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肥用量对油菜产量、磷吸收及冻害减产的影响
1
作者 王昆昆 王崇铭 +6 位作者 刘陈 廖世鹏 任涛 刘诗诗 张哲 陆志峰 鲁剑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67-1776,共10页
【目的】越冬油菜苗期对环境胁迫十分敏感。我国长江中游地区低温冰冻天气频发,影响油菜的稳产高产。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磷肥用量对油菜产量、磷养分吸收以及因冻害减产的缓解作用,为优化越冬油菜施磷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于2... 【目的】越冬油菜苗期对环境胁迫十分敏感。我国长江中游地区低温冰冻天气频发,影响油菜的稳产高产。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磷肥用量对油菜产量、磷养分吸收以及因冻害减产的缓解作用,为优化越冬油菜施磷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于2022/2023和2023/2024年在湖北武穴和武汉2个定位试验点开展,根据气象资料,2022/2023季为正常年份,2023/2024季为冻害年份。试验设置5个磷肥(P_(2)O_(5))用量处理,在武穴分别为0、45、90、135、180 kg/hm^(2),在武汉分别为0、30、60、90、120 kg/hm^(2)。调查了油菜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和磷积累量,分析了磷肥用量缓解冻害的效应。【结果】相比于正常年,冻害年2个试验点的油菜产量和磷积累量分别降低23.0%~58.6%和31.1%~79.1%;相比于不施磷肥,磷肥施用降低了产量损失和磷积累量降低幅度,武穴点以P_(2)O_(5)90 kg/hm^(2)处理的冻害缓解效果最佳,油菜产量和磷积累量降幅分别减少了14.5和34.5个百分点,武汉点则是P_(2)O_(5)120 kg/hm^(2)处理的缓解效果最大,油菜产量和磷积累量降幅分别减少了13.3和24.5个百分点。在武穴试验点,油菜遭受越冬期(3天最低气温<-5℃)和薹花期(6天最低气温<0℃)冻害的影响,其单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分别减少38.7%~42.2%和17.2%~28.0%,籽粒磷积累占比降低;而在武汉试验点,油菜越冬期和薹花期的冻害天数分别为9和10天,主要表现为单株角果数减少20.6%~58.7%。增施磷肥缓解了武穴试验点油菜因冻害而引起的每角粒数和千粒重的下降,缓解了武汉试验点油菜单株角果数的下降。【结论】冻害显著降低油菜产量和磷养分吸收量,其中单株角果数受影响最大。因地制宜合理优化磷肥用量可有效减轻冻害不利影响。建议根据土壤条件和冻害风险调整磷肥施用量,以增强油菜生产的抗逆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肥用量 冻害 油菜产量 产量构成因子 磷积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2017年我国优质杂交稻推广应用现状 被引量:14
2
作者 房玉伟 张伟 +4 位作者 陈佑源 侯凡 徐林峰 唐昌华 李荣德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4,共14页
对2001—2017年中国年推广面积大于0.67万hm^2的优质杂交稻品种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2001—2017年,优质杂交稻组合数大幅增加,从2001年的19个组合、推广面积123.2万hm^2增加到2017年的214个组合、推广面积706.2万hm^2,... 对2001—2017年中国年推广面积大于0.67万hm^2的优质杂交稻品种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2001—2017年,优质杂交稻组合数大幅增加,从2001年的19个组合、推广面积123.2万hm^2增加到2017年的214个组合、推广面积706.2万hm^2,所占比例也由不足10%提高到60%;(2)年推广面积达到或超过0.67万hm^2的优质两系和三系组合数分别为133和382个,累计推广面积分别达到2565.9万hm^2和5375.0万hm^2;(3)主推组合的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垩白率和垩白度等理化指标得到大幅改善;(4)种业公司更加注重优质两系组合的选育和推广,而省级及以上育种单位在三系组合选育方面更具优势;(5)生产中大面积应用的优质两系不育系有Y58S、广占63S、广占63-4S等,三系不育系有中9A、宜香1A、天丰A等,扬稻6号、广恢998、蜀恢527、华占等则是优质组合的骨干恢复系。还分析了当前品质育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稻米品质改良策略。该研究结果可为优质杂交稻的选育和推广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杂交稻 育种 两系 三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E的2018年我国冬油菜长江下游区域试验试点与品种评价 被引量:13
3
作者 余泽恩 罗莉霞 +3 位作者 张芳 洪美艳 张向向 郭瑞星 《种子》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2-131,共10页
通过采用GGE双标图方法分析了2017—2018年度国家冬油菜品种区域试验长江下游地区参试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各试点的试验代表力、鉴别力和区分能力。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基因型、环境、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p&... 通过采用GGE双标图方法分析了2017—2018年度国家冬油菜品种区域试验长江下游地区参试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各试点的试验代表力、鉴别力和区分能力。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基因型、环境、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4组试验平均环境效应占处理平方和的44.23%,基因型效应占19.24%,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占36.53%。中油600、越优1510、合油杂2705、秦油1703、16 HY 1、秦优42等6个参试品种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均比较优秀。上海市奉贤区、浙江省杭州市、安徽省芜湖市、浙江省湖州市、江苏省南京市等试点综合评价值较高,有较强的试点代表力、鉴别力和区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区试 GGE双标图 丰产性 稳产性 适应性 代表性 区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心雾化低容量喷杆喷雾与常量喷雾对比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赵铖 何雄奎 +4 位作者 曾爱军 乔白羽 张清军 齐振超 赵清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84-891,共8页
为探究装配离心雾化喷头的喷杆喷雾机在小麦田植保作业中的适用性,研发了一种基于低容量离心雾化技术的喷杆喷雾机(BSC),以添加诱惑红示踪剂的3种药剂(5%己唑醇悬浮剂、40%氧乐果乳油和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的混合复配制剂为供试药液,... 为探究装配离心雾化喷头的喷杆喷雾机在小麦田植保作业中的适用性,研发了一种基于低容量离心雾化技术的喷杆喷雾机(BSC),以添加诱惑红示踪剂的3种药剂(5%己唑醇悬浮剂、40%氧乐果乳油和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的混合复配制剂为供试药液,与装配液力式喷头的背负式喷雾器(KSH)、喷杆喷雾机(BSH)以及装配离心雾化喷头的背负式喷雾器(KSC)进行田间施药对比试验,分析了4种机具的主要作业效果指标——雾滴沉积分布均匀性、小麦冠层药液穿透性、作业效率以及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对于沉积均匀性,离心雾化低容量喷杆喷雾与常量喷雾无显著性差异,而装配离心雾化喷头的背负式喷雾器的沉积均匀性低于其他3种机具;与常量喷雾相比,离心雾化方式有效提高了药液的冠层穿透性,最多可提高2.9倍;与常量喷杆、低容量离心背负和常量背负式喷雾器相比,低容量离心喷杆喷雾机的作业效率分别提高0.5倍、5.6倍和18.6倍;对比空白处理,低容量离心喷雾和常量喷雾方式防治效果显著,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该研究可为低容量施药技术、超低容量施药技术和离心雾化技术在喷杆喷雾机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雾化 低容量喷雾技术 喷杆喷雾机 雾滴沉积 作业效率 冠层穿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育秧期钵盘施用全量控释肥显著降低稻田氮素损失风险 被引量:5
5
作者 孙巧玉 刘依琳 +7 位作者 杨洪福 陈雪 范先鹏 孙文涛 王玉峰 杨越超 侯立刚 刘宏斌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66-574,共9页
【目的】研究将全量控释氮肥由常规育秧大田施肥改为育秧钵盘中施用后,水稻产量及田面水氮素含量动态变化,为提高氮肥利用率、控制稻田的氮素流失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田间试验在湖北省安陆市车站村进行,供试水稻品种为‘华夏香丝’... 【目的】研究将全量控释氮肥由常规育秧大田施肥改为育秧钵盘中施用后,水稻产量及田面水氮素含量动态变化,为提高氮肥利用率、控制稻田的氮素流失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田间试验在湖北省安陆市车站村进行,供试水稻品种为‘华夏香丝’。试验设常规育秧+大田不施肥(CK)、常规育秧+大田常规施肥(FF)、钵盘育秧全量施肥(PF)3个处理,育秧28天后,调查水稻秧苗生长、地上和地下部分的氮磷钾含量。在基肥期、蘖肥期和穗肥期取样,测定田面水中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收获期测产。【结果】与FF处理相比,PF处理的秧苗地下部生物量,地上部氮、磷、钾含量和地下部磷含量分别提高了77%、14.69%、17.47%、3.28%和41.65%,水稻千粒重和产量分别提高了6.82%和10.78%(P<0.05)。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内,PF处理的田面水中全氮、铵态氮、硝态氮浓度与CK相近,但显著低于FF处理。【结论】在相同施肥水平下,与常规育秧大田施肥相比,在育秧期将控释化肥全部施于水稻育秧钵盘,可显著提高秧苗地下部的生长和养分含量,提高水稻千粒重和产量,同时显著降低水稻整个生育期田面水中全氮和铵态氮浓度,有效控制稻田氮素损失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控释氮肥 钵盘育秧 水稻产量 田面水氮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GE双标图的国家冬油菜区试长江中游区环境及品种适应性评价 被引量:12
6
作者 余泽恩 罗莉霞 +3 位作者 张芳 洪美艳 张向向 郭瑞星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6期20-27,共8页
通过采用GGE双标图方法分析了2017-2018年国家冬油菜品种区域试验长江中游区参试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各试点的试验代表力、鉴别力和区分能力。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基因型效应、环境效应、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均达极显著水... 通过采用GGE双标图方法分析了2017-2018年国家冬油菜品种区域试验长江中游区参试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各试点的试验代表力、鉴别力和区分能力。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基因型效应、环境效应、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4组试验平均环境效应占处理平方和的48.25%,基因型效应占15.15%,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占36.60%。利油杂178、创杂油16号、中油769、华油杂706、中油619、圣光168、渝油39和景油517等品种具有良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在湖南衡阳、常德、岳阳和湖北荆州等试点综合评价值较高,有较强的试点代表力、鉴别力和区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冬油菜区试 GGE双标图 丰产性 稳产性 适应性 代表性 区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