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系电磁屏蔽涂料的制备及导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何益艳 李静 +1 位作者 傅孝忠 杜仕国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9-70,共2页
采用醇酸树脂为基料,金属铜粉为导电填料以及溶剂和助剂,研制成电磁屏蔽导电涂料;讨论了铜粉粒度、偶联剂含量、涂层厚度以及不同树脂对涂料导电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涂层的导电机理,探讨了因素。
关键词 铜系电磁屏蔽涂料 制备方法 导电性能 铜粉粒度 偶联剂含量 涂层厚度 导电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系复合涂料的制备及导电性能 被引量:8
2
作者 何益艳 杜仕国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9-51,共3页
采用醇酸树脂为基料 ,金属铜粉和金属纤维为导电填料以及溶剂和助剂 ,研制成电磁屏蔽导电涂料 ;讨论了铜粉和金属纤维的含量以及固化工艺对涂料导电性能的影响 ,并通过涂层的导电机理 。
关键词 铜系复合涂料 醇酸树脂 铜粉 金属纤维 导电填料 电磁屏蔽 固化机理 导电性能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W复乳体系制备聚合物微胶囊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洪广 闫军 +1 位作者 杜仕国 秦浩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8-80,共3页
总结了近年来W/O/W复乳体系制备微胶囊和提高W/O/W型复乳液稳定性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W/O/W复乳体系制备聚合物微胶囊的影响因素,主要有W/O初乳的稳定性,壁材,外水相,复乳的乳化条件和囊壁固化条件。对微胶囊形貌的改善、包覆率的提... 总结了近年来W/O/W复乳体系制备微胶囊和提高W/O/W型复乳液稳定性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W/O/W复乳体系制备聚合物微胶囊的影响因素,主要有W/O初乳的稳定性,壁材,外水相,复乳的乳化条件和囊壁固化条件。对微胶囊形貌的改善、包覆率的提高及粒径分布的控制将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W/O/W复乳液 溶剂蒸发 化学交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阶非线性光学共轭聚合物
4
作者 杜仕国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1999年第2期46-49,共4页
论述了近年来共轭聚合物三阶非线性光学研究的主要进展,包括聚二乙炔、导电聚合物(如聚乙炔、聚噻吩类)以及刚性芳杂环梯形聚合物等,并展望了它们潜在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非线性光学 共轭聚合物 高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的增韧改性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宣兆龙 易建政 +1 位作者 段志强 张倩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4-27,共4页
综述了环氧树脂的增韧改性技术 ,着重讨论了橡胶弹性体、热塑性树脂增韧环氧树脂的增韧机理和发展现状 ,并简要介绍了热致液晶聚合物、柔性链段固化剂和互穿网络结构等环氧树脂增韧改性新技术。
关键词 环氧树脂 改性处理 橡胶弹性体 热塑性树脂 增韧机理 热致液晶聚合物 柔性链段固化剂 互穿网络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达隐身材料技术的发展 被引量:19
6
作者 施冬梅 邓辉 +1 位作者 杜仕国 田春雷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02年第1期64-67,共4页
概述了雷达隐身技术 ,及雷达隐身材料的吸波原理 ,着重讨论了导电高分子吸波材料。
关键词 雷达散射截面积 RCS 导电高分子 纳米金属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C型炭黑/高聚物导电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宣兆龙 易建政 +1 位作者 杜仕国 张立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2000年第2期47-50,共4页
正温系数(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导电高分子材料(PTC材料)在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炭黑/高聚物导电复合材料PIC效应的影响因素,探讨了PTC效应稳定化的途径。
关键词 PTC效应 炭黑 高聚物 导电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静电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8
作者 宣兆龙 易建政 杜仕国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9-41,共3页
本文介绍了抗静电剂的种类及其特性,论述了抗静电剂的使用方法与作用机理,着重介绍了高分子型永久抗静电剂,并对国内外抗静电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报道。
关键词 抗静电剂 高分子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屏蔽导电塑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9
作者 何益艳 杜仕国 姜志博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49-51,共3页
论述了电磁屏蔽导电塑料的种类及其特性,重点介绍复合型导电塑料中导电填料的填充特性,并讨论了制备导电塑料的几种常用方法。
关键词 电磁屏蔽 导电塑料 导电填料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前驱体微胶囊型缓蚀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洪广 闫军 +2 位作者 汪明球 孟胜皓 杜仕国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7-52,共6页
随着火炮初速、膛压、射速的提高,炮膛的烧蚀磨损逐渐变得严重,对高效缓蚀剂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本研究以聚乙烯醇(PVA)为壁材,在W/O/W复乳体系中利用界面交联法制备了TiO2前驱体微胶囊,探讨了微胶囊的形成机理。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微胶囊... 随着火炮初速、膛压、射速的提高,炮膛的烧蚀磨损逐渐变得严重,对高效缓蚀剂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本研究以聚乙烯醇(PVA)为壁材,在W/O/W复乳体系中利用界面交联法制备了TiO2前驱体微胶囊,探讨了微胶囊的形成机理。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微胶囊呈现出球形形貌,分散性好,囊壁致密、包覆完整,粒径分析显示其平均粒径在10μm左右;红外分析进一步证实微胶囊是由醇醛树脂层包覆TiO2前驱体形成;热分析表明微胶囊中固体TiO2含量约为35%。利用烧蚀管试验法测试其降烧蚀性能,结果表明TiO2前驱体微胶囊型缓蚀剂不影响发射药的燃烧规律,在相对于发射药质量2.5wt%的添加量下,降烧蚀效率达到3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蚀磨损 缓蚀剂 TiO2前驱体 微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级感应线圈炮场路耦合运动时步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关晓存 雷彬 李治源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38-143,150,共7页
基于麦克斯韦方程组,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单级感应线圈炮的场路耦合运动时步分析方法,对于瞬态涡流场与电路耦合问题,应用了Crank-Nicholson法进行求解;对于运动问题,采用运动坐标系的方法进行求解;电磁力采用了节点力法求解;解决了单级感... 基于麦克斯韦方程组,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单级感应线圈炮的场路耦合运动时步分析方法,对于瞬态涡流场与电路耦合问题,应用了Crank-Nicholson法进行求解;对于运动问题,采用运动坐标系的方法进行求解;电磁力采用了节点力法求解;解决了单级感应线圈炮在脉冲供电时场路耦合分析问题,建立了单级感应线圈炮电磁场-电路-运动系统二维耦合模型。应用上述模型对单级感应线圈炮进行分析,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吻合,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圈炮 场路耦合 瞬态涡流场 节点力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iO_2光催化降解水体污染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61
12
作者 施冬梅 李再兴 多金环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6-48,共3页
在讨论纳米TiO2 光催化降解机理的基础上 ,介绍了纳米TiO2
关键词 纳米TIO2 光催化 水体污染物 纳米二氧化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增韧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宣兆龙 易建政 杜仕国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F11期443-446,共4页
综述了环氧树脂的增韧改性研究,着重讨论了热塑性树脂、热致液晶聚合物和互穿网络结构等环氧树脂增韧改性新技术。
关键词 环氧树脂 增韧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离子促进纳米TiO_2颗粒低温制备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闫军 崔海萍 +1 位作者 王彬 杜仕国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07-411,415,共6页
分别以Sn4+和Sn2+为促进剂,钛酸丁酯为主要原料,在80℃下通过强迫水解法制备了纳米TiO2颗粒。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透射电镜(TEM)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对产物进行表征。考察了不同酸度下Sn4+和Sn2+对TiO2晶... 分别以Sn4+和Sn2+为促进剂,钛酸丁酯为主要原料,在80℃下通过强迫水解法制备了纳米TiO2颗粒。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透射电镜(TEM)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对产物进行表征。考察了不同酸度下Sn4+和Sn2+对TiO2晶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Sn4+后,在合适的酸度条件下回流50 min后即可获得锐钛矿结构TiO2,TEM观察表明其晶粒粒径约为5 nm左右。紫外-可见漫反射谱分析表明:加入Sn4+或Sn2+所制备的两种粒子,其吸收带边同体相材料相比向短波方向移动。机理分析认为产物的结构主要取决于水解时的酸度,Sn离子主要起到降低成核表面能垒、促进晶核形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低温制备 Sn离子 酸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黑高聚物导电复合材料PTC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宣兆龙 易建政 +1 位作者 杜仕国 毕军建 《现代化工》 CAS CSCD 1999年第10期20-23,共4页
正温系数 (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导电高分子材料 (PTC材料 )在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探讨了炭黑 高聚物导电复合材料 PTC效应产生与衰退的机理 ,综述了其 PTC效应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PTC效应 炭黑 高聚物 导电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米铜粉/纳米TiO_2复合粒子的低温制备及光吸收性能 被引量:4
16
作者 闫军 王彬 +1 位作者 崔海萍 杜仕国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0-374,共5页
利用仿生合成的方法在温和条件下制备了微米铜粉/纳米TiO2复合粒子.选择有机胺对Cu粉进行表面处理,XPS分析表明有机胺通过N原子与表面Cu2+络合形成功能层,在Cu粉表面引入NH2和OH等功能基团,对比实验证实功能基团能够诱导无机氧化物的仿... 利用仿生合成的方法在温和条件下制备了微米铜粉/纳米TiO2复合粒子.选择有机胺对Cu粉进行表面处理,XPS分析表明有机胺通过N原子与表面Cu2+络合形成功能层,在Cu粉表面引入NH2和OH等功能基团,对比实验证实功能基团能够诱导无机氧化物的仿生沉积.XRD结果表明铜粉表面包覆的纳米TiO2呈现锐钛矿晶型,漫反射光谱(DRS)分析表明,Cu粉经过有机胺处理后在716.5nm处出现了由Cu2+离子与N配位产生的弱吸收.复合粒子的光吸收性能介于TiO2和Cu粉之间,Cu负载后样品的光吸收阀值从397.5nm红移至448.9nm,红移的原因可归于Cu负载后TiO2导带下出现新能级,光生电子经过这些中间能级发生跃迁,所需激发能量降低至可见光范围.448.9nm处吸收边的存在表明复合粒子具备可见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粉 纳米TIO2 复合颗粒 仿生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填料的改性及其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7
作者 何益艳 杜仕国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2001年第12期14-17,共4页
阐述了填料表面改性技术即偶联剂处理技术、表面活性剂处理技术、等离子体处理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介绍了几种典型无机填料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现状以及填料粒径。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无机填料 改性 偶联剂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值对AZ91D镁合金表面植酸转化膜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言坤 杜仕国 +1 位作者 鲁彦玲 汪明球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0-83,共4页
在pH值不同的几种植酸转化液中对AZ91D镁合金进行表面转化处理,利用扫描电镜及自带能谱仪、Tafel曲线和阻抗谱等分析手段,结合NaCl水溶液点滴实验,研究了pH值对植酸转化膜表面成分及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形成的植酸转化... 在pH值不同的几种植酸转化液中对AZ91D镁合金进行表面转化处理,利用扫描电镜及自带能谱仪、Tafel曲线和阻抗谱等分析手段,结合NaCl水溶液点滴实验,研究了pH值对植酸转化膜表面成分及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形成的植酸转化膜的耐蚀性较好;转化液的pH值会影响植酸螯合物的形成和转化膜的物质组成,进而影响转化膜的耐蚀性能;在酸性条件下,镁合金表面形成的植酸转化膜应属于电子导体膜,它阻碍了腐蚀介质与基体的接触,同时抑制腐蚀产物的扩散,对镁合金起到防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植酸 转化膜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曲面法优化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基耐磨涂料配方 被引量:4
19
作者 汪明球 闫军 +1 位作者 杜仕国 崔海萍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13,17,共5页
研制了一种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双组分耐磨涂料,其中A组分由自制的纳米TiO2/微米SiC复合颗粒(TiO2/SiC)、MoS2、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硅烷(KH-560)和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组成,固化剂聚酰胺作为B组分。以耐磨失质量比为指标,利用响应曲面法... 研制了一种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双组分耐磨涂料,其中A组分由自制的纳米TiO2/微米SiC复合颗粒(TiO2/SiC)、MoS2、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硅烷(KH-560)和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组成,固化剂聚酰胺作为B组分。以耐磨失质量比为指标,利用响应曲面法优化了涂料的制备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涂料优化的工艺参数中填料所占质量比例为70.60%,偶联剂0.80%,MoS21.40%,此时最低磨损失质量比可至0.42%。通过SEM观察涂料磨损形貌并初步探索其磨损机理,研究认为:添加复合粒子的耐磨涂料磨损机理呈粉状磨粒磨损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颗粒 耐磨涂料 响应曲面 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粉表面包覆硅烷偶联剂改性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何益艳 范修涛 +1 位作者 陆瑞卿 杜仕国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9-71,共3页
用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研究硅烷偶联剂在铜粉表面的接枝情况,对涂层的导电性能进行测试,确定了偶联剂的处理工艺。实验表明,硅烷偶联剂可以很好地在铜粉表面形成包覆层,直接添加偶联剂比预处理效果要好。
关键词 铜粉 硅烷偶联剂 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