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物致癌试验中常用动物历史对照数据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于春荣 尹纪业 +3 位作者 笪红远 高广花 马璟 王庆利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85-393,共9页
致癌试验是新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通过考察药物对动物的潜在致癌作用,以评价和预测人体在长期用药中的致癌风险。在致癌试验中,啮齿类动物不同品系的历史对照数据对解释罕见肿瘤和发病率异常的肿瘤非常有用。国外权... 致癌试验是新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通过考察药物对动物的潜在致癌作用,以评价和预测人体在长期用药中的致癌风险。在致癌试验中,啮齿类动物不同品系的历史对照数据对解释罕见肿瘤和发病率异常的肿瘤非常有用。国外权威试验机构依靠病理工作组和同行评议结果,积累了相关动物大量的有价值的病理历史对照数据,从早期使用较多的F344大鼠和B6C3F1小鼠,到后来的SD大鼠、CD-1小鼠和Wistar大鼠,再到近年来广泛使用的p53+/-和rasH2转基因小鼠,不同品系动物肿瘤发生具有不同的特点。目前,国内致癌试验日益增多,但可参照的背景数据仍然较少,如何正确积累和使用历史数据成为国内同行的一大难题。本文通过归纳和对比文献报道的实验动物肿瘤性病变的种类和发生率,发现不同品系啮齿类动物的肿瘤谱不同,且存在雌雄差异。相关背景数据丰富了致癌试验中自发性肿瘤历史对照数据,为致癌试验的开展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癌试验 历史对照数据 毒性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调控技术在脑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梦楠 田萧羽 +3 位作者 李奕潼 吴宁 李锦 李红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8-136,共9页
通过药物和物理刺激(如光、电、磁、超声)的方法可实现对脑神经元功能的操控。其中,化学遗传和光遗传技术由于可精确操控目标脑区特定类型的神经元,在脑环路功能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近年来开发的磁遗传技术可在磁场条件下利用磁感应元... 通过药物和物理刺激(如光、电、磁、超声)的方法可实现对脑神经元功能的操控。其中,化学遗传和光遗传技术由于可精确操控目标脑区特定类型的神经元,在脑环路功能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近年来开发的磁遗传技术可在磁场条件下利用磁感应元件激活神经元,实现了对大脑特定脑区神经元的非侵入且瞬时的调控。本文主要对脑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化学遗传和光遗传技术的发展进程和存在问题,以及正处于探索阶段的磁遗传技术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同时也讨论了经颅电刺激、经颅磁刺激、深部脑刺激和经颅超声刺激技术在脑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期望通过不断的调整和改善,这些技术能更好地应用于脑科学研究和脑疾病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科学 精神疾病 光遗传技术 化学遗传技术 磁遗传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基因毒性杂质及其检测方法研究现状 被引量:20
3
作者 赵舒婧 瞿敏敏 +4 位作者 王朝霞 龚莹 徐华 刘翠翠 谢剑炜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9-240,共12页
基因毒性杂质(GTI)主要来源于原料药的合成过程或储藏运输等环节,其在痕量水平即可造成DNA损伤并诱发细胞癌变,因此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各国法规对不同种类的GTI均提出了严格的限量标准和控制策略,因此发展灵敏可靠的检测方法应用于... 基因毒性杂质(GTI)主要来源于原料药的合成过程或储藏运输等环节,其在痕量水平即可造成DNA损伤并诱发细胞癌变,因此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各国法规对不同种类的GTI均提出了严格的限量标准和控制策略,因此发展灵敏可靠的检测方法应用于原料药中GTI的筛查、定量及表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药物中GTI的警示结构及其分类、常见来源和毒理学限量标准,重点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对气相色谱及其联用技术、液相色谱及其联用技术、电化学传感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等新型技术应用于药物GTI的检测进行评述,并探讨基于警示结构或生物效应导向的通量筛查策略和方法,以期为药物GTI的有效监测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 基因毒性杂质 杂质检测 杂质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阿片类药物改善阿片类药物致呼吸抑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樊永正 雍政 苏瑞斌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2-138,共7页
阿片类药物通过作用于阿片受体,激活与受体偶联的G蛋白和(或)β-抑制蛋白等信号通路而发挥镇痛和麻醉等效应,但同时阿片类药物致呼吸抑制(OIRD)则是临床常见的严重问题。目前通常采用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等改善OIRD,但纳洛酮可能会拮... 阿片类药物通过作用于阿片受体,激活与受体偶联的G蛋白和(或)β-抑制蛋白等信号通路而发挥镇痛和麻醉等效应,但同时阿片类药物致呼吸抑制(OIRD)则是临床常见的严重问题。目前通常采用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等改善OIRD,但纳洛酮可能会拮抗阿片类药物的镇痛作用,甚至带来许多不可预知的不良反应。近年来,使用非阿片类药物直接和(或)间接调节呼吸中枢,在改善OIRD的同时不影响阿片类药物的镇痛已成为一种新的研究思路。本文围绕近年来研究报道较多的α-氨基-3-羟基-5-甲基-4-恶唑丙酸受体调节剂、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胶质细胞抑制剂、烟碱乙酰胆碱受体激动剂和钾离子通道阻滞剂等非阿片类药物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片受体 呼吸抑制 阿片类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成瘾强迫性用药及其神经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卢关伊 吴宁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87-594,共8页
药物成瘾是以强迫性用药为核心特征的慢性脑疾病,至今缺乏理想的治疗手段。药物成瘾经历了从偶然用药、规律性用药发展为强迫性用药的过程,从药物使用状态过渡到成瘾状态。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偶然用药和规律性用药方面,作为药物成瘾... 药物成瘾是以强迫性用药为核心特征的慢性脑疾病,至今缺乏理想的治疗手段。药物成瘾经历了从偶然用药、规律性用药发展为强迫性用药的过程,从药物使用状态过渡到成瘾状态。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偶然用药和规律性用药方面,作为药物成瘾临床诊断的核心,强迫性用药的研究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目前已建立了能较好地模拟成瘾患者强迫性用药特征的实验动物模型,发现皮质纹状体环路功能异常是规律性用药转换为强迫性用药的神经解剖学基础,多巴胺、5-羟色胺和谷氨酸等神经传递的改变则是强迫性用药的分子基础。本文综述了药物成瘾强迫性用药的行为特征、动物模型和神经生物学基础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期望为理解药物成瘾的本质、研发有效的药物成瘾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成瘾 强迫性用药 皮质纹状体环路 多巴胺神经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新型冠状病毒靶点及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韩露 王同兴 +2 位作者 肖智勇 周文霞 张永祥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81-898,共18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SARS-CoV-2的病毒颗粒由外层的包膜和内层的核衣壳两部分构成,其基因组编码的非结构蛋白和结构蛋白在其吸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SARS-CoV-2的病毒颗粒由外层的包膜和内层的核衣壳两部分构成,其基因组编码的非结构蛋白和结构蛋白在其吸附、穿入、脱壳、核酸和蛋白质合成、装配和释放整个生命周期中发挥重要作用,针对病毒自身或其感染依赖的宿主分子均可研发抗病毒药物。靶向SARS-CoV-2刺突糖蛋白的抗体药物和靶向SARS-CoV-2 RNA聚合酶的小分子药物等表现出一定的抗病毒作用,是潜力较大的候选药物,但其疗效仍有待进一步临床试验证明。综合考虑病毒自身和宿主靶点,进行多靶点多药物组合可能会取得更佳的防治效果。本综述对SARS-CoV-2的结构和生命周期、潜在的靶点和药物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研发抗SARS-CoV-2药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抗病毒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在药物成瘾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卢关伊 李斐 +1 位作者 吴宁 李锦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94-701,共8页
药物成瘾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医学和社会问题,由于药物成瘾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临床上缺乏有效的干预手段。外泌体为细胞分泌的微小囊泡,作为一种新型的细胞间交流方式,易透过血脑屏障,在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外泌体在... 药物成瘾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医学和社会问题,由于药物成瘾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临床上缺乏有效的干预手段。外泌体为细胞分泌的微小囊泡,作为一种新型的细胞间交流方式,易透过血脑屏障,在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外泌体在药物成瘾方面的研究还相对不足。本文简述外泌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并以成瘾性精神活性物质分类(包括阿片类、苯丙胺类、可卡因、酒和烟草),对外泌体在药物成瘾中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潜在治疗手段及诊断候选生物标志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药物成瘾机制的研究和诊断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成瘾 外泌体 细胞外囊泡 微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微重力条件下药物的药动学变化研究进展
8
作者 陈彩凤 顾明 +5 位作者 薛瑞 张杨 李硕 李劲草 张有志 李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93-400,共8页
航天微重力对药物的药动学特性产生重要影响,可能导致不可预知的药效和安全性变化。迄今,人类对空间药动学的研究几近于零,空间上的用药仍然以地面用药规律为指导,药物体内过程的研究主要采用地面模拟实验来实现。本文主要综述目前国内... 航天微重力对药物的药动学特性产生重要影响,可能导致不可预知的药效和安全性变化。迄今,人类对空间药动学的研究几近于零,空间上的用药仍然以地面用药规律为指导,药物体内过程的研究主要采用地面模拟实验来实现。本文主要综述目前国内外航天微重力环境中药物的药动学变化研究进展,如微重力条件下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变化及影响药动学性质的生理变化等,为航天医学及航天合理用药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 微重力 药动学 生理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5-HT 2A受体关键氨基酸位点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谢璐璐 刘晓倩 +2 位作者 苏瑞斌 李玉婷 谭博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01-2004,共4页
5-HT 2A受体作为许多精神活性药物如致幻剂、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等的作用靶点,一直是神经精神药理学领域研究热点。5-HT 2A受体的某些关键氨基酸位点对于维持受体的特定构象、偶联不同G蛋白以及行使相应特定功能等起... 5-HT 2A受体作为许多精神活性药物如致幻剂、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等的作用靶点,一直是神经精神药理学领域研究热点。5-HT 2A受体的某些关键氨基酸位点对于维持受体的特定构象、偶联不同G蛋白以及行使相应特定功能等起重要作用。进一步的研究显示,突变这些特定的氨基酸位点,能够引起相应配体的亲和力、效能等变化。同时,5-HT 2A受体作为一种典型的G蛋白偶联受体,其结构域中不同的氨基酸位点能与不同配体产生相互作用,引起受体相应的动态结构变化,从而影响受体的功能。因此,研究5-HT 2A受体结构和功能与关键氨基酸位点的关系,对于相关精神疾病的治疗以及设计高效低毒的新型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HT 2A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 氨基酸位点 相互作用 分子对接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草枯急性暴露对肝细胞L-O2的毒理研究
10
作者 许梦川 谈勇 +3 位作者 李小满 李前 吴跃峰 李东明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3-170,共8页
百草枯(paraquat,PQ)是目前农业生产上使用较为广泛的除草剂,PQ毒性极大,能造成人和动物多器官损伤。因肝脏是主要的受损器官之一,故以肝细胞L-O2为研究对象,探讨PQ急性暴露对肝细胞产生的毒理影响。结果显示在40!640μmol·L^(-1)... 百草枯(paraquat,PQ)是目前农业生产上使用较为广泛的除草剂,PQ毒性极大,能造成人和动物多器官损伤。因肝脏是主要的受损器官之一,故以肝细胞L-O2为研究对象,探讨PQ急性暴露对肝细胞产生的毒理影响。结果显示在40!640μmol·L^(-1)暴露浓度下作用24 h,PQ显著抑制肝细胞L-O2的增殖活性(P<0.01),半抑制浓度(IC50)为263.2μmol·L^(-1)。将肝细胞L-O2暴露于不同浓度的PQ(60、120、180和250μmol·L^(-1)),作用24 h后,与对照组相比,PQ暴露组的活性氧(ROS)累积和细胞凋亡率都表现出明显的浓度依赖性升高(P<0.01; P<0.05),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除60μmol·L^(-1)外的其他暴露组中活化的胱天蛋白酶9(caspase-9)表达显著上调,Bax和Bcl-2的比值显著增大,提示细胞凋亡机制可能与内源性线粒体通路的激活有关。此外,碳酸酐酶9(CA9) mRNA表达显著升高,提示PQ暴露下可能引起酸性代谢产物出现,对细胞产生酸毒害,但其内在的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 细胞 L-O2 细胞凋亡 碳酸酐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HT_(2A)R异源二聚体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高欢 谭博 +1 位作者 杜广营 苏瑞斌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01-1205,共5页
血清素2A受体(5-HT_(2A)R)作为致幻剂、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等许多精神活性药物的作用靶点,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5-HT_(2A)R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GPCRs),与mGluR2、D_(2)R和CB_(1)R等多种GPCRs形成异源二聚体。二聚体... 血清素2A受体(5-HT_(2A)R)作为致幻剂、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等许多精神活性药物的作用靶点,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5-HT_(2A)R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GPCRs),与mGluR2、D_(2)R和CB_(1)R等多种GPCRs形成异源二聚体。二聚体中的mGluR2、D_(2)R与CB_(1)R影响5-HT_(2A)R偶联的信号通路和诱导的动物行为,并且3种受体分别被敲除后,致幻性5-HT_(2A)R激动剂诱导产生的甩头反应次数明显降低。基于5-HT_(2A)R/mGluR2、5-HT_(2A)R/D_(2)R和5-HT_(2A)R/CB_(1)R异源二聚体的重要性,该文将3种受体与5-HT_(2A)R形成异源二聚体的发现与功能进行详细综述,为探寻以5-HT_(2A)R为靶点的精神活性药物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HT_(2A)R mGluR2 D_(2)R CB_(1)R 异源二聚体 甩头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幻剂激活5-HT_(2A)R产生致幻作用的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慧丽 周培岚 +1 位作者 傅风华 苏瑞斌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07-1612,共6页
经典血清素能致幻剂(又称致幻剂)是一种强大的精神活性物质可以强烈改变人的知觉、情绪和认知。目前普遍认为,致幻剂发挥致幻作用的主要靶点为5-HT_(2A)受体(5-hydroxytryptamine 2A Receptor,5-HT_(2A) R)。研究发现,5-HT_(2A) R作为G... 经典血清素能致幻剂(又称致幻剂)是一种强大的精神活性物质可以强烈改变人的知觉、情绪和认知。目前普遍认为,致幻剂发挥致幻作用的主要靶点为5-HT_(2A)受体(5-hydroxytryptamine 2A Receptor,5-HT_(2A) R)。研究发现,5-HT_(2A) R作为G蛋白偶联受体,除了偶联经典的Gα_(q/11)-PLCβ信号通路外,还可偶联Gα_(i/o)、Gα_(12/13)和β-arrestin2等信号通路。但是,与致幻作用相关的受体后信号通路尚无定论。该文总结了近年来致幻剂激活5-HT_(2A) R后产生致幻作用的信号通路研究进展,为阐明幻觉产生的分子机制及发现新的药物靶点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幻剂 G蛋白偶联受体 5-HT_(2A)受体 信号转导 偏向性 G蛋白 β-arrestin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片受体在氯胺酮药理效应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邱亚楠 孙毅 +1 位作者 傅风华 苏瑞斌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19-1022,共4页
氯胺酮自1970年起在临床上被用作镇痛剂和麻醉剂,近年因被发现具有快速有效的抗抑郁作用而备受关注。然而,氯胺酮引起的成瘾、致幻等精神类不良反应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但不良反应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学界普遍认为氯胺酮的药理效应... 氯胺酮自1970年起在临床上被用作镇痛剂和麻醉剂,近年因被发现具有快速有效的抗抑郁作用而备受关注。然而,氯胺酮引起的成瘾、致幻等精神类不良反应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但不良反应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学界普遍认为氯胺酮的药理效应主要由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 acid,NMDA)受体介导,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提示阿片受体在氯胺酮的药理效应中也有重要作用。该综述基于近20年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总结了阿片受体在氯胺酮麻醉、镇痛、抗抑郁、抗成瘾和成瘾等药理效应中的机制,为揭示氯胺酮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为解决氯胺酮的临床副作用做出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阿片受体 麻醉 镇痛 抗抑郁 抗成瘾 成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老化小鼠脑内能量代谢及学习记忆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蒋宁 张宏超 +2 位作者 刘港 周文霞 张永祥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63-463,共1页
目的观察快速老化小鼠(SAM)这一较理想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其脑内能量代谢及学习记忆能力随增龄的动态变化情况,研究脑内能量代谢与学习记忆能力的关系。方法选择2,6和12月龄雄性快速老化小鼠(SAMP8)为研究对象,同月龄的抗快速老化小鼠(... 目的观察快速老化小鼠(SAM)这一较理想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其脑内能量代谢及学习记忆能力随增龄的动态变化情况,研究脑内能量代谢与学习记忆能力的关系。方法选择2,6和12月龄雄性快速老化小鼠(SAMP8)为研究对象,同月龄的抗快速老化小鼠(SAMR1)作为对照。应用新物体识别、Morris水迷宫、穿梭箱等实验研究快速老化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应用小动物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断层扫描(FDG-PET)技术检测小鼠脑内葡萄糖摄取水平;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小鼠海马内ATP,ADP和AMP等能量物质的增龄性变化;应用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糖酵解及三羧酸循环葡萄糖代谢关键酶己糖激酶(HK)和丙酮酸脱氢酶(PDH)及葡萄糖转运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分光光度法检测HK和PDH的活性。结果在新物体识别实验中,2,6和12月龄SAMP8的1和24 h优先指数显著低于同月龄SAMR1(P<0.05)。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学习期6月龄和12月龄SAMP8的逃避潜伏期显著高于同月龄SAMR1(P<0.05);测试期6月龄和12月龄SAMP8穿环次数显著少于同月龄SAMR1(P<0.05)。在穿梭箱实验中,6月龄和12月龄SAMP8的学习期成功回避次数显著低于同月龄SAMR1(P<0.05),SAMP8的测试期成功回避次数显著低于同月龄SAMR1(P<0.05),表明SAMP8的物体识别记忆能力、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及主动回避反应能力呈增龄性衰退。FDG-PET结果显示,2,6和12月龄SAMP8全脑、海马、皮层葡萄糖摄取低于同月龄SAMR1,且SAMP8葡萄糖摄取随着增龄而减少。与同月龄SAMR1比较,6月龄和12月龄SAMP8海马的ATP,ADP和AMP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2,6和12月龄SAMP8小鼠海马中HK和PDH的蛋白表达和活性均随着增龄而逐渐降低,其中12月龄SAMP8海马的HK和PDH活性显著低于同月龄SAMR1(P<0.01)。结论 SAMP8学习记忆能力随增龄进行性衰退,SAMP8脑内能量代谢随增龄逐渐降低,其学习记忆能力的衰退可能与其脑内能量代谢的异常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老化小鼠 阿尔茨海默病 学习记忆 能量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型磷酸果糖激酶介导的代谢重编程机制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道辉 刘凤英 +2 位作者 骆媛 王天 王永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1-148,共8页
血小板型磷酸果糖激酶(PFKP)是细胞能量代谢糖酵解途径中重要的限速酶,在细胞内的表达保持动态平衡且相对稳定,发挥着调控细胞生物合成和能量代谢的作用,是代谢类疾病和癌症领域的研究热点。当细胞所处微环境发生变化时,如氧供应不足、... 血小板型磷酸果糖激酶(PFKP)是细胞能量代谢糖酵解途径中重要的限速酶,在细胞内的表达保持动态平衡且相对稳定,发挥着调控细胞生物合成和能量代谢的作用,是代谢类疾病和癌症领域的研究热点。当细胞所处微环境发生变化时,如氧供应不足、代谢底物匮乏或细胞癌变时,细胞内出现PFKP介导的通过改变自身代谢模式而形成的代谢重编程,从而改善环境变化引起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PFKP在调控以Warburg效应为主的代谢模式中发挥重要作用,使代谢模式向糖酵解转移,形成有氧糖酵解方式。本文主要围绕PFKP介导的代谢重编程作用机制及其参与肿瘤、呼吸系统等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和靶向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型磷酸果糖激酶 代谢重编程 肿瘤 糖酵解 细胞能量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无线头皮脑电图技术平台的建立及其在睡眠研究中的应用与验证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传耀 刘爽 +1 位作者 张树卓 苏瑞斌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 建立小鼠无线头皮脑电图(EEG)记录平台。方法 小鼠颅骨表面植入EEG/肌电图(EMG)底座,术后恢复7 d开始实验。分别在第1天18∶00 ip给予溶剂(1%DMSO)和第2天同一时间ip给予镇静催眠药地西泮(DZP)1.0 mg·kg^(-1),随后采用Pinnacl... 目的 建立小鼠无线头皮脑电图(EEG)记录平台。方法 小鼠颅骨表面植入EEG/肌电图(EMG)底座,术后恢复7 d开始实验。分别在第1天18∶00 ip给予溶剂(1%DMSO)和第2天同一时间ip给予镇静催眠药地西泮(DZP)1.0 mg·kg^(-1),随后采用Pinnacle EEG/EMG无线记录系统采集自由活动小鼠ip注射后3 h内EEG和EMG数据,最后使用睡眠分析软件Sirenia^(■)Sleep pro分析EEG和EMG信号,判读睡眠-觉醒时相,通过MATLAB软件分析滤波后数据的功率谱。结果 该平台可高效且准确地采集和解析小鼠睡眠-觉醒行为。与溶剂组相比,DZP 1.0 mg·kg^(-1)增加非快眼动睡眠和总睡眠时间,减少觉醒时间(P<0.05);同时,降低睡眠期δ和θ波功率谱(P<0.05,P<0.01),增加睡眠期慢波振荡-睡眠纺锤波相位-振幅耦合度(P<0.05)。结论 成功建立小鼠无线头皮EEG技术平台,此平台可用于研究睡眠障碍发病机制及筛选新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头皮脑电图技术平台 睡眠 地西泮 脑电图 肌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用失眠动物模型及其睡眠结构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7
作者 王洛萱 李劲草 张有志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89-394,共6页
失眠症是最为常见的睡眠障碍,以入睡和睡眠维持困难及日间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失眠症的病理生理研究和镇静催眠药物的非临床评价需以适当的动物模型为基础。本文以模型动物睡眠结构为重点,从心理应激、特殊睡眠环境和药物模型3个方面... 失眠症是最为常见的睡眠障碍,以入睡和睡眠维持困难及日间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失眠症的病理生理研究和镇静催眠药物的非临床评价需以适当的动物模型为基础。本文以模型动物睡眠结构为重点,从心理应激、特殊睡眠环境和药物模型3个方面归纳常用失眠模型。现有失眠动物模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镇静催眠药物研究中应当灵活选择多种造模方法,以用更接近失眠临床表现的动物模型评价药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睡眠剥夺 动物模型 睡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环境低氧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防护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8
作者 李鹏飞 石华香 +2 位作者 郭家彬 王永安 王丽韫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01-409,共9页
短期或长期暴露高原低氧环境均会诱发机体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引起认知功能障碍。高原地区低压低氧环境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海拔高度,以及人员上升速度、在高原停留时间、个人适应能力、血氧饱和度、脑供氧程度和执行任... 短期或长期暴露高原低氧环境均会诱发机体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引起认知功能障碍。高原地区低压低氧环境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海拔高度,以及人员上升速度、在高原停留时间、个人适应能力、血氧饱和度、脑供氧程度和执行任务复杂程度。高原低氧环境致脑损伤和结构异常是影响脑认知功能的关键病理机制,可通过促进氧化应激和兴奋性神经毒导致神经细胞代谢和功能紊乱,同时可引起神经营养因子通路和脑血管微循环调控系统障碍,从而参与脑损伤发生发展。本文综述了高原环境低氧对脑认知功能的损伤及其机制和干预措施,为急进高原环境下机体的认知功能以及脑力作业能力的保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功能 高原低氧 脑损伤 动脉血氧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损伤标志物γ-H2AX及其在毒性测试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9
作者 瞿敏敏 陈佳 +2 位作者 郭磊 徐华 谢剑炜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01-411,共11页
当DNA受到攻击尤其是发生DNA双链断裂(DSB)后,组蛋白H2AX的139位丝氨酸迅速磷酸化,生成磷酸化H2AX即γ-H2AX。γ-H2AX在DSB位点大量聚集并形成焦点,参与DNA的损伤修复,且γ-H2AX焦点数与DSB数量成正比。目前研究表明,γ-H2AX是表征DNA... 当DNA受到攻击尤其是发生DNA双链断裂(DSB)后,组蛋白H2AX的139位丝氨酸迅速磷酸化,生成磷酸化H2AX即γ-H2AX。γ-H2AX在DSB位点大量聚集并形成焦点,参与DNA的损伤修复,且γ-H2AX焦点数与DSB数量成正比。目前研究表明,γ-H2AX是表征DNA损伤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可作为基因毒性的特异性效应指标。旨在检测γ-H2AX的试验(简称γ-H2AX试验)已被应用于众多与DNA损伤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医学诊断中。本文介绍γ-H2AX的生成及生物学意义,论述基于免疫化学技术及质谱技术的γ-H2AX试验在体外基因毒性评价中的应用、γ-H2AX试验与其他基因毒性试验的性能对比及γ-H2AX与其他毒性终点标志物的互补性,并对γ-H2AX试验在基因毒性风险评估中的应用前景予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双链断裂 组蛋白H2AX γ-H2AX试验 基因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药物稳定性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传杰 冯健男(指导) 王晶(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2154-2160,共7页
单克隆抗体药物是生物药物的重要分支,因其靶向性、特异性高而受到广泛关注。随着单克隆抗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抗体药物在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抗体药物作为一种人工合成蛋白质的天然属性,其在生产、储存... 单克隆抗体药物是生物药物的重要分支,因其靶向性、特异性高而受到广泛关注。随着单克隆抗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抗体药物在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抗体药物作为一种人工合成蛋白质的天然属性,其在生产、储存及体内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体内外复杂环境的物理和化学方面的影响,发生多种形式的理化性质改变,进而导致其免疫原性增加,半衰期缩短,甚至失效。因此如何提升抗体药物的稳定性,降低免疫原性,延长半衰期,提高其体内生物利用度是目前抗体药物应用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从影响抗体稳定性的因素(结构、环境及制备工艺)、理化机制以及提高抗体稳定性的方法等几个方面,对近期文献报道的相关研究进行简要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理化因素 稳定性提高 生物制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