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抑霉唑、咪鲜胺及其代谢物在荔枝贮藏保鲜中的残留动态及安全评价 被引量:3
1
作者 吴静娜 韦璐阳 +3 位作者 邓有展 时鹏涛 李今朝 杨秀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4-241,共8页
为评估抑霉唑和咪鲜胺在荔枝全果、果皮和果肉的残留情况及膳食风险,本研究建立了同时测定抑霉唑、咪鲜胺及其代谢物含量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该方法检测抑霉唑、咪鲜胺、咪唑乙醇和2,4,6-三氯苯酚的方法检出限(LOD)分别为2.0、3.0、... 为评估抑霉唑和咪鲜胺在荔枝全果、果皮和果肉的残留情况及膳食风险,本研究建立了同时测定抑霉唑、咪鲜胺及其代谢物含量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该方法检测抑霉唑、咪鲜胺、咪唑乙醇和2,4,6-三氯苯酚的方法检出限(LOD)分别为2.0、3.0、6.0、0.3μg/kg;定量限(LOQ)分别为6.0、10.0、20.0、1.0μg/kg;在荔枝全果、果皮和果肉中的添加回收率为78.9%~107%、RSD为2.6%~5.8%。保鲜实验结果表明,抑霉唑、咪鲜胺浸果浓度越高残留量越高,残留物随贮藏时间延长由果皮逐渐迁移到果肉中。全果和果皮中抑霉唑、咪鲜胺的残留量随贮藏时间延长不断降低,果肉则于浸泡后第7 d达到最大值再逐渐消解。代谢咪唑乙醇和2,4,6-三氯苯酚随着贮藏时间增加不断升高。用质量浓度为500 mg/L的抑霉唑、咪鲜胺溶液分别浸泡保鲜,安全间隔期14 d内荔枝咪鲜胺的慢性、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霉唑 咪鲜胺 咪唑乙醇 2 4 6-三氯苯酚 残留动态 膳食风险 荔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壳堆肥用量对土壤肥力及苦麦菜生长与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杨丹亚 蒋越华 +2 位作者 莫良玉 黄理明 范稚莲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47-55,共9页
【目的】探明腐熟油菜壳有机肥不同施用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苦麦菜生长与品质的影响,为油茶壳资源化利用及有机肥的合理施用提供依据。【方法】以苦麦菜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油茶壳有机肥用量水平,采用田间小区试验(CK1:不施底肥;T1:常规... 【目的】探明腐熟油菜壳有机肥不同施用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苦麦菜生长与品质的影响,为油茶壳资源化利用及有机肥的合理施用提供依据。【方法】以苦麦菜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油茶壳有机肥用量水平,采用田间小区试验(CK1:不施底肥;T1:常规施肥,复合肥450 kg/hm^(2);T2:油茶壳有机肥7500 kg/hm^(2);T3:油茶壳有机肥15000 kg/hm^(2);T4:油茶壳有机肥22500 kg/hm^(2);T5:复合肥360 kg/hm^(2)+油茶壳有机肥15000 kg/hm^(2))和盆栽试验(CK2:不施肥;P1:常规施肥,复合肥225 kg/hm^(2);P2:油茶壳有机肥3750 kg/hm^(2);P3:油茶壳有机肥7500 kg/hm^(2);P4:油茶壳有机肥11250 kg/hm^(2);P5:复合肥180 kg/hm^(2)+油茶壳有机肥7500 kg/hm^(2)),共12个处理,研究腐熟油茶壳有机肥不同施用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苦麦菜生长与品质的影响。【结果】田间和盆栽试验下,施用油茶壳有机肥总体上能提升土壤养分。各处理土壤pH为5.92~6.89,施用油茶壳有机肥和复合肥减量配施处理的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含量较未施肥处理总体增加,水解性氮含量与常规施肥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其中,田间试验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33.13~43.94 g/kg、43.39~162.61 mg/kg和247.00~667.69 mg/kg,盆栽试验分别为12.44~38.32 g/kg、1.17~344.79 mg/kg和41.79~1889.03 mg/kg。田间试验施用油茶壳有机肥22500 kg/hm^(2)和盆栽试验施用油茶壳有机肥7500 kg/hm^(2)时,苦麦菜株高和地上部鲜重分别为43.42 cm、116.25 g和40.25 cm、73.76 g,显著高于未施肥和常规施肥处理。田间试验苦麦菜可溶性糖、维生素C、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0.34~0.67 g/100g、13.52~19.23 mg/100g、1.06~1.52 mg/g和0.91~1.29 g/100g,盆栽试验分别为0.65~1.64 g/100g、13.75~29.44 mg/100g、0.99~1.36 mg/g和1.25~2.51 g/100g。施用适量油茶壳有机肥或复合肥减量配施的苦麦菜可溶性糖、维生素C和叶片叶绿素含量高于常规施肥处理,未施肥处理苦麦菜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处理。【结论】综合苦麦菜的生长和品质性状,油茶壳有机肥以田间施肥量22500 kg/hm^(2)和盆施肥量7500 kg/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壳 有机肥 土壤肥力 苦麦菜 生长性状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茶树品种中9种矿质元素的含量及富集特性 被引量:13
3
作者 时鹏涛 秦玉燕 +5 位作者 陆仲烟 蒋越华 於艳萍 王运儒 蓝唯 农耀京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10期144-147,共4页
以7个茶树品种(湘波绿、碧香早、福鼎大毫、黄观音、紫鹃、玉麒麟、黄金芽)的茶叶为研究对象,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当年生倒二叶新芽及对应种植土壤中的钙(Ca)、镁(Mg)、锰(Mn)、铁(Fe)、铜(Cu)、锌(Zn... 以7个茶树品种(湘波绿、碧香早、福鼎大毫、黄观音、紫鹃、玉麒麟、黄金芽)的茶叶为研究对象,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当年生倒二叶新芽及对应种植土壤中的钙(Ca)、镁(Mg)、锰(Mn)、铁(Fe)、铜(Cu)、锌(Zn)、镍(Ni)、铅(Pb)、镉(Cd)共9种矿质元素含量,并计算茶叶对土壤矿质元素的富集系数。结果表明,(1)矿质元素在不同茶叶中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但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各种矿质元素在茶叶中的含量排序基本表现为Ca>Mg>Mn>Fe>Zn>Cu>Ni>Cd、Pb;Ca含量最高的是黄观音,Mg含量最高的是玉麒麟,Mn、Ni含量最高的是黄金芽,Fe、Zn、Cu含量最高的是湘波绿;湘波绿为7个茶叶品种中品质较优的。(2)茶叶对不同矿质元素的富集能力差异较大,茶叶对Mg、Ca、Mn的富集能力最强,对Zn、Cu、Ni、Cd的富集能力一般,对Fe、Pb的富集能力较弱;不同茶叶品种对矿质元素的富集规律存在一定的差异。(4)不同品种的茶叶对矿质元素的富集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湘波绿对Cu、Mg、Mn、Fe的富集能力最强;玉麒麟对Cd的富集能力最强;紫鹃对Zn的富集能力最强;黄观音对Ca、Ni的富集能力最强。黄金芽、玉麒麟对Mn、Fe的富集能力较弱;紫鹃对Ca的富集能力最弱;黄金芽对Zn、Cu、Ni的富集能力最弱;玉麒麟对Mg的富集能力最弱;湘波绿对Cd的富集能力最弱。研究结果为茶叶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矿质元素 元素分析 富集特性 原子吸收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荧光光谱(AFS)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GFAAS)法测定富硒粮食中硒含量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鸿 蒋越华 +1 位作者 秦玉燕 甘志勇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9-93,共5页
富硒粮食是产量较大的富硒农产品,受到消费者的喜好。通过原子荧光光谱(AFS)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GFAAS)法分别测定粮食中硒含量。比较这两种常用的硒测定方法,分析影响结果准确度的主要因素、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条件,为富硒粮食生产... 富硒粮食是产量较大的富硒农产品,受到消费者的喜好。通过原子荧光光谱(AFS)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GFAAS)法分别测定粮食中硒含量。比较这两种常用的硒测定方法,分析影响结果准确度的主要因素、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条件,为富硒粮食生产监管选择适合分析方法提供参考依据。AFS法的方法检出限为0.2μg/L,其灵敏度相对较高;GFAAS法的方法检出限为0.6μg/L,其灵敏度相对较低,但操作较为简捷快速。分别采用这两种方法对国家标准物质GBW10045大米中硒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准确,这两种方法均适用于富硒粮食的硒含量测定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荧光光谱法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富硒粮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螨酯和螺虫乙酯在覆膜金橘中的降解残留规律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运儒 邓有展 +5 位作者 李乾坤 吴静娜 杨秀娟 吴凤 陆仲烟 秦玉燕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7-134,共8页
为评价螺螨酯和螺虫乙酯在覆膜金橘中使用的安全性,研究了螺螨酯、螺虫乙酯及其代谢产物在覆膜金橘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和残留动态规律,建立了金橘中螺螨酯、螺虫乙酯及其代谢产物的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检测方法。结果表... 为评价螺螨酯和螺虫乙酯在覆膜金橘中使用的安全性,研究了螺螨酯、螺虫乙酯及其代谢产物在覆膜金橘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和残留动态规律,建立了金橘中螺螨酯、螺虫乙酯及其代谢产物的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在0.002~2.5 mg/kg添加水平范围内,螺螨酯、螺虫乙酯及其4种代谢产物在金橘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6.9%~101.2%,相对标准偏差为2.3%~6.8%,方法检出限为0.1~5.0μg/kg,定量限为0.5~1.0μg/kg。螺螨酯和螺虫乙酯母体在覆膜金橘中的消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4.1 d和23.1 d。最终残留实验结果表明,按照推荐的施药剂量使用,施药2次后15 d收获,螺螨酯和螺虫乙酯在覆膜金橘中的残留量均低于最大残留限量值(均为0.5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螨酯 螺虫乙酯 覆膜金橘 消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良天气对葡萄种植的影响分析
6
作者 韦祖生 徐钏 +2 位作者 赵媛 付海天 杨秀娟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第8期65-68,共4页
气候条件是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良天气引起的气象灾害具有不确定性,严重阻碍和损害农业的发展。通过对不良天气影响下受害葡萄园区的调查,发现受灾种植区种植生产管理受阻、病虫害发生情况严重。本文分析了导致葡萄产量减少、品... 气候条件是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良天气引起的气象灾害具有不确定性,严重阻碍和损害农业的发展。通过对不良天气影响下受害葡萄园区的调查,发现受灾种植区种植生产管理受阻、病虫害发生情况严重。本文分析了导致葡萄产量减少、品质下降,成本高、效益低的原因,并提出了灾后管理和补救措施,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促进农业科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良天气 农业生产 葡萄 质量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PPs类有机磷农药宽谱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9
7
作者 吕丽兰 张娅 +7 位作者 陆覃昱 邹承武 甘志勇 李冬桂 吴静娜 王艺霖 李鑫生 何丽珊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659-2666,共8页
【目的】制备识别二乙氧基硫代磷酸酯类有机磷农药(DPPs)的单克隆抗体,建立其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ic-ELISA),为实现农产品有机磷农药残留快检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化合物4-(二乙氧基硫代磷酰氧基)-肉桂酸为半抗原,制备完全... 【目的】制备识别二乙氧基硫代磷酸酯类有机磷农药(DPPs)的单克隆抗体,建立其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ic-ELISA),为实现农产品有机磷农药残留快检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化合物4-(二乙氧基硫代磷酰氧基)-肉桂酸为半抗原,制备完全抗原。筛选免疫小鼠,制备稳定分泌可识别DPPs抗体的单克隆细胞株,筛选出抗原和抗体最佳工作浓度组合,建立该单抗的ic-ELISA标准曲线,并分析该单抗与6种DPPs的交叉反应率,评估ic-ELISA的广谱性。利用所得抗体与喹硫磷交叉反应最强的特性对采购的柑橘和鲜橙样品进行喹硫磷添加回收试验。【结果】成功合成识别DPPs的人工抗原,包括包被抗原DPPs-OVA和免疫抗原DPPs-BSA。通过有限稀释法筛选获得灵敏度高、广谱性最强的单克隆细胞株5G_(8)。以0.5μg/mL包被抗原DPPs-OVA、1.0μg/mL抗体5G_(8)2D_(5)为最佳工作浓度组合,将细胞株筛选过程中抗体识别率较高的有机磷农药——对硫磷选定为抑制标准物,建立对硫磷ic-ELISA及其标准曲线,其半抑制浓度(IC_(50))为41.78 ng/mL,检测范围(IC_(20)~IC_(80))为3.21~239.59 ng/mL;所建立的ic-ELISA与5种DPPs(蝇毒磷、喹硫磷、甲拌磷、甲基对硫磷和倍硫磷)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反应,其中以喹硫磷的交叉反应率最高,达19.79%。比较ic-ELISA和气相色谱法(GC)对柑橘和鲜橙样品中喹硫磷的添加回收结果发现,ic-ELISA的添加回收率为75.80%~116.12%,GC的添加回收率介于92.5%~115.00%,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结论】建立的ic-ELISA经GC交叉验证准确性较高,可用于快速检测农产品中的喹硫磷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乙氧基硫代磷酸酯类有机磷农药(DPPs) 单克隆抗体 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ic-ELISA) 气相色谱法(GC) 农药残留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异性对硫磷单克隆抗体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建立 被引量:2
8
作者 吕丽兰 张娅 +7 位作者 邹承武 甘志勇 吴静娜 李乾坤 吕玉莲 易国强 温绍聪 何丽珊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93-1200,共8页
【目的】制备特异性识别对硫磷(PA)的单克隆抗体,建立其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ic-ELISA),为实现对硫磷的农残快检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化合物4-(二乙氧基硫代磷酸酯基)苯甲酸为半抗原,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白蛋白(... 【目的】制备特异性识别对硫磷(PA)的单克隆抗体,建立其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ic-ELISA),为实现对硫磷的农残快检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化合物4-(二乙氧基硫代磷酸酯基)苯甲酸为半抗原,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白蛋白(OVA)偶联制备人工抗原,免疫7周龄Balb/c雌性小鼠,取抗血清效价最高、特异性最优小鼠的脾脏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细胞融合,采用间接酶联免疫方法(i-ELISA)及ic-ELISA分别评价融合细胞株的阳性和特异性,通过有限稀释法筛选稳定分泌对硫磷抗体的单克隆细胞株。再通过棋盘格试验筛选出抗原抗体最佳工作浓度组合建立对硫磷ic-ELISA标准曲线,并基于对硫磷单克隆抗体与各结构类似物的交叉反应率,评估ic-ELISA的特异性。采购西红柿样品进行对硫磷的添加回收试验,运用气相色谱法(GC)验证ic-ELISA的准确性。【结果】成功合成对硫磷人工抗原PA-BSA和PA-OVA,经5次免疫后融合小鼠的血清效价为8×103;通过有限稀释法筛选获得灵敏度高、特异性最强的对硫磷单克隆细胞株4F11A10。以2μg/mL包被抗原PA-OVA、0.25μg/mL细胞株4F11A10分泌抗体为最佳抗原抗体工作浓度组合,建立对硫磷ic-ELISA及其标准曲线,其半抑制浓度(IC50)为50 ng/mL,检测范围(IC20~IC80)为2.34~300 ng/mL;所建立的对硫磷ic-ELISA与5种有机磷农药(丙溴磷、杀扑磷、倍硫磷、水胺硫磷和甲拌磷)均无交叉反应。对比ic-ELISA和GC测定西红柿样品中对硫磷的添加回收试验结果,发现ic-ELISA的添加回收率为84.86%~100.27%,GC的添加回收率为97.60%~106.40%,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结论】建立的ic-ELISA可用于快速检测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中的对硫磷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硫磷 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ic-ELISA) 单克隆抗体 气相色谱法(G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荔枝农药残留现状及膳食风险评估 被引量:39
9
作者 王运儒 邓有展 +7 位作者 陈永森 李乾坤 吴静娜 杨秀娟 韦璐阳 吴凤 陆仲烟 秦玉燕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04-1810,共7页
【目的】调查了解广西荔枝主产区荔枝中的农药残留情况,并进行农药残留风险评估,为荔枝生产上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及荔枝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在广西荔枝主产区抽取的49份样品进行105种农药残留检测与分析,并对检... 【目的】调查了解广西荔枝主产区荔枝中的农药残留情况,并进行农药残留风险评估,为荔枝生产上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及荔枝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在广西荔枝主产区抽取的49份样品进行105种农药残留检测与分析,并对检出的农药品种进行农药残留慢性膳食摄入风险(%ADI)评估、急性膳食摄入风险(%ARfD)评估及农药残留风险排序。【结果】49份荔枝样品中共有46份样品检出农药残留(占93.9%),检出率超过20.0%的有除虫脲、噻螨酮、氯氰菊酯、多菌灵、丙环唑和氯氟氰菊酯6种农药,检出率分别为73.5%、71.4%、69.4%、28.6%、22.4%和20.4%;检出的22种农药%ADI均远低于100.00%,在0~0.75%范围内,平均为0.16%;%ARfD均低于100.00%,在0~12.66%范围内,平均2.09%。根据残留风险得分,检出残留的22种农药可划分为高风险(5种)、中风险(9种)和低风险(8种)3类。【结论】广西荔枝的农药残留慢性膳食摄入风险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均很低,但氯氰菊酯、仲丁威、克百威、灭多威和甲维盐5种农药残留风险高,在荔枝生产和监管中应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农药残留 膳食摄入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