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草地外来生物入侵现状与防控建议 被引量:13
1
作者 郝丽芬 韩雨轩 +2 位作者 吴乾美 王瑞 林克剑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20,共11页
草地是我国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外来生物入侵迫使我国脆弱的草地生态系统雪上加霜,严重威胁生态安全、生物安全和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本文全面总结了我国草地外来入侵生物的物种组成、来源及其危... 草地是我国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外来生物入侵迫使我国脆弱的草地生态系统雪上加霜,严重威胁生态安全、生物安全和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本文全面总结了我国草地外来入侵生物的物种组成、来源及其危害,系统分析了重要外来生物的入侵扩散机制和防控现状。根据文献统计,我国草地外来入侵生物共有176种,包括入侵植物145种,入侵动物25种,入侵微生物6种,它们主要来源于北美洲。大量外来生物入侵直接影响了草地物种多样性,破坏了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威胁人畜健康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草地外来生物成功入侵与其自身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与本地种的相互作用和环境条件的可入侵性密切相关,虽然目前利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生态控制等技术可以进行有效防治,但防控的实效性、可持续性差,建议建立基于智能识别与监测预警,集成应急阻截和持续减灾等关键技术的系统解决方案,实现外来入侵物种早发现、早治理,为快速抑制扩散蔓延和区域持续减灾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入侵 草地 入侵植物 入侵机制 监测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麦穗腐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2
作者 贾瑞芳 王娜 +3 位作者 王乐 陈正强 林克剑 张园园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4-102,共9页
为明确青海省西宁市贵德县和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燕麦穗腐病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用平板稀释法单孢纯化分离物,根据柯赫氏法则,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将58株分离物鉴定为禾生指葡孢霉(Dact... 为明确青海省西宁市贵德县和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燕麦穗腐病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用平板稀释法单孢纯化分离物,根据柯赫氏法则,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将58株分离物鉴定为禾生指葡孢霉(Dactylobotrys graminicola)。生物学特性分析表明,禾生指葡孢霉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在10~30℃,最适生长和产孢的温度为15℃,pH值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显著,碱性环境更适合菌株产孢,全黑暗条件对禾生指葡孢霉的生长和产孢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禾生指葡孢霉能够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最适菌丝生长和产孢的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肌醇和氯化铵。本研究结果可为燕麦穗腐病的诊断及科学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禾生指葡孢霉 分离 鉴定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盐碱土下生物炭配施磷肥对紫花苜蓿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钟尚志 刘学金 +5 位作者 欧阳江晗 屠祥建 宋文政 曹薇 陶奇波 孙娟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5-45,共11页
为探明生物炭和磷肥配施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紫花苜蓿形态生长和生理特征的影响及探索最适生物炭和磷肥配施比例,本试验以滨海盐碱土作为培养基质,设置4个生物炭处理水平(B0:0 g/kg,B5:5 g/kg,B15:15 g/kg,B25:25 g/kg)和5个磷肥处理水平(P... 为探明生物炭和磷肥配施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紫花苜蓿形态生长和生理特征的影响及探索最适生物炭和磷肥配施比例,本试验以滨海盐碱土作为培养基质,设置4个生物炭处理水平(B0:0 g/kg,B5:5 g/kg,B15:15 g/kg,B25:25 g/kg)和5个磷肥处理水平(P0:0 mg/kg,P5:5 mg/kg,P10:10 mg/kg,P20:20 mg/kg,P50:50 mg/kg)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对紫花苜蓿植株形态特征、生物量积累、渗透压调节物质、抗氧化酶活性等生长和生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同一磷肥处理下,紫花苜蓿株高、茎粗、根长、根表面积、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均随着生物炭施加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但叶片脯氨酸、可溶性糖及丙二醛含量变化趋势相反,在B15处理下最有利于缓解盐碱土壤对紫花苜蓿生长的胁迫。生物炭和磷肥配施显著促进紫花苜蓿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积累,尤其在B25处理下,随着磷肥的增加对紫花苜蓿增产效果更为显著。隶属函数分析表明,生物炭对紫花苜蓿的影响综合表现为B15>B25>B5>B0,且在B15P20处理下紫花苜蓿生长及生理相关指标表现最佳;同时,相对于B0P0(对照)处理,总生物量显著增加159.5%。因此,15 g/kg生物炭配施20 mg/kg磷肥对黄河三角洲土壤条件下的紫花苜蓿的生长促进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生物炭 磷肥 生长特征 生理指标 盐碱地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低空遥感影像分析的布氏田鼠冬季洞群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4
作者 杜波波 冀超 +3 位作者 王大伟 刘晓辉 刘升平 林克剑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94-1502,共9页
布氏田鼠是内蒙古典型草原主要害鼠之一。为探明其发生机制,建立规模化调查技术,在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草原利用无人机航拍技术采集布氏田鼠冬季栖息地影像。通过拼接、目视解译、格网化(1hm^(2))分析,利用遥感数据、地理空间数据等获取... 布氏田鼠是内蒙古典型草原主要害鼠之一。为探明其发生机制,建立规模化调查技术,在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草原利用无人机航拍技术采集布氏田鼠冬季栖息地影像。通过拼接、目视解译、格网化(1hm^(2))分析,利用遥感数据、地理空间数据等获取格网内生境指标,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和广义加性模型等方法,探讨了影响布氏田鼠越冬洞群分布的相关生境因子。结果表明:(1)生长季植被指数对其洞群密度空间分布有一定指示作用,布氏田鼠喜栖于植被较为低矮的裸露草场(0.1<NDVI<0.18);(2)9月和10月NDVI与其越冬洞群密度的分布具有较大关系,其中9月份布氏田鼠洞群主要集中在0.25<NDVI<0.35的区域,而10月份NDVI与洞群密度呈负相关关系;(3)布氏田鼠越冬栖息地的选择偏向于海拔相对较高(895m-915m)的西南缓坡(0.3°-1.6°)。研究结果将为布氏田鼠越冬栖息地选择预测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田鼠 越冬洞群 无人机 广义加性模型 生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治苜蓿黄萎病的生防菌筛选
5
作者 吴杰 张园园 +4 位作者 贾瑞芳 王圣泽 王露然 林克剑 周洪友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3-124,共12页
为了筛选出防治苜蓿轮枝菌的拮抗生防菌株,采用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拮抗细菌的种类,并利用平板对峙法测定抑菌能力和抑菌谱,在温室条件下评价其生防效果。结果发现,22株由内蒙古农业大学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 为了筛选出防治苜蓿轮枝菌的拮抗生防菌株,采用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拮抗细菌的种类,并利用平板对峙法测定抑菌能力和抑菌谱,在温室条件下评价其生防效果。结果发现,22株由内蒙古农业大学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提供的菌株分属于3属7种,分别为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贝莱斯芽孢杆菌、萎缩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雷氏普罗威登斯菌和普通变形杆菌。其中,菌株贝莱斯芽孢杆菌J4、J6,解淀粉芽孢杆菌J15、J21,萎缩芽孢杆菌J19和枯草芽孢杆菌J22对苜蓿黄萎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生防菌平板对峙实验中J4的抑菌率最高,达58.32%,其次为J15,抑菌率为54.39%。盆栽防治效果实验中J22菌株防治效果较好,处理后苜蓿的发病率与病情指数较对照组分别降低至46.67%和32.00,防治效果为61.29%。本研究筛选出的6株菌株不仅对苜蓿黄萎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具有较为广泛的抑菌谱,对引起苜蓿镰刀菌根腐病的木贼镰刀菌、三线镰刀菌、层出镰刀菌、变红镰刀菌、轮枝镰刀菌也具有较好的拮抗效果,是具有较好应用潜力的生防菌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轮枝菌 拮抗细菌 鉴定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刺蒺藜草生防菌TL-3分离鉴定及除草效果研究
6
作者 王桦 陈艺豪 +5 位作者 徐晓阳 郭丽珠 李宇宇 苏宏华 郝丽芬 林克剑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0-99,共10页
本研究从自然发病的长刺蒺藜草植株上分离得到菌株TL-3,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菌株TL-3为互隔交链孢霉(Alternaria alternata)。利用纸皿法和室内生防试验测定TL-3的除草活性,结果表明TL-3发酵液对长刺蒺藜草根、芽生长的抑制率较高... 本研究从自然发病的长刺蒺藜草植株上分离得到菌株TL-3,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菌株TL-3为互隔交链孢霉(Alternaria alternata)。利用纸皿法和室内生防试验测定TL-3的除草活性,结果表明TL-3发酵液对长刺蒺藜草根、芽生长的抑制率较高,分别为67.65%、59.65%,对茎叶发病率高达63.89%,但其对种子萌发的抑制率较低,为10.02%。TL-3发酵液对6种常见农田杂草的除草活性表现为:对藜、稗草、反枝苋和虎尾草致病效果明显,发病率分别为85.65%、84.94%、50.91%、41.51%,病情指数分别为85.93、87.04、44.35、45.15,其中藜和稗草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著高于其他杂草(P<0.05);其对狗尾草和马唐的发病率分别为23.28%、29.25%,病情指数分别为29.44、27.98。进一步测定菌株TL-3发酵液对16种牧草和作物的安全性,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和草木樨的发病率分别为45.07%、40.88%,病情指数为40.26、44.39,紫花苜蓿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牧草和作物(P<0.05),草木樨的病情指数显著高于其他牧草和作物(P<0.05);玉米、小麦、燕麦和扁蓿豆的发病率分别为26.32%、24.32%、29.07%和28.90%,大豆、番茄、卷心菜和白菜的发病率分别为11.11%、10.71%、14.29%和9.21%,茄子、辣椒、披碱草、羊草、黄瓜和菠菜与不接菌对照相比无明显症状,说明菌株TL-3安全性较好。综上,菌株TL-3对长刺蒺藜草致病效果明显,可在羊草为主的人工草地或荒地使用,是防治长刺蒺藜草的新解决方案,有开发为生物除草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刺蒺藜草 互隔交链孢霉 杂草 安全性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驱动长刺蒺藜草成功入侵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宇宇 吴德宝 +4 位作者 丛百明 刘庆岩 徐晓阳 郝丽芬 林克剑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2-74,共13页
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对外来入侵植物形成反馈是其成功入侵的重要原因之一。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以入侵植物长刺蒺藜草根际土壤、本土植物狗尾草根际土壤及无植物种植土壤为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三者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对外来入侵植物形成反馈是其成功入侵的重要原因之一。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以入侵植物长刺蒺藜草根际土壤、本土植物狗尾草根际土壤及无植物种植土壤为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三者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其差异,并探讨其入侵机制。结果表明,与本土植物狗尾草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相比,入侵植物长刺蒺藜草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降低,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多样性提高;入侵植物长刺蒺藜草根际土壤主要细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LEfSe多级物种差异分析表明,蓝细菌(Cyanobacteria)和Methylomirabilota是长刺蒺藜草根际土壤的优势细菌。FAPROTAX功能预测结果显示,入侵植物长刺蒺藜草根际土壤细菌在光合营养作用、光能自养作用、氧性光能自养、蓝细菌等方面的功能类群均有较高的丰度。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蓝细菌(Cyanobacteria)和Methylomirabilota是驱动长刺蒺藜草成功入侵的优势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刺蒺藜草 入侵 根际土壤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轮枝菌的生物学特性及抗病种质材料筛选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园园 于飞 +2 位作者 高婧 王乐 林克剑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8-67,共10页
在室内对苜蓿轮枝菌菌株Ms197和Ms198的最适生长温度、pH值、碳源、氮源、产毒能力及致病力进行测定,同时利用蘸根接种法对37份苜蓿材料的抗病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苜蓿轮枝菌菌株Ms197和Ms198在温度5~35℃和pH值4~11范围内均能生长... 在室内对苜蓿轮枝菌菌株Ms197和Ms198的最适生长温度、pH值、碳源、氮源、产毒能力及致病力进行测定,同时利用蘸根接种法对37份苜蓿材料的抗病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苜蓿轮枝菌菌株Ms197和Ms198在温度5~35℃和pH值4~11范围内均能生长和产孢,具有较强的温度和酸碱度适应性,在温度5~35℃范围内菌落生长速率分别为0.20~4.14 mm/d和0.48~4.12 mm/d,产孢量分别为3.17×10^(5)~4.12×10^(8)和1.02×10^(6)~4.27×10^(8)。在pH值4~11范围内菌落生长速率分别为1.26~3.96 mm/d和1.39~3.97 mm/d,产孢量分别为5.5×10^(5)~4.35×10^(8)和7.67×10^(5)~4.70×10^(8)。最适菌落生长温度和pH值分别为25℃和6~9,最适产孢温度和pH值分别为20℃和9;可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生长,综合来看,碳、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牛肉膏的培养基最适于菌落生长,碳、氮源分别为D-牛乳糖和胰蛋白胨的培养基最适于菌株产孢。菌株Ms197和Ms198的产毒能力和致病力无显著差异。将菌株Ms198接种于37份苜蓿材料,28 d后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黄萎病症状,发病率、死亡率和病级分别介于5.33%~100.00%、0.00%~88.20%和1.05~4.88之间;表现高抗、中抗、中感和高感的材料分别为14份、8份、7份和8份,占比分别为37.84%、21.62%、18.92%和21.62%,未发现免疫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苜蓿轮枝菌 生物学特性 抗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近地面草原鼠洞识别计数关键问题研究与应用
9
作者 郭秀明 王大伟 +5 位作者 刘升平 诸叶平 刘晓辉 林克剑 王佳宇 李非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46-2154,共9页
鼠洞密度可用于评估草原鼠害发生程度。在近地面鼠洞图片采集与识别中,图像分辨率和拍摄倾角是影响时效性和识别性能的关键因素。为此,设计了带有倾角传感器的图像采集装置,在锡林郭勒草原采集2325张鼠洞图片并进行手工标注,对比分析了... 鼠洞密度可用于评估草原鼠害发生程度。在近地面鼠洞图片采集与识别中,图像分辨率和拍摄倾角是影响时效性和识别性能的关键因素。为此,设计了带有倾角传感器的图像采集装置,在锡林郭勒草原采集2325张鼠洞图片并进行手工标注,对比分析了3种图片输入尺寸(416 pixel×416 pixel、608 pixel×608 pixel、1024 pixel×1024 pixel)、4类拍摄倾角(21°、32°、41°、51°)、2种目标识别模型(YOLOv3和YOLOv4)对识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YOLOv4模型在输入图片尺寸为416 pixel×416 pixel时能取得最优的性能。当拍摄倾角为41°时,识别性能最优;当拍摄倾角为32°时,识别性能最差。与近3年发表的鼠洞识别方法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性能先进性。研究结果可为草原鼠害的智能化监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检测 草原生态 机器视觉 鼠洞 YOLOv3模型 YOLOv4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入侵植物长刺蒺藜草在我国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0
作者 韩雨轩 王瑞 +2 位作者 郝丽芬 袁海滨 林克剑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4-44,共11页
外来植物长刺蒺藜草的入侵已对我国北方草原和农牧交错带造成了极大危害。已开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长刺蒺藜草生物学特性、防治措施等,但是其在我国发生的入侵和扩散蔓延规律、地理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并不清楚。基于此,以标本、文献、... 外来植物长刺蒺藜草的入侵已对我国北方草原和农牧交错带造成了极大危害。已开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长刺蒺藜草生物学特性、防治措施等,但是其在我国发生的入侵和扩散蔓延规律、地理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并不清楚。基于此,以标本、文献、实地调查等数据重建长刺蒺藜草在我国的入侵历史过程;通过空间分析等方法揭示其空间分布格局和扩散蔓延的时空异质性;基于主成分分析对8种环境因子进行筛选,识别影响分布和扩散格局的关键因素。长刺蒺藜草最早于1963年入侵辽宁省锦州市,此后扩散至邻近的内蒙古东南部和吉林西部,目前在这里已经形成了入侵聚集区且还处在扩散蔓延阶段,同时于2010年扩散至内蒙古西部并形成了新的聚集区。长刺蒺藜草在辽宁省的扩散呈各向异性,主要向北向西扩散,而基本没有向西南方向扩散。长刺蒺藜草于20世纪70年代在北京市朝阳区和河北省秦皇岛有分布记录,但此后基本没有扩散。长刺蒺藜草传入辽宁和北京后扩散方向和范围的异质性可能是由于传入后不能定殖导致的。传入和定殖区间的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碳酸钙含量、年平均降水量、表层土壤沙子含量以及表层土壤碳氮比是影响传入后能否定殖的关键因子。未来进行风险评估时应该考虑长刺蒺藜草种群在不同土壤环境中的适应性和繁殖能力,全面解析不同环境中的繁殖生长特性和入侵能力,为精准识别定殖风险区、制定高效监测与防控措施,抑制进一步扩散蔓延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植物 长刺蒺藜草 分布格局 扩散蔓延 种群建立 碳酸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刺蒺藜草两异型种子形态和萌发过程的生理动态特征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郝丽芬 徐晓阳 +4 位作者 季玉 王瑞 吴德宝 李宇宇 林克剑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0-50,共11页
长刺蒺藜草刺苞内含有M型和P型两异型种子,两异型种子萌发具有异时性,是其适应异质性环境的策略。为了揭示导致两异型种子异时萌发的内在生理因素,本研究首先比较了两异型种子形态结构和萌发特性指标,同时测定了萌发过程中(干燥、吸胀... 长刺蒺藜草刺苞内含有M型和P型两异型种子,两异型种子萌发具有异时性,是其适应异质性环境的策略。为了揭示导致两异型种子异时萌发的内在生理因素,本研究首先比较了两异型种子形态结构和萌发特性指标,同时测定了萌发过程中(干燥、吸胀、露白和出芽期)的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长刺蒺藜草异型种子(M型、P型、刺苞内M型)千粒重、吸水量和萌发率的变化趋势为:刺苞内M型>M型>P型;含水量的变化趋势为:P型>M型>刺苞。P型种子比M型种子种皮致密,淀粉粒出现水解孔滞后,且水解孔更小;干燥期P型种子的脱落酸(ABA)含量显著高于M型种子,而露白期P型种子赤霉素(GA_(4))含量高于M型种子;M型种子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干燥、吸胀和露白阶段均高于P型种子;在萌发前期(干燥和吸胀期)两异型种子可溶性糖含量无显著差异,在露白和出芽期P型种子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M型种子;干燥、吸胀和露白期M型种子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活性显著高于P型种子,出芽期P型种子显著高于M型种子。综上所述,M型种子先于P型种子萌发,这与种皮结构、ABA/GA_(4)、可溶性蛋白含量和G6PDH活性显著相关,与可溶性糖基础含量无关,M型种子和P型种子的内在萌发机制存在明显差异,可为制定长刺蒺藜草种子引发剂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型种子萌发 形态结构 脱落酸 赤霉素 可溶性蛋白 可溶性糖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紫花苜蓿根腐病病原菌鉴定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乐 贾瑞芳 +4 位作者 王娜 陈正强 刘欢 林克剑 张园园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3-116,共14页
为明确内蒙古自治区紫花苜蓿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种类,从内蒙古自治区5市12个样点采集紫花苜蓿根腐病病样,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与纯化,利用形态学结合ITS和EF-1α基因序列鉴定分离物种类,按照柯赫氏法则测定其致病性。结... 为明确内蒙古自治区紫花苜蓿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种类,从内蒙古自治区5市12个样点采集紫花苜蓿根腐病病样,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与纯化,利用形态学结合ITS和EF-1α基因序列鉴定分离物种类,按照柯赫氏法则测定其致病性。结果显示,5市12个样点共分离出425株真菌,按照菌株的菌落和分生孢子形态,结合基因序列鉴定为5属17种,分别为锐顶镰刀菌(Fusarium acuminatum)、茄病镰刀菌(F. solani)、木贼镰刀菌(F.equiseti)、变红镰刀菌(F. incarnatum)、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燕麦镰刀菌(F. avenaceum)、轮枝镰刀菌(F.verticillioides)、层出镰刀菌(F. proliferatum)、F. falciforme、F. neocosmosporiellum、三线镰刀菌(F. tricinctum)、F.virguliforme、芬芳镰刀菌(F.redolens)、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织球壳枯萎菌(Plectosphaerella cucumerina)、茎点霉(Phoma medicaginis)和根异茎点霉(Paraphoma radicina),其中轮枝镰刀菌、F. falciforme、F.neocosmosporiellum和F. virguliforme引发苜蓿根腐病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报道。致病性测定表明,17种真菌均能够引起紫花苜蓿根腐病。紫花苜蓿根腐病可由单一病原菌或2~4种病原菌复合侵染引起,且不同地区的致病种群结构不同,但优势致病种均为锐顶镰刀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根腐病 真菌 分子鉴定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RNA深度测序技术对呼和浩特地区紫花苜蓿病毒病病原检测及分析
13
作者 陈方淇 王乐 +5 位作者 吴杰 贾瑞芳 张园园 赵君 陈正强 林克剑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6-86,共11页
内蒙古地区是我国紫花苜蓿主产区之一,苜蓿病毒病的大面积发生严重影响了内蒙古地区紫花苜蓿的产量和质量。本研究利用小RNA深度测序技术结合RT-PCR/PCR,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采集的8份紫花苜蓿病样进行病原鉴定,结果表明8份病样被苜蓿... 内蒙古地区是我国紫花苜蓿主产区之一,苜蓿病毒病的大面积发生严重影响了内蒙古地区紫花苜蓿的产量和质量。本研究利用小RNA深度测序技术结合RT-PCR/PCR,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采集的8份紫花苜蓿病样进行病原鉴定,结果表明8份病样被苜蓿花叶病毒(AMV)、紫花苜蓿alpha双生病毒1(MsAPV1)、紫花苜蓿alpha双生病毒2(MsAPV2)、紫花苜蓿amavirus病毒1(MsAV1)和紫花苜蓿delta双生病毒1(MsDPV1)5种病毒所侵染,检出率分别为25.0%、75.0%、50.0%、37.5%、62.5%。样品1、3、4、6、7、8被两种以上的病毒复合侵染,其中样品4受到5种病毒的复合侵染。对5种病毒进行核苷酸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呼和浩特地区紫花苜蓿病毒分离物AMV/PP080165、MsAPV1/PP100171、MsAPV2/PP100172、MsAV1/PP100173和MsDPV1/PP100174分别与AMV/MZ22178.1、MsAPV1/MT787573.1、MsAPV2/MZ221805.1、MsAV1/OL521710.1和MsDPV1/ON669073.1亲缘关系最近。本研究首次对呼和浩特地区紫花苜蓿病毒病进行系统鉴定和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内蒙古地区紫花苜蓿病毒病病原的遗传进化和防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苜蓿病毒病 小RNA深度测序 系统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燕麦品种抗蚜性鉴定及其生产性能综合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亚萍 徐林波 +3 位作者 王兰 林克剑 崔进 张权益 《北方农业学报》 2022年第6期72-79,共8页
【目的】筛选抗蚜等级高、生产性能强、综合表现优异的燕麦品种,为内蒙古燕麦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沙尔沁农牧交错区试验基地,以17个燕麦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蚜量比值... 【目的】筛选抗蚜等级高、生产性能强、综合表现优异的燕麦品种,为内蒙古燕麦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沙尔沁农牧交错区试验基地,以17个燕麦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蚜量比值法进行田间抗蚜性鉴定,并确定各品种的抗蚜等级,以农艺性状和产量为指标比较品种间生产性能的差异,以农艺性状、产量和蚜量比值为指标开展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供试燕麦品种的抗蚜性共分为6个等级,白燕7号、蒙燕3号、青海444、青引2号表现为高抗;青海甜燕麦和青燕1号表现为中抗;蒙饲燕2号、领袖、贝勒、太阳神和黄燕麦表现为低抗;坝燕1号、坝燕7号表现为低感;坝燕5号表现为中感;爱沃126、燕王和福瑞至表现为高感。白燕7号、太阳神株高可达1.18 m以上,显著高于坝燕7号、领袖、燕王、青引2号、爱沃126、福瑞至(P<0.05);贝勒鲜草产量最高(4.34 kg/m^(2)),且显著高于除坝燕5号、爱沃126外的其他品种(P<0.05);太阳神干草产量最高(1.69 kg/m^(2)),显著高于坝燕7号和青引2号(P<0.05);17个燕麦品种的鲜干比无显著差异(P>0.05),爱沃126鲜干比最高(2.98),青海444鲜干比最低(1.86)。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燕麦品种蚜量比值、株高和产量表现存在差异;第Ⅰ类燕麦品种(青海甜燕麦、蒙燕3号、青海444、白燕7号、领袖、青燕1号、黄燕麦、太阳神、坝燕1号、坝燕5号、坝燕7号、蒙饲燕2号)综合表现强。【结论】青海甜燕麦、蒙燕3号、青海444、白燕7号、领袖、青燕1号、黄燕麦、太阳神、坝燕1号、坝燕5号、坝燕7号、蒙饲燕2号抗蚜性强、生产性能较好、综合表现优异,适宜在内蒙古土默特左旗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品种 抗蚜性 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12种镰刀菌的菌落生长和产孢条件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乐 张园园 +2 位作者 王娜 赵君 林克剑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3-116,共14页
为明确紫花苜蓿不同镰刀菌的生长和产孢条件,以采自内蒙古不同地区紫花苜蓿根部的锐顶镰刀菌、茄病镰刀菌、木贼镰刀菌、变红镰刀菌、尖孢镰刀菌、燕麦镰刀菌、轮枝镰刀菌、层出镰刀菌、镰形镰刀菌、三线镰刀菌、F.virguliforme和芬芳... 为明确紫花苜蓿不同镰刀菌的生长和产孢条件,以采自内蒙古不同地区紫花苜蓿根部的锐顶镰刀菌、茄病镰刀菌、木贼镰刀菌、变红镰刀菌、尖孢镰刀菌、燕麦镰刀菌、轮枝镰刀菌、层出镰刀菌、镰形镰刀菌、三线镰刀菌、F.virguliforme和芬芳镰刀菌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在不同温度、pH值、碳源和氮源培养条件下的菌落直径、产孢量及其菌丝致死温度。结果表明,不同种类镰刀菌的菌落生长和产孢均受温度、pH值、碳源和氮源的影响,不同菌种在同一培养条件下的菌落直径和产孢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同一菌种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菌落直径和产孢量也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菌种的最佳培养条件各不相同,但其最适生长温度范围为20~30℃,最适产孢温度范围为15~30℃,最适生长和最适产孢pH值范围较广,最适生长碳源有蔗糖、可溶性淀粉、D-甘露醇、丙三醇和可溶性淀粉,最适产孢碳源有D-山梨醇、可溶性淀粉、羧甲基纤维素钠、D-半乳糖、D-果糖和丙三醇,最适生长氮源有牛肉膏、甘氨酸和硝酸钠,最适产孢氮源有牛肉膏、L-脯氨酸、硝酸钠、胰蛋白胨和硫酸铵。菌丝致死温度范围为50~70℃。在多数供试培养条件下,12个菌种中燕麦镰刀菌和芬芳镰刀菌菌落直径较大,层出镰刀菌和轮枝镰刀菌产孢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根腐病 镰刀菌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牧草种子活力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陶奇波 郄西虎 +11 位作者 张倩 高宇轩 张亚锜 张瑞真 陈晓菲 牛天秀 孙小同 聂宇婷 刘雅如 胡珈齐 钟尚志 孙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00-225,共26页
高质量的牧草种子是我国草牧业发展和生态改良的物质基础。种子活力是评价种子质量的重要方面。高效的牧草种子活力评价方法可筛选出高质量种批用于人工草地建植与天然草地改良,对保障国家食物与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学者已就... 高质量的牧草种子是我国草牧业发展和生态改良的物质基础。种子活力是评价种子质量的重要方面。高效的牧草种子活力评价方法可筛选出高质量种批用于人工草地建植与天然草地改良,对保障国家食物与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学者已就牧草种子活力评价的不同方法及其与田间出苗生产表现之间的联系开展了众多研究。本研究就牧草种子活力的概念及评价方法进行综述,重点从牧草种子物理性状、萌发特征与幼苗生长、逆境试验、生理生化指标、计算机与光学成像新技术等几个方面,论述其测定原理和在牧草种子活力评价上的应用现状,并提出未来的研究展望。以期为下一阶段牧草种子活力基础研究与测定提供重要理论依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导率法 活力评价 牧草种子 胚根突出法 种子老化 种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萎病菌对3种豆科牧草交互侵染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园园 刘欢 +3 位作者 赵胜国 吴杰 王乐 于飞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9-117,共9页
为预防黄萎病菌在豆科牧草轮作或间作过程中所产生的交互侵染,将5株来自沙打旺寄主的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分别接种到苜蓿和红豆草上,3株来自红豆草寄主的大丽轮枝菌分别接种到苜蓿和沙打旺上,2株来自苜蓿寄主的苜蓿轮枝菌(... 为预防黄萎病菌在豆科牧草轮作或间作过程中所产生的交互侵染,将5株来自沙打旺寄主的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分别接种到苜蓿和红豆草上,3株来自红豆草寄主的大丽轮枝菌分别接种到苜蓿和沙打旺上,2株来自苜蓿寄主的苜蓿轮枝菌(V.alfalfae)分别接种到沙打旺和红豆草上,并对所有接种植株进行再分离及分离物的形态学和特异性引物PCR分子鉴定,分别评价3种豆科牧草黄萎病菌对苜蓿、沙打旺和红豆草寄主的交互侵染性。结果表明,3种豆科牧草黄萎病菌具有一定的交互侵染性,所有供试菌株都能单独侵染苜蓿、沙打旺和红豆草3种寄主,但对不同寄主的致病力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来源于苜蓿的菌株Ms197和Ms198对3种寄主的致病力均表现为最强,病情指数分别为49.75和50.21、57.44和58.78、61.00和61.00;来源于沙打旺和红豆草的大丽轮枝菌对自身寄主的致病力均表现为最强,对其他两种寄主表现出相对较弱的致病力。再分离物与接种物的形态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均相符,表明接种植株所表现出的黄萎病症状确由接种物的侵染而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牧草 大丽轮枝菌 苜蓿轮枝菌 交互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根腐病根内细菌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红霞 史志丹 +2 位作者 房永雨 郝丽芬 李子钦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0-88,共9页
为探讨苜蓿根中细菌群落结构与根腐病的关系,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采自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赤峰市和呼和浩特市的苜蓿根腐病病根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Alpha多样性分析表明,苜蓿健康根中细菌的Observed_... 为探讨苜蓿根中细菌群落结构与根腐病的关系,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采自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赤峰市和呼和浩特市的苜蓿根腐病病根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Alpha多样性分析表明,苜蓿健康根中细菌的Observed_species指数和Chao 1指数显著高于苜蓿病根(P<0.05),Shannon和Simpson指数差异不显著。(2)PCoA分析发现,病原菌侵染不同程度地改变了原有群落的结构,且根腐病是造成苜蓿根中细菌群落改变的主要因素,地理位置是次要因素。(3)苜蓿根腐病根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细菌的相对丰度明显升高,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蓝藻门(Cya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明显降低;苜蓿病根(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样品外)中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根瘤菌属(Allorhizobium-Neorhizobium-Pararhizobium-Rhizobium)相对丰度升高,放线菌属(Actinoplanes)和新鞘脂菌属(Novosphingobium)相对丰度下降。综上所述,苜蓿发生根腐病后,根中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发生了显著变化,黄杆菌属、假单胞菌属、根瘤菌属在病根中被显著富集,可作为生防菌候选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根腐病 根内细菌 群落结构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