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少年内收上切牙后牙槽骨改建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李鹏 孙建伟 +1 位作者 白煜 李永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9-242,共4页
目的:定量分析青少年上前牙内收移动后,上颌中切牙根周牙槽骨厚度的变化。方法:选取双颌前突、需拔除双侧第一前磨牙进行前牙内收矫治的青少年患者15例,于治疗前(T0期)及拔牙间隙关闭完成后6个月(T1期)分别拍摄上颌骨CBCT及头颅侧位片,... 目的:定量分析青少年上前牙内收移动后,上颌中切牙根周牙槽骨厚度的变化。方法:选取双颌前突、需拔除双侧第一前磨牙进行前牙内收矫治的青少年患者15例,于治疗前(T0期)及拔牙间隙关闭完成后6个月(T1期)分别拍摄上颌骨CBCT及头颅侧位片,对矫治前后的30个上颌中切牙根周牙槽骨厚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矫治后上颌中切牙唇倾度均值减少(7.41±2.06)°(P<0.05),牙冠内收量较牙根内收量均值增加(1.38±0.34) mm(P<0.05);上颌中切牙唇侧牙槽骨厚度均有增加(P<0.05),牙根腭侧靠近牙颈部的牙槽骨厚度减少(P<0.05),腭侧根尖的牙槽骨厚度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矫治青少年上前牙内收移动时,移动距离过大及过于倾斜移动均可导致腭侧牙颈部区域骨量的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颌前突 切牙内收 牙槽骨改建 CB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联合微种植钉整体内收上前牙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白煜 冯雪 +2 位作者 刘冬梅 李鹏 封颖丽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1-76,共6页
目的:探讨隐形矫治器联合微种植钉整体内收上前牙时不同加力方式下上颌前后牙生物力学效应。方法:采集患者上颌骨及上牙列的CBCT数据,采用逆向工程方法建立拔除第一前磨牙的隐形矫治器联合微种植钉整体内收前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①... 目的:探讨隐形矫治器联合微种植钉整体内收上前牙时不同加力方式下上颌前后牙生物力学效应。方法:采集患者上颌骨及上牙列的CBCT数据,采用逆向工程方法建立拔除第一前磨牙的隐形矫治器联合微种植钉整体内收前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①矫治器施力、②矫治器施力+1. 47 N力牵引矫治器、③矫治器施力+1. 47 N力牵引尖牙工况下前后牙的初始位移。结果:3种工况条件下矢状方向,中切牙冠根位移差分别为1. 12E-02 mm、1. 29E-02 mm、9. 62E-03 mm;第一磨牙牙冠近移量分别为-2.49E-02 mm、-2.09E-02 mm、-2.00E-02 mm;垂直方向,中切牙牙冠伸长量分别为1. 77E-03 mm、2. 93E-03 mm、6. 53E-04 mm。结论:工况③更有利于切牙转矩的控制及后牙支抗保护,也更有利于切牙的垂直向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 微种植体支抗(MIA) 三维有限元(3D-FEA) 整体内收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细胞膜片和自组装多肽技术构建一种新型BMSCs膜片-RADA16组织工程复合体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豆豆 周维维 +4 位作者 王蕾 刘露 李春绒 刘思麟 曹猛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10,共6页
目的:联合细胞膜片和自组装多肽技术构建一种新型BMSCs膜片-RADA16组织工程复合体。方法:利用BMSCs膜片包裹自组装多肽RADA16支架材料构建BMSCs膜片-RADA16组织工程复合体。用扫描电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复合体形貌及细胞形态、CCK-... 目的:联合细胞膜片和自组装多肽技术构建一种新型BMSCs膜片-RADA16组织工程复合体。方法:利用BMSCs膜片包裹自组装多肽RADA16支架材料构建BMSCs膜片-RADA16组织工程复合体。用扫描电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复合体形貌及细胞形态、CCK-8测定细胞增殖情况、RT-PCR技术检测自组装多肽支架对细胞成骨分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与BMSCs膜片相比,复合体的BMSCs在第3~8天细胞迅速增长,数量超过BMSCs膜片组(P <0. 05); RT-PCR结果显示,复合体的成骨相关基因表达水平高于BMSCs膜片组(P <0. 05)。结论:BMSCs膜片-RADA16组织工程复合体能够促进BMSCs的增殖和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 细胞膜片 自组装多肽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加力过程中外周血和脾脏中炎性单核细胞比例和CD226分子表达水平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宪 马千里 +1 位作者 金作林 陈丽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5-329,共5页
目的:观测小鼠牙齿正畸加力过程中外周血和脾脏中炎性单核细胞比例和CD226分子表达水平变化。方法:选择6~8周龄雌性C57BL小鼠,随机分为加力1d组(n=5)、加力3d组(n=4)、加力7 d组(n=4)和相应时间的对照组(n=3×3)。届时分离小鼠外周... 目的:观测小鼠牙齿正畸加力过程中外周血和脾脏中炎性单核细胞比例和CD226分子表达水平变化。方法:选择6~8周龄雌性C57BL小鼠,随机分为加力1d组(n=5)、加力3d组(n=4)、加力7 d组(n=4)和相应时间的对照组(n=3×3)。届时分离小鼠外周血和脾脏进行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在体式显微镜下观察牙齿移动情况;取上颌骨标本切片后行HE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观测破骨细胞生成情况。结果:随着加力时间延长,破骨细胞生成增多;加力1 d时,外周血中炎性单核细胞比例降低;3 d时,外周血和脾脏中炎性单核细胞比例升高,而CD226分子表达水平均降低;7d时,外周血中炎性单核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升高但较加力3 d组降低,外周血和脾脏中炎性单核细胞表面CD226分子表达水平降低。结论:正畸加力过程中,小鼠外周血和脾脏中的炎性单核细胞比例和CD226分子表达水平动态变化可能影响牙齿移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加力 CD226 炎性单核细胞(iMos) 破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