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柔性辟谷对中心性肥胖改善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刘赫男 邓颖芳 +3 位作者 卢宁 巩文静 孙长青 张成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23-924,共6页
背景随着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我国肥胖人群数目增长迅速,超重、肥胖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三高”疾病等慢性病的重要诱因,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降低体质量可以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柔性... 背景随着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我国肥胖人群数目增长迅速,超重、肥胖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三高”疾病等慢性病的重要诱因,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降低体质量可以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柔性辟谷可以显著降低肥胖人群的体质量,从而改善由于肥胖引起的相关疾病。目的研究柔性辟谷对中心性肥胖人群体质量、体质指数(BMI)、身体围度、血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指标的影响,评价该技术在改善肥胖和相关症状中的效果。方法2017年1-3月依托山东省威海市妇幼保健院心血管内科面向社会招募中心性肥胖志愿者32名,3人中途退出,最终纳入志愿者29名,进行柔性辟谷1周,每天一日三餐均以1袋柔性辟谷饮料(10 g/袋)代餐,分别于干预前、后测量并记录志愿者体质量、BMI、身体围度、血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志愿者干预后体质量〔(92.2±24.2)kg与(98.8±25.4)kg〕、BMI〔(31.3±6.6)kg/m^2与(33.6±6.6)kg/m^2〕、腰围〔(95.9±17.1)cm与(101.9±18.5)cm〕、上臂围〔(33.1±3.9)cm与(35.2±4.3)cm〕、大腿围〔(60.8±6.2)cm与(63.8±6.1)cm〕、胸围〔(104.3±10.8)cm与(108.7±12.0)cm〕、臀围〔(108.8±9.9)cm与(113.0±10.4)cm〕、腰臀比〔(0.88±0.08)与(0.90±0.08)〕、收缩压〔(123±16)mm Hg与(129±19)mm Hg〕、舒张压〔(85±13)mm Hg与(89±12)mm Hg〕、同型半胱氨酸水平〔(9.58±3.38)μmol/L与(11.64±3.54)μmol/L〕均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柔性辟谷对降低体质量、减少腰围、下调血压具有促进作用,可用于中心性肥胖人群肥胖和相关症状的辅助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肥胖 柔性辟谷 体质量 腰围 腰臀比 血压 同型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对运动系统和运动机能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
作者 耿雪 张双双 +5 位作者 李志慧 覃飞 瞿超艺 冯亦唯 张成岗 赵杰修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1-66,共6页
肠道菌群作为隐形的"内分泌器官",广泛参与机体神经、内分泌、循环及消化等系统的调节,与宿主健康和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息息相关。综述运动与肠道菌群相关文献发现:肠道菌群可通过调节运动系统的骨骼和骨骼肌的代谢,进... 肠道菌群作为隐形的"内分泌器官",广泛参与机体神经、内分泌、循环及消化等系统的调节,与宿主健康和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息息相关。综述运动与肠道菌群相关文献发现:肠道菌群可通过调节运动系统的骨骼和骨骼肌的代谢,进而从免疫功能、能量代谢、代谢产物、抗氧化能力等方面影响机体的运动机能,并在延缓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和消除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因此本文以肠道菌群对骨骼与骨骼肌的影响为切入点,总结肠道菌群与运动系统、运动机能的研究现状,深入分析其潜在的相关作用机制,为肠道菌群在运动科学领域的后续研究和应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骨骼 骨骼肌 运动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分子改善运动性氧化损伤的机制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耿雪 李志慧 +5 位作者 谭锐 刘赫男 高大文 巩文静 张林 张成岗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01-1005,共5页
运动性氧化应激与运动疲劳、运动损伤等密切相关。已有研究发现氢分子(H2)可通过选择性抗氧化、抗炎、抗凋亡等方式,对氧化应激相关疾病和运动性氧化应激损伤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有望成为改善运动性氧化应激损伤的理... 运动性氧化应激与运动疲劳、运动损伤等密切相关。已有研究发现氢分子(H2)可通过选择性抗氧化、抗炎、抗凋亡等方式,对氧化应激相关疾病和运动性氧化应激损伤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有望成为改善运动性氧化应激损伤的理想抗氧化剂。本文从H2作用的可能机制、在运动领域的应用及常用补充方式等方面进行阐述,为后续开展H2在运动医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氧化应激 抗氧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在功能性非编码区突变注释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路浩 卢一鸣 张成岗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01-608,共8页
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中已鉴定到大量与疾病和复杂性状相关的突变位点,其中绝大部分位于基因组上的非编码区,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到基因表达调控与表型产生的过程中。近年来,如何对这些突变进行系统... 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中已鉴定到大量与疾病和复杂性状相关的突变位点,其中绝大部分位于基因组上的非编码区,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到基因表达调控与表型产生的过程中。近年来,如何对这些突变进行系统地注释和鉴定研究是疾病基因组学研究领域的一大挑战。机器学习算法的快速发展为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结合多组学的数据特征,机器学习方法能够对基因组上的非编码区突变进行大规模与高准确性注释和预测,对于揭示突变的具体致病机制以及指导下游实验验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主要针对机器学习算法在非编码区突变注释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讨论,以期为相关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编码区突变 机器学习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