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棉田有害生物生态调控技术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玲辉 褚素丽 +2 位作者 曹慧安 张文霞 郁华 《农村科技》 2004年第3期29-30,共2页
近年来随着植棉面积不断扩大,种植结构单一,轮作倒茬困难以及丰产技术不断改进,加上气候条件的变化,农田生态环境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棉田病虫害种类和危害程度也随之增多和加重,已成为制约棉花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为准确掌握棉田... 近年来随着植棉面积不断扩大,种植结构单一,轮作倒茬困难以及丰产技术不断改进,加上气候条件的变化,农田生态环境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棉田病虫害种类和危害程度也随之增多和加重,已成为制约棉花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为准确掌握棉田有害生物的消长规律,我团设置了五个测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田 有害生物 生态调控 种植结构 轮作倒茬 清洁田园 棉铃虫 诱集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田种植诱集带诱杀棉铃虫的效果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恒铨 詹岚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1989年第6期26-27,共2页
二代棉铃虫是喀什地区棉花蕾铃期的主要害虫,对地膜棉为害尤甚,严重受害田棉铃被蛀率达62.5%,百株累积卵量达134粒,百株虫量25头.70年代农三师四十三团就发现棉田邻近的玉米植株引诱棉铃虫产卵的能力较强,并在棉田内进行过种植玉米诱集... 二代棉铃虫是喀什地区棉花蕾铃期的主要害虫,对地膜棉为害尤甚,严重受害田棉铃被蛀率达62.5%,百株累积卵量达134粒,百株虫量25头.70年代农三师四十三团就发现棉田邻近的玉米植株引诱棉铃虫产卵的能力较强,并在棉田内进行过种植玉米诱集带的试验,取得良好效果.80年代初此项技术已在全师各团场推广.另外,群众还有在棉田四周种植红花的习惯.为了进一步明确棉田中种植玉米或红花诱集棉铃虫产卵的效果,1986和1988年我们在工程团农场棉田进行了小区系统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田 种植 诱集带 诱杀 棉铃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防治棉铃虫四个办法概述
3
作者 靳建伦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z1期81-,共1页
在总结防治经验的基础上 ,整理出防治棉铃虫的四个最佳办法。一是多种中早熟品种 ,早收早翻地 ,即秋耕冬灌。结果表明 ,秋耕冬灌和带茬冬灌棉田比未秋耕冬灌成虫减少 3~ 4倍 ,幼虫减少 3.4~ 3.8倍 ,无埂棉田比有埂棉田百株幼虫减少 8... 在总结防治经验的基础上 ,整理出防治棉铃虫的四个最佳办法。一是多种中早熟品种 ,早收早翻地 ,即秋耕冬灌。结果表明 ,秋耕冬灌和带茬冬灌棉田比未秋耕冬灌成虫减少 3~ 4倍 ,幼虫减少 3.4~ 3.8倍 ,无埂棉田比有埂棉田百株幼虫减少 80倍。二是加大诱蛾力度 ,即用杨树枝把、性诱剂及高压汞灯诱蛾 ,经统计 ,1997年杨枝把诱蛾 148× 10 4头 ,性诱剂及高压汞灯分别为 34× 10 4头及 70× 10 4头 ;1998年杨枝把诱蛾 435× 10 4头 ,性诱剂及高压汞灯分别为10 0 0 0头及 90 0 0 0头。杨枝把诱蛾量大 ,成本低。三是冬春季铲埂除蛹 ,代代挖蛹 ,彻底消灭虫源 ,在上冻之前或在春季化冻后 ,对棉田、玉米、麦子、菜地、果园、苜蓿地的直埂、毛渠、斗渠进行挖蛹。根据调查 ,一代幼虫在菜地、苜蓿地化蛹。进行一次群众性挖蛹活动 ,以降低二代虫口数。根据二代棉铃虫幼虫期长达 18~ 2 0天 ,世代重叠 ,进行二次挖蛹 ,第一次与第二次间隔 8~ 10天 ,在棉田、玉米田埂坡面的水位线上 10 cm左右挖蛹 ,以降低三代虫口数。挖三代蛹 ,降低越冬基数。四是化学防治一代虫 ,消灭虫源。在一代棉铃虫百株幼虫达 3~ 5头棉田进行化防 ,这时天敌少 ,且兼治棉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幼虫 高压汞灯 棉铃实夜蛾 棉花害虫 秋耕冬灌 性诱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斑潜蝇寄主及危害调查研究
4
作者 周荣泽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z1期137-139,共3页
关键词 美洲斑潜蝇 蔬菜斑海蝇 寄主 被害株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