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种植密度和土壤水分条件下大田玉米冠层光结构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马冬青 佟玲 +3 位作者 吴宣毅 李德智 杨胜举 王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59-265,共7页
以石羊河流域普遍种植的玉米品种先玉335为供试材料,设置7万株·hm^-2和10万株·hm^-2两种种植密度,充分灌水(W1)、轻度亏缺(W2)、中度亏缺(W3)3种水分条件,测定不同层次冠层光合有效辐射的分布并分析冠层光结构指标在生育期的... 以石羊河流域普遍种植的玉米品种先玉335为供试材料,设置7万株·hm^-2和10万株·hm^-2两种种植密度,充分灌水(W1)、轻度亏缺(W2)、中度亏缺(W3)3种水分条件,测定不同层次冠层光合有效辐射的分布并分析冠层光结构指标在生育期的变化。结果表明:大田玉米下部冠层光分布较优,光结构指标数值约为上部冠层的1.1倍,整体而言,增大种植密度(10万株·hm^-2)增强了冠层光能截获能力,光合有效辐射截获量(IPAR)在34.02~39.38 MJ·m^-2·d^-1,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抽穗期~灌浆期较低密度条件下升高0.40%~4.67%;种植密度增大(10万株·hm^-2)引起群体尺度上光结构的明显劣化,消光系数(K)约为低密度条件下的83%,光合有效辐射在冠层内的衰减不均衡;拔节期低密度种植(7万株·hm^-2)促进光结构指标的改善,随生育期推进,尤其在抽穗期密植(10万株·hm^-2)时下部冠层的光合辐射利用效率降低约50%,这与作物自下而上的叶片衰老及光衰减不均衡有关;密植条件下(10万株·hm^-2),水分亏缺处理导致辐射利用率平均降低3%,冠层各项指标受水分条件的影响较大。因此,为改善大田玉米冠层光结构,在密植条件下确保生育期中后期的充分供水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植密度 水分亏缺 冠层 光合有效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冠层辐射分布和产量对种植密度和水分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胜举 佟玲 +1 位作者 吴宣毅 陈阳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9-26,34,共9页
【目的】探究玉米冠层光分布和产量对种植密度和水分条件的响应。【方法】试验选用石羊河流域普遍种植的先玉335为供试品种,设置D1(7万株/hm^(2))和D2(9万株/hm^(2))2个种植密度,以及充分灌水(W1)、轻度亏缺(W2)、中度亏缺(W3)3个水分梯... 【目的】探究玉米冠层光分布和产量对种植密度和水分条件的响应。【方法】试验选用石羊河流域普遍种植的先玉335为供试品种,设置D1(7万株/hm^(2))和D2(9万株/hm^(2))2个种植密度,以及充分灌水(W1)、轻度亏缺(W2)、中度亏缺(W3)3个水分梯度,共6个处理。观测各生育期的叶面积指数、相对叶绿素量、辐射截获率、干物质积累以及产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相对叶绿素量受水分影响显著,随灌水量减少而降低,但受密度影响不显著;D2密度较D1密度有更大的叶面积指数(LAI),能显著提高玉米群体对辐射的截获率,改善群体的光能利用,增加群体的干物质积累量,促进冠层辐射利用率(RUE)的提高。2个密度下,产量均随灌水量减少而降低,但D2密度下的降幅小于D1密度。在D1密度下,充分灌溉的产量为13.39 t/hm^(2),轻度亏水和中度亏水分别降低2.63%和7.03%。在D2密度下,充分灌溉的产量达到了16.39 t/hm^(2),轻度亏水和中度亏水分别降低2.37%和6.73%。在3个水分条件下,D2密度较D1密度分别增产了22.44%、22.76%和22.84%,D2密度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D1密度;在相同密度条件下,水分利用效率都呈W2处理>W3处理>W1处理;在低密度下轻度亏缺的收获指数最大,而高密度下,中度亏缺的收获指数要大于其他处理。【结论】适度提高种植密度有利于构建合理高效的光合群体结构,增加玉米群体干物质积累、产量和WUE。适度亏缺灌溉可以在不明显减产的情况下有效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密度 水分亏缺 冠层光结构 产量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滴头流量和灌水频率对玉米产量、耗水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德智 佟玲 +4 位作者 吴宣毅 马冬青 杨胜举 王璐 郑静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20年第4期208-215,共8页
针对河西走廊地区水肥利用效率低、膜下滴灌灌水技术参数尚待改进的现状,在河西走廊地区进行了不同灌水技术参数下的玉米田间试验,探究不同灌水技术参数下玉米耗水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规律,试验设置了不同的滴头流量(2.0、2.5... 针对河西走廊地区水肥利用效率低、膜下滴灌灌水技术参数尚待改进的现状,在河西走廊地区进行了不同灌水技术参数下的玉米田间试验,探究不同灌水技术参数下玉米耗水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规律,试验设置了不同的滴头流量(2.0、2.5、3.0 L/h)和灌水频率(6、8、10、12、14 d)。通过试验研究发现,玉米耗水量随着灌水频率的降低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又增大的趋势,大滴头流量低频灌溉会使耗水量有所增加。耗水量随着滴头流量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随着灌水频率的降低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8~10 d的灌水频率时达到最大值。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2.5 L/h滴头流量下均处于较低水平,水分利用效率随着滴头流量的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因此,在灌水频率较高(6~8 d)或较低(14 d)时,宜选用2.0或2.5 L/h的滴灌带,在中等频率(10~12 d)灌溉时,宜选用3.0 L/h的滴灌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头流量 灌水频率 耗水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钙处理对甜瓜生长、品质形成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薛琪敏 杜太生 +5 位作者 杨慧 史新杰 宋天旭 吕名礼 张中华 张冬菊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25,共8页
【目的】确定甜瓜适宜的水钙管理模式。【方法】以"亭林雪瓜"为试验材料,设3个灌水量水平,分别为高水W1(220.45mm)、中水W2(灌水量为W1的2/3,171.05mm)和低水W3(灌水量为W1的1/2,146.45mm),2个钙处理水平,分别为喷钙Ca1(总喷... 【目的】确定甜瓜适宜的水钙管理模式。【方法】以"亭林雪瓜"为试验材料,设3个灌水量水平,分别为高水W1(220.45mm)、中水W2(灌水量为W1的2/3,171.05mm)和低水W3(灌水量为W1的1/2,146.45mm),2个钙处理水平,分别为喷钙Ca1(总喷钙量为0.68L/株)和不喷钙Ca0,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共6个处理,并在果实生长过程中测定了相关的生长生理指标,探究果实生长和糖分积累动态过程及产量品质对不同水钙处理的响应。【结果】雪瓜属高蔗糖积累型甜瓜品种,果径呈单"S"曲线生长,不同水钙处理下果实生长和糖分积累趋势一致。高水条件下果径增长量、果径大小以及果实产量最大,但单株灌溉水生产生产率IWP最低,且高水处理不利于果实糖分累积、降低了果实品质;中水处理下的IWP和果实品质最优,低水处理对果实生长有延缓影响并且降低了果实最终的产量。与不施钙处理相比,施钙处理产量和单果质量及IWP都得到了提高,同时施钙提高了果实硬度,降低了可滴定酸量(其中,单株产量、单果质量从高到低的顺序均为W1Ca1处理>W2Ca1处理>W1Ca0处理>W2Ca0处理>W3Ca1处理>W3Ca0处理,IWP从高到低的顺序为W2Ca1处理>W1Ca1处理>W2Ca0处理>W1Ca0处理>W3Ca1处理>W3Ca0处理)。【结论】不同水钙处理能影响果实生长及糖分积累过程且导致最终产量和品质的差异,中水施钙为甜瓜水钙管理的适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钙处理 果实生长 糖分积累产量 灌溉水生产率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