.7%。研究表明,广东省肉鸡养殖场中弯曲菌的污染率较高,耐药情况严重,耐药谱复杂多样,多重耐药率较高,对公共卫生具有潜在威胁,需要加强监测与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菌 分离鉴定 耐药 肉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CD2v胞内区蛋白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新凯 杨芷翊 +4 位作者 周华亮 唐金明 黄超华 曹琛福 贾伟新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3年第3期97-104,共8页
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EP402R基因(编码CD2v蛋白)缺失的ASFV突变毒株,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检测方法来区分CD2v缺失的自然突变株和野生型ASFV毒株。对ASFV国内分离株WUHAN 2019-1株的EP402R基因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其亲水性,选取可... 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EP402R基因(编码CD2v蛋白)缺失的ASFV突变毒株,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检测方法来区分CD2v缺失的自然突变株和野生型ASFV毒株。对ASFV国内分离株WUHAN 2019-1株的EP402R基因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其亲水性,选取可溶性较强部分(232~333 aa),根据大肠杆菌密码子偏嗜性对该段基因进行优化并人工合成,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进行低温表达,获得带有HIS标签的可溶性CD2v胞内区重组蛋白,将其命名为pET-28a-CD2v-IS,大小约15 ku。Western-blot鉴定结果显示,该重组蛋白抗原性良好。利用纯化后的CD2v重组蛋白建立了间接ELISA方法。经反应条件优化,最终确定最佳包被质量浓度为0.5μg/mL,封闭时间为1 h,样本最佳稀释度为1:10,样本最佳孵育时间为1 h,二抗最佳稀释度为1:20000,最佳孵育时间为45 min,底物孵育最佳时间为5 min;确定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的S/N临界判定值为1.61。试验灵敏性可达1:1280;批内变异系数小于4.15%,批间变异系数小于9.84%;只与ASFV全病毒株阳性血清发生反应,与ASFV(CD2v)缺失株、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等其他病毒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在检测46份背景清晰与54份背景未知的血清时,与商用试剂盒符合率分别达到100%与90.7%。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与重复性,检测结果与商品化试剂盒和WOAH推荐的间接ELISA方法一致,如果结合其他ASFV结构蛋白制成的ELISA检测试剂盒,可区分ASFV野毒与CD2v缺失株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原核表达 CD2v 间接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蔡琳琳 梁健鹏 +2 位作者 陈礼斌 向斌 任涛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2年第2期43-50,62,共9页
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传播能力强,易感动物种类多。目前,已出现多种变异株,可能存在逃脱现有疫苗保护的风险。认识人与动物界及其与疾病传播的相关性仍然是许多新兴的人畜共患病... 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传播能力强,易感动物种类多。目前,已出现多种变异株,可能存在逃脱现有疫苗保护的风险。认识人与动物界及其与疾病传播的相关性仍然是许多新兴的人畜共患病的关键控制点。本文简述了SARS-CoV-2的结构和突变毒株类型,并阐述了目前针对SARS-CoV-2的一系列检测手段的技术原理、特点,以及其应用现状,总结各方法的优缺点,最后提出完善常规疫病监测系统的建议,阐明对畜牧生物安全防控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CoV-2 COVID-19 QRT-PCR IAT 免疫检测 生物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规模化种鸡场禽白血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0
14
作者 姜增 郭妍妍 +4 位作者 李锦群 陈小燕 余蕴 廖明 曹伟胜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8-93,共6页
为了解广东省规模化种鸡场中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AL)的流行情况,2020年5月—2021年1月,从广东省7个规模化种鸡场(A~G)的祖代和父母代鸡群(25周龄以上)随机采集血清样本780份、新鲜死淘鸡的组织样本(肝脏和脾脏)134份,抗凝血样本840... 为了解广东省规模化种鸡场中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AL)的流行情况,2020年5月—2021年1月,从广东省7个规模化种鸡场(A~G)的祖代和父母代鸡群(25周龄以上)随机采集血清样本780份、新鲜死淘鸡的组织样本(肝脏和脾脏)134份,抗凝血样本840份,利用ALV-J抗体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样本,采用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检测组织样本中的ALV-J,通过DF-1细胞分离抗凝血样本中的外源性ALV。结果显示:血清样本中ALV-J抗体的个体总阳性率为11.4%(89/780),组织样本中ALV-J核酸个体总阳性率为14.2%(19/134),抗凝血样本中外源性ALV的个体总阳性率为5.1%(43/840)。结果表明,广东省种鸡场的ALV净化呈现出多层分化的特点,部分种鸡场存在ALV-J和ALV-K混合感染的现象,并且部分种鸡场存在着多重遗传背景的ALV-J和ALV-K毒株的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白血病 ENV基因 种鸡场 广东 流行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岗鹅RIG-Ⅰ基因扩增及序列分析
15
作者 叶芷羽 李伟强 +6 位作者 刘智婷 庄海彬 车斯琪 陈治濠 欧阳婷 王蕊 焦培荣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6-32,共7页
为研究马岗鹅维甲酸诱导基因Ⅰ(Retinoic acid inducible gene-Ⅰ,RIG-Ⅰ)的基因序列特征,试验扩增了马岗鹅RIG-Ⅰ基因,分析了马岗鹅RIG-Ⅰ基因序列并表达了其蛋白。结果显示:马岗鹅RIG-Ⅰ基因cDNA的开放阅读框全长为2 805 bp,编码934... 为研究马岗鹅维甲酸诱导基因Ⅰ(Retinoic acid inducible gene-Ⅰ,RIG-Ⅰ)的基因序列特征,试验扩增了马岗鹅RIG-Ⅰ基因,分析了马岗鹅RIG-Ⅰ基因序列并表达了其蛋白。结果显示:马岗鹅RIG-Ⅰ基因cDNA的开放阅读框全长为2 805 bp,编码934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约为106.63 ku;马岗鹅RIG-Ⅰ蛋白具有2个串联的N端半胱天冬酶募集结构域、DExD/H-box RNA解旋酶结构域和C端结构域;马岗鹅RIG-Ⅰ与其它鸟类亲缘关系较近,与哺乳动物亲缘关系次之,与鱼类亲缘关系较远;马岗鹅RIG-Ⅰ蛋白结构以α-螺旋为主(占比50.21%),无规则卷曲次之(占比37.69%),延伸链较少(占比12.10%);马岗鹅RIG-Ⅰ真核表达质粒成功表达了约106 ku的蛋白。研究成功鉴定了马岗鹅RIG-Ⅰ基因并表达其蛋白,为进一步制备该蛋白的特异性抗体和研究鹅RIG-Ⅰ在抗病毒天然免疫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岗鹅 RIG-Ⅰ基因 基因扩增 序列分析 蛋白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ALV-K gp85交叉干扰下ALV-A gp85突变位点的研究
16
作者 李锦群 梁灿新 +5 位作者 郑小雪 陈建 郭妍妍 李文静 陈湘 曹伟胜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52-1260,共9页
禽白血病病毒(ALV)囊膜表面蛋白gp85与细胞受体的结合介导病毒侵入细胞。A亚群ALV(ALV-A)与K亚群ALV(ALV-K)共用细胞中的Tva受体,在ALV-K gp85交叉干扰下,ALV-A gp85与Tva结合的关键氨基酸位点可能发生突变以重新建立有效感染。为鉴定... 禽白血病病毒(ALV)囊膜表面蛋白gp85与细胞受体的结合介导病毒侵入细胞。A亚群ALV(ALV-A)与K亚群ALV(ALV-K)共用细胞中的Tva受体,在ALV-K gp85交叉干扰下,ALV-A gp85与Tva结合的关键氨基酸位点可能发生突变以重新建立有效感染。为鉴定这些位点,本研究以前期构建的pCAGGS-s-K-gp85-flag为模板,经PCR扩增融合信号肽s和标签flag的ALV-K gp85基因并克隆至pLV-sfGFP(2A)Pure慢病毒载体,构建重组慢病毒质粒pLV-s-K-gp85-flag-GFP,并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与辅助质粒共转染HEK293T细胞,包装获得重组慢病毒。将重组慢病毒感染DF-1细胞,通过嘌呤霉素筛选获得细胞系DF-1/K-gp85。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DF-1/K-gp85能够稳定表达ALV-K gp85基因并将62 ku左右的ALV-K gp85蛋白分泌至细胞上清;荧光和ALV p27抗原ELISA检测结果显示,过表达ALV-K gp85蛋白能够有效抑制MOI 1 ALV-A重组病毒RCASBP(A)-Mcherry的感染。将RCASBP(A)-Mcherry接种DF-1/K-gp85并连续传20代,通过测序共检测到7个ALV-A gp85突变位点(第5代:S^(272)N、P^(280)L和F^(288)S;第10代:L^(154)P;第15代:T^(127)A;第20代:L^(154)P、R^(173)G和R^(212)H)。进一步表达野生型(wt)和L^(154)P突变的ALV-A gp85重组蛋白,将其分别与DF-1细胞孵育,然后接种MOI 0.1 RCASBP(A)-Mcherry,进行交叉干扰试验,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L^(154)P组Mcherry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ALV-A gp85wt组;另外构建L^(154)P突变的重组病毒载体RCASBP(A)-EGFP L^(154)P,将其与RCASBP(A)-EGFP分别转染DF-1细胞,5 d后经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RCASBP(A)-EGFP L^(154)P组EGFP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RCASBP(A)-EGFP组;进一步将0.1 MOI RCASBP(A)-EGFP L^(154)P和RCASBP(A)-EGFP重组病毒分别感染DF-1/K-gp85细胞系,7 d后采用ALV p27抗原ELISA检测结果显示,RCASBP(A)-EGFP L^(154)P组S/P值显著高于RCASBP(A)-EGFP组,提示RCASBP(A)-EGFP L^(154)P可能利用了其他受体侵入细胞。上述结果首次表明L^(154)是ALV-A结合Tva受体及启动感染的关键位点。本研究为阐明ALV-A gp85与细胞受体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亚群禽白血病病毒 gp85 慢病毒载体 交叉干扰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