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HC功能及其转基因小鼠模型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曹湘雯 李敏 +3 位作者 殷琦 韩雪莲 王原 赵光宇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1-160,共10页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与机体免疫调节密切相关,不仅具有遗传多态性,而且MHC限制性存在种属差异。人类的MHC被称为人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小鼠MHC则被称为H-2。构建人源化...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与机体免疫调节密切相关,不仅具有遗传多态性,而且MHC限制性存在种属差异。人类的MHC被称为人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小鼠MHC则被称为H-2。构建人源化MHC转基因小鼠模型是突破MHC种属差异并模拟人体免疫应答特征的重要策略。MHC转基因小鼠主要分为MHCⅠ或MHCⅡ单转基因小鼠模型和MHCⅠ与MHCⅡ双转基因小鼠模型。HLAⅠ类转基因小鼠模型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目前采取敲除H-2Kb和H-2Db或者敲除鼠源β2m的策略来消除内源的H-2Ⅰ类分子对HLAⅠ类分子的竞争性抑制;HLAⅡ类转基因小鼠模型的构建则是将鼠源β链敲除,转入HLAⅡ类基因。随着构建策略的优化,MHC转基因小鼠模型被应用于表位疫苗研发、肿瘤治疗及疾病遗传关联研究中,成为临床前试验的有力工具。本文对MHC转基因小鼠模型相关资料进行了总结,概述了MHC转基因小鼠模型的构建策略及其在疫苗研发、疾病治疗等方面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小鼠模型 免疫 表位疫苗 肿瘤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疫耶尔森菌LPS结构变异机制及其免疫逃逸功能研究进展
2
作者 冯文静 张源 杜宗敏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60-866,共7页
鼠疫是鼠疫耶尔森菌(以下简称鼠疫菌)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疫菌不仅能编码多种毒力因子破坏宿主免疫信号传导,还能修饰其脂多糖的结构,逃逸宿主免疫监视并强烈抑制宿主的免疫响应,是其高致病性形成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鼠疫菌... 鼠疫是鼠疫耶尔森菌(以下简称鼠疫菌)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疫菌不仅能编码多种毒力因子破坏宿主免疫信号传导,还能修饰其脂多糖的结构,逃逸宿主免疫监视并强烈抑制宿主的免疫响应,是其高致病性形成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鼠疫菌LPS缺乏O抗原,脂质A结构也具有特殊的温度转换调控机制,在不同温度下可形成具有不同数目酰基侧链的脂质A,在其逃逸宿主固有免疫识别和清除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对鼠疫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的生物合成调控、结构变异及其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研究病原菌利用LPS结构修饰逃避宿主固有免疫防御的分子机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菌 脂多糖 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下的mRNA疫苗研发 被引量:3
3
作者 叶青 秦成峰 《合成生物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0-320,共11页
“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简称PHEIC)是指疾病的国际传播对其他国家构成公共卫生风险,需要采取协调一致的国际应对措施的不同寻常事件。迄今为止,世界卫生组织(WHO)一共宣布了7次PHEIC,包括甲型H1N1流感、埃博拉、脊髓灰质炎、寨卡、... “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简称PHEIC)是指疾病的国际传播对其他国家构成公共卫生风险,需要采取协调一致的国际应对措施的不同寻常事件。迄今为止,世界卫生组织(WHO)一共宣布了7次PHEIC,包括甲型H1N1流感、埃博拉、脊髓灰质炎、寨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猴痘疫情。疫苗是应对传染病疫情的有力武器,合成生物学的发展突破了传统疫苗存在的难点问题和技术瓶颈,为病毒性传染病防控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尤其是mRNA疫苗作为下一代疫苗研发的平台技术,具有安全性强、有效性良好、研发周期短、易规模化生产、易扩大产能等特点,在应对新突发传染病疫情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目前,新冠mRNA疫苗已正式获批上市,针对流感、寨卡和猴痘病毒的多款mRNA疫苗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埃博拉mRNA疫苗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而针对脊髓灰质炎病毒尚无mRNA疫苗研究的报道。本文就历次PHEIC应对中mRNA疫苗的研发进展进行了详细梳理和评述,同时对mRNA疫苗应对PHEIC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进行了展望和讨论。结合合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人工智能等多学科技术对mRNA分子设计、高效递送以及疫苗生产和储存运输等进行优化,有望进一步提高mRNA疫苗的有效性和可及性。综上,尽管尚无法预知下一次PHEIC何时会出现,但当下一次PHEIC出现时,mRNA疫苗技术一定会成为人类防范PHEIC的有力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 mRNA疫苗 病毒性传染病 流感病毒 埃博拉病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 寨卡病毒 新冠病毒 猴痘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亨尼帕病毒编码蛋白的特征及致病机制
4
作者 汪芳洲 谭凌云 +2 位作者 李燕 谷宏婧 王慧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802-3811,共10页
亨尼帕病毒(Henipavirus,HNV)是一类重要的新发人兽共患病原,经接触、口鼻传播感染可引发呼吸、神经系统疾病,死亡率高达75%。HNV属于副黏病毒科单股负链RNA包膜病毒,随着环境变化,新的亚型不断涌现,传播范围逐渐扩大,严重威胁全球公共... 亨尼帕病毒(Henipavirus,HNV)是一类重要的新发人兽共患病原,经接触、口鼻传播感染可引发呼吸、神经系统疾病,死亡率高达75%。HNV属于副黏病毒科单股负链RNA包膜病毒,随着环境变化,新的亚型不断涌现,传播范围逐渐扩大,严重威胁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然而,其致病机制尚不清楚,预防疫苗及治疗药物也未上市,引起WHO高度关注,HNV疫苗与药物研发列入需要紧急研发蓝图清单。本文通过对HNV的病原学特征、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致病机制进行总结,为研制有效干预HNV感染的药物和疫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尼帕病毒 病原学 编码蛋白 致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载双层抗原蛋白的CS-PLGA制剂制备及其表征鉴定
5
作者 郑蕊 杨晓岚 +1 位作者 王慧 罗德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13-1218,共6页
目的制备运载双层抗原的CS-PLGA微球制剂,并对其进行相关表征鉴定。方法通过复乳法结合溶剂挥发法制备得到多孔微球后,在4℃水浴条件下装载抗原,利用抗原浓度梯度介导的物理扩散促进抗原进入微球内部,并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在微球外表面,... 目的制备运载双层抗原的CS-PLGA微球制剂,并对其进行相关表征鉴定。方法通过复乳法结合溶剂挥发法制备得到多孔微球后,在4℃水浴条件下装载抗原,利用抗原浓度梯度介导的物理扩散促进抗原进入微球内部,并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在微球外表面,形成内外双层抗原运载。根据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材料玻璃转化温度这一特性,促进多孔微球表面孔道在48℃条件下发生愈合,使其形成闭合的微球制剂,再将得到的微球制剂与壳聚糖溶液混悬镀层,进行阳离子修饰,逆转微球表面负性电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动态光散射粒度仪等检测微球形态、粒径分布和电位变化,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鉴定抗原是否装载至微球制剂中,采用荧光标记的BSA和荧光标记的PLGA材料进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抗原装载后的分布情况,通过BCA法检测微球制剂的包封率和载药率。结果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结果显示多孔微球成孔良好,粒径大小为(73.94±0.81)nm,多分散性指数为0.038±0.004。Zeta电位由负转正说明壳聚糖已被成功镀层至微球表面。经过SDS-PAGE、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证实BSA已被成功运载。经micro BCA试剂盒检测后多孔微球包封率为(3.01±0.04)%,载药率为(1.50±0.02)%。结论成功制备得到运载双层抗原的CS-PLGA制剂,为后续缓控释制剂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壳聚糖 多孔微球 抗原装载 自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