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体降温服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星岚 罗玉玲 +3 位作者 刘雨婷 郑晓慧 郑挺 常素芹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5,共9页
为提高人体热湿舒适度、避免高温热应激,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个体降温服的研究进展,在分析服装与人体热湿舒适性关系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主动降温服(液体降温服、气体降温服、热电降温服)和被动降温服(相变降温服、辐射降温服、导热... 为提高人体热湿舒适度、避免高温热应激,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个体降温服的研究进展,在分析服装与人体热湿舒适性关系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主动降温服(液体降温服、气体降温服、热电降温服)和被动降温服(相变降温服、辐射降温服、导热降温服)2类常见的个体降温服,汇总了各类个体降温服的热湿舒适性评价方法,最后对未来个体降温服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展望。研究表明:人体、服装、服装微气候区及外环境均会影响人体舒适性;主动降温服和被动降温服各有优缺点,均缺少通用性;未来个体降温服评价方法发展可进一步完善人-服装-环境模拟系统,并结合多种评价方法,优化降温服的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降温服 高温热应激 热湿舒适性 降温服种类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秒脉冲放电处理有机染料废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仇聪颖 管显涛 +2 位作者 刘振 朱安娜 闫克平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2-58,共7页
随着印染行业的快速发展,印染废水的排放与日俱增。由于废水中的有机物具有成分复杂、难以降解的特点,若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危害。试验设计了一种多针-网式反应器循环处理有机组分为酸性红73(AR73)的模... 随着印染行业的快速发展,印染废水的排放与日俱增。由于废水中的有机物具有成分复杂、难以降解的特点,若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危害。试验设计了一种多针-网式反应器循环处理有机组分为酸性红73(AR73)的模拟废水,其采用自行设计的基于TLT(Transmission Line Transformer)的高压重频纳秒脉冲电源驱动。电源可以产生峰值电压为50 kV,脉宽40 ns,上升沿20 ns的纳秒脉冲信号,工作频率可达500 Hz。试验考察了峰值电压、放电频率、染料初始质量浓度及作用时间等因素对AR73降解效果的影响。为评价处理效果,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量了废水中剩余染料浓度、过氧化氢浓度等指标。结果表明,在初始浓度30 mg/L,循环流量3.4 L/min,放电间距30 mm,峰值电压44.26 kV,放电频率200 Hz条件下处理30 min,AR73降解率可以达到83.20%,单次脉冲注入能量为11.73 mJ,过氧化氢浓度为47.36μmol/L,反应器脱色能效(G50)可以达到31.07 g·kW^-1·h^-1。增大放电电压可以进一步提高AR73降解率,溶液中活性物质浓度提高,但是能量效率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秒脉冲 电晕放电 低温等离子体 染料降解 高级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衣下空气层对透气型防护服热阻和湿阻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胡紫婷 郑晓慧 +3 位作者 冯铭铭 王英健 刘莉 丁松涛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45-150,160,共7页
为确定适宜的服装宽松量,提升透气型核生化(NBC)防护服的热湿舒适性,设计了穿着实验。在温、湿度可控制的气候室内,借助出汗暖体假人和三维扫描技术,观察常温、静止状态下5套不同松量服装的热湿传递性能,探讨衣下空气层对NBC防护服热阻... 为确定适宜的服装宽松量,提升透气型核生化(NBC)防护服的热湿舒适性,设计了穿着实验。在温、湿度可控制的气候室内,借助出汗暖体假人和三维扫描技术,观察常温、静止状态下5套不同松量服装的热湿传递性能,探讨衣下空气层对NBC防护服热阻和湿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衣下空气层体积与平均厚度的增量变化相似,不同松量服装的衣下空气层对服装总热阻和总湿阻有显著影响;随着透气型NBC防护服松量的增大,服装总热阻随着衣下空气层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服装总湿阻随着衣下空气层的增加呈现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生化防护服 衣下空气层 服装松量 暖体假人 热阻 湿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防护服国际标准最新动态对我国GB 24539—2009修订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杨小兵 杨光 +3 位作者 谭雯莉 郭婧雯 丁松涛 钟近艺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5-170,共6页
为促进我国化学防护服技术和产品质量的提升,科学指导GB 24539—2009《防护服装化学防护服通用技术要求》的修订,结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化学防护服标准研究中的最新动态,分析和比较了目前我国化学防护服通用标准与ISO标准在化学防... 为促进我国化学防护服技术和产品质量的提升,科学指导GB 24539—2009《防护服装化学防护服通用技术要求》的修订,结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化学防护服标准研究中的最新动态,分析和比较了目前我国化学防护服通用标准与ISO标准在化学防护服的分类及关键技术指标上的差异。同时,结合欧洲标准化委员会在化学防护服标准等的更新情况,重点从标准的技术要求和核心测试评价方法,如化学物质渗透性能测试、服装面料的耐磨损及耐屈挠性能测试等多角度,对未来我国化学防护服标准的修订方向和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以期对我国正在进行的国家标准修订工作提供科学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防护服 国家标准 国际标准 化学物质渗透性能 耐磨性能 耐屈挠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基柔性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孙亚昕 张秀玲 +1 位作者 习海玲 李从举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34-1342,共9页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作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在气体储存、分离、催化等多个领域表现出优越的性能。但材料本身存在的缺陷和特性使得单一MOFs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较多困难。将MOFs与其他材料复合制备具有一定柔性的新型材料成为扩宽其...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作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在气体储存、分离、催化等多个领域表现出优越的性能。但材料本身存在的缺陷和特性使得单一MOFs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较多困难。将MOFs与其他材料复合制备具有一定柔性的新型材料成为扩宽其实际应用的有效途径。从制备方法角度出发,综述了前沿MOFs柔性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并对MOFs复合材料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指出柔性基底材料为MOFs实际应用提供了支持。进一步开发和研制新型MOFs复合材料,提高MOFs实际应用的可能性与多样性,仍是研究者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柔性基底 混合基质膜 纳米纤维 气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泡沫浸渍酚醛树脂溶液制备炭泡沫隔热材料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郑梓璇 王德刚 +4 位作者 梁国杰 栗丽 王馨博 苏茹月 李凯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21-227,共7页
以聚氨酯泡沫为模板,硼化酚醛树脂为碳源,通过液相浸渍烘干、氧化稳定化、高温热解工艺制备网状玻璃炭泡沫(RVC)材料,通过对材料的物相组成、热解聚缩过程以及高温隔热(1 200℃)、压缩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碳源对RVC... 以聚氨酯泡沫为模板,硼化酚醛树脂为碳源,通过液相浸渍烘干、氧化稳定化、高温热解工艺制备网状玻璃炭泡沫(RVC)材料,通过对材料的物相组成、热解聚缩过程以及高温隔热(1 200℃)、压缩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碳源对RVC材料密度、收缩率、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模板法浸渍制备的RVC材料孔径分布均匀(200~500μm)、密度低(0.041~0.065 g/cm^(3)),可通过调控浸渍液的浓度,增大材料的平均孔径,使得RVC的有效残炭率由32.6%升至49.5%,同时,线收缩率从20%降低至5%。热失重过程表明氧化稳定化处理能够将热塑性酚醛树脂转化为热固性树脂并在热解炭化阶段稳定地附着在聚氨酯骨架上,避免在最终的炭泡沫结构中产生应力和宏观缺陷。所得RVC材料在实验密度范围内对应的高温热导率与密度呈负相关,在1 200℃下热导率为0.339 W·(m·K)^(-1),具有良好的高温隔热性能,同时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表现出良好的静态压缩韧性,可在热防护领域中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泡沫 液相酚醛树脂 网状玻璃炭泡沫 线收缩率 高温热导率 压缩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敞开式离子化质谱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宝强 张众垚 +3 位作者 孔景临 张琳 郭成海 李翠萍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1-235,I0001,共16页
军事、公共安全和应急救援等对现场、实时、准确、快速检测技术提出了迫切需求。敞开式离子化质谱技术可以现场直接分析样品,具有简单、快速、无需样品前处理、可分析多种相态物质的特点。本文总结了基于激光、等离子体和电喷雾原理的... 军事、公共安全和应急救援等对现场、实时、准确、快速检测技术提出了迫切需求。敞开式离子化质谱技术可以现场直接分析样品,具有简单、快速、无需样品前处理、可分析多种相态物质的特点。本文总结了基于激光、等离子体和电喷雾原理的敞开式离子化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敞开式离子化质谱技术在化学战剂、生物和爆炸物检测领域的应用,并对敞开式离子化质谱技术面临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敞开式离子化 小型质谱 化生爆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青年男子头面部特征分栏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郑晓慧 李慰 +3 位作者 张传坤 杨博 杨小兵 丁松涛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12,共5页
为改善呼吸器、头盔等头面部防护用品的适配性能,基于10 325名中国青年男子样本的头面部尺寸分布特征,分析现有3种分栏方法(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分栏、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分栏和我国汉族人头面部分栏)对中国青年男子的适用性... 为改善呼吸器、头盔等头面部防护用品的适配性能,基于10 325名中国青年男子样本的头面部尺寸分布特征,分析现有3种分栏方法(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分栏、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分栏和我国汉族人头面部分栏)对中国青年男子的适用性,并提出适合中国青年男子的专用分栏。结果表明:现有3种分栏对中国青年男子头面部特征的覆盖率分别为87. 9%、98. 74%、95. 4%,且均匀性不足,不适用于中国青年男子群体;文中提出的中国青年男子专用分栏包括10个型,总覆盖率为97. 28%,且样本在各型之间分布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面部防护用品 分栏 适配特性 面部特征 人体测量 青年男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DLAS检测技术的甲烷体积分数场重建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张旭 曹树亚 +4 位作者 郭腾霄 董力强 杨柳 原博 丁学全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77-582,共6页
为了实现对甲烷体积分数场的2维分布重建,基于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TDLAS)检测技术,以甲烷为目标气体,采用直接吸收的测量方式,探测了甲烷氮气混合气的吸收光谱信号,通过代数重建算法对甲烷体积分数进行了模拟重建和实验研究,模拟... 为了实现对甲烷体积分数场的2维分布重建,基于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TDLAS)检测技术,以甲烷为目标气体,采用直接吸收的测量方式,探测了甲烷氮气混合气的吸收光谱信号,通过代数重建算法对甲烷体积分数进行了模拟重建和实验研究,模拟重建采用了6×6共36个方格的正方形重建区域,假定一个方形区域内具有空穴的体积分数分布,模拟24条光束从4个方向穿过重建区域,获取了模拟光线下的投影值。结果表明,经过重复实验统计均方根误差在2.58%,对模拟投影信号加入不同信噪比(5%,10%,20%)的高斯白噪声之后再进行重建,均方根误差分别在4.17%~9.30%之间;实验研究采取面源泄露式扩散方式,并通过在中心附近放置石英柱的方式人为制造体积分数空穴,形成非均匀体积分数场,通过对放置障碍物前后的重建结果对比,能够看到在空穴位置有明显的体积分数下降。TDLAS技术与计算机断层重建技术在气体体积分数场的局部分布检测上有可行性,具备作为有毒有害气体云团体积分数分布检测手段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学 2维分布重建 代数重建算法 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子在多孔炭材料上的吸附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郑超 康凯 +2 位作者 周术元 宋华 白书培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803-3812,共10页
多孔炭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发达的孔隙结构,是吸附有毒有害气体的关键材料,备受环境、化工、军事化学等领域的关注。多孔炭材料对有毒有害气体的吸附性能受气氛中水分子竞争吸附的影响,研究多孔炭材料对水分子的吸附行为是复杂环... 多孔炭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发达的孔隙结构,是吸附有毒有害气体的关键材料,备受环境、化工、军事化学等领域的关注。多孔炭材料对有毒有害气体的吸附性能受气氛中水分子竞争吸附的影响,研究多孔炭材料对水分子的吸附行为是复杂环境下吸附分离有毒有害气体的基础,对改进多孔炭材料的表面官能团组成和孔结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此,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水分子在多孔炭材料上吸附的机理、过程和影响因素,探讨了水分子作为示踪分子用于多孔炭材料结构表征的潜在可能,并对未来吸附理论的研究方向和指导新型吸附材料设计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炭材料 水分子 吸附 表面官能团 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TDLAS检测技术的甲烷浓度场重建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旭 郭腾霄 +2 位作者 杨柳 丁学全 曹树亚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03-611,共9页
为了实现对气体浓度场二维分布重建,基于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以甲烷作为目标气体,选取1653.72 nm的吸收峰位,采用直接吸收的测量手段,探测了浓度为2.97%的甲烷近红外光谱信息,通过断层重建算法对甲烷浓度场进行了模拟重建和... 为了实现对气体浓度场二维分布重建,基于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以甲烷作为目标气体,选取1653.72 nm的吸收峰位,采用直接吸收的测量手段,探测了浓度为2.97%的甲烷近红外光谱信息,通过断层重建算法对甲烷浓度场进行了模拟重建和实验研究。模拟重建采用了12×12共144个方格的正方形重建区域,假定了一个方形区域内的具有多个空穴的浓度分布,模拟72条光束从4个方向穿过重建区域,获取模拟光线下的投影值,经过实验统计代数重建算法均方根误差为5.58%,模拟退火算法均方根误差为8.38%;对模拟投影信号加入不同信噪比的高斯白噪声之后再进行重建,均方根误差在9.17%~15.30%之间。实验装置采用面源泄露扩散方法,通过在中心附近放置石英柱的方式人为制造浓度空穴,形成非均匀浓度场。通过对代数重建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的重建结果对比,能够看到模拟退火算法在近红外吸收光谱层析重建方法中的应用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学 二维分布重建 模拟退火算法 近红外TDLAS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褶皱氧化石墨烯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曾旭 朱彬彬 +3 位作者 邱伟 李伟丽 郑晓慧 徐斌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0-302,共13页
氧化石墨烯(GO)作为二维纳米材料石墨烯的衍生物,具有制备简单、成本低、官能团丰富、易于改性等特点。在GO二维纳米片层上引入褶皱,可改变其形貌和结构,带来特殊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特性,在一些领域具有独特的应用优势。本文综述了国... 氧化石墨烯(GO)作为二维纳米材料石墨烯的衍生物,具有制备简单、成本低、官能团丰富、易于改性等特点。在GO二维纳米片层上引入褶皱,可改变其形貌和结构,带来特殊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特性,在一些领域具有独特的应用优势。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在褶皱氧化石墨烯(WGO)的制备与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预拉伸法、溶剂诱导法、快速干燥法和pH值调控法等制备WGO的原理和特点,同时总结了WGO在智能器件、生物医药和水处理方面的应用。还分析了当前在WGO制备和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褶皱氧化石墨烯 预拉伸法 溶剂诱导法 快速干燥法 pH值调控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对单组分CO_(2)吸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香梅 孙源 +4 位作者 杨帅鹏 刘茜 吕丽 王春来 金君素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1-176,180,共7页
重点综述了近五年来MOFs材料在单组分CO_(2)吸附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详细地介绍了近几年来被深入研究几种MOFs材料,主要按照国内外常用的IRMOFs、MILs、UiOs、ZIFs、其它系列等MOFs材料进行分类,从掺杂金属或氮原子、调节孔径、氨基功... 重点综述了近五年来MOFs材料在单组分CO_(2)吸附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详细地介绍了近几年来被深入研究几种MOFs材料,主要按照国内外常用的IRMOFs、MILs、UiOs、ZIFs、其它系列等MOFs材料进行分类,从掺杂金属或氮原子、调节孔径、氨基功能化以及合成MOFs复合材料等方面,对其CO_(2)吸附性能和吸附机理进行了分析,展望了MOFs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对MOFs提供了系统性理解,以期为MOFs材料应用到工程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MOFS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氧气逃生呼吸器标准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博 杨小兵 +3 位作者 张守鑫 周川 颜晓珊 温晓红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9-145,共7页
为了给氧气逃生呼吸器国家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相关氧气呼吸器标准。研究结果表明:在保证人员安全前提下,结合产品定位于逃生目的,建议吸入气体中氧气含量的最低值≥15%,均值> 19. 5%;二氧化碳含量的均值≤1. 5%,峰... 为了给氧气逃生呼吸器国家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相关氧气呼吸器标准。研究结果表明:在保证人员安全前提下,结合产品定位于逃生目的,建议吸入气体中氧气含量的最低值≥15%,均值> 19. 5%;二氧化碳含量的均值≤1. 5%,峰值≤4%;最高温度≤50℃;吸气阻力≤1. 2 k Pa,呼气阻力≤1. 2 k Pa,两者之和≤1. 8 k Pa;实用性能引用GB/T 23465-2009中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气逃生呼吸器 呼吸器标准 性能指标 测试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基消毒材料对芥子气降解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博宁 孔令策 +4 位作者 许文彩 陈文明 辛毅 左言军 李从举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223-2228,2237,共7页
芥子气被称为“毒剂之王”,是一类典型的糜烂性化学战剂。催化降解法具有效率高、安全性好等特点,在降解芥子气的同时可防止芥子气降解为其他剧毒产物,如有毒的砜产物等。催化降解使用的材料主要有次氯酸盐、过氧化氢、酶、金属基催化... 芥子气被称为“毒剂之王”,是一类典型的糜烂性化学战剂。催化降解法具有效率高、安全性好等特点,在降解芥子气的同时可防止芥子气降解为其他剧毒产物,如有毒的砜产物等。催化降解使用的材料主要有次氯酸盐、过氧化氢、酶、金属基催化剂等。其中,金属基催化剂具有温和、高效、高选择的特性,主要通过氧化反应、水解反应、脱卤消去反应催化降解芥子气。该文归纳了金属氧化物、多金属氧酸盐(POMs)、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等金属基催化剂降解芥子气的催化性能及其降解芥子气的原理;总结了降解芥子气的金属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最后,对金属氧化物、POMs和MOFs材料的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子气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多金属氧酸盐 金属氧化物 化学战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光谱法研究氨基改性介孔泡沫对DhaA的稳定化机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郑禾 钟近艺 +5 位作者 崔燕 赵冲林 郭旋 吴琼 赵渊中 娄雷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79-1784,共6页
采用F-4600荧光光谱仪,对尿素和二甲基亚砜两种变性剂中烷基卤脱卤酶DhaA在氨基改性介孔泡沫固定化前后的荧光光谱特征进行测定。运用荧光相图分析DhaA在两种变性剂中的去折叠过程,并结合活性残留率进行了变性过程热力学参数计算,比较... 采用F-4600荧光光谱仪,对尿素和二甲基亚砜两种变性剂中烷基卤脱卤酶DhaA在氨基改性介孔泡沫固定化前后的荧光光谱特征进行测定。运用荧光相图分析DhaA在两种变性剂中的去折叠过程,并结合活性残留率进行了变性过程热力学参数计算,比较固定化前后DhaA去折叠过程和热力学参数的区别。实验结果表明,DhaA催化活性随变性剂浓度增加而降低。相同变性剂浓度下,固定化DhaA能够比游离态DhaA保持更高的催化活性,在变性剂到达临界浓度之前(尿素浓度5.5mol·L^-1,DMSO浓度7mol·L^-1),氨基改性介孔泡沫的稳定化作用显著。DhaA在尿素诱导下的变性过程符合“二态模型”,而在DMSO诱导下符合“三态模型”,DhaA中间态出现在浓度为5.6mol·L^-1。氨基改性介孔泡沫固定化不改变DhaA变性过程,但能够提高DhaA的去折叠热力学参数。在尿素诱导下,计算得到的DhaA初始吉布斯自由能变ΔG(H2O)为8.51kcal·mol^-1,固定化后ΔG(H2O)提高为9.55kcal·mol^-1;但由于尿素分子容易通过静电作用进入氨基介孔泡沫孔道,固定化后DhaA的溶液可及面积m由3.69kcal·(mol·mol·L^-1)^-1增大到4.00kcal·(mol·mol·L^-1)^-1,孔道内的氨基、羟基能够通过氢键作用增强DhaA的刚性,从而有效的降低了尿素可及面积增加带来的影响,提高了DhaA的尿素耐受性。在DMSO诱导下,计算发现游离态与固定化DhaA在折叠态向中间态转变过程中的ΔG(H2O)均为12.12kcal·mol^-1,由于孔道内的氨基、羟基能够有效阻碍非极性DMSO分子的进入,造成m从3.39kcal·(mol·mol·L^-1)^-1降低为2.30kcal·(mol·mol·L^-1)^-1;当DhaA从中间态向去折叠态转化时,DhaA内部疏水基团暴露导致m增加,由于孔道内极性微环境作用,固定化DhaA的m值(4.40kcal·(mol·mol·L^-1)^-1)仍然低于游离态DhaA(4.94kcal·(mol·mol·L^-1)^-1)。荧光光谱法研究固定化对DhaA去折叠过程及热力学参数的影响是深入研究DhaA稳定性的有效手段,能够为其他生物酶的稳定化机理研究提供方法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aA 荧光光谱 稳定化机理 尿素 二甲基亚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P-PAVA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亮亮 刘艳 +1 位作者 赵守田 张彤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03-607,共5页
为探索聚叠氮缩水甘油醚(GAP)在释放壬酸香草酰胺(PAVA)领域的应用,采用非异氰酸酯固化GAP与PAVA溶液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不同PAVA含量的GAP-PAVA。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微量热仪,研究了GAP和PAVA间的相容性。利用数码显微镜、红外热像仪... 为探索聚叠氮缩水甘油醚(GAP)在释放壬酸香草酰胺(PAVA)领域的应用,采用非异氰酸酯固化GAP与PAVA溶液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不同PAVA含量的GAP-PAVA。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微量热仪,研究了GAP和PAVA间的相容性。利用数码显微镜、红外热像仪及气相色谱仪,对GAP-PAVA的形貌、燃温及PAVA的燃烧释放率分别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GAP与PAVA的相容性良好; GAP-PAVA可容纳质量分数30%的PAVA; GAP-PAVA燃烧的最高温度变化范围为310~390℃,平均温度变化范围为50~100℃。此外,GAP-PAVA中PAVA含量为20%时,其燃烧释放率高达84.3%,说明GAP非常适用于PAVA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叠氮缩水甘油醚(GAP) 壬酸香草酰胺(PAVA) 相容性 燃温 燃烧释放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膜连续进样和脉冲进样的便携式质谱进样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宝强 李翠萍 +2 位作者 张众垚 孔景临 张琳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15-721,共7页
针对国产便携式质谱仪在维持真空条件下提高进样效率的问题,研究了膜连续进样和脉冲进样技术。利用实验室组装的膜连续进样和脉冲进样装置,使用二甲苯标气开展了在不同膜温、不同进样流量、不同脉冲频率条件下的进样实验;利用国内厂家... 针对国产便携式质谱仪在维持真空条件下提高进样效率的问题,研究了膜连续进样和脉冲进样技术。利用实验室组装的膜连续进样和脉冲进样装置,使用二甲苯标气开展了在不同膜温、不同进样流量、不同脉冲频率条件下的进样实验;利用国内厂家生产的膜替换Hapsite用进样阀中的膜,在相同膜温和不同进样流量条件下对比分析了两种膜的性能。结果表明:提高膜温度、增大进样流量可以有效提高便携式质谱仪的离子流信号强度,缩短响应时间和减少峰拖尾现象;在膜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增大进样流量可以有效地缩小两种膜性能之间的差距;采用脉冲进样时,随着脉冲电压频率的增大,既可以有效地保持仪器的真空度,又可以提高离子流信号强度、缩短响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式质谱 膜进样 脉冲进样 Hapsite用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泡沫对芥子气降解酶DhaA的吸附研究
19
作者 郑禾 钟近艺 +3 位作者 刘景全 张哲 崔燕 郑永超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01-1207,共7页
以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乙二醇三嵌段共聚物(P123)为模板剂,1,3,5-三甲苯(TMB)为扩孔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三维连通笼状介孔泡沫(MCF)。N_2吸脱附等温实验发现MCF最大孔径尺寸17.3 nm,窗口尺寸8.2 nm,比表面... 以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乙二醇三嵌段共聚物(P123)为模板剂,1,3,5-三甲苯(TMB)为扩孔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三维连通笼状介孔泡沫(MCF)。N_2吸脱附等温实验发现MCF最大孔径尺寸17.3 nm,窗口尺寸8.2 nm,比表面积770.3 m^2/g,孔容可达2.3 cm^3/g。以MCF为载体,考察了MCF对芥子气降解酶DhaA的吸附作用,发现pH为6.5时, DhaA在MCF上的饱和吸附量最大,吸附动力学满足Elovich动力学模型,DhaA在MCF孔道中的内扩散过程是吸附的限速步骤,吸附等温线符合Sips模型。MCF吸附后DhaA的活性和构象均发生明显改变, DhaA酶活残留12.4%,本征荧光光谱发生红移。研究结果表明:大孔径、大孔容和三维笼状孔道等结构特征使MCF有利于吸附DhaA,静电排斥作用影响吸附过程,DhaA构象改变是造成DhaA催化活性降低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泡沫 芥子气降解酶 吸附 构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杆介质阻挡放电降解酸性红73废水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丹 张连成 +3 位作者 黄逸凡 朱安娜 刘振 闫克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640-3648,共9页
研究一种双杆式介质阻挡放电在不同条件下对酸性红73的降解效果,考察了能量密度、初始电导率、初始pH、初始质量浓度和放置时间等因素对染料降解率的影响,并对反应中生成的活性粒子(H_2O_2和O_3)进行了检测。降解实验前后的紫外-可见吸... 研究一种双杆式介质阻挡放电在不同条件下对酸性红73的降解效果,考察了能量密度、初始电导率、初始pH、初始质量浓度和放置时间等因素对染料降解率的影响,并对反应中生成的活性粒子(H_2O_2和O_3)进行了检测。降解实验前后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表明介质阻挡放电能够破坏酸性红73分子中的偶氮双键和萘环等。实验结果表明:能量密度的增加可以提高酸性红73降解率,当能量密度为265.8k J/L时,降解率为70.0%,能量效率最高可达2.84mg/(kW·h)。酸性红73的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可以提高反应的能量效率。放电过程中产生的过氧化氢与处理时间呈正相关增长,并可持续存在一段时间进一步引起染料褪色,臭氧则随着时间的增长先增大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低温等离子体 废水 酸性红73 污染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