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微量量热法表征的茵栀黄注射液质量波动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张萍 任永申 +3 位作者 鄢丹 段慧娟 李正明 肖小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80-984,共5页
目的研究茵栀黄注射液(茵陈,桅子,黄芩和金银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代谢的影响,探索该注射液质量一致性和稳定的生物活性评价方法。方法采用微量量热法,测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在7个批次茵栀黄注射液作用下的生长代谢热谱曲线和热动力学参... 目的研究茵栀黄注射液(茵陈,桅子,黄芩和金银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代谢的影响,探索该注射液质量一致性和稳定的生物活性评价方法。方法采用微量量热法,测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在7个批次茵栀黄注射液作用下的生长代谢热谱曲线和热动力学参数,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评价该注射液的抗菌作用。结果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第一指数生长期的生长速率常数k1(0.036 24~0.017 42 min-1,贡献度52.5%)和整个生长过程的产热量Q(11.64~9.84 J,贡献度24.75%),可以较好地反应各批注射液的抗菌作用差异及内在质量稳定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其顺序为S5>S7>S3>S6>S4>S2>S1。结论不同批次的茵栀黄注射液抗菌活性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微量量热法可以灵敏地区分不同批次产品抑菌活性的差异,为评价注射液产品的质量波动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模式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栀黄注射液 微量量热法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抑菌活性 质量波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锯齿状腺瘤与传统腺瘤部分临床特征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周智勇 韩英 +2 位作者 王鲁平 杨光之 曹建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923-925,共3页
目的:了解大肠锯齿状腺瘤是否存在不同于传统腺瘤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我院病理科自2002年1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所有的大肠息肉切片,重新诊断锯齿状腺瘤,然后比较其与传统腺瘤在患者年龄、性别、病变部位、息肉大小及蒂部情况等方面有... 目的:了解大肠锯齿状腺瘤是否存在不同于传统腺瘤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我院病理科自2002年1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所有的大肠息肉切片,重新诊断锯齿状腺瘤,然后比较其与传统腺瘤在患者年龄、性别、病变部位、息肉大小及蒂部情况等方面有无差异。结果:共检出1200张大肠息肉切片,其中锯齿状腺瘤29例,占全部息肉2.42%。比较传统腺瘤与锯齿状腺瘤的部分临床特征,发现锯齿状腺瘤患者平均年龄较传统腺瘤患者小[(56.0±16.6)岁vs(62.7±13.2)岁,P=0.0336];在直乙结肠,锯齿状腺瘤的发生率要高于传统腺瘤(62%vs35%,P=0.0252),而在降结肠则刚好相反(0vs25%,P=0.0068),其余部位二者构成比差异无显著性;在性别组成及息肉平均直径、蒂部情况二者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锯齿状腺瘤在临床较少见,其与传统腺瘤在发生年龄及发生部位方面存在差异,有必要对其发生的分子机制及预后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 锯齿状腺瘤 传统腺瘤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衰竭合并念珠菌肺炎病原菌谱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林芳 王慧芬 +5 位作者 苏海滨 赵鸿 李克 牟劲松 闫涛 李晨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5-218,共4页
目的调查肝衰竭患者感染念珠菌肺炎的病原菌菌谱并分析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解放军第302医院1986年1月-2007年12月诊断为肝衰竭合并念珠菌肺炎的患者150例(研究组),并将同期肝衰竭非真菌感染患者154例作为... 目的调查肝衰竭患者感染念珠菌肺炎的病原菌菌谱并分析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解放军第302医院1986年1月-2007年12月诊断为肝衰竭合并念珠菌肺炎的患者150例(研究组),并将同期肝衰竭非真菌感染患者154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分析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发现念珠菌肺炎病原菌谱;并对肝衰竭患者合并念珠菌肺炎的相关风险因子如基础疾病重、老年、男性、中性粒细胞减少、侵入性操作、人工肝治疗、合并糖尿病、应用单一或多种抗生素、提高免疫力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发生念珠菌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比例(69/150,46.00%)高于对照组(20/154,12.99%,P<0.05),慢性肝衰竭患者比例(78/150,52.00%)低于对照组(129/154,83.77%,P<0.05),MELD评分(25.08±6.43)高于对照组(18.14±8.34,P<0.05)。白色念珠菌是肝衰竭患者念珠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但比例呈下降趋势,从1986-1990年的72%下降到2005-2007年的50%,而非白色念珠菌感染比例从1986-1990年的28%上升至2005-2007年的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基础疾病病情重(OR=1.16,P<0.05)、使用两种以上广谱抗生素(OR=8.51,P<0.05)、长期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OR=6.27,P<0.05)、侵入性操作(OR=18.5,P<0.05)、中性粒细胞减少(OR=1.99,P<0.05)是肝衰竭患者合并念珠菌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衰竭患者合并念珠菌肺炎以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主,但后者所占比例于近年来逐渐下降,而非白色念珠菌感染比例呈升高趋势。基础疾病病情重、使用多种广谱抗生素、长期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侵入性操作、中性粒细胞下降是发生念珠菌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念珠菌病 肺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振荡通气与呼吸道粘液清除 被引量:6
4
作者 谷岩梅 王建荣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1年第5期30-32,共3页
高频振荡通气临床应用时可使患者咳痰量增多,咳痰相对容易,这一现象表明高频振荡气流可能有促进呼吸道粘液清除的作用。对高频振荡通气的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高频振荡气流对呼吸道粘液清除的作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 高频震荡通气 呼吸道粘液 理论基础 临床应用 HFOV 流变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