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个微米级硼铝合金颗粒着火燃烧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黄纲顺 王禹泽 +4 位作者 冯运超 周亮 马立坤 陈斌斌 罗景龙 《固体火箭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8-415,共8页
基于微米级单颗粒着火燃烧试验系统,采用高速摄影的方法记录了不同燃气温度条件下单个硼铝(B-Al)合金颗粒的着火燃烧过程。分析了B-Al合金颗粒着火燃烧典型过程,发现了B-Al合金颗粒的微爆现象,获得了不同燃气温度工况下B-Al合金颗粒着... 基于微米级单颗粒着火燃烧试验系统,采用高速摄影的方法记录了不同燃气温度条件下单个硼铝(B-Al)合金颗粒的着火燃烧过程。分析了B-Al合金颗粒着火燃烧典型过程,发现了B-Al合金颗粒的微爆现象,获得了不同燃气温度工况下B-Al合金颗粒着火延迟时间等特性参数。结果表明:B-Al合金颗粒的着火燃烧过程表现为Al颗粒和B颗粒着火燃烧过程的阶段性耦合;在第一燃烧阶段,存在快速燃烧和缓慢燃烧两种形式的微爆现象,在第二燃烧阶段,存在特殊的微爆现象(喷射现象);随着环境燃气温度的增加,喷射现象逐渐演变成为该阶段的典型特征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铝合金 高温燃气 着火燃烧 微爆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质量的烟幕干扰效能评估试验研究
2
作者 丁佳麟 刘书信 +3 位作者 张奇 张远鹏 李庆伟 陈春生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6-274,共9页
烟幕在对抗精确制导武器的应用中具有费效比高、施放简单的特点。针对目前缺少烟幕干扰效能定量评估方法的现状,依据红外导引系统制导机理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灰度以及图像结构相似度的烟幕干扰效能评估方法。为提高跟踪误差-干扰成功率... 烟幕在对抗精确制导武器的应用中具有费效比高、施放简单的特点。针对目前缺少烟幕干扰效能定量评估方法的现状,依据红外导引系统制导机理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灰度以及图像结构相似度的烟幕干扰效能评估方法。为提高跟踪误差-干扰成功率评估准则适用性,提出烟幕有效遮蔽概率指标。通过外场试验分析烟幕的动态干扰过程,并采用去均值的归一化积相关度(C_(2))与结构尺度相似度(SSIM)对试验数据进行量化分析,依据评价结果提出烟幕有效干扰量化评估准则。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图像质量评价以及烟幕有效遮蔽概率的评估方法均能定量评估烟幕干扰效果,当C_(2)数值小于0.4或SSIM数值小于0.72时,红外导引系统丢失目标,烟幕干扰有效。对于装填纳米发烟材料和富含炭黑聚集体的发烟器材,烟幕有效遮蔽概率分别为0.503、0.6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幕干扰 效能评估 图像质量 红外末制导 光电对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xtendSim平台的装备战场抢修仿真研究
3
作者 田旭光 吴龙涛 +2 位作者 张成名 左钦文 刘宁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1-199,共9页
为研究装备战场抢修过程中各维修保障资源要素的影响,构建了在ExtendSim仿真平台下装备战场抢修过程仿真模型。构建了装备战场抢修过程的概念模型;分析了建模边界,构建了基于ExtendSim的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对装备战场抢修过程进行了... 为研究装备战场抢修过程中各维修保障资源要素的影响,构建了在ExtendSim仿真平台下装备战场抢修过程仿真模型。构建了装备战场抢修过程的概念模型;分析了建模边界,构建了基于ExtendSim的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对装备战场抢修过程进行了仿真;通过分析认为,在一定仿真条件设定下,检测人员和检测设备有一个最优数量,此时设备利用率、保障人员利用率、任务等待时间和平均任务完成时间是相对稳定的,且无需消耗过多的维修资源。在检测人员和检测设备的数量过少时,仿真系统运行极不稳定,有时甚至无法完成仿真流程;而检测人员和检测设备的数量过多反而没有带来保障效率大幅提高。研究了装备重损率对抢修过程的影响,研究成果可对装备战场抢修过程组织决策提供技术手段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endSim 战场抢修仿真 设备利用率 保障人员利用率 任务等待时间 平均任务完成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降温服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星岚 罗玉玲 +3 位作者 刘雨婷 郑晓慧 郑挺 常素芹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5,共9页
为提高人体热湿舒适度、避免高温热应激,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个体降温服的研究进展,在分析服装与人体热湿舒适性关系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主动降温服(液体降温服、气体降温服、热电降温服)和被动降温服(相变降温服、辐射降温服、导热... 为提高人体热湿舒适度、避免高温热应激,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个体降温服的研究进展,在分析服装与人体热湿舒适性关系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主动降温服(液体降温服、气体降温服、热电降温服)和被动降温服(相变降温服、辐射降温服、导热降温服)2类常见的个体降温服,汇总了各类个体降温服的热湿舒适性评价方法,最后对未来个体降温服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展望。研究表明:人体、服装、服装微气候区及外环境均会影响人体舒适性;主动降温服和被动降温服各有优缺点,均缺少通用性;未来个体降温服评价方法发展可进一步完善人-服装-环境模拟系统,并结合多种评价方法,优化降温服的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降温服 高温热应激 热湿舒适性 降温服种类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中国储能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1
5
作者 陈海生 李泓 +40 位作者 徐玉杰 徐德厚 王亮 周学志 陈满 胡东旭 阎景旺 李先锋 胡勇胜 安仲勋 刘语 肖立业 蒋凯 钟国彬 王青松 李臻 戴兴建 张宇鑫 俞振华 宋振 彭煜民 马一鸣 郭欢 王星 周鑫 胡傲伟 张弛 相佳媛 张浩 刘为 岳芬 张长昆 谢飞 夏恒恒 杨重阳 邱清泉 艾巍 李浩秒 刘轩 梅文昕 李煌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59-1397,共39页
本文对2023年度中国储能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通过对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集成示范三方面的回顾和分析,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得出了中国储能技术领域的主要进展,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铅蓄电池、锂离子电池... 本文对2023年度中国储能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通过对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集成示范三方面的回顾和分析,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得出了中国储能技术领域的主要进展,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铅蓄电池、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储能新技术、集成技术和消防安全技术等。结果表明,2023年中国储能技术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集成示范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保持了全球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集成示范最为活跃的国家地位,中国在储能领域发表SCI论文数、申请专利数、装机规模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展望2024年,中国储能技术有望继续高速发展,同时总体上需要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 技术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化学电源体系发展及军事应用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李珂 郝奕帆 +5 位作者 方振华 王静 张松通 祝夏雨 邱景义 明海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6-461,共26页
在全面电动化的背景下,各类电子产品应用的时空域快速转变对所配备的电池供电能力提出了更为苛刻的工况和环境适应要求,亟待发展充电时间短、小体积大电流输出的电源系统。本综述对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高功率化学电源体系在大倍率充放... 在全面电动化的背景下,各类电子产品应用的时空域快速转变对所配备的电池供电能力提出了更为苛刻的工况和环境适应要求,亟待发展充电时间短、小体积大电流输出的电源系统。本综述对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高功率化学电源体系在大倍率充放电领域的进展进行了梳理,包括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赝电容电容器、离子型电容器(锂/钠/钾离子等)、铅炭电池等,分别从电极材料、电解质调控和电池结构等角度出发,重点分析了当前影响各电源体系在其功率性能方面的发展瓶颈、能力水平以及亟待突破的关键技术,并对其在低温启动、动力供电和脉冲响应等军事应用领域及所增益效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综合分析表明,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为进一步遴选性能更好、更匹配的化学电源体系服务于装备的迭代升级和应用创新,通过构筑高稳定性和导电性的电极材料,宽温域、高电导率的电解质材料和改良电池结构从而减小内阻的途径,显著提升功率性能,并明确提出高功率电池存在最佳工作区间和最优工作策略的问题,尤其是在大电流充放电和脉冲工况下,这对于后续如何根据实际工况用好电池具有借鉴意义。有望在提升各化学电源体系的功率性能的同时,以最佳的系统管控方法和应用策略进一步提升电池的循环寿命、能量转换效率、安全性和可靠性,获得满足市场所需和军民急用的高功率电源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 锂离子电池 钠离子电池 电容器 铅炭电池 军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T和温压炸药浅埋爆炸效应差异性研究
7
作者 杨峰 翟红波 +3 位作者 苏健军 李尚青 肖洋 刘伟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0-166,共7页
为研究TNT和温压炸药浅埋爆炸效应的差异性,文章开展了浅埋爆炸试验,系统分析了TNT和温压炸药在爆坑形貌和地表空气冲击波波形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相同工况的浅埋爆炸,温压炸药产生的爆坑直径、深度以及体积都大于TNT,装药埋深为0.... 为研究TNT和温压炸药浅埋爆炸效应的差异性,文章开展了浅埋爆炸试验,系统分析了TNT和温压炸药在爆坑形貌和地表空气冲击波波形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相同工况的浅埋爆炸,温压炸药产生的爆坑直径、深度以及体积都大于TNT,装药埋深为0.1 m和0.3 m时,温压炸药产生的爆坑体积分别是TNT的1.2倍和2.3倍。通过对测得的冲击波参数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当埋深为0.1 m和0.3 m时,比例距离为1的测点处温压炸药产生的冲击波峰值压力分别是TNT的2.16倍和1.41倍;在研究范围内,比例距离和埋深变化对不同类型装药的冲击波冲量衰减量影响很小,但对衰减率有较大影响,当埋深从0.1 m增加为0.3 m时,2种类型装药的冲量衰减率都增加了近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爆炸 爆坑 空气冲击波 峰值压力 冲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电源内阻测量及状态监测策略分析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蒋杭廷 张倩倩 +4 位作者 张松通 祝夏雨 孟闻捷 邱景义 明海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400-3422,共23页
内阻是表征电池寿命以及电池运行状态的重要参数之一,是衡量电子和离子在电极内迁移或扩散难易程度的主要标志,其测量时的准确度易受到测量温度和压力等环境变量的影响,准确检测化学电源内阻对提高电池管理的精度具有指导意义。面对当... 内阻是表征电池寿命以及电池运行状态的重要参数之一,是衡量电子和离子在电极内迁移或扩散难易程度的主要标志,其测量时的准确度易受到测量温度和压力等环境变量的影响,准确检测化学电源内阻对提高电池管理的精度具有指导意义。面对当前内阻测量变量多、误差大和应用单一等问题,本文梳理分析了近年来混合脉冲功率特性法、直流内阻测试法、交流注入法、直流放电法和电化学阻抗谱法这五种典型锂离子电池内阻测量方法的相关研究工作,重点介绍了内阻受内外环境的具体影响,创新性地引入了内阻和电池寿命、电池状态以及电池安全预警之间的关系,为提高化学电源性能评估的准确性、预测化学电源寿命和优化化学电源使用提供了解决方案,最后对内阻的测量方法和机器学习模型的改进策略进行了研判和讨论,提出了内阻测量需要达到测试时间短、测试一致性好和精度高的量化评价指标,有望持续丰富内阻测量方法及其应用,从而进一步推动化学电源内阻的精准测量以及对电池模组的状态监控与分析,为提高各类化学电源内阻的测量精确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阻抗 直流阻抗 电池寿命预测 健康状态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锂电池剩余寿命预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朱振威 苗嘉伟 +3 位作者 祝夏雨 王晓旭 邱景义 张浩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134-3149,共16页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逐步降低,锂电池在电动汽车、储能系统、便携式电子设备等多个领域实现了广泛应用,有效促进了清洁能源的普及和能源结构的优化。掌握锂电池衰变和剩余使用寿命(RUL)对于确保设备稳定运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逐步降低,锂电池在电动汽车、储能系统、便携式电子设备等多个领域实现了广泛应用,有效促进了清洁能源的普及和能源结构的优化。掌握锂电池衰变和剩余使用寿命(RUL)对于确保设备稳定运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及保障用户安全至关重要。通过优化电池设计和使用策略,可以延长锂电池的使用寿命,降低更换成本,进一步推动锂电池的规模化应用。锂电池的性能衰变是一个涉及多尺度化学、电化学反应的复杂过程,涉及其内部从材料、界面到多孔电极、器件等诸多因素影响。各种机器学习(ML)的方法正是建模处理复杂数据、寻找规律、反馈应用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锂电池RUL建模研究的科学问题,综述了ML算法在预测电池RUL领域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数据驱动的电池管理、预测建模以及利用ML方法来提高电池性能和寿命方面的突破。最后,对当前领域内面临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提供一个基于ML算法的电池RUL预测技术的全面视角,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管理系统 电池剩余寿命 寿命预测 机器学习算法 寿命延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在激光熔覆涂层缺陷检测中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儒森 吉小超 +6 位作者 张梦清 于鹤龙 尹艳丽 周俊 魏敏 史佩京 张伟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137,共26页
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分支,通过算法分析数据,从中发现规律和模式,进而做出预测和决策,近年来在激光熔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激光熔覆过程中形成的各类缺陷严重影响熔覆层的质量与性能,熔覆质量的可靠性与可重复性是激光熔覆... 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分支,通过算法分析数据,从中发现规律和模式,进而做出预测和决策,近年来在激光熔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激光熔覆过程中形成的各类缺陷严重影响熔覆层的质量与性能,熔覆质量的可靠性与可重复性是激光熔覆技术面临的最大挑战。数据驱动的机器学习算法可用于激光熔覆过程监测与缺陷检测、反馈调控熔覆工艺、优化抑制熔覆缺陷,已成为本领域的研究热点。综述激光熔覆过程中产生的缺陷类型与成形机制,概述激光熔覆过程中产生的信号特征及其监测原理与手段,总结机器学习方法在激光熔覆过程中信号特征提取、缺陷分类识别与预测的研究进展,归纳缺陷检测的典型机器学习模型与算法。结果表明,机器学习算法可有效用于激光熔覆涂层缺陷检测,构建特征信号与涂层缺陷及熔覆工艺间的关系。目前研究采用的机器学习算法以监督学习算法为主,无监督和半监督学习算法对数据标注要求低,已在激光熔覆过程监测领域获得关注,并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研究结果为机器学习方法在激光熔覆领域的研究指出了热点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机器学习 缺陷检测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液战斗部液体分散的数值仿真与试验研究
11
作者 王振雄 宋平 +3 位作者 郝焕明 余留芳 陆晓霞 陈鹏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4-141,共8页
通过建立典型战斗部结构在不同驱动压力、不同动力黏度液体工况下的液体分散流体动力学仿真模型,对战斗部壳体的受力情况进行计算分析,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测试数据对比可知,计算模型可为该装液战斗部壳体的受力规律分析提供支撑。建立... 通过建立典型战斗部结构在不同驱动压力、不同动力黏度液体工况下的液体分散流体动力学仿真模型,对战斗部壳体的受力情况进行计算分析,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测试数据对比可知,计算模型可为该装液战斗部壳体的受力规律分析提供支撑。建立了战斗部壳体内部压力测试系统,获得壳体内部轴向的不同部位的压力时程曲线和压力峰值,得出战斗部壳体内部由于压力波的叠加导致战斗部内部壳壁的峰值均高于驱动压力值,位于喷射孔近区的战斗部壳体承受压力值最大,随着与喷射孔距离的增加,压力峰值随之下降;火药产生的驱动压力和液体动力黏度与战斗部壳体的压力值均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斗部设计 黏弹性液体 液体分散 数值仿真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覆式复合侵彻体的数值模拟研究
12
作者 王皓 方远航 +3 位作者 虞欣 赵新 张开创 李红欣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1-217,共7页
为增强聚能装药对目标的后效毁伤效应,设计了一种包覆式复合侵彻体装药结构,在爆轰波的驱动下,紫铜药型罩后翻包覆活性材料,穿透目标后,活性材料释能对目标内部实施纵火后效毁伤。运用LS-DYNA有限元软件对包覆式复合侵彻体的成型及侵彻... 为增强聚能装药对目标的后效毁伤效应,设计了一种包覆式复合侵彻体装药结构,在爆轰波的驱动下,紫铜药型罩后翻包覆活性材料,穿透目标后,活性材料释能对目标内部实施纵火后效毁伤。运用LS-DYNA有限元软件对包覆式复合侵彻体的成型及侵彻靶板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了活性罩直径、外曲率半径和罩顶厚度比对包覆式复合侵彻体成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将活性材料嵌入紫铜药型罩内侧,在炸药驱动下可以实现对活性材料的包覆;当活性罩直径取值为0.86 D(D为装药直径)时,外曲率半径取值为1.15D,壁厚比取值为2/3时,复合侵彻体包覆效果较好;包覆式复合侵彻体能穿透30 mm厚45#钢靶,并能对后效靶造成毁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能装药 复合侵彻体 活性材料 包覆式 向后翻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特征的烟幕干扰效能评估方法
13
作者 刘书信 丁佳麟 +1 位作者 赵凤 陈春生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7-614,共8页
烟幕以其施放方式简单、效费比高等优点成为了现代战场的主要干扰手段之一,但目前针对烟幕干扰效能评估的方法较少,且缺少定量评估手段。本文提出了基于图像特征的烟幕干扰效能评估方法(HD-EEMSSJ),通过外场试验获取了真实试验数据并对... 烟幕以其施放方式简单、效费比高等优点成为了现代战场的主要干扰手段之一,但目前针对烟幕干扰效能评估的方法较少,且缺少定量评估手段。本文提出了基于图像特征的烟幕干扰效能评估方法(HD-EEMSSJ),通过外场试验获取了真实试验数据并对该方法评估效果进行测试。该方法从导引头跟踪机制出发,将图像的方向梯度直方图特征、深度特征、余弦相似度以及亮度特征进行加权融合,得出定量化的评估结果HD-EEMSSJ指数,该指数能够更加准确且敏锐地体现出烟幕的动态干扰情况,为后期干扰效果的分级评定提供参考依据。经多组试验数据验证结果表明,HD-EEMSSJ指数对比传统的图像质量评估方法PSNR、RFSIM、SSIM以及本文提出的EEMSSJ方法具有更好的评估效果,准确性分别提高了533.15%、170.2%、26.4%和3.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特征 烟幕干扰 效能评估 方向梯度直方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金属混合炸药的发展与展望
14
作者 王子 张鹏程 +2 位作者 林秋汉 张思维 张兴高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33-343,共11页
炸药中添加金属可以显著提高其做功能力,为总结当前国内外含金属混合炸药研究进展,为混合炸药的性能调控提供借鉴参考,综述了铝、硼、镁、金属氢化物等多种添加剂对混合炸药性能的影响与本领域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结果表明:将金属添... 炸药中添加金属可以显著提高其做功能力,为总结当前国内外含金属混合炸药研究进展,为混合炸药的性能调控提供借鉴参考,综述了铝、硼、镁、金属氢化物等多种添加剂对混合炸药性能的影响与本领域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结果表明:将金属添加剂与单质炸药混合可以显著增强炸药的热效应与能量释放水平,进而提升炸药的毁伤能力。此外,还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包括新型金属添加剂的开发、金属添加剂与炸药相互耦合作用的深入研究,以及安全性的评估,实现混合炸药威力、能量输出结构和安全特性的调控,为设计更安全、高效的炸药配方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炸药 含能材料 金属化炸药 配方设计 含铝炸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装备质心位置测量系统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宏伟 李剑斌 +1 位作者 王录雁 刘彬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6-99,共4页
车辆装备质心位置作为科学制定空海运装配载方案、保障空海运安全的重要参数,在整体运输过程中至关重要。根据质量反应法中平台侧倾的方式,实现了车辆装备质量和质心的测量。详细介绍了车辆装备质心位置测量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分析了... 车辆装备质心位置作为科学制定空海运装配载方案、保障空海运安全的重要参数,在整体运输过程中至关重要。根据质量反应法中平台侧倾的方式,实现了车辆装备质量和质心的测量。详细介绍了车辆装备质心位置测量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分析了系统测量原理及液压驱动系统的同步控制原理,并对系统的主要误差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装备 质量反应法 质心位置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钻孔爆破水底振动信号的频带能量分布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詹发民 王振雄 +3 位作者 赵守田 顾文彬 李磊 余留芳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1-118,共8页
为研究装药量、水深、爆心距及场地条件对水下钻孔爆破水底振动能量在不同频带分布的影响,采用自主研发的水下爆破振动测试系统监测水底岩石的振动信号,利用小波包分解获得振动信号不同频带的能量分布情况。水底测点的振动信号的大部分... 为研究装药量、水深、爆心距及场地条件对水下钻孔爆破水底振动能量在不同频带分布的影响,采用自主研发的水下爆破振动测试系统监测水底岩石的振动信号,利用小波包分解获得振动信号不同频带的能量分布情况。水底测点的振动信号的大部分能量都集中在100 Hz以下,相同的爆心距,随着装药量增大,振动能量更多集中在低频部分;水越深,水底产生的振动能量越大,爆区水越深,振动能量的低频部分越大,测点水越深,振动能量分布越离散;当测点与爆区之间正高程时振动强度放大,负高程振动强度减弱,沟槽效应的影响与陆地爆破地震波的传播规律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钻孔爆破 爆破振动 小波包分解 能量分布 频带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爆炸放射性沉降预警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伟 郑毅 李小强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59-464,共6页
采用简化动力学方法建立了核爆炸烟云上升模型,采用MC法和Gifford对流层相对扩散理论建立了烟云扩散模型,推导出了放射性云浸人空气吸收剂量和地面沉降空气吸收剂量模型;给出了在不同当量地表面爆炸和典型气象条件下,下风方向不同距离... 采用简化动力学方法建立了核爆炸烟云上升模型,采用MC法和Gifford对流层相对扩散理论建立了烟云扩散模型,推导出了放射性云浸人空气吸收剂量和地面沉降空气吸收剂量模型;给出了在不同当量地表面爆炸和典型气象条件下,下风方向不同距离放射性沉降到达时间和剂量率。分析研究表明:在已知核爆炸当量和气象参数的条件下,可以实现对核爆炸放射性沉降的预警;核爆炸烟云浸没剂量率不可忽略,在烟云过顶时超过了地面沉降剂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爆炸 烟云 放射性沉降 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控溅射-退火协同制备SnO_(2)薄膜及其对ppb级沙林毒剂的快速检测
18
作者 沈军 李海振 +2 位作者 闫灿灿 郑永超 曹树亚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02-2313,共12页
沙林(GB)的高挥发性给早期预警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开发快速和高性能的GB气体传感器至关重要.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磁控溅射沉积与高温退火协同的方法,在SiO_(2)/Si基底上成功制备了二氧化锡(SnO_(2))薄膜并实现了对体积分数为10−9(ppb... 沙林(GB)的高挥发性给早期预警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开发快速和高性能的GB气体传感器至关重要.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磁控溅射沉积与高温退火协同的方法,在SiO_(2)/Si基底上成功制备了二氧化锡(SnO_(2))薄膜并实现了对体积分数为10−9(ppb)级GB的快速检测.其中,经过60 min沉积和600℃退火后获得的SnO_(2)-60 min-60基传感器在250℃下对实际低至7×10^(−8)(V/V)的GB仍具有明显的响应(响应值为1.28)和快速的响应/恢复时间(25 s/72 s).此外,该传感器表现出良好的长期稳定性和选择性.特别是,基于不同批次的SnO_(2)薄膜传感器在气敏性能上展现出高度的一致性.磁控溅射-退火协同的方法为大面积传感材料的可控制造和气体传感器的批量生产提供了有效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退火 SnO_(2) 沙林 气体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相关性的烟幕干扰效能评估指标筛选
19
作者 丁佳麟 孟勇 +3 位作者 张奇 宋伟伟 李庆伟 陈春生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3-113,共11页
烟幕在与精确制导武器的对抗中具有高费效比,是光电对抗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如何有效评估烟幕的干扰效能是烟幕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目前已有学者提出采用基于图像相关性指标评估烟幕的干扰效果,但大多根据烟幕干扰前后相关度变化对评价... 烟幕在与精确制导武器的对抗中具有高费效比,是光电对抗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如何有效评估烟幕的干扰效能是烟幕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目前已有学者提出采用基于图像相关性指标评估烟幕的干扰效果,但大多根据烟幕干扰前后相关度变化对评价指标进行分析,未考虑实战中导引系统匹配、跟踪的性能,评价指标的适用性有待考证。为此,文中通过分析烟幕对目标图像的影响因素,综合考虑烟幕对图像相关度与目标匹配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仿真与外场试验的图像相关性指标筛选方法。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 Linea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PLCC)与结构相似度(Structural Similarity Index Measure,SSIM)均能定量评估烟幕干扰效果,评价结果可为发烟器材的研制与运用提供辅助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幕干扰 效能评估 图像相关性 红外末制导 光电对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0.3)V_(0.1)NbZr_(1.3)Ti_(1.4)Ta_(0.8)高熵合金的力学行为和侵彻释能特性
20
作者 马玉松 何金燕 +1 位作者 李红欣 张兴高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5,共7页
为了探究不同加载速率下Al_(0.3)V_(0.1)NbZr_(1.3)Ti_(1.4)Ta_(0.8)高熵合金(HEA)的力学行为和侵彻释能特性,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杆(SHPB)开展了动态力学性能测试,结合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研究了其在不同... 为了探究不同加载速率下Al_(0.3)V_(0.1)NbZr_(1.3)Ti_(1.4)Ta_(0.8)高熵合金(HEA)的力学行为和侵彻释能特性,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杆(SHPB)开展了动态力学性能测试,结合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研究了其在不同应变率下的力学行为、变形机制及释能特征。基于12.7 mm的弹道枪实验平台开展了Al_(0.3)V_(0.1)NbZr_(1.3)Ti_(1.4)Ta_(0.8)高熵合金对6mm厚Q235钢板的侵彻试验,分析了其侵彻释能特征与撞击速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材料的初始微结构主要是有序体心立方(B2)相,在动态加载过程中材料内部产生了大量位错,具有优异的压缩塑性,裂纹在材料内部沿着晶界扩展形成大量二次裂纹。随着加载速率的提高,材料发生释能反应,加载速率越大,材料破碎越充分,材料的释能反应越剧烈,高速加载条件下表现出优异的侵彻性能,撞击靶板后可以发生释能反应引燃靶后棉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合金 力学行为 释能特性 位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