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
作者 李双 韩殿鹏 +3 位作者 彭媛 周焕英 宁保安 高志贤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17期5575-5581,共7页
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与社会的长治久安,保障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更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政治任务。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食品安全提出新的要求。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对我国的食品安全意义重大,但... 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与社会的长治久安,保障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更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政治任务。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食品安全提出新的要求。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对我国的食品安全意义重大,但传统大型的、检测时间长的食品检测已不能满足当前需求,这使得时间短、成本低的检测技术成为中国食品检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快速检测技术将检验过程简单化、快速化,检测仪器上手容易、操作简单,近年来,随着多学科的交叉融合,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本文综述了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主要应用,列举了当前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研究热点,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快速检测 化学比色法 生物传感器 免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安全检测中脱氧核酶生物传感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邵芙蓉 赵尊全 +2 位作者 白家磊 曹高芳 高志贤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81-290,共10页
脱氧核酶(deoxyribozymes,DNAzymes)是一类具有催化活性的人造脱氧核糖核酸(DNA),因其在生物传感领域存在巨大潜力而受到广泛关注。这些功能性寡核苷酸不仅可以作为特异性的分子识别元件,还能直接通过本身的酶催化活性报告或者传递信号... 脱氧核酶(deoxyribozymes,DNAzymes)是一类具有催化活性的人造脱氧核糖核酸(DNA),因其在生物传感领域存在巨大潜力而受到广泛关注。这些功能性寡核苷酸不仅可以作为特异性的分子识别元件,还能直接通过本身的酶催化活性报告或者传递信号。近年来,基于DNAzyme的生物传感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本文重点关注了近3年来的文献资料,综述了DNAzyme的催化机制和生物传感策略以及它们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未来该生物传感技术在食品样品分析检测中可能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核酶 生物传感 食品安全 检测技术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浮芯片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应用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烨 郭启悦 +3 位作者 任舒悦 张迎春 杨仕平 高志贤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1236-1242,共7页
食品安全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如何保障食品安全,守护"舌尖上的中国"一直是国家和人民关注的焦点问题。悬浮芯片技术是唯一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批准的生物芯片技术,具有准确、灵敏、高通量... 食品安全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如何保障食品安全,守护"舌尖上的中国"一直是国家和人民关注的焦点问题。悬浮芯片技术是唯一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批准的生物芯片技术,具有准确、灵敏、高通量等优点,可以满足食品安全部门监管,食品行业自检需求,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应用于食品安全方面的检测。因此了解该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对研究者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悬浮芯片技术的原理及组成、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阐述了近5年该技术在检测食源性微生物、农兽药残留、转基因食品和过敏原方面的应用,并对悬浮芯片技术进一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芯片 高通量 食品安全 荧光编码微球 中位荧光强度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4
作者 郭启悦 李烨 +2 位作者 任舒悦 杨仕平 高志贤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380-384,共5页
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逐步发展,高效快速的检测方法备受推崇。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因具有快速精确,对样品及操作限制较小且检测成本低等优势,在工业、医药、材料、食品等领域都得... 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逐步发展,高效快速的检测方法备受推崇。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因具有快速精确,对样品及操作限制较小且检测成本低等优势,在工业、医药、材料、食品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研究对NMR在食品品质分析、食品掺假检测和食品中微生物快速检测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其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领域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场核磁共振 食品安全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在食品检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李光华 刘厦 +3 位作者 康凯 邓素梅 康维钧 高志贤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223-234,共12页
食品安全问题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为保障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对食品污染物进行检测是控制和消除其所造成风险的关键。因此,开发灵敏、准确的食品污染物检测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 食品安全问题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为保障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对食品污染物进行检测是控制和消除其所造成风险的关键。因此,开发灵敏、准确的食品污染物检测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是一类由金属离子或金属团簇与有机配体自组装而成的新型多孔晶体材料,具有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结构可调、功能多样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学界关注。MOFs可与多种检测技术、样品前处理技术相结合,在食品检测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近些年MOFs及其复合物材料在食品检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作为传感检测材料和作为色谱法样品前处理材料应用的研究,同时对其在食品安全领域中存在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其在食品安全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传感器 色谱法 样品前处理 食品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腐败相关气体检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周子萱 杨迎澳 +2 位作者 任舒悦 李双 高志贤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1-39,共9页
食品在贮藏、运输和销售等环节中由于本身的酶促反应以及微生物的污染,容易发生腐败变质,不仅降低了食品的营养价值,而且其产生的腐败微生物及毒素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也会对食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食品腐败检测对于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食品在贮藏、运输和销售等环节中由于本身的酶促反应以及微生物的污染,容易发生腐败变质,不仅降低了食品的营养价值,而且其产生的腐败微生物及毒素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也会对食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食品腐败检测对于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具有重要意义。而食品腐败检测因其方法技术的限制,目前仍是食品安全领域极具挑战性的难题之一。检测食品腐败过程中产生的特征气体的技术方法具有便捷、高效、无损等优点,因此成为了当前食品腐败检测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将对气体检测在食品腐败检测中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对比色法、荧光、电子鼻以及电化学传感方法进行分类总结,重点阐述纳米材料传感在气体检测中的应用,及其与物联网、机器学习相结合的辅助分析方法,展望了气体检测在食品腐败检测行业中的发展趋势和即将面临的挑战,为食品腐败检测中气体检测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腐败 气体传感器 无损检测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子晶体材料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闫静坤 耿璐 +5 位作者 张思怡 王海璁 彭媛 曹维强 高志贤 苗颖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4-30,共7页
瘦肉精、“毒”奶粉、染色馒头等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同时,农兽药残留、重金属超标、非法添加物等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对这些食品有害物的监测和检测必不可少。因此,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检测技... 瘦肉精、“毒”奶粉、染色馒头等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同时,农兽药残留、重金属超标、非法添加物等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对这些食品有害物的监测和检测必不可少。因此,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体系,对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和人们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光子晶体由于其自身的光学特性及光子带隙的可调控性,在食品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研究中引起广泛关注,可作为可视化、无标记的快速检测材料。本文综述了光子晶体材料的优势及其在食品中有害物检测中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光子晶体材料在富集纯化、防伪标签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光子晶体传感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为光子晶体材料在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晶体 食品安全 样品前处理 检测技术 包装防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苯乙烯类聚集诱导发光材料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毓 武晋海 +3 位作者 孙博 白家磊 吴建虎 高志贤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16,共7页
食品安全对人们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快捷、精准、灵活和直观的检测方法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emission,AIE)材料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荧光材料,该材料具有可调节的光学特性、良好的光学性能及... 食品安全对人们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快捷、精准、灵活和直观的检测方法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emission,AIE)材料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荧光材料,该材料具有可调节的光学特性、良好的光学性能及较好的抗干扰性,并以背景值低、信号强度高的优势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四苯乙烯(tetraphenylethylene,TPE)是最具有代表性的AIE分子之一,具有合成简便、易功能化及优异的AIE效应等优点。本文对TPE类AIE材料的发光机制,以及近年来在食品安全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总结和分析TPE衍生物在真菌毒素、农兽药残留、重金属离子、食品添加剂、致病微生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旨在激发新的研究思路和兴趣,推进传感技术的发展,促进TPE类AIE材料的多元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集诱导发光 四苯乙烯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对水中林可霉素的去除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涵乐 武晋海 +5 位作者 刘明珠 彭媛 赵嘉美 邱玉 吴建虎 高志贤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5656-5663,共8页
目的基于磁性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材料的磁固相萃取(magnetic solid phase extraction,MSPE)技术吸附去除环境水样中残留的林可霉素。方法采用溶剂热法预制FeO纳米颗粒后,与铜基金属离子和均苯三甲酸有机配体结... 目的基于磁性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材料的磁固相萃取(magnetic solid phase extraction,MSPE)技术吸附去除环境水样中残留的林可霉素。方法采用溶剂热法预制FeO纳米颗粒后,与铜基金属离子和均苯三甲酸有机配体结合制备FeO-MOF199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法(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差热热重分析曲线(thermogravimetric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TG-DTA)和N吸附-解吸实验等表征手段对材料的形貌、晶体结构及理化性质进行分析。通过等温吸附平衡和吸附动力学实验评估该材料对林可霉素吸附性能,并对吸附后洗脱剂进行优化。结果所制备的FeO-MOF199呈规则的正八面体形态,并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749.19 m~2/g)和优越的热稳定性。吸附实验结果表明该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吸附动力学方程和伪二阶动力学模型。FeO-MOF199材料用于海河水和津河水中低浓度的林可霉素吸附,去除率可达80%以上。结论FeO-MOF199材料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和吸附效果,结合MSPE工艺可以有效应用于抗生素残留的吸附,所建立的方法具有简单、有效、准确的林可霉素吸附去除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林可霉素 磁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荧光生物传感技术检测牛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美玲 胡婷 +3 位作者 李昌哲 周焕英 高志贤 罗鹏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57-64,共8页
目的利用纳米金粒子(gold nanoparticles,AuNPs)荧光猝灭性能和核酸适配体的高亲和力,构建一种简便、灵敏的纳米金“Turn-on”型荧光生物传感方法检测牛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s B,SEB)的方法。方法以Au... 目的利用纳米金粒子(gold nanoparticles,AuNPs)荧光猝灭性能和核酸适配体的高亲和力,构建一种简便、灵敏的纳米金“Turn-on”型荧光生物传感方法检测牛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s B,SEB)的方法。方法以AuNPs作为荧光体的能量受体(猝灭剂),荧光素-单链DNA(fluorescein-ssDNA,FAM-ssDNA)作为荧光能量供体,冷冻法制备AuNPs-SEB适配体复合物,基于AuNPsSEB适配体复合物/SEB/FAM-ssDNA的竞争性结合,构建纳米金“Turn-on”型荧光生物传感检测方法。对缓冲体系pH和反应时间等条件进行优化,以牛奶为代表对方法检测性能进行验证。结果在优化好的实验条件(pH 7.5、反应时间15 min和反应温度25℃)下,在10^(-1)~10^(4)ng/mL范围内,荧光强度与SEB质量浓度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为0.995,检出限为0.062 ng/mL。应用于牛奶样品中SEB的测定,方法回收率为91.2%~108.0%,相对标准偏差在2.6%~5.2%范围之间。结论该纳米金“Turn-on”型荧光生物传感检测技术具有简便、灵敏和准确等优点,可为食品中污染物的检测提供一种可行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粒子 核酸适配体 荧光生物传感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 牛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金类过氧化物酶活性构建RGB可视化检测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硕 罗圆圆 +3 位作者 王永辉 王美玲 高志贤 周焕英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4-60,共7页
目的利用金纳米粒子(goldnanoparticles,AuNPs)的类过氧化物酶催化活性,结合智能手机RGB识别进行可视化信号采集,构建颜色-RGB数值-模拟曲线响应模型。方法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法合成粒径均一的AuNPs分散液。利用一级动力学模型对AuNPs催... 目的利用金纳米粒子(goldnanoparticles,AuNPs)的类过氧化物酶催化活性,结合智能手机RGB识别进行可视化信号采集,构建颜色-RGB数值-模拟曲线响应模型。方法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法合成粒径均一的AuNPs分散液。利用一级动力学模型对AuNPs催化活性进行测定并探究不同反应条件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借助智能手机软件Color Meter获得反应后图像的RGB参数信息,选择最优定量公式拟合实验数据。结果AuNPs表观催化活性为3.5×10^(-3)s^(-1)·mL^(-1)。反应条件在40~50℃、pH 3.5~4.0、醋酸钠缓冲液浓度大于1.0 mmol/L、反应时间大于15 min时AuNPs催化活性最高,AuNPs的量与反应后溶液显色程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AuNPs可通过控制反应参数呈现不同的类过氧化物酶催化活性,利用智能手机RGB识别技术可快速、直观地展现不同量AuNPs催化显色反应的结果,完成定量分析。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可靠性,可作为一种可视化检测手段,为利用AuNPs构建的生物传感检测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 过氧化物酶 RGB比色法 可视化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氨基化二氧化硅微球表面印迹聚合物高效去除水中氯霉素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书宁 何德富 +3 位作者 陈瑞鹏 苗雨阳 高志贤 刘继锋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840-2847,共8页
目的 制备可特异性识别氯霉素(chloramphenicol,CAP)的吸附剂,并对实际水样中的氯霉素进行快速吸附去除。方法 基于表面分子印迹技术(surface molecularly imprinting technique, SMIT),以氨基化二氧化硅(SiO;-NH;)微球为载体,α-甲基... 目的 制备可特异性识别氯霉素(chloramphenicol,CAP)的吸附剂,并对实际水样中的氯霉素进行快速吸附去除。方法 基于表面分子印迹技术(surface molecularly imprinting technique, SMIT),以氨基化二氧化硅(SiO;-NH;)微球为载体,α-甲基丙烯酸(α-methacrylic acid,α-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thylene glycol dimethacrylate, EGDMA)为交联剂制备核壳结构的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采用计算机模拟分析氯霉素与功能单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筛选合适的单体,确定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的比例,并考查吸附剂的形貌特征、吸附性能和稳定性。结果 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的比例为1:4,制备的吸附剂SiO;-NH;@MIP吸附容量为65.36mg/g,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为单层化学吸附。经过5次吸附循环后,对CAP的去除率仍在94%以上。结论 本研究制备的聚合物吸附去除氯霉素效果好、成本低、可重复利用,在水净化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分子印迹技术 氯霉素 氨基化二氧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号放大策略的适配体电化学传感器检测真菌毒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海璁 赵尊全 +3 位作者 白家磊 闫静坤 刘珊娜 高志贤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9-66,共8页
真菌毒素是真菌分泌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是农产品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具有强毒性。人畜误食会导致急性、慢性中毒症状,严重危害农产品安全,威胁人类健康。开发快速、超灵敏、高通量、高性价比的传感技术十分重要。适配体是一段单链DNA或R... 真菌毒素是真菌分泌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是农产品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具有强毒性。人畜误食会导致急性、慢性中毒症状,严重危害农产品安全,威胁人类健康。开发快速、超灵敏、高通量、高性价比的传感技术十分重要。适配体是一段单链DNA或RNA,具有特异性良好、合成简单、易于化学修饰、稳定性高等优势,且可以与基于核酸的传感及扩增策略相结合,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电化学传感器因其反应快速、灵敏度高、成本低等优势受到广泛关注。适配体电化学传感器已成为目前检测真菌毒素的有力工具。本文综述了适配体电化学传感器常见的信号传感方式,主要关注基于核酸和纳米材料的信号放大策略,以及它们在检测应用中的优势与不足;最后对该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基于适配体的真菌毒素电化学传感器的深入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配体 电化学传感器 真菌毒素 传感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双酚A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何德富 李森 +5 位作者 李书宁 陈瑞鹏 黄磊 赵旭东 高志贤 陈萍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20-828,共9页
双酚A(bisphenolA,BPA)的化学结构与内源性雌激素类似,能模仿或干扰内源性雌激素,发挥拟雌激素作用,是一种典型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 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 双酚A(bisphenolA,BPA)的化学结构与内源性雌激素类似,能模仿或干扰内源性雌激素,发挥拟雌激素作用,是一种典型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 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现已成为单分子水平上最通用的定量检测方法之一,其具有快速、灵敏和无损的分析能力,在BPA分析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总结了SERS技术在BPA检测方面的概况,阐述了近年来金、银纳米粒子作为拉曼基底,并联用其他现代分析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修饰与未修饰基底的传感器,其中修饰基底的传感器分为核酸适配体与SERS联用、分子印迹与SERS联用、免疫分析与SERS联用、分子修饰与SERS联用以及新型柔性材料与SERS联用,以期为进一步合理设计高性能的SERS纳米材料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核酸适配体 分子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适配体检测农药残留的技术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姚子仪 贾雪霞 +3 位作者 黄惠 张晓雨 高志贤 杨仕平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30-438,共9页
随着多种农药地广泛使用,农药残留带来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基于核酸适配体进行农药残留的检测技术在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相比于抗体,适配体具有稳定性好、容易合成和修饰、靶标范围广等优势。近些年来,... 随着多种农药地广泛使用,农药残留带来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基于核酸适配体进行农药残留的检测技术在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相比于抗体,适配体具有稳定性好、容易合成和修饰、靶标范围广等优势。近些年来,发表了一些适配体与荧光检测、电化学检测、拉曼光谱等方法进行结合的新型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更加准确、灵敏地检测出农药残留量。其中有部分新方法实现了高通量检测。本文总结了近5年使用的核酸适配体进行农药残留检测的方法,同时比较了前几年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配体 农药残留 比色法 电化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纤维膜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水质净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苗雨阳 彭媛 +3 位作者 安朝霞 李书宁 陈首英 高志贤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9399-9407,共9页
随着工业进步和社会发展,水污染已成为全球的主要威胁,不止影响生态环境,还会通过食物链累积效应威胁食品质量安全。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材料是一种多孔晶体材料,具有多孔性、大比表面积等优势。近几年,通过... 随着工业进步和社会发展,水污染已成为全球的主要威胁,不止影响生态环境,还会通过食物链累积效应威胁食品质量安全。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材料是一种多孔晶体材料,具有多孔性、大比表面积等优势。近几年,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将MOFs负载到高孔隙率、高柔韧性的纳米纤维(nanofibers,NFMs)上,有望克服MOFs材料不易循环利用的缺点,同时这一新兴材料合成技术在水质净化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其发展潜力已引起众多学者关注。本文综述了金属有机框架纳米纤维膜合成方法、膜性能参数及其在水质净化方面的初步应用,并对该复合材料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该复合材料进一步的研究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膜 复合材料 水质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痕量己烯雌酚检测的DNA折纸表面增强拉曼散射信号探针的制备 被引量:2
17
作者 史苞蒂 李森 +1 位作者 陆旸 高志贤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445-3451,共7页
目的制备具有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的DNA折纸信号探针,应用于己烯雌酚的检测。方法M13mp18长链DNA,与适配体DNA链、Cy5信号分子标记DNA链等短链引物经两次退火,合成菱形DNA折纸。修饰了巯基DNA的金纳米粒子(gold nanoparticles,AuNPs)... 目的制备具有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的DNA折纸信号探针,应用于己烯雌酚的检测。方法M13mp18长链DNA,与适配体DNA链、Cy5信号分子标记DNA链等短链引物经两次退火,合成菱形DNA折纸。修饰了巯基DNA的金纳米粒子(gold nanoparticles,AuNPs)通过碱基互补配对,自组装在菱形DNA折纸特定位点,构建一种DNA折纸信号探针。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以及原子力显微镜分析DNA折纸信号探针合成效率的影响因素,对比不同波长激光下的DNA折纸信号探针增强效应,优化实验条件,对不同浓度的己烯雌酚进行检测。结果DNA折纸信号探针具有显著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在785 nm激光波长下,己烯雌酚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5μg/L。结论本研究制备的DNA折纸信号探针可作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基底用于己烯雌酚的痕量检测,在食品安全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折纸 己烯雌酚 适配体 信号探针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弛豫开关的免疫传感器检测自来水和脱脂牛奶中的雌二醇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涛 刘厦 +1 位作者 刘宝林 高志贤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287-3293,共7页
目的建立磁弛豫开关(magnetic relaxation switch,MRS)免疫传感器检测自来水和脱脂牛奶中雌二醇(estradiol,E2)残留的方法。方法通过1-(3-二甲基氨基丙基)-3-乙基碳化二亚胺[1-(3-dim ethy laminopropyl)-3-ethylcarbodiimide hydrochlo... 目的建立磁弛豫开关(magnetic relaxation switch,MRS)免疫传感器检测自来水和脱脂牛奶中雌二醇(estradiol,E2)残留的方法。方法通过1-(3-二甲基氨基丙基)-3-乙基碳化二亚胺[1-(3-dim ethy laminopropyl)-3-ethylcarbodiimide hydrochloride,EDC]和N-羟基丁二酰亚胺(n-hydroxysuccinimide,NHS)反应将雌二醇抗体(E2-Ab)和雌二醇全抗原(E2-BSA)分别偶联在磁纳米粒子(magnetic nanoparticles,MNP)表面,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动态光散射法等方法对偶联前后状态进行表征,之后添加游离E2于检测体系中与E2-BSA竞争反应1h,将反应溶液转移到核磁共振管中,使用核磁共振交联密度分析测量仪器对横向弛豫时间(T2)进行测定,进而对E2定量分析。结果在磁珠偶联抗体(MNP-Ab)浓度为5μg/mL,磁珠偶联全抗原(MNP-E2-BSA)为50μg/mL及孵育时间为90min的优化条件下,该传感方法的横向弛豫时间变化(△T2)与E2浓度的对数在0.01~100 ng/mL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1 ng/mL。对自来水样品和脱脂牛奶在0.5、5和50ng/mL添加水平的回收率分别为93.55%~118%和91.25%~107.32%,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小于4.82%。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为食品安全风险因子快速检测提供一种更为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弛豫开关 免疫传感器 雌二醇 自来水 脱脂牛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上转换试纸快速检测一次性纸杯热溶出的双酚A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巧凤 白家磊 +2 位作者 彭媛 王周平 高志贤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18期6223-6227,共5页
目的研制基于上转换颗粒(up-conversion particles,UCNPs)和适配体探针的试纸条,检测一次性纸杯热溶出的双酚A(bisphenol A,BPA)。方法制备高发光效率的UCNPs,对其表面进行氨基和链霉亲和素修饰并连接适配体制备荧光探针,通过优化加样... 目的研制基于上转换颗粒(up-conversion particles,UCNPs)和适配体探针的试纸条,检测一次性纸杯热溶出的双酚A(bisphenol A,BPA)。方法制备高发光效率的UCNPs,对其表面进行氨基和链霉亲和素修饰并连接适配体制备荧光探针,通过优化加样体积和硝酸纤维素膜(cellulose nitrate membrane,NC)种类成功组装试纸条。结果未修饰的UCNPs粒径约为73 nm,表面成功修饰氨基和链霉亲和素之后的粒径约为85 nm,在测试样品体积为200μL,以Sartorius CN 140作为硝酸纤维素膜的最优检测条件下,试纸检测范围为50~800 ng/mL,最低检出限达12.5 ng/mL。该方法应用于纸杯溶出的BPA检测,加标回收率在94.53%~103.7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75%,与国家标准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测得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本实验研制的试纸条检测一次性纸杯热溶出的BPA,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检测时间短,适用于现场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颗粒 适配体 双酚A 试纸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锌基金属有机框架的传感薄膜用于猪肉腐败变质的快速检测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子萱 杨迎澳 +2 位作者 任舒悦 李双 高志贤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7-53,共7页
目的构建一种快速判定猪肉腐败变质状态的荧光传感器。方法采用溶剂热法合成锌基金属有机框架(zinc-bas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Zn-MOF),并采用场发射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其进行表征。以聚丙烯腈纤维薄膜作为底材,通过真空抽滤将... 目的构建一种快速判定猪肉腐败变质状态的荧光传感器。方法采用溶剂热法合成锌基金属有机框架(zinc-bas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Zn-MOF),并采用场发射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其进行表征。以聚丙烯腈纤维薄膜作为底材,通过真空抽滤将合成的Zn-MOF固定于底材上形成Zn-MOF薄膜。对响应时间和Zn-MOF浓度进行优化。通过Zn-MOF与腐败食品中的氨配位结合作用可实现对氨的实时捕获,构建基于Zn-MOF薄膜的肉类腐败变质荧光快速检测方法。结果Zn-MOF溶液质量浓度为1.250mg/mL时制备的薄膜效果最佳,荧光传感器响应速度<1 min,氨气在17.63~74.92 mg/m^(3)范围内与Zn-MOF薄膜的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16,检出限为2.470 mg/m^(3)。在猪肉腐败的检测应用中,随着储存时间的增加,薄膜的荧光增强,且与4℃下相比,储存于25℃下的猪肉的薄膜的荧光强度更强。结论该传感薄膜可用于猪肉的腐败变质检测,为现场、快速、灵敏的食品质量评价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实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传感薄膜 聚丙烯腈 腐败变质 荧光传感 猪肉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