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树突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转移性肾癌的疗效分析及随访观察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金超 杨岩丽 +8 位作者 孙雪冬 吴琼 张晓艳 赵来伟 潘欣 蒋昊 丁国梁 王丹红 陈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27-832,共6页
目的评价自体树突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转移性肾癌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变化及随访结果。方法采集27例转移性肾癌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实验室体外培养诱导产生DC和CIK细胞,经无菌检测、流式细胞术表... 目的评价自体树突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转移性肾癌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变化及随访结果。方法采集27例转移性肾癌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实验室体外培养诱导产生DC和CIK细胞,经无菌检测、流式细胞术表型鉴定及细胞计数后回输给患者。于第7、9、11、13天皮下注射DC,第11、13天静脉回输CIK,每疗程间隔3个月,直至疾病进展,观察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 27例转移性肾癌患者经DC-CIK治疗后的客观反应率为37%,疾病控制率为85%,2年总生存率为81.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外周血CD3^+CD4^+CD8–、CD3^+CD4–CD8^+、CD3^+CD19–、CD3–CD19^+、CD3–CD16^+CD56^+、CD3^+CD16^+CD56^+、CD3^+HLA-DR–、CD3^+HLA-DR^+、CD3^+CD28^+CD8^+细胞亚群及Th2细胞无显著变化(P>0.05),Th1细胞有升高趋势(P<0.05),多次治疗后CD3^+CD4^+CD25^+T细胞(即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有降低的趋势(P<0.05)。治疗过程中27例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DC-CIK细胞免疫治疗为转移性肾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改善转移性肾癌患者的免疫抑制状态,提高患者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肾细胞 淋巴细胞亚群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不同预处理方案治疗恶性淋巴瘤10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2
作者 邵兰兰 肖秀斌 +9 位作者 仲凯励 鲁云 陈喜林 达永 刘静 赵世华 马艺 杨秋实 苏航 张伟京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98-602,共5页
本研究比较大剂量化疗联合或不联合大面积照射预处理方案对恶性淋巴瘤(ML)患者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的疗效、预后及安全性的影响。回顾性分析1992年9月至2010年8月在解放军307医院行AHSCT的100例ML患者,根据AHSCT预处理方案不同... 本研究比较大剂量化疗联合或不联合大面积照射预处理方案对恶性淋巴瘤(ML)患者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的疗效、预后及安全性的影响。回顾性分析1992年9月至2010年8月在解放军307医院行AHSCT的100例ML患者,根据AHSCT预处理方案不同,分为高剂量化疗组和高剂量放、化疗组,分析3、5、10年的总生存(OS)率、无进展生存(PFS)率和不良反应。结果表明,截止至2011年2月,中位随访时间33.5个月,所有患者造血功能均获重建。高剂量化疗组和高剂量放、化疗组患者白细胞计数恢复至>1.0×109/L的中位时间为(6.0±0.4)d、(8.2±0.4)d,血小板恢复至>20.0×109/L的中位时间为(7.1±0.8)d、(11.4±2.5)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化疗组和高剂量放、化疗组OS率分别为3年67.3%、68.9%,5年62.8%、60.6%,10年57.6%、56.2%;PFS率分别为3年63.6%、63.2%,5年59.4%、58.3%,10年50.8%、55.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热、感染、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移植预处理方案中的高剂量放、化疗组较高剂量化疗组造血重建晚,但两组疗效及预后无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淋巴瘤 预处理方案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烟雾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4
3
作者 段炼 史万超 +7 位作者 咸鹏 赵峰 杨伟中 李德生 冯捷 韩聪 宗睿 张正善 《中国卒中杂志》 2008年第7期472-476,共5页
目的探讨244例成人烟雾病(Moyamoya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244例成人Moyamoya病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及临床症状,并与日韩及北美Moyamoya病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44例病例年龄为18岁~72岁,平均36岁,其中男124例,女120例,男女比例为1... 目的探讨244例成人烟雾病(Moyamoya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244例成人Moyamoya病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及临床症状,并与日韩及北美Moyamoya病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44例病例年龄为18岁~72岁,平均36岁,其中男124例,女120例,男女比例为1∶1.03;以脑出血为首发症状入院的57例,187例以脑缺血为首发症状入院。本组患者来自我国28个不同省市,河南省34人、河北省30人,所占病例数最多。全部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血管成像按照铃木分期,其中1期24侧半球,2期96侧半球,3期112侧半球,4期152侧半球,5期80侧半球,6期24侧半球。本组244例Moyamoya病患者行硬脑膜动脉血管融通术(encephalo-duro-arterio-synangiosis,EDAS),57例出血发病的病例均未出现再出血。187例缺血发病的病例中症状明显缓解的161例,26例无明显变化。结论本研究样本显示的Moyamoya病临床特征与日本、韩国及北美有所不同,即出血型病例发病率较低而脑梗死发病率明显较高。其发病机制是否有所不同需进一步深入研究;EDAS手术是治疗成人Moyamoya病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脑梗死 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雾病的病因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正善 段炼 +1 位作者 杨伟中 关良 《中国卒中杂志》 2008年第7期487-492,共6页
烟雾病(Moyamoya病)又称自发性基底动脉环闭塞症,是一个很年轻的疾病,它的病因、发病机制尚处于研究的初始阶段,其治疗也还没有根治性的方法,且多数研究结果来自于韩国和日本。我国Moyamoya病的报道虽并不少见,但大多仅限于病例分析,缺... 烟雾病(Moyamoya病)又称自发性基底动脉环闭塞症,是一个很年轻的疾病,它的病因、发病机制尚处于研究的初始阶段,其治疗也还没有根治性的方法,且多数研究结果来自于韩国和日本。我国Moyamoya病的报道虽并不少见,但大多仅限于病例分析,缺乏系列的和前瞻性多学科合作的研究结果。令人鼓舞的是,军事医学院附属解放军307医院神经外科在短短5年内对500余例Moyamoya病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北京协和医院和军事医学院附属解放军307医院自3年前开始合作进行烟雾病相关研究,从而不断地加深了我们对烟雾病的认识。本期针对烟雾病领域的一些主要问题,从不同专业角度进行探讨,旨在为烟雾病在我国未来的研究提供粗浅的经验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病因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型烟雾病脑硬膜动脉血管融通术后血管重建效果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
5
作者 宗睿 暴向阳 +2 位作者 杨琳 柳伟伟 段炼 《中国卒中杂志》 2011年第11期852-857,共6页
目的探讨缺血型烟雾病脑硬膜动脉血管融通术(encephalo-duro-arterio-synangiosis,EDAS)后血管重建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EDAS术治疗的120例缺血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性别、首次手术年龄、术前脑糖代谢情况、... 目的探讨缺血型烟雾病脑硬膜动脉血管融通术(encephalo-duro-arterio-synangiosis,EDAS)后血管重建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EDAS术治疗的120例缺血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性别、首次手术年龄、术前脑糖代谢情况、脑梗死类型、手术侧别、颈内动脉分期、大脑后动脉分期、前后循环间代偿以及左右侧代偿与术后动脉向颅内生长情况之间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102例患者接受双侧手术,18例接受单侧手术,总共手术为222例侧。术后动脉向颅内生长的有174例侧,血管重建有效率78.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首次手术年龄[优势比(odds ratio,OR)为1.03,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12~1.049],大脑后动脉分期(OR=0.767,95%CI 0.601~0.977,P=0.0319),左右侧代偿(OR=0.499,95%CI 0.280~0.891,P=0.0188)及脑梗死类型与血管重建效果有关。相对于正常脑组织,皮层梗死(OR=0.275,95%CI 0.133~0.569,P=0.0005)、皮层下白质梗死(OR=0.317,95%CI 0.131~0.763,P=0.0104)和点状梗死(OR=0.392,95%CI 0.193~0.796,P=0.0096)血管重建效果更好。结论 EDAS可以有效建立颅内外血管重建。首次手术年龄越低、大脑后动脉分期越高、有左右侧代偿可以获得更好的术后血管重建;相对于正常脑组织,出现皮层梗死、皮层下白质梗死和点状梗死类型脑组织可获得更好血管重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脑血管重建术 脑硬脑膜动脉血管融通术 搭桥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雾病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3
6
作者 韩聪 段炼 +1 位作者 杨伟中 关良 《中国卒中杂志》 2008年第7期509-512,共4页
  烟雾病(Moyamoya病)目前还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内科曾采用血管扩张剂、皮质激素、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改善微循环药物及神经营养剂等进行对症治疗,效果均不佳.部分文献报道,钙离子拮抗剂如尼莫地平、尼卡地平等对少数缺血型Moyamoya...   烟雾病(Moyamoya病)目前还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内科曾采用血管扩张剂、皮质激素、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改善微循环药物及神经营养剂等进行对症治疗,效果均不佳.部分文献报道,钙离子拮抗剂如尼莫地平、尼卡地平等对少数缺血型Moyamoya病患者有效,但缺乏有效的数据及长时间的随访.总之,内科治疗尚不能确切阻止病情的发展或防止缺血和出血的再次发作,通过外科手术进行血管重建是治疗Moyamoya病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神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雾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 被引量:7
7
作者 宗睿 段炼 +1 位作者 杨伟中 关良 《中国卒中杂志》 2008年第7期496-499,共4页
  烟雾病(Moyamoya病)主要表现为因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的脑缺血及代偿血管扩张引起的脑出血.一般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筛查颅内血管狭窄的情况后,进一步行CT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即可确诊...   烟雾病(Moyamoya病)主要表现为因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的脑缺血及代偿血管扩张引起的脑出血.一般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筛查颅内血管狭窄的情况后,进一步行CT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即可确诊.但如果对Moyamoya病的发病特征缺乏足够了解,也容易漏诊或误诊.我们对Moyamoya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以利提高对Moyamoya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雾病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吴绘 段炼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161-164,共4页
颈动脉和(或)其颅内分支的严重狭窄或闭塞可能导致其远端脑循环灌注压的下降。当灌注压下降时,脑血管系统发生反射性变化以维持脑氧的正常运输,从而保证正常的神经机能。这种灌注压下降被怀疑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生卒中的危险因... 颈动脉和(或)其颅内分支的严重狭窄或闭塞可能导致其远端脑循环灌注压的下降。当灌注压下降时,脑血管系统发生反射性变化以维持脑氧的正常运输,从而保证正常的神经机能。这种灌注压下降被怀疑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生卒中的危险因素。烟雾病作为一种特殊的脑血管闭塞性疾病,其在临床表现上的多样性,可能反映了随着疾病进展,恶化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与侧支血管发展所提供的保护作用之间可变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雾病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5
9
作者 关良 段炼 《中国卒中杂志》 2008年第7期493-495,共3页
  关于烟雾病(Moyamoya病)的报道近年来有增加趋势,日本最新流行病学统计,截止2003年全日本共治疗Moyamoya病7700例,比1994年统计的3900例增加了一倍,每年新诊断Moyamoya病人为0.54/10万(而1994年统计为0.35/10万).随着数字减影血管造...   关于烟雾病(Moyamoya病)的报道近年来有增加趋势,日本最新流行病学统计,截止2003年全日本共治疗Moyamoya病7700例,比1994年统计的3900例增加了一倍,每年新诊断Moyamoya病人为0.54/10万(而1994年统计为0.35/10万).随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对Moyamoya病又有了新的认识.现就烟雾病的研究现状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神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雾病诊断、治疗及发病原因的思考 被引量:16
10
作者 段炼 《中国卒中杂志》 2008年第7期470-471,共2页
  烟雾病(Moyamoya病)的提出首先来自于1957年TaKeuchi对颈动脉发育不良的介绍,1969年Suzuki对此病进行了系统介绍并命名为Moyamoya病,至今已有50年历程.在这50年中,第一个10年,人们逐渐认识了这个疾病的临床症状与发病机制,并开始寻...   烟雾病(Moyamoya病)的提出首先来自于1957年TaKeuchi对颈动脉发育不良的介绍,1969年Suzuki对此病进行了系统介绍并命名为Moyamoya病,至今已有50年历程.在这50年中,第一个10年,人们逐渐认识了这个疾病的临床症状与发病机制,并开始寻找疾病的原因,第二个10年,人们在了解此疾病基本发病规律的情况下,开始探索治疗该病的方法;第三个10年,人们认识到该病无确切有效的内科治疗药物,而外科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脑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第四个10年,外科治疗方法逐渐完善;第五个10年,人们又回到了对病因的探索上.近5年来,我们共诊治了500余例Moyamoya病患者,认为Moyamoya病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肉瘤组织中MGMT的表达与顺铂治疗后瘤组织坏死程度的关系
11
作者 崔秋 郭钧 +6 位作者 刘蜀彬 姜维浩 刘耀升 范海涛 王磊 张斌 李鼎锋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20-522,共3页
目的:探讨骨肉瘤组织中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的表达与顺铂(cisplatin,DDP)治疗后瘤组织坏死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01年1月至2008年4月北京307医院骨科收治的骨肉瘤患者76例... 目的:探讨骨肉瘤组织中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的表达与顺铂(cisplatin,DDP)治疗后瘤组织坏死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01年1月至2008年4月北京307医院骨科收治的骨肉瘤患者76例,全部患者均以标准的DDP方案治疗3个疗程以上,然后手术切除肿瘤。以免疫组化法检测顺铂治疗前活检标本中MGMT的表达,以H-E染色观察手术切除骨肉瘤组织的坏死程度,分析MGMT表达和肿瘤坏死程度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骨肉瘤组织中MGMT蛋白的表达率为68%(52/76),其毛细胞血管扩张型、成骨细胞型、成软骨细胞型、成纤维细胞瘤型间的MGMT表达率无差异。MGMT阴性的肿瘤经DDP化疗后的组织坏死率高,反之肿瘤坏死率低(P<0.01)。结论:MGMT蛋白表达与DDP化疗后骨肉瘤组织的坏死程度呈负相关,该指标部分地反映肿瘤的耐药性和DDP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 顺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雾病外科干预的临床意义
12
作者 杨伟中 段炼 《中国卒中杂志》 2008年第7期513-514,共2页
  目前病烟雾(Moyamoya病)的外科治疗意见尚不完全一致,原因是很难获得Moyamoya病患者自然病程的资料,难以进行大规模、多中心对照试验研究.有关外科治疗Moyamoya病的手术术式较多,如颅内外血管重建术、颈动脉外膜剥脱术(颈动脉周围...   目前病烟雾(Moyamoya病)的外科治疗意见尚不完全一致,原因是很难获得Moyamoya病患者自然病程的资料,难以进行大规模、多中心对照试验研究.有关外科治疗Moyamoya病的手术术式较多,如颅内外血管重建术、颈动脉外膜剥脱术(颈动脉周围交感神经切除)、颅骨钻孔硬膜切开蛛网膜剥脱术、颞肌贴覆术、大网膜移植贴覆术等,其中大部分由于疗效不明确风险较大已很少采用,而目前效果确切,且被广泛采用的是颅内外血管重建术,包括颅外与颅内血管的直接、间接或联合血管重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神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烟雾病临床特征及其脑硬膜颞浅动脉融通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朱兵 暴向阳 段炼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284-288,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烟雾病临床特征及实施脑硬膜颞浅动脉融通术( EDAS )的预后。方法根据患者第1次手术时的年龄,将2004年1月-2010年12月317例接受EDAS的儿童烟雾病患者分为3组:幼儿组(年龄〈3岁,16例),学龄前组(年龄36岁,42例),青... 目的:探讨儿童烟雾病临床特征及实施脑硬膜颞浅动脉融通术( EDAS )的预后。方法根据患者第1次手术时的年龄,将2004年1月-2010年12月317例接受EDAS的儿童烟雾病患者分为3组:幼儿组(年龄〈3岁,16例),学龄前组(年龄36岁,42例),青少年组(〉617岁,259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结果(1)3组患者中,手术干预前脑梗死发生率幼儿组(81.2%,13/16)和学龄前组(69.0%,29/42)显著高于青少年组(48.3%,125/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41,P〈0.01);(2)手术干预前原脑梗死体积增大或在不同部位脑梗死再发率幼儿组(62.5%,10/16)高于学龄前组(31.0%,13/42)和青少年组(3.9%,10/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437,P〈0.01);(3)总体预后优良率为86.4%(274/317),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26,P〈0.02)。结论烟雾病幼儿患者病情进展迅速,临床预后差;对儿童烟雾病患者及早实施EDAS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儿童 脑梗死 预后 脑硬膜颞浅动脉融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雾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叶挺 段炼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496-499,共4页
烟雾综合征又称类烟雾病,是合并一种以上基础疾病并伴有烟雾病的一组疾病。2012年日本烟雾病指南对其的定义为:烟雾综合征是指表现为颈内动脉末端狭窄或闭塞,或合并大脑前动脉和(或)大脑中动脉起始部出现异常血管网并伴有一种基础... 烟雾综合征又称类烟雾病,是合并一种以上基础疾病并伴有烟雾病的一组疾病。2012年日本烟雾病指南对其的定义为:烟雾综合征是指表现为颈内动脉末端狭窄或闭塞,或合并大脑前动脉和(或)大脑中动脉起始部出现异常血管网并伴有一种基础疾病[1]。在单侧烟雾病中,若存在基础疾病,也可将其称之为“烟雾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动脉粥样硬化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唐氏综合征 烟雾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评价合并大脑后动脉病变的烟雾病患者脑血流灌注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莉 段炼 +4 位作者 杨伟中 龙亚红 暴向阳 赵峰 咸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178-181,共4页
目的分析合并大脑后动脉(PCA)病变的烟雾病患者脑血流异常灌注情况。方法共纳入27例合并PCA病变的烟雾病患者,根据DSA检查结果,判定27例患者54侧的半球的铃木分期,及54支PCA的病变程度。27例患者均接受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术(SPECT)检查... 目的分析合并大脑后动脉(PCA)病变的烟雾病患者脑血流异常灌注情况。方法共纳入27例合并PCA病变的烟雾病患者,根据DSA检查结果,判定27例患者54侧的半球的铃木分期,及54支PCA的病变程度。27例患者均接受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术(SPECT)检查,记录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基底核区3~4个感兴趣区的平均局部脑血流量(rCBF),用各个脑区rCBF与小脑的rCBF的比值作为各个脑区rCBF的相对值。判定PCA病变程度、不同铃木分期对各脑叶rCBF相对值的影响。结果①随着PCA病变程度的加重,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基底核区的rCBF相对值均逐渐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顶叶轻度PCA病变的rCBF相对值(74±6)高于中度(63±9)、重度病变(60±17)PCA的rCBF相对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枕叶轻度PCA病变的rCBF相对值(72±7)高于中度(65±9)、重度病变(60±15)PCA的rCBF相对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不同铃木分期的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基底核区rCBF相对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脑叶的rCBF相对值随着PCA病变程度加重而下降,但与铃木分期的病变程度无关。脑血管后循环病变可能是影响烟雾病患者脑血流灌注水平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脑血流灌注 后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