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oll样受体2激动剂在疫苗研发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杨斯锦 潘超 +2 位作者 朱力 王恒樑 马莲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7期7-10,共4页
Toll样受体2(TLR2)是Toll样家族中识别配体范围最大的一类Toll样受体(TLR),能够识别包括脂蛋白、脂肽等成分在内的多种配体。通过这些配体激活后的TLR2可以在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引发特异性免疫反应。通过简要综述近年来对TLR2配体... Toll样受体2(TLR2)是Toll样家族中识别配体范围最大的一类Toll样受体(TLR),能够识别包括脂蛋白、脂肽等成分在内的多种配体。通过这些配体激活后的TLR2可以在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引发特异性免疫反应。通过简要综述近年来对TLR2配体激动剂作为潜在的疫苗佐剂及免疫类药物方面的研究,发现其在免疫反应过程中的优势将为解决疫苗研发中的多种挑战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LR2 免疫反应 疫苗佐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tA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与活性鉴定
2
作者 张秀娟 于海威 +2 位作者 刘栋琦 赵晋彤 熊向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3-88,共6页
按大肠杆菌偏好优化密码子并合成高活性突变型srt A基因,构建Trx蛋白共表达载体pTIG-srtA,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后低温诱导表达,通过Ni^(2+)柱亲和层析纯化SrtA蛋白,连接LH_N-LPETG和G-H_C蛋白检测SrtA蛋白活性。菌液PCR鉴定和测定序... 按大肠杆菌偏好优化密码子并合成高活性突变型srt A基因,构建Trx蛋白共表达载体pTIG-srtA,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后低温诱导表达,通过Ni^(2+)柱亲和层析纯化SrtA蛋白,连接LH_N-LPETG和G-H_C蛋白检测SrtA蛋白活性。菌液PCR鉴定和测定序列比对结果显示,构建pTIG-srtA载体成功;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SrtA蛋白的可溶性高表达,Ni^(2+)柱亲和层析后得到纯度大于95%的SrtA蛋白,LH_N-LPETG和G-H_C蛋白成功连接表明,原核系统表达纯化的SrtA蛋白具有良好的转肽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tA 密码子优化 酶连接法 A型肉毒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蜡样芽胞杆菌BC307的分离鉴定及其RsiP蛋白的抗体制备 被引量:2
3
作者 郑庆芳 刘丽娜 +4 位作者 刘先凯 吕宇飞 王恒樑 王东澍 邱泽武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53-58,共6页
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从食物中毒病人的食物残渣中分离到1株产呕吐毒素的蜡样芽胞杆菌BC307,其对青霉素类抗生素具有较强的抗性。抗SigP因子RsiP是蜡样芽胞杆菌族(Bacillus cereus sensu lato)细菌... 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从食物中毒病人的食物残渣中分离到1株产呕吐毒素的蜡样芽胞杆菌BC307,其对青霉素类抗生素具有较强的抗性。抗SigP因子RsiP是蜡样芽胞杆菌族(Bacillus cereus sensu lato)细菌青霉素耐药的重要调控因子。该实验利用原核系统表达RsiP蛋白并利用亲和层析法进行纯化,免疫小鼠后获得高效价多克隆抗体。结果表明,RsiP蛋白在炭疽芽胞杆菌、蜡样芽胞杆菌、苏云金芽胞杆菌中高度同源,在Western Blotting实验中RsiP抗血清与这3种菌的全菌蛋白均能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研究结果为探究RsiP对蜡样芽胞杆菌群细菌的青霉素耐药性调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样芽胞杆菌 分离鉴定 青霉素耐药 RSIP 抗体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乙酰基转移酶TIP60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4
作者 刘树玲 赵陶然 +3 位作者 陆昕 米腊腊 赵兴卉 刘志贞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9期1149-1153,共5页
目的制备并鉴定Tat相互作用蛋白60(TIP60)的单克隆抗体。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TIP60蛋白结构并预测抗原表位。根据预测结果,选择TIP60蛋白C端的11-30位氨基酸序列,合成KLH修饰的多肽作为抗原并免疫BALB/c小鼠。经过4次免疫后,取... 目的制备并鉴定Tat相互作用蛋白60(TIP60)的单克隆抗体。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TIP60蛋白结构并预测抗原表位。根据预测结果,选择TIP60蛋白C端的11-30位氨基酸序列,合成KLH修饰的多肽作为抗原并免疫BALB/c小鼠。经过4次免疫后,取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细胞融合;利用间接ELISA筛选阳性克隆。通过质谱和Western blot法鉴定获得的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结果筛选得到一株稳定分泌抗TIP60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质谱结果显示获得的抗体结合到高丰度的TIP60片段,该株抗体能识别人、大鼠和小鼠TIP60蛋白。结论本研究获得了一株识别人、大鼠和小鼠TIP60蛋白的多种属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P60 抗原表位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类器官的构建及鉴定
5
作者 刘琪 赵海静 +2 位作者 金蕊 程龙 刘昱圻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27-530,共4页
目的 探讨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培养血管类器官的方法并进行鉴定。方法 体外培养hiPSC,先诱导hiPSC形成拟胚体,再诱导分化中胚层和血管祖细胞后,在Ⅰ型胶原蛋白-基质胶介质中分化形成血管网,分离单个血管网,形成血管类器官;倒置显微... 目的 探讨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培养血管类器官的方法并进行鉴定。方法 体外培养hiPSC,先诱导hiPSC形成拟胚体,再诱导分化中胚层和血管祖细胞后,在Ⅰ型胶原蛋白-基质胶介质中分化形成血管网,分离单个血管网,形成血管类器官;倒置显微镜观察分化过程中拟胚体,血管网及血管类器官的生长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血管类器官的内皮细胞特异性抗体CD31,平滑肌细胞特异性抗体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PDGF-β)蛋白表达。结果 构建血管类器官3D细胞模型,免疫荧光染色显示,CD31阳性,α-SMA阳性,PDGF-β阳性,与人体血管组织结构特征相似。结论 初步构建了血管类器官3D细胞模型,将为心血管疾病的基础研究和靶向药物的筛选提供新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器官培养技术 人工器官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功能调节酶pCDH-Myc-UBR5分子克隆的构建
6
作者 赵海静 刘琪 +3 位作者 金蕊 程龙 刘昱圻 陈韵岱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2年第5期361-365,共5页
目的构建pCDH-Myc-UBR5重组质粒,并探究泛素蛋白连接酶E3组分N-识别蛋白5(UBR5)在调控血管生成方面的生物学功能。方法以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互补DNA(cDNA)为模板,将UBR5基因编码区序列分为前后两段,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两段... 目的构建pCDH-Myc-UBR5重组质粒,并探究泛素蛋白连接酶E3组分N-识别蛋白5(UBR5)在调控血管生成方面的生物学功能。方法以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互补DNA(cDNA)为模板,将UBR5基因编码区序列分为前后两段,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两段扩增序列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H-Myc中,通过菌液PCR及DNA测序鉴定插入片段。将重组质粒瞬时转染至人胚胎肾细胞(HEK293T)中,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yc-UBR5蛋白的表达。为了验证UBR5蛋白的功能,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UBR5与先天性角化不良1(DKC1)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成功构建pCDH-Myc-UBR5重组质粒。经菌液PCR及DNA测序证实UBR5扩增序列成功插入到pCDH-Myc载体中,并在HEK293T中表达。免疫共沉淀实验发现UBR5与DKC1存在相互作用。结论通过分子克隆技术可成功构建pCDH-Myc-UBR5质粒并在细胞中正确表达。UBR5与血管生成调控蛋白DKC1存在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蛋白连接酶E3组分N-识别蛋白5 重组质粒 分子克隆 先天性角化不良1蛋白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